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縣新志卷二十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縣新志[民國]》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3899
颗粒名称: 天津縣新志卷二十五
其他题名: 舊蹟
分类号: K29
页数: 34
页码: 一至十七
摘要: 本卷是《天津縣新志》的第二十五卷,記錄了天津縣舊蹟方面的情況。
关键词: 县志 地方志 天津

内容

天津縣新志卷二十五
  舊蹟
  舊蹟必求諸古而天津則新作之邑也地本海濱荒壤
  匪惟秦漢以還不著於史册卽五代以後隸遼隸宋則
  亦無由而知之蓋甌脫之區無主名也有之自直沽始
  直沽之名見於金史由金元以迄於今近不過數百歲
  其閒雖有確然可徵之蹟不得謂之非新也然今曰之
  新卽異日之舊苟舍其確然有徵者不爲之記而必強
  索諸荒遠將傅㑹牽合卒不免於誣且使今日之新者
  再閱數百年而亦無可考見焉豈非兩失之道哉故茲
  編所述斷自直沽蓋地之所由始卽志之所由始亦卽
  舊蹟所由始表裏相坿奚事遠求哉
  直沽在城東三岔河南海河起處金以完顏佐爲都統
  戍其地名直沽寨元至元二十五年增置直沽海運米
  倉至大二年摘漢軍五千給田十萬頃於直沽沿海口
  屯糧延祐三年置海津鎭命副都指揮使伯顏鎭遏直
  沽至正九年立鎭撫司
  柳口在城西三十里金以完顏咬住爲柳口鎭巡檢卽
  今楊柳青地明將黑吉嘗以五百騎敗滿洲兵於
  楊柳青
  軍糧城在城東南五十里與甯河縣分界元海運屯糧
  之所舊志引畿輔通志寶坻東南有軍糧城五代時劉仁恭所作案甯河志謂劉仁恭所築城曰梁城雍
  正閒析寶坻地置甯河以梁城爲縣治通志謂軍糧城爲劉仁恭所作蓋誤以梁城爲軍糧城也
  鹽場在三义沽元太宗甲午年有鹽鹵湧出因訴於官
  按驗得實受旨煎造王鶚爲文紀其事載碑刻志至元
  二十五年置三岔沽鹽使司明隆慶三年併於豐財場
  天津鹽場此爲最古案三义沽卽三岔河
  接運廳在大直沽去城東南十里許元建每歲春夏漕
  運官運糧達直沽交受時遣官二人按臨監護此爲駐
  節之所
  臨清萬户府在大直沽元運糧萬户官廨也後至元閒
  接運廳燬於火接運官嘗借居於此
  尹兒灣在城北十八里潞河曲處明永樂六年平江伯
  陳瑄建百萬倉於此以贮海運在今北倉北舊志引方輿紀要在
  天津城東案尹兒灣曩隸武清爲尹兒灣里雍正閒劃入天津界
  三倉在道署西明永樂十三年罷海運改河運建倉貯
  糧於天津衛宣德閒增置三倉分隸三衛天津衛曰大
  運倉凡六廒左衛曰大盈倉凡九廒右衛曰廣備倉凡
  七廒崇禎末遭闊寇之亂焚燬無遺今倉門口猶存舊
  名
  官窯隸於天津衛中所左所者俱在馬家口隸於右所
  者在西門外每所各有五黑明時燒甎修城
  魚化橋在衛學櫺星門内明成化元年衛人劉鈺衛琳
  同舉於鄕橋有魚躍之兆因以爲名
  教場在城外東南明弘治閒兵備劉福建後移建西門
  外康熙十三年總兵官田進學修葺之衛志教塲舊建在東門外東南
  隅今新建在西門外西北隅縣志演武場舊建在東門外康熙十二年移建西門外西北隅案康熙十二年田
  進學重修閱武廳碑記閱武廳側在城西原應金氣歲久傾圮與舊志所云兩歧蓋教場舊在東後移於西至
  康熙十二年復加修葺故碑云重修有演武廳將臺旗纛廟同治閒廳貯
  火藥被焚就原址重建爲總督駐津大閱之所旁建親
  兵營今改罪犯習藝所
  神機庫在清軍同知署西明建故址無存
  草廠在城内東南隅
  藏經閣在城西北稽古寺明萬厯七年建重檐四出風
  鈴遠聞數里人呼鈴鐺閣光緖十八年有市賈鬻木其
  下弗戒於火延燒及之閣贮大藏經一部悉燬無遺故
  址在今官中學堂門左
  官莊大人莊俱在城東南何家圍明萬厯閒巡按汪應
  蛟屯田十圍之一圍有屯田御史及屯田道廳各官駐
  劄故名
  陸公隄在西門外明萬厯三十二年教場決口水浸城
  甎二十四級同知陸敏捷牒請題留兩營班軍修護城
  隄繞城西南以禦水患居民德之稱陸公隄兩旁植柳
  成陰亦名柳林隄舊志隄在藏經閣前案藏經閣在海㑹寺後隄應在海㑹寺前迤邐而南
  轉而東行
  錦衣衛橋在河東小關東北明錦衣衛指揮地橋跨今
  金鐘河
  礮臺一在海光寺西一在馬家口一在三岔河北一在
  窯窪南岸一在西沽一在邵公莊東一在城西雙忠廟
  南凡七臺崇禎十二年建康熙初總兵趙良棟每臺撥
  兵十人防守今俱夷爲民居其在邵公莊者基址且爲
  南運河水齧盡
  皇鹽廠在河北明堆貯貢鹽之地後廢
  掣鹽廳在東門外海河東岸舊在鹽關上三官廟北巡
  鹽御史余縉爲之記載碑刻志乾隆初改建鹽關下光
  緖二十八年河東劃入租界掣驗復移於挂甲寺以其
  地改小學堂逮租界展拓街巷小學堂亦他徙舊時房
  舍蕩爲通衢
  鹽坨在東門外海河東岸起鹽關南至季家樓止明鑾
  儀衛庭燎廠之葦地也迨庭燎廠裁撤以地畀蘆商貯
  鹽自順治元年歲納坨租若干光緖二十八年劃入租
  界鹽地乃移挂甲寺
  問蓮浦在城西二里許引城濠水西流穿慈惠寺橋瀦
  爲塘樂其地低下日久淤塞民居櫛比矣
  黃家潭在城內東北隅卽三義廟大窪蓄水極深人謂
  下有泉出乾隆閒兵備宋宗元濬東北城濠掘見覆釜
  甚多揭之泉湧或謂潭水與城外運河潛通故隄岸旋
  築旋崩疑爲黿鼉所窟今隄工鞏固謠詠遂消
  藍田在南門外凡二百餘頃周數十里爲總兵藍理營
  田舊址
  觀海臺在大沽南岸康熙二十八年鹽運使郞廷極建
  乾隆三十二年臨幸御製觀海詩刻石紀盛臺有亭三
  閒五十九年大風吹去
  皇船塢在南門外閘口三里北嚮康熙五十二年建乾
  隆二十六年改建塢房貯御舟十有一立内外壩以備
  出入設石閒以司啟閉所財御舟曰安福臚曰翔鳳艇
  曰行春舫皆高宗賜名曰第一舟曰沙飛船曰湖船
  曰烏圖里船舟之最大者長九丈三尺闊一丈九尺凡
  爲塢房五十四閒垣周一百六十丈林木青蒼頗饒幽
  勝嘉慶六年被水重修後奉裁拆卸光緖二十八年劃
  入租界
  行宮在海河東岸大直沽西南嚮乾隆三十年建四圍
  植柳御題曰柳墅行宮周二百四十丈有房五百閒宮
  殿朝廊亭臺樓閣以及溪橋樹石鶴鹿禽魚之屬靡不
  具備乾隆閒巡幸駐蹕者八由丁亥以迄甲寅凡有宸
  翰詩牋御題額聯一一恭貯其閒五十三年駐蹕時値
  福康安奏報剿滅臺灣逆匪林爽文莊大田俱被生禽
  乃頒奉御製紀事語二則藏之復頒存古今圖書集成
  等書嘉慶十三年巡幸淀津囘鑾至天津閱兵於此道
  光二十六年奉裁變估今基址無存
  海河樓在三岔河口北岸崇禧觀東乾隆三十八年建
  御題海河樓榜字賜之每巡幸津沽行香各廟於此爲
  進茶膳之所有房一百五十二閒亭池臺榭略備層樓
  峻矗俯瞰流波尤據形勢之勝嘉慶以後鑾輅弗莅棟
  宇失修遂致荒圮咸豐之末外兵入境以之畀與法人
  爲天主教堂就地起洋樓一仍舊址故居人猶以河樓
  呼之同治九年教案猝起樓已被燬危壁獨存後以地
  讓還欲改醫院善堂而未果空閒三十年之久光緖庚
  子議和仍爲法人所有今巋然河上者聿復舊觀矣舊志
  有望海樓在望海寺前案望海寺面臨運河無地可容樓址當在其東舊志又載篆水樓在三岔河口今無考
  俱坿此
  馬蹏泉在楊家岑沙嶺旁水深尺許周二丈餘甘冽可
  飲取之不竭
  魚骨廟在鄧家岑廟祗一楹魚骨爲屋脊中塑神像以
  圓魚骨爲座座旁有泉不堪飲
  孟公橋在東門外卽鹽關浮橋其地先以渡船來往時
  有覆溺之虞雍正八年青州運同孟周衍造此居民德
  之故名今易鐵橋名金湯橋
  考棚在城東南隅雍正十一年建爲學政按臨試士之
  所科舉停止改爲工場
  學海堂在問津書院内乾隆十六年鹽運使盧見曾建
  書院之講堂也侍郎錢陳羣爲題斯名咸豐閒舊額失
  去同治九年院長李嘉端補書之而誌其緣起於後光
  緖二十六年兵劫書院被燬斯堂幸存廚丁王恩榮知
  額字可貴撤而藏之故存至今焉
  得勝口卽城西稍直口咸豐三年粤匪犯境官紳倉卒
  督率兵勇禦之於此陣斬悍酋賊敗竄囘因以得勝名
  其地
  鎭海樓在大悲院同治末大悲院駐兵環寺列壘而建
  樓於門外高五級周六面卓立如塔用以瞭遠光緖庚
  子之敗營壘無存惟斯樓尚在
  坿園亭
  園林之樂生人所宜縣境無山邱而饒於水隨在皆可
  結構焉然數百年來廢者多而興者少得毋通商之地
  日趨浮靡而風雅稍衰歟
  浣浴亭在户部分司署內明正德閒郞中汪必東建百
  歲園虛心徑俱在道署内康熙初兵備薛柱斗建環水
  樓在鹽政署後不知建於何年巡鹽御史莽鵠立顧琮
  各有文記之釋志軒亦在鹽政署雍正二年莽鵠立建
  蓋皆政暇游憩之所也宜亭在城西演武廳右月隄上
  康熙閒兵備朱士傑建四圍植楊柳夏無炎暑游者忘
  返日久俱廢今官家所築者曰公園在河北大經路
  問津園在錦衣衛橋一畝園在城東北俱遂閒堂張氏
  別業張氏盛時招致海內名士舘於其家以此爲宴游
  之地沈一揆吳雯姜宸英趙執信邵長蘅查慎行皆有
  游問津園及一畝園詩迨張霖遭事被籍亭館荒涼過
  其地者每興今昔之感霖曾孫映辰恢復先業起河北
  墓園曰思源莊時有文人會集其地規模雖隘遺韻猶
  存至今人樂道之與張氏同時者有龍震之老夫村在
  開口下梁洪之七十二沽草堂在鍋店街後而張霖弟
  霔復自築別墅於三岔河口讀書其中題曰帆齋
  水西莊在城西三里運河南岸爲查曰乾別業地周百
  畝樹石清幽中有攬翠軒枕谿廊數帆臺藕香榭花影
  菴碧海浮螺亭泊月舫繡野簃雍正以來查氏父子延
  攬賓客觴詠無虛日一時推爲極盛迨乾隆十三年
  高宗東巡鳳艏經過其地遂爲駐蹕之所以春夏之交
  紫芥盛開賜名芥園後二十年乃建河神廟於東偏而
  園林如故官舶往來時有冠蓋雲集或文人學士出郊
  游眺載酒相從梅成棟嘗於其中結梅花詩社同治閒
  樓閣就圮夷爲菜圃惟山石嶙峋尚與御碑並峙自光
  緖庚子地爲兵警所據園基日蹙廛市相侵雖存勝地
  之名非舊構矣自芥園渡河爲浣花村知州杜甲僑居
  之里門前亦有小園其旁爲豔雪樓詩人佟鋐妾趙氏
  豔雪所居也久圮基址已失所在今猶稱佟家樓云
  沽水草堂在城東南六里爲安尚義別業中饒水竹臺
  榭之勝別構遂室藏金石書畫甚富人比之天籟閣南
  溪在城東南隅本康氏曲水園後歸牛氏曲通濠水花
  柳掩映宛似江南村落今呼康家花園者卽其地也虛
  舟亭在城南一里許爲宋氏園平橋曲榭蘆葦紛披夏
  時荷開繞亭爛如雲錦懷園在城東南四里王氏別業
  也對岸爲郭園郭氏別業也棗香村在城南五里亦名
  南莊童氏別業也其在城中西北隅者曰領南軒曰杞
  園曰環青園皆金氏別業在東門内者曰蕭閑園楊秉
  鉞別業有倚雲廊澄懷堂入室峰種薌渠觀魚池暖翠
  巖幽蘭谷躡丹坪抱膝石寄曠亭紫筠徑宿雲洞諸勝
  今已荒廢人稱楊家花園又別有楊園在城西與水西
  莊相近抱甕園在城東北香林院內道士王聰築以款
  接文人者寓游園在城東李承鴻建園有十景人多詠
  之李氏起家鹽筴耽詩好客館康堯衢於園中一時沽
  上詞人相與結社聯吟主盟壇坫猶有張查風雅之遺
  今有榮園爲李氏別業在城南十二里東樓李園在城
  東金鐘河畔以多種芍藥名百二十畦芍藥園
  坿寺觀
  寺觀密布多不勝收擇要而書其旨在紀事實也
  城隍廟在城西北隅永樂四年建雍正四年州人繆啟
  乾建樓五楹九年改府城隍廟乾隆四十一年別建縣
  城隍廟於旁兩廟並列祀典今於其閒設學堂警署
  關帝廟在户部分司東者曰鎭倉關王廟明代舊建嘉
  靖三十一年分司朱天俸廓大之有母釴張體乾各碑
  記可考日久頽圮康熙七年浙江紹興人之居天津者
  就其地建爲鄉人聚㑹之地名曰鄉祠其西曰護餉關
  帝廟卽列入祀典者也其在北門子城者明嘉靖年建
  光緖庚子拆城廟與俱毀在閘口道南者嘉慶閒僧理
  通募建事載人物傳今在租界中
  天妃宮一在大直沽東岸一在直沽西岸皆元建史云
  泰定三年作天妃宮於海津鎭卽在直沽者也其在大
  直沽者至元年建泰定閒被火重修時稱東西廟每歲
  海運駛至海濱劉家港省臣漕臣齋戒卜吉於天妃靈
  慈宮謂東廟也其後東廟廢而西廟存加封天后聖母
  列入祀典今名天后宮
  慶國寺在大直沽南大孫莊相傳古有征遼者駐師此
  寺故又名挂甲寺日久廢圮明萬厯二十八年游擊將
  軍張良相東征曰本取道於茲慕挂甲之名乃督營卒
  就遺址重建雍正六年營田觀察使黃世發於此營圍
  田焉
  湧泉寺在南門内明時每逢聖誕令節元㑹長至各官
  先期習禮寺中或各省大吏入覲亦於此習拜跪之儀
  弘治閒副使劉福展拓殿基陛墀高廣規制大備今爲
  警署
  慈惠寺在城西明崇禎九年重建寺有明將周遇吉書
  如是堂榜字或謂明李遇吉調防天津時嘗寓居寺内
  今爲小學堂
  小聖廟在鹽坨相傳神滕姓名經年二十三落水成神
  故稱小聖蓋海神也舊有廟在河西始封平浪侯繼封
  護國濟運顯應平浪元侯商舶往來屢荷顯應順治六
  年復建廟河東棟宇宏敞陳廷敬余泰來皆有碑記載
  碑刻志今廟址劃入租界續縣志河東鹽坨靈應宮明崇禎三年因開運河敕建廟
  前石坊額云海宴錫庥明潞王題乾隆閒敕封平浪王與此是一是二廟毁無考
  海神廟在大沽南岸康熙三十六年奉錦歲饑發倉粟
  運以巨舟出口東指遼海三日而達盛京上以海神
  效靈發帑重建列入祀典御製碑文賜殿額曰靜洪波
  觀音閣曰潮音清梵水母殿曰涵育厥後雍正乾隆兩
  朝累賜宸翰高宗御製海神廟瞻禮述事詩坿刊碑
  陰道光閒重葺賜額曰靈昭析木觀音閣然燈照海船
  舶夜行不迷所向河神廟在芥園乾隆三十五年天津
  大水兵備道宋宗元禱神建此代有賜額
  弘仁廟在間口初名龍王廟雍正四年賜額改今名恬
  佑祠在閒口南明建舊爲平浪侯廟乾隆四十一年
  高宗巡幸莅廟拈香御製詩章五十三年賜恬佑祠額
  聯五十五年復賜詩章嘉慶六年大水爲患禱神有靈
  奏頒藏香答謝之風神廟在閘口敕建乾隆以來累賜
  額聯與恬佑祠同列祀典今俱沒入租界中福佑祠在
  新城乾隆閒賜御書額聯
  海光寺在南門外三里康熙四十五年總兵藍理建初
  名普陀寺五十八年寺僧成衡迎鑾西淀御書海光寺
  額畀之因易今名高宗巡幸津沽閱武於此詩章宸
  翰燦若球琳遂爲名刹時有高僧駐錫其閒同治閒以
  寺外隙地拓爲機器分局已變清曠爲塵囂光緖庚子
  兵燹地當其衝廟宇盡毀今在租界中
  般若菴在城西梁家嘴村孤雲寺原名白廟在城北潞
  河東岸兩廟俱有聖祖御書賜額
  望海寺在三岔河北岸乾隆三年重建其東爲香林院
  康熙初天后宮道士李怡神建怡神弟子王聰以風雅
  著稱一時詞人多樂與之游乾隆五十三年賜名崇禧
  觀値鑾輿莅津拈香兩寺各以詩章聯額賜之
  大悲院在窯窪康熙八年重建釋世高駐錫其閒登壇
  說法暇與南北名士以詩倡和龍震張霔梁洪與之往
  來尤契稱高僧焉同治末廟地駐淮軍及天津練軍改
  名大勝寺光緖庚子被兵遺構略存今爲鑄錢廠警察
  公署
  淨土院在案窪舊名元帝廟明建廟有磬文曰東沽港
  村東沽蓋對西沽而稱案窪其近名也張鍠有淨土院
  看桃花詩
  善慶菴在城西張官屯道北明建康熙閒移道南俗名
  黑和尚廟後以地處僻遠貯藏火藥今已無存水月菴
  在城内東南康熙年建光緖閒設軍械所官書局二十
  六年兵燹焚掠無遺今殿宇雖存廟基已蹙
  草廠菴在城内東南隅衛人梅應卜建以爲施振之所
  今爲學堂
  茶棚菴在北門西舊以其地施茶故名雍正閒侯天順
  重葺之而踵行其事且施粥施衣給藥給檡善舉尤備
  額聯稱頌丹漆常新光緒庚子毀於兵
  準提菴在北倉接引菴在小夥巷牛圈康熙年建乾隆
  閒有劉氏女守貞不嫁孤苦無依寄居兩菴先後三十
  年事載叢餘
  朝陽觀在户部街咸豐八年張錦文於其閒設鋪勇總
  局鄕里資其捍衛今爲學堂
  紫竹林在城東南上園南居人取以名其村同治閒劃
  入租界層樓四起巳成洋場仍以舊村名呼之光緖庚
  子後租界展拓街衢廟基巳失
  三官廟四城外俱有之其在西門外者傾頽巳久同治
  九年就遺址建親王僧格林沁祠高踞道左雖大水潦
  從無淹浸之虞居民結廬欲測地勢高下以免水患恆
  以廟基爲率
  古皇菴在城西姚家灣舊名三皇廟元季建光緖初大
  吏議於寺旁穿渠導水南行士民阻之以城西開河乾
  隆閒嘗有倡此議者高宗親勘其地謂偪近津城不
  能經久無弊已有明訓載芥園御碑其事乃寢
  愍忠祠在溜米廠街光緖元年海運官乘輪船撞沈海
  中以其沒於王事建祠祀之
  厲壇寺在城外東南隅縣舊有厲壇在城西久廢光緖
  三年歲旱流民就食者眾有司擇地支蘆棚煮粥飼之
  一日平明火起主其事者不卽啟鑰全廠俱焚死二千
  人六年鹽運使如山就地建厲壇歲時建醮並起地藏
  王殿以僧守之名厲壇寺二十六年燬於兵火
  如意菴在城西永豐屯俗名天后行宮光緖二十二年
  三月迎神不戒於火焚死婦女數十人今爲小學堂
  海會寺在城西北元至元閒天竺國僧海曾結菴於此
  故名旁爲稽古寺明萬厯七年建其後海曾寺圮以地
  併入稽古寺光緖十四年以稽古書院以經解詩賦課
  士二十八年改普通學堂今爲官立中學堂
  文昌宮在城西北隅乾隆閒建東曰天安寺原名板橋
  寺西曰海潮菴有總兵藍理題額曰南海行宮皆舊刹
  道光閒重修文昌宮因就其旁海潮菴爲輔仁書院光
  緖初復併入天安寺地拓爲東西兩齋舍分課生童今
  改初級師範學堂
  福壽宮在小稍直口後有高樓可以眺遠今於其中設
  小學堂
  藥王廟在城外西北隅明永樂年建今爲私立中學堂
  白衣寺亦名觀音寺在河北明正統七年建西方菴在
  河東明天啟年建泰山行宮在河東明崇禎七年重建
  育德菴在城西北明建直指菴在黑窪放生院在梁家
  嘴東祖師廟在鹽坨皆康熙年建太陽宮在雙忠廟街
  乾隆年重建過街閣在鹽坨嘉慶年建大悲菴在城東
  南隅玉皇廟在河北藥王廟在河北金華橋東三清宮
  在新城三元廟在范家莊火神廟在西沽娘娘廟在河
  東蕭曹祠在西門内今俱爲小學堂彌勒菴在東門內
  準提菴在〓〓內無量菴在北門內白衣菴在河東黃
  姑菴在永豐屯白寺在太平街獅子林在河北今俱爲
  女子小學堂天齊廟在東門外甘露寺在河北地藏菴
  在河東今俱爲宣講所附設小學堂
  雲霞觀在雙忠廟西自學堂警署工廠多用廟宇好事
  者輒移神像於此叢居錯列供奉一堂名之曰千福寺
  天津縣新志卷二十五終

知识出处

天津縣新志[民國]

《天津縣新志[民國]》

高凌雯纂,1931年金钺刻本。1915年,徐世昌、严修等人倡修邑志,后议定由高凌雯和王守恂分任其事,王氏所领为前16卷,高氏所领为后12卷,即此书,前后约历4年始成。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凌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津縣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大悲菴
相关作品
玉皇廟
相关作品
藥王廟
相关作品
三清宮
相关作品
三元廟
相关作品
火神廟
相关作品
娘娘廟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