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一、柯坪县基本情况

柯坪县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西北边缘,全县总面积约12047平方千米,其中平原面积约3325平方千米,牧区面积约2329平方千米,山地面积约6393平方千米。目前,全县辖1镇、4乡、1个护林场、33个村、188个村民小组。是全国风日最多的县之一,属典型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耕地面积3880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10公顷,经济作物复播面积180公顷,地表水径流量9785立方米,地下水径流量56196万立方米。森林面积52248公顷,草地面积275200公顷,荒地1.51万公顷,风沙地0.03万公顷。杏子、恰玛古和驼毛是柯坪的三大特产,柯坪的杏子在全疆颇有盛名,柯坪杏子共有22个品种,柯坪有4800多峰骆驼,约占阿克苏地区骆驼总数的一半,每年可产驼毛1万多千克。柯坪恰玛古营养成分高,产量高,2001年种植恰玛古133公顷,收获2000吨。总人口40116人,其中民族38576人,农村人口32167人。粮食播种面积2050公顷,复播面积660公顷。

二、国民经济发展

(一)农村经济

1、农林水牧

——发挥优势,做大做强恰玛古产业

“恰玛古”是新疆各族人民自古以来喜欢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虽然在全疆各地都有种植,但柯坪县阿恰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土光热条件及无污染、无化学成份栽培的“恰玛古”口感纯正、味甜、肉质细嫩,且营养丰富,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人体所需要的铁、钙、磷等成份,它具有性温排毒,促进消化,清肺、消肿、降血脂、抗癌等作用,号称“小人参”。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柯坪县进一步加大了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力度,尤其加大了恰玛古的开发力度,并于1999年注册了“阿恰乐”恰玛古商标。同时,进一步扩大了恰玛古的种植面积,2000年一2002年,连续三年面积种植到了5000亩,年产恰玛古4000吨。

——力争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长期以来,柯坪县委、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柯坪县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生态环境,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克服种种困难,坚持走开发式扶贫的路子,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大科技扶贫的力度,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林果业,狠抓科学种田、庭院经济、劳务输出、多种经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全县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截止2003年6月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822万元(不变价,下同),同比增长7.8%,完成三干会任务的48.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913万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97万元,同比增长率13.2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512万元,同比增长8.81%。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685元,完成三干会任务的4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41元,同比增长6.4%。

柯坪县今年下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的基本发展思路和工作任务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攻畜牧业、林果业;深挖内潜,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不断提高土地亩均效益;狠抓庭院经济,大搞劳务输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二、三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断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

基于以上思路,柯坪县今后农村经济的总体目标是:力争在5年内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现在的1320元增加到3000元以上,年均增加300元以上,其中:畜牧业收入要达到农牧民纯收入的35%左右,林果业收入要达到20%左右,农村二、三产业收入要达到20%。

为实现上述目标,柯坪县今后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大胆突破往年以粮、棉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和种植习惯,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全县的农业经济结构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林果业的方向调整,要调优种植业,调大调强畜牧业、林果业。力争在2至3年内,使全县农业的粮、经、草比例达到1∶1∶1,尽快形成合理的三元结构。二是主攻畜牧业。大力提倡以家家户户为主的小规模、小群体、增加总量的农区畜牧业发展路子,力争在2至3年内,农民户均养羊达20只,养牛2头以上,人均占有牲畜达到6至8头只,年出栏50%以上。尽快使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例达到35%以上。三是主攻林果业。在林果业发展上,仍然把久负盛名的柯坪杏作为全县林果业发展的主栽品种和主导产业,要下大力气,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嫁接,通过粮果间作、套种等模式,大力发展杏产业。在果园的建设上要坚持高起点、进好地、大规模、品质优、产业化,逐步形成四乡一镇五大果园的规模优势。到2008年,全县优质杏园面积要达到5万亩以上,实现人均1.5亩优质杏园,农民人均仅此一项增收262元。到2010年,人均仅此一项收入达到千元以上。四是狠抓庭院经济。要坚持 “四个一 ”的发展模式,即:一群畜、一群禽、一片园、一片瓜菜的庭院经济模式,力争庭院养牛、养羊、养鸡、养鸽的数量逐年递增15%以上,到2007年养鸡、养鸽的数量达到20万只以上。使庭院经济成为继粮、棉、畜、林果业之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补充部分,使庭院经济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例达到20%。五是大搞劳务输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部分农民善于在外地和本地做生意、信息灵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跨乡镇组建农民经纪人队伍,促进订单农业迅猛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全县三分之一的农民外出务工。通过各种劳务输出途径,努力使全年劳务输出创收达到7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200元。六是深挖内潜,精耕细作,进一步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亩均效益。按照王书记提出的“双高”要求,引导农民加大对农业的科技物化投入力度,科学种田,要抓好粮棉和各种特色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着力在优化品种、科学栽培和管理上下功夫,狠抓节水灌溉、供水到户等各项节本增效措施的落实,力争在3至5年内粮食单产达到400公斤以上,棉花单产由现在的80公斤提高到120公斤以上。同时进一步加大复播力度,使全县的小麦地80%以上种植复播作物,努力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亩均效益。七是依托杏子、恰玛古、羊肉、驼毛等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户 ——基地 ——企业 ——市场的有效对接,带动全县的产业化经营。

——植树造林,保护生态(柯坪县

柯玛万亩义务植树造林基地工程

柯坪县万亩义务植树造林基地位于柯坪县城东北角,总规划面积1万亩,计划5年建成。到目前为止,已投资345万元,建成林带4600亩。

柯玛绿化工程始建于1986年,多年来,柯坪县历届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柯玛的绿化工作,每年都带领全县干部职工克服严重缺水、风沙大、盐碱大等恶劣的自然条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打井修渠,植树造林,到1999年,已建成林带600余亩。从2000年开始,县委、政府提出了“柯玛万亩义务植树造林基地”的新构想,进一步加大了工程建设力度,并加大投入造林力度,每年全县干部职工的劳动时间都不低于40天。2003年春季,县委、政府再次投资135万元,新增灌水管道3.5公里,打机井3眼,购进各种绿化苗木18万株,全县干部职工奋战32天,新建林带1200亩。柯玛工程土壤和地下水的盐碱含量都十分高,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2003年,在总结几年来造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因地选苗、挑选壮苗、及时灌水、加强管护的造林方针,并在实践中认真实施,从而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2003年,柯玛植树的总成活率上升到了87.5%,做到了栽植一片、管护一片、成活一片、受益一片。

柯坪县计划在3至5年内力争建成省道308线绿化网络,并逐步完成各乡(镇)农田林网化建设,形成全县的防护林体系,使全县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扶贫开发 ——柯坪县启浪乡原以老齐浪扬水灌溉工程是全疆最大的移民搬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柯坪县柯坪县启浪乡老齐浪扬水灌溉工程立项,于1996年8月动工开发,是全疆最大的移民搬迁、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项目总规划面积6.5万亩,计划搬迁2100户、11000人,净增水量3立方米/秒,将增耕地4.8万亩,工程总投资54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800万元,项目区主要包括水利、电力、开荒和移民搬迁四大工程。1997年12月经自治区民政厅以新民区(1997)221号文件批准成立,该乡位于柯坪县阿恰山前冲积平原南侧,东邻阿克苏市,距阿克苏市80公里,距县城75公里,东北与兵团农一师二团、三团接壤,南北长约11公里,东西宽9公里,土地面积约6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

全乡辖9个行政村,10个党支部,固定居住总人口5000人,其中维吾尔族4620人,占97.4%,汉族380人(占总人口的2.4%),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193人。启浪乡的成功开发,使全县耕地面积增加了一倍,水量增加了一倍,人均耕地增加了1.5亩,2002年全乡人均收入1620元。

五年来,柯坪县委、政府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排难而进,于1998年、1999年认真组织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共搬迁农民1234户4319人,从县乡机关抽调干部90余人到启浪乡工作,分配大、中专毕业生65人投身到启浪乡开发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乡机关、七站八所办公室、卫生院、派出所、广播站、粮站、交巡警中队、干部宿舍、食堂、两个村委会办公室、农贸市场均投入使用。修建防渗渠73公里,配套桥、涵、闸364座,开挖排碱渠151公里。

启浪乡的开发建设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地委、行署及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1998年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同志视察启浪乡时亲笔题词“再造柯坪”。上海、河南援疆干部积极帮扶,援建了两所希望小学,自治区教委把柯坪县学校建设纳入义务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在启浪乡兴建中学1所,小学2所,为搬迁户搬得来、留得住奠定了基础。

全乡职工总数146人,教师91人,其中党员16人,在校学生 853人。

3、招商引资

柯坪县2002年招商引资工作中,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主要有轻烃和凝析油综合利用项目(即沥青厂建设项目)、盖孜力乡棉花加工厂和启浪乡棉花加工厂的建设项目,以及县城综合服务楼的建设项目,以上签约项目投资额共计达2630万元。

——农副产品加工 “龙头 ”企业:

——柯坪羊肉香飘万里(柯坪县

羊是柯坪县主要家畜品种之一,由于柯坪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土光热条件,使柯坪县的羊肉风味独特,肉质细嫩,无膻味,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尤其是恰玛古炖羊肉深受人们的青睐。

近年来,柯坪县抓住柯坪羊肉这一独特优势,确定了主攻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做精羊肉文章,把柯坪羊肉作为主打商品推向市场,从而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2002年羊年末存栏达13.18万只,占畜牧业比例49%。柯坪县力争在2至3年内,农民户均养羊达20只。

柯坪县通过阿恰乡沿314国道地缘和资源优势,人口流动大,信息量广的优势,建上档次的恰玛古炖羊肉餐厅,建成活畜交易市场。通过阿恰乡窗口作用,打造柯坪羊肉品牌,使柯坪的羊肉香起来。目前柯坪羊肉已远销乌鲁木齐、喀什、和田和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已建有专销柯坪羊肉的餐厅。同时,吸引了阿克苏市等地大批的客户到柯坪采购羊肉。

三、精神文明

1、教育文体

——实施 “两基 ”提高农牧民素质(柯坪县

柯坪县是阿克苏地,区最西端的一个偏远贫困县,总面积为12047平方公里,水资源严重缺乏(全县仅有流量为2.9立方米 /秒的两股泉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占一定比例的农业县。全县辖四乡一镇,总人口4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3.9万人,占总人口的97%。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45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30万元,支出6898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20元,是国家及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所,中学6所(含1所完全中学,1所汉族中学),小学23所(1所汉族小学)。在校学生10048人,其中小学生6788名,初中生2753名,高中生507名。教育系统共有878名教职工,有专任教师769名,其中中学195名,小学535名(汉族中小学专任教师33名)。取得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207人,初级职称553人,教育系统有1个党委,28个党支部,317名党员,党员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36%。

目前,我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巩固率99.3%;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9.68%;小学生辍学率0.36%以下;初中生辍学率1.32%;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9.41%;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4%;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初中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青壮年非文盲率99.22%;基层单位扫盲工作达标率100%;复盲率为0;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面100%;乡、村农牧民学校培训面达87.4%。由于以上成绩的取得,从而在1999年11月2日自治区“两基”验收中,以280.5分的总成绩通过验收,2001年12月2日,以290.8分成绩又顺利通过自治区复查验收。

——巩固成果,提高扫盲工作质量和农牧民文化素质(柯坪县

柯坪县高标准扫盲工作自1996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验收以后,继续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做到三到位,即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教育系统层层签订扫盲责任书,制定了关于扫盲的办法和积极动员假期返乡大中专学生参与扫盲工作等措施,实行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扫盲和脱贫致富相结合;巩固扫盲成果,并做好已脱盲人员的“三证”发放工作。1999年以来,扫除剩余文盲52人,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521期,培训12340人次,青壮年培训面达87.4%,2002年还以乡为单位,组织7个班,对305名社会闲散青年进行了教育、培训和管理。通过开展培训工作,在巩固了扫盲成果的同时,又培训了一批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劳动者,截止目前,全县已有64名脱盲者实现了脱贫,有275名农牧民采用科学种田、科学放牧,成为全县依靠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实现“两基 ”奠定物质基础(柯坪县

近几年来,柯坪县通过“国家扶贫教育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内地省市对口扶贫等,共投入资金近224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0余所,新建(改扩建)面积达23000余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其次,发扬自立更生精神,大力开展群众性捐资助学活动。各族干部职工捐书44000余册,出资和捐款80余万元,购买课桌椅1600套,书架150个,实验柜、桌250个,办公桌150套和部分音、体、美、卫器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经费紧张状况。第三,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勤工俭学效益逐年有所增长,1999年以来,全县中小学勤工俭学共创收41万元,对弥补办学经费不足起了一定作用。同时,各乡(镇)、村主动出义务工6743个,为学校拉砂石料3271方,支援学校建设。第四,各中小学对校园进行认真规划,发动师生粉刷墙壁19026平方米,修理、油漆课桌、办公桌2500套,维修各种教学器材623件,开挖林带4347平方米,砌花池966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