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八年黑龍江界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俄界約斠注》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23652
颗粒名称: 康熙二十八年黑龍江界約
分类号: D826
页数: 13
页码: 一-七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黑龙江界约的内容。该界约由中国清朝与俄罗斯帝国订立,以尼布楚(Nerchinsk)为界限划定了两国边界。界约共有六条内容,规定了尼布楚、额尔古纳、格尔必齐河等为边界线,并对双方人员往来、狩猎、贸易等进行了限制和约定,确保边界的和平与稳定。文章还提到了一些关于界约文本的讨论和解释,并对部分地名和边界线的划定进行了解释和辨析。
关键词: 康熙二十八年 黑龙江 界约

内容

康熙二十八年領侍衞內大臣索額圖等與俄國使臣費
  岳多或作費要多羅等在尼布楚議定和約六條尼布楚俄名捏爾臣斯克
  此約見 盛京通志一統志平定羅刹方略會典事
  例諸官書字句各有小異今據譯署所刊中俄約章
  會要本會要據經世文編錄刊
  定約之先大臣索額圖兩次奏稱尼布楚本係達呼
  爾總管倍勒兒故墟當以尼布楚爲界等因
  聖祖仁皇帝諭曰今以尼布楚爲界必不與鄂羅斯則彼遣
  使貿易無棲託之所勢難相通爾等初議時仍當以
  尼布楚爲界彼使臣若懇求尼布楚可卽以額爾古
  納爲界等因欽此王大臣等遵諭集議奏定格爾必
  齊河額爾古納河諸地立碑十二月二十八年丙子
  命遣官立碑碑文卽約文 恂案尼布楚地屬俄國定於康熙時而
  湖北官刊輿圖尚繪於界內未知所本
  一將由北流入黑龍江黑龍江西人概名曰阿穆爾江此約滿俄英法各文均稱爲薩哈連
  江葢用上稱 之綽爾納洪氏界圖作輟爾那雅在木字排第三幅卽烏倫穆河烏畱穆木
  三相近格爾必齊河郭爾畢擦木三爲界循此河此河二字英法文均指明綽爾
  納河上流有石大興安嶺何秋濤朔方備乘謂徐元文集此下有嶺字非是又謂興安卽邱陵
  之名乃滿洲語也或譯作孟安或譯作興安其實皆同葢此嶺乃南北之大分水嶺坡地漸高不覺其峻故滿洲呼
  爲興安以是知石大興安之下不必有嶺字恂案洋文各約俱但言山嶺而無興安之音以至於海凡
  嶺南一帶流入烏龍江卽黑龍江之溪河盡屬我界其以嶺北
  一帶之溪河盡屬俄羅斯界
  綽爾納卽烏倫穆據英法文約知爲蒙古名至格爾
  必齊河乃中俄界碑著名要地當卽界圖郭爾畢擦
  地方稍東之河河名地名相同洋圖可證我國載籍
  如水道提綱等書皆以鄂嫩河爲黑龍江之上流俄
  人名石勒喀河木三之處凡西人均名石勒喀中國尚呼爲黑龍
  江故此約烏倫穆句格爾必齊兩河按圖皆流入石
  勒喀而約文則言入黑龍江也咸豐十年北京約始
  明言什勒喀卽石勒喀
  何秋濤朔方備乘旣辨約文石大興安之下不應有
  嶺字又詳考所謂內外興安嶺者以實之今按何氏
  所稱之外興安嶺西人稱雅布羅諾威嶺水三朱格朱
  爾嶺金二者是也何氏所稱之內興安嶺西人稱黑龍
  江嶺木二者是也歷考西圖西書均無興安之名而西
  圖西書恰別有所謂興安嶺者其一曰大興安嶺則
  額爾古納河以東有南北一帶直行之山爲東西大
  分水嶺者是也水東流入松花江水西流入額爾古納河其一曰小興安
  嶺則松花江西北有東西一帶橫行之山爲南北小
  分水嶺者是也水北流入黑龍江水南流入松花江自昔圖籍皆云興
  安嶺爲中外界限而西人所稱之兩興安嶺皆在我
  今日界綫之內中外名稱歧異斷不可執泥舊說謂
  中外以興安嶺爲界轉至縮入內地也又據此約通
  行之英文法文亦均言格爾必齊河上流一帶山嶺
  東至於海而不云興安可見黑龍江以北之山西人
  本不名興安嶺也或有以松花江直北黑龍江外之
  都薩阿林嶺木一布連斯奇嶺木一爲外興安嶺者亦非
  西人輿地家所通稱
  西淸黑龍江外紀據滿文原本譯載此約其第一條
  之末有惟烏地河以南興安嶺以北中間所有地方
  河道暫行存放俟各還國察明後或遣使或行文再
  行定議云云數十字朔方備乘謂係雍正五年所定
  今考雍正五年恰克圖界約第七條云烏帶河卽烏地河
  等處前經內大臣松會議將此地暫置爲兩間之地
  嗣後或遣使或行文定議云云恂案所謂內大臣松
  者卽康熙二十八年議定此約之內大臣索額圖乾隆
  五十八年黑龍江將軍明亮奏尼布楚原委所謂松鄂托者卽索額圖可爲松索一人之證 惟今
  本漢文約無此一段明係當時脫漏證以英文法文
  亦俱有烏地河一帶再行商定一段與西淸所譯正
  合英法各文均云山嶺不云興安嶺者烏地河水入阿瑪而爾河在烏堪河之西據此則西人不名橫
  行於黑龍江之北者爲興安嶺尤無疑義如黑龍江外果有橫行之興安嶺爲中外交界則嶺外卽界外
  而烏地河更在嶺北明屬俄國亦何必云再行定議乎
  一將流入黑龍江之額爾古納河阿爾古訥木三爲界河之南岸
  爲我屬河之北岸今爲俄羅斯屬其南岸之眉勒爾客河
  口所有俄羅斯房舍遷移北岸
  額爾古納河北流入黑龍江有東西岸無南北岸而
  約言南北岸者葢將近黑龍江處額河微曲而東或
  卽以此爲南北岸歟眉勒爾客河界圖無有俄文新
  圖額河之濱有模察喀地方有河同名勉可作南岸論音與
  眉勒爾客相近當卽眉勒爾客河據此則當時黑龍
  江北岸雖以格爾必齊河爲界而南岸如界圖石勒
  喀河以東額爾古納河以西之地已屬俄羅斯矣
  一雅克薩之地俄羅斯所治之城盡行除毀所居俄羅斯
  人民及諸物用聽撤往察汗汗之地雅克薩俄名阿勒巴沁木二
  雅克薩城在黑龍江北岸烏地河之東當時烏地河
  一帶雖俟續商而雅克薩城則固已畫入界內矣
  一兩國獵戶人等毋許越界如有一二小人擅自越界捕
  獵偷盜者卽行擒拿送所在官司準所犯輕重懲處若十
  數相聚持械捕獵殺人搶掠者必奏聞正法雖有一二人
  犯禁彼此仍相和好毋起釁端
  一從前我國所有俄羅斯之人及俄羅斯所有我國之人
  仍畱如舊不必遣回嗣後有逃亡者不許收畱卽行送還
  一和好旣定以後一切行旅有准令往來文票者許其貿
  易不禁
  此約訂立之年正彼國令主大彼得羅親政之年彼得
  罹於康熙二十二年與兄宜萬同爲俄王年方十歲宜萬亦所長無幾故由其姊索飛雅聽政宜萬先死
  是年彼得羅方親理政事彼得羅雄才大略志在拓土其經營悉
  畢爾部亦始於此時烏拉嶺以東至於海濱之地西人呼爲悉畢爾其後世
  開闢日盛迨咸豐八年十年兩次與中國換約以烏
  蘇里河黑龍江爲界而悉畢爾土地愈廣較此約所
  定界址計中國所割棄者東西極濶處十三度南北
  極長處二十三度緯度在赤道之北經度因之而狹故每度不足二百里 此約
  已不廢而廢惟掌故攸關亦畱心界務者所宜知也
  又此約洋文亦均六條但所敘不同第一條敘格爾
  必齊河烏地河額爾古納河各交界卽今第一第二條 第二
  條敘撤去雅克薩城卽今第三條 第三條敘和好以後蠲
  棄前嫌爲漢文所無 第四條敘無許越界無擒拿正法各語 第五
  條敘仍令畱居第六條敘准令貿易後附刻四體字
  碑滿洲字俄國字臘丁字漢字 及換約各語與所譯漢文迥殊今
  此約已廢可勿深考矣
  楊賓柳邊紀略曰威伊克阿林極東北大山也上無
  樹木惟生靑苔厚常三四尺康熙庚午二十九年與阿羅
  斯分界鑲藍旗固山額眞巴海等分三道往視一從
  亨烏喇入一從格林必拉入一從北海繞入立碑於
  山上碑刻滿洲阿羅斯喀爾喀文朔方備乘謂或疑
  此事惟柳邊紀略載之他書皆未記述檢一統志
  盛京通志皆不載威伊克山之名疑當在極東北隅
  近海處或疑康熙時本無立威伊克山界碑之事楊
  賓草野傳聞未足爲據惟楊賓係康熙時人親至黑
  龍江所記必有所本格爾必齊河界碑係在黑龍江
  北岸額爾古納河界碑係在黑龍江南岸皆在黑龍
  江一省西北之境其東北隅袤延數千里斷無不立
  界碑之理後來巡邊將弁憚於遙遠不復巡歴故幾
  至湮沒失傳耳一統志 盛京通志皆止載格爾必
  齊一界碑而額爾古納界碑兩書皆未載至威伊克
  阿林界碑尤爲遠地其失載也固宜今額爾古納界
  碑巍然尚存豈得以志乘失載之故而疑之乎何氏
  之言如此光緖十三年曹廷杰奉命遊歷黑龍江邊
  外言通志載甯古塔東北二千七百二十里有殿山
  又稱殿山觜上有二碑今特林在黑龍江將入海處或卽尼濶來斯克地
  方二碑一刻永甯寺記一刻宣德六年重建永甯寺
  記皆述明太監武功及東海苦夷事其小碑之陰有
  二體字兩旁又各有四體字或卽巴海等分界時所
  刻恂案觀曹杰所繪地圖知特林在極東北隅則巴
  海等勒字於舊碑之上事亦可信惜無從得四體字
  拓本作一證據耳

知识出处

中俄界約斠注

《中俄界約斠注》

本书为中俄界约斠注,共七卷,内容包括康熙二十八年黑龙江界约、咸丰八年爱珲条约、咸丰八年天津条约摘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钱恂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黑龙江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