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津縣志[乾隆]》 古籍
唯一号: 020020020230013646
颗粒名称: 補遺
分类号: K29
页数: 15
页码: 五十二至五十九
摘要: 本卷是《乾隆天津縣志》第二十一卷中的一部分,對于以天津縣為主題的文章進行了補遺。
关键词: 县志 地方志 文学

内容

請修天津海河疊道議陳𢎞謀
  議得直省地方爲諸河所滙歸衆流之奔赴每遇
  汛期隨處漲滿迅過水落積水停注本年之秋禾
  旣巳不保次年之麥豆更無種期凡係積水之區
  竟有一年水災沿至數年不能涸出目擊情形實
  可憫惻屢奉憲檄指明𩛙行各屬盡力宣洩積
  水以爲夏秋種植之計仰見憲臺正本澄源培
  養生民之至計先經本道於汛後卽巳通行府㕔
  印各官無論官堤民堤凡可洩水卽許開放報明
  立案限期堵築曾據各屬將開洩情由申報近奉
  憲檄又復行令將舊開之口再加寛深未開者
  亦卽補開巳陸續將開洩情由通報在案惟有一
  二地本窪下者卽使開堤亦止能流及内外相平
  而止此宜通盤籌畫預欺辦理以期將來免於泛
  漲耳如天津近城西南一帶地最窪下每遇大雨
  積水難消又西界則有運河漫水東界則有海河
  漫水灌注窪中水一入窪難於宣洩長年不涸種
  植難施追溯從前雍正三年之水直至雍正五六
  年方得一涸雍正九年之水直至雍正十一年方
  得一涸播種旣難收獲無望此一帶接連靜海約
  有數百村莊民生凋敝日甚一日連年疊荷
  皇仁加倍賑恤僅免饑斃終難起色職此之故本道於
  正月内親往查勘熟察情形并詢輿論此一帶地
  土周遭將及數百里大槪西界則防運河之水東
  界則防海河之水上年運河幸無漫溢西水不泛
  而海河河岸業巳過水東水又巳灌入窪中巳行
  令天津縣於舊有溝渠而外又多挖溝渠令其暢
  流歸河然開挖太深夏問潮湧又不免海水西灌
  矣查海河西岸自東門外起至鹹水沽止舊有民
  埝一道以堵海河之水而日久坍卸上年汛漲民
  間亦曾合力堵築迨後水長過深綿亘數十里皆
  巳過水倉猝之間難以堵築終且聽其泛溢矣今
  若督令小民照例培築此埝誠恐連被災傷之民
  難以興此大工而民間所築虚鬆之土不久又復
  坍卸於事無益查自天津東門外起至鹹水沽原
  有疊道均離河岸不遠此道爲往來大沽新城旗
  民商賈往來之通衢向係官商捐輸修築以便行
  人迄今久巳坍卸每遇夏秋車馬均不能行本道
  愚見與其沿河加築舊埝莫若仍照遥堤之義培
  此疊道無者築之壞者補之總以高七尺頂寛二
  丈底寛六丈其工費較之沿河堤埝直截省便而
  此沿河一帶又皆民間種植菜園素稱美産若於
  沿河加築大堤則刨挖所及不無偏累總不如加
  培疊道以為遙堤既便行人又可堵水取土亦易
  其應開引河除舊有外竟可開至七八道沿河建
  立草閘木板潮汛來時下板閉之潮汛退後去板
  洩之庶運河之水不復西來海河之水亦不東注
  窪內之積水則有八道引河到處宣洩每年多消
  出尺寸之土小民即多種無數之田此一帶極貧
  之民或者將有起色也至所需加培疊道自天津
  城至鹹水沽止長五十一里連建橋立閘約需銀
  二萬四五千兩其開通引河原系舊有深港止須
  略加疏濬無須多費就全直而論天津一邑之水
  利不應動帑二萬餘兩而就天津而論此一帶實
  關全邑之貧富連年被災給賑亦惟此一帶眾多
  不得不仰請憲臺主持舉行以蘇此方之困者
  也伏乞憲臺一面題奏一面委員會同地方官
  估計冊報所有應開引河據前委測量地形之經
  制外委魏振時趙貴額外外委魏龍前往勘丈請
  於賀家口舊小河并官莊後小河均應挑挖寬深大
  任家莊至李家莊舊古泥河挑挖并開通小王家
  莊堼子灰堆至雙港并雙洪南各有舊田溝一道
  挑挖深通白塘口舊河一道應行挑寬鹹水沽東
  舊河一道應行疏通並開通翟家洵東西堼子一
  道𣵦南堼子一道以洩積水均歸海河而現在天
  津縣遵奉憲檄多開引河又有二十道查此引
  河原爲洩水起見旣可洩水正自不妨稍多應行
  令委員會同地方官再爲確看將應開引河應建
  閘坐應開涵洞應建橋座之處一併估計詳報合
  亟詳請憲臺俯賜另案先行
  題明以便檄行該地方官估計興修實爲永便再前
  項疊道溝河工價自應一併定議查溝河現俱積
  水挖土一方應照代賑例給銀三分九釐係水中
  撈泥再照泥濘例加銀二分毎方共給銀五分九
  釐至修築疊道旣防河水又便行旅原係一舉兩
  用如照代賑工程不加夯硪斷難經久應請依歲
  修之例毎土一方連夯硪給銀一錢三分六釐六
  毫庶價足工堅永資捍禦謹繪圖貼說申送統候
  憲鍳施行
  重修海河疊道記朱奎揚
  天津一區相傳爲九河下稍陳迹莫考然河間爲
  九河故道而天津正當下衝禹貢所稱同爲逆河
  入於海者是也今地勢窪下半似河形水發之年
  受淹偏重而城西南一帶更同仰釜接壤靜巴周
  遭數百里左界海河右聯南運每當雨水汛水交
  發運河東决海河西漫入易出難甚者歷數歲不
  涸地勢厄而人功塞民之困於水患久矣觀察
  陳公蒞津以來憫斯邦之頻澇而南窪竟成澤國
  酌民情審地局自城東迤南至鹹水沽舊有官商
  捐輸修築之疊道綿長五十餘里爲往來新城大
  沽通衢年遠坍廢久在棄壤進奎揚而告之曰此
  一方之保障也捍患濟行全功在兹値制河兩
  部院檄疏積水公卽以修築疊道并開新舊引河
  建橋閘資啓閉爲請報可𩛙議間而吏科給事中
  馬公奉
  命巡漕目擊斯道爲通邑之關鍵愷切陳奏復經制
  河兩部院會議力請舉行欽蒙
  聖天子軫念民生悉從廷議發帑興修轉圜之易今讀
  兩部院會議一疏以及巡漕章奏與觀察原
  議各修興事利民何其不謀而合也事固撓於立
  異而成於大同不信然哉奎揚承乏是役估需
  帑銀三萬二千三百九十兩零計修築疊道自城
  東起至鹹水沽以下茶棚止長九千六百五十丈
  洩水處開設涵洞跨以木橋并疏挖賀家口等新
  舊大小引河六道修築白塘口巳捐石間一座重
  建鹹水沽大板橋一座添設賀家口何家圈雙港
  木橋各一座興工於巳未秋九月上澣期成於庚
  申之春其茶棚以下直抵新城并大沽海口之道
  觀察陳公復議設法修墊勸捐繼築一時官商踴
  躍從事大害旣去纎利不遺思異時襏襫苛鋤出
  作入息之區卽今之汪洋浩淼一望千頃者也異
  時坦坦周行車馳馬驟之場卽今之崎嶇殘缺致
  歎路難者也古有以蘇名隄以召名鎭功施到今
  民勿忘焉則津民他目享利澤於無疆而溯厥由
  來者其謂之何鳩工伊始邑志適成經久規模不
  得不先授剞劂照示來兹也於是乎記
  王節母傳金相
  節母鄧氏鴻臚寺序班王應祥繼配也年十七歸
  鴻臚公逮事舅姑先意承志食必親嘗衣必手紉
  而後進不委之婢媵恐其不潔與不工也舅姑相
  繼謝世相夫子治䘮營塜墓哀毁如禮里人稱之
  其事鴻臚公也奉巾櫛主中饋冶家以勤儉聞鴻
  臚公臥疾日侍床簀調飲食進藥餌目不交𥈤衣
  不解帶者逾年無倦色公卽世食貧勵節訓子孫
  以文行有聲子公度食餼貢成均孫緯中乾隆已
  未進士純戊午副榜貢生皆孺人和刃畫荻之所
  致也前室于孺人遺子公弼僅五齡孺人敎養備
  至視巳出不少異閲十年遊於庠弼妻李氏亡月
  餘弼亦繼逝孤孫緒方在襁褓孺人哺食拭穢手
  口卒瘏克撫成立先是鴻臚公殁强宗豪族借端
  傾䧟戚友間有假貸不償與背恩反噬者孺人或
  折之以理或示之以恩莫不感格而去他若謹守
  基業以遺子孫御下寛仁而使之感泣又其餘事
  矣予讀書中秘闡幽彰媺史官職也故論列而傳
  之以風世云
  論曰孺人之節孝尙矣顧能撫前室之子若孫恩
  勤懇摯有加無巳此人情所難而孺人天性慈祥
  毫無勉强足令人感慕不忘也建坊旌表崇祀
  宫墻夫豈俸致哉吾於兹竊有慨焉慨夫世之爲
  繼母者視前室子如草芥不惟不憫其疾苦而且
  戕賊其生者雖古昔或且不免而况於晚近乎聞
  孺人之風亦可以愧而知返矣

知识出处

天津縣志[乾隆]

《天津縣志[乾隆]》

出版地:天津

清乾隆年间天津知县张志奇、朱奎扬修,吴廷华、汪沆纂,乾隆四年(1739)序后刻本。该志与《天津府志》为同时开纂、同时成书刊刻的姊妹篇。天津县之设始于清雍正九年(1931),此为天津第一部县志。全志共24卷。卷首载有布政使陈弘谋、知府程凤文和张文炳、知县朱奎扬序及凡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奎揚
责任者
張志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天津縣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重修海河疊道記
相关作品
王節母傳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