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城区绿化起步较晚。1980年成立山丹县城市建设局,统管城区绿化、林木管护。1984年,按照中央领导视察甘肃工作时提出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重要指示,加大城区绿化力度,提出“砍掉杨家将、请进花木兰”的城区绿化总体思路,将城区东大街原有的杨树全部砍伐,栽植国槐,县城绿化由单一杨树向国槐、垂柳等多树种方向发展。1988年,县城绿化归县市政公司(隶属城建局)管理。主要以街道两旁及312国道县城过境段为重点,绿化投入少,树种单一,人均公共绿地占有率低,基本属于“一条街两行树”的粗放式绿化模式。1989—1992年,种植各类风景树3000余株,草坪2000平方米。1992年3月开始进行城区街道绿化改造,原有白杨树全部改种为国槐。2002年组织实施城区绿化示范工程,以城区道路、单位庭院、住宅小区绿化为重点,大力营造公共绿地;按照“人林结合、拆旧还绿、拆墙透绿”的思路,建成“千盆花卉”示范一条街。2005年种植各类风景树木360株、花灌木2000株,广场、无量阁、大什字沿街摆放盆花4600株。2006年,城区种植各类风景树木900余株,新增绿地6000平方米,新建防护林16公顷。2007年成立山丹县城市园林绿化局(隶属林业局),统一负责全县城区绿化工作,城区绿化步伐加快,同年在鑫海源广场、隍庙街、北大路、南环路种植风景树、花卉、灌木。2011—2012年,完成龙首广场、城市新区、无量阁周边、五彩山丹广场的绿化美化工作,种植月季、一串红、万寿菊、牵牛花等。2013年,完成龙首广场、仁和大道等区域绿化美化工作。

【新闻作品选载】 山丹街头景色宜人盆盆鲜花争奇斗艳

(本报讯) 赤日炎炎的盛夏,山丹县城区街头平添了一道宜人的风景:楼上楼下种的是花,室内室外摆的是花,县城中心的无量阁更是一片花海:一盆盆菊花、吊兰、君子兰、夜来香、马蹄莲……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使人流连忘返。据了解,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美化城区环境,创建花园式文明县城,该县年初决定在城区开展种养“万盆花”活动,经过半年的精心培育,各单位盆花数量超过万盆,而且品种多、长势好。目前机关干部人均养花达二至三盆,大部分单位门前均设起了花坛、花架,摆了盆景。今日举办的“乡企杯”花卉展览,由于选送数量有限,一些单位“走后门”安插自己精心培育的花草。地级文明单位、全区优化育人环境建设示范点之一的山丹县电力公司,三年前投资3万元,从兰州花木公司请来技术人员种花种草,今年又投入6000元购置了多种名贵花卉,单位养花达到了1000盆。(杨争山)

(选自《甘肃日报》1997年7月12日二版)

街道绿化 1990—2000年,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将东、西、南、北大街及文化街、南北环城路等11条主要街道确定为重点,以国槐为主,花灌木、草花为辅,逐步向园林化城区迈进。机关、厂矿、学校、单位驻地均进行规划和绿化美化。县政府大院等16个单位建成为县级园林化达标单位。

2001—2006年,城区街道全部实现绿化,并建立绿化档案卡,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单位、责任地段。相继建成龙首广场等大型公共绿地,城市绿化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县政府大院等创建为市级“园林化单位”,县林业局等创建为市级“花园式单位”。

2008—2010年,以老城区绿化提升改造、城区街道和312国道县城过境段为重点,组织实施县城建成区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东、四、南、北大街补植垂柳、圆柏、国槐等树木9400株,北大路新植馒头柳3350株、圆柏160株,南环路、北大路栽植绿篱4200米,种植水蜡、红叶小檗等彩叶灌木5万株,形成红绿相间、高低错落、造型各异的绿化带。隍庙步行街、青年步行街种植花坛400平方米。设计立体美化方案,购置灯杆悬挂花箱64个、复层式花箱36个、花槽120米,城区花箱数量达264个。

2009年,启动实施城西绿化工程,在连霍高速公路山丹西收费站出口沿山(丹)红(寺湖)公路两侧2公里地带种植垂柳、樟子松等大规格风景树种4200株,沙棘、红柳、白榆、沙枣等乔灌木12.5万株;城西植物园种植各类苗木近40个品种2.58万余株、草坪2000平方米。两处620亩(城西植物园80亩),投资286万元。

2010年,把312国道过境段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重点和通道绿化的延伸,点线面结合,绿化国道过境段8公里,沿国道拾号村、郇庄村段通道绿化4公里,栽植国槐、红柳、白榆等各类苗木47.8万株,拉设防护栏2.7公里,形成贯穿县城东西的绿色长廊。

2011—2013年,以新城区绿化建设为重点,以“增绿添彩”为主线,绿化艾黎大道、仁和大道等道路5条26.4公里,改造提升无量阁周边、东门盘旋路、隍庙步行街、青年步行街、北大路广场、天桥广场等街头公共绿地6处3800平方米。至2013年,县城建成区绿地总面积166公顷,绿地率21.4%,绿化覆盖率2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04平方米。

单位(居住区)绿化 县城单位、庭院及居住区绿化同街道绿化同时进行。1990—2000年,县政府大院、粮食局、文化馆、博物馆、焦化厂、化工厂、水泥总厂、培黎学校、公路段、乡镇企业局、城建局、公安局、农技中心、种子公司、龙首化工厂、县医院等16个单位建成为县级园林化达标单位。到2006年,县政府大院、南湖生态植物示范园创建为市级“园林化单位”,县林业局、国税局、电力公司创建为市级“花园式单位”。到2013年,县政府大院、山丹一中、县医院、气象局、世博丽景小区等18个单位、小区创建成为市级园林绿化达标单位。举办花卉博览会,鼓励城区沿街各单位开展拆墙透绿、规划建绿、见缝插绿、立体挂绿和“万盆花卉进县城”等措施,动员居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开展绿化,实现了庭院绿化与街旁绿化相映相容。

公园、陵园绿化

南湖生态植物示范园 前身为南湖公园,始建于1982年,由喇嘛缸泉改扩建而成。2000年,为彻底改变生态园的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县上重新恢复建设南湖公园,对320多亩园地进行改造、改良和绿化,对原有树木科学管护更新,百年古树“观音柳”得到妥善保护。园内定植祁连圆柏、青海云杉、塔柏、龙柏、国槐、红花槐、龙爪槐、馒头柳、垂柳、金丝柳、龙爪柳、垂榆、白蜡树、火炬、榆叶梅、玫瑰、丁香、连翘、牡丹、芍药等各类风景树种30多个品种4.8万株;种植三叶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观赏草坪2.6万平方米;改建花坛、花池22处,引进并培育小叶榕树、鹅掌木、四季橘、铁树、南洋杉等各类花卉20多个品种600余株。在立地条件差的山丹河内种植绿化树木30多亩。投资8万元,新建高标准温室和拱棚,采取穴盘育苗的方式,培育万寿菊、矮牵牛、一串红等花卉8个品种6万余株。有观赏景点20余处。南湖生态植物示范园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林业科技试验示范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经过10多年的努力,园区占地达25.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90%。被授予省级绿化模范单位、省级优秀群众公园、市级园林化单位、市级绿色单位等称号,2007年3月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10年成为AAA级景区。

艾黎与何克陵园 园内栽植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等乔灌木10多个品种2万多株,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庄严肃穆,是省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再次进行全面维修,补植松柏等植物。

城西植物园 地处兰新铁路与312国道山丹西立交桥之间三角地带,占地5.34万平方米,始建于2009年。基于山丹干旱缺水、城市绿地面积少的实际,将绿化向城市外围延伸。经过几年建设,植物园内共栽植各类适生绿化树种及花灌木40多个品种2.58万余株,种植草坪5000平方米,修建仿生态大门、人工湖、六角亭、仿木屋管护房、游园小径等园林建筑。经过不断建设,植被荒芜、垃圾成堆的地段花草相间,绿树成荫,小径交错、园林小品镶嵌其中,成为集休闲、娱乐、苗木繁育等于一体的景观带。

绿地养护管理 为确保城市绿化管理有章可循,修订完善了绿地养护管理办法,落实养护管理责任,配备管护人员,对绿篱及草坪修剪、树木修枝、绿化带垃圾清理、除草、灌水等工作明确分工,每块林地、绿地责任到人。针对园林绿地面积不断扩大、养护管理设施不足的实际,加大资金投入,购置车载式汽油喷雾防虫车1台、大型灌水车2台、绿篱机8台、手推草坪机2台,油锯、大力剪、平剪、修枝剪等各类园林机械设备30套(件),改装森防专用车1辆、雇用水车4辆,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