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一)陕西行都司建置沿革考

陕西行都司疆域考(形胜附)

陕西行都司星野考

陕西行都司山川考

陕西行都司城池考

陕西行都司关梁考

陕西行都司公署考

陕西行都司学校考(书院附)

陕西行都司赋役考

陕西行都司风俗考

陕西行都司祠庙考(寺观附)

陕西行都司建置沿革考《通志》

本司

〔汉〕以前为月支国地。武帝始置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属凉州部。〔晋〕时张轨据河西,为〔前凉〕,吕光继之,是为〔后凉〕;秃发乌孤据之,为〔南凉〕;及李暠迁酒泉,号〔西凉〕;沮渠蒙逊据张掖,号〔北凉〕。后〔魏〕平〔北凉〕,取张掖、乐都、武威、酒泉,皆置将守之。〔隋〕末李轨起兵,自称凉王,尽有河西之地。〔唐〕初克平之,以其地属河西节度。〔宋 ·金〕皆为〔西夏〕所有。〔元〕置甘肃路总管府,寻增置宣慰司,后改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于此,以统河西诸郡。〔明〕洪武二十四年,置甘肃卫。二十六年,始置行都指挥使司,领卫十二,守御千户所三。皇〔清〕因之。

甘州卫附郭

〔秦〕以前为昆邪王所居地。〔汉〕武帝开之,置张掖郡。〔东汉〕安帝於属国都尉别立五城。〔魏〕〔晋〕俱因之。〔南北朝〕〔西魏〕置西凉州,寻改为甘州,因州东甘峻山为名。〔后周〕置张掖郡,〔隋〕初废,大业初复置。〔唐〕为甘州,或为张掖郡,属陇右道,天宝后没于吐蕃,大中五年收复。〔宋〕为〔西夏〕所据,改镇彝郡宣化府。〔元〕置甘肃路,寻改甘州路。〔明〕洪武二十四年置甘肃卫,二十五年废,寻分置甘州左、右、中、前、后、中中六卫。三十二年废前、后、中中三卫,永乐二年复置前、后二卫,并左右中凡五卫,为陕西行都司附郭。皇〔清〕因之。

永昌卫

〔汉〕武威郡地,〔东汉〕因之。〔三国〕〔魏〕〔晋〕以后沿及〔北凉〕,属姑臧。〔唐〕置大斗军,属凉州。〔宋〕初为西凉府地,景德初为〔西夏〕李元昊所据。〔元〕置永昌路。〔明〕洪武三年,改置永昌卫,属陕西行都司。皇〔清〕因之。

庄浪卫

〔汉〕为允吾县地,属金城郡。〔晋〕〔前凉〕张氏于此置广武郡。〔南北朝〕后〔魏〕置广武县,属广武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邑次,寻复为广武。大业初复为允吾,属武威郡。〔唐〕初为凉州地,宝应后陷于吐蕃。〔宋〕为〔夏〕元昊所据。〔元〕至元元年始置庄浪县,属永昌路。〔明〕洪武十年,改置庄浪卫,三十一年废,为庄浪守御千户所。永乐元年复为庄浪卫,属陕西行都司。皇〔清〕因之。

凉州卫

〔汉〕置武威郡,治姑臧县,又于此置凉州。〔三国〕〔魏〕〔晋〕并置凉州,〔前凉〕张轨、〔后凉〕吕光并据之,〔北凉〕沮渠蒙逊亦迁都于此。〔南北朝〕后〔魏〕亦为武威郡,〔隋〕初郡废,大业初复置。〔唐〕初李轨据之,及克平置凉州,或为武威郡,属陇右道。天宝末,陷于吐蕃,大中五年收复。〔宋〕改为西凉府,后为〔夏〕所据。〔元〕至正四年,降西凉府为州,属永昌路。〔明〕洪武九年,改置凉州卫,属陕西行都司。皇〔清〕因之。

西宁卫

古西羌所居,谓之湟中。〔汉〕武帝逐诸羌渡湟水筑令居塞。宣帝破先零羌以其地置破羌县,属金城郡。〔东汉〕置西平郡,〔晋〕末、嘉末为秃发乌孤所据,〔南北朝〕后〔魏〕置鄯州。〔后周〕改置乐都郡,〔隋〕初郡废,置鄯州。大业初,州废,置西平郡,〔唐〕因之。属陇右道。上元后,没于吐蕃,〔宋〕元符二年收复建为鄯州,陇右节度。建中靖国元年,弃崇宁,三年再复。五年,改鄯州为西宁州。建炎后,没于〔金〕。〔元〕属亦集乃路。〔明〕洪武十九年,改置西宁卫。宣德八年,改置军民指挥使司,属陕西行都司。皇〔清〕因之。

山丹卫

〔汉〕初为月氏国地,武帝置删丹县,属张掖郡。〔东汉〕献帝时,分属西郡,〔晋〕因之。〔南北朝〕〔西魏〕废西郡,〔后周〕省弱水县入删丹,〔隋〕属张掖郡,〔唐〕属甘州张掖郡。〔宋〕为〔西夏〕所据,置甘肃军。〔元〕至元二十二年,升为山丹州,属亦集乃路,〔明〕初州废。洪武二十四年,置山丹卫,属陕西行都司。皇〔清〕因之。

肃州卫

〔汉〕武帝开置酒泉郡,〔东汉〕〔晋〕皆因之。〔西凉〕李暠迁都于此,〔南北朝〕后〔魏〕亦为酒泉郡。〔隋〕初,郡废,置肃州。大业初,州废,以其地入张掖郡。〔唐〕复置肃州,或为酒泉郡,属陇右道。〔宋〕初为回鹘所据,景祐三年,元昊侵回鹘,取之。〔元〕置肃州路。〔明〕洪武二十八年,改置肃州卫,属陕西行都司。皇〔清〕因之。

镇边卫

〔汉〕武帝置休屠县,北部都尉治,属武威郡。〔东汉〕因之。〔晋〕为后梁吕氏之将杨轨所据。〔宋〕为〔夏〕元昊所据,〔元〕为小河滩城。〔明〕洪武二十九年,始置镇边卫,三十四年废。永乐元年,改置镇边千户所,属永昌卫,后复置镇边卫,属陕西行都司。皇〔清〕因之。

镇彝守御千户所

〔汉〕为张掖郡地。〔明〕洪武三十年,置镇彝守御千户所,三十三年省,永乐改元复置。属陕西行都司。皇〔清〕因之。

古浪千户所

〔汉〕为武威郡地。〔唐〕嗣圣十八年,郭元振为凉州都督,始于武威东南境筑和戎城,〔元〕至元元年,置庄浪县,乃于和戎城置巡检司,属永昌路。〔明〕正统三年,置古浪守御千户所,属陕西行都司,皇〔清〕因之。

高台千户所

〔汉〕为乐涫县,属酒泉郡。〔晋 ·前凉〕张氏置建康郡,〔北凉〕段业建都于此。〔唐〕嗣圣初,置建康军,属张掖郡。〔宋〕为〔西夏〕所据。〔元〕属甘州路。〔明〕洪武初为高台站,景泰七年始置高台守御千户所,属陕西行都司。皇〔清〕因之。

陕西行都司疆域考各《卫志》合载

本司

东一千一百七十五里至兰州界。

南一千五百七十五里至河州界。

西五百七十里至嘉峪山。

北一千五百里至亦集乃。

东南一千九百七十五里至河州卫。

东北九百里至鱼海子。

西南一千五百里至安定卫。

西北二千五百里至哈密卫。

东北至京师五千四百里。

甘州卫

甘州为附郭卫也,东至山丹卫界八十里。

西至抚彝驿一百五十里。

南至南山马营二百二十里。

北至外境一百三十里。

东南至大黄山二百五十里。

东北至转嘴墩一百里。

西南至白城子六百里。

西北至高台所一百六十里。

永昌卫

卫东南三百一十里为永昌,东至凉州柔远驿七十里。

西至山丹石硖口驿一百一十里。

南至雪山一百八十里。

北至脱欢山四百里。

东南至土鲁干山口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镇番卫三百二十里。

西南至北〔白〕石崖一百八十里。

西北至山丹卫一百九十里。

庄浪卫

卫南九百四十里为庄浪,东南自城至红城子界三十五里。

东北自城至分水岭平成界四十里。

西南自城至羊圈沟通远界二十里。

西北自城至清水河武胜界二十二里。

凉州卫

卫东南五百里为凉州,东至宁夏中卫板井墩五百九十里。

西至永昌卫柔远铺九十里。

南至西宁卫界野马川二百里。

北至镇边卫界三岔河口北墩八十里。

东南至古浪一百四十里。

东北至马莲滩二百里。

西南至臧南山一百三十里。

西北至永昌一百六十里。

西宁卫

卫东南一千三百五十里为西宁,东至合黎山二十五里。

南至胭脂堡六十里。

西至盐池驿四十里。

北至毛目头墩一百九十里。

东南至甘州三百里。

东北至亦集乃一千二百里。

西南至祁连山三百里。

西北至旧威卤城一百五十里。

山丹卫

卫东北一百二十里为山丹,东至永昌卫界一百里。

南至雪山一百五十里。

北至红寺儿山二十五里。

西至东乐驿四十里。

东南至和宁山口一百四十里。

东北至玉泉墩二百二十里。

西南至宁番山口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甘凌山三十里。

肃州卫

卫西五百一十里为肃州,东至镇彝所属盐池驿一百四十里。

西至嘉峪关七十里。

南至雪山一百五十里。

北至黑山一百八十里。

东南至白城子二百五十里。

东北至天仓墩三百二十里。

西南至雪山一百八十里。

西北至大钵和寺三百里。

镇边卫

卫东五百五十里为镇边,东至宁夏界沙河六百里。

西至永昌卫昌宁堡一百里。

南至凉州三岔河一百三十里。

北至亦不剌山二百八十里。

东南至庄浪卫四百九十里。

东北至鱼海子二百八十里。

西南至永昌卫三百二十里。

西北至亦集乃一千二百五十五里。

镇彝守

御千户所卫西三百里为镇彝,东至合黎山二十五里。

西至盐池驿四十里。

南至胭脂堡六十里。

北至毛目头墩一百九十里。

东南至甘州三百里。

东北至亦集乃湖一千二百里。

西南至祁连山三百里。

西北至旧威鲁城一百五十里。

古浪千户所

卫东南六百四十里为古浪,东至庄浪卫二百一十里。

西至凉州卫一百三十里。

南至黄河四百七十里。

北至暖泉哨马营五十里。

东南至黑川二百里。

东北至马莲滩三百四十里。

西南至巴州五百四十里。

西北至镇边卫三百四十里。

高台千户所

卫西一百六十里为高台,东至抚彝驿六十里。

西至黑泉驿六十里。

南至番族一百里。

北至外境七十里。

东南至雪山一百里。

东北至甘州靖安墩八十里。

西南至肃州千人坝一百五十里。

西北至镇彝所一百六十里。

形胜附《通志》

本司

汉《西域传》列西郡据两关。

《窦融传》带河为固,足以自守。

《甘州志》环以祁连、合黎之山,浸以居延、鲜卑之水。

《凉州志》地土饶沃。

《肃州志》河山襟带。

《西宁志》万山环抱,三峡重围。

陕西行都司星野考《延安府志》

司属总

《汉书 ·地理志》:自井十度至柳三度,鹑首之次,乃秦之分。

《后汉书 ·律历志》井十二度,至鬼五度为秦分。

《晋书 ·天文志》:自井二十七度,至鬼柳鹑火之次属秦分。

陕西行都司山川考《通志》

本司(甘州卫附郭)

合黎山 在都司城北四十里,《禹贡》 “导弱水至于合黎 ”即此,一名要涂山。马蹄山 在都司城南一百里,山岩石间有神马足迹在。

甘浚山 在都司城西南八十里,山下有泉,味甘洌故名。

人祖山 在都司城东北四十里,俗名快活山,其山不毛。

祁连山 在都司城西南一百里,山甚峻广,本名天山。草木茂美,冬温夏凉。下有石井,常不竭。

普观寺石洞 在都司城南一百三十里。

居延海 在都司城西北,合黎山峡口。傍河东堧屈曲东北行千五百里,有居延海,即此。

张掖水 在都司城西十里,源出摆通川,经合黎山名合黎水,又名鲜水,俗名黑河水。

弱水 在都司城西,环合黎山,东北入东莎界。

都渎涧 在都司城西九十里,蓼泉之西。

蓼泉 在都司城西九十里,沮渠蒙逊与西凉交战之处。

草湖泉 在张掖河岸,数十处生芦草,可收百万以饲马。

九眼泉 在都司城西九十里。

永昌卫

南山 在卫南二十里,俗名照面山。

雪山 在卫南一百八十里,古为天山,其山与凉州南山连接。

青松山 在卫西八十里,又名大黄山、焉支山,盖一山而连跨数处。

脱欢山 在卫北四百里。

金山 在卫北二十里,丽水出焉。

炭山 在卫东南二十里,其山出炭,故名。

马蹄山 在卫东北二十五里,一巨石上有马迹,故名。

摩天岭 在卫南七十里。

可可水 在卫东南境外。

大通水 在卫南境。

大磨川 在卫西二十里,一名云川,其源出自鸾鸟山平羌脑儿都山口。以水势急流,能激转水磨,故名。考来水注之。

蹇占口涧 在卫南三十里,其源出自雪山。

暖泉 在卫西南三十五里,二穴涌出,四时常温,东北流入水磨川。

茅草泉、高泉、矮鹿泉、赤那泉 俱在卫北。

一碗泉 在卫西四十里。

鹿泉 在卫西北一百里。

庄浪卫

东山在卫东一百里。

大小松山 在卫东百二十里为大松山,一百里为小松山。山多大松,采之可资器用。

骆驼山 在卫南一百三十里,其峰如骆驼,故名。

萝卜山 在卫西一百三十里,与雪山相距,状如萝卜,故名。

马牙山 在卫北八十里。

石佛山 在卫东北三十里,因崖上有石佛像,故名。

分水岭 在卫西一百五十里,岭峤有泉分流,南为庄浪水,北为古浪水。

乌鞘岭 在卫北一百三十五里,路通甘肃,虽盛夏,风起飞雪弥漫,寒气砭骨。

大通水 在卫西一百二十里。

黑川 在卫东一百里。

速罕秃泉 在卫东三百里许,其水流四时不绝。

龙潭池 在卫北三十里,其池水停不流,久旱不涸,久涝不溢。

一泓泉 在卫东五百四十里,俗名一碗泉。

黍耙沟水泉 在卫西四十里。其沟产杂木,可为农器。

罗锅泉 在卫北七十里。

沙泉 在卫东北八十里。

凉州卫

青岩山 在卫旧姑臧县界,下有湫甚广,人触之,风雹立至。

第五山 在卫旧姑臧县界,有清泉茂林,悬崖石室,昔为隐士所居。

青山 在卫东二百五十里,上多松柏,冬夏常青,故名。

松山 在卫东三百一十里,上多古松,因名。

天梯山 在卫东南八十里,山路崎岖,如梯。

白岭山 在卫西南,山顶冬夏积雪,望之皓然,故名。

车轮山 在卫西南九十里,山顶高峻,有路盘曲如轮,故名。

浚稽山 在卫旧武威郡。臧南山在卫西南一百二十里,上多积雪。

西山 在卫西二十里,中有莲花蜂,下有石,五色成文,如兽形。

五涧谷 在卫境,源自蕃禾古县界出,流入白海。洪源谷在卫境,唐休璟破寇于此。

马蹄沟石洞 在卫南三十里山之阴中,周七十步,左右二穴贯穿相通,有佛壁。

白亭海 在卫东北境,五涧谷水注之,以水色洁白,故名。一名小涧端海子。

沙水 在卫东北五十里,其源出自洪水泉,至三岔水合而为一,流入镇边卫界。

赤弥干川 在卫西南五十里。

黄羊川 在卫东地,多水草,宜畜牧,故名。

潴野泽 在卫东北,《禹贡》 “至于潴野 ”即此,亦名休屠泽。

天池 在卫西南一百余里。

灵泉池 在卫治南,后梁吕光尝宴群臣于此。

西宁卫

积石山 在卫境,废龙支县之南,即《禹贡》 “导河之所 ”。

峡口山 在卫东三十里,为湟鄯咽喉地,汉时名湟狭,〔唐〕人修阁道,〔宋〕筑省章城,控制要害。

金山 在卫西六十里,有湫池,遇旱祷之,辄应。为西宁望山。

南禅山 在卫西南三里。北禅山在卫西五里,古有崖形生成如佛。

阿剌古山 在卫东一百八十里。雪山在卫南一百里,积雪四时不消,望之若银屏焉。

热水山 在卫东南五百里,南出暖水,流入青泉,北出冷泉,即西宁水源也。

红崖山 在卫东八十里,其土赤因名。小峡口岩在卫东一百里,岩中有风,有夕风声号烈。

大小石峡 俱在卫东,九十里为大石峡,三十里为小石峡。

牛心堆 唐李靖伐土谷浑,败其兵于牛心山,即此。

红崖洞 在卫东北一百余里,其洞幽僻奥曲,人迹罕到。

西海 在卫西五百余里,方数百里,〔汉〕平帝时,卑禾献西海之地,即此。俗呼青海。

浩门水 在卫西北,一名阁门水,源出塞外,东至允吾界入湟水。

湟水 在卫境。宗水注之。

西宁水 在卫北百步,源出热水山,迳伯颜川至西宁,与那孩川合,东南五百里流入黄河。

苏木莲水 在卫北山之阴。

车上鲁川 在卫北五里。

景阳川 在卫北五十里。

广木川 在卫北三十里,旧沙塘川,〔明〕永乐四年改为今名。

复袁川 在卫境,隋炀帝西巡河右,至浩门,即此。

湫泉 在卫西四十里,周三丈许,其深莫测,水常涌沸,旱祷有应。

山丹卫 石硖山在卫东八十里,两峰相对。

焉支山 在卫东南五十里,一名山丹山。

祁连山 在卫南一百五十里,连亘甘州诸卫。

甘凌山 在卫西北三十里,连亘甘州,中有数洞,其下有泉,旱祷辄应。

红寺山 在卫北二十五里,其山土色多红。

馒头山 在卫东北九十里,其形似馒头,故名。

寺沟洞 在卫东南七十里。吉祥洞在卫南八十里。

洞子寺洞 在卫南九十里。红寺洞在卫红寺山上。

山丹水 在卫西,源出祁连山,西流入张掖水

南草湖 在卫东南一里,周围九里,湖中多芦苇,故名。

西草湖 在卫西十里,周围七里。暖泉在卫东南四十五里,冬寒不冻,故名。

肃州卫

崆峒山 在卫东南六十里,旧属福禄县,《史记》 “黄帝披山通道,西至于崆峒山”即此。

红山 在卫东南一百六十里,与观音山相连。

昆仑山 在卫西二百五十里,俗呼雪山,周穆王见王母于此。

祁连山 在卫南一百五十里,一名雪山,自凉州连亘至此。

寒水石山 在卫南一百五十里,与红山相连。

嘉峪山 在卫西七十里,即古玉石山,下有九眼泉。

硫黄山 在卫南一百五十里,与寒水石山相连。

黑山 在卫北大漠中,望之宛然若墨,故曰黑山。

金山 在卫东北八十里。

文殊山 在卫西南五里,古人多凿洞穿穴。

罗汉洞 在卫西南三十里。

黑水 在卫北十五里,《地志》云:黑水出张掖县鸡山。

讨来水 在卫西一百里,源出祁连山,清水、沙水注之,流三百里入黑水。

红水 在卫东南三十里,源出卫南山谷中,下流合黑白水。

白水 在卫西南二十里,下流与黑红水合。

金水 在卫境。

金泉 在卫下,即古酒泉也。

镇边卫

苏武山 在卫东南三十里,俗传〔汉〕苏武牧羝处,旧有苏武庙。

阿剌鹘山 在卫南三十里,东接苏武山。

黑山 在卫西南六十里。

来伏山 在卫西北八十里,其山脊高首俯,势如拜伏之状。

亦不剌山 在卫北二百八十里。

龙潭 在卫东四十里,一名小池。

三泉 在卫西北二百七十里,境外有泉眼三处,故名。

石井 在卫西二百里。

乱井 在卫西北二百四十里,境外有泉眼数处,故名。

沙井 在卫西北二百五十里许,青盐池西境外。

镇彝守御千户所

合黎山 在所东北三十里。

黑山 在所东北二十里,与合黎山相接。

居延海 在所东北一千二百里,沙碛之外。

黑水 在所西四里,即古张掖水,其水经城西南出石峡口,流入居延海。

古浪千户所

东山 在所东二里。

西山 在所西五十里,即雪山。

柏林山 在所南七十里,其山多柏树,故名。

黑松林山 在所东四十五里,山多松故名。

黄羊川 山在所东南五十里。

鸳鸯池 在所西七十里,池水四时常不枯竭。

古浪水 在所南八十里,其源出分水岭。

高崖泉 在所西二里,水自崖下涌出。

高台所

榆木山 在所南四十里许,其山多产榆树,故名。

白城山 在所西南八十里。

五坝湖 在所东十二里。

七坝湖 在所西二十里。

黑泉站家湖 在所西北五里。

鸳鸯湖 在所西十里。

月牙湖 在所西北五里。

高台站家湖 在所西北五里。

水磨湖、海底湖 俱在所东二十里。

狼窝湖 在所西北十二里。

李家湖 在所西北三十里。

苇场湖 在所西北十五里。

大芦湾湖 在所东二十里。

黑水渡 在所西北三十里。

陕西行都司城池考《通志》

本司甘州卫附郭

行都司城池 始建未详。〔明〕洪武二十五年,都督宋晟于东增筑新城,周一十二里二百五十七步,高三丈二尺,阔三丈七尺,池深一丈七尺,阔三丈七尺,门四,东曰: “咸熙 ”、南曰: “延恩 ”、西曰: “广德 ”、北曰: “永宁 ”,东北城楼各一。

外卫所

永昌卫城池 〔元〕至元十五年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挥张杰增筑,周七里二百三十步,高三丈六尺,池深一丈二尺。成化八年,指挥高升筑四门月城。庄浪卫城池元至元元年建。〔明〕洪武十年重筑,周八里三分,高二丈八尺;池深二丈五尺。

凉州卫城池 〔唐〕李轨建。〔明〕洪武十年,指挥濮英增筑,周一十一里一百八十步,高五丈一尺;池深一丈二尺,有东、南、北三门。后宋晟增开西门。

西宁卫城池 历代修建不一。〔明〕洪武十九年,长兴侯耿秉文因旧改筑,周八里五十六丈四尺,高五丈,池深一丈八尺。

山丹卫城池 〔元〕至元二十六年建。〔明〕洪武二十四年,指挥庄德拓筑,周七里二百九步,高二丈二尺,池深九尺。

肃州卫城池 始建未详。〔明〕洪武二十八年,指挥裴成拓筑东隅,周八里,高三丈五尺,池深二丈,东、西、北三门。成化二年,巡抚徐廷璋增筑城东郭。

镇边卫城池 元号小河滩城。〔明〕洪武二十九年修葺。成化元年,都指挥马昭拓筑北隅,周六里二分二十三步,高三丈一尺,池深一丈五尺,东、西、南三门。镇彝所城池 〔明〕永乐中建。逼河,天顺中,数被水患,移筑于此,周四里,高三丈六尺,池深一丈一尺,门二,俱南向。

古浪所城池 即古和戎城,周二里七十五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二丈五尺,东、南二门。

高台所城池 〔明〕天顺二年建。周四里,高三丈六尺,池深一丈二尺,惟南门一。

陕西行都司关梁考各《卫志》合载

本司甘州卫附郭

玉门关 在沙州西一百二十里,〔汉〕班超在西域上书 “愿生入玉门关 ”即此。阳关 在废寿昌县西六里,王维诗 “西出阳关无故人 ”谓此。

山南关 在人祖山口内,〔明〕嘉靖二十七年,巡抚都御史杨博建。

南津桥 沙渠桥。

大满桥 在都司城南。

北津桥 在都司城北二十里,即弱水流沙之处。

黑河桥 在都司城西十三里,夏主乾七年,有敕黑河诸神之文。

通局桥 城内军器局西,以其通局故名。

新建桥 通局桥南延七丈,嘉靖十七年,都御史牛天麟建。

永昌卫

五里桥、红庙桥、重冈桥俱在卫西境。

蹇占河桥 在城东五十里。

十里桥 在城东一十里。

四坝桥 在城东二十五里。

六坝桥 在城东四十里。

水磨川桥 在城西二十五里。

庄浪卫

演武桥 在卫南郭外。

大通桥 在卫西一百二十里。

武胜桥 在城北四十里。

镇羌桥 在卫北一百三十里。

玉泉桥 在卫北一百七十里。

南薰桥 在南门外。

弘济桥 在西门外。

四渠桥 在城北二里。

凉州卫

石桥 在卫北二里。

双桥 在卫北十五里。

西宁卫

小硖口河南河北关 在城东三十里。

大硖口河南河北关 在城东九十里。

石嘴儿关 在城东一百四十里。

碾伯水桥 在卫南五十里。

那孩川水桥 在卫西二十步。

伯颜川水桥 在卫西二里。

西宁水桥 在卫北一百里。

山丹卫

石人石马关 在城北一百五十里。

小关儿口 在城东北一百里。

观音桥、甘桥 俱在卫西关外。

石嘴桥 在卫西十二里。

大桥 在卫西二十里。

肃州卫

嘉峪关 在城西七十里关外,即沙漠地。

石关儿口 在嘉峪关西北,去城七十五里。

城南桥 在卫南一里。

红桥 在卫北二里。

清水桥 在卫北五十里,跨清水。

天生桥 在卫东北三十里,水从地下流,人从地上行,宛然如桥,不假人力为之,故名。

楚坝桥 在观音山口内,水关儿之北。

公济桥 在东关城外一里,跨磨河,先年止独木以通徒行,嘉靖二十一年,始建桥梁。

镇朔桥 在城北门外,旧桥微小低凹,凡遇水溢地潮,行人未便,嘉靖三十五年修

建。因此门为镇朔门,遂以名之。

南门桥 在南门外二十步,跨石河者也。

北清水河桥 在城北十里,跨清水河。

南清水河桥 在南门外东一里。

大桥 在城东南放驿湖西,久废。

镇边卫

四坝桥 在卫东十里。

小二坝桥 在卫南十里。

大二坝桥、头坝桥俱在卫西二十里。

镇彝千户所

兔儿关 在城北三十五里,城东边墙直抵高台地界,延七十余里,明时修。

古浪千户所

暖泉桥 在城南郭外。

通津桥 在城东郭外。

高台千户所

石关口 在城北一十五里。

纳凌桥 在所东南一里。

丰稔桥 在所东南三十里。

站家渠桥 在所东南三十里。

黑水渡 在所西北三十里。

陕西行都司公署考

本司甘州卫附郭

陕西行都司署 在甘州卫。

屯捕佥书厅

管操佥书厅 俱在本司内。

甘州左卫守备厅

千总厅

甘州右卫守备厅

甘州中卫守备厅 税课局

外卫所

永昌卫守备厅

庄浪卫守备厅 税课局

凉州卫守备厅 税课局

西宁卫守备厅 茶马司 税课局

山丹卫守备厅

肃州卫守备厅

镇蕃卫守备厅

镇彝所千总厅

古浪所千总厅

高台所千总厅

陕西行都司学校考书院附《通志》

本司甘州卫附郭

行都司儒学 在城东南隅,〔明〕洪武二十八年建。正统十二年,巡抚马昂重建。成化四年,巡抚徐廷璋增修。

文庙在行都司治东,启圣祠在庙后,名宦祠在庙左,乡贤祠在庙右。

甘泉书院 在行都司东。

外卫所

永昌卫儒学 在卫东,〔明〕宣德中,守备宋忠建。成化四年,巡抚徐廷璋增修。庄浪卫儒学 在卫东,〔明〕正统中,巡按蔡用奏建。成化中,巡抚徐廷璋重修。凉州卫儒学 在卫东南,〔明〕正统中,巡抚徐晞奏建,大学士杨荣记。成化中,巡抚徐廷璋重修。

凉州书院 在卫东南,〔明〕嘉靖二十七年,参政江东建。

西宁卫儒学 在卫东,〔明〕宣德三年,总兵史钊奏建。成化六年,巡抚徐廷璋增修。

山丹卫儒学 在城东南,〔明〕正统五年,都指挥杨斌建。十三年,巡抚马昂重修。

肃州卫儒学 在卫西南,〔明〕成化三年,巡抚徐廷璋奏建。正德元年,副使李端澄重修。

肃州书院 在卫东南,〔明〕嘉靖二十七年,副使郑宽建。

镇边卫儒学 在卫西,〔明〕成化十一年,巡抚朱英奏设。十三年,巡抚王朝远始建。

镇彝千户所儒学 〔明〕万历十四年,兵备南和朱正色议呈巡抚曹子登题建。

古浪千户所学校(无考)

高台千户所儒学 在所东,〔明〕嘉靖二十三年,巡按朱征奏设。巡抚傅凤翔建。

陕西行都司赋役考《通志》

甘州左右中前后五卫

屯田五千七百五十一顷二十一亩有奇。

屯粮六万八千六百四十五石二斗八升有奇。

永昌卫

屯田九百九十二顷一十四亩。

屯粮一万四百五十二石九斗二升。

庄浪卫

屯田九百六十一顷八十五亩有奇。

屯粮一万一千五百四十二石三斗一升有奇。

凉州卫

屯田二千六百五十二顷。

屯粮三万一千八百二十三石八斗四升。

西宁卫

屯田二千二十五顷五十二亩有奇。

屯粮二万四千三百九石四斗九升。

山丹卫

屯田一千二百七十九顷八十六亩有奇。

屯粮一万五千三百五十九石六斗。

肃州卫

屯田二千四十九顷二十一亩有奇。

屯粮二万四千五百八十石六斗一升有奇。

镇边卫

屯田二千二百二十三顷四十六亩。

屯粮一万二千三百九十七石六斗四升有奇。

镇彝千户所

屯田五百八顷九十六亩。

屯粮四千九百九石。

古浪千户所

屯田六百二十二顷二十九亩。

屯粮五千六十六石。

高台千户所

屯田八百九顷四十三亩。

屯粮五千六百二十五石。

陕西行都司风俗考《通志》

本司

《汉书 ·窦融传》: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

《寰宇记》:性坚刚慷慨。

《图册》:土人穴居野处,采猎为生。

《张掖志》:勤力畎亩,好学尚礼。

《通志》:在昔土屋居处,湩饮肉食,牧畜为业,弓马是尚,好善缘,轻施舍,自入明,更化维新,卫所行伍之众,率多华夏之民,赖雪消之水,为灌溉之利,虽雨泽少降,而旱魃可免。故地虽边境,俗同内郡。

永昌卫 《总志》:人性质朴,尚武少文。

西宁卫 外戎内华,山阻地险,俗尚佛教,人习射猎,夏秋少暑,冬春多寒,毳皮为衣,酥湩煎茶,以皮马为礼,畜养为业,力农务学,不殊内地。

山丹卫 《总志》:昔为羌戎所居,男女罕事耕织,惟弓马是尚,畜牧为生,今则士风淳朴,人知耕稼,大异往昔。

肃州卫 自〔汉〕列亭障以来,居民杂处,大都以织毛褐,勤耕牧为本业,而殷庶遗黎,率崇释教,外逼戎卤(虏),不得已而应之,荷戈执戟,防奸御侮之功,亦为居多。

镇边卫 土沃泽饶,可耕可渔,人勇而知义,俗朴而风淳。

镇彝所 风土淳厚,气习刚勇,好骑射,循礼让,历代相沿,以至今日,与肃俗大约相同。

古浪所 土硗风寒,人性刚勇,以骑射为能,以孳牧为业,野处岩居,不拘礼法,皆元之故俗,今则变易,设屯耕稼,奠厥攸居,奔走服役,悉为编户,相生相养,礼义日生,婚姻死葬,更相资助,熙熙然有淳朴之风焉。

高台所 《总志》:民俗质朴,勤于耕牧。《旧志》:土腴气正,麦稻兼宜。

陕西行都司祠庙考《通志》

本司甘州卫附郭

社稷坛 在城北,余卫所如制。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城西南二里,有祭文碑存,余卫所如制。

厉坛 在城东北,余卫所如制。

八蜡庙 在城东南,余卫所如制。

旗纛庙 在行都司治东,余卫所如制。

城隍庙 在行都司治西南,余卫所如制。

东岳庙 旧在城东。〔元〕末兵燹。〔明〕洪武二十四年重修。水乐七年新移城西北隅。

武王庙 在城西南隅。〔元〕末兵燹,〔明〕洪武年重修。

马祖天驷庙 在城东北隅。

武烈庙 在城东南隅,祀隋司徒陈仁杲。

霍将军庙 在祁连山下,以去病统兵至此因立祠。

武勇祠 在治西。〔明〕洪武十二年敕建,祀伏羌侯毛忠,学士张升记。

悯忠庙 在治西北。〔明〕嘉靖十七年敕建,祀指挥王纲。光禄卿马理碑记。

永昌卫

东岳祠 在城南关厢东,〔明〕宣德三年建。

马神庙 在城南隅,〔明〕正统七年建。

汉寿亭侯庙 在城东南隅,〔明〕洪武二十三年建。

庄浪卫

东岳庙 在城南关,〔明〕宣德十年建。

马神庙 在城西北隅,〔明〕宣德七年建。

义勇武安王庙 在城南七十里红城内,〔明〕洪武二十一年建。

江东忠佐王祠 在城北隅,〔明〕洪武二十二年建。

平凉侯祠 在城南关,〔明〕洪武二十六年建。

宝吉祥祠 在城南三十里。

凉州卫

东岳庙 在城东隅。

真武庙 在城西五十里西山下,〔明〕正统三年建。

寿亭侯祠 三,一在城北三十里;一在卫治西;一在城东北一里。

协副李公祠 在柔远驿城西一里,祀都指挥李晟。

西宁卫

金山祠 在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六年建。

武安王庙 在碾北千户所东关,〔明〕洪武十九年建。

东岳庙 在碾伯千户所城东。

真武庙在 碾伯千户所城东。

山丹卫 东岳庙在南关,〔明〕永乐七年建。

宁济公祠 在焉支山麓,〔唐〕天宝间,封山神为宁济公。

真武庙 在城东南隅,〔明〕正统十二年,都指挥杨斌重修。

马神庙 在城西北隅。

汉寿亭侯庙 二,一在城南四十里暖泉堡城外,〔元〕至正元年,承事郎山丹州达鲁花赤上间美建,〔明〕永乐十一年重修;一在南关,〔明〕洪武二十九年建。肃州卫

东岳庙 在城东门内。

西岳庙 在城西隅。

关王庙 在城东。

真武庙 在城北隅。

王母祠 在卫西南二百五十里,〔后凉〕张骏时,酒泉太守马岌言:周穆王见王母于昆仑山,宜立祠,骏从之。

刘师祠 在卫治南,《寰宇记》:师姓刘,字摩诃,沮渠蒙逊时,西求仙死于此。骨化为珠,血化为丹。其徒为之立祠。相传祷者往往获珠丹焉。

阮内官祠 在城东四十里临水站西。阮名和,镇守甘肃时,有边警,和先锋遇敌。战败自刎。人慕其忠,立祠于此。

镇边卫

苏武庙 在城东南三十里苏武山右。

真武庙 在城内。

金山圣母祠 在城西门外,〔明〕洪武三十一年建。

星主庙 在城东隅。

镇彝千户所

关帝庙 在南门左,〔明〕成化年建。

马神庙 在城东隅。

龙王庙 在城东一里。

古浪千户所

真武庙 在城南隅,〔明〕洪武三十四年建。

雷神庙 在城南,〔明〕永乐四年建,成化五年重修。

高台千户所

上帝庙 在城北,〔明〕弘治十三年建。

关帝庙 在城南关,〔明〕景泰七年建,成化十八年、弘治十三年重修。

寺观附

本司甘州卫附郭

宝觉寺 在城西南隅,旧名卧佛寺,又名弘仁寺,按旧碑云:夏国永安元年,沙门嵬咩法思能建。〔明〕洪武五年兵毁。永乐间重修。十七年敕赐额曰:宝觉寺。万寿寺 在城西南隅,创始无考,旧有卧佛。沙土埋没,〔明〕永乐四年重修。

普观寺 在城南一百三十里祁连山下,古名马蹄寺。开创无考。有石门二,石洞七,层共三十余处。每洞广狭不一,俱有佛像,〔明〕永乐十五年敕赐额曰:观音寺。

普门寺 在城北门外,〔明〕成化四年建。

白塔寺 距城二里,〔明〕宣德年建,天顺年重修,翰林岳正记。

崇庆寺 在城西南二里。

弥陀寺 在城南五里。

普宁寺 在城南四十里。

吉祥寺 在城东七十里。

隆教寺 在城南一百三十里祁连山下。

宏觉寺 在城东一百里。

佑善寺 旧名元真观,在城西北隅。

显应观 在城东北隅,〔明〕正统十年建。

礼拜寺 在城北关外。

永昌卫

金川寺 在城北一里,〔明〕永乐十二年建。

圣容寺 在城北二十里,地名金川。旧有石佛在石崖间。

广禅寺 在城西南隅。〔明〕洪武二十五年,指挥张杰建。

云庄寺 在城南五十里,乃古名刹。〔明〕正统六年建。

土佛寺 在城东三十里,〔明〕正统十四年,僧人澄缘建。

佑圣观 在城东北隅,〔明〕洪武二十五年,指挥张杰建。正统年间,都指挥宋忠重修。翰林院编修嘉禾吕原记。

古峰庵 在城西北四里金山上,有泉清冷,四时不竭。

庄浪卫

庄严寺 在城东北隅。

观音寺 在城南关。

吉祥寺 在城南七十里。

新城寺 在城北。

宝严寺 距城一百四十里。

海德寺 在城西一百四十里。

石佛山寺 在城北三十里。

大通河古寺 二,一在城西一百五十里;一在城西一百六十里。

凉州卫

大云寺 在城东北隅。

金塔寺 在城南三十里。

庄严寺 在城南六十里红崖地,旧名净觉禅寺。〔明〕永乐五年,三藏国师耳赤建,敕改今名。

菩提寺 在金塔寺偏南。

安国禅寺 在城东南隅。

弥陀寺 在东关内。

塔寺 在城北门内,有石砖塔一十三级,高十一丈。

镇国寺 在城北三十里。

白塔寺 在城东南五十里。

黄羊川寺 在城南一百三十里。

海藏寺 在城北一十里。

红寺 在城东四十里。

大悲寺 在城北七十里。

元真观 在城东关,〔明〕洪武二十四年建,永乐十八年重修。正统四年赐名。

太清宫 在城内南街,旧有观宇,元大历年塑像。〔明〕永乐年重修。正统年赐名清真观。

清应庵 在大云寺西,〔明〕洪武十九年建。

廛隐庵 在城南门外,〔明〕洪武二十九年建。

西宁卫

弘觉寺 在城东南隅,旧名妙华庵。〔明〕洪武二十三年建。永乐十年敕赐额曰:弘觉。

高台寺 在城南隅,〔明〕洪武二年建。

永兴寺 在北禅山下,〔明〕洪武年建。永乐十四年重建,敕赐额曰:永兴。

华藏寺 在南禅山下,〔明〕永乐年赐额。

宁藩寺 在城西北隅,旧名大佛寺,创建无考,〔明〕洪武二十三年重修。二十七年敕赐额曰:宁藩。

弘通寺 在城东关,〔明〕洪武年建。永乐十三年敕赐额。

卧佛寺 在城西南四百里,〔明〕永乐元年建。

铁佛寺 在城北车卜鲁川六十里。

藏经寺 在城西南隅,〔明〕永乐十年建。

瞿昙寺 在城东碾伯城南四十里,〔明〕永乐十六年钦建,宣德二年重修。

觉华寺 在城东八十里,〔明〕永乐十六年敕赐额。

大乘寺 在城西一百里剌撒沟,〔明〕永乐间建。

崇法寺 在城北四十里车卜鲁川,〔明〕永乐十四年敕赐额。

普仁寺 在城东,〔明〕天顺元年建。

静修寺 在碾伯城东关厢。广福观在城东北隅。

山丹卫

发塔寺 在城东南隅,初掘土得铁佛五,石函一,内藏发,又有石炉一,刊曰:发塔寺。

肃州卫

吉祥寺 在城北隅。

大赫寺 在城西南隅。

文殊寺 在城西六十里。

观音寺 在城东五里。

钟楼寺 在城西北隅。

竹林寺 在城西北八十里。

金佛寺 在城东南八十里。

弥陀寺 在城西北隅。

崇善寺 在城东二里。

西峰宝刹 在城西三里。

梓潼观 在城北隅。

宝善庵 在城东南一里。

镇边卫

圣容寺 旧在城东北隅,〔明〕洪武三十二年,都指挥陈胜建。成化十六年,守备马昭移建西南隅。

镇边宝塔寺 旧在城西关外,〔明〕正统五年建。弘治十二年沙壅,都指挥李杰移建城南。

来伏山寺 在城西北九十里。

镇彝守御千户所

普济寺 在城北隅。

文殊寺 在南山下。

元帝观 先在本所旧城内,〔明〕成化元年移建新城正北。

弘善庵 在旧城北隅。

古浪千户所

观音寺 在城北郭,即〔元〕之永寿寺故址。〔元〕末兵毁。〔明〕洪武十九年改建今名。

高台千户所

胜缘寺 在城北隅。

大善小寺 在城东北。

(二)

陕西行都司驿递考

陕西行都司兵制考

陕西行都司物产考

陕西行都司古迹考

坟墓附

陕西行都司部艺文诗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唐 ·杜甫

出塞曲 明·甄敬

柔远驿 陈棐

送牟秉常往甘州 郭登

甘州即事 前人

陕西行都司部纪事

陕西行都司部杂录

陕西行都司驿递考各《卫志》合载

甘州五卫

甘泉驿 隶左卫,在城东北隅,甲军九十四名,马骡七十八匹(头)。

甘泉递运所 隶左卫,在城南关,甲军六十二名、牛、驴、车五十九只(头、辆)。

仁寿驿 隶前卫,城东四十里,甲军六十一名,马、骡七十五匹(头)。

仁寿递运所 隶中卫,在本驿堡内,甲军六十五名,牛、车六十五只(辆)。

东乐驿 隶后卫,城东七十里,甲军八十三名,马、骡六十七匹(头)。

东乐递运所 隶右卫,在本驿堡内,甲军七十九名,牛、车七十九只(辆)。

小沙河驿 隶中卫,城西三十里,甲军五十一名,马、骡、驴四十七匹(头)。

沙河驿 隶中卫,城西七十里,甲军六十一名,马、骡、驴六十匹(头)。

沙河递运所 隶前卫,城西六十里,甲军九十九名,牛、车九十九只(辆)。

抚彝驿 隶后卫,城西一百五十里,甲军六十四名,马、骡、驴六十二匹(头)。抚彝递运所 隶后卫,在本驿堡内,甲军四十三名,牛、车四十三只(辆)。

永昌卫

永昌驿 在本城,军六十名,见在马三十七匹。

水泉驿 城西六十里,军三十名,见在马三十八匹。

水泉递运所 在本驿堡内,夫二十名,见在牛、车一十五只(辆)。

真景递运所 城东二十里,因经制未载,呈详议拨永昌制定,夫二十名,见在牛、车一十只(辆)。

水磨川递运所 城西二十里,因经制未载,呈详议拨永昌制定,夫二十名,牛、车一十只(辆)。

庄浪卫

在城驿递 军夫共一百四十名,每名月粮一石。

驿夫位廷只等 八十名。

所夫仝友亮等 六十名。

驿骡 八十头,冬春每头日支料三升、草一束,夏秋半支。

所牛 六十只,冬春每只日支料二升,草一束,夏秋半支。

凉州卫

武威驿 城东隅,军六十名,见在马、骡四十二匹(头)。

武威递运所 城西十里,夫四十名,见在牛、车一十五只(辆)。

怀安驿 城西五十里,军三十名,见在马三十四匹。

怀安递运所 在本驿堡内,夫二十名,见在牛、车一十五只(辆)。

柔远驿 城西九十里,军三十名,见在马三十五匹。

柔远递运所 在本驿堡内,夫二十名,见在牛、车一十五只(辆)。

大河驿 城东三十里,军三十名,见在马三十五匹。

大河递运所 在本驿堡内,夫二十名,见在牛、车一十五只(辆)。

靖边驿 城东八十里,军三十名,见在马、骡三十二匹(头)。

靖边递运所 在本驿堡内,夫二十名,见在牛、车一十五只(辆)。

双塔递运所 城东一百一十里,因经制未载,呈详从安远制内议拨二十三名,见在牛、车一十只(辆)。

西宁卫

在城驿 城东隅,安置夫一十二名,马、骡一十二匹(头)。

平戎驿 城东七十里,佥夫一十六名,马、骡一十七匹(头)。

平戎递运所 在驿堡内,佥夫四十名,牛、车四十只(辆)。

嘉顺驿 碾伯城东关,佥夫一十六名,马、骡一十六匹(头)。

嘉顺递远所 驿西,佥夫四十名,牛、车四十只(辆)。

老鸦城驿 城东一百七十里,佥夫一十六名,马、骡一十六匹(头)。

老鸦城递运所 在驿堡内,佥夫四十名,牛、车四十只(辆)。

冰沟驿 城东二百二十里,佥夫一十六名,马、骡一十六匹(头)。

冰沟递运所 在驿堡内,佥夫四十名,牛、车四十只(辆)。

古善驿 城南二百七十里,佥夫九名,马、骡九匹(头)。

巴州驿 城东南二百三十里,佥夫九名,马、骡九匹(头)。

山丹卫

山丹驿 城南关厢,甲军五十六名,马、骡、驴五十四匹(头)。

山丹递运所 驿西,甲军四十九名,牛、车四十六只(辆)。

新河驿 城东四十里,甲军四十八名,马、骡二十三匹(头)。

新河递运所 在本驿堡内,甲军五十五名,牛、车五十五只(辆)。

石硖口驿 城东八十里,甲军四十名,马、骡、驴二十一匹(头)。

石硖口递运所 在本驿堡内,甲军二十二名,牛、车二十三只(辆)。

肃州卫

领驿递各二,设掌印、百户各一员,先年原设每驿军、骡各一百。〔明〕万历十一年通裁,止五十、三十五,见各驿递下。

酒泉驿 城东关,额设甲军一百名,骡五十头。〔明〕万历十一年,巡抚王璇题额,军、骡各五十。

酒泉递运所 驿东,房舍不堪,额设军、牛各一百。〔明〕万历十一年,巡抚王璇题革,军、牛各五十。

临水驿 堡东北隅。

临水递运所 驿西,离城四十里。驿递额设甲军各五十名,骡、牛各五十头(只)。明万历十一年,巡抚王璇题革,甲军各一十五名,骡、牛各一十五头(只)。止存甲军各三十五名,骡、牛各三十五头(只)。

镇边卫

宁边驿、黑山驿、三岔驿、递运所 以上俱因偏僻,军夫、马匹、牛、车每处不过一二十数。皇〔清〕裁革未复。

镇彝守御千户所

镇远驿 城东南隅,额设甲军三十五名,骡三十五头。万历十一年,巡抚王璇题革军二十五名,骡二十五头,止存军、骡各一十。

深沟驿 堡西南隅,城南一十八里,并以下驿递俱额设甲军各一百名,骡、牛各一百头(只)。万历十一年,巡抚王璇题革军、骡、牛各六十五,止存军各三十五名,骡、牛各三十五头(只)。

深沟递运所 驿东。

盐池驿 城西四十里。

盐池递运所 驿北。

河清驿 双井堡西南隅。

河清递运所 驿东城东九十五里,驿递额设甲军各五十名,骡、牛各五十头(只)。万历十一年,巡抚王璇题革甲军各一十五名,骡、牛各一十五头(只)。止存甲军各三十五名,骡、牛各三十五头(只)。

古浪千户所

黑松、安远三驿、所每处额设军五十名,其马匹、牛、车俱无定额。

古浪在城驿 军三十名,见在马、骡三十三匹(头)。

古浪在城递运所 夫二十名,见在牛、车一十五只(辆)。

黑松林驿 城南三十里,军三十名,见在马三十七匹。

黑松林递运所 在本驿堡内,夫二十名,见在牛、车一十五只(辆)。

高台千户所

领驿递各二,额设与甘州同,见存人畜附各驿递下。

高台驿 城南关,洪武十七年设,先隶甘州中卫,今隶本所,甲军八十名,马、骡、驴一百匹(头)。

高台递运所 城南关,洪武二十七年设,先隶甘州后卫,今属本所,甲军三十二名,牛、车三十二只(辆)。

黑泉驿 城西六十里,先隶甘州后卫,今属本所,甲军十八名,马、骡三十七匹(头)。

黑泉递运所 驿前,甲军七十四名,驴、牛、车七十三头(只、辆)。

陕西行都司兵制考《通志》

本司

镇守甘肃等处地方总兵官一员。

中军兼管中营游击一员。

中营守备一员。

左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右营游击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提塘守备一员。

旗鼓都司一员。

协守甘肃西协副总兵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协守甘肃中协副总兵一员。

协守甘肃东协西宁副总兵一员。

中军守备一员。

抚标中军左右营提塘等官旧设奉裁。

大靖参将一员。中军守备一员。

镇蕃参将一员。中军守备一员。

庄浪参将一员。中军守备一员。

高台游击一员。阿坝游击一员。

洪水游击一员。山丹游击一员。

镇海游击一员。镇彝游击一员。

镇羌游击一员。清水守备一员。

碾伯堡守备一员。南古城守备一员。

巴暖三川守备一员。嘉峪关守备一员。

蔡旗堡守备一员。张义堡都司一员。

上古城都司一员。红崖堡守备一员。

水泉堡守备一员。土门堡守备一员。

宁远堡守备一员。威远堡守备一员。

金塔堡守备一员。下古城守备一员。

高沟堡守备一员。平川堡都司一员。

裴家营守备一员。北川堡都司一员。

南川堡都司一员。黑城堡守备一员。

大松山守备一员。古浪营守备一员。

石硖口守备一员。安远堡守备一员。

陕西行都司掌印一员。屯捕佥书一员。

管操佥书一员。甘州左卫守备一员。

甘州右卫守备一员。肃州卫守备一员。

永昌卫守备一员。镇蕃卫守备一员。

凉州卫守备一员。西宁卫守备一员。

山丹卫守备一员。庄浪卫守备一员。

镇彝所千总一员。古浪所千总一员。

高台所千总一员。

陕西行都司物产考

按,行都司物产与各府相同,仅采《西域志》特产载入。

食货类

琐琐葡萄 味甚甘,有大小二种。《汉史》云: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

安石榴 〔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是也。

毗梨勒 《本草》云:出西域,树似胡桃,子形亦似胡桃,核似诃梨勒而团短无棱。

香枣

刺蜜 羊刺草上生蜜,味甚佳。

厨蜜思檀 树叶类山茶,实类银杏而小。

瓦矢实 类野蒿,实甚香,可避蠹。

琐幅 用羊绒织成,质密,缦染以五色,可为衣裘,或又云采鸟毳为之,但映日则有山水,云气凌乱,忽霍之状,疋直数金,出失刺思安各鲁诸国。

撒哈刺 用羊绒织成,染五色,或云以大黄浸水啖羊,故其毛柔细如绒,出撒马儿罕诸国,一云撒黑刺。

青红绵花 剪绒单。

五色花氈

白氈布 野生蚕结趼苦参上,丝如细〓,取织为布。

西洋布 幅广至四五尺。

花蕊布

琅玕 衍义曰: “青琅玕 ”书曰:三危既宅,厥贡惟球、琳、琅,玕孔颖达以为,琅玕,石似玉者。

珊瑚 玛瑙 琥珀

水晶

〓璖 《本草》云:生西域,是玉石之类,形如蚌蛤,有文理,大寒无毒。

玻璃 《本草》云:水玉,或云千岁冰化为之,然以近时玻璃考之,本以火烧成者。

金刚钻 镔铁

迷迭 《草类广志》云:出西域,王粲赋曰:惟遐方之珍草兮,产昆仑之极幽,受中和之正气兮,承阴阳之灵休,扬丰馨于西裔兮,布和种于中州。

特蓬杀 《本草》云:生西域,似石脂蛎粉之类,能透金石铁。

特生矾石 《本草》云:生西域,一名苍矾石,一名鼠毒,鹳巢中者最佳,鹳常入水冷,故取以壅卵令热。

鹤虱 《本草》云:生西域,子如蓬蒿而细。

仙茅 《本草》云:生西域,一名独茅根,一名茅瓜子,一名波罗门,三月开花,如栀子,黄不结实。

酒杯藤 《博物志》云:出西域,藤大如臂,叶如葛,花如梧桐,坚可以酌酒,有文章,映徹可爱,实大如指,味如豆蔻,香美可醒酒。

孔雀 翡翠 橐驼

氍毹 西马 狮子

狻猊 银鼠 青鼠

水晶 盐盐明如水晶,琢为盘以水温之,可以和肉。

独峰驼按《汉史》大月氏出一封驼,师古注曰:脊上有一封,言其隆高若封土也,岂即独峰驼耶。

腽肭脐

陕西行都司古迹考《通志》

本司甘州卫附郭

张掖郡 〔汉〕置,后又置属国都尉,后〔魏〕于张掖郡分置西凉州,〔西魏〕改今名,以城西南有甘浚山也。

居延城 在卫城东北,即居延塞,〔汉〕张掖郡居延县治此。

袁氏故城 在卫西北,〔汉〕县或谓之昭武城。按,张掖水亦谓之覆袁水,《隋书》炀帝巡幸河西,至浩门,吐谷浑伏允帅众保覆袁川是也。

觻得县 《汉书》觻鱳,又作轹德,即今鱳得城。在郡西九十一里。

千秋城 万岁城 皆光武时窦融所筑。

临松故郡 〔晋〕永嘉间,张掖临松山有石如张掖字,后掖字渐减,张字分明,又有文曰:初祚天下四方安万年。后〔魏〕置临松郡,在此山下,吐蕃赞普即其郡异称也。

怀城县 〔北凉〕与〔西凉〕交战之处。

驿马戍 耆老云:昔人骍马二匹,为敌所掠去,数载自还,因立戍于此。

祁连城 在洪水堡南三十里,〔唐〕开元十六年,金吾将军杜宾客破吐蕃于祁连城。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郡界,牛羊充肥,乳酪浓好,炎夏泻酪,川草著其上,不解散,一斛酪得酥斗余。

留花门山堡 《唐志》:甘州有留花门山堡,东北千里至回鹘牙帐。

蓼泉城 在卫西北九十里,祁连山北,有建康军,军西北二十里有蓼泉守捉城。

永昌卫

鸾鸟城 《寰宇记》云:其山有鸟,形似雀,见人即以嘴啄石,自图其形,以示人,〔唐〕神龙中,以鸾鸟故地置嘉麟县。

苍松故城 〔汉〕置苍松县,即今卫城,〔元〕永昌王宫殿在焉。

金吕城 在卫北二十里,地名金川,《方舆胜览》载:〔晋〕马隆筑金吕城,依金吕山也。

牧马城 在卫东南一百二十里,地名黄城儿,译语谓干耳朵城,俗传为〔元〕永昌王牧马城。

南北古城 去卫西南三十五里,前代创建。

庄浪卫

金城属国 〔汉〕宣帝神爵二年夏五月,赵充国振旅而还。秋,羌斩杨玉以降,置金城属国以处之,西南为沿门古城,又西为射斗城。

铁裹城 在卫东一百八十里。《金城志》云:火州即此。

古城 在卫南五里。

大通河古城 去卫西一百三十里,〔宋〕神宗熙宁间,王韶使王厚收复河湟,因大通河地形险要,控扼夏境,乃筑塞以制夏人。

苦水湾 在卫东南一百二十里,即苦水湾驿,旧址。

庄浪县城 即卫城东南隅,〔元〕世祖至元元年立。

黑城子 去卫南二十五里。

迭烈孙城 在卫东南三百里,〔元〕立巡检司,属永昌路,〔明〕立迭烈孙县、巡检司,在靖远卫北九十里,黄河岸上。

速罕秃古城 去城东三百里,〔明〕弘治以前屯戍之所。

凉州卫

武威古郡 《汉书》:武帝太初二年置,城内有沮渠蒙逊所造七级木浮屠,故名七级城,又卧龙城,即郡城之异名也,檀道鸾筑土盘龙状,四隅有头尾两翅,一名鸟城。

姑臧城 在卫东北二里,〔汉〕置县,为武威郡治。王隐《晋书》云:旧名盖臧城,后人语讹为姑臧,〔唐〕为凉州治,遗址尚存。

鹯阴城 在卫治东,鹯水名〔汉〕鹯阴县也,今废,城存。

龙彝城 在卫治西,即〔汉〕戊巳校尉所理。

休屠城 在卫治北,〔汉〕休屠王所居之地,今名屠野泽,有青岩,下吐湫甚广,人触之,风雷立至。

揟次城 〔汉〕置。〔王莽〕改曰播德,孟康云:揟音子如反,次音启。

朴环城 汉置。〔王莽〕改曰敷卤,孟康云:蒲环媪辟城,未详。

昌松城 后〔魏〕置昌松郡,〔后周〕废郡,以揟次县入。开皇初,改县为末世,后改昌松,又有后〔魏〕魏安郡,〔后周〕置白山县,寻废,〔唐〕亦曰昌松,东北百五十里,有白山戍。

灵钧台 在卫治北,〔晋〕明帝太宁初,张茂作。今遗址尚存。

灵泉池 《十六国春秋》云:灵泉池在南城中,张元靖五年,有大鸟,青白色,集池上,舒翼二丈余。

神乌城 〔唐〕武德三年置。

天宝故县 后〔魏〕置藩和郡,〔隋〕为县,有焉支山。〔唐〕咸亨中以县置雄州,调露元年改天宝县。

大斗军城 在卫西二百里,〔唐〕开元中,以赤水军守捉改大斗军,西接张掖,东连武威州,故曰 “大斗 ”。

建康军 在卫西二百里祁连山下,〔唐〕王孝杰开四镇置军,张守珪尝当为使。

宁寇军〔后周〕保定中置,号同城戍,在城东北十里,〔唐〕号同城守捉,天宝中置军,隶张掖守捉。

永昌城 在卫北三十里,〔元〕置永昌路,后添设永昌宣慰司,墙垣俱存,今置永昌堡,南一里有石碑存。

刘林台 在卫西北五里,相传〔汉〕窦融所筑,旧名窦融台,〔明〕洪武初,百户刘林战死台下,人皆重其忠节,因改今名。

西宁卫

河源军故城 〔唐〕置,在湟州西,至鄯州一百二十里,〔汉〕赵充国亭侯地。

西海郡 海方数百里,有鱼无鳞,背负黑点。〔汉〕平帝元始中,〔王莽〕讽卑永羌献地,置西海郡于此,俗呼 “青海 ”,〔唐〕天宝十三年筑城置神策军,寻废。乐都故城 初,〔南凉〕秃发乌孤于〔晋〕安帝隆安三年徙治此。卒,弟鹿孤立,徙置西平,后与〔北凉〕战败,复徙于此,今碾伯是也。

湟河郡 〔晋〕安帝隆安三年,〔南凉〕破羌师,梁饥,乐都、湟河、浇河太守皆以郡降。

树敦城、贺真城 〔西魏〕恭帝三年,凉州刺史史宁破吐谷浑,奔南山,宁说木汗曰树敦、贺真二城,吐谷浑之巢穴也,乃分道破二城。

馒头城、赤水城 〔隋〕炀帝大业四年,裴矩以铁勒击吐谷浑。拔馒头、赤水二城即此。

唐述窟 在龙支谷中,高四十丈,其窟有物若似今书卷,谓之 “精严岩 ”,内时见神人往返,羌人惧而莫近,又以鬼为唐述,故指此为唐述窟。

青唐城 〔汉〕置破羌县于此,《十六国春秋》云:〔南凉〕秃发乌孤据此,〔东汉〕 至〔唐〕皆属西平郡,上元间没于吐蕃,始号青唐城。

龙支县旧城 〔唐〕肃宗上元二年,州没吐蕃以龙支鄯城,隶河州。

鄯城县故城 〔唐〕高宗仪凤三年置,有土楼山,有河源军,西六十里有临藩城,又西六十里有白水军。

白水军故城 〔唐〕开元中,郭知运张怀亮置。

安仁军故城 在鄯州西北星宿川,〔唐〕开元中置。

振武军故城 在鄯州鄯城县西界,东距州二百里,本吐蕃铁仞城。

威茸军故城 〔唐〕开元中,杜希望收吐蕃新城,因置此城,在鄯州西北三百五十里。

省章城 〔宋〕置,控制要害,又名 “绥远关 ”。〔汉〕时谓之湟狭,〔唐〕人尝修阁道于此,其地有牛心堆,《唐书》李靖伐吐谷浑于此。

西宁古城 自城西至南转东约八里余,乃西宁州古城。

碾伯古城 在碾伯城西二里,二城连环约三里。

山丹卫

删丹故县 〔汉〕置删丹县界内,山土多红,故名。

肃州卫

酒泉古郡 〔汉〕武帝时,昆邪率众来降,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乃西羌通译之路,入月支大夏,皆由此也。〔前凉〕张轨、〔西凉〕李暠、〔北凉〕沮渠蒙逊并都之,后〔魏〕太武平沮渠牧犍,分置瓜州,仍立酒泉郡于此,初属甘州。〔隋〕大业中,分甘州之福禄县置肃州。《河西旧事》云:福禄城谢艾所筑,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 “酒泉 ”。

沙州城 在卫治西八百余里,即〔汉〕武帝所置敦煌郡也。晋张轨据此,置商州,其后梁武昭王都之,改沙州。

龙勒故县 在卫治东,〔汉〕县,有渥洼水在其境。〔汉〕元鼎四年,天马生于渥洼,遂作《天马歌》,西六里有阳关,昔都尉治。

广至废县 在故瓜州西北一百余里,〔汉〕置,属敦煌郡,〔晋〕因之,后废。

玉门故县 在卫西北十八里,县长三百里,石门周匝,山间裁径二十里,众泉流此入延兴界,〔汉〕罢玉门关,徙其人以居之,故名。

宜禾城 在故瓜州西北,〔汉〕宜禾都尉治此,〔晋〕为县,苻坚徙江汉人万余户于此,后〔魏〕明帝侨立会稽郡。

福禄旧县 按《汉书》呼蚕水出南羌中,东北至会水入羌谷,王莽曰 “显德 ”。西王母石室 〔前凉〕张骏询太守马岌曰: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昔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其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镶饰,焕若神宫。《禹贡》昆仑在临羌之西,宜立王母祠,以裨朝廷无疆之福,骏从之。考《汉书》平帝时,金城塞外羌献鱼盐之地,遂得西王母石室,即此。

延寿城 〔周〕地图云,酒泉出石漆,在延寿城中,有山泉出注地,其水肥如肉汁,燃之似油,极明,但不可食,北方人谓 “石漆得水愈炽 ”,本此。

酒泉旧县 本福禄县,〔唐〕初更名,西五十里,有兴圣皇帝祠。

瓜州城 在卫西五百余里,后〔魏〕太武平沮渠牧犍,分置瓜州,〔唐〕时陷于吐蕃,〔元〕徙居民于肃州,但名存而已。

曲尤城 在卫境西。

会水旧县 在卫北,即众羌水会张掖河处。《十三州志》云:众羌之水所会,故曰

“会水 ”,北有白亭,俗因谓之 “白亭海 ”。

胭脂城 在卫境西。

晋昌废县 在故瓜州北,本〔汉〕宜安县,属敦煌郡,〔隋〕改常乐县,〔唐〕改晋昌,今废。

寿昌废县 在故沙州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本〔汉〕龙勒县地,后〔魏〕置寿昌县。白城子 在卫东北一百二十里。《远志》云,在黑水河之西。

亦集乃城 在卫东北五百里。〔晋〕为西海郡居延县地。〔夏〕国立威福军,〔元〕立亦集乃路总管府,领山丹、西宁二州,今废。

镇边卫

潴野 《蔡传》云:武威郡东北有休屠泽古,今以为潴野。今本卫多草湖水泽之地,东北流入白海,意即潴野。

苏武牧羝处 在卫东南三十里苏武山,俗传苏武牧羝于此。《雍大记》云: “西北拱来伏之岫,东南峙子卿之山。”谓此也。

小河滩城 〔元〕时置,即今卫城也。

镇彝千户所

浩门隘 〔汉〕建武十一年,先零诸羌数万据浩门隘。马武与马援击破之。徙降羌置天水、陇西、扶风。

虎台 城西五里,有台九层,高九丈八尺,相传南凉王所筑。

孔雀楼 在城南三里南禅院山中,旧传构楼初成,有孔雀来,今废。

毛目城 去所北一百五十里,周二里,故址尚存,未详何代所筑。

古连城 去所北一百八十里,周二里。

王朔城 去所北二百二十里,周一里,故址尚存。

古浪千户所

和茸城 〔后周〕置本武威地。〔唐〕郭元振督凉州始于武威东南境石峡筑和茸城。〔元〕世祖立巡检司于此。

高台千户所

乐涫故县 在所城西南四十里。〔汉〕置。〔王莽〕改乐亭,〔前凉〕改为建康郡,〔唐〕为军,今名 “骆驼城 ”。

坟墓附

本司甘州卫附郭

〔明〕崇信伯费墓 在城南二十里。风阳定远县人。

刘副总兵广墓 在城西三里。河南钧州密县人。

李都督文墓 在城东南十里。湖广荆州石首县人。

王太监安墓 在城南八里。建州人。

李太监贵墓 在城南四十里。

王总兵敬墓 在城南七里。

任都督启墓 在城南七里。山东掖县人。

毛伏羌侯忠墓 在城南五里。扒里扒沙人。

刘硕墓 在城西。河间献县人。

永昌卫

高昌王墓 在城北二十五里圣容寺。

〔元〕永昌王墓 在城东一百二十里,地名 “斡尔朵城 ”,俗传:〔元〕宗室永昌王葬处其西又有一墓。俗呼为 “娘娘墓 ”,意其妃墓,今无所考。

〔明〕毛伏羌侯祖墓在城南三十里。

凉州卫

〔唐〕武安府校尉杨文才墓在城北一十里。

〔元〕追封西宁王忻都墓在城西北。中书平章政事斡栾之父忻都,以子贵,追赠至西宁王忻国公。

凉国公搭搭父西台中丞远都巴儿墓在城北三十里,无碑,有石人、羊、虎存焉。高台千户所

赵公墓 在城北一百八十里。其名未详。

陕西行都司部艺文 诗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唐 ·杜甫

骢马新凿蹄,银鞍被来好。绣衣黄白郎,骑向交河道。

问君适万里,取别何草草。天子忧凉州,严程到须早。

去秋群盗反,不得无电扫。此行牧遗氓,风俗方再造。

族父领元戎,名声阁中老。夺我同官良,飘飖按城堡。

使我不能餐,令我恶怀抱。若人才思阔,溟涨浸绝岛。

樽前失诗流,塞上得国宝。皇天悲送远,云雨白浩浩。

东郊尚烽火,朝野色枯槁。西极柱已倾,如何正穷昊。

出塞曲 明·甄敬

汉家推毂重专征,天子亲劳细柳营。

雷动军声吞朔漠,云横士气作长城。

边烽昨夜照松山,汉将分兵度玉关。

转战昆仑河水逆,朔风吹血浣尘颜。

飞将弯弓出武威,矢穷格斗救兵稀。

天山敌骑重重合,月黑风高夜溃围。

八月穹庐朔雪霏,草枯风急雁南飞。

胡笳吹断清秋月,一夜征人泪满衣。

结发从征不受封,横行十万逾青松。

洗刀九度长流水,勒马三危第一峰。

边庭血战几经秋,白首雄图未肯休。

誓扫龙沙归汉阙,宁悲李广不封侯。

征旗夜夜卷秋霜,轻骑追风不可当。

天寒雪大迷归路,葱岭山头望故乡。

黄沙白草望中微,沥沥寒风动铁衣。

焉支直捣休屠遁,万骑遥从天汉归。

柔远驿 陈棐

朵兰接古戍,雄镇望姑臧。石合平途乱,溪分阔野长。

山光遥黯淡,云气薄苍茫。驻马投前驿,听莺忆上阳。

果陈红碧饭,茶煮麦椒汤。六月峰凝雪,三时气带霜。

林稀无众鸟,夏半少群芳。随地驰春幰,殊方任冷肠。

兰山路尚远,榆塞地尤荒。长剑崆峒倚,芒寒天外光。

送牟秉常往甘州 郭登

谁折梅花寄陇头,夕阳低处是甘州。秦关蜀道还家梦,白草黄云出塞愁。

江上秋生张翰棹,月中人倚仲宣楼。壮怀且赋从军乐,定远曾封万里侯。

甘州即事 郭登

黑河如带向西来,河上边城自汉开。山近四时常见雪,地寒终岁不闻雷。牦牛互市番氓出,宛马临关汉使回。东望玉京将万里,云霄何处是蓬莱?

陕西行都司纪事

《后汉书 ·张奂传》:奂为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属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为立祠。

《虞诩传》:诩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骘曰: “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曰: “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先帝开拓土宇,劬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腹心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摧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来,虽贲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食浸淫,而无限极,弃之非计。”修曰: “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曰: “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尤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于是辟西州豪杰为掾属,拜牧守长吏子弟为郎,以安慰之。

《傅燮传》:燮拜议郎,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征发天下赋役无已。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坚执先议。燮厉言曰: “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郎杨赞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燮对曰: “昔冒顿至逆也,樊哙为上将,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愤激思奋,未失人臣之节,顾计当从与不从耳。季布犹曰: ‘哙可斩也。’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藩卫,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海内为之骚动。陛下卧不安寝,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从燮议。

《盖勋传》:勋为汉阳长史时,陇右刺史左昌坐断盗徵,以扶风宋枭代之,枭患多寇叛,谓勋曰: “凉州寡于学术,故屡致反暴。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勋谏曰: “昔太公封齐,崔杼杀君;伯禽侯鲁,庆父篡位。此二国岂乏学者?今不急静难之术,遽为非常之事,既足结怨一州,又当取笑朝廷。勋不知其可也。”枭不从,遂奏行之,果被诏书诘责,坐以虚慢征。

《晋书 ·食货志》:皇甫隆为敦煌太守,敦煌俗不使耧犁,及不知用水,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隆到乃教作耧犁,又教使灌溉。岁终,率计所省庸力过半,得谷加五,西方以丰。

《张骏传》:骏,酒泉太守。马岌上言: “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宜立西王母祠,以裨朝廷无疆之福。”骏从之。

《凉武昭王传》:李暠字元盛,自领秦、凉二州牧。初,苻坚建元之末,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徙七千余户。郭磨之寇武威,武威、张掖已东人西奔敦煌、晋昌者数千户。及元盛东迁,皆徙之于酒泉。分南人五千户,置会稽郡。中州人五千户,置广夏郡;余万三千户,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筑城于敦煌南子亭,以威南敌。又以前表未报,复遣沙门法泉间行奉表,曰: “江山悠隔,朝宗无阶,延首云极,翘企遐方。伏惟陛下应期践位,景福自天。臣去乙巳岁,顺从群议,假统方城,时遣舍人黄始奉表通诚,遥途崄旷,未知达不?吴凉悬邈,蜂虿充衢,方珍贡使,无由展御,谨副写前章,或希简达。臣以其岁进师酒泉,戒戎广平,庶攘茨秽,而黠敌恣睢,未率威教,凭守巢穴,阻臣前路。切以诸事草创,仓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务农养士,时移节迈,荏苒三年,抚剑叹愤,以日成岁。今资储已足,器械已充,西招城郭之兵,北引丁零之众,冀凭国威,席卷河陇,扬旌秦川,承望诏旨,尽节竭诚,陨越为效。又臣州界迥远,勍寇未除,当须镇副为行留部分。辄假臣世子士业,监前锋诸军事,抚军将军护羌校尉督摄前军,为臣先驱。又敦煌郡大众殷制御西域,管辖万里,为军国之本,辄以次子让为宁朔将军西夷校尉敦煌太守,统摄昆裔,辑宁殊方。自余诸子,皆在戎间,率先士伍。臣总督大纲,毕在输力,临机制命,动靖绩闻。”元盛既迁酒泉乃敦劝稼樯,群僚以年谷频登,百姓乐业,请勒铭酒泉,元盛许之。于是使儒林祭酒刘彦明为文,刻石颂德。

《魏书 ·韩秀传》:秀,转给事中,参征南慕容白曜军事。延兴中,尚书奏以敦煌一镇,介远西北,寇贼路冲,虑或不固,欲移就凉州,群官会议,佥以为然。秀独谓非便,曰: “此蹙国之事,非辟土之宜。愚谓敦煌之立,其来已久,虽土邻疆寇,而兵人素习,纵有奸窃,不能为害,循常置戍,足以自全。进断北寇之觇途,退塞西敌之窥路。若徙就姑臧,虑人怀异意,或贪留重迁,情不愿徙,脱引寇内侵,深为国患。且敦煌去凉州及千余里,舍远就近,遥防有阙,一旦废罢,是启戒心,则外裔交构,互相来往,恐醵徒协契,侵窃凉土及近诸戍,则关右荒扰,烽警不息,边役烦兴,艰难方甚。”乃从秀议。

《隋书 ·宇文弼传》:宣帝嗣位,迁左守庙大夫,时突厥寇甘州,帝令侯莫、陈昶率兵击之,弼为监军。弼谓昶曰:“黠敌之势,来如激矢,去若绝弦,若欲追蹑,良为难及。且宜选精骑,有趋祁连之西,贼若收军,必自蓼泉之北,此地险隘,兼复下湿,度其人马,三日方度,缓辔追讨,何虑不及。彼劳我逸,破之必矣。若邀此路,真上策也。”昶不能用之,西取合黎,大军行迟,敌已出塞。

《唐书 ·张守珪传》:开元初,诏以瓜州为都督府,即诏守珪为都督。州地沙瘠不可蓺,常潴雪水溉田。是时渠堨为敌毁,材木无所出,守祷密祷于神。一夕水暴至,大木数千章塞流下,因取之修复堰防,耕者如旧。州人神之,刻石纪事。迁鄯州刺史,陇右节度使。

《五代史 ·于阗国传》:自凉州西行五百里,至甘州。甘州回鹘牙也。其南山百余里,汉小月支之故地也。有别族号鹿角山沙陀云,朱耶氏之遗族也。自甘州西始涉碛,碛无水,载水以行。甘州人教晋使者作马蹄木涩,木涩四窍,马蹄亦作四窍而阙之。驼蹄则包以牦皮乃可行。西北五百里,至肃州,渡金河西百里,出天门关,又西百里,出玉门关,经吐蕃界。

《宋史 ·盛度传》:度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契丹寇边,从幸大名,数上疏论边事。奉使陕西,因览疆域参质〔汉〕〔唐〕故地,绘为《西域图》以献。改开封府判官,坐决狱失实,降监洪州税。起建昌军三司盐铁判官,改起居舍人知制诰。度尝奏事便殿,真宗问其所上《西域图》,度因言: “酒泉、张掖、武威、敦煌、金城五郡之东南,自秦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碣,延袤万里,有郡、有军、有守捉,襟带相属,烽火相望,其为形势,备御之道至矣。唐始置节度,后以宰相兼领,用非其人,故有河山之险而不能固,有甲兵之利而不能御。今复绘山川道路壁垒区聚,为《河西陇右图》,愿备上览。”真宗称其博学。

《吐蕃本传》:“咸平元年,河西军左厢副使归德将军折逋游龙钵来朝,游龙钵四世受朝命为酋,虽贡方物未尝自行,今始至,献马二千余匹。河西军即古凉州,东至故原州千五百里,南至雪山吐谷浑兰州界三百五十里,西至甘州同城界六百里,北至部落三百里,周回平川两千里,旧领姑臧、神鸟、蕃禾、昌松、嘉麟五县,户二万五千六百九十三,口十二万八千一百九十三,今有汉民三百户,城周回十五里,如凤形,相传李轨旧治也。皆龙钵自述云。”诏以游龙钵为安远大将军。

《元史 ·董文用传》:至元改元,召文用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中兴自浑都海之乱,民间相恐,动窜匿山谷。文用至,镇之以静,乃为书置通衢谕之,民乃安。始开唐来汉延、秦家等渠,垦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于是民之归者户四五万,悉授田种,颁农具。更造舟置黄河中,受诸部落及溃叛之来降者。

《朵儿赤传》:朵儿赤,字道明,〔西夏〕宁州人,父斡扎箦,世掌其国史。初守西凉,率父老以城降,太祖有旨,副撒都忽为中兴路管民官,国兵西征,运饷不绝,无毫发私,时号曰 “蒲朝清 ”。世祖即位,斡扎箦寝疾卒,遗奏因高智耀以进,请谨名爵,节财用,帝嘉纳焉。朵儿赤年十五,通古注《论语》、《孟子》、《尚书》。帝以〔西夏〕子弟多俊逸,欲试用之,召见于香阁。帝曰: “朕闻儒者多嘉言。”朵儿赤奏曰: “陛下圣明仁智,奄有四海,唯当亲君子,远小人尔。自古帝王,未有不以小人而亡者,惟陛下察焉。”帝曰: “朕于廷臣有戆直忠言,未尝不悦而受之,违忤者,亦未尝加罪。盖欲养忠直而退謀佞也。汝言甚合朕意。”因问欲何仕,朵儿赤对曰: “西夏营田,实占正军。倘有调用,则又妨耕作,土瘠野圹,十未垦一。南军屯聚以来,子弟蕃息稍众。若以其成丁者别编人籍,以实屯力,则地利多而兵有余矣。请为其总管,以尽措画。”帝可之,乃授中兴路新民总管。至官,录其子弟之壮者垦田。塞黄河九口,开其三流。凡三载,赋额增倍,就转营田使,秩满入觐,帝大悦。

陕西行都司部杂录

《水经注》:河水迳沙州北段,国曰浇河,西南一百七十里有黄沙。沙南北一百二十里,东西七十里,西极大阳川,望黄沙,尤若人委千耩于地,都不生草木,荡然黄沙,周回数百里,沙州于是取号焉。

应劭《地理风俗记》:敦煌、酒泉,其水甘若酒味,故也。张掖言:张国臂掖,以威羌狄。

《梦溪笔谈》:深州旧治靖安,其地碱卤,不可艺植,井泉悉是恶卤。景德中,议迁州时,傅潜家在李晏,乃奏请迁州于李晏,今深州是也。土之不毛,无以异于旧州,盐碱殆与土半,城郭朝补暮坏,至于薪刍亦资于他邑。唯胡卢水粗给居民,然源自外来,亦非边城之利。旧州之北,有安平、饶阳两邑。田野饶沃,人物繁庶,正当徐村之也,与祁州、永宁犬牙相望,不移州于此,而恤其私利,亟城李晏者,潜之罪也!

《春明梦余录》:甘、肃以西,番彝相界,北亦不剌阿弥秃窜居西海,乃西宁西境。西宁卫地方番帐凡千有余,一十三大族番人,渐以南徙,中国茶马之例,大为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