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顺治六年(1649) 正月,丁国栋率部由甘州撤往肃州。在肃州拥立叶尔羌罕国哈密巴拜汗之子土伦泰为王,会集肃州回民及哈密等地维吾尔族援军驻守肃州。嘉峪关内外回、维等族群众纷起响应。十一月,军马宁攻破肃州城,土伦泰被军射死,丁国栋等被俘(后处死),维族主将和回族首领等死于阵前。至此,初席卷甘肃的回民反斗争以失败而告终。

顺治九年(1652) 肃州受旱抛荒,水淹,沙压地亩,民饥。

康熙三十年(1691) 捐资重建酒泉书院。

康熙四十二年(1703) 肃州连岁被旱,饥民流散。限一年召回,补给口粮、籽种。

雍正三年(1725) 升肃州为直隶州。砖包肃州城鼓楼。

雍正十一年(1733) 知州童华率民开肃州九家窑渠洞,凿山数十里,引水灌田2万亩。

雍正十三年(1735) 全省大旱,肃州等处大水为患,民饥。

乾隆元年(1736) 肃州分巡道黄文炜捐银修缮酒泉书院,创建“尊经阁”,购置图书900百余册,供人阅读,是为酒泉有图书馆之始,重建文昌宫,设为义学,来学之士百数十人。

乾隆二年(1737) 秋,黄文炜撰《重修肃州新志》告成。

乾隆四年(1739) 全省各州、县雨雹,杀禾歉收,民饥。

乾隆二十年(1755) 知州徐浩捐资重修肃州书院和古酒泉湖。

乾隆二十一年(1756) 甘肃60州、县,旱、霜、雹相继为灾,麦无收,民饥甚。

乾隆二十五年(1760) 十一月,召民耕种肃州边外荒地。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十月,陕甘总督杨应琚奏报,自以来,重视河西水利的发展,形成了较有系统的内陆河流灌区,农业经济繁荣。

乾隆二十七年(1762) 肃州知州康基渊,筹集资金办社学百余处。

乾隆三十三年(1768) 甘肃全省偏旱、歉收、民饥。重修肃州东关城墙。

乾隆五十年(1785) 三月初十日,肃州地震,城墙垛口摇倒数处,民房倒塌十数间。

嘉庆六年(1801) 河西各县夏、秋均旱,禾歉收,民饥甚。

道光六年(1826) 五月,肃州黄雾漫天,烈风拔木,岁荒,民饥。

道光七年(1827) 肃州大暴雨,洪水成灾,民饥。

道光二十六年(1846) 林则徐发往伊犁,途经酒泉、嘉峪关,赋诗赞美边城之形胜。

咸丰二年(1852) 五月初五丑时,肃州狂风大作,田禾、民房受损,拔木千株。

咸丰三年(1853) 肃州知州李公祖劝谕士庶捐资修补州城及嘉峪关长城。

同治四年(1865) 二月,肃州回民军攻据州城。马文禄遂成为肃州回民军的主要统领。此后,陕甘总督虽屡次调兵遣将,围攻肃州,但都遭到回击。

同治七年(1868) 五月,甘州提督杨占鳌率军40余营进攻肃州,为回军大败,亡2千余人。是年,河西各县大旱,民大饥。署总督穆图善赈灾。

同治十二年(1873) 二月,军徐占彪围攻肃州,左宗棠又奏调将军金顺率军21营、陶生林率军5营往援徐占彪,皆至肃州。七月,军久攻不下。左宗棠亲往督剿。九月,马文禄开城出降,后被杀害。至此,延续十数年的回民反斗争与为时将近3年的肃州之战告终。

光绪元年(1875) 四月,左宗棠禁种鸦片,烟苗已出土者令军队强行铲除。

光绪二年(1876) 二月,左宗棠自兰州移节肃州。

光绪三年(1877) 七月,左宗棠捐资恢复酒泉书院,为邻近各县士子肄习之所。

光绪六年(1880) 四月,左宗棠督饬各防营,于操防护运之暇,次第承修各县的房屋、道路、桥梁、祠庙、学校,并修渠筑坝,广植树木。

光绪七年(1881) 改酒泉书院为举院,开闱分试就地取士。各县设牛痘分局,为儿童种痘。中俄伊犁条约签订,规定俄人在新疆及兰州至嘉峪关皆可贸易,通商之初暂免纳税,俄货入口,验票放行。

光绪十六年(1890) 十月,西安至肃州电报线架成,长2900余里,费工料银20万两。是年,河西各县冰雹成灾,伤禾,民饥。

光绪十八年(1892) 三月,建肃州至迪化(今乌鲁木齐)电报官线。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六月,令各县推广水磨。

光绪三十年(1904) 八月二十一日丑时,肃州地震,震势凶猛,损失甚重。是年,重修肃州城鼓楼。

宣统元年(1909) 河西各县大旱,民饥。

宣统三年(1911) 冬,肃州祁德隆以行医为名,聚众400多人,定于1912年2月10日在北乡闻家圈发动起义,响应辛亥革命,结果事泄,被军镇压,祁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