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诗四首

王洪德

山丹培黎学校

异国同行一代娇,纵横万里建功劳。

焉支山下开基业,乐为黎明育李桃。

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两行青翠扮高楼,傲立苍穹几度秋。

多少奇珍和异宝,都随兴废共存留。

山丹培黎图书馆

遥寄深情化作书,莘莘学子步坦途。

古城一夜传新话,造就源头活水渠。

艾黎与何克

南湖侧畔葬双雄,隐约青松翠柏中。

一代精英归净土,独留正气伴清风。

艾黎(二首)

口王祝寿

(一)

焉支山下望云峰,友谊长存一代宗。

发塔寺前流汗水,荒滩碛地习耕农。

灯光照亮丹城夜,妙手开刀母子恭。

情如清流常润麦,襟怀异国立岩松。

(二)

岁久年深忆梦回,投身抗战听惊雷。

工合往事萦怀抱,培校今朝事业魁。

大海翻波朋友笑,英雄掀地雪峰嵬。

百年风雨烟云散,化作丹霞埋骨灰。

故乡的怀念

郭勇

南湖公园的旁侧

松柏掩映着两座墓冢

那里安放着

一个外国人和他战友的灵魂

北大街的入口处

巍然矗立着一所学校

那里续延着

一个国际战士的精神

繁华的文化大街

有一座古朴的建筑

那里陈列着

一个人永恒的友情

那是一个

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中国人民的人

最早把工业文明带进河西走廊的人

为中国的黎明培育了大批人才的人

把山丹视为第二故乡

活着不忘山丹人民

死后把骨灰洒在山丹大地上的人

一个无私奉献

和蔼可亲,道德高尚

让人永远怀念的人

一个被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

并高度赞赏的人

他就是

新西兰人民优秀的儿子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路易·艾黎

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把中国的解放当作自己的使命

他寻找光明,追求进步

成了共产党最亲密的友人

他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他创办的“工合”协会

遍布中国大地

“工合”

成为国际支援中国抗战的响亮口号

他清楚地看到

战争需要人才

建设更需要人才

于是他和他的战友

英国青年乔治·何克

在陕西的双石铺

创办了培黎学校

可是

他们被国民党视为

亲共的危险分子

为了学校免遭破坏

他们用卡车和马车

把学校迁到了甘肃山丹

艾黎成全了山丹

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个

闭塞贫困偏远的小城

山丹也成全了艾黎

让他的教育梦想得以实现

半工半读的技术学校

创造分析的办学理念

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

培育黎明的学校

在山丹这块热土上

生根开花

他说:我生活中最幸福

最丰富多彩的岁月

还是跟他们一起

度过的几个寒暑

那是一段

让我不能忘怀的日子

山丹培校

共开设20多个专业

一门专业就辅助一座小型工厂

学生们一边学习理论

一边实际操作

一边生产产品

从此的山丹

第一次有了电灯照明

第一次有了拖拉机耕地

第一次有了汽车运输

许多的第一

奠定山丹今天的工业基础

路易·艾黎就是那块

现代工业文明的奠基石

他一生没有结婚

但他的孩子却成百上千

一个又一个孤儿成为他的养子

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受过他的爱抚

他说:

我对面的屋里

住着我的老三和老四

还有曹百成,张维善

他们年龄太小

不能和其他同学住在集体宿舍

我们在这儿一块吃饭,一起生活

早上我叫他们起床

晚上照顾他们睡觉

平时给他们理发

看着他们洗澡

让他们吃饱穿暖

我作为一家之主

责任就是照顾好他们

他们也给我增添了很多乐趣

他说山丹的十年

是最艰辛的十年

也是最快乐的十年

他忘不了山丹

山丹也忘不了他

他把自己毕生收藏四千件文物

捐献给山丹

还奔走呼号筹建了

捐赠文物陈列馆

那一件件珍贵的文物

见证着一个外国友人的赤子之心

1987年12月27日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山丹人民的老朋友

90岁高龄的他

在北京逝世

1988年4月25日

一架飞机盘旋在山丹的上空

他的骨灰落下来

焉支大地播下一颗颗种子

这是一颗友爱的种子

这是一颗奋斗的种子

这是一颗奉献的种子

这是一颗文明的种子

这些种子现在都发芽开花了

都结上了沉甸甸的果实

艾黎犹在,精神永存

路易·艾黎(二首)

文立冰

翻开了伤痛

也就翻开了记忆

那时候,中国战火吃紧

山丹骨瘦如柴

从你踏上这片土地第一刻起

你就立志要和这里的百姓同甘共苦

你捐款捐物

培育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

最后把骨灰也撒在这里

你看不到中国的富强

你要亲耳聆听他前进的脚步

路易·艾黎

记住了这个名字

也就知道了新西兰同样是一个美丽的国度

你用生命

把两个遥远的地方

紧紧地连在一起

架起了一座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乔治·艾温·何克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岁月

无论你怎样人高马大

也没能抵挡住破伤风的轻轻一击

三十岁的生命

便永久的睡在了异国他乡这张大床上

睡了也好

睡了就不会老去

就会永远年轻

你的孩子、你的学生、你的战友

依然在吟唱着你谱写的校歌:

“我们生活

我们学习

我们生活学习在培黎

纺织制革

钢铁机器

工业技术都具备

求知生产不相离

毋自暴

毋自弃

亲爱精诚

齐心协力

发扬合作精神

为新中国奠定工业建设的石基”

伟大的精神力量

——深切怀念路易·艾黎

周文博

这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路易·艾黎。

从遥远的地方来,

跨过大洋、大洲,

不远万里,

来到中国,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

为中华民族的独立,

把汗水和骨灰撒在了这里,

撒在了一个饱受磨难的国度里,

撒在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土地上。

这就是一名国际主义战士的情怀。

这是一个伟大的名字,

——路易·艾黎。

从战火纷飞的年代来,

到和平发展的时代去,

他一生为人类和平事业奋斗,

为山丹发展奋斗,

山丹的土地上留下了他太多的足迹,

四坝摊留下了他文明的烙印,

他开垦土地、兴建工合,

开办山丹培黎学校

培养技术人才,

传播先进文化。

他播撒光明,

播撒幸福。

这是一个真情的名字,

——路易·艾黎。

从新西兰来,

带着一身真诚和奉献,

把爱给了山丹人民,

把情融入中国大地,

这就是一个外国人,

一个高尚无私的外国人,

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块土地,

也献给了这里的人民,

他的一生是无私的,

也是奉献的。

这是一个不朽的名子,

——路易·艾黎,

他生在外国,

却死在中国,

他是新西兰的儿子,

也是山丹人民的儿子,

他流淌着外国血,

心却是中国心,

他把全部精神和感情,

都融入了山丹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