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十二年重勘琿春東界約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俄界約斠注》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3657
颗粒名称: 光緒十二年重勘琿春東界約記
分类号: D826
页数: 33
页码: 一-十七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光绪十二年重勘珲春东界的约记。根据约记内容,中俄两国在东部交界地方设置了木牌,但有些牌子已经损坏。这些牌子是根据1861年咸丰十一年的地图划定的,但有些地方的划定不够详细,可能会导致两国官民之间的误解和争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派遣了大臣和各级官员协助进行界址勘定,并在地图上标明界线和道路情况。
关键词: 光绪十二年 珲春 界约

内容

中國俄國爲兩國東邊交界地方所立木牌有失毀之處
  一千八百六十一年卽咸豐十一年所換地圖紅綫有簡
  略不甚詳細之處恐兩國官民彼此誤會漸起爭端中國
  會辦北洋事宜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吳大澂幫辦吉
  林防務大臣琿春副都統依克唐阿俄國東海濱省巡撫
  兼理軍務將軍佩帶寶星巴拉諾伏句辦地理圖衙門大
  員佩帶寶星舒利經 幫辦軍務大員總理營務克拉多
  句南烏蘇哩界廓米薩爾官名馬秋甯句等各遵諭旨會同
  商辦兩國交界各事宜分列於後
  一圖們江邊土字界牌年久失毀亟應補立依照一千八
  百六十一年卽咸豐十一年所定交界道路記文重立土
  字石牌議明立牌之地在該處山麓盡處江岸地方此處
  順圖們江至海灘俄里十五里計中國里三十里徑直至
  海口俄里十三里半計中國里二十七里
  舊約所謂圖們江左邊距海不過二十里立土字界
  牌本是約略之詞是牌又年久毀失咸豐十一年所
  換地圖內英尺一寸係俄國二十五里當中國里五
  十里圖上界綫末處與海口相距幾及一寸係俄里
  二十餘里以中國里計之實已四十五里與約文二
  十里之說不符光緖十二年再四辯駮始於沙草峯
  南越嶺而下至正岡盡處豎立土字界牌以江道計
  之照舊圖展拓十八里逕直里數不過十四里實測
  該處距圖們江出海之口順水而下爲中國里三十
  里計俄國里十五里陸路直量爲中國里二十七里
  俄國里十三里半溯自咸豐八年至光緖十年凡中
  俄立約勘界無不削地惟此一次爲展界非蹙界且
  文義明白讀者易曉
  二土字牌與帕字牌中間相隔太遠議明於俄鎭蒙古街
  水一與琿春交界之路添立拉〓字界牌又於俄鎭阿濟密
  火一與琿春交界之路添立薩〓字界牌又查一千八百六
  十一年原繪地圖有瑪字界牌交界道路記文缺此一牌
  今議於拉字界牌西南大樹岡子俄境與甯古塔交界之
  路添立瑪〓字界牌以上新立石牌三箇至舊有之耶亦
  喀拉那倭帕七箇木牌亦一律換用石牌
  此處添立之拉字界牌字當作啦說見第二段道路
  記文後
  三中國界内黑頂子地方舊有俄國卡倫民房議明於一
  千八百八十六年六月卽光緖十二年五月遷囘俄境兩
  國勘界大臣各派委員前往該處交接明白
  四由土字界牌至圖們江口三十里與朝鮮連界之江面
  海口中國有船隻出入應與俄國商議不得攔阻巴大臣
  巳將此條函商俄京總理衙門俟有復音再行補書於記
  文之後
  附錄俄國允不攔阻照會
  俄國烏蘇里界廓米薩爾照會與中國琿春副都統爲
  知照事現於我們本月三十日接准東海濱省固畢爾
  那托爾劄文內開飭令本屬各官如有中國船隻由圖
  們江口出入者並不可攔阻等因劄飭前來將此照會
  貴副都統願此事我兩國和好益敦可也一千八百八
  十六年賢特牙布里月俄九月卷五之怎帖巴爾月新提雅伯里月森提雅伯哩月皆
  九月也 三十日此照會用中國格式譯者意爲之非眞本
  五瑚布圖河口倭字界牌及綏芬河北山之那字界牌均
  與舊圖地段不甚相符應否更換立牌之地俟兩國勘界
  大臣親自履勘再行妥議辦理
  倭字那字兩牌均經履勘更改記文見後
  六自琿春交界之長嶺子順分水嶺至圖們江口另繪分
  圖二分由兩國勘界大臣畫押鈐印後兩國各存一分自
  長嶺以北至白稜河口亦應分作數段各繪分圖二分俟
  舒利經督同俄員繪畫完工再於各圖上及各圖之道路
  記文均由兩國勘界大臣畫押鈐印彼此互換以昭愼重
  七現在新立石牌十一處各牌相去甚遠中間道路紛岐
  山林叢雜或有界限不淸之處自應另作記號或開小溝
  逐段分別明白以補界牌之不足所立記號編作一二三
  四等字樣亦於各分圖內逐一註明較舊圖更爲詳細
  界牌之外凡立二十六記號
  入以上石界碑十一處及各處所立記號每處各繪細圖
  一分俟將來一律完竣由琿春副都統與廓米薩爾會同
  鈐印以一分咨呈北京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一分寄呈
  俄京存案備查
  此次界圖雖未見有通行然知其一本光緖十年卽
  一千八百八十四年俄文精圖加以測繪必足以爲
  證據
  以上八則商議妥洽兩國官民益敦和好永無疑忌之心
  將此記文繕寫俄文滿文漢文各二分以滿文爲主俱須
  畫押鈐印附於一千八百六十一年所定交界道路記文
  之後永遠遵守勿替
  查勘兩國交界第一段道路記
  兩國勘界大臣查明第一段交界係照一千八百八十
  四年光緒十年俄國派員測繪圖樣自圖們江起至長嶺之
  天文臺止此嶺界乎俄國理春卡倫及中國二道河卡
  倫火一之間爲理春句巖杵河均火一 往來大道計新立土
  字洋文見前界牌之地至天文臺俄里六十五里半約中國
  里一百三十一里圖上紅綫俱順分水嶺爲界水向西
  流入圖們江者屬中國水向東流入海者屬俄國自土
  字界牌以南順圖們江至海口計俄里十五里約中國
  里三十里陸路直量至沙灘末處計俄里十三里四百
  五十五薩仁約中國里二十七里有奇所立土字石界
  牌高一薩仁約中國尺七尺有奇寬俄寸十寸約中國
  十五寸厚俄寸四寸約中國六寸一面刻俄文土字一
  面刻漢文土字牌三字旁列年月牌下入土深一俄尺
  約中國二尺三寸四周地基用堅石築成外掘深溝塡
  以碎石均灌灰漿以期經久自土字牌西北越嶺經哈
  桑湖之西至沙岡子北立第一記號卽約記第七條所謂各牌相去或有
  界限不淸之處另作記號以補界牌之不足編作一二三四等字樣者是也 計八里一百薩
  仁又北一里六十五薩仁折而西北四里一百三十五
  薩仁順沙土岡至依岡觜立第二記號又東南繞水窪
  折而北至巴啦諾伏山卽以人姓爲山名 自山迤北再折而東
  至巴爾巴什山又東北至罕奇句英安河往來之道立
  第三記號計十三里四百六十五薩仁又西北順平岡
  二里四百薩仁立第四記號又西北踰數小山至馬邱
  甯山卽馬秋甯亦以人姓爲山名 二里一百五十薩仁卽於山下平
  坡立第五記號又西北六里二百八十五薩仁順平阜
  而下踰小溝數處至黑頂子往巖杵河之道立第六記
  號又西北至虎山卽小黑頂子山又西南至魔山卽大
  黑頂子山折而西北越大嶺路窄而陡至克拉多山亦以
  人姓爲山名 由此山繞珠倫河上游折而東再折而北在嶺
  上立第七記號此嶺不高而山徑至仄距第六記號二
  十里四百七十五薩仁由此東北三里二百八十薩仁
  又北一里六十五薩仁又折而東三百三十薩仁卽一
  千八百八十四年所立之天文臺作爲第八記號以上
  里數皆俄里俄國一里約中國二里俄國一薩仁約中
  國七尺有奇惟天文臺用磚壘高以堅石爲基址其餘
  記號皆用土砌成圓墩周圍掘溝墊以石塊上立小石
  牌刻一二三四等字樣此記繕寫滿文漢文俄文各二
  分並照以上界綫繪成地圖二分均由兩國勘界大臣
  畫押鈐印此記文地圖各存一分爲據
  此約所載地名極爲詳細至道路夷險林木疏密亦
  一一詳記開中國界約未有之式○此約所載水名
  亦有見於湖北官刻輿圖者興凱湖句圖們江句穆
  稜河句綏芬河句琿春河句無論矣如瑚布圖卽胡
  卜土句蒙古街卽蒙古句阿濟密卽額集米句嚴杵
  卽額楚句珠倫卽珠克渣句黑河卽門河句惟方向
  不能與約文脗合則圖之疏非約之誤也
  查勘兩國交界第二段道路記
  第二段交界自長嶺天文臺第八記號起至蒙古街嶺
  之拉字界牌止計俄國一百二十一里四百九十七薩
  仁此段界道自長嶺四里順小嶺而行至陡嶺又二里
  至嶺下此嶺上下俱陡卽至俄國橫道河卡倫往來之
  小路界道向東北四里順最窄之嶺折而東南至梯格
  羅威山卽虎山其山中起尖峯頗陡四面多大石樹木
  自此向東北三里半順大嶺歷層坡而下至佛多石嶺
  上火一於琿春往佛多石屯之路立第九記號記號統編數目不以
  段分此處有小石廟又有卡房計天文臺第八記號至此
  十四里三百零七薩仁自此處界道登山路益險峻順
  山而行下至佛多石地方可以行車之路立第十記號
  此嶺上亦有小石廟係行人所立者計第九記號至第
  十記號四里三百一十薩仁又東行峻坂層累而上折
  而南至綽勒乃山卽黑山左右林木深蔚上多石峯又
  東折而北至立第十一記號之嶺爲理春至巖杵河往
  來路口第十記號至此十四里四百五十七薩仁自此
  處界道順童山而東繞過巖杵河源幾處於巖杵河上
  游往理春之路側立第十二記號計七里二百七十七
  薩仁自第十二記號仍順分水嶺行至棘心河源漸下
  至低處嶺樹綿亘有由棘心河往頭道溝之路自此處
  界道東南行折而東至立第十三記號之處計距第十
  二記號十七里一百零
  二薩仁此十二至十三記號中
  間以嶺爲界嶺陰係中國地林木繁茂嶺陽係俄國地
  雜樹扶疎而已自第十三記號向西北順分水嶺三里
  至阿勒亞偕諾伏河第一嶺上有道可通騾䭾又三里
  折而東北至立第十四記號之處距第十三記號八里
  七薩仁阿勒亞偕諾伏河源出此山麓界道自此向東
  南折而東至阿勒亞偕諾伏河第二嶺有騾馱道又東
  南行一里折而東北至阿吉密嶺上亦有騾䭾往來之
  道立第十五記號計第十四記號至此十里三百三十
  五薩仁自第十三記號至十五記號十八里林木相間
  又東半里折而北四里半又折而西二里半又北一里
  半至立薩字石牌處卽琿春與阿吉密卽阿濟密往來路口
  界牌之東有阿吉密邊卡計第十五記號至薩字界牌
  九里七十五薩仁自此處北行順嶺脊折而東四里繞
  阿吉密河上游折而北一里半至西吉密往琿春行走
  之路立第十六記號計薩字界牌至此十六里四百六
  十五薩仁又東北順嶺而上道經密林其東山勢壁立
  自此直北至蒙古街之嶺立拉字石界牌與第十六記
  號相距十八里一百六十薩仁以上所記兩國界綫均
  經詳細測量繪成地圖共二分爲第二圖
  此第二段道路記有拉字界牌而下文第六段道路
  記又有拉字界牌似乎二牌同名然洋文固顯分二
  字也按第二段薩字拉字兩牌本係據咸豐十年北
  京條約補立十一年勘界六牌無此二牌 北京條約本作有口旁
  之啦故吳大臣原記原圖亦均作有口旁之啦刻本
  偶脫去口旁遂致二牌相混啦牌在南拉牌在北相去懸
  殊不可不辨○第二段啦牌洋文作卫第六段拉牌
  洋文作〓
  查勘兩國交界第三段道路記
  第三段交界自拉字界牌起至烏紗溝口無沙溝水一卽瑚
  布圖河口止順分水嶺及瑚布圖河下游其計俄里一
  百二十八里三百四十五薩仁界道自拉字界牌五里
  半向東北樹少之嶺此嶺介乎蒙古街河之兩源及琿
  春河兩河之間自此折而北二里半順高石嶺而行又
  自拉字界牌九里界道仍向北至老松嶺上有小岡左
  右皆峻嶺東最險自拉字界牌十一里所經山嶺俱有
  林木及泥淖難行之處自拉字界牌十八里有中國琿
  春河一帶小路此路先順界道之嶺向北行八里東入
  俄國轄境後又繞至帕字界牌處帕字界牌立於琿春
  河昂邦畢拉河安巴畢喇河水一 瑚布圖河三源之分水嶺上
  卽老松嶺帕字界牌之處有小路二條其一向中國琿
  春之路其一往瑚布圖河之道自拉字界牌至帕字界
  牌三十二里二百七十五薩仁自帕字界牌向西二里
  一百三十薩仁界道由小河下行至瑚布圖河又由瑚
  布圖河西北行九里有中國界內所出兩小河之口界
  道又由瑚布圖河下游向北直至河口自帕字界牌至
  瑚布圖河六十五里河之左右兩岸有險峻之處亦有
  懸崖林木折而北行林木漸稀境界漸寬又三十一里
  地土平衍有墾種之田河之兩旁山根險峻樹木扶疎
  此間有河通河以河通之岸林木相間自帕字界牌至
  瑚布圖河口九十六里七十薩仁以上界道測量準則
  詳細繪圖二分爲交界第三圖
  查勘兩國交界第四圖道路記
  兩國交界第四段自瑚布圖河口起至那字界牌止此
  段界道直綫向西北照子午向偏西十二度四分三秒
  計俄里七十里二百五十四薩仁自瑚布圖河口界道
  直綫過綏芬河水一北岸經平野至陡崖卽於此山界道
  立倭字界牌距瑚布圖河口二里九十五薩仁界道直
  綫二十里內越嶺數重其間有數小河流入入道河子
  水一距倭字界牌七里一百薩仁之處將第十七記號立
  於高山之上自此二里一百七十薩仁界道直綫經溝
  下過昨羅塔牙小河卽東大川自第十七記號行十三
  里一百六十薩仁於嶺脊高處立第十八記號此二記
  號之間樹木稀少自此山路窄險嶺上有林木自第十
  八記號行十三里三百七十五薩仁過水曲律川河又
  踰一嶺經佛倫喀河源倭林喀河水一沿河直行過數小溝有
  二溝入佛倫喀河自此過小河涉平岡至第十九記號
  將此記號立於嶺之高處自第十入記號至第十九記
  號相距二十六里八十五薩仁自此界道直綫下嶺至
  陷泥溝經過入佛倫喀河之小河復踰嶺過數小山又
  越數溝沿佛倫喀河之分流計七里三百六十薩仁渡
  佛倫喀河自此沿小溝直至平嶺立第二十記號自第
  十九記號至此十里四百七十五薩仁自此界道直綫
  沿佛倫喀河過數溝由小綏芬河水一佛倫喀河之分水
  嶺直至那字界牌距第二十記號十里三百三十九薩
  仁自倭字界牌至那字界牌六十八里一百五十九薩
  仁那字界牌係立於平岡小峯之巔此山東北下臨東
  岔河之坡爲最陡以上所記界道詳細測量繪成地圖
  二分作爲交界第四圖
  查勘兩國交界第五段道路記
  兩國交界第五段自那字界牌起順分水嶺至瑪字界
  牌止計俄里七十七里二百五十薩仁界道自那字界
  牌處向西南順平岡疎林四百一十五薩仁而下山坡
  之西小綏芬河之東經東岔河源又折而西北一里四
  百三十五薩仁折而北三里十五薩仁嶺窄林密此嶺
  有二陡坡下臨小綏芬河及東岔河又二里二百二十
  薩仁向西北至高山巔界道折而北二里三百五十薩
  仁順寬嶺而行山路漸低又越一嶺高而窄下臨小綏
  芬河及東岔河之源界道又折而西三里四百四十五
  薩仁嶺上有松下臨二河又折而西五里二百六十薩
  仁順平岡而行此嶺西臨綏芬河不甚陡東臨西陽河
  綫河水一甚險界道折而西二里三百七十五薩仁迤南至
  平岡又折而北一里一百薩仁至綏芬河西陽河穆稜
  河之分水嶺上立第二十一記號距那字界牌二十四
  里一百一十五薩仁由此北行一里一百三十五薩仁
  界道漸低至二平坡有林木之嶺折而東北七里一百
  八十五薩仁界道在平岡㬪阜間此處係穆稜河北坌
  河一水所由分又一里三百五十五薩仁折而東南又折
  而東北十一里二百七十薩仁至小西陽河源立第二
  十二記號距二十一記號二十一里四百四十五薩仁
  自此界道九里四百七十薩仁東至嶺上有林木土阜
  又東九里一百八十薩仁順平山而行在此山之麓立
  第二十三記號此處係入大沙河子大樹河子水一之喀滅諾
  什喀河源及入黃泥河子之數小河源相去不遠距二
  十二記號十九里一百五十薩仁自此界道向東北八
  里二百九十薩仁順石嶺而行寬窄相間又折而東一
  里三百四十五薩仁山勢漸陡又一里四百零五薩仁
  至老虎山在此山下平岡立瑪字界牌距此一百三十
  薩仁有自大沙河子至黃泥河子之路自第二十三記
  號至瑪子界牌十二里四十薩仁以上所記界道詳細
  測量繪成地圖二分作爲交界第五圖
  查勘兩國交界第六段道路記
  第六段界道自瑪字界牌起至白稜河入興凱湖之口
  止計俄里九十里四十五薩仁自瑪字界牌二百五十
  薩仁界道向東北至於山岡折而東南三里路多峻險
  叢樹間蹊徑偪窄嶺盡下行折而東順平嶺四里一百
  一十薩仁折而北三里一百六十薩仁山高而平又東
  北二里一百十五薩仁至山麓仍向東北十九里四十
  五薩仁卽順山脊而行至波爾沙牙山其間一山有石
  峯其一山有林木山北有中國之黃尼河子入穆稜河
  山南有數小河入於西陽河距波爾沙牙山一里一百
  二十五薩仁之處卽俄界之尾伊諾庫爾喀溝有通中
  國穆稜河地方小路波爾沙牙山係畢羅畢唎昨瓦牙
  河及尾伊諾庫爾喀溝之所自出由波爾沙牙山界道
  折而北三里四百九十薩仁至無名山此山四面峻險
  北有林木爲黃泥河子大烏沙奇河大烏薩赤河水一 所自出
  大烏沙奇河流入興凱湖自此山界道折而西經大烏
  沙奇河之上游二里三百六十五薩仁又折而北七里
  四百零五薩仁界道由窄嶺與大烏沙奇河並向東北
  行左右險峻有林木由此嶺經平岡漸下折而東九里
  一百薩仁至小平岡此山係什羅喀牙溝卽圖拉河源
  又名白稜河所自出自此界道折而東北十六里四百三十
  薩仁順平岡而行至拉字界牌山勢平衍形如野甸卽
  穆稜河白稜河分水之嶺計自瑪字界牌順分水嶺至
  拉字界牌七十二里四百七十薩仁界道又自拉字界
  牌山岡平處計四百薩仁經白稜河源順溝下行一里
  四百薩仁卽順白稜河十四里二百七十五薩仁至入
  興凱湖之口將喀字界牌立於白稜河之北岸距河口
  上游一百二十四薩仁又距圖哩河之口一里五十薩
  仁計自拉字界牌至喀字界牌十六里四百五十一薩
  仁再自拉字界牌至白稜河口十七里七十五薩仁以
  上所記界道詳細測量繪圖二分作爲交界第六圖
  增訂兩國交界第六段道路記
  兩國勘界大臣議定增立交界記號第二十四二十五
  二十六三處於一千八百八十七年卽光緒十三年立
  於所定之地自瑪字界牌四十六里四百四十薩仁由
  平岡折而東行立第二十四記號距此九里一百薩仁
  有小平岡係什羅喀牙溝所出之處立第二十五記號
  又距拉字界牌二里三百薩仁在白稜河岸立第二十
  六記號將此增訂記文附於第六段記文之後
  查明更正倭字那字兩界牌記
  兩國勘界大臣公同商議從前補立之那字界牌離瑚
  布圖河口太近又非橫山會處句小孤山上之倭字界
  牌距瑚布圖河口太遠並非兩國交界按照條約記文
  兩牌均有錯誤此次更換石牌亟須查明更正也現由
  舒利經查出一千八百六十一年卽咸豐十一年原立
  之那字木牌尚存半截上多朽爛牌下有碎石砌成基
  址其爲界牌無疑該處迤西卽係小綏芬河源交界道
  路記文內所稱橫山會處水向北分流入興凱湖及毛
  河源水向南分流入綏芬河卽此是也現因河水漲發
  各山溝節節阻水車道難行新造石牌未能運往擬於
  原立那字界牌之地先挖深坑用石塡砌結實築成臺
  基中畱牌孔二三尺深俟冬令冰道暢行再將那字石
  牌用車載至小綏芬河源拉運上山其地山勢並不陡
  險易於搬運屆時再由兩國邊界大員派員監立可也
  自橫山會處至瑚布圖河口應用天文測算之法做一
  直綫其間有林木叢雜之處則砍樹爲路有高岡阻隔
  之處則築土爲墩有道路紛岐之處則挖溝爲記仍將
  各處記號挨次編定數目嵌立小石牌悉由舒利經督
  率經理中國派員隨同照料其補立錯誤之那字木牌
  卽行毀廢現在新刻之倭字石牌應照交界道路記文
  設立瑚布圖河口該處淺灘又恐河水盛漲沖壞牌座
  今議於大綏芬河北岸山坡高處準對瑚布圖口建立
  倭字石界牌其小孤山上原立木牌亦卽毀去以免誤
  會將此記文書寫滿文漢文俄文各二分以滿文爲主
  由兩國勘界大臣畫押鈐印後兩國各存一分附於前
  次會議記文之後

知识出处

中俄界約斠注

《中俄界約斠注》

本书为中俄界约斠注,共七卷,内容包括康熙二十八年黑龙江界约、咸丰八年爱珲条约、咸丰八年天津条约摘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钱恂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