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一节 丝绸之路历史沿革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亘于欧亚大陆的文化交通之路,也是世界文化展开的中轴之路,它像一张巨大的跨区域的交通网络,将世界不同地域的文明古国连接在一起,也可以说,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文明国家都曾与这条丝路发生过联系,如中国、埃及、希腊、罗马、印度、波斯、阿拉伯等国家。东西方不同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都在这张网络中得到了传播、交流与融合。

古丝绸之路分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与中亚、西亚各国以及希腊、罗马等国的交往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指东亚、东南亚以及阿拉伯地区各国之间交往之路。因篇幅所限,本书侧重于陆路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

丝绸之路一般认为是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才正式开通,当时,也正是西方罗马帝国强盛之时。其实,在汉之前,丝绸之路就已出现,在两河流域滋润的荒原上诞生了人类最初的文明种子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尼罗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文明,这些文明点缀着蛮荒而美丽的地球表层。新石器生产工具改变了人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完成了农业革命和新石器的部落文化到古代文明的过渡。灌溉技术、冶金技术、犁的发明与使用以及农作物丰收导致人口增长,人口增加又使开辟新疆域的拓展行为成为可能。渐次出现了城市、国家、文字、社会、阶级、建筑、科学和艺术。从那时起,不同区域的易货贸易的交流便开始了。“到公元前3000年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埃及已经普遍使用耕犁,而且该技术还被传入印度——到公元前1400年时,它又被传入遥远的中国。”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着由多块小平原组成的苏美尔文明。苏美尔地理范围大致位于现在的伊拉克,这里发明的犁曾传到了埃及、印度和中国,说明人类文明之初,苏美尔曾经是物质文明传播的中心。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相继根植于得天独厚的大河流域。文明之初便开始了向四处的传播。人类文明由于不同的生态环境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如农业文化、畜牧业文化、海洋渔业文化、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等。不同文化造就了不同的人情、语言、食物、艺术以及世界观,由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不可预见的泛滥和外族的不断侵扰导致苏美尔人时刻感觉生命的不安全,以至世界观都带有恐惧和悲观的色彩。与此不同,产生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周边由于沙漠、瀑布和港湾的围护,而不易受到外族入侵,再加上尼罗河有规律的泛滥,使埃及人有安全感。泛滥带来的肥沃土地使埃及人对生活充满自信。米诺斯文明产生于克里特岛,这里的早期居民奔波于地中海面从事中转贸易而使克里特成为远古繁荣富强的岛屿。岛屿上生活的人们自信乐观、满足、男女平等。印度文明具有一贯相承的保守性和靠宗教治国的特征。决定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则来自浩瀚的印度河水的滋养。黄河文明生长在封闭的山脉、沙漠、高原、海洋和冰雪天地之中。使其文明几千年来独特于世界。封闭的世界却没有阻挡对外界的交流,中华文明一方面生生息息代代传承,一方面如长龙吸水般独纳世界,并为中国所用。

四大文明地区因文明发展的需要而开始相互之间的物质交流,并且伴随着文化艺术的交流。远古时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交流来自城市出现后不断膨胀的贵族阶层奢侈的生活需要。“人数不断增加的宫廷成员想要享用大量的奢侈品;不断发展的军事化需要大批各种武器”“由于地势很低的平原地区几乎不生产各种矿物和优质木材,大部分手工原料都要靠从外面运来:比如铜来自于波斯湾南面的阿曼,银和铅来自于小亚细亚的托鲁斯山脉,木材来自伊朗的扎格罗斯山脉和地中海沿岸的黎巴嫩。而为了偿还这些进口原料,各种手工业就必须扩大生产,依靠出口制品作为交换。此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征服这些原料产地。从公元前30世纪中叶的阿卡德国王萨尔贡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人们没有忽视这一办法。”①国家、军队、宫廷、墓葬、始礼等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物质原料并由此带来了交流。萨尔贡王曾利用军事手段发动侵略战争,控制了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各种金属木材的产地,就是靠军事力量进行的交流。公元前2000年冶铁技术发明促成闪米特人、印欧人、雅利安人、匈奴人的骑马游牧集团的迁徙,入侵迁徙造成古代四大文明区域之间的交流。有关中国与西方交往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文献是《穆天子传》。公元前1000年,周穆王朝拜西王母之地便在西北塞外的祁连山南麓一带。根据考古发掘证明,中国丝绸早在公元前12世纪就已经存在。中国殷商时的甲骨文上就已经出现了“蚕”“桑”“丝”等字样。中国考古学家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中发掘出了许多石器时代的文物,同时还有半个蚕茧。中国神话传说中黄帝的正宫娘娘嫘祖就是养蚕缫丝能手。《诗经》中也有许多关于丝绸的诗歌。在文字中,以“丝”字作偏旁的文字也不少,丝绸在当时社会不仅可以作为财富积累被储存,而且,它还充当一种贸易交往的货币。

黄河流域的中原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男耕女织生活。以嫘祖为首,当时的妇女均以缫丝织布为生。到了殷商时代,养蚕缫丝成为社会主要的手工业,缫丝织布开始有了积累,有积累便有了价值。殷商正是中国发达的青铜器时代,在织机上,丝线被织成带有漂亮花纹的织品。到了西周,出现丝绸提花机,春秋战国时有了织彩锦的机器,在织锦机的加工下,丝线被织成光彩夺目的锦绣织品,这些耀眼的锦绣织品吸引着文明不发达的西北部游牧民族,西北部的游牧民族以精良的马匹与中原的丝绸进行等价交换。《管子·轻重》说,“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丝绸在当时成为化干戈为玉帛的重要政治手段。“在阿尔泰地区上卡童河、伯莱利河、乌尔苏耳河和乌拉干河流域发现的贵族巨墓中出土了一批中国制造的丝织物,系用捻股钮丝线织成的平纹织物,有小块的,也有整幅铺盖在皮肤上的,大致都属于公元前5世纪,相当于春秋战国之际”①。中国西北部有许多骑马执戈的游牧部落,如义渠、林胡、楼烦、匈奴等,他们与月氏人、塞种人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中原的丝绸织物成批向西北地区销售,之后,又通过西北地区销向更遥远的西方。

公元前5世纪时,中国的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社会追求的时装衣料,其根据是,在希腊雕刻和陶器彩绘的人像上有细薄透明的丝绸文物。当时人们认为,这样细薄透明的衣料只有遥远的东方国家“塞里斯”国才能制造,西方世界的野蛮丝决不能制造出这种又薄又轻的丝织物来。②由此而知,丝绸之路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延伸至遥远的西方文明世界——希腊。在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间,担当文化艺术传递者桥梁的便是中亚、西亚和中国西北地区。

罗马帝国形成于公元前27年,大元帅屋大维得到元老院授予的“奥古斯都”尊称之后迅速将罗马共和国变成帝国。他以中央集权的政治方式治理国家,还指挥军队镇压强盗,保护帝国与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高卢、西班牙以及亚洲各地区之间的商品运输,促成了经济繁荣,缔造了帝国的黄金时代。同时,还在欧亚范围内传播城市文化。

汉代,丝绸之路在汉武帝励精图治的开拓下,变得更加通畅,汉代的疆域已从黄河中下游向西拓展至西域,形成了包括西域地区在内的统一帝国。汉帝国在东北方设立了玄菟郡,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使这些地区成为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基地。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使丝绸之路顺利畅达,遥抵里海西北的奄蔡、条支(波斯湾西北岸)黎轩(大秦)等地。希腊——克里特岛的杂技艺术,埃及的传统舞蹈艺术,西域的胡乐胡舞,沿丝绸之路一并传入中原。

唐帝国继承了汉朝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在疆域扩张方面唐朝已远远超过汉朝。唐朝控制中亚地区和奥克苏斯河流图6萨满教巫师陶俑1979年河域各国、阿富汗、印度河上游地区,成为与阿拉北省磁县大冢营东魏茹茹(柔然)公主墓伯帝国东西对峙的大帝国。疆域的辽阔使唐代出土丝绸之路更为拓宽。在当时,阿姆河以南的各国均属于唐朝的羁縻府州,中亚各国都与唐朝保持着宗藩朝贡的关系。

唐代中期以后,丝绸之路由盛转衰,从东西交通的主导地位退居次要地位,其原因在于:一是唐末的“安史之乱”,吐蕃、回鹘的乘虚而入对河西走廊和阿尔泰山一带的控制;二是阿拉伯人对中亚的侵入;三是丝绸之路狭窄而漫长,又有众多游牧部落对丝绸之路贸易虎视眈眈,丝绸之路上不安全因素较多;四是恶劣的风沙气候;五是唐、宋以后出现的瓷器不适宜在崎岖险峻的山路上颠簸;六是运输工具的有限性,使贸易周转时间既长且运输量又少。

阿拉伯帝国兴盛于公元6世纪至10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后向东扩张,并逐渐征服了中东、中亚地区,阿拉伯文化将这一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政治文化中心巴格达的城外有一巨大的商业中心,它与两河流域与兴都库什山脉一带地区,以及波斯、中亚、中国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关系。阿拉伯商人依托伊斯兰教文化在这些地区的广泛认同,与中国、中亚、印度、东南亚通商,还与非洲进行黄金、象牙、奴隶的贸易,同时传播了伊斯兰教文化。

元帝国兴盛于公元10~15世纪,在此之前突厥人、回鹘人在蒙古高原先后崛起。游牧民族自古以来驰骋于沙漠、草原、绿洲、山区之间,部落之间的纠纷,恶化的生态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举家离开蒙古高原向阿尔泰山山脉和天山山脉迁徙,并进入中亚地区。终于在公元13世纪,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率领下征服了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元帝国,给古丝绸之路注入商业与文化的活力。

元帝国版图东起东亚,包括中国到中亚、俄国和中东大部分地区,在这个范围内促使中国四大发明的广泛传播。此外,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发达是受惠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漫长海岸线和许多天然良港,所有陆路能到达的和不能到达的国家,从海路走都能到达。而且,海阔天空的海上丝绸之路不像陆路丝绸之路那样受到众多游牧民族的控制,它还可以避开恶劣的自然环境绕过一些封建割据的国家与地区,顺利到达运输目的地。

其实,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出现航海活动。秦始皇时期,为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曾率500童男童女渡海来到日本。西汉武帝时,海上丝绸之路已抵印度洋,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展开丝绸贸易以及瓷器、香料等贸易。东汉时期也即公元166年,罗马帝国国王安敦遣使从海路来到中国通好。

到了公元8世纪,随着造船事业、航海技术的发达,海上丝绸之路出现空前繁荣景象。当时的海上交通之路已有了中国与波斯、中国与东非、中国与印度、中国与日本等许多航线。唐朝宰相、地理学家贾耽在《广州通海夷道》中记录了从广州起始,穿过马六甲海峡至印度南部,再沿海岸线至波斯湾,最后到达大食首都缚达(巴格达)的航程。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发展,使许多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侨居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在中国福建省的福州、泉州有许多遗迹。唐代以前,沿丝绸之路到中国的商人以中亚、西亚人为主,主要侨居长安、洛阳;唐代以后,到中国的商人则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为主,并侨居在沿海城市。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的先后兴盛发达,中国文明与中亚、西亚、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东方文明既影响了西方文明,同时也接受了来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文化影响,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