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 大總統並致京內外各機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黎副總統政書》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8407
颗粒名称: 會上 大總統並致京內外各機關
其他题名: 中華民國二年十一月一日
分类号: D693.6
页数: 5
页码: 一-三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关于大总统所举各节引伸的讨论,主要内容涉及宪法制定的重要性,中国国情的考虑,以及对宪法草案中一些制度如任命同意权、不信任投票制、行政诉讼、国会委员会、审计院的讨论和反对意见。作者认为这些制度与中国历史习惯和现实情况不符,需要重新修订以巩固国家基础。
关键词: 民国时期 行政诉讼 审计院

内容

大總統有電敬悉民國奠定編訂憲法是其先務惟憲法爲國家根本大法議
  定之初宜外觀大勢內審國情若徒襲他國之皮毛削趾就履適足以速亡而
  巳今憲法委員會所定憲法草案可議尚多何敢知而不言貽民國前途之累
  謹就 大總統電所舉各節引伸言之國務員之任命同意權與不信任投栗
  制僅行於法美二國然其性質則兩不并行美探事前監督主義其國務員對
  於內閣不負責任故不妨以同意權界之有參事院資格之上院然不同意者
  從未一見我國旣採責任內閣制度臨時政府期內卽已實行此制因之閣員
  迭更屢瀕於危則此制之不容存在於憲法也明矣至不信任投票造端於法
  流弊所極較同意權爲尤甚不同意之結果僅不得國務員而已當局者猶可
  藉異黨以解嘲也若既身爲國務員矣朝而任事難保反對票之不夕至也自
  好之士孰肯坐待吹求而不潔身以去者法國採用此制以來未嘗一次實行
  而閣員卒以迭更者實緣於此我國人才缺乏達於極點而尚氣節重廉恥之
  風又較他國爲盛此制一行必至中材以下亦視政界爲畏途國而無人其何
  能國元洪等以爲國會對於國務員僅宜有彈劾權而不宜取同意制及不信
  任投票制者一也行政訴訟英美二國雖有屬於法院之例然皆緣於歷史上
  之習慣自非他國所宜倣行法國及日本雖試行之卒以種種不便旋即廢止
  德意志各聯邦則多取鑒於法使行政裁判與司法裁判截然分離於是平政
  院制遂爲現世各國憲法所採用今草案第八十七條竟含約法上之平政院
  而以行政訴訟屬之法院元洪等竊期期以爲不可行政裁判爲行政監督之
  作用即使存而不用亦足使下級官吏有所嚴憚若屬於法院是以司法干涉
  行政官吏其不可者一行政上之自由裁量較司法上之自由裁量不同往往
  因地因人因時因事不能無所出入自非嫻於行政法規且具有行政上之特
  別智識者其判决難期允當而國與民交受其病其不可者二判决之結果必
  執行乃徵有効使判决者之上級官廳不以法院之判决爲然則爭執易起爭
  執不已進而軋轢軋轢不已至於紛擾皆爲事實上必有之結果其不可者三
  人才之進退出處隨國法保障之厚薄爲轉移今以法院裁判行政事件其信
  用固巳不厚設使少失平允則潔身自愛者必至望而却步在職者又以疑畏
  之心幸求免過全國政治必將淪於萎縮之地而不自知其不可者四又况我
  國司法尚在幼稚時代一意扶持猶虞不及設再益之事務致牽涉混淆恐行
  政訴訟之効未收而司法獨立之實已失元洪等以爲宜另設平政院專管行
  政訴訟者二也國會委員曾爲各國憲法所無今草案規定國會閉會時由兩
  院各舉委員二十人組織委員會職權之廣直與國會相等是不但以少數人
  專制多數人不足以代表眞正民意且能使國家命脈惟其操縱而無如之何
  即如緊急命令處分爲國家元首憲法上之大權在事實上萬無可以反對之
  理今草案竟以同意權予之數十委員是直剝奪元首憲法上之大權而使大
  總統無臨機應付之餘地也元洪等以爲國會委員會萬無存在之必要者三
  也審計院爲國家監督之機關其功用在防制政府支出超過預算爲將來提
  用决算時之預備非爲轉助國會檢核决算而設也故各國現行制除一二小
  國外無不直隸於行政首長今草案竟反多數立法例攺由議員組織是以立
  法機關侵越行政職權誠有如鈞電所云綜其流弊將使行政一部僅爲國會
  附屬品勢非消滅行政獨立權不止且國會對於政府財政旣有預算之協贊
  復有决算之承認固已澈頭澈尾實行其監督之職權今復於會計中途許國
  會時加干涉是何啻以審計員數人侵奪全體議員承認决算之權耶况行政
  官吏應受行政法規之支配對於國會宜負完全責任今審計院旣由議員組
  織是否亦受行政法規之支配設令審計不當將使何人負其責任耶元洪等
  以爲審計院應由總統選任勛望最高全國信仰之人而不宜以議員組織者
  四也總之我國正式政府甫告成立法律造端實爲憲法稍有不善則民國前
  途非常危險務望兩院諸公共體時艱顧全大局將憲法委員會所擬憲法草
  案詳加討論重行釐定務期與我國歷史習慣現時情勢適合以袪流弊而鞏
  邦基無任企禱戇直之言諸惟亮察

知识出处

黎副總統政書

《黎副總統政書》

本书为1915年2月上海古今图书局印发的《黎副总统政书》,共计三十四卷,一套二十四册,为黎元洪1911年(宣统三年)至1913年即开府武昌至民国正式政府成立期间内之电稿。该书为名付其实的官本,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亊等方面的实际状况,为研究提供了实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黎元洪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