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一、新和县基本情况

新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渭干河西岸。新和县境内,汉时属古龟兹国。民国11年(1922)设托克苏县佐。民国30年(1941)托克苏县更名为新和县,目,前,全县辖2镇,6乡,6场。新和有,规模宏大的玉奇哈特古城,雄奇壮观的通固孜巴西古城,西域名城它乾城,托乎拉艾肯千佛洞,唐“柘厥关”故址。新和县耕地面积3.2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1.3万公顷(复播0.41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5万公顷,既是传统农业灌溉生产区,又是全疆粮棉生产基地之一。盛产棉花、小麦、玉米、瓜果等,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和油料。新和卤鸽肉质细腻,口感鲜嫩,野味十足,远销全国,是新疆著名的地方特产食品。境内土地辽阔,总面积为79.32万公顷,有林地2.74万公顷,宜垦荒地13.33万公顷;草地面积11.64万公顷,其中天然草场11.44万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贮量可观。总人口138529人(民族131043人),其中农村人口106853人,全县有12个民族。

二、国民经济发展

(一)农村经济

1、农林水牧

——科教兴县,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新和县

新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建立健全了以县乡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乡镇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推广机构。截至2002年,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87人。每年有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接受系统的科普培训。

在对外科技合作中,与中科院新疆分院合作开展了 “新和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中长绒棉新品种的选育和良种产业化 ”等10多个项目,推动了县域产业的形成。

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8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494万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705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346万元,增长38.6%。实现人均收入1737.62元,增加208.3元,增长13.63%,比1999年增长78.88%。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完成了供排水改造,启动了全县集中供热工程,有效地防止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城区绿化工程已完工,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新和县实施退耕还林,2003年退耕还林10万亩(新和县

新和县坚持 “集中连片、生态优先、重点突出 ”的原则,实施退耕还林还草。2002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0万亩(其中生态林8.3万亩,经济林1.7万亩),计划2004年、2005年每年完成退耕还林6万亩。届时全县退耕还林面积可达26万亩。

新和县大力发展种草业,全县苜蓿面积已达9.8万亩。2003年完成种植4万亩的任务,苜蓿保留面积达到9.8万亩,2005年将达到15万亩的种植规模,同时,积极推广实施 “棉干发酵饲料 ”和青贮、黄贮等秸秆发酵技术,引导农民发展绿色畜产品。

——新和县进行牲畜品种改良(新和县

新和县拥有纯种牛156头,包括西门塔尔、安格斯、海福斯等优良牛种,受体牛142头,年可生产胚胎上千枚,鲜胚妊娠率达58%,冷胚移植成功率30%以上,并于今年开始与农民签订纯种牛犊回收合同,今年以来各乡、镇移植受体牛72头,2002年全县完成黄牛改良6206头,其中冷配5442头,五年累计完成黄牛改良2.79万头,妊娠率达75%。

(二)城市经济

1、财税、审计

新和县采取多项措施,2003年共计减轻农民负担527.38万元,人均减负49.75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5起,涉及金额10.3万元,受党纪政纪处分4人。(新和县

——新和县开展乡村财务整顿情况(新和县

县纪委对全县六乡两镇及113个行政村的财务进行了全面审计。其中乡财务共审计金额1.13亿元,从审计中发现各类应收款总额为778.96万元,涉及381人。

——新和县发展养鸽业及卤鸽加工业(新和县)到2002年末,新和县鸽子存栏达到 42. 28万对,出栏

189.93万对,农民仅鸽子一项纯收入已达 38.4元。以“新和鸽”系列产品为主的卤鸽加工厂推进技术革新,改进生产加工工艺,已成为带动 “新和鸽”养殖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卤鸽加工通过养殖协会,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为一条龙的“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带动了全县养鸽业的兴起。

——新和县绿堡果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和县

公司成立于 2002年5月,注册资金 300万元,外商独资经营,进行蔬菜、水果深加工。现新和县番茄种植面积已达 600余亩。

三、政治文明

1、政法

——人民法院为人民(新和县

5年来,共受理各类案件 6347件,审结和执行各类案件 6295件,审结和执行率为 99.2%,公开审判率为 100%。在严打整治方面,坚决贯彻 “从重从快 ”的重要方针,5年来共受理刑事案件 571件,审结案件 566件,审结率 99%。

在民事审判工作中,坚持 “以审为主,审调相济 ”的原则,积极开展审判调解工作,疏导公民和法人依法规范市场行为, 5年共受理民事案件 4195件,审结 4180件,审结率 99.6%。

在执行工作方面,改进了执行措施和方法,清理执行积案,整顿执行队伍,实施了以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重点的执行攻坚活动。 5年共受理申请执行案件 1329件,执结 1302件,执结率 98%。

四、精神文明

1、教育

——民族事业,教育先行(新和县

2001年以来,在国家、自治区资金的帮扶下,新和县克服财政困难,多方筹措“义教工程”配套资金450余万元,对依其力克乡中学等7所乡镇中学和县一校、二校等6所小学进行了完善整修;县乡投入资金400多万元用于农村40余所中小学的危房改(扩)建工程;县乡村筹措资金40余万元修建了12所学校的围墙;县财政拨专款160万元配齐了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体育器材;各级政府投入资金37万元用于学校校园硬化、绿化、美化建设。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全县中小学危房改(扩)建成面积6156平方米,“义教工程”项目学校建筑面积17796平方米,校园绿化、硬化、美化面积 4000余平方米。在抓好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新和县还加大了对在职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学习、狠抓学生到校率、严控辍学率、追求教育实效等软件建设工作力度。利用外派学习、挂职锻炼、县乡交流等形式,抓好了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进修。

展望未来,乘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义教工程”的强劲东风,新和县将通过“内引外联”资金的支持(县委、政府对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帮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倾斜、“爱教、支教、帮教”的社会支持以及“教育为全社会服务”的基本方针,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放力度,通过全县各级的努力,在5到10年的时间内,基本扫除各个年龄段、知识层教育空缺,在县城范围内建成集幼儿、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少、青、中、老教育体系及少年文化宫、职教中心、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家长学校等配套活动场所,真正体现 “教育大、大教育 ”思想和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的服务理念。

2、卫生、计生

——开拓奋进的新和县卫生局(新和县

目前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10个,其中县级机构4个(县人民医院、县维吾尔医医院、县卫生防疫站、县妇幼保健站),乡级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21个,拥有床位362张。

全县医疗单位共有干部职工、医护人员49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01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0人,初级职称279人。现有本科13人,大专124人,中专228人。

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县维吾尔医医院是具有维吾尔医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县卫生防疫站是全县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站是妇女儿童保健中心,防治妇科疾病具有专长。

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县人民医院内科能熟练对脑血管、心血管、休克、脑心衰等危重病症进行诊断与抢救治疗;外科能实行胃部大切除、肝补修、脾切除等手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县人民医院还新购置了一台CT机。当前医疗单位疾病诊断率已达96%,治愈率69%,好转率达24.5%,病床使用率85%,手术成功率98%,四苗接种率达95%以上,地方病发率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内。

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以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使农村卫生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网络,农民看病难、缺医少药的问题已成为历史。

——发展计划生育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新和县)据2002年末统计,新和县全县人口出生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25.8‰。下降到19‰以下,计划生育率由80年代的46%上升为75%。

到2003年,新和县已连续10年完成了地区下达的人口计划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特别是在2003年,计生委支部成立,党政合力,分别以创建自治区计划生育 “优质服务县 ”为契机,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计划生育“三为主 ”成果,在县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完善了以 “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 ”为核心内容的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

新和县是以维吾尔为主的多民族农业县。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和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的发展基本适应了全县经济、人口的发展需要。截止到2003年6月底,全县有县、乡(镇)服务站7个,村服务站109个,基本建立健全了县级服务站网络,计生系统工作人员为78名。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技术服务等工作,使新和县计划生育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广大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的知识需求相适应。全县人口质量得到提高,人口素质得到改善,为新和县经济超常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品环境。

自1997年以来,新和县计划生育工作连续6年被评为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达标单位,1999年1月被评为自治区计划生育 “三为主 ”工作合格县,2002年1月被评为自治区计划生育 “三为主 ”先进县,分别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阿克苏地委、行署、地区计生委的表彰。

3、广播电视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飞速发展(新和县

2002年文化体育局、广播电视局合并设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共设行政编制9个职位,辖管全县六乡两镇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县文化馆、图书馆、文管所、文工团、广播电视台、电影公司。

新和县文管所与文体广电局合署办公,县辖区内文物古迹较多。新和县文化市场近年发展迅速,截止到目前,共有文化娱乐场所52家,对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和县文工团,年平均演出场次97场,60%放在农村。

新和县电影公司,目前有5个放映队活跃在农村,每年为农牧民放电影1300余场,曾多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地区评为农牧区电影放映先进单位。

新和县文化馆、图书馆合署办公,坚持举办书画展、报刊张贴、图书宣传等文化活动,同时对馆藏图书实行科学管理,截止到2002年底,馆藏图书18456册。

2002年县机构改革广播电视局改制为新和县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6%、97%。为新和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把党的声音送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