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一章 区域演变

自西汉武帝迄今两千余年间,历代政权在县境皆有行政建置,或开郡置县,或立州建卫,或数县并置。而疆界和区域范围有明确记载,却始于明代。

明代山丹卫疆域,以卫城(今县城)为中心,东至永昌卫界100里(明制,约数,下同),南至祁连山150里,西至东乐驿(东乐堡)40里,北至红寺儿山(北山)25里,东南至和宁山口140里,西南至宁番山口150里,西北至甘浚山(龙首山)30里,东北至玉泉墩120里,广140里,袤170里。

据《甘镇志》载,明代山丹卫区域范围东、东南、南、东北面大致同于现状,西南、西、西北、北面与现状有所不同,即,西南面现属本县之吴宁、巴寨、上下西山、霍城(黑城)一带,时属甘州,而现属民乐县之洪水堡以南至祁连山间地区,时属山丹卫。西面现属民乐县之太和(四家儿)、赵刚、三堡一带,时属山丹卫。现属本县之东乐、西屯地区,时分属甘州右卫。北面疆界小于现状,只达龙首山区。

清代山丹县疆域,以县城(今县城)为中心,东至定羌庙古城洼凉州府永昌县界100里(清制,约数,下同),南至祁连山黑番界150里,西至乐定铺(今东乐乡十里铺村)张掖县界30里,北至阿拉善游牧界63里,东南至白石崖口黑番界180里,西南至祁连山黑番界150里,西北至龙首山北部界30里,东北至玉泉墩120里,纵160里,横130里。

据清《山丹县志》载,清代山丹县区域范围东、东南、南、北、东北面大致同于现状,西南、西、西北面与现状不同,即:西南面疆界大于现状,辖有现属民乐县之童子、慕化两坝。西、西北面疆界小于现状,只达现属本县之东乐乡十里铺村(旧称乐定铺)。

民国时期本县区域状况:民国18年(1929年)3月之前,区域同于清代。之后,区域范围有过几次变更,即:民国18年3月,本县四区(童子区)、五区(慕化区)划归东乐县管辖,是时,县境除西部小于现状只达乐定铺外,其他几个方面同于现状。民国19年6月,民乐县城洪水堡遭兵燹迁东乐堡,童子、慕化两区复归山丹县管辖。21年3月,民乐县城复迁洪水堡,童子、慕化两区划归民乐县管辖。自此以后,山丹县区域范围恢复民国18年3月之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山丹县区域同于民国后期状况。1952年10月,民乐县六东区之西屯、东乐、五墩三乡归划山丹县管辖。1958年2月,撤销民乐县建置,其行政区域全部划归山丹县。1959年,山丹县老军公社划归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次年复归山丹县管辖。1962年元月,恢复民乐县建置,山、民两县分设,本县区域范围同于现状。

山丹县区域现状:最东至国道312线2604公里处与永昌县水泉子乡相邻(原界牌在古城洼十五里口,1985年8月14日,山丹、永昌两县发生边界争端,省人民政府勘定于此),最南至祁连山冷龙岭与青海省为界,最西至国道312线2699公里+200米处与张掖市碱滩乡相连,最北至夹山梁子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毗邻,东南沿西大河、平羌口至冷龙岭与永昌县、肃南县为界,西南沿大坂山墩、西刺长沟东梁、俄博沙垴、小香沟西梁到祁连山分水岭与民乐县永固、南丰两乡接壤,西北沿烟洞沟至直沟门与张掖市、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毗邻,东北至纳林沟和沙井沟汇合处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为界。县境位于东经100°41—101°42′,北纬37°50′—39°03′,东西跨经度1°01′,宽89公里,南北跨纬度1°13′,长136公里,总面积5402.43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