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热血男儿——冯特民

冯物民,湖北江复(今武昌)人,原名超,又名一,字远村。毕业于湖北自强学堂,为日知会和同盟会会员。1908年,随杨瓒绪到伊犁,任新军混成协书记官。主持伊犁同盟会事务,任《伊犁白话报》主编。中华民国新伊大都督府成立衙,任外交部部长。新、伊和谈衙,被新疆都督杨增新任命为新疆外交司长、伊塔道观察使等职。翌年,被杨增新派人刺杀身亡。

传播辛亥革命思想的先导—李辅黄

李辅黄(?~1913年10月),湖北人,字亚权,革命党人。1908年(光绪三十三),当湖北陆军四十标的统带杨缵绪奉命调往伊犁、出任伊犁将军标统时,冯特民联络李辅黄等一批革命党人乘机潜匿在新军中,随同杨缵绪来到伊犁,开始传播革命的火种。到达伊犁后冯、李二人分别以新军混成协书记官和工程营营副的公开身份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冯特民主持伊犁同盟会工作,他积极宣传革命,在军队、哥老会和各族人民群众中大量发展同盟会会员,逐渐成为革命党人政治思想上的领导人。

1910年3月,冯特民主编的《伊犁白话报》在惠远城创刊。报纸以汉、满、蒙、维四种文字传播革命思想和革命纲领,并在新疆迪化、塔城、宁远、绥定、霍尔果斯和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等地设有“代办处”。报纸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宣传民族平等、团结,深受各族各界欢迎,起到了“振聩起聋,开通民智”的作用,成为新疆辛亥革命的先导。

1912年1月7日夜,冯特民、李辅黄等人组织和领导了伊犁革命党人起义,次日凌晨控制了惠远城,并迅速稳定了伊犁各地的局势,击破了清朝遗老试图偏安西北的幻想。

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新伊大都督府,冯特民任外交部长,他坚持平等外交原则,对沙俄的军事挑衅和武装入侵作了坚决斗争;李辅黄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东征开始后,任东进支队长,作为新伊大都督府的全权代表,参加了新伊双方和谈。议和后,杨增新窃取了新疆军政要职,取消了新伊大都督府,改设为伊犁镇边使。为消除革命党人的影响和势力,杨增新采取委官、遣散等手段分化瓦解伊犁革命党人,冯特民、李辅黄等中坚分子坚持伊犁革命党人主政新疆的斗争,对杨增新委任的官职坚持不受。1913年10月26日,在杨增新的唆使下,冯特民、李辅黄被杀害。

伊犁起义的筹备者——冯大树

冯大树,伊犁驻京代表。湖北崇阳人。生卒年不详。

在留学日本警察学校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又加入武昌日知会。1908年随杨缵绪到伊犁,参加伊犁起义的准备工作。在争取维吾尔、回族上层人士赞助革命方面,作出很大贡献。伊犁起义后,他作为代表赴塔城与省方代表谈判,被任伊犁驻京代表。

拒绝官位——郝可权

郝可权为伊犁和谈的全权代表,湖北人。湖北陆军学校毕业。1908年随杨缵绪到伊犁,参加伊犁起义的准备工作。起义后任中华民国新伊大都督府参谋部部长,并作为伊犁方面的和谈全权代表,参加了新、伊和谈。和谈后,被任命为新疆军务司司务长,接此任命后,郝可权拒绝上任,怕杨增新报复,转赴内地。

伊犁维吾尔族上层人物代表——阿奇木伯克·霍加

本名格亚斯鼎,维吾尔族,伊犁人。因与清代最后一代伊犁阿奇木伯克——勃瓦克的独生女儿结婚,遂成为新疆伊犁维吾尔族的上层代表人物。1912年,伊犁惠远城爆发了杨缵绪、冯特民等领导的辛亥革命,阿奇木伯克·霍加代表伊犁穆斯林表示拥护,并为起义军支援了粮饷和军马饲料,并在1912~1913年管理伊犁的80多个乡村。1935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各族商贾、牧主、大地主合股的有限公司,购置设备,建成伊犁电厂、面粉厂,并建成了伊犁民族中学(即伊宁市八中)。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根据国民政府的捐钱捐物的号召,伊犁成立了由阿奇木伯克·霍加任主席的募捐委员会,积极组织募捐,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

1944年11月,三区革命临时政府成立,阿奇木伯克·霍加任三区革命政府副主席,新疆和平谈判后,又出任伊犁专署专员。新疆和平解放后,留任伊犁专区专员。1950年辞专员职务,由其子克尤木伯克·霍加接任。后历任新疆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等职。1957年,在伊宁病故。

为新疆和平解放事业献身——阿合买提江·哈斯木

阿合买提江·哈斯木,维吾尔族,伊宁市人,幼年和少年时期随舅父去苏联,曾在莫斯科劳工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42年6月回新疆,在塔城、伊犁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43年12月,被盛世才逮捕入狱,1944年10月释放。三区革命爆发初期,在伊宁先后从事报纸编辑、三区革命政府秘书、三区政府军事厅负责人、三区政府委员等。在此期间,曾对当时掌握三区政府领导权的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分子艾力汗·吐烈等人的错误行为进行了抵制和斗争。

1945年10月~1946年1月,阿合买提江作为三区政府代表多次赴迪化与中央政府代表张治中会谈,并签订了和平条款。之后,阿合买提江与阿巴索夫等掌握了三区临时政府的领导权。在阿合买提江的主持下,调整了三区政府机构,纠正了三区革命初期的一些方向性错误,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1948年8月,阿合买提江主持成立了旨在团结各族各界一切进步人士向反动势力展开斗争的群众团体——“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简称“新盟”),坚决抛弃了“东突厥斯坦”的反动口号,标志着三区革命运动在新的起点上开始向前迈进。

新疆和平解放前夕,阿合买提江积极协助和配合中共中央联络员邓力群在伊犁和迪化开展工作,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8月,以伊犁特区代表身份乘飞机赴北平出席新政治协商会议途中,不幸在苏联伊尔库斯克上空失事遇难。

三区革命领导人——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

维吾尔族,祖籍新疆阿图什,出生在苏联吉尔吉斯共和国普尔热瓦尔斯克,6岁时随母亲定居伊犁。先后在绥定、伊宁上学,后在省立一中和新疆学院附属民族高中班求学,通晓汉语,曾在共产党人林基路的影响下,接受了进步思想。1939年,参加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1942年,在伊犁女子中学任维吾尔语教员,兼任伊犁专员公署翻译,从事秘密工作,组织成立了“马列主义学习小组”。1944年,成为“伊宁解放组织”的领导成员。三区革命爆发后,曾任三区革命政府委员兼内务厅厅长、宣传部部长、三区革命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主席、新疆联合政府委员兼副秘书长、民主革命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新盟中央委员兼新盟新闻情报处处长等职。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是最早主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区革命领导人。1946年12月,他利用去南京参加伪国民大会的机会,到梅园中共代表团驻地谒见董必武,上书中共中央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共建立了联系。他积极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小撮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民族仇杀政策,为纠正三区革命初期发生的一些错误倾向做了许多工作。

1949年8月,在赴京参加新政协会议途中,与阿合买提江·哈斯木等同机遇难。

伊犁革命党活动家——杨缵绪

杨缵绪,湖北江夏(今武昌)人。湖北将弁学堂毕业,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回国后担任湖北新军营操教习。1908年率新军四十二标赴伊犁。1911年任伊犁陆军协统。杨缵绪乘机邀集革命党人冯特民、冯大树、李辅黄等人随同赴伊犁。到伊犁后,冯、李分别到军队、机关、学校和各族人民中进行革命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和革命纲领,鼓动起义,并在军队、机关、学校、哥老会大量发展同盟会会员。杨缵绪所统领的新军中,许多官兵都加入了同盟会。

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党人的积极活动,伊犁的革命已经到了一触即发之势。正当伊犁革命党人积极准备起义时,志锐走马上任伊犁将军。志锐到伊犁时,武昌起义爆发,为防止伊犁新军起义,志锐强迫杨缵绪解散新军、请假入关,并通令士兵将所有皮衣、皮裤全数交库,分批遣回关内。当时正处在冬季,杨缵绪婉辞恳求志锐,允许到达游牧地后再交皮衣、皮裤,但志锐却暗令四领队大臣在新军所要经过的要道,悉数截留,迫使士兵忍冻返回。志锐所做的结果适得其反,革命党人立即召开秘密会议,组建起义指挥机关。杨缵绪大力劝导新军停止抵抗,投降起义军,伊犁起义宣告结束。

1912年1月8日,伊犁临时政府成立,卸任的伊犁将军广福为伊犁临时政府都督,杨缵绪为总司令部部长。杨增新任新疆都督后,宣布共和。杨缵绪被任为喀什噶尔提督。后因杨增新的专横,杨缵绪辞职,假道俄国返回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