續定夜戰暫行章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訓練操法詳晰圖說》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4068
颗粒名称: 續定夜戰暫行章程
分类号: E251
页数: 9
页码: 十八-二十二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夜战防守的暂行章程,包括镇静严肃、保密、布置防界、枪声的使用规则、禁止拦阻、探兵扮作奸细、护军队和接应队的职责、对兵的职责、暗号的使用、扣留和审讯可疑人物、答暗号声音不可过高、营外护军队及防守各兵无需多人守墙、值班官长头目兵丁不得偷懒、传令到营的程序、对兵及护军接应队的职责、稻田行走、侦察兵的职责、停止晚操、两班轮流布置防守等。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夜战防守的严密和有效,以提高士兵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同时,也强调了遵守纪律和规则的重要性,以确保行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关键词: 夜战 防守 章程

内容

一夜戰須鎮靜嚴肅無論見何情事有何公務切禁
  張皇疾呼必須慎密布置儻有奸細混入亦專派
  小枝隊巡防查拏凡有專守之責者不得妄動
  一布置守界以内非有敵人成排隊伍闌入不得輕
  易發槍既慮誤傷尤恐搖奪軍心
  一通衢大道橋梁既作為免犯地段無論何人經過
  概不準盤查攔阻如有隊伍經過祇可報知本管
  官準備不得擅自詰阻必須見來隊有布置進攻
  情形始可抵禦開槍
  一攻守兵丁一聞停槍收隊各號令立即停放儻有
  再放者即以違令論查明究辦
  一各官長必須審看確有敵兵來攻始可傳令放槍
  不得任意擊放一恐虛糜子彈二恐中敵詐誘
  一統帶官須居中調度每隊遴派妥實官弁勇目往
  來傳報消息隨時指授機宜及調派隊伍接應等
  事
  一演習防守與臨敵稍有區別凡遇經過之人祇可
  搜查並派兵帶引防範不許口出不遜或梆縛等
  事儻來人有抗拒對敵情形始可拏獲
  一凡探兵扮作奸細偷入防守界内有人扣留帶送
  不許抗拒奔逃即隨守兵往見其官長聽候發落
  一各營分派護軍隊均須按定某隊某哨不可夾雜
  以專責任護守各方須有專員經理以便稽查
  一各營布置護軍隊均須照章分布最遠之界為對
  兵其次為巡隊其次為護軍接應隊其次為護軍
  總隊各層人數酌量多寡惟層數不可減少以合
  臨敵駐紥規矩
  一如一隊充護軍隊則領官應酌帶目兵擇要駐紥
  為護軍總隊各哨官長分帶目兵按段分紥為護
  軍接應隊再於各分路撥派傳信兵通衢大道分
  派偵探各枝以便傳報信息各護軍接應隊又按
  段分布對兵並派頭目一二名各帶兵數名巡查
  對兵勤惰護軍接應隊及對兵皆須編號分班布
  置以便查考各領哨官長不可擅離汛地亦不可
  久在對兵處盤查往來如一哨充護軍隊依次類
  推兩哨充護軍隊則分界布置
  一各營布置對兵凡附近大道之處均須在大道下
  水溝以内並守橋後以分攻守界限
  一無論大小官長布置須籌畫全局形勢勿祇經營
  一隅顧此失彼亦不可行蹤無定致屬下遇有要
  事無所稟承縱有應指揮查辦之件宜急速往還
  一各對兵無論查有何項情形皆應隨時稟報官長
  遇有人自外來必須作預備放式先喊站住如來
  人手持軍械須先令放在地下再問暗號如僅不
  能對答暗號並非形迹可疑者不準入界揮令遠
  去儻形迹可疑隨即扣獲解交官長審訊儻三喊
  後仍不站住或仍不釋械立即開槍如能答暗號
  者再問是何項人來辦何事並搜查身邊儻暗攜
  物件即行收執並將來人送至護軍接應隊稟知
  官長如一味不準入界恐於公事有礙
  一各對兵須詳細審確來隊已至守界實係來攻始
  可開槍報警其巡隊及護軍接應隊一聞本轄對
  兵槍響即上前接應攻隊一聞守隊槍聲即須停
  進另行調度
  一凡答暗號聲音不可過高以防竊聽走漏
  一營外已有護軍隊及防守各兵即無須多人守牆
  每面有四五名即可敷用
  一除值班之官長頭目兵丁不準疏忽偷嬾其餘祇
  將軍械預備整齊各在本棚著衣歇息不可全隊
  守夜以疲兵力
  一遇督練官令箭傳條到營或帶隊借路或有要公
  面告本營官長即由對兵迅速報知該管官驗詢
  明確一面報知統帶即派人帶引前往不得違誤
  一對兵及護軍接應隊應各有防守地段如相距較
  遠無論有何事故除奉本管官傳調外不準遠去
  接應
  一無論何營如獲有別營偵探及扮作奸細等兵宜
  隨時酌告本營
  一如攻隊進兵應由稻田經過須擇路行走不準縱
  橫田内踐踏禾苗
  一偵探各兵責在查訪情形隨時稟報不準妄行盤
  詰過往路人
  一前定夜戰之期暫停晚操俾藉此布置防守各法
  儻有弊病易於查視改正不可認為停操歇息即
  於怠荒
  一各營布置防守派定兩班宜先派一班自出晚操
  時演習布置各法其餘一班及全營官弁亦令隨
  看學習事畢均先回營暫歇待天晚照章防守
  一各營日閒操演防守各事起更以前不得阻止行
  人致礙往來

知识出处

訓練操法詳晰圖說

《訓練操法詳晰圖說》

本书共二十二册,为清代工部右侍郞兼管钱法堂事务臣袁世凯所作,是清政府引进西方军事学术后的第一部军事著作。

阅读

相关人物

袁世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