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靜海縣志》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4679
颗粒名称: 建置志
分类号: K291.21
页数: 28
页码: 一—二十八
摘要: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静海县志》中的建置志,介绍了静海县的城池、廨署、地方机关和庠序等建置内容。
关键词: 地方志 静海县 建置

内容

城池廨署地方機關庠序
  校址倉庾壇廟祠祀
  津梁舖舍墩墻營汛
  建置志
  志建設制置之謂
  盖自古聖敎民構木爲巢是爲建築之始堯舜之君土階茅茨
  至夏桀始作瓦屋周室作明堂起辟雍鳥革翬飛宮室大備設
  置則見於書召誥相宅洛汭又前朝後市東庠西序等類皆是
  若因置而建則由諸侯有國大夫有家之義漸進而然漢唐以
  來内而若寺若府若司若部外而若郡若省若道若縣雖名稱
  不同要無不城社林立各具規模建置遂爲歷史上之名詞然
  大都係階級制度封建形式至對於羣衆工業圖書衛生游藝
  等建置可謂絕無而僅有吾邑新造囿於國體亦復如是然春
  秋城諸及防凡有土木之興必書重農事也矧防冠賊有城池
  有營汛育人材有學宮有書院津梁利涉倉庫備荒賢祠聖廟
  藉示尊崇祭蜡祈蠶有關衣食凡此種種何莫非吾民所片刻
  不忘者由是擴充之則想橡中之新靜海以現在爲未來之基
  礎可也志建置
  城池城城郭也内城曰城外城曰郭池城河也皆保障之用
  城池西臨運河成半月形舊城周圍六里以土爲之高二丈五
  尺池闊三丈建廢年月均無稽考新城土圍三里有奇高一丈
  五尺基闊三丈八尺至二丈五六尺不等池闊二丈零八寸深
  七尺有門四南曰聚奎北曰拱辰西曰觀瀾東曰羅泉俱磚甃門砲臺三座營房四閒修築年月如下
  同治七年知事陳錫祺創修
  光緖四年知事韓耀光重修
  光緖二十一年知事史善詒重修
  民國九年縣長蘇毓琦補修又令圍工局董牛光斗等在
  南關外建築涵洞以通護城池
  民國十五年縣長李樞補修
  廨署古通稱官署曰廨
  縣署在西門內形勢高爽地址廣闊圍墻獨聳不接民居相
  傳爲靖海侯府之遣跡故非其他縣署之可比擬也咸豐九
  年知事鄧春林重修大門三間儀門三間大映壁一座大堂
  三間東西科房十二間東西耳房各三間東西花廳各二間
  二堂三堂共八間其餘寢室廂房廚房馬廐約共五十餘間
  此外附屬各辦公處列左
  管獄員室署前左警備隊署前右承發吏室署前左
  政務警察室署前左監獄署前右看守所署前左
  女看守所署前右
  除以上之監獄係特別建築不計外約共平屋三十餘間
  署内西院有草亭民國十二年經李縣長樞所建十九年
  陳縣長雲溥題其顏曰伴畊亭二十年陶縣長際唐續以聯聯曰吹面清風來好伴息肩何日得歸畊以亭基高聳
  桑麻在望是俱有以畊作重者
  河廳卽主簿署在縣城北角官典民宅非衙署規模今已
  廢
  捕廳卽典史署在縣治大門內東隅今(已廢)管獄員居
  之
  都閫府在城內北部早廢
  考明官制都司固專閫大員也與藩臬合稱都布按三司
  其全銜爲都指揮使司正指揮使秩正二品本地方最高
  武職故有正閫之稱(淸都司猶號都閫沿此)貳官則有同知(從
  二)僉事(正三)猶布政司之有參政(從二)參議(從四)按察
  司之有副使正四僉事正五
  也三司之制正司掌軍政藩
  司掌民政臬司掌刑名蓋寓軍民分治曁司法獨立之意
  焉正司設文屬官經歷正副僉事都事等以司使品秩高
  於藩一級臬二級也故司屬之品秩亦高於藩臬司属一
  二級(都司經歷正六布經歷從六按經歷正七餘類推)
  其體制優崇可以
  概見矣
  地方機關
  自治公所在縣署南瓦屋四十餘間禮堂一座頗宏廠民國十
  七年國民黨縣黨部成立於此
  敎育局在縣署東平房十八間禮堂一座倉厫舊址
  公安局在西門外迤南平房四十餘間地址公有
  建設局在自治公所内
  財務局在自治公所內
  庠序殷曰序周曰序孟子曰設爲庠序學校以敎之
  縣學清制有敎諭訓導二員原設官署咸豐三年燬於火附學
  額文庠生十八名外撥府學二名武庠生十五名外撥府學二
  名校址
  縣立第一高初兩級小學校在本城永豐街係瀛海書院舊址
  縣立第二高初兩級小學校在獨流鎭二道街元善義學舊址
  縣立第三高初兩級小學校在唐官屯鎭東南廢孔廟舊址
  縣立第四高初兩級小學校在中旺鎭東係藥王廟舊址
  縣立第五高初兩級小學校在瓦頭鎭北街係崇善文社舊址
  縣立第一女子高級兩級小學校在本城南街節孝祠對過
  倉庾倉之無屋者曰庾在邑曰倉在野曰庾
  陸氏九淵曰社倉固爲農之利然年常豐熟則其利可久若一
  遇歉歲則有散而無聚莫若兼置平糴一倉豐時糴之使無穀
  賤傷農之患歉時糶之以摧富民閉廩騰價之計析所糴爲二
  每存其一以備荒歉實爲長利也靜邑倉庾實兼漢之常平與平糶二者自民國以來其制己廢地址有存有無僅志如左
  城内有常平倉額儲穀一萬二千石舊厫五座同治六年知縣
  陳元祿捐建厫一座今爲敎育局
  預備倉一在縣治南一在主簿廳東南已廢
  獨流鎭義倉唐官屯義倉子牙鎭義倉陳官屯義倉
  良王莊義倉雙留義倉尚馬頭義倉南和順義倉
  磚垜義倉
  壇廟擇平坦之地以土築成祭所曰壇廟貌也以形容所祀之神或人也
  古之神權時代至九黎爲已極天下之人相懼以神相惑以怪
  家爲巫史災禍薦臻厥後君權時代仍以神道設敎爲愚民政
  策之輔助故舊志建設以壇廟爲最沿至今日其不在祀典或
  曾在祀典而後廢罷者此次例應從減惟現在迷信雖漸破除
  而普通心理尚有以爲人事政治之外必須有種種無形之維
  繫者設一律抹煞似非從衆之義况民智見深見淺感想不同
  神權或長或消實際莫諱試看頹垣敗樹恍來弔古之場不妨
  去實留名免從删詩之例姑志之
  孔子廟
  明清稱文廟俗曰聖廟民國改稱孔子廟
  以孔子誕日爲紀念日丁祭各禮廢除
  在城南門內東
  始建自明洪武初年歷世重修清咸豐三年燬同治十一年
  重建清制文廟五楹三戟卽大成殿五楹戟門三此外東西
  廡各五間櫺星門一座東西牌房門各一泮池一映璧一名宦祠忠義祠崇聖祠鄉賢祠明倫堂各三間四圍垣牆繚繞
  旁有石碣一大書文武官員在此下馬八字當年之崇拜可
  知也
  按程綿莊云孔子廟有櫺星門其誤已久不可不知詩經
  小序云絲衣繹賓尸也高子云靈星之尸也漢高祖始令
  天下祀靈星後漢書注云靈星天田星也欲祭天者先祭
  靈星風俗通縣令問主簿靈星在城東南何法曰惟靈星
  所以在東南者亦不知也宋史禮志云仁宗天聖六年築
  南郊壇外境周以短垣置酃靈星門夫以郊壇外垣爲靈星
  門者所以象天之體用之於聖廟蓋以尊天者尊聖也其
  移用之始始於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並言聖廟立靈
  星門惟元志誤以靈作靈後人承而用之則不知義之所
  在也晋史天文志云東方角二星爲天關其間天門也左
  角爲天田其南爲太陽道右角爲將其北爲太陰道蓋天
  之三門也與後漢書注語正相印證俗儒曲解以爲養先
  於敎蓋猶如櫺之爲靈也或曰義取於疏通則直以爲窗
  櫺之櫺豈不大誤余戲題云釋祭靈星有樂章故將聖廟
  比天閶如何能作疏通義鑽入牕櫺上講堂
  社稷壇在縣北車店村西
  按詩小雅以社以方疏社五土之神能生萬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爲后土能平九州故
  配以爲社杜預曰在家則主中霤在野則爲社左傳稷田
  正也有烈山之子曰柱爲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爲稷
  自商以來祀之禮天子祭地於北郊答陰氣也
  風雲雷雨山川壇在縣城南
  按前明洪武八年詔以風雲雷雨山川共爲一壇蓋自明
  以前分壇而祭也
  先農壇藉田十畝在縣城東雍正二年建今廢
  按先農初藐五穀之炎帝也古者民茹草木之實食禽獸
  之肉未知耕稼炎帝因天時相地宜斵木爲耜揉木爲耒
  始敎民藝五穀而農事興焉
  厲壇在縣城東北
  按厲強死之惡鬼左傳晋侯夢大厲或夢伯有介而行曹
  邱人罵孫蒯曰爾父爲厲皆是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爲
  厲祭之所以歸之也
  城隍廟在西門外明萬歷二十四年知縣曹重建後爲邑人元
  姓捐田若干頃並出資重建現有碑記在大門左内咸豐三
  年焚燬重修後殿山門各三間土地祠一間
  按城隍二字始於周易泰之上六禮伊耆氏始爲錯伊耆
  堯也錯神八水庸居七水隍也庸城也春秋鄭災祈於四鄘宋災用馬於四鄘鄘庸同以此推之祀城隍蓋始於堯
  城隍之有廟則始於吳赤烏二年封城隍爲王見後唐廢
  帝清泰元年封城隍而及其夫人見元文宗天歷二年洪
  武初詔天下府州縣建城隍廟封京城隍爲帝開封臨濠
  東平和滁爲王府爲侯縣爲伯後遂相沿不改城隍本爲
  主城郭之神世傳以爲治幽冥事則見夷堅志邑人奉城
  隍至虔信城隍最篤人亡必邀集親友偕本家眷屬於三
  日内送亡者魂靈詣城隍廟土地案前涕泣而往輟哭而
  還以爲人亡以後一切皆城隍司之也
  關帝廟在北門外民初改爲武廟合祀岳武穆公又名關岳廟
  春秋兩祭旋廢
  按關壯繆一生忠義歷代尊崇又加三國演義宣傳保漢
  不保曹一語故明朝香火最盛欲藉以團結漢族以禦外
  也前清入關反利用之造出關公保大清種種不經之神
  話人民彼時無族種觀念被其所愚關公有知亦當暗笑
  現廟貌遍全國農商各界至有奉爲財神者崇拜之深溢
  出忠義之外矣
  文昌宮在北街書院內
  文昌閣
  陸清獻公宰靈壽新修文昌祠記云道之顯者謂之文將相祿命皆權於道明乎非有道者不得與凡世之不以道
  而得將相祿命者皆非文昌之所授古之祀之者蓋所以
  答其默相道統之功而非敎人禱祠以求寵利也然則祀
  文昌者可以知所從事矣
  八蜡將軍廟在縣北街書院迤西
  按禮祀郊特牲蜡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
  也註先嗇一司嗇二農三郵表畷四貓虎五坊六水庸七
  昆蟲八謂之八數又按劉猛將軍諱承忠元時人勇於捕
  蝗民爭祀之
  魁星閣在東城上康熙二年知縣陳愈捐俸建同治十年重修
  按星經北斗七星四星方形爲魁亦爲璣璇三星直指爲
  杓亦爲玉衡象號令之主取運籌之義又爲帝車第一星
  曰天樞二曰天璇三曰天璣四曰天權五曰玉衡六曰開
  陽七曰搖光魁有魁百之義故十八房首謂之十八魁士
  人應試務在占魁廷對第一名爲大魁世未有不注意於
  魁者此魁星之所以祀也像塑鬼形上懸一斗旁豭七星
  象魁字之形從鬼從斗也像君容貌奇偉固不似婦人女
  子膩理豐肌然果如是之陸離光怪乎哉
  三皇閣在南關咸豐三年燬同治九年洋芬港張模重修
  按正定府志元時令天下通祀伏羲神農黄帝此三皇廟之所由來也
  玉皇閣在北關
  按宋史徽宗政和六年九月帝奉玉册玉寳如玉淸和陽
  宮上玉帝尊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眞體道昊天玉
  皇上帝詔天下洞天福地修建宮觀朔造聖像此玉皇之
  見於史册者至一朶紅雲捧玉皇我是玉皇香案吏則詩
  人寄託之辭非必指通明殿而言也
  藥王廟在縣東掳已燬其餘鄕鎭多有之
  按醫藥製自炎帝不宜稱王岐伯作内經臣也緩與和陪
  臣也扁鵲倉公末吏也神醫濟世活人均宜祀不專指一
  人稱曰王如海爲百谷王之王非爵也又按世傳藥王爲
  孫思邈然舊唐書集云高宗朝處士孫思邈者精識高道
  深達攝生葉夢得避暑錄話云凡修道養生者必以陰功
  協濟而後可以得仙孫思邈爲千金前方時巳百餘歲後
  三十年作千金翼論今舉世言醫者皆以二書爲司命思
  邈之爲神仙固無可疑世或因其仙而祀之爲王歟
  龍王廟在西門外衛河西岸
  按鱗蟲三百六十而龍爲之長固非常鱗凡介之儔也法
  華經提婆達多品有娑竭羅龍王淸御製大雲輪請雨經
  其中所載龍王極夥非止天龍八鹡甘霖涅霈離龍之靈龍而王更非凡情所能測矣
  眞武廟在縣北街咸豐
  三年燬同治六年闔邑重修大殿三間
  九年張謨修山門塑神像鄉鎭亦有之
  按眞武水神左傳少昊子曰修熙代爲水正曰玄冥釋家
  謂之毗沙門天王道家謂之玄天上帝儒家謂之玄武座
  下一龜一蛇玄武之象也塑其像爲披髮仗劍則從釋道
  二家之說耳
  東嶽廟在縣城内東偏今殘廢
  按東嶽太昊氏也以木德王易稱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
  帝太昊是也道家稱爲東嶽天齊大生仁聖帝顧炎武曰
  自晉陸機泰山隂以梁父蒿里並列後之言鬼者因之遂
  令古帝王封禪之壇變而爲閻王鬼伯之祠矣管輅謂泰
  山治鬼不能治生人世俗因泰山主人生死之說於是小
  民之崇奉不遺餘力矣
  馬王廟在馬號内同治八年重修十年淫雨傾倒十一年復修
  按周禮校人春祭馬祖夏祭先收秋祭馬社冬祭馬步注
  云馬祖天駟先收始養馬者馬社始乘馬者馬步神爲灾
  害馬者神有四位祭分四時今人稱曰馬明王且爲六月
  二十三日爲誕降之辰殊屬不經
  子孫娘娘廟在縣内東街有尼僧住持鄉鎭恒有之按詩毛傳曰古者必立郊禖元鳥至之日以太牢祀於郊
  禖求子嗣也
  白衣庵在縣北關外僧心廣募化重建
  按僧名緇徒白衣則心解佛乘身住塵俗者也錢忠懿王
  夢白衣人求治其居乃卽其地創佛廬號天竺看經院蘇
  東坡雨中遊天竺靈感觀音院詩云蠶欲老麥半黃前山
  後山雨浪浪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坐高堂皆指白
  衣觀音今庵中所供之白衣是若周書達奚武登華嶽巔
  爲民祈雨澤藉草而宿夢見白衣人執手相勞苦後漢書
  光武旣渡滹沱河惶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
  令赴信都雖現白衣非必即大士化身也
  觀音寺在縣北明宏治四年僧曾洪理建鄉鎭亦有
  按觀世音自在乃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如來之大弟子
  刪提嵐世界無諍念輪王第一太子也菩薩從耳門圖照
  三昧得三摩提故稱觀世音後世庸劣僧尼貪圖布施捏
  造香山卷言菩蕯係妙莊王第三女違父出家苦修成道
  不知佛菩蕯考據以西來梵典爲眞一切經中佛於觀世
  音皆稱善男子無稱善女人者華嚴經鞞瑟胝羅居士以
  觀世音住處補怛洛迦山指示善則爲說頌曰勇猛丈夫
  觀自在爲度衆生住此山若係女身可稱丈夫乎普陀山志載康熙二十九年定海鎭藍總戎偕僚屬謁梵音洞見
  菩蕯現身大眉赤面長鬚載在志乘世俗佛塑女流丈夫
  而加以巾幗其慢神爲何如
  大佛寺在縣南曹疙疸内多銅像高者約二丈蓮座周徑丈餘
  蓮瓣均有施者姓名惟不知年月相傳爲隋朝所建吾邑惟
  一之古寺也其餘約有四五座
  按佛於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日降生中天竺淨
  梵王宮十八歲納妃生子十九歲出家三十歲成道七十
  九歲示涅槃出衆生於苦海破萬古之昏衢天上天下無
  如佛者故稱世尊華嚴經偈云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
  切羣生前世未有大如佛者像設莊嚴固宜爲人所瞻仰
  雖然佛具法報化三身如太虛體本無來去如水中月應
  物現形非同幻質之留礙豈合世相之拘墟佛本無相何
  有於身又何有於大觀佛言大自有其至大者存範金合
  土以成形其爲大不亦儻哉
  清源寺在縣東大糞堆村
  按法華經長者以羊車鹿車牛車立門外引諸子出離火
  宅之難然後但賜諸子大白牛車衆生爲三界火宅所燒
  如來以方便力爲說三乘引導眾人令諸眾生知三界苦
  然後但以大乘而度脫之清涼之義蓋取諸此華藏庵在縣北關外僧彌岫募化修殿三間今廢
  按華謂蓮華藏卽臟腑蓮華藏中自一重至二十重有無
  邊世界無數諸佛顯現其中非莊生所謂巵言曰出和以
  天倪因以曼衍者乎然非虛誕也四生九有同登華藏元
  門八難三塗共入毗盧性海一言了了萬有空空卽如儒
  家之所謂聖域何嘗實有此域所謂賢關何嘗眞有是關
  則謂方寸田中有無邊世界亦何不可
  華嚴寺在縣東齊家莊
  按華嚴之名取大方廣佛華嚴經之義桃李先華後果以
  喻行布蓮華華果同時以喻圓融是謂華如來說莊嚴佛
  土者卽非莊嚴是名莊嚴青青翠竹總是眞如鬱鬱黄花
  無非般若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是謂嚴無精進力無
  智慧心但指金碧輝煌之梵宇爲華爲嚴又足以爲華嚴
  乎哉
  洪陽寺在縣東南大屯
  按道家有紅羊劫本作洪陽卽陽九數窮亢龍有悔之謂
  物過盛而當殺茫茫人海奚取乎劫火洞燒然周易之義
  以陽爲君子陰爲小人是以大聖人贊易扶陽抑陰懔當
  陽之貴莫尊於陽即謂陽之爲象取於洪無取於纖也於
  理亦洽矣地藏庵在縣署東南
  按地藏王菩蕯名號見八大菩蕯輕及八大曼拏羅經合
  觀世音彌勒虛空普賢金剛手妙吉祥除蓋障是爲八菩
  蕯菩薩立宏誓願度脫一切罪苦衆生化身徧恒沙界或
  云菩蕯姓傅卽盂蘭盆救母之目連比邱梵笼無徵不可
  據爲典要世所傳地藏經三卷俚俗支離視楞嚴圓覺諸
  經之典雅精確判若天淵隋書經籍志大業特令沙門智
  果撰諸經目分爲三部一大乘二小乘三雜經其餘似後
  人假託者別爲一部謂之疑經地藏經固當在疑經之列
  也
  天妃宮在縣城西門內迤南已廢
  按天妃海神閩之林氏女以童眞得道神靈暄赫洋溢海
  懦累受勅封號稱天上聖母海船遇風濤危險長跪高呼
  天后空際有紅燈一盞來住桅上立獲平安法華經普門
  品云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侵
  自來尋聲救苦惟普門大士有呼必應故稱廣大靈感觀
  世音天妃殆觀世音三十二應之身歟不然何靈異若此
  說部載天后亦稱媽祖海航遇危急呼天后不如呼媽祖
  之捷謂呼天后須待整列隊仗而行呼媽祖則聞聲立至
  也理或然歟報恩寺在縣西二十七里呼兒莊附近明以前之古刹也
  財神廟在縣城南渡口迤南鄉鎭亦有
  祠祀
  自古祀典所載者曰勤事曰禦災曰捍患曰勵俗以故有功德
  於天下或於是邦者特崇祀之因民不能忘時時得遂瞻仰焄
  蒿悽愴若或見之也
  曾鞏記顏魯公祠云人之嚮往不足者非祠則無以致其志也
  名宦祠在孔廟内
  鄉賢祠在孔廟內
  忠義孝弟祠在孔廟旁
  節孝祠在縣南街
  津梁濟渡處曰津立橋水上以便行人曰梁說苑十月而津梁成
  瓦子頭崇善橋在縣西二十五里跨居子牙河建於清乾隆二
  十九年同治五年重修民國十年本鎭紳商以年久傾圯交
  通梗阻募欵改建鐵樑石柱定名崇善橋並在南街建築㑹
  所勒石以作紀𫝹碑見文藝志
  惠豐橋在縣東南五十七里跨居減河南北往來之大道
  東西勾樂石橋在縣東南四十五里
  王兒莊石橋在縣西南三十二里建築於清初年係子牙河
  減河所經今已廢于家莊東西石橋在縣東八里河廢
  潮宗橋在縣東南八十里跨減河
  燒窰盆濟運橋在縣東南五十五里
  縣城渡二一在眞武廟西一在十街街西口
  獨流大橋渡在縣北二十一里
  獨流渡在縣北十八里有南北中三渡
  唐官屯渡在縣南五十里有大小二渡
  子牙渡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陳官屯渡在縣南二十五里
  釣台渡在縣南二十五里
  長屯渡在縣南二十里
  雙塘渡在縣南十二里
  高官也渡在縣南三十二里
  靳官也渡在縣南五十六里
  李振基屯渡在縣南六十二里
  大邀保渡在縣西南三十里
  第六保渡在縣西北二十六里
  北五里莊在在縣北五里
  劉家營渡在縣北十二里
  岳家園渡在縣北二十五里水高莊渡在縣北二十七里
  當城渡在縣北三十里
  沙窩渡在縣北三十五里
  辛口渡在縣北三十五里
  慈兒莊渡在縣東南五十里
  驛舖
  唐六典云駕部郞中掌天下之傳驛凡三十里一驛天下
  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驛
  元太宗設站赤站赤者傳驛之譯名也盖以通達邊情宣
  布號令當人所謂置郵而傳命者也
  元世祖於內地州縣設急遞鋪量道路遠近人數多寡或
  十里或二十里關設一鋪每舖置舖丁五人以將送行人
  明承元制稍變通之二十里有馬鋪有歇馬亭卽周禮所
  謂路室也六十里有馹馹有餼給卽周禮所謂候館也且
  分置守兵以衛行旅而便交通以上錄中國文化史
  在城舖舖司四名舗兵二名
  雙塘鋪舗司三名
  釣臺舖舖司三名
  良王莊舖舖司二名
  天津府舖舖司五名以上清末年均廢
  墩保
  平地起土堆曰墩以土築成小城曰保
  唐書旁河相險集樹保障
  南路三座王千戶莊張官屯東雙塘北路四座五
  里鋪七里铺良王莊小店子共七座均坍塌
  營汛清制千總把總外委所屬之緣營兵曰汛
  良王莊把總汛分管衛河東岸北自天津縣胡羊莊起南至田
  家堤止計長四十里西岸北自埝沱嘴起南至喬家堤止計
  長四十九里額設河兵三十名
  在城主簿汛分管衛河東岸北自田家堤起南至陳官屯止計
  長四十一里西岸北自喬家堤起南至曹家疙疸止計長四
  十一里額設河兵二十名
  唐官屯千總汎分管衛河東岸北自陳官屯起南至青縣馬廠
  止計長四十六里西岸北自曹家疙疸起南至青縣趙家窪
  止計長四十里餘額設河兵四十名
  獨流鎭把總西汛專管千里長堤即格淀堤南自五堡起北至
  杜家道溝止計長五千三百丈共二十九里四分四釐四毫
  額設河兵十名
  在城營都司一員舊署在南門內咸豐三年燬故於西門外賃
  住民房管轄王慶坨獨流在城三汛額設馬兵十八名步兵
  四名守兵一百五十五名存城汛經制外委一員舊署在北門内咸豐三年燬賃住民房
  獨流汛把總一員額設馬兵三名守兵三十三名
  四黨口營守備一員管轄陳官屯唐官屯馬廠青縣興濟羊兒
  莊同居嚴鎭李村存營十汛額設馬兵十二名守兵二十四
  名
  陳官屯汛經制外委一員額設馬兵九名守兵二十五名
  唐官屯汎把總一員額設馬兵十一名守兵二十三名
  以上清末已廢鄉邨錄舊
  東路一百零六邨地練十五名
  東街地練經管八邨
  縣東街東五里莊東邊家莊小李莊東窰
  畢家莊西邊家莊徐家莊
  磚垜地練經管五邨
  磚垜三小寨大寨宮家屯劉唐莊
  雙窰地練經管五邨
  雙窰董家莊窠閻家塚楊成莊梅廒
  大泊地練經管八邨
  大泊小泊團泊宮吳堡大侯莊小金莊
  小孫莊小年莊
  小韓莊地練經管六邨
  小韓莊王穩莊二侯莊西亂坨張家莊東亂坨
  常流莊地練經管六邨
  常流莊大劉唐莊小劉唐莊國家莊馬圈
  趙連莊
  管舖頭地練經管七邨
  管舖頭陳家豪孫家莊吳家莊王家莊閻家莊
  卞家莊沈青莊地練經管九邨
  沈青莊樹深小王莊李官莊小蘇莊小新莊
  劉崗莊種福臺甜水井
  中旺地練經管七邨
  大中旺小中旺丁家莊垜莊張高莊謝高莊
  韓家莊
  和順地練經管八邨
  南和順和順張家莊徐家莊陳在莊南拋莊
  中拋莊北抛莊
  曲河地練經管七村
  大曲河小曲河斑高莊李高莊港裏邨李家莊
  羅家莊
  尚馬頭地練經管八邨
  尚馬頭巨家莊麗家莊邶家莊王虎莊安家莊
  大屯蠻家井
  土河地練經管七邨
  土河蔡公莊楊家場亞家莊劉祥莊灣頭
  四黨口
  大莊子地練經管八邨
  大莊子薛家莊西勾樂趙齊莊小屯十槐邨團瓢慈兒莊
  順民屯地練經管七邨
  順民屯小莊子西翟莊東勾樂小王莊中翟莊
  東翟莊
  南路九十五邨地練十二名
  縣南街地練經管十七邨
  縣南街小城南胡家園上三用莊下三用莊
  楊李院大城南王家樓高家樓
  范家莊
  八里莊增福堂史家莊三明莊
  小黄莊
  前雙柳樹後雙柳樹王家莊靳家莊
  雙塘地練經管五邨
  東雙塘西雙塘周莫董家院小薛莊楊家園
  長屯地練經管六邨
  曹家疙疸潘家疙疸小集邨西長屯東長屯
  譚家疙疸
  陳官屯地練經管三邨
  陳官屯小釣臺西釣臺
  高家莊地練經管六邨
  大糞堆大王莊小王莊高家莊李八莊崔家莊
  齊家莊地練經管七邨楊學士莊小王莊李靖莊齊家莊岳家莊
  胡家莊
  白公坨
  寨裏口地練經管十邨
  鄒家嘴紀家莊胡家辛莊趙家窪東釣臺
  高官屯王官屯張官屯
  呂官屯劉官所
  大郝莊地練經管十四邨
  大郝莊蠻子營夏家莊孫壩口激家莊張家莊
  佟家莊胡家莊周家莊呂家溝小郝莊鄭家莊
  小十八户膏澤邨
  唐官屯地練經管三邨
  唐官屯夏官屯翼家圈
  靳官屯地練經管十二邨
  大張屯
  長張屯只官屯
  趙官屯靳官屯
  王千户莊梁官屯王善政屯又新莊李振基屯
  一里屯
  趙幸莊
  楊官店地練經管六邨
  燒窑盆楊官店陳缺屯小伊莊徐李莊國家莊
  舊張前地練經管五邨
  舊張屯曾官屯戴官屯劉世印屯王勝武屯
  西路六十九邨地練十一名西五里莊地練經管八邨
  西五里莊馮家邨河灘上口子門下口子門
  義渡口
  高莊龍王廟
  花園地練經管八邨
  花園郭毛院祿家院高家莊破樓鄧家莊
  玉田莊谷家樓
  賈口地練經管二邨
  東賈口西賈口
  谷家莊地練經管六邨
  谷家莊辛邨羅家堂孟家莊張家莊
  梁頭地練經管六邨
  梁頭邨李家莊孫家莊東柳木勺西柳木勺
  小民莊
  東河頭地練經管八邨
  東河頭于家邨南柳木勺王家莊周家莊
  吳家莊羅家莊南張莊
  灘子頭地練經管八邨
  西灘子頭元蒙口東灘子頭中灘子頭王匡
  譚家莊
  張邨姚家莊
  禪房地練經管六邨宗保邨王二莊許家莊西禪房中禪房東禪房
  子牙地練經管七邨
  子牙大堯圃小堯圃大黃欽莊小黄欽莊
  焦家莊潘家莊
  瓦子頭地練經管十邨
  大瓦子頭小瓦子頭朱家邨
  丁家邨
  劉家邨
  小劉家邨前呼兒莊中呼兒莊後呼兒莊常家邨
  洋芬港地練經管三邨
  洋芬港閻張鋪瘸柳樹
  北路七十八邨地練十名
  北街地練經管十二邨
  縣北街小新莊口子門劉官莊北五里莊
  小店子傅家邨車店賈官莊孫家場
  前楊家莊窠後楊家莊窠
  白羊樹地練經管九邨
  白羊樹府君廟李家院王家院十里堡普提窪
  劉家營苟家營王家營
  蕭家樓地練經管七邨
  蕭家樓劉家邨杜家嘴尚家莊李家樓王家堡
  王家莊獨流地練經管八邨
  獨流義和莊南王家莊第三堡下圈
  張家邨胡家邨第六堡
  當城地練經管六邨
  當城邨水高莊辛口邨鄭家莊桑園邨碾碗嘴
  良王莊地練經管八邨
  良王莊三小屯大杜莊王家邨岳家園邢家莊
  倪家園羅鍋莊
  沙窩地練經管七邨
  大沙窩岳家開小沙窩小杜莊畢家邨宣家院
  郭家莊
  木廠地練經管四邨
  木廠馮高莊東桑園胡羊莊
  琉璃城地練經管七邨
  西琉璃城房家莊康家莊宣薛莊閻家莊
  宮家莊
  小店子
  畫凝侯地練經管十邨
  畫凝侯大南河小南河傅家邨牛家坨寬河
  老君堂大圈子小圈子東琉璃城

知识出处

靜海縣志

《靜海縣志》

出版地:天津

靜海縣志是一本用于记录和整理靜海縣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资料的书籍。该书分为多个部分,包括地图、目录、檄文、新序、旧序、凡例、历修銜名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