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行政区域】 石嘴山市居中国内地的中部偏北,地处华北、西北两大区的结合部,位于华北进入西北地区的战略通道上,位置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北部,为区辖地级市。市党政军机关驻大武口区,为自治区在银川以北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市境被黄河分为东、西两部分:市区及平罗县大部居河西;平罗县陶乐镇、红崖子乡、高仁乡居河东。至2018年年末,市辖2区(大武口区、惠农区)1县,总人口80.44万,行政区域总面积5309.5平方公里,其中:大武口区位于市境中西部,总面积1007.5平方公里;惠农区位于市境中北部,总面积1254平方公里;平罗县位于市境中东南西部,总面积3048平方公里。

【数理地理位置】 市境东西宽约88.8公里,南北长约119.5公里,介于东经105°58′~106°58′、北纬38°17′~39°23′之间。海拔最高点位于贺兰山(海拔3475.9米),最低点位于惠农区黄河大桥处(海拔1090米)。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大武口区位于东经106°05′~30′分、北纬38度17′~51′之间,惠农区位于东经106°13′~51′、北纬38°40′~39°23′之间,平罗县位于东经105°57′~106°58′、北纬38°36′~39°05′之间。

【自然地理位置】 市境居银川平原北端,贺兰山北段绵亘西侧,黄河经东侧南北贯流,属内蒙古高原南部。在全国三大自然区属西北干旱区,在7个自然地区中属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河西部分为内蒙古高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区,河东部分为鄂尔多斯高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区。

【位置境域】 截至2018年年末,市境西、北、东三面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乌海市、伊克昭盟为邻,南与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接壤。市境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相邻:从惠农区北沿达(乌达)石(石嘴山)公路16.7公里于麻黄沟出界,入乌海市乌达区境。市境西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相连:于大武口区石炭井西北4公里石炭井道班出界,入阿左旗呼鲁斯太镇境;于平罗县汝箕沟西4公里大岭湾出界,入阿左旗古拉本苏木(乡)境。市境东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伊克昭盟接壤:于惠农区石嘴山黄河大桥过河,入乌海市海南区拉僧庙境;于黄河东岸平罗县陶乐镇、高仁乡东和红崖子乡东、北出界,入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境。市境南与银川市接壤:于黄河东岸平罗县高仁乡南端出界,入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境;于黄河西岸平罗县南端与银川市贺兰县接壤:从姚伏镇南沿包兰公路3公里处出界,入贺兰县四十里店乡丁北村境;从下庙乡暖泉村西南顺110国道2公里处出界,入贺兰县暖泉农场境。

【地形地貌】 东临鄂尔多斯台地,西踞银川平原北部。市境自西向东,依次可划分为贺兰山、洪积倾斜平原、黄河冲积平原、鄂尔多斯台地四种地貌单元。境内海拔高度最低为1090米,最高为3475.9米,最大相对高差达2389.5米。贺兰山地是雄踞市境西北部的天然屏障,大部分为风化剥蚀中低山地,局部为侵蚀中高山地,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等主要煤田分布于贺兰山深处。洪积倾斜平原由贺兰山沟谷洪积扇组成,是市境的主要工业地带。黄河冲积平原为银川平原黄河段最下游,地势低平,湖沼密布,为市境主要农业区。鄂尔多斯台地台坎部分,大部为沙伏梁状丘陵。

【气候特征】 市境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西部边缘(贺兰山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而多风、秋凉早而晴爽,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降雨量少且集中于夏季,空气干燥,年温差大,气候大陆性特点显著。西部贺兰山地由于地形因素形成独特的山地气候。按气候学以候平均气温(≤10℃、10~22℃之间、≥22℃)作为四季划分标准,市境各县区均在四月中旬进入春季,6月中旬进入夏季,8月下旬进入秋季,10月中旬进入冬季。

春季升温快,昼夜温差大,风大沙多,蒸发强烈,空气干燥,降雨量不及蒸发量的1/10。早春常忽冷忽热,伴随春霜;夏季盛行东南风,日照长,天气炎热,太阳辐射强烈,最高极端气温39.1℃,降雨频繁且多以雷雨形式出现,时有冰雹;秋季气温明显下降,降水减少,天气晴朗,秋高气爽,个别年份会因冷热气团相持秋雨稍多。相对湿度达57%,为各季之首。早霜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到来;冬季降雪稀少,天气严寒,气温低,蒸发小,日照短。季平均气温—6—7℃,极端最低气温—30.3℃,1月份平均气温-20℃,季平均降雪量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蒸发量129~171毫米,占年蒸发量6~7%。冻土最大深度在1米以下。

【交通地理位置】 市境西部横切贺兰山地的沟谷山口,历来是联结中原农耕区和北方草原牧区的交通孔道。惠农区濒临的黄河段,水面狭窄,河床稳定,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大规模水运通航的记载。清初以来一直是宁夏联结甘肃、内蒙古及华北地区的水旱码头。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中原定居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接触点,各民族的人员来往、产品交流,在此绵延不绝,长盛不衰,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重要流通要道。

今日石嘴山,包兰铁路、京藏高速、石银高速、109国道、110国道等贯穿全境;石嘴山(惠农区)、平罗、红崖子(平罗县)3座黄河公路大桥横跨东西,联结宁夏、由蒙古,构成市境交通主体。被列为全国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66个区域流通节点城市之一。市政府所在地至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交通距离75公里,距银川河东机场100公里,距首都北京1200公里,南距关中~天水经济区、兰州~西宁经济区500公里,距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分流线~宝中铁路中卫站248公里,距运煤出海口秦皇岛市1639公里。是向西开放、向北拓展、向南辐射的桥头堡,在西北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惠农陆路口岸铁水联运直达天津港,是西北重要的内陆口岸,在宁夏扩大对外开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经济地理位置】 在我国当前的三大经济地带,石嘴山市居西部经济带的东北边缘,处于西部、中部两大经济带的结合部。历史上就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进行产品交换的市场。明隆庆五年(1571年),明王朝就在平虏城(今平罗县城)附近设立了蒙汉互市的“夷场”(贸易场所);清初又将其移至石嘴子(今惠农区老城区),成为当时河套地区民族贸易的重要“市口”。清末民初,帝国主义势力侵入西北,石嘴山(今惠农区老城区)一度成为西北地区城市外贸中级市场,驻天津的英、德外国洋行先后在此设有10家分行,甘、宁、青产羊毛皮张多汇聚于此,加工后装船外运,年约运出羊皮百万张、毛3000万斤,呈现出“各洋商均集于此,货财山积”(民国《朔方道志》)的繁荣景象。直到20世纪30~40年代,仍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包兰铁路通车(1958年)前,石嘴山还以“水旱码头”而著称,长期是黄河上游民船航行的起点和货物集散地。举凡宁夏、甘肃西部、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鄂尔多斯的皮毛、药材、水烟等多集中于此,石嘴山的煤炭、陶瓷等产品也经水路北上南下,“装载货物之舟停泊者动逾数百”。

新中国成立后,石嘴山逐步建成宁夏第一个能源、高耗能工业区,为我国中、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地处宁东、蒙西两个国家千亿吨级煤田之间的石嘴山市,已成为呼包银兰经济带、宁夏沿黄经济区、宁蒙陕乌金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市委、市政府把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举全市之力推动产业民生生态“三大转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石嘴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62亿元,增长6.0%。比“十二五”末增长3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7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59.21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245.14亿元,增长5.2%。先后被列为首批12个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首批15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为经济转型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政治地理位置】 市境为华北、西北两大地区的结合部,处于从华北地区进入西北的战略通道上。地位突出,地形险要,素有宁夏北部“咽喉”之称。历代王朝在此移民屯兵,设州置县,以固边防。当年成吉思汗率大军攻打西夏,曾两次从石嘴山强渡黄河。市境古长城沿黄河、贺兰山等天然屏障经过境内。明嘉靖《宁夏新志》载:“苟失平虏(今平罗县,范围相当于今市境),则无宁夏(今银川市),无宁夏则无平(平凉)、固(固原),无平、固则关中骚动,渐及于内地,患不可量矣。”反映市境政治军事地位之重要。直至近代,如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民起义、1929年马仲英部进攻宁夏、1934年的孙(孙殿英)马(马鸿逵)大战等,石嘴山首当其冲,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主要战场。1937年,当日本侵略军攻入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后,中共党组织曾派人在石嘴山建立了党的地下组织,并测绘了地形,准备在此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共中央还曾建立过从石嘴山经阿拉善旗到蒙古的秘密国际交通线,以加强与共产国际的联系,不少党的重要干部都是通过石嘴山从前苏联回到国内的。截至2017年年末,先后与6个国外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16个国内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项殊荣。

【市名来历】 “石嘴山”最早见诸于1461年成书的《大明一统志》,为山名:在“卫城(今银川市)东北二百里,山石突出如嘴。”据石嘴山市地方志办公室考察,在今石嘴山区黄河大桥以北几公里处,黄河西岸的贺兰山余脉在河水长期冲刷下,形成山石重叠、犬牙交错的河岸高地,“突出如嘴”悬于河边,是为“石嘴山”。清雍正初(1726年左右),随着惠农渠的开凿和民族贸易“市口”的设置,石嘴山一带开始形成聚落,山名便被借用为地名。史籍中多称谓“石嘴子”“石嘴山”“石嘴子山”等,石嘴山一名遂沿用至今,1960年建市时被定为市名。需要说明的是,1959年,在宁夏为设置石嘴山市而给国务院的报告中,由于使用了“石咀山”这一不规范的写法,故1960年被国务院的设市决定沿用“石咀山”为市名。所以过去曾一度在报刊、文件等中有“石咀山”“石嘴山”并用现象。其实,明、清两代史籍中石嘴山均作“嘴”字,《民国朔方道志》中始见“嘴”“咀”并用。解放后国务院公布的三批汉字简化方案也未将“嘴”字简化。因此,1981年石嘴山市地名委员会根据市名形成的历史渊源,经自治区地名委员会同意,将“石嘴山”正式确定为市名的规范化写法。

【历史沿革】 石嘴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端,1960年撤销惠农县设置,驻石嘴山。

石嘴山,俗称石嘴子,因贺兰山至此,山石突出似嘴而得名。清代即有贸易集市。

1956年,国家决定大规模开发石嘴山丰富的煤炭资源。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报请国务院撤县(惠农县)建市。1960年1月设立石嘴山市,当时石嘴山市辖石嘴山镇(区级)与尾闸、黄渠桥、宝丰3个人民公社。

1960年4月,石嘴山镇改建为2个区,组建南街、北街2个城市人民公社,2个公社为一套人马、两块牌子。5月,调整公社规模,市郊3个公社划小为8个公社(尾闸公社划分为尾闸、下营子2个公社;将黄渠桥公社划分为黄渠桥、燕子墩、西永固3个公社;将宝丰公社划分为宝丰、庙台、礼和3个公社。

1962年5月,南街、北街2个区合并为市辖城区。

1963年5月,国营园艺农场变为集体所有,称为园艺公社。7月,将黄渠桥、宝丰2个公社划归平罗县管辖;平罗县的大武口镇(驻石炭井)和大武口公社划归石嘴山市。至此,石嘴山市辖城区1区、大武口镇1镇和尾闸、下营子、燕子墩、西永固、庙台、礼和、园艺、大武口等8个公社。

1968年,大武口镇驻地迁到大武口,在石炭井设置石炭井街道办事处,为大武口镇的派出机构。

1970年10月,将石炭井从大武口镇划出,撤销石炭井街道办事处,改置为石嘴山市辖石炭井区,驻石炭井。

1972年,设置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北地区,地区机关驻大武口镇,石嘴山市归属银北地区。

1973年,大武口镇升格为区。石嘴山下辖第一区(驻大武口)、第二区(驻石嘴山)和第三区(驻石炭井)。

1975年,将大武口公社和园艺公社分别划归大武口区和石嘴山区管辖;同时组建了市直属公社领导小组,管辖其余6个公社。

1976年,撤销市直属公社领导小组,设置石嘴山市郊区,管辖尾闸、下营子、燕子墩、西永固、庙台、礼和等6个公社。

1979年,将大武口区的大武口公社、石嘴山区的园艺2公社划归郊区管辖。

1981年,三个区以驻地更名,即大武口、石嘴山、石炭井3个区;市驻地迁到大武口。石嘴山市除管辖3个区、8个公社外,还管辖平罗、陶乐2县。

1983年,郊区各公社改称为乡。

1987年1月,撤销市郊区,恢复惠农县,市辖3区(大武口区、石嘴山区、石炭井区)、3县(平罗县、惠农县、陶乐县);2002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石炭井区,将其划归大武口区管辖,将平罗县的隆湖吊庄及崇岗乡的长胜、九泉、潮湖3个村划归大武口区管辖。

2003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隆湖经济开发区从隆德县移交石嘴山市管辖。此时,石嘴山市辖两区(大武口区、石嘴山区,隆湖经济开发区历属大武口区管辖)3县(平罗县、惠农县、陶乐县)。

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石嘴山市石嘴山区和惠农县,设立石嘴山市惠农区,以原惠农县和石嘴山区的行政区域为惠农区的行政区域,惠农区人民政府驻原石嘴山区北大街。撤销石嘴山市陶乐县,将原陶乐县的月牙湖乡划归银川市兴庆区管辖;将原陶乐县的红崖子乡、高仁乡、马太沟镇划归石嘴山市平罗县管辖。现石嘴山市辖两区(大武口区、惠农区)一县(平罗县)和一个经济开发区(隆湖经济开发区)。

【地质地貌】 市境处于“中朝准地台”西缘及“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贺兰脊柱”北端,在全国大地构造体系中,十分引人注目。市境地貌由贺兰山、洪积倾斜平原、黄河冲积平原、鄂尔多斯台地4个单元组成。贺兰山地是雄踞市境西北部的天然屏障,大部分为风化剥蚀中低山地,局部为侵蚀中高山地,石炭井矿区、汝箕沟矿区等主要煤田分布于贺兰山深处。洪积倾斜平原由贺兰山沟谷洪积扇组成,是市境的主要工业地带。黄河冲积平原为银川平原黄河段最下游,地势低平,湖沼密布,为市境主要农业区。

【水文】 市境地表水系由黄河干流,黄河一级支流都思兔河、水洞沟、贺兰山山地沟谷,黄河引水排水渠系、平原低地集水湖沼组成基本骨架,绝大多数水量属黄河过境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黄河水渗入和山地降雨贮备,富集于山前洪积扇及平原地带;贺兰山风化浅山地带贮存少量风化裂隙水;鄂尔多斯台地地下水贮存极少。

【土壤】 市境成土母质主要为黄河冲积物、洪积物和风化残积物,自然成土过程缓慢,有机质含量低,淋溶作用弱、土壤剖面发育不良。主要成土过程有:原始成土过程、腐殖化过程、钙化过程、盐化及碱化过程、泥炭化过程、潴育化过程和耕作灌淤熟化过程等。土壤盐碱化、风沙危害、不良耕作制度等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是制约土壤生产潜力进一步发挥的主要障碍。市境土壤类型有灰钙土、灌淤土、草甸土、白僵土、风沙土、潮土、灰褐土、灰漠土、沼泽土等12个土类26个亚类,总面积约583.07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87.3%。截至2017年年末,市环境保护局承担了全市农用地297个表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样品采集和25项指标1280个样品的检测分析与数据上报工作,从土壤点位核实、有机土壤样品采集、无机土壤样品采集、样品摊晾到流转送样交接等,全面完成重金属监测,完成了土壤样品采集和有机物监测,取得有效监测数据1.51万组,56个批次样包检测结果经省级环保部门审查统一监控样品、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全部合格。

【植被】 市境地带性植被为荒漠草原及荒漠。受黄河过境和人工大量引水灌溉的影响,隐域性植被在平原地带占有较大比重。平原地区植被有自西向东纵向更替的规律,形成季相迥异的植被群落,经历代不断开垦,现大部分为人工植被覆盖。贺兰山地植被呈垂直地带性分布。植物生态类型以旱生灌木、小灌木、小半灌木及旱生或超旱生草本占优势,盐生和沙生植物也占有一定比重。植物群落结构大多较简单,在各类草原和荒漠植被中,成层现象不突出。植被生态环境脆弱。

【生物资源】 市境有天然乔木林3600公顷,集中分布在贺兰山腹地海拔15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带,依海拔呈垂直分布,主要树种有青海杉、油松、杜松、灰榆、山杨等,系水源涵养林。天然灌木林7720公顷,主要分布在平罗县陶乐镇境内沙漠边缘和台地区及贺兰山区浅山地带。主要树种有白茨、蒙古扁桃、红柳、山榆、酸枣、柠条,在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方面有重大生态意义。市境有草场面积259113.3公顷。有野生植物665种,沙冬青、野大豆、蒙古扁桃、四合木4种植物被列为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另有3种属贺兰山特有种或准特有种植物。市境有野生脊椎动物5纲30目84科216种。其中兽类20种、鸟类153种、两栖爬行类11种、鱼类32种。主要经济动物有51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斑嘴鹈鹕、黑鹳两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大雕、蓝马鸡、灰鹤、大鸨、小鸨、石貂、蓑羽鹤、纵纹腹小、鸢、马鹿、盘羊15种。其中盘羊、马鹿处于濒危状态。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区。

【土地资源】 1985年普查显示,石嘴山市土地总面积4454平方公里。后经几次行政区划调整,截至2020年,全市土地总面积为5309.5平方公里,其中:大武口区为1007.5平方公里,惠农区为1254平方公里,平罗县为3048平方公里。2017年年末,全市一级地类面积604089.12公顷,其中农用地149610.59公顷,建设用地47031.91公顷,未利用地210804.12公顷。全市人均拥有土地资源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市境内土地生产力差异较大,既有灌溉条件优越、肥力水平高的农耕地,也有严重盐化、碱化土地,还有裸岩及戈壁石质地,形成荒漠与绿洲并存的特色。

【矿产资源】 煤炭资源是石嘴山市传统的优势矿产资源。探明储量为21.9亿吨。保有储量17.03亿吨,有11个煤种,被誉为“太西乌金”的太西煤保有储量6.5亿吨,是世界煤炭珍品,具有“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率、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特点,广泛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金属矿产市境发现有铁、铜、铝、金、钛、锆等6种。市境硅石资源包括石英、石英岩两种,已知工业储量1754.6万吨,预测远景地质储量42.7亿吨。市境黏土资源丰富,利用当地优势黏土资源发展起来的陶瓷、水泥工业已成为石嘴山市重要工业门类之一。除硅石与黏土之外,市境还发现云母、白云石、石灰石、辉绿岩等非金属矿产。

【水资源】 市境水资源总量为10.805亿立方米/年,当地产水量仅1.585亿立方米/年,黄河引入量为9.22亿立方米/年(除去泥沙含量)。水资源总量中地表水资源量为9.766亿立方米/年(含黄河引入量)。各地貌区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贺兰山区集水面积134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5~32.6毫米,年均降水量262毫米,地表水资源量0439亿立方米/年。洪积倾斜平原区集水面积48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0.0毫米,年降水量219.6毫米,地表水资源量0.048亿立方米/年。冲积平原集水面积2199.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1毫米,年降水量179.2毫米,地表水资源量0.046亿立方米/年。台地集水面积423.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0毫米,年降水量189.2毫米,地表水资量0.013亿立方米/年。当地自产的地表水资源仅0.546亿立方米/年。市境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5.678亿立方米/年。其中接受山前侧向补给量为0.12亿立方米/年,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量为0.919亿立方米/年,河道渗漏和引黄渠系渗漏补给量为2446亿立方米/年,田间入渗补给量为2.123亿立方米/年,井灌回归补给量0.007亿立方米/年。

【湖泊湿地】 市境湖泊湿地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部分低洼地段,系引黄渠系及贺兰山沟谷流水补给类型,总面积62.39万亩。全市湿地鸟类有98种,占宁夏鸟类总数的58.4%。沙湖:面积1.09万亩,平均湖水深度4米,最大深度7米,湖面呈月牙形,大致走向为东西方向,浅水地带生长着茂密的苇丛,栖息着天鹅、野鸭、青庄、鱼鹰等数10种鸟类,为宁夏5A级旅游区,也是宁夏最大的水面风景旅游地;星海湖:为历史上古沙湖遗址,是石嘴山市抢救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项集防洪蓄洪、水资源综合利用、湿地保护、城市环境整治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循环经济工程典范,是石嘴山市城中之湖,已形成常年性水面23平方公里,湿地面积43平方公里;高庙湖:积水面积4500亩左右,常年积水面积约3000亩,水深多在49厘米,湖坝高1.2米,容量为200万立方米;拉巴湖:面积143亩,季节性湖泊,水质咸;明水湖:积水面积为895亩,其中渔湖202.5亩,未利用积水湖692.5亩;镇朔湖:积水面积8529亩,其中养鱼湖97亩,未利用积水湖面积8432亩;庙庙湖:面积0.25平方公里,水深3~3.8米,水质为淡水。2006年2月23日,国家林业局将石嘴山市的星海湖、朔方湖、黄河湿地3个项目列入全国70个湿地保护示范项目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