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一、自然地理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中段北麓、河西走廊南部,呈“一”字形由东向西横贯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地(市)。地理坐标为东经97°20′~102°13′,北纬37°28′~39°49′之间。东西长约650公里,南北宽约120~200公里,总面积23430平方公里(3514.5万亩),占全区总面积的52.98%。辖区由四块不连片的地域组成,由西向东为祁丰、大河、康乐、马蹄区块,明花区块,大泉沟乡块,皇城区块。同甘、青两省7个地、州、市的15个县(市)接壤,东临武威市,南连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天峻县,西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北自西向东与玉门市、嘉峪关市、酒泉市、高台县、临泽县、张掖市、民乐县、山丹县、永昌县为邻。地形分为祁连山中、高山区和山前倾斜平原区两个单元,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带状起伏,海拔在1327~5564米之间。境内祁连山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2座,自西向东有狼豺沟脑(4479)、镜铁山(5205)、托勒南山(5148)、班赛尔山(5329)、祁连山(又称“素珠链峰”)(5547)、分水梁(4145)、柴达诺山(4764)、扎科山(4825)、野牛山(4612)、老君山(4453)、景阳岭(4353)。年日照时数在2200~3100小时之间,太阳辐射年总量110~150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气温8℃~-3.1℃,最热地区平均气温8℃,最冷地区-3.1℃。年降水量66~600毫米,蒸发量250~2900毫米。水资源丰富,有冰川964条,面积408.68平方公里,冰储量159亿立方米;河流分属疏勒河、黑河、石羊河三大水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有石油河、托勒河、洪水坝河、丰乐河、马营河、梨园河、黑河、大都麻河、洪水河、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等。天然植物共有4门、71科、302属、706种,其中饲用植物378种,总储草量18亿公斤,理论载畜总量为123.4万只羊单位。已查清的药用植物有52科、94属、155种,雪莲、黄芪、羌活、升麻、锁阳、秦艽、大黄等质优。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唇鹿、雪豹、野驴、野牛等,二类保护动物有马麝、蓝马鸡、藏雪鸡、藏原羚、马熊等。乔灌木树种103种,以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为主,云杉占90%以上。天然森林302.41万亩,有松科、柏科、杨柳科等6科7属13种,林木总蓄积量989.37立方米。矿藏资源已发现的有27种、矿点288处,其中金属矿11种、非金属矿16种。玉门油矿的石油沟油田在肃南县祁文藏族乡境内。镜铁山和西沟是铁矿石和石灰石的主要矿区。全县可利用的草原面积2133万亩,耕地面积4.55万亩。

二、建置与民族县

境自汉朝以来,分别隶属酒泉(肃州)、张掖(甘州)、武威(凉州)郡、州、县。地域在疏勒、托勒、八字墩、黄蕃寺以及祁连山走廊南山北麓和东、西海子一带。

1954年2月,根据国家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将当时分属于酒泉县的祁明区(今祁丰区、明花区)、高台县的第六区(今大河区)、张掖县的康乐区分别析出合并成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因其位于肃州之南而得县名。1957年6月划入原属民乐县的马蹄区,1959年2月划入原属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泱翔、铧尖两个公社,设立皇城区。1971年,肃南祁丰区所属4个公社分别划归嘉峪关市和酒泉县管辖,皇城区划归永昌县管辖;1972年复归肃南。

聚居于肃南县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自称“尧乎尔”,又称“撒里畏吾尔”,元朝时称“撒里畏吾”,明朝称“撒里畏兀尔”,清朝称“锡喇伟古尔”“西喇古尔黄番”。1953年经聚居区人民协商,同意以“尧乎尔”音相近的汉字“裕固”,兼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为族称。裕固族溯源于公元前3世纪末的古老民族——丁零。唐朝时,居住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色楞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大批迁入河西走廊,游牧于甘、凉一带。公元840年前后,漠北的回纥汗国崩溃,回纥的一支回鹘部又迁入河西地区,继之建立甘州回鹘汗国。至公元11世纪30年代亡于〔西夏〕,又被迫迁徙,大部分向西迁至沙州以南及罗布淖尔一带,史称“黄头回纥”,是裕固族的直接祖先。从公元13世纪起,他们与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发生冲突,引起战争。到明朝时,为了躲避长期的宗教战乱,过安定生活,遂请求明朝廷准许,举族东迁,先后进入嘉峪关,定居甘州、肃州南山。县境藏族来源有二:祁丰区和水关乡藏族,祖先原居康木地区(在前西康省境内)的窝绒宗喀,元朝时奉命击羌,辗转来此,约300余人,因所用的长矛系有黑牛毛缨,藏族称为“东纳克”,后以此语的变音称为“东乐克”藏族;铧尖和泱翔乡藏族属安木多藏族,俗称“华锐”;马蹄区的藏族是安木多与东乐克的融合。白银乡的蒙古族于〔民国〕13年由蒙古人民共和国迁来,他们当时是蒙古国执政新党的反对派,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迫外迁,聚居于今康乐区东、西牛毛山。1995年全县辖1镇、6区、23乡。人口35408人,其中:裕固族9222人、藏族8824人、汉族16118人、蒙古族285人、回族553人、土族276人、满族20人,东乡族和保安族在10人以下。人口密度1.041人/平方公里。

三、经济

畜牧业是全县的主体经济。主要畜种有羊、牛、马,绵羊所占比例由“一五”末的59.6%,上升到“六五”末的80.8%。1986年全县有各类牲畜71.2万头(只),绵羊占80.3%。20世纪80年代育成“甘肃高山细毛羊”,引进澳大利亚绵羊美利奴进行改良,同时进行绒山羊和黄牛的品种改良,畜产品质量和产量显著提高。1995年,各类牲畜存栏51.48万头(只),其中:大牲畜4.73万头,羊46.75万只,生猪0.47万口。农牧业总产值6336.7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85元。农业机械总动力2.03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7台,小型拖拉机491台,农用汽车92辆,各种农副加工机械78台(套)。1954~1995年间,建成水利工程782项,其中:小1Ⅱ型水库1座,库容18万立方米;塘坝8座,蓄水量43.8万立方米;引水渠102条,长381.27公里,其中衬砌90.59公里;涝池9座,扬水站2座;人畜饮用水管道64条,长289.6公里,水窖220个,机井194眼,沙漠轻型井29眼,土井136眼;防洪堤28处,长18公里。水利工程总投资2699.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298.2万元,乡村及群众自筹401万元。水利工程效益显著,开发利用无水草原184万亩,改善供水不足草原127万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3.30万亩,其中:林地1.72万亩,农业及种植饲料地1.58万亩。人工造林面积1.09万亩。地方民族工业有铜矿、煤矿、皮毛加工、地毯、农机、乳品、洗毛、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企业,1995年工业总产值8453.8万元。乡镇企业总数300个,年产值1.01亿元。公路建设从无到有,逐步改变交通阻塞状况,有元(山子)肃(南)、马(营)皇(城)、梨(园河)康(乐)、肃(县城)白(泉)、大(河)水(关)、大(岔)杨(哥)6条公路干线;嘉峪关至镜铁山、西沟矿区铁路专线与公路;玉门至青海公路。1995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2万吨、客运量11万人(次)。邮路总长度578公里,祁丰、大河、马蹄3区的电讯实现集镇程控化改造,祁文藏族乡堡子滩村实现全省第一个电话普及村,1995年全县邮电总业务量132.2万元。牧区商业贸易蒸蒸日上,1995年全县国营零售网点17个,集体41个,个体697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34.4万元。1995年财政收入2814万元。

土特名产:

【甘肃高山细毛羊】系毛、肉兼优之品种,合群性、适应性好,采食力强;脂肪沉积能力强,肉质纤维微细肥嫩,产毛量高,毛长7厘米以上,细度以60~64支为主,油汗适中。

【鹿茸】雄鹿含血带茸毛的嫩角,为滋补性名贵药材。

【锁阳】有固本、涩精、强腰膝、治遗尿之功效。

【矿泉水】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清脑提神之功效,对慢性胃炎、肥胖病、糖尿病等有辅助性疗效。

【老山玉】产于祁丰区老山玉石梁及洪水坝河一带,故名“老山玉”。此玉富有韧性,透明或不透明,有乳、灰、褐、苹果绿、墨绿等颜色,为制作夜光杯之上乘原料。

四、文化

全县有普通中学9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31所,教职工506人,其中专任教员427人。科技推广站64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15人,历年来共取得主要科技成果26项。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区卫生院、乡卫生所、个体医疗站36个,卫生技术人员179人,病床215张。体育运动活跃,区、乡政府驻地学校和有条件的村建有篮球、乒乓球、足球、田径等场地。县运动队在张掖地区第六届体育运动会上夺得金牌1枚、银牌2枚。县文化馆、图书馆、民族博物馆、档案馆、民族歌舞团、影剧院各1个;区中心文化站13个,村文化室57个;区乡和牧场电影放映队32个。电视卫星地面单收站和接受站28个。文物古迹103处,其中有著名的金塔寺、马蹄寺、千佛洞、文殊寺、观音阁的石窟艺术等。境内居民的语言有尧呼尔语、恩格尔语、藏语、蒙古语和汉语,分别属阿尔泰和汉藏两个族系,蒙古、突厥、藏缅、汉4个语族。由于地理和社会环境及各民族之间交往的需要,汉语早已成为各少数民族共同使用的第二语言。文字有汉、藏、蒙古3种,开设有藏文课和蒙古文班的中学各1所,设藏文课的小学4所,蒙古文课的小学1所,汉文是各民族人民通用的文字。藏传佛教——喇嘛教是裕固、藏、蒙古、土等民族信奉的宗教,历史悠久。草原民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裕固族虽无文字,但民歌及其他口头说唱艺术丰富多彩,流行普遍,并有可观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