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三节 古埃及舞蹈艺术的内涵

古埃及四类舞蹈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首先,看它的宗教舞蹈。宗教舞蹈在古埃及舞蹈世界里占有重要地位。古埃及是一个宗教信仰大国,最早的宗教是拜物教,古埃及人几乎给自然界中的每一事物都臆造出一个神来,但在诸多的神祗中,主要信奉的神是太阳神,太阳神又称作“拉”或“赖神”;还有尼罗河神、俄赛里斯神。古埃及人在古王国时期对“太阳神”极为崇拜。它缘于古埃及的气候,埃及的天空终年晴朗无云,炽热的阳光照射着富饶的尼罗河畔。因此,从文明社会开始,古埃及人便把太阳当作自然万物的创造之神,认为“太阳神”能够保证整个国家与民族永存不灭。后来又将神与人相结合,将古埃及国王法老认定为人世间的“太阳神”,也即赖神。天上的赖神统治宇宙万物,地上的赖神统治整个国家。地上的赖神法老自诩为是公正、诚实、维持普天下道德规范的神,是神圣的、威严的。因此,古埃及舞蹈很少表现赖神,它与印度舞蹈不同,印度舞蹈大多是舞蹈大神,而古埃及的赖神却不是舞蹈神,而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太阳神、法老的形象只在雕塑和绘画中得以体现,并且都是面部刻板、严肃、没有任何表情的造型形象,传递出一种无所畏惧、镇定沉着的统帅气质。因此,在古埃及,无论是天上的太阳神,还是地上的太阳神都是不舞蹈的,它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偶像。太阳神、赖神不舞蹈,但是崇拜“太阳神”的舞蹈在埃及却占有重要位置,崇拜太阳神的舞蹈与人们祈祷太阳神保佑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安定幸福,保佑物产丰收的心态有关,这是古埃及人深层意识形态的一种行为表现。

与此不同,对俄赛里斯神的崇拜,是古埃及宗教舞蹈常常表现的主题。对俄赛里斯神的崇拜来自于对自然的崇拜,它最早起始于对尼罗河神的崇拜,由于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给古埃及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萌发出对河神崇拜的心理动机,每年举办祭祀活动。后来,俄赛里斯神成为代表植物生长、人类繁衍的神,再以后又演变成主宰人类生死大权的地狱判官。古埃及非常盛行俄赛里斯神的神话传说。俄赛里斯神原是古埃及一个部落的首领,他仁慈善良,教会人们耕田种地以及各种手工技艺,他的兄弟赛托非常嫉妒,设计害死了他,并将他剁成碎尸。俄赛里斯神的妻子找回了他的碎尸,重新拼合,使他死而复生,重返人间,夺回了政权,领导他的部落人民过上了好生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传说反映了古埃及人心中的国王应是仁慈善良的愿望,也赞美了妇女的青春及女性善良美,突出反映了原始宗教信仰中阶级矛盾的思想内涵和反映了古埃及人坚信人能死而复生、长存不灭的世界观。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死亡对他们来讲是一种新生活的开端。”阿诺德·汤因比先生又讲:“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对俄赛里斯的崇拜日渐普及,并最终成为正统。因此,人们也逐渐相信,人死之后会有审判,只有生前善行多于恶行的灵魂才能在死后审判中获准进入俄赛里斯神的天堂”。① 在早期农业文明社会里,对复活之神俄赛里斯神的崇拜成为古埃及人宗教舞蹈的主要内容。舞蹈表演时,一男子头戴一顶自己编制的帽子,装扮成复活之神,另有一些男子头戴“老鹰”的头饰,装扮成人的灵魂,舞蹈动作比较单一,多为上肢示意动作,以祈求俄赛里斯神对死者赋予不死的灵魂,舞蹈气氛轻松、愉快、喜庆,表现了“灵魂们”欢天喜地迎接复活之神的情节。祭祀俄赛里斯神的舞蹈一般在春耕播种季节和秋收季节时表演,这一舞蹈反映了古埃及人内在深层的思想意识,它不仅祈愿人能长生不死,也祈祷农业丰收,这一舞蹈与古埃及人的生活紧密相连。

第二类古埃及的模拟星宿的舞蹈是生活在农耕文化圈内民族的代表性舞蹈。古埃及人认为,用人体动作去形象地模拟星辰移动的状态,能够使地上的农作物茁壮成长,也就是说,古埃及人以特定的形体动态用一种相似律来假定天体运行的规律,并幻想获取超自然之力,调整、支配自然世界,生活在地面上的人要与天上的神对话,要祈求天神赐予力量,因而舞蹈充满亲和气氛,动作松弛,舒展,形体动作比较接近自然形态,没有激烈的动作和狂躁的情绪,没有技巧的炫耀。从这类舞蹈的平和稳定的舞姿形态来看,与我们所见到的古王国时期的雕塑艺术的气氛很相符。古埃及为后世留下了相当部分的用石头雕刻的、人物个性非常突出的造像。“米瑟赖纳斯(约公元前2523~公元前2496年)与他的妻子在雕像中并肩而坐,手臂互相挽着对方的腰际。显示甚至法老与其妻子的关系也可以是互相爱慕、互相尊重的”①。法老与妻子并肩雕像是当时古王国社会的象征表现,它表示古王国是一个稳定、强盛的社会,是充满亲和力的社会。古埃及传统舞蹈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并形成了它独特的舞蹈风格。平稳、松弛、自然、轻盈的舞蹈风格,以及身体呈上挺拔,双手臂松弛张开,像是环抱宇宙的动势,再加上独具特色的尼罗河文明的音乐情调,总不免使人联想到坐落在阳光灿烂的尼罗河畔的那片巍峨壮观的金字塔群。

第三类舞蹈是丧葬礼仪舞蹈。丧葬礼仪舞蹈是古埃及人生活当中的重要祭祀内容,舞蹈思想与金字塔蕴含的思想和金字塔旁屹立着的法老哈夫拉建造的“狮身人面像”一致,均使人产生一种时间永恒、空间无限的空茫感觉,它深刻反映了古埃及人的灵魂不灭、永世长存的思维观念。古埃及纺织业比较发达,所纺织的精美麻布主要就是用来包裹不易腐烂的法老的遗体——“木乃伊”,丧葬舞蹈就是为“木乃伊”作歌作舞的礼仪行为。丧葬舞蹈在古埃及舞蹈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是古埃及人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礼仪活动。人死后举行葬礼时,人们排成一列静立默哀,然后,表演者头上戴一顶与死者长相相像的面具,用人体不同姿态表述死者生前事迹。古埃及人认为,只有举办这种仪式,对死者进行评判,才能使他的灵魂升入俄赛里斯神的欢乐天堂。丧葬礼仪舞蹈舞步平稳,手臂动作较多,动作幅度不大,舞蹈时有歌曲伴唱,这种表演形式影响了欧洲中世纪的教堂音乐。

第四类是杂舞类。杂舞类包涵的内容极其广泛,有各种杂技艺术,还有不同表现形式的娱乐性舞蹈等。古埃及的杂舞既有土生土长的,也有吸收外来的,这些舞蹈没有特定的、严格的形式要求,属于俗舞类,不仅达官贵人跳,而且奴隶们也跳,平民百姓少年儿童都跳。古埃及的杂技性、娱乐性的舞蹈表演,可以从一些残存下来的雕塑和壁画上判断得知。舞蹈形态是舞者双臂自然放松、扭腰摆臀出肋、出胯。动作技巧有向后弯腰,空中旋转,腾空跳跃等,有些动作与欧洲芭蕾舞非常相像。在古埃及的杂舞中,以女子表演的“肚皮舞”最为突出。“肚皮舞”由女子表演,以身体的腰胯,臀部的扭摆动作为主要特征,舞者上半身只穿胸衣,下身有两条幅布遮住前后,其他部位全部裸露,这几乎裸露身体的舞蹈,在埃及被认为是严肃的、神圣的礼仪行为。为了跳好肚皮舞,埃及女子专门训练腹肌功夫,有的甚至能靠腹肌力量将搁置肚皮上的杯水弹射出去。有了这样强悍的腹肌力量,肚皮舞自然跳得就好。“肚皮舞”最古老的根源迄自对生育女神的崇拜,其审美标准必然与生育有关,古埃及认为越是性感的舞姿形态越能带来人口繁衍,植物繁茂,这种舞蹈后来成为阿拉伯文化圈内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

古埃及舞蹈的总体特征是:明朗、活泼、轻松、愉快,给人一种浮雕艺术般的美感。按理说,古埃及的这种舞蹈形态与古埃及“法老”专制的残暴统治不相符,也与呆板冷漠的人物雕像以及木乃伊文化不相符,什么原因呢?这就不能不让人考虑古埃及人的思维观念及文化背景。在古埃及人的思想观念中,宇宙是永恒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转化的,人与物也是永远可以轮回的,古埃及的丧葬礼仪舞蹈和对俄赛里斯神的崇拜就证明了埃及人的这种乐观心态。古埃及与中国同是东方农业国家,对土地、对星辰的崇拜也与中国相似。古埃及人虽然对大地有特殊感情,但它依附大地的舞蹈形态却不多,与之相反,古埃及人更喜欢“天空”,对他们来讲,天空是美丽的、充满生机、充满奥秘,它的美难以言喻,它的美在于对俄赛里斯神的欢乐天堂的追求,可以使人的灵魂不灭,永世长存。这种观念决定了他们的舞蹈形态,这种向上挺拔的舞蹈形态影响了古希腊雕塑艺术,影响了欧洲中世纪以后的芭蕾艺术,也随同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境内,影响了中国西北地区民族的歌舞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