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童华在肃州的政绩刘兴义童华,浙江绍兴人。清雍正十年(1372年)调任肃州直隶州知州。在任三年,不畏艰难险阻,与民同甘共苦,在九家窖屯田,深入祁连山凿山引水,为酒泉人民立下了千年万代的丰功伟绩。至今当地人民有口皆碑,还念念不忘,子孙相继,传颂不绝。

雍正十三年,以功调遣,升任福建省漳州府(今闽南漳州地区龙溪县)知府。

一、童华在九家窑屯田的历史背景正当童华千里迢迢走马上任的时候,厄鲁特蒙古族噶尔丹在新疆准噶尔部叛乱,清朝政府为要平定准部之乱,向西方用兵,军需任务十分繁重,这时,朝庭派少保大学士西林鄂尔泰,因经略西边一应军务,督巡陕甘,进驻肃州(酒泉)。为了解决从河东远道运输粮秣辎重的困难,鄂公考察了汉唐历代故事:西方用兵,必先以屯田为第一要务。因与礼部尚书,陕西总督刘于义、吏部尚书宁运大将军查郎阿等商议,一致认为在甘肃河西走廊屯田,是解决西路军需问题的一项根本决策。于是确定总督刘于义与协办军需待郎蒋洞,负责嘉峪关以东屯田任务,宁远将军查郎阿与都御史孔御璞,负责嘉峪关以西的玉门.、安西、敦煌,哈密总理屯田任务,在关西者:土地空旷,人烟稀少,由各部营兵屯垦耕种;在关东者:可以采取劝募的办法,由百姓充当屯户,设置屯田宫员,督促屯垦耕种成熟后,按成(比例)分粮。一来为筹措驻防军饷之用;二来为发展民屯,充实边防,并能节省从河东远道挽运之苦,是为千百年长治久安之大计。计议一定,报京批准,遂分头开展工作。计所开屯田区域:(一) 属肃州所管辖的有:九家窑(今酒泉屯升乡)、三清湾(高台东南十五里柔远堡、九坝(均在高台),毛目城、双树墩(今金塔境内,当时属高台)。

(二) 属甘州管辖的有:平川堡(在今临泽县黑河北岸)。

(三) 属凉州管辖的有:民勤柳林湖、永昌昌宁湖等处,在这些垦区中,任务最艰巨、工程量和技术难度最大且功果最久远者,莫过于肃州九家窑屯田。

二、九家窑屯田始未雍正十年(1732),童华不远数千里之行,风尘仆仆赶来肃州上任,刚一到职,正好,陕西总督刘于义、军需侍郎蒋洞己经议定屯田条例得到皇上的批准,而九家窑屯垦任务最为艰巨,正愁没有得力人员执掌这项工程,恰好童华到职,便责成童华专司其事,并命州判(副知州)李如避分工协理,于是召集民夫匠作人等动员开工。

九家窑,在肃州(酒泉县)东南一百五十多华里,旧有千人坝一道,源出于祁连山之九九山(亦称九龙山),以溶化之雪水,会金龙河、木龙河、寒龙河、署龙河等五龙之水、汇流出山,东北流,地层为石砂、坡差大、水势湍激冲击力强,堤坝不易巩固,夏满冬涸,坝分为西坝和北坝两条,由于多年冲刷,坝底越刷越深,形成崖高水低悬殊甚大,要想灌田,非得花大力气不可。

千人坝河(即今马营河),西岸土头肥沃,地面宽广,唯缺水源,先年旧坝只浇灌清水堡,东西二截并红墙筐各堡田地,亦己残废不能复用,遥望一片空旷荒原,全无地亩。童华到职后,目睹水低地高,崖深二十余丈,非从上游十多里外的山间引水上地不可。然而群山横阻,须穿山凿洞、填沟破崖方能引水上源有利于浇灌。于是“鸠集夫匠、凿通大山五座、穿洞千余丈,洞高七尺,阔五尺,开(明)渠一千五百丈(合4.5公里)其悬崖断岸,水不能过者,架槽桥四座……"。工程之宏伟艰巨,为酒泉历史上空前未有。雍正十一年( 1733 )三月,渠道修通了,先放水试洞,由于砂石筑堤,许多渠段,一见水就钻漏崩溃,水不能到达渠尾。于是又顺着水势流向,因势利导,分段勘查补砌、至坚实合格为止,又花了一年的时同,始告完工。雍正十二年(甲寅)农历夏四月,二次放水试洞,“水到渠成,始达龙尾"。千百民工和沿途农民无限欢欣舞午。但,下种时间己经迫近,第一年试种四千亩。次年(雍正十三年丁卯)扩种至万亩,两年都获得了丰收。于是召贫民百姓认种,分半租以为边防军需之用。并奏请设置屯田州判一员为常设官员。专管屯田政务。雍正十三年,童华任期己满,以功升任福建漳州府(今龙溪县)知府。去时百姓夹道欢送,含泪送行。

九家窑屯田,前后历时三年,计凿山穿洞,开渠筑堡,建房等工程,以及两年牛、犁,籽种之费用,共用银三万两。童华并捐资修盖龙王庙,山神庙两座。中间三次改建龙口、四次改穿山洞,渠坝多次崩决又多次修复,前后共捐用三千余金。后数年,人户逐年增多,屯田继续扩大近两万亩,南至南坝,北至北坝,连接着古代驿运大道,方圆三、四十里,年年保种保收,家家丰稔,人人无冻馁之苦,使祁连山下,马营河畔的千古荒原,一变而为鸡犬相闻,人相往来的绿州。

乾隆三十五年,将年输半租的屯田,按土质优劣,产量高低,评定为三等九级,按等级高低,科则税粮,交纳田赋,使屯田正式升为科田,因取九家窑地名为“屯升”。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肃州九家窑乡民感激童华开渠屯田,敢于开拓,敢于改革,为民长远造福的刻苦精神,刻石立碑,永志不忘。并为后世来此执政者树立楷模。

注:九家窑屯田碑,在文革中己毁,碑文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