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工会组织

1950年5月7日,酒泉市(区级)总工会成立,辖基层工会10个,有会员1100多人,市总工会有工作人员4人。1951年,省地驻酒企业邮电、邮政、油矿、报社、工务段等工会归市总工会管理。1952年7月,市教育工作者工会成立。1954年10月,有基层工会35个、会员5972人。1956年8月20日,酒泉县工会联合会成立,有工作人员10人。1959年1月,酒泉市(专区级)总工会成立,有工作人员7人,辖基层工会66个,会员5206人。1962年11月,酒泉市(县级)总工会,有工作人员5人。1963年9月,全市有基层工会43个,会员4462人。1964年12月,酒泉县总工会,有工作人员7人,辖基层工会41个,会员4588人。1968至1973年6月,因进行文化大革命,工会活动停止,县总工会撤销。1973年7月,县总工会恢复,有工作人员3人,辖基层工会47个,会员3055人。1980年12月,县总工会工作人员增为7人,辖基层工会75个,会员5683人。1986年1月,酒泉市(县级)总工会,有工作人员9人,辖基层工会158个,会员10971人。1989年,市总工会工作人员增为11人,辖基层工会199个,会员13763人。

1950年5月7至8日,酒泉市总工会第1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59人,选出市总工会第1届执行委员会委员7人,后补委员2人,章振江当选为主席。1951年5月28至30日,市总工会第2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48人,选举15人组成市总工会第2届执行委员会,选举7人为常务委员,选举章振江为主席、南霁为副主席。1952年12月26至29日,召开市总工会第3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正式代表59人、列席代表4人,选举17人组成市总工会第3届执行委员会,选举9人为常委,选举甄建唐为主席,达应泰、马啸为副主席。1954年10月4至7日,举行市工会联合会第4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正式代表68人、特邀代表4人、列席代表10人,选举17人组成市工会联合会第4届执行委员会,选举4人为后补委员,甄建唐当选为主席,黄忠义为副主席。1955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召开市工会联合会第5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正式代表78人、邀请代表10人,25人当选为市工会联合会第5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黄忠义当选为主席、李嘉昌为副主席。1957年4月20日至24日,举行酒泉县工会联合会第6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97人、列席10人,选出县工会联合会第6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7人、常务委员8人,王天义兼主席、黄忠义为第1副主席、李嘉昌为第2副主席。1958年8月26至30日,召开县工会联合会第7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79人、列席16人,选出县工会联合会第7届执委会委员19人、常务委员8人,常昆兼主席、叶占魁为第1副主席、宋兴诗为第2副主席。1963年6月25至27日,举行酒泉市工会联合会第8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01人,列席44人,选出市工会联合会第8届执委会委员13人、常务委员7人,郝俊旺当选为主席。1966年4月22至26日,召开酒泉县工会联合会第9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73人、列席16人、特邀2人,选出县工会联合会第9届执委会委员17人、后补委员7人、常务委员9人,郝俊旺为主席。1973年7月15至19日,举行酒泉县总工会第10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240人、特邀20人,选出县总工会第10届委员会委员26人、常务委员9人,杨积德(1973年7月至1975年6月)、靳庚寅(1975年6月至1976年10月)为主任,陈定贵(1973年7月至1975年6月)、杨秀清(女、不脱产、1973年7月至1975年6月)、张才(不脱产、1973年7月至1976年10月)、张巨宏(197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为副主任。1980年7月29日至8月1日,召开县总工会第11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62人、列席13人,选出县总工会第11届委员会委员29人、常委9人,靳庚寅任主席,王锡贤(1980年8月至1983年10月)、祁秀英(女、不脱产、1980年8月至1984年9月)、郭金明(不脱产、1980年8月至1984年9月)、崔元占(不脱产、1980年8月至1984年9月)、马宗彦(1982年10月至1983年10月)、康丰才(1983年10月至1984年9月)、殷生义(1983年10月至1984年9月)任副主席。1984年9月11至13日,举行县总工会第12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26人、列席27人,选出县总工会第12届委员会委员15人、常委6人,康丰才当选为主席、殷生义为副主席。1986年10月27至29日,召开酒泉市总工会第13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73人、列席15人,选出市总工会第13届委员会委员15人、常委7人,周廷科任主席,殷生义任副主席。1989年11月28至30日,举行市总工会第14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28人、列席16人、特邀4人,选出市总工会第14届委员会委员13人、常委5人,章关寅当选为主席、刘兴俊为副主席。

1950年5月至1989年,各级工会组织在开展职工劳动竞赛、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切身利益、创建“职工之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50年5月,酒泉市总工会在首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号召全市职工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开展劳动生产竞赛与增产节约,克服财政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1950年下半年至1954年,各级工会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土地改革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过度时期总路线等的宣传教育,团结带领职工积极参加企业的民主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树立新的劳动态度,加强劳动纪律,推行“货真、价实、秤平、斗满、尺码足、态度好”活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职工受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在和平宣言上签了名,各企业均订立了爱国公约,部分青年职工自愿参军、参战,职工为支援抗美援朝捐款12万元。1954年,酒泉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71万元,比1950年增加3.76倍,涌现出先进职工294人,模范小组26个。1955年11月,酒泉市工会联合会召开了第5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心议题是动员全市职工为保证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要求各级工会贯彻以生产为中心,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组织职工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努力学习与掌握新技术,建立健全经常性的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树立热爱本职工作的新风尚。1956年2月,全县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市总工会采取集中培训等形式,对资方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文化教育,吸收他们参加工会举办的文体等活动。1958至1959年,反“右”斗争扩大化,部分工会干部和工人受到不应有的株连与批判。1960至1964年,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学雷锋、学大庆等活动,在稳定思想,度过难关,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65至1966年,工会组织职工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纪律增强,23个基层工会组织得到整顿。1968至1973年6月,进行文化大革命,工会工作停顿。1973年7月至1978年,工会组织逐步恢复,工会工作逐步加强。1979年后,贯彻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方针、任务,工会工作出现新局面。一是广泛开展“振兴中华”读书活动。1983年7月进行有关筹备工作,到1987年,有150个单位建立读书小组229个,参加读书的职工5500多人,新建图书室46个,新购图书33168册,举行专题辅导与录音讲座412场次,听众19412人次。有650多名职工参加电大、函大和高考自学考试的学习。市总工会举办职工读书百题与法律知识百题竞赛4次,参加3137人次,奖励读书活动先进集体10个、优秀组织者先进集体29个、优秀组织者先进个人35人、竞赛获奖个人896人;专题征文竞赛2次,参加146人,120件作昆获奖;读书演讲竞赛与法律知识抢答竞赛3次,参加57人,获奖33人。市总工会选出职工8名参加全区职工形势政策抢答竞赛,获团体第2名。市砖厂机关读书小组两次获全省职工读书自学先进小组称号,市一中教师王淑英获全省职工读书活动先进个人称号。1987年10月,市总工会被全国职工法律知识竞赛组委会授予“二级组织奖”。二是进行职工文化、技术补课与专业技术培训。1981至1987年各基层企业举办职工业余文化技术补习班45期,参加3141人,考核合格者2803人,占89.24%。举办职工脱产与半脱产等形式专业技术培训班18期,参加3161人,考核合格者2782人,占88.01%。三是组织职工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1985年5月酒泉市工人俱乐部大楼建成,建筑面积为2373平方米,投资84.5万元(省总工会拨款55.5万元),设活动室20个,调配工作人员10人。1985年,举办茶座、说书、录像、棋艺、歌舞、乒乓球、各类展览、图书阅览等活动,参加5万多人次,收入1.3万元。1986至1987年,添置了部分设施,组建了乐队,实.行以组核算与四定(定岗位、责任、收入、费用)一奖(超收提奖)制度,1987年参加活动的人数达18万人次,收入增为6.23万元。1989年,增加影视、儿童乐园、娱乐擂台、曲艺、武术等项目,参加活动的人数增为21.5万人次,收入7.5万元,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文化先进单位”称号。1980至1987年,举办春节职工灯展8次、春节文艺与社火演出7次,观众达41万人次;举办美术摄影、书法、书画等展览13次,展出作品1233件,参展人数达1.6万人次。据1985年市总工会统计,全市有业余文体组织125个,文体活动场所185个,文体器具320台(件),各级工会举办文体比赛9项345次,参加职工3500人次。1986至1987年举办职工迎春环城赛跑、职工兰球赛、中国象棋赛、足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等17场次,参加运动员3314人次。1987年8月上旬,全国第11届“翔宇杯”兰球第1阶段比赛在酒泉市举行,参加的有新疆、甘肃前卫、贵州前卫、重庆钢铁厂等男女8个队,比赛12场,观众达6万人次。四是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各企业开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和“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生产任务完成好、安全生产质量好”等为内容的劳动竞赛,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技术进步与生产的发展。据市总工会的统计,1981至1987年,各企业在劳动竞赛中涌现出先进集体139个(其中先进班组125个),先进生产者1562人(其中女职工404人),有1254人提出合理化建议848件,被采纳529件,内125件付诸实施后创造价值3.66万元。1982年6月,砖厂、被服厂、百货公司仓库、三墩供销社等11个先进集体、汽车运输队司机马江忠等21名先进个人受到酒泉地委的表彰奖励。1983年10月,农机修造厂工会小组长张惠荣由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积极分子”称号。1984年,酒师附小校长李成仁由省总工会授予工会积极分子称号。1985年6月,酒泉市委、政府表彰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营业收入,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砖厂、百货公司等企业6户。1986年3月,市总工会表彰在劳动竞赛中做出优异成绩的造纸厂等企业4户、先进职工68人。1987年,市总工会在工人俱乐部设立“地方产品陈列室”,由64户企业选送陈列产品362种,其中部优、省优产品27种,出口产品4种,供社会各界参观,对打开地方产品销路,扩大名优产品影响、加强横向联合、推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1980至1989年,全市工交、财贸系统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等称号的职工5人,获得省级劳模、先进个人等称号的职工39人。五是组织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1981年7月,《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公布后,1982年总工会抓了职代会的建立与完善工作,1982年6月,在工交、城建、财贸、农机等系统14户企业中建立了职代会,1983年建立职代会的企业增为30户,1987年达到64户,占应建企业的86%。实行民主评议企业领导的57户,受评领导干部361人次;实行民主选举企业领导的47户,奖免领导干部38人(其中奖20人、免18人)。1984至1987年,召开职代会或职工大会275次,讨论提案1441条,实施议案521件。六是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工会在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职工多办实事。据1987年统计,基层单位建立托幼园、所、室7个,有工作人员71人,受托儿童705人;建立妇女冲洗室12个;建立互助储金会55个,储金总额172900元;补助困难职工86人,金额4500元;有4个基层工会对4名职工进行扶贫,3名已脱贫。建立基层劳动保护监督组织32个,从事劳动保护工作的专兼职干部和检查员293人,1987年举行劳动保护技术交流活动10次。1983至1987年,工会组织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退休、伤病职工到临潼、清水、兰州、大连、湛江、杭州、烟台等地疗养599人。七是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从1985年5月起,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到1987年底基层工会组织基本建成“职工之家”,经考核验收全市建成合格“职工之家”57个(其中先进职工之家17个,模范职工之家4个)。市针织厂等4个工会被市总工会命名为先进职工之家,市食品厂等8个工会被酒泉地区工会办事处命名为先进职工之家,市酒厂等4个工会被地区工会办事处命名为模范职工之家,市总工会被地区工会办事处验收为合格职工之家,市农修厂工会被省总工会命名为先进职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