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四节 古埃及舞蹈艺术的传播

古埃及文明起始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32年被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为止,共经历了3600多年。19世纪的史学家们把漫长的古埃及历史分割为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其中又包括9个时期三十个朝代。在这3600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古埃及经历了几次大的文化传播历程。最早的文化传播时期是在古王国时期,先进的水利灌溉技术向周边沙漠地区的国家,如叙利亚、西亚、阿拉伯等国传播。青铜器时代,又随青铜业的发展开始与希腊克里特岛,塞浦路斯等地区进行贸易交往。后来,埃及被亚洲游牧民族塞种人侵略。埃及第十八王朝雅赫摩斯率兵人侵努比亚、幼发拉底河、叙利亚等西亚一带,波斯人曾两次入侵埃及,希腊、罗马占领统治古埃及等时期。在历史上,随着频繁的贸易交往、海外战争,古埃及文明便传向四方。也就是说,古埃及文明的传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和平、伴随愉快笑声的直接传播,另一种是被掠夺的、间接性地传播。和平时代的贸易、文化往来伴随着欢歌笑语。欧亚草原、沙漠地带游牧民族的冲击,是一种间接性地传播,这两种文化传播方式使古埃及文明传向了西方,也传向了东方。

古埃及是欧、亚、非三大洲的联结点,占据着文明传播的有利地势,来自欧、亚、非不同地区的国家均受到古埃及文明的熏陶。从远古时代的水利灌溉、青铜铸造以及哲学、宗教、数学、医学给周边晚起文明的国家影响之外,它的艺术也给周边带来了巨大影响,如支撑塔门、厅堂、殿脊的巨大圆柱和柱廊的建筑形式被希腊、罗马所吸收,古埃及的雕塑、浮雕成为希腊早期雕塑和模型,他们的宗教思想也影响了古希腊先民,如古希腊狄俄尼索斯神是掌握人间生、老、病、死大权的复活之神,它与古埃及对复活之神俄赛里斯神的崇拜相像。在西亚、中亚一带也有与埃及复活之神俄赛里斯神相同的宗教内容。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讲:“埃及人的俄赛里斯神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由此我们得知,早在古王国时代,埃及就可能与外域进行文化交流了。

古王国时期,古埃及的文明传播方式基本上是伴随着和平友好的贸易往来进行的,那时,古埃及已有发达的乐器,乐器已出现了古竖琴、笛子和双管木笛。合唱已能按节拍,独唱也有了抑扬顿挫的旋律。受惠于尼罗河畔的恩赐而早早进入农业社会的古埃及,在水利灌溉、青铜铸造、纺织工艺、文化艺术的先进发达招徕了希腊——克里特岛以及沙漠地区的大批官员与商贾,古埃及的文明通过他们传向域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的差距,导致了海外入侵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大约在第十三或十四王朝时期,(亦即公元前1786~公元前1567年)古埃及发生了一次比较重大的政治动乱,亚洲的喜克索斯人统治了埃及。喜克索斯人即亚洲的塞种人。他们入侵埃及的方式很特别,不是发动血腥武装侵略战争,而是以和平的方式一点一点蚕食埃及,当他们的人遍布埃及大半领土时,便一下子摆脱了“法老”的统治,宜布独立,在古埃及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统治。亚洲游牧民族塞种人在古埃及统治长达一百年之久,塞种人在古埃及的长期滞留,深受古埃及文化精神的熏陶,当古埃及王卡美斯和他的弟弟雅赫摩斯把塞种人赶回西亚时,古埃及文化便随之带到广漠的东方世界。据史学家介绍,喜克索斯人在统治古埃及那段时间里,曾强迫古埃及人改变信仰:“命令古埃及人停止对‘太阳神’‘赖神’的信奉,让他们改信喜克索斯人所信奉的塞特神”。①这是亚洲塞种人对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传统所进行的第一次挑战。

埃及的后王朝时期是被希腊、罗马人统治的时期。波斯人在历史上也曾两次入侵埃及,第一次为第二十七王朝,第二次为第三十一王朝,波斯人曾把埃及作为帝国的一个行省,“每年要埃及向它缴纳大量贡赋,波斯贵族还把大批肥沃的土地据为己有,于是在埃及形成了许多属于波斯的奴隶,由奴隶劳动的大生产”。②波斯亦即伊朗,属于伊斯兰文化体系,位于西亚,波斯人两次入侵埃及表明,他们对古埃及富饶的物产、发达的文明十分的仰慕,当波斯人被亚历山大赶回老家时,波斯人的文化已被古埃及文化浸染一体了,他们将古埃及的乐舞划入阿拉伯文化圈内、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亚历山大赶走波斯人在古埃及建立王国,到了公元前30年~公元642年,埃及又被罗马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将埃及正式划入阿拉伯帝国领域。从此,埃及舞蹈被正式公认为阿拉伯体系舞蹈。如果说,中国在汉唐之前传来的古埃及式的乐舞是通过中亚、西亚民族沿陆路丝绸之路辗转进入中国的话,那么,在唐宋时代,埃及阿拉伯体系舞蹈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涌入中原,它的异国情调给中原传统乐舞以极大影响。

世界上最古老的埃及文明,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得到了广泛传播,在希腊——克里特岛、西亚、中亚、东南亚、南亚,中国西北地区可见埃及——阿拉伯风格的乐舞形象,它由历史上的传播途径而来,比如,古埃及杂舞中的“肚皮舞”,这种起源于对生育女神崇拜的宗教舞蹈,在今天被称之为东方舞蹈,它之所以被称为东方舞,不排除古希腊人对古埃及人从地理上的称呼,除此之外,在于类似古埃及的身体颤动,腰臀扭摆的舞蹈形态多出现一些东方国家中,如马来群岛韦塔族妇女随节奏抖动双臂的动作,印度舞蹈者表演时不断颤动嘴唇,柬埔寨的舞蹈也是肌体颤动的舞蹈。世界舞蹈史学家库尔特·萨克斯说:“在东方,许多局限于身体某些部位的类似抽搐式的动作可延伸到别的部位。好比一根快速挥动的绳索,它不再是显示单一的震动,而是交叉成波浪状的上下运动,简单的臀部或胸部颤抖的动作在跳舞的过程中形成类似蛇的动作遍及全身。只发现女人跳这类舞蹈,……尤其是柬埔寨的舞艺十分清楚地表明他们的舞蹈和这种古老的抽筋式舞蹈的近亲关系。在神话题材的舞蹈里出现一个少女停止不动,放松腿部肌肉,全身缓慢地不间断地颤抖着,似乎即将从掌心上朝向两侧伸开的双手中的一只手开始整套动作。这只手做类似蛇行动作,柔软地沿着她们的前胸滑向另一肩膀,挑起围在胸部的围巾抵达另一手臂处,这只手臂的类似蛇的动作才停止。另一只手臂的颤抖又开始了。这时,少女的臀部成拱形,腹部在饰有大量闪光金属片,长达膝盖的沉重丝质服饰下后缩。”①从库尔特先生的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柬埔寨的这种人体抖动的舞蹈形态是与古埃及的颤抖胴体的舞蹈非常相似。“蛇”在东方世界的父系社会里,被当作男性生殖崇拜的图腾,女子表演时腹部、臀部扭摆颤动是对“蛇”的动态进行的模仿,这类舞蹈形态与祈祷人口繁衍,农作物丰收的宗教行为密切相关。这种起源于古埃及的生殖生产的传统舞蹈得到了广大农耕地区先民的认同,古埃及的颤抖身体局部的舞蹈形态随着文明的传播,很快风靡于各地区,被各地区吸纳为自己本国传统舞蹈。古埃及舞蹈对中国的影响是以阿拉伯舞蹈形态出现的,在今天中国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舞蹈中多见这种动势。它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是经由喜克索斯人亦即塞种人之手传播而至。塞种人在先秦时期对中西乐舞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塞种人在历史上频繁的东西迁徙运动,使西亚、中亚、东亚与欧洲的交流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