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一节 走廊平原植被

该区介于南部祁连山以北,北部合黎山、龙首山以南的狭长地带。海拔一般1300~2000米,地势开阔平坦,日照充足(3200~3088小时/年);降水量少(200毫米以下),气候干燥,寒、暑、冷、热变化剧烈,风大沙多,为典型的温带荒漠气候。除有大片绿洲外(416.4万亩耕地),天然植被为荒漠半荒漠植被及少量的沼泽盐生草甸植被。

一、荒漠类型

为平沙、小沙丘地和风蚀地带。气候、土壤干旱,地下水位深,植被种类为半灌木沙生或盐生植物,草本植物较少。分为3个亚型:

(一)沙砾质荒漠亚型 约占荒漠类型的一半,主要分布在合黎山南部和其山间平地,走廊平原的沙漠、戈壁地带。土壤均为沙砾质灰棕荒漠土,紧接巴丹吉林沙漠,地形开阔,风、沙暴频繁,风蚀、风积现象严重。植被以红砂为主,伴有沙拐枣、白茨、珍珠等沙生半灌木,只有临泽县北部的砚台洼——北山子滩间有少量针茅、骆驼蓬、苦豆子和蒿属等植物。红砂发育正常,株高9~18厘米,最高为33厘米。植被覆盖度以临泽砚台洼——北部滩最高(10%~20%),其他地区均在5%以下,一般年亩产鲜草约13公斤。有些地方如临泽一工城滩、三坝滩,高台十坝滩等几乎寸草不生。

(二)荒漠草原亚型 主要分布在高台县马营滩、骆驼城、许三湾南部,张掖市南滩的中下部和山丹县的北滩等。土壤为盐渍化灰棕荒漠土,土层一般较厚,但因过度放牧和打柴,致使植被稀疏,覆盖度多在10%以下。植被优势种为珍珠和红砂,间有少量白茨。植被退化严重,有些地方死株率高达20%~40%。滩面风蚀现象异常明显,骆驼城南部、许三湾东部已与沙漠相连,植被以沙生种白茨、红砂为主。

(三)盐生荒漠草原亚型 主要分布在山丹红寺湖一带,土壤为盐土。由于干旱,土壤含盐量高,故草本植物较少,并呈季节性显露。植被优势种以珍珠、红砂、合头草等半灌木为主;草本植物有苏油草、骆驼蓬、驴驴蒿等;沟槽地段有芨芨草、冰草、白茨、麻黄等,覆盖率在20%左右,个别地方达30%。属于荒漠与半荒漠植被的过渡地带,如果做好植被保护和利用得当,可促其向半荒漠草原转化。

二、半荒漠草原植被类型

自然条件稍优于荒漠地带,大致可以分为半荒漠草原和典型盐生半荒漠草原植被。

(一)半荒漠草原 主要分布于民乐县北部、张掖市南山坡前和山丹县境内。海拔在1700~2000米之间,降水量为190~300毫米,年干旱度在4以上。土壤水分靠自然降水补给,因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相对增加,故荒漠景观随海拔的升高而减退。在植物群落中,超旱生和真旱生植物同时出现。有的地段以超旱生植物占优势,有的地段以真旱生植物占优势。群丛组合主要有:

苏油草(组花针茅、克氏针茅)群丛 分布在山丹县四坝至于定滩、花草滩最西部,伴有驴驴蒿、骆驼蓬、羊胡子等,覆盖度10%~70%。

苏油草十驴驴蒿——珍珠群丛 广泛分布在山丹县花草滩、黄草坝滩、大青阳——马莲井滩,高台县、张掖市南山坡地的上部,处在向荒漠草原过渡的地带,个别地段的珍珠、红砂占优势地位,苏油草、驴驴蒿等组成其底草。

苏油草十驴驴蒿——红砂群丛 分布在山丹县东北部的白墩子——石峰山滩,覆盖度20%~70%。

半荒漠草原分布区夹有珍珠和碱柴群丛,这是地势低洼或丘陵周围盐碱积累较多所致。

(二)盐生半荒漠草原 主要分布在走廊平原的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带。如临泽县的西平滩、小屯滩,高台县西北部的双井子、盐池,肃南县明花区低地一带,土壤含盐量高,植被以多年生耐盐草本为主。

冰草——芦苇群丛 分布于临泽县西平滩、小屯滩和小泉滩等地,覆盖度30%~40%。伴生植物有盐爪爪、白茨等,盐碱轻处有茵陈、黄花苦豆、马断肠和蒲公英等。

芨芨草十芦苇十冰草十白茨群丛 分布在肃南县明花区低地和高台县的双井子、盐池等地。土壤含盐碱量较高,覆盖度20%~30%。

三、草甸草原

(一)草甸草原 分布在绿洲洼地和沼泽地的外围。植被茂密,覆盖度多在60%~90%左右。主要草种有水三棱、苔草、芦苇、冰草等,高度一般在15厘米上下。

(二)沼泽草甸草原 分布在低洼积水处、泉水溢出带的最低部和大型排阴沟沟底。主要生长有小香蒲、当针蔺、海韭菜、水葱秆、小灯芯草等水生植物。在自然排水不良、盐含量较高的地方,生长有海韭菜、海蓬子等盐生物和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