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朱德副主席视察酒泉

朱德副主席视察酒泉郭 仪 陈厚兴 武发义敬爱的朱德副主席,于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二日来到酒泉视察。这位七十四岁高龄的老人虽然在酒泉只待了短短的三、四天时间,然而他却把温暧、关怀和鼓舞送给了工人、农民、学生和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人们。成为激励人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今天他老人家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指示告诫、音容笑貌仍然铭刻在酒泉人民的记忆之中。

到农家做客一九五年七月十四日中午,聚集在西峰农业社门口的社员们,个个笑逐颜开地等候着朱副主席的到来。幸福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当四辆小汽车停稳后,从第二辆车里下来了朱德副主席和他的夫人康克清同志。朱副主席身穿一套淡灰色的衣服,脚穿一双青条绒布鞋,两鬓斑白然而步履稳健,精神矍铄。他微笑着走过来,不停地摇着右手,频频向社员们招手致意!这时,人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几十双、几百双,不!几千双、全县二十多万双眼睛,仰望着这位非常面熟、但又从未见过面的老人的慈祥笑容。很多老农感激地流下了眼泪,我们接待人员也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休息片刻后,朱副主席同夫人在省委书记霍维德、地委书记安振、县委书记常崐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由乡长石作荣引路,信步走进田径地头,边走边看、边问:“你这一片麦田,每亩能产多少?”走在身边的社主任吕长福很有把握地回答:“估产一千二百斤。”朱副主席停下脚步,面对快要成熟的一大片麦田,挥手向前,笑呵呵地夸奖说:“啊!亩产一千多斤,在西北是个奇迹!”走着、着着、说着、笑着。朱副主席兴致越来越高,忽然,他老人家转身走进一块穗头齐胸的麦田,让摄影记者拍下了一张历史的照片。看过丰收在望的粮食作物后,他又走进生长繁茂、郁郁葱葱的菜田小径。他老人家望着各类蔬菜,不时停下来观看,眼里闪耀着满意的光芒。

天色不早了,朱副主席来到居民点。他老人家信步向一户社员家走去。这时,可慌了我们接待人员,我们很快跑过去,到了那户人家的院子里,紧快从屋里搬出两把椅子,还未来得及放稳,朱副主席就转身坐到椅子上了。这时庄前门外“人山人海”,门口挤得“水泄不通”。

朱副主席在这户社员家里做客,谈笑风生,和西峰乡党支部书记李存福、乡长石作荣、社主任吕长福、老农民李登天、任桂英等交谈了西峰农业社生产发展和社员生活的情况。他鼓励我们向戈壁石滩进军,改变人多地少的现状,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

太阳快落山了,朱副主席乘车离开了西峰。在回城的大路上,社员群众、乡社干部,尾随在车后,恋恋不舍,跟了一段很长的路程。快进城了,他老人家又顺路参观了 “酒泉西关农机修造厂",并和这个厂的职工照了像。晚上在酒泉招待所住地,观看了张掖地委临时在这里布置的祁连山各种矿石标本、张掖未来发展规划示意图表,由地委书记安振作了详尽的介绍。

第二天清早,他老人家和地委、县委的十多位干部谈话,他说:“你们这里是个很可爱的地方。这里矿产很多,金银铜铁锡,要什么有什么;这里土地肥沃,一亩地可以收到千斤。现在你们已经有了社会主义的底子,但还没有社会主义的阵势。社会主义就是要富足,人人富足,社社富足,县县富足,整个国家都富足。”在坐的人,都高兴地笑了。笑声充满了兴奋、欢乐和自信……。

幸福的会见在我的一本日记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一九五八年七月十四日下午三点四十分,我们见到了敬爱的朱副主席。”二十六年过去了,但是,我们和朱副主席幸福会见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那天,刚刚下过一场小雨,酒泉城的景色明媚而迷人。我们酒泉中学的一千多名师生和酒师、县一中的部分师生代表,站在校门内笔直的林荫道两旁,热情地期待着朱副主席的到来。

期待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四辆浅兰色的小轿车开进了学校,车停稳后,从车上下来一位慈祥的老人,我们一眼就看出了敬爱的朱副主席。朱副主席在省、地、县委领导霍维德、安振、常崐、酒泉中学书记郭振江、校长朱连祥等同志的陪同下,向迎接的人群健步走来。他穿一件淡灰色的制服,戴着草帽,不住地举起右手,频频向我们致意。这时我们不断地欢呼着、跳跃着,使劲地鼓掌,幸福的热泪洒满每个师生的面颊。……朱副主席绕过校园的小路和一排排明亮整齐的教室,参观学校的校办工厂。在校办工厂里,朱副主席和师生们亲切交谈,激起在场师生一阵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朱副主席在酒泉中学逗留了很久才离去。会见结束,我们欢喜地奔走相告:“我们见到了朱副主席!" “感谢党中央对我们青年学生的关怀!”当天夜里,我们各班举行“幸福的会见”座谈会,我们初三和高三毕业班的同学都激动地说:“今天我们见到了朱副主席,这是我们最隆重的毕业典礼。”夜'深了,同学们的宿舍里还是灯火通明,同学们还在写日记,要把白天会见朱副主席的动人场面记下来,作为永远的纪O嘉峪关题咏七月十四日上午十点左右,朱副主席去闻名中外的嘉峪关参观。

来到关下,朱副主席下车走进东门,他一面聆听着文物工作者的介绍,一面向登上戍楼的漫道①走去、这漫道是用砖砌成的,坡度很陡,没有台阶,又光又滑十分难行。这时康克清同志十分关心地说:“老总,路不好走不要上去了吧!”朱副主席回头向刘长亮(五十年代初任酒泉地委书记。当时是玉门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同志问道:“上去有什么看的? ”刘长亮说:“看的远些!"“看得远,那就再上!”朱副主席高兴地说。

“慢些走,慢些走……”康克清的话还没有说完,朱副主席已快步登上城墙。当年戎马偬倥的雄姿,依然健在。在柔远关敌楼,他眺望着关外起伏的峰峦,观尝着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注视着塞上钢城林立的烟囱,即兴题咏:嘉峪关前产石油, 戈壁滩上建新洲。

六万人民②齐跃进, 赢得繁荣争上游!注:①浸道——古时登上城墙的斜道.②六万人民——是指玉门油矿的职工.在文化馆里七月十四日下午四时许,朱副主席来到了文化馆。这里展出的是当时技术革新运动中酒泉工矿、企业、机关、部队、学校新创造、发明、改革的各类产品。朱副主席刚一下车在文化馆门口的许多少年儿童就拍掌高呼:“朱总司令来啦!朱总司令来啦!”值勤的公安人员刚要准备驱散他们,朱副主席向公安人员示意:不要驱赶他们。

进入展室之后、他看的十分细致,认真听讲解员的一介绍。有些讲解员本来平时讲的很流利,这会儿却表现出极度紧张,结结巴巴,朱副主库似乎察觉了她们的心情,笑盈盈地鼓励她们大胆往下讲。在轻工艺产品展室里,朱老对夜光杯特别有兴趣,他爱不释手地鉴赏了几种杯型之后向讲解员问道:“你说说,它为什么叫夜光杯?"讲解员是个女同志(我忘了她的名字)她听朱老这一问慌了神啦!于是顾名思意地说:“因为它能在夜间发光、所以叫夜光杯。"“是这样吗?”朱副主席惊奇地问。

“……”讲解员脸一红,再没敢回答。

朱副主席微笑着对讲解员说:“我是不懂就问哟!你们也要有勤学好问的精神!”站在旁边的一个同志说:“夜光杯是取唐代诗人王翰《凉洲曲》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一句而名,并非夜间发光……”常焜说:“对,就是这个意思。"朱副主席笑容可掬地说:“要实事求是的讲问题,评光杯是酒泉的特产,要大力扶持,让它发展。”一个多小时后朱副主席离开了文化馆。

从那以后酒泉的党政领导对夜光杯的生产十分重视,现在夜光杯已经驰名中外,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珍品,这和朱副主席的关怀是分不开的。

注:本文各篇参考了《难望的十五天》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