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明、清时,老军乡峡口村民就利用当地碱土熬制火硝,加工黑色火药。1949年前仍有作坊3个,每坊有3—5人,月产火硝400—500公斤。火药主要供张掖、武威等地的花炮厂及附近山区的猎户,是峡口村民经济的主要补充。

1958年,在县城南门外办起年产45吨土纸的机械化造纸厂,兴办年产15吨的炸药厂和炼油厂等国营化学工业。但均因原料不足,设备简陋,技术条件差等原因,1962年全部停办。

一、山丹县磷肥厂

县磷肥厂始建于1972年,由国家和地方财政投资11万元,抽调职工90人,利用山丹县水电局打井队原址,安装了球磨机1台,破碎机1台和部分简易生产设备。1973年底基本建成投产,当年生产磷肥2000吨,工业总产值为2万元,实现利润260元。1976年扩建年产2000吨的硫酸车间,完成总投资额70多万元。磷肥生产实物量为1.1019万吨(标准量3072吨),产值61.74万元。硫酸产量低,成本高,于1979年停产。磷肥生产也因产品不合格(有效磷9.3%),1977年完成磷肥1.0676万吨(标准量248吨),产值仅10.45万元,1979年底已亏损8.38万元,停产整顿。1980年恢复生产后,由云南、四川购进矿石,吨矿石购进价为28元,含磷量为32%,当年完成产量4094吨,有效磷提高到11—14%,产值40.9万元,供山丹、民乐、军马场农业所需。由于原材料涨价,产品单一,成本高,效益低,企业仍有亏损,于1986年转产。

二、山丹县龙首化工厂

1985年,县磷肥厂利用县境内褐煤性能优越,储量丰富,腐植酸含量高的有利条件,由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转让泥浆处理剂——磺化酚腐植酸铬(PSC)生产的全部技术。由省经委列入1986年技改项目,设计能力为年产1000吨,产值140万元,总投资额105.5万元,1987年7月投料试车成功。次年12月,更名为山丹县龙首化工厂。1988年底,完成磷肥生产量1526吨。磺化酚腐植酸铬450吨,产品销往玉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产值154.2万元,实现利润9.81万元。形成固定资产185.6万元,现职工105人,主要设备69台(件)。设备装置稍加改造,还可生产腐植酸系列的其他产品。

三、山丹县炭黑厂

为利用焦化厂煤焦油资源的优势,1977年省经委批准由县财政拨给挖潜改造技措费99万元,在四川自贡炭黑研究所和温州有机化工厂的协助下,建成年产高耐磨炭黑1000吨的生产线。1980年试车投产,当年生产高耐磨炭黑100吨。1981年又生产中超炭黑131.58吨,2年完成产值38.3万元,上交利税3.32万元,形成固定资产174.9万元。由于老工艺生产线耗油高、成品率低,1987年由厂自行设计年产1500吨新工艺炭黑生产线。省科委列入“星火”计划项目,筹资70万元,建成利用圆筒状三段炭黑炉的新工艺生产线,热能回收利用,袋式除尘,使尾气含氧量达到尾气烧锅炉的要求。1988年建成投产试车成功,高耐磨、中超炭黑产品达GB3777—83国家标准,日产7—10吨,合格率98%。产品销往陕西、宁夏、新疆诸省,现有职工100人,主要设备22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