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社会历史酒泉明代北长城许永靖从酒泉城出北门通过酒银公路去银达乡明沙窝的路口,即是明代肃州北长城第三段起点。1985年9月,酒泉市博物馆在这个路口的长城上,立一混凝土大碑,上写“明代长城遗址”。向东二里半一小墩,五里一大墩,共有6个土墩。最明显的是北大墩,至今尚存,人们原称三十里大墩。这个古迹,高约6米左右,周长20米,北侧有上墩的台梯,上去后可以看到墩中间有个土坑,这就是过去煨烟放火的地方,现在亦有不少人前来瞻望。路过此处的人,也知道这是长城的北大墩(烽火台)。从北大墩向西还有一墩叫半截墩,由此向东有一道深深的沟,两旁有高高的土坝,人们称为双格楞,也称边墙。以东30米处向东南伸去,据说原先本与古城七组的长城连为一线,后因潮湿而坍废。老人们说,修筑长城时这里曾住过兵,称为“扎兵营”。大墩以南原有土坝一条,直通往清水河沿,据说为民工取水之路。1946年夹边沟水库修筑时,因地而用,筑为水坝。1995年,中外研究长城的专家名人,曾来这里考察,并在此住宿过夜。

北大墩东北约十华里处的一座矮山上,有两个土墩,俗称双墩子,现在保留原形。1986年,香港著名影星韩佩珠、徐小明来这里拍摄电影《海市蜃楼》,选用外景场地。再向东北方向望去,山顶最高处还有个土墩,人称煨烟墩,在鸳鸯池水库北缘,是酒泉和金塔交界处的最高点。这里当时是第一道防线,住兵把守,一有动静,白天煨烟,夜晚放火。周围滩大,草原茂盛,狼虫野畜也多。据说过去煨烟用的是狼粪,狼粪煨烟黑而浓,直线升空久凝不散,故又有“狼烟墩”之称,作为军事信号的主要联系手段。在边外沙漠东北方,有泉水一处,人称为天生泉(也叫神泉),泉虽不大,水极清凉,先年喷吐如蘑菇状,水流不远就渗入地下。1958年大搞水利建设,到处寻找水源,为引此泉水开渠一道,结果挖坏了泉水的自喷源渊,水也不旺了,现在仍为放牧者人畜用水之地。长城以北,是一片广阔的沙漠草原带。芦草丛生,沙梁逶迤。夏秋一片野外风光,牛羊散布其间,颇有塞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