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三章 历史建置沿革

第一节 建置沿革

一、先秦(公元前207年以前)

1.〔五帝〕至〔夏〕〔商〕时期为西戎所居。禹曾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属禹贡雍州之域。

2.〔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为月氏所居,周穆王曾西巡至此。

二、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

1.〔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据有河西,属匈奴右地。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匈奴浑邪王归汉,匈奴统治河西55年。

2.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以浑邪王故居觻得城初置“酒泉郡”,以郡城泉甘似酒而名“酒泉”。

3.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置张掖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为名,郡治张掖县(址今武威市境内,多说张义堡)。同时置张掖属国,设都尉,处理少数民族事宜。与郡治同城。郡域西至焉支山,东至黄河。元封五年(前106年)设凉州刺史部(治在今张家川),张掖郡属凉州刺史部。武帝太初二年(前103年),割张掖郡所属令居、枝阳二县归属金城郡。

4.宣帝地节三年(前67年),分张掖郡置“武威郡”,郡治武威县(在今民勤县东北)。

5.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在张掖郡设置骊靬县后,三郡地域大调整。酒泉郡治由觻得城移治禄福城(今酒泉市),张掖郡治由张掖县(今武威境内)移治觻得城,张掖县划给武威郡。调整后张掖郡辖10县:

觻得县(址今张掖市西城驿北)

昭武县(址今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

删丹县(址今山丹县焉支山下寺沟口近钟山寺地)

氏池县(址今民乐县城,一说在六坝城西北)

屋兰县(址今张掖市碱滩乡古城村)

日勒县(址今山丹县老军乡古城洼,汉名“泽索谷”)

骊靬县(在今永昌县城西南20里,旧名“者来寨”)

番和县(址今永昌县城西20里)

显美县(址今永昌县城东一里古城子)

居延县(址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三、王莽(新)(公元9~24年)

张掖郡改名“设屏郡”,觻得改为“官式”,昭武改“渠武”,删丹改“贯虏”,氏池改“否武”,屋兰改“传武”,日勒改“勒治”,骊靬改“揭虏”,番和改“罗虏”,居延改“居城”,显美仍旧名。

四、东汉(公元25~220年)

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张掖郡、县恢复原名,张掖郡领8县:得、昭武、删丹、氏池、屋兰、日勒、骊靬、番和。

安帝延光四年(125年),张掖属国一分为二。张掖属国别领5城(城名不详);张掖居延属国别领居延1城。

献帝兴平元年(194年),凉州时有乱,河西五郡去州隔远,分凉州别置雍州(治武威)。同时分张掖郡置西郡,以日勒、删丹等县隶之。兴平二年,另在居延置“西海郡”,3郡同隶属于雍州。

五、三国(公元220~265年)

张掖郡领觻得、昭武、屋兰3县。

西郡领日勒、删丹、仙堤、万岁、兰池5县。

西海郡领居延1县。

雍州改称凉州(治武威),以上3郡均隶属凉州。(以下西晋、前凉、前秦、后凉时期,诸郡均隶属于凉州)。

六、西晋及前凉(公元265~376年)

张掖郡领永平(觻得县改)、临泽(昭武县改)、屋兰3县。

西郡领日勒、删丹、仙堤、万岁、兰池5县。

西海郡领居延1县。

建康郡领表氏(今高台骆驼城)、乐涫(今酒泉下河清)2县。

祁连郡领汉阳(今民乐永固城)、祁连2县。

临松郡领临松(今民乐南古城)1县。

七、前秦(公元376~386年)

张掖郡、西郡、西海郡、祁连郡、临松郡所领县与〔前凉〕时期同。

八、后凉(公元386~397年)

张掖郡领永平、金泽、丘池3县。

西郡领日勒、删丹、仙堤、万岁、兰池5县。

西海郡领居延1县。

建康郡领表氏、乐涫2县。

祁连郡领汉阳、祁连2县。

临池郡领临泽1县。

西安郡领屋兰1县。

九、北凉(公元397~412年)

段业、沮渠蒙逊建都张掖,称“凉州”,自兼州牧,以武威为秦州。凉州辖11郡。

张掖郡(治永安,永平县改“永安县”)

临池郡(治临泽)

西安郡(治屋兰)

西郡(治永宁,日勒县改永宁县)

建康郡(治表氏)

临松郡(治临松)

祁连郡(治汉阳)

金山郡(治兰池,原氏池县)

西海郡(治居延)

酒泉郡(治福禄县)

凉宁郡(治玉门县)

十、北凉后期(公元412~439年)

沮渠蒙逊移都武威,以武威为“凉州”,张掖为“秦州”(丹岭以西),酒泉为“沙州”(建康以西)。秦州领张掖、临池、西安、西郡、临松、祁连、金山、西海8郡。

十一、北魏前期(公元439~524年)

〔北魏〕灭〔北凉〕后,凉州州治由武威移张掖,称“西凉州”,官方仍称“凉州”。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实行军事管制,一些州、郡、县改称镇、军或戍。凉州辖:武威镇(含张掖军)、敦煌镇(含酒泉军)、改河州为枹罕镇(今临夏市)、改乐都郡为“鄯善镇”(在今青海乐都)。

十二、北魏后期(公元524~535年)

〔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解除军事管制,恢复州、郡、县建制。改武威镇为“凉州”,改敦煌镇为“瓜州”,改枹罕镇为“河州”,改鄯善镇为“鄯州”,张掖保留“西凉州”称号。西凉州辖张掖、西郡、临松、建康、酒泉5郡。

十三、西魏(公元535~554年)

西凉州(治张掖)辖张掖、西郡、临松、建康、酒泉5郡。

十四、西魏后期至北周(公元554~581年)

〔西魏〕废帝三年,改西凉州为“甘州”,以境内有甘浚山而名(或以甘泉因名)。

〔北周〕时,甘州领张掖、酒泉、建康3郡。

张掖郡辖永平、山丹、兰池、万岁、仙堤、金山。

酒泉郡辖福禄、安弥、乐涫。

建康郡辖表氏。

另在居延(今额济纳旗)设同城戍,驻军镇守。

十五、隋朝(公元581~618年)

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并县,甘州直辖永平、删丹、福禄3县。

开皇十七年(597年),改永平县为“酒泉县”。

大业初废州改郡,改甘州为“张掖郡”,改酒泉县为“张掖县”,改山丹县为“删丹县”,张掖郡辖张掖、删丹、福禄3县。

十六、唐朝(公元618年~907年)

武德二年(619年),改〔隋〕张掖郡为“甘州”,并分出甘州之福禄县与瓜州之玉门县另置肃州。甘州只辖张掖、删丹2县。天宝元年(742年),又改甘州为“张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甘州。

建中二年(781年),甘州陷于吐蕃,甘州节儿伦(吐蕃驻州长官)属驻武威的节度使(德伦)管领。

大中二年(848年),黄头回进入删丹驻牧。

大中五年(851年),沙州张议潮起义,甘州城归张议潮义军管辖,删丹仍由回鹘驻牧。

十七、五代(907~960年)

〔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归义军张承奉立“西汉金山国”,东征回失败。甘州回鹘据有甘、肃二州及合罗川(今额济纳旗)之地。

十八、宋朝(公元960~1279年)

〔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甘州回被〔西夏〕李元昊所灭。〔西夏〕在原回鹘删丹城置甘肃监军司、镇夷郡、宣化府。将删丹城移建今山丹城址。后〔西夏〕又派镇夷郡王坐镇,改镇夷郡为“镇夷州”,改宣化府为“甘州城司”。

〔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破甘州,甘州进入蒙元时期。

十九、蒙元(公元1226~1368年)

至元元年(1264年),置甘肃路总管府,至元八年(1271年),改为“甘州路总管府”。至元十八年(1281年),立“甘肃行中书省”,辖甘州路、永昌路、肃州路、沙州路、亦集乃路、宁夏府路、兀剌海路共7路及山丹、西宁2直隶州。

二十、明朝(公元1368~1644年)

洪武五年(1372年),征西将军冯胜取甘州,设置“甘肃卫”,二十五年(1392年)改为甘州卫。二十六年将原驻庄浪(今永登)的陕西行都司移至甘州,辖甘州左、右、中、前、后5卫及永昌、凉州、庄浪、西宁、山丹、肃州、镇番共12卫及镇夷、古浪、高台、碾伯4守御千户所。永乐年间,以重地不可无心膂之托,设镇守太监及甘肃镇总兵共同镇守。正统年间,以庶务不可无综理纠察之任,设甘肃巡抚都御使巡抚之。下分4道:分巡西宁道驻甘州,辖甘州5卫、山丹卫及高台千户所;分守西宁道驻凉州,辖凉州、永昌、镇番、庄浪4卫及古浪千户所;肃州兵备道,辖肃州卫、镇夷千户所,抚安罕东、曲先、安定、阿端、沙州(后为罕东左卫)、赤金蒙古、哈密7个羁縻卫;西宁兵备道,辖西宁卫、碾伯千户所,抚安西番13族。

甘州五卫指挥使司驻所与卫辖范围

明朝甘州设左、右、中、前、后5个卫,卫机关(指挥使司)都驻于陕西行都司驻地——张掖城内南隅。甘州左卫指挥使司位于都司左侧,甘州右卫指挥使司位于左卫指挥使司之东,甘州中卫指挥使司位于都司西面,甘州前卫指挥使司位于都司西南方,甘州后卫指挥使司位于都司东南。5卫集驻1城,指挥四方,各卫各自行使对本卫的管理事务。各卫的辖属范围是:

左卫:辖今张掖城长沙门至民乐县南古、丰乐、顺化及肃南县马蹄寺一带以及当时的甘泉驿、甘泉递运所。

右卫:辖今张掖城北、城南郊区、古浪、小满、大满、龙渠、东古城以及当时的东乐递运所。

中卫:辖今临泽黑河以北的旧明沙堡、板桥渠、二、三、四坝以及当时的仁寿递运所、小沙河驿、沙河驿。

前卫:辖今临泽黑河以南的鸭翅渠、威狄渠(委的渠)、抚彝渠(伏一渠)、沤波渠、倪家营以及仁寿驿、沙河递运所。

后卫:辖今民乐境内的童子坝渠、洪水、山丹黑城(霍城)、东乐驿、抚彝驿、抚彝递运所(今蓼泉)。

二十一、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清〕初沿〔明〕制。顺治七年(1650年),罢甘州前卫、后卫。顺治十五年(1658年),甘肃巡抚东移凉州(后又移驻兰州)。康熙二年(1663年),甘肃提督驻甘州,辖甘肃镇、宁夏镇、西宁镇、安西镇4镇总兵。翌年,甘肃镇总兵移驻凉州;厥后,安西别置“提督”而肃州复置“总兵”,甘肃提督仍领凉州、宁夏、西宁、肃州4总兵。

康熙二年,改分巡西宁道为甘山道,仍驻甘州。十四年(1675年)罢甘州中卫。

雍正三年(1725年),改卫所制为府县制。废“陕西行都司”置“甘州府”;废甘州左、右2卫置“张掖县”;改山丹卫为“山丹县”;改高台、镇夷2千户所置“高台县”。

雍正七年(1729年),析甘州府的高台县隶于肃州直隶州。

乾隆八年(1743年),改甘山道为甘肃道,移肃州(后又改称“甘凉道”,移治凉州)。是年以张掖县分驻东乐,置张掖东乐分县,领1驿14堡。乾隆十五年(1750年),甘州府分张掖置抚夷厅(后改称“抚彝厅”),领2驿24堡。至此,甘州府下辖张掖县、抚彝厅(甘州分府)、山丹县、东乐分县(张掖县)。

二十二、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年)

〔民国〕2年(1913年)2月7日,废府存道,州、厅、分县一律改称“县”。原抚彝厅改称“抚彝县”,原高台的毛目分县改称“毛目县”,张掖的东乐分县改称“东乐县”。废甘州府,张掖、山丹、抚彝、东乐4县改由设在武威的甘凉道所辖,原肃州所辖高台及毛目县由设在酒泉的安肃道所辖。

〔民国〕16年(1927年)7月18日,改道为“行政区”,裁甘凉道。张掖、东乐、山丹、抚彝4县由省政府直辖;高台及毛目县由安肃行政区管辖。

〔民国〕18年(1929年)1月1日,改抚彝县为“临泽县”。12月16日移东乐县治于洪水镇,改名“民乐县”。

〔民国〕25年(1936年),全省分7个行政区。张掖、山丹、临泽、民乐属设在武威的第六行政区;高台属设在酒泉的第七行政区。

二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公元1949年~)

1949年9月建立张掖分区,行政建置谓张掖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改为张掖专区,辖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5县。是年5月25日,撤销张掖专区,张掖、山丹、民乐划归武威专区;临泽、高台划归酒泉专区。1954年2月20日设立肃南裕固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县),由酒泉专区领导。

1955年10月10日,酒泉、武威两专区合并成立张掖专区(专署驻张掖县),行政建置谓“张掖专区专员公署”。辖张掖、临泽、高台、酒泉、金塔、玉门、安西、敦煌、肃南、肃北、阿克塞、额济纳旗、山丹、民乐、永昌、武威、民勤、古浪、天祝、永登、景泰共21县及玉门市(是年在玉门矿区成立玉门市)。

1956年3月9日,鼎新县并入金塔县。8月6日,筹备设立张掖市(地级)。

1958年2月12日,撤销“临泽县”,分别划入张掖市及高台县;9月5日,撤销“玉门县”,并入玉门市,升格为地级市;11月21日,酒泉、金塔两县撤销,合并成立酒泉市;12月20日,撤销民乐县,并入山丹县;撤销“古浪县”,并入天祝藏族自治县;景泰县划归白银市,永登县划归兰州市。

1961年11月25日,恢复酒泉、武威专区建制,保留张掖专区建制。12月15日,恢复民乐、临泽、张掖县,撤销“张掖市”。张掖专区辖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6县。

1969年10月,改张掖专区为“张掖地区”。

1985年5月14日,张掖县改称“张掖市”(县级)。

第二节 历朝区划

〔西汉〕 张掖郡

一、始置张掖郡

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学博士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1987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考证,〔西汉〕河西四郡设置先后次序是:〔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于浑邪王故地初置酒泉郡(郡治为浑邪王故居的觻乐得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酒泉郡东部分置张掖郡,酒泉郡西部分置敦煌郡。时张掖郡治在张掖县(今武威市张义堡)。《资治通鉴》记载“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武都氏反,分徙酒泉”,所置氏池县(今民乐)属酒泉郡所辖。则焉支山以西属酒泉郡,焉支山以东属张掖郡。张掖郡境域西抵焉支山,东界黄河。

二、地域调整后的张掖郡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考证,分张掖郡置武威郡的时间为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武威郡治武威县,在今民勤县北(非今武威市)。此后,三郡地域大调整,酒泉郡治由觻得县徙治禄福县(在今酒泉市),张掖郡治由张掖县徙治觻得县。《汉书·地理

志》记载调整后的张掖郡辖有觻得、昭武、删丹、氏池、屋兰、日勒、骊靬、番和、居延、显美共10县。形成武威郡辖有张掖县而张掖郡中无张掖县的格局。

(见历史地图之一)

〔北凉〕凉州

〔北凉〕时期的凉州,曾经三易其地。

〔后凉〕吕光龙飞二年(公元397年),建康(今骆驼城)太守段业为使持节、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建康公。建都建康。史家开始称这一政权为北凉。即是以建康郡城为凉州的治所。

〔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沮渠蒙逊为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张掖公。建都张掖,自兼凉州牧,即是以张掖为凉州的治所。蒙逊东征克姑臧(今武威市),即以其弟沮渠挐为护羌校尉、秦州刺史,封安平侯,镇姑臧。时姑臧为秦州的治所而非凉州治所。

〔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蒙逊由张掖迁都姑臧,即河西王位。即将凉州改置于姑藏,而移秦州治所于张掖。〔晋〕元熙元年(公元419年)蒙逊克西凉的酒泉后,另在酒泉置沙州。蒙逊之子沮渠牧犍在位期间,即以其弟沮渠无讳为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酒泉太守;以其第六弟沮渠仪德为征东将军、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张掖太守。

沮渠蒙逊建都张掖时期的凉州辖郡计有张掖、临池、西安、西郡、建康、临松、祁连、金山、西海、酒泉、凉宁等郡。

(见历史地图之二)

〔西魏〕西凉州

〔西魏〕承〔北魏〕西凉州,辖有张掖等5郡,张掖郡治也是西凉州的治所。《周书·李贤传》记载,〔西魏〕大统十二年(公元546年),原州刺史李贤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又抚慰张掖等5郡而还,此指西凉州所辖5郡

(见历史地图之三)

〔北周〕甘州

西凉州改甘州的时间为〔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正月。甘州治所仍在张掖郡治所的永平县。

(见历史地图之四)

〔隋〕甘州及张掖郡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并县为郡,甘州直辖永平、山丹、福禄3县。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改永平县为酒泉县。大业初,改州为郡,甘州改称张掖郡。同时将酒泉县改称张掖县(这是自《汉书·地理志》之后,张掖郡中第一次出现张掖县),改山丹县为删丹县。张掖郡直辖张掖、删丹、福禄3县。

(见历史地图之五)

〔唐〕甘州及张掖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隋〕张掖郡为“甘州”,并分出甘州之福禄县及瓜州之玉门县另置肃州。甘州只辖张掖、删丹二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又改甘州为“张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张掖郡为“甘州”。张掖县为甘州及张掖郡的治所。甘州刺史兼建康军使(建康军驻骆驼城)。

删丹县在唐朝是黑河以东惟一大县,南至大斗拔谷,北至花门山堡,相距1500里以上。《唐书·地理志》称:“删丹,汉县,属张掖郡。〔后汉〕分张掖置西郡,〔晋〕分删丹置兰池、万岁、仙堤三县,炀帝废并入删丹,居延海、焉支山在县界。”指出居延海与焉支山都在删丹县境内。《新唐书·地理志》进一步记述删丹县城的位置与北通回鹘的通道说:“删丹,中下。北渡张掖河,西北行,出合黎山峡口,傍河东堧,屈曲东北行千里,有宁寇军,故同城守捉也,天宝二载为军。军东北有居延海,又北三百里有花门山堡,又东北千里有回鹘衙帐。”这里所说的删丹城北的张掖河,古称弱水,唐朝称张掖河,即今张掖城北的山丹河。《西夏书事》所记景4三年(1036年)元昊定名制,立军名,在〔唐〕删丹县故地置甘肃军司,即指今张掖城。元昊在删丹城置甘肃军司、镇夷郡、宣化府后,将删丹县移出,另在今山丹城址建删丹县城。道光十五年(1835年)《山丹县志》也说,今山丹城为〔西夏〕李元昊建。称古删丹,非其实也。

〔元〕甘肃行中书省及甘州路

据《元史·地理志》,元朝张掖称“甘州路”,甘肃等处行中书省驻甘州路。行省辖

甘州路、永昌路、肃州路、沙州路、亦集乃路、宁夏府路、兀剌海路及山丹州、西宁州。

路下辖州称属州,有五。即永昌路所属西凉州,沙州路所属瓜州,宁夏府路所属灵州、鸣沙州、应理州。

(见历史地图之六)

〔明〕陕西行都司及甘州五卫

据《明史·地理志》,明朝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驻甘州城,领12卫、4守御千户所。即甘州左卫、甘州右卫、甘州中卫、甘州前卫、甘州后卫(五卫同城)、肃州卫、山丹卫、永昌卫、凉州卫、镇番卫、庄浪卫、西宁卫及碾伯、镇夷、古浪、高台4守御千户所(碾伯千户所后废,移西宁右千户所于碾伯)。

(见历史地图之七)

〔清〕甘州府

据《甘州府志》所记,〔清〕初沿〔明〕制,仍为陕西行都司所领卫所制。顺治七年(1650年)罢甘州前卫及后卫。康熙十四年(1675年)罢甘州中卫。雍正三年(1725年)改卫所制为府县制,罢陕西行都司置甘州府;以甘州左、右二卫置张掖县;以山丹卫置山丹县;并高台、镇夷二千户所置高台县。雍正七年(1729年)析高台县隶肃州。乾隆八年(1743年)以张掖县丞分驻东乐,置张掖县东乐分县。乾隆十五年(1750年)分张掖置抚彝厅。

(见历史地图之八)

第三节 当代区划

1995年,全区6县(市)共有镇6个、区6个,乡87个,村委会898个,管辖面积41924平方公里。

第四节 区乡(公社)名称演变

第五节 行政界线

一、张掖地区与青海省毗邻县行政界线

甘肃与青海省边界线执行以1954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在实施中引起两方矛盾,中央责成甘、青两省协商解决。1959年6月15日达成《甘肃、青海两省边界问题的协议》,1960年1月6日达成贯彻执行上述协议的《具体方案》,协议和具体方案均报经中共中央审查同意。方案划定: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青海省祁连县界线 西起七个大坂、经过六个大坂、乌兰达坞、五个山分水岭,到五个山北麓的繁荣沟(东面是五个山沟,西面是旦阿沟即乌兰大坞沟),沿繁荣沟河床过托勒河,顺二只哈拉河床经二只哈拉沟上北山,沿北山分水岭向东,经龙孔大坂再向北到洪水梁,经黑河脑分水岭,向东经过羊毛大坂(即红双岔大梁),麦龙大坂,顺雪水大坂的分水岭,经虎寺台村南,到甘州河,再顺甘州河接草大坂,从草大坂顺酥油大坂的分水岭,向东南到寸木头顶。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和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界线 仍以1954年1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的两省省界为准。为了照顾门源县放牧,确定从现在省界以北门源县的放牧线到省界之间划一条等分线。这条线西起兰腰沟口的煤窑山以南2公里半处,向东南到平羌沟的下三岔,经过大红山顶,到草大坂以南的柳稍坡,向东到宁昌河(以南距仙米牙合13公里,东北距骆沱河与宁昌河会合处20公里之处为定界点。顺宁昌河向北到与骆沱会合处,沿骆沱河向东南到二直沟,再沿二直沟到沟脑)。

线以北由肃南放牧,以南由门源放牧。从二直沟到古古拉脑的东海(即白格达海)的省界线,以1954年1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的省界为准。为了照顾天祝的放牧,天祝包括现在皇城区铧尖乡的部分在省界以西以南放牧的地区一律维持现状。

二、张掖地区与内蒙古毗邻县(旗)行政界线

1964年8月上旬,甘肃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各自派出代表团,在呼和浩特市进行边界协商,达成《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同甘肃省山丹、张掖、高台县划分行政界线的协议》。

阿拉善右旗同山丹县行政界线 从青羊口起,经转折点到石井口(巴音胡都格)达红垭腰顶,各点之间以直线划分,从红垭腰顶经赤山到独峰顶以分水岭为界。由此接1953年协议线的包代圈、包代河、陆布家、俄界斯、黑水沟、青井子到沙嘴子。由此经夹山梁到趄坡墩,接1953年线,经松洼沟、金沟门、马莲沟(即教场墩)、毛草沟到直沟门,以上20处为旗、县的主要分界点。具体点位:青羊口点在从沟口向北数第二井与第五井之间;转折点从纳林沟与七个井沟汇合处向石井口(巴音胡都格)划一条方向线,点在此线的从东南到西北的1/3处;石井口点在井西南立有界碑处;红垭腰点在石井口以西标高2823.0米处;赤山点在海拔2921.0处;独峰顶在海拔2939.0米处,夹山梁点在有破碑处;石井口、陆布家、俄界斯、黑水沟、青井子、直沟门属阿拉善右旗,包代圈、沙咀子、大湖、夹山梁属山丹县。

阿拉善右旗同张掖县行政界线 由直沟门起,经米汤沟、闸子沟直线到石井子井南半华里处,再折向石井子西北(石井子向大泉墩方向2华里处),向北直线到上一棵树居民点,过居民点入中沙河,顺河北上经转嘴,穿过白乱山,向正北直达天水河,顺天水河向西,到红扎儿正南为界点,向北直达红扎儿。这条线以西、以南归张掖县,以东、以北归阿拉善右旗。以上共11处为旗、县的主要分界点,其中米汤沟点与闸子沟点均以1960年双方认定的不同点的正中间为界点,上一棵树即是有2户人家、9间住房、10余亩地之处。张掖县在石井子的耕地,井东者不再耕种,井西、线东之内的耕地仍归张掖县继续耕种,但须筑起土墙,以防牲畜践踏。

阿拉善右旗同高台县行政界线 从芦泉墩起,经漫沙泉、枸杞泉、庙台子向西北直达红头山东头(即1503.0高程点),再沿红头山北麓西向达喇嘛墩。以上6处中芦泉墩(包括泉)、漫沙泉、枸杞泉、庙台子各点属高台县,喇嘛墩点在井子以南约1公里处。

阿拉善右旗同临泽县行政界线 (1965年2月8日《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同甘肃省武威、张掖、酒泉专区有关旗、县行政界线问题的座谈纪要》确定)由红扎儿起沿狼湾山南麓到狼湾山井(扎木呼都克),再由狼湾山井直线经石峰山,卷毛井(召木井)、当中井到卧牛山,西接芦泉墩高台县界点。狼湾山井双方使用,石峰山井归临泽,卷毛井、当中井归右旗。

三、张掖地区与省内毗邻地、市行政界线

1979年2月18日和11月17日,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区的行政区域界线作出决定:

肃南县皇城区与武威县行政界线 从西康路沟脑(垭壶)起,向西北沿山梁经2790高程,继续沿梁向西北经土塔河东侧山梁交武九公路,过路后沿西营河向东,至大皂矾沟口向北上山,经2587高程沿梁向西北而上。再经虎林顶(三角点高程3041.3),沿主脊继续向北,过沙泉沟,经2582高程沿梁折向西北,由东经102。09′00″,北纬37°57′50″,转向北过无名沟,顺梁向西北转正北,过垭壶折向西北沿主脊交石佛崖(高程3179)。线以东属武威,以西属肃南。

肃南皇城区与永昌县行政界线 皇城区泱翔公社与永昌县的界线,从石佛崖3179高程起,向西接1972年总参测绘局编绘的十万分之一地形图标绘的县界线,经东大坂、头龙沟山、西大坂、石羊洞交3144高程,沿梁继续向北,经过2851高程,沿主脊转西北,过2550高程,继续向西北,交东大河,沿河而上到洞子沟口、转向西顺洞子沟南梁经过2878高程,沿梁过垭腰顺倒序沟北梁继续向西交3370高程沿梁转三道漫湾西梁,过垭腰再顺六沟西梁到盖掌大坂(3821高程)。皇城区马营公社与永昌县界线:从盖掌大坂3821高程起沿梁向西,经过冰沟大坂3769高程,顺梁继续向西,经3805高程,转向正西交3691高程再转西北,交沙顶3782.8高程,沿梁转西南,由垭腰转西南接3177高程,再交3195高程(刘家花山),再转西北,顺梁而下,沿西水滩沟向西北而上,至和松岭垭腰,再沿梁转西南,经过3245高程,过垭腰沿梁交小东石门北梁(3265高程),转西南沿主脊经2995高程,继续沿梁过路交河,沿河而下至第一煤窑沿脊向西南转东南交3101.5三角点,继续沿梁向西南经柴房沟顶转向西北直至三个洞掌。1980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转发《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和兰州军区党委常委联席会议纪要》决定:将西大河30余万亩草场,按方便放牧便于管理的原则,基本上依南北走向,划出一半归皇城区,另一半归军马场。划界栽桩,永久使用。其具体走向是:北从大横沟东侧3170.1高程点向西至山脚的河起,向西南沿谷而上至无名独山头转向西再折向西南沿梁而下,过娃娃山河向西南沿梁而上,转西南沿斜坡下至由无名牲口圈东南100米处过黄狐拉河,再过河继续上山过鞍部向西梁上黄狐拉河,沿梁经3261高程,继续沿梁偏南而下至鞍部、经3193高程转向西再转西南沿谷而下,过无名沟,向西南沿梁而上,经3289.6三角点,转向西沿梁而下,过小路转西南交脑儿墩河、马折腰沟交汇点以北600米接脑儿墩河,再沿该河而上至与甘青两省等分线相交处止。线以东属肃南县皇城区,线以西归军马总场一场放牧。

肃南县与玉门市行政界线 1986年4月1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1985年12月10日《关于解决青头山等地边界争议问题协商会议纪要》:肃南县与玉门市从大红泉沟口(x=4397925、Y=17401860)起,沿沟底向西南至俄博梁无名小山头,向西与2528高程直线连接,转向偏西南顺坡下至沟底,再逆水上至泉水南侧边缘,转向偏西北方向上至主脊经无名山头,过柳树沟,经2610高程,转向南沿梁至2652.2三角点,再沿梁向西而下过腰儿湾沟,经2690、2682高程再过马莲泉子沟,沿梁而上经2664、2686高程,沿梁而下过镜铁公路,经土墩(2596)沿泉水南侧边缘顺沟而上至两干沟汇合处,转向西北沿梁上至主脊,再转偏西沿脊经2774、2791高程,转偏西南经2711、2812.6、2784、2821高程,继续沿脊向南经黄草垭腰(3248高程)至青山顶(3585高程)止。界线以东以南属肃南县,以北以西属玉门市。

肃南县与肃北县行政界线 从青山顶(3585)高程起,向南沿梁经月牙大坂、3307、3532转东南经3284高程折转西南过阴死道,沿梁上至无名山头,继续沿梁向西南下至白杨河,再沿河逆水上至该河与东(3656.6)、与西(3607)两山高程连一直线相接处止。界线以东属肃南县,以西属肃北县。

肃南与玉门、肃北的界线,省政府(1986)85号文件下发后,肃南县对此提出异议,界线至今尚未落实。具体界线维持1985年8月10日以前的现状。

山丹县与永昌县行政界线 1986年4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同意1985年12月27日《关于解决山丹县与永昌县自大青羊口至大干沟接壤段行政界线和草山争议问题会议纪要》。其具体走向是:北从大青羊口甘、蒙界点起,顺沟下至X=4282550、Y=17726000,由该点起再与X=4278550、Y=17723100,X=4275800、Y=17723650,X=4272900、Y=17721150,X=4272200、Y=17719650,以上各点直线相连。由该点偏东南沿沙沟而上至老双井子X=4265550、Y=17722300折转西沿梁经2671.9三角点、2697.5高程点、顺梁下到东西长沟汇合点过沟后沿西长沟东梁经2580.1、2744、2801高程转向东沿梁经大闸子大坂2781高程顺梁下至大闸子,X=4261300、Y=17720600,与甘新公路389.5公里处连一直线,该点再与X=4256700、Y=17717000连一直线,从该点偏西南逆大干沟脑(鞍部)分水岭处止。该界线以东属永昌县,以西属山丹县。

四、地区内县(市)行政界线

1989~1991年,区内全面开展勘定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工作,把原有的习惯线、争议线勘定为法定线。勘定县级界线10条,长850公里,埋设界桩98个。1991年9月28日,张掖地区行政公署105号文件《关于勘定县市行政区域界线的决定》,将所勘定的县(市)行政区域界线颁行各县、市遵守。

(一)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与高台县行政界线

大河区地段 西从马营河的红转弯起至六道沟门止,以1982年9月行署组织两县商定并已埋设界桩的点线为准。其具体走向是:西从马营河的红转弯起(X=4337275、Y=17514880),向东沿南山边,经祥云寺西1华里处(X=4335850、Y=17515850),祥云寺东南半华里处(X =4335650、Y =17516450),稍向东北3华里处(X=4336175、Y=17518140),再向正东经耙齿沟门(X=4335940、Y=17520770),至小泉河口子(X=4334690、Y=17522700),到红柳沟口的北嘴子(X=4331380、Y=17523670),再沿正义坝沟沿(X=4329180、Y=17526510),向东过水关河的窄路口泉(X=4326550、Y=17528760),稍向东北一华里处再向东,经二坝沟西部二华里半处的横路(X=4326680、Y=17531560),沿长坡下梢(X=4327070、Y=17532160),向东经中号房底子(X=4327070、Y=17534050)二弯台子(X=4328220、Y=17536580)、沙河门(X =4327890、Y =17537250),过摆浪河向北,经小天井坡下边子(X=4329725、Y=17536310),王家坟(X =4331250、Y =17536700),小暖泉脑(X=4331150、Y=17539830)、杨家庄西南二华里半处(营盘台子)(X=4329410、Y=17541585)、大河的潘家湾北二华里半处东清沟门(X=4330850、Y=17541940)、周家庄正东四华里处四道沟梁(X=4332760、Y=17543700),至六道沟门(X =4334420、Y=17544630)止。

六道沟门到小斗口 从六道沟门起(X=4334420、Y=17544650),经雨水河门的半截山上梢(X=4337460、Y=17546010),二道沟门(X=4336610、Y=17547000)、西楼儿山下梢子(X=4346540、Y=17547450),东楼儿山下梢子(X=4347140、Y=17549640),经西绿泉(X =4346820、Y =17551270)、东绿泉(X =4346450、Y =17551960)、梧桐泉(属高台)(X=4345910、Y=17555040),向东到玉皇顶(X=4345570、Y=17555400)、大红山口(X=4344920、Y=17558650),向东南沿山边到木头沟口(X=4342850、Y=17564520)、石炭沟口(X=4342050、Y=17565950)、排路沟口(X=4340120、Y=17567360)、花儿柴口(X=4338270、Y=17572220),至3县交界点小斗口止(X=4337650、Y=17574000)。

上述两段界线,除沿正义坝沟沿向东联线至窄路泉;从大红山口至小斗口沿山边联线外,其余均为直线联线划分,以东以南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以西以北属高台县管辖。

明花区地段西从界牌墩起(X=4405050、Y=17496420),向东经梁茂井墩(X=4398740、Y=17505600)、交界墩(X=4397640、Y=17511370)、营盘井子(X=4397560、Y=17513410),高沙窝墩(X =4393120、Y =17517100)、团结墩(X=4388330、Y=17528560)、互助墩(洋场)(X=4389450、Y=17531520)、石碑(X=4392120、Y=17532250)、二弯口(X =4390520、Y =17536750)、白圪塔(X=4390840、Y=17539270)、黑圪塔(X=4390410、Y=17542700)。再向南经杨宗庙(东井)(X=4386240、Y=17544670)、沙门墩(X=4357820、Y=17547620)、烧井子(X=4369050、Y=17548690),至骆驼城北十华里处(X=4362700、Y=17548780),再向西经许三湾城北十华里处(X=4361920、Y=17542350)、三道岭(X=4357170、Y=17536540)、单沙窝(X=4358200、Y=17533810),至草沟城(X=4369540、Y=17520470)止。

上述界线以内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界线以外属高台县管辖。

(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与临泽县行政界线

东从三县交界点刀山烽火墩起(X=4317100、Y=17595100),向西南经1783高程点到1772高程点(X=4315100、Y=17594300),向西经1814高程点(X=4314910、Y=17592780),向西过拦河坝折向西南到小拦河坝(X=4314350、Y=17590000),向西北沿乱山到1884高程点(X=4315380、Y=17588610),折向西南沿梁上到新凤阳山2278.6高程点(X=4314550、Y=17587200),稍向西北到梨园河中心独山子1762高程点(X=4315160、Y=17587930),向西到榆木山根,折向东北沿山根经小榆木沟口、大榆木沟口,到磨沟口(X=4317480、Y=17587280),向西北沿磨沟河而上700米处(X=4317750、Y =17586670),向东北沿山根到大山河南侧1887高程点(X=4319810、Y=17587420),向北过大山河,经1912高程点再折向东北沿山根到梨园小口(X=4321070、Y=17589360),向西北沿山根到无名沟口,折向东北沿山根再向西北到红泉(X=4324550、Y=17589110)、寨坡泉(X=4326000、Y=17588450),向西南到四个泉1869高程点(X=4325500、Y=17586700),折向西北到大磨河口东侧烽火台1852高程点(X=4326030、Y=17586240),再向西北沿山根经吊柴沟口(X=4327100、Y=17585570)、小风山口(X=4329110、Y=17584680)、大风山口(X=4330000、Y =17583620)、西大口(X =4332290、Y =17580150)、青羊口(X=4334870、Y =17578360)、老关口(X =4336130、Y =17577100)、大斗口(X=4337350、Y=17574760)、小斗口(X=4337670、Y=17574000)止。

上述界线以西以南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以东以北属临泽县管辖。

(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与张掖市行政界线

东起三县交界点酥油口河上分水闸(X=4268850、Y=17620730),向北至烽火墩(X=4268950、Y =17620760),向北经烽火墩2490高程点(X =4270330、Y =17620620),向西北过汉口门,到照直沟东梁2541高程点(X =4271220、Y =17619400),再向西北沿山边至无名鞍部(X=4272330、Y=17618750),稍向西北转东北沿小沟下至小野口东边小路处(X=4274000、Y=17618900),向西至小野口河西梁2412高程点(X =4274250、Y =17617820),向西北沿山根至2406高程点(X=4274780、Y=17616660),向西过大野口公路桥再上西山嘴烽火墩2408高程点(X=4275230、Y =17615570),再向西北沿山根至2484高程点(X =4275860、Y =17615020),向北过马莲沟沿山根到三角架2383.5高程点(X =4277030、Y = 17615080),向西北至小口子东梁2410高程点(X=4277680、Y=17614450),再向西北至大口子东梁2401高程点(X=4278520、Y=17613370),向北至大口子西梁2382高程点(X=4279660、Y=17613220),向西北至冰沟西梁2286高程点(X=4280360、Y=17612810),转向东北沿梁下至2182高程点(X=4281420、Y=17613290),向西北至磨子沟东梁2191高程点(X=4282680、Y=17612100),转向西至小苦水东梁2522高程点(X=4283100、Y=17610000),向西沿梁上至小苦水脑2591高程点(X=4282970、Y=17608400),向西北到子沟顶三角架2697.3高程点(X=4285480、Y=17608200),再向西北经板大口门,石灰窑正南一华里处(X =4286350、Y =17605780),向西沿梁联线到西武当大山3132高程点(X=4287680、Y=17602290),向北经东洼山烽火墩2544高程点(X =4290050、Y =17602500),经大红崖子东梁2234高程点(X=4292080、Y=17603250),转向西北沿大红崖子沟下到窑洞处(X=4294830、Y=17602260),向西至2246高程点(X=4295200、Y=17601000),向西北至2235高程点(X=4296850、Y=17600700),过黑河西岸边上(X=4297750、Y=17600000),转向东北沿黑河下至1公里处(X=4298170、Y=17600800),转向西北顺盘道山根到小磁窑口(X=4304250、Y=17597220),稍向东北经1772高程点(X=4306630、Y=17598010),向东北沿大磁窑护林站东侧的便道经1736高程点(X=4308860、Y=17598570),至1677高程点(X=4310940、Y=17599200),转向西北沿西坡村北面地边过大磁窑河至1664高程点(X=4311700、Y=17598500),经敖河山1776高程点(X =4312950、Y =17596100),再向西北沿山脊到刀山烽火墩(X=4317100、Y=17595100)止。

上述界线以西以南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以东以北属张掖市管辖。

(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与民乐县(海潮坝河以东地段)行政界线

东起洪水大河西岸马莲沟口(X=4250220、Y=17658820),向西南沿山脊上至三楞山2694三角点(X=4249090、Y=17657570),再向西南沿梁到东城子垭腰2700高程点(X=4248450、Y=17656160),折向西北沿东城子东梁到嘴子处(X =4250050、Y=17655400),向西过土墩沟再折向南经马场西北侧上至西梁边上(X=4249450、Y=17653620),向西南到地埂边(X=4248600、Y=17653240),向西北沿地埂到长沟(X=4249350、Y =17652300),向东北沿长沟下至600米处(X =4249880、Y =17652540),向西北翻过大山顶北嘴到扑塌河(山城子河)(X =4250770、Y =17652150),沿扑塌河而上至600米处(X=4250620、Y=17651440)。向西北上山到2781高程点(X=4251220、Y=17650940),折向东北沿山梁下至2702高程点(X=4252150、Y=17651700),折向西北下至便道(X=4252750、Y=17651610),向西北到张家湾西梁山嘴2592高程点(X=4253660、Y=17650620),向南下850米处到小路(X=4252850、Y=17650450),折向西北到王家圈坡子北侧小路处(X=4253750、Y=17649690),折向西南沿梁上至老鼠湾脑子2988.2高程点(X =4252700、Y =17648400),向西南沿海潮坝东分水岭经3277.7、3309、3392、3396、3534、4106、4331、4321、4291、4370、4454、4403、4532、4511至4463高程点(X=4239030、Y =17640600),转向东沿香沟南梁分水岭,经4524、4366、4430、4416、4354、4424、4453.9、4234、4214、3951、3552、3351到3481高程点(X=4239060、Y=17653200),向东南下到洪水大河西岸吊吊沟口(X=4237850、Y=17655250),折向东北沿洪水大河西岸下至马莲沟口(X=4250220、Y=17658820)止。

上述界线以内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界线以外属民乐县管辖。

(五)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与山丹县行政界线

从西大河水库坝址中心起(X=4216210、Y=17709260),向西南沿西大河主流而上,经脑儿墩沟与平羌沟汇流处944高程点(X=4210670、Y=17704470),再向西南经兰窑沟口,煤窑山以南2公里半处(X=4208000、Y=17701440),向东南到平羌沟的下三岔3130高程点(X=4201470、Y=17701490),向西南上至大、小平羌沟的中间主脊梁3634、3660、3782、3988、4107高程点,到甘、青两省分界线的冷龙岭4183高程点(X=4191560、Y=17699590)止。

上述界线以东属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管辖,以西属山丹县管辖。(界线起点为暂设,待肃南、山丹与永昌3县交界点确定后正式定点。)

(六)高台县与临泽县行政界线

1.南从3县交界点小斗口起(X=4337650、Y=17574000),向东北经明水河火车站东侧(X=4342950、Y=17577970)(明水河火车站划归高台县管辖),再向东北到干沟处(X=4344100、Y=17578500),向北沿干沟至1399高程点(X=4344720、Y=17578570),折向东南沿沙枣林的南面干沟至东头的林边处(X=4344060、Y=17579330)。

2.从沙枣林东头的林边处起(X=4344060、Y=17579330),向东北至甘新公路原574公里现为312线2791公里十200米处(X=4347050、Y=17581400),过公路向西北沿公路北侧到原576公里现为312线2793公里十200米处(X=4348550、Y=17580000),向北至黄水沟北沙梁1376、1377高程点至三清渠上小桥(X=4352580、Y=17583600)。

3.从三清渠上小桥起(X=4352580、Y=17583600),向北过三清渠再向西沿红柳树林的北面边沿至小沙坡房子北面100米处(X=4352770、Y=17582970),再向西北至马莲滩沙梁中间处(X=4353730、Y=17582060),经三道冲子中梁北嘴处(X=4354620、Y=17580960),向西北至芦湾墩水库南坝中间处(X=4355940、Y=17580400)。这一段界线的走向,以双方实际管理的林地划定界线。

4.从芦湾墩水库南坝中间处起(X=4355940、Y=17580400),向西北通过芦湾墩水库中心至北坝中间处(X=4357260、Y=17580100),向北下到便道,再向西沿便道1公里处(X=4357550、Y=17579160),折向北至黑河中心(X=4358000、Y=17579150)。

5.以黑河中心起(X=4358000、Y=17579150),沿黑河中心逆水而上至王家小湾与窦家庄耕地交界处以南(X=4358550、Y=17582840),再向北以两县耕地分界线至五坝渠(X=4359110、Y=17582800),向西沿五坝渠至高临公路小桥处(X=4359440、Y=17580950)。

6.从高临公路小桥起(X=4359440、Y=17580950),向北沿旧公路交贾家墩林场埂子(X=4359630、Y=17580960),折向西沿林场埂子延伸250米处(X=4359750、Y=17580750),折向东北延伸1公里到贾家墩林场西面边沿(X=4360700、Y=17581080),向北直线经1457高程点(X=4364570、Y=17581060),向西北直线到蒙家井1489高程点处(X=4375070、Y=17582050)(该井划归临泽县),向北直线到小孤山1641.1高程点(X=4379950、Y=17582270),向北黑山嘴与简易公路相交处(X=4383000、Y=17581610),折向东北沿简易公路到芦泉叉道口处(X=4394720、Y=17595430),向北到甘蒙协议界点芦泉墩(X=4397400、Y=17595550)止。

上述界线以西属高台县管辖,界线以东属临泽县管辖。

(七)临泽县与张掖市行政界线

1.南从张掖、肃南、临泽3县交界点刀山烽火台起(X=4317100、Y=17595090),向东北沿山脊下到张肃公路32公里十500米水泥桥处(X=4317870、Y=17595800),向北延伸250米(X=4318150、Y=17595780),向东直线经1618高程点、1543高程点(X=4318420、Y=17604500),向东北经沙河滚水坝(X=4319160、Y=17606090),向北入西干渠至张学政耕地引水沟头(X=4320760、Y=17606400),向北沿双方耕地界线至马家酒房处(X=4321430、Y=17606340),向西北至分水沟以南450米处(X=4322120、Y=17606050),向西延伸400米折向东北至六号沟管理段(X=4323240、Y=17605950),向西北沿渠到东闸村西南650米处(X=4326420、Y=17604800),折向西南700米处(X=4326000、Y=17604220),沿林场西边沿至烂庄子(X=4326900、Y=17604070),再向西北至新民六队东南300米处(X=4328610、Y=17603140),向北经小水库至小河支渠(X=4330330、Y=17603550),向西至倪沙公路以东250米处(X=4331050、Y=17602230),折向东北沿林场西边沿到甘新公路小沙河桥(X=4333930、Y=17603000),过公路沿小沙河穿过兰新铁路涵洞(X=4335220、Y=17603320),顺小沙河主流到与大沙河汇合处(X=4341710、Y=17605070),再向东北延伸1.1公里处(X=4342830、Y=17605440)。

2.从小沙河与大沙河汇合处向东北延伸1.1公里处(X=4342830、Y=17605440),折向东直线至野水沟(X=4342620、Y=17609350)。

3.从野水沟起(X=4342620、Y=17609350),向东南沿沙河沟到双墩子北1公里处(X=4339400、Y=17610860),再向东南到与余家河交汇处(X=4337270、Y=17614310),向东过小鸭林场入黑河中心(X=4336920、Y=17616400),沿黑河主流逆水而上到渠庄子与唶喇渠相交处(X=4333450、Y=17621300)。

4.从渠庄子与唶喇渠相交处起(X=4333450、Y=17621300),向东经1438高程点(X=4333470、Y=17621880),向东北经1683、1720、1852、1881、1958、1983高程点至立沙坡1992.3三角点(X=4339750、Y=17623000),再向东北沿大石板沟至青石崖(X=4344270、Y=17626710),向东北沿小芨芨沟、经头道河口到紫阳华1636高程点(X=4350450、Y=17629030),向北经1623高程点至三道胶水与腰泉之间的三角架1618.1高程点(X=4356720、Y=17629540),向北经石大门河、红北子河到半槽河(X=4364000、Y=17628860),再向北到甘蒙协议界点红扎儿1578高程点(X=4372950、Y=17628850)。

上述界线以西属临泽县管辖,界线以东属张掖市管辖。

(八)张掖市与山丹县行政界线

1.从甘蒙协议界点草场洼起(X=4322400、Y=17659860),向西南顺烟墩沟至沟口烽火墩2135高程点(X=4314220、Y=17655800),向西南经三角架1893.4高程点(X=4311900、Y=17653750),再向西南4公里1650高程点处(X=4308720、Y=17651300)。

2.从1650高程处(X=4308700、Y=17651300)起,向西南至甘新公路原483公里现为312线2699公里十200米处(X=4307230、Y=17649700),向南过公路,沿西屯火车站到甘新公路便道向东平行150米直线至西屯火车站北面的防洪渠(X=4306790、Y=17649470),向西沿防洪渠到便道折向南至西屯火车站(车站归山丹县管辖),过铁路向南沿张掖农场八站与架子墩村的现实耕地界线交南面支渠(X=4305960、Y=17649050),折向东过机场铁路专线,再向东沿八站地界延伸1.1公里处(X=4305150、Y=17650650),折向西南过山丹河,沿原地区燃料公司农场、原张掖市手管局农场东面林带至1574高程点(X=4301030、Y=17648700),再向西南至3县(张掖、山丹、民乐)交界点即机场东1589高程点(X=4298310、Y=17646560)止。

上述界线以西属张掖市管辖,界线以东属山丹县管辖。

(九)张掖市与民乐县的行政界线

南从3县交界点酥油口河上分水闸起(X=4268850、Y=17620730),向东北沿河中心而下,经2138高程点(X=4273280、Y=17626760),再经酥油口河与马蹄河交汇处1908高程点(X=4278650、Y=17631370),沿马蹄河向北经1885高程点(X=4279530、Y=17631700),再经苦豆岗子(X=4281760、Y=17631110),向西北400米处折向西南经三道沟(X=4281460、Y=17631260),向东北1.3公里处(X=4282730、Y=17631750),折向西沿斗渠到拐弯处(X=4283110、Y=17630750),再向北到杨坊林场西(X=4285200、Y=17630480),向东北经1731.8三角标架(X=4286730、Y=17632100),稍向东北至锁阳房东1.8公里处(X=4290070、Y=17632760),折向东经1636、1631高程点到砖包墩1625高程点(X=4290650、Y=17639190),向东至石岗墩烽火台(X=4293440、Y=17641940),继续向东北至机场南1601高程点(X=4297000、Y=17646890)。接3县交界点机场东1589高程点(X=4298310、Y=17646560)止。

上述界线以西以北属张掖市管辖,界线以东以南属民乐县管辖。

(十)山丹县与民乐县行政界线

1.西从3县交界点张掖机场东1589高程点(X=4298310、Y=17646560),向东南沿高压线路到1615高程点(X=4297240、Y=17649140),向东南沿小路3.3公路处(X=4295300、Y=17651870),再向东南1.5公里处(X=4294140、Y=17652950),折向东交东乐到六坝公路9公里十440米处(X=4294450、Y=17656090),稍向东南交红羊圈河(X =4293140、Y=17666430)折向东北1公里处交小口子河(X=4293600、Y=17667280),折向东南沿小口子河交山丹煤矿通往复兴关村公路处(X=4287650、Y=17671090),向西南沿公路到红羊圈河交汇处(X =4286000、Y =17669660),向南沿红羊圈河到脑子(X=4270910、Y=17672150),向东南沿大金沟至分石岭墩(X=4263500、Y=17674700),向西南沿双方现实耕地界线入马家台子沟再向西至龙山嘴(X=4262750、Y=17673840),转向东南经龙山分水岭2435高程点(X=4262500、Y=17674200),向南经南洼圪塔、黄家洼东梁2441、2480高程点,再到大洼子梁2491高程点(X=4256650、Y=17674820),向南入石沟河至闸沟湾分水闸(X=4254140、Y=17674950),折向西北沿磨湾沟至沙沟汇合处(X=4256750、Y=17673150),再折向南沿沙沟至大坂山墩2687高程点(X=4252360、Y=17671780)。

2.从大坂山墩2687高程点起(X=4252360、Y=17671780),向南沿夏家坟以东第二道小山梁下到直沟(山丹称沙沟),向西南沿直沟而下,到刺长沟东梁北嘴处,沿北嘴上到刺长沟东梁,沿梁主脊到俄博沟脑(X=4251130、Y=17671700)。

3.从俄博沟脑起(X=4251130、Y=17671700),向东南经2655高程点,再经锅底坑至南大墩2660高程点(X=4248760、Y=17673330),再向东南过土牛沟到湖区西侧(X=4248360、Y=17674250),再到湖区的南侧(X=4246720、Y=17674470)(上述两点之间界线以双方现有实际耕地界线划定)。向南经2562高程点至双庄以西1.7公里处(X=4243840、Y=17673360),折向东沿双方现有实际耕地界线到2601高程点(X=4243510、Y=17674300),折向北至便道(X=4244670、Y=17674600),再折向东南至双庄东三角架2604.9高程点(X=4243100、Y=17675700)。

4.从双庄东三角架2604.9高程点起(X=4243100、Y=17675700),向东南沿大、小香沟引水干渠的西南侧到军马三场六队东侧公路小涵洞(X =4238220、Y =17677940),向东南再沿大香沟干河床至便道交叉处(X=4233100、Y=17679300),折向西南沿便道到与腰路交叉处2970高程点(X=4230600、Y=17677100),再向西南到小香沟西侧(X=4229640、Y=17676200),沿小香沟西侧至沟脑4192高程点(Y=4223200、Y=17676070),向南沿分水岭经4243、4273.8、4308、4376、4341、4306、4348.5、4327、4218、4117、4106、4100.6、4135、4084、4261、4291、4277高程点到祁连山分水岭(X=4206860、Y=17678460)止。

上述界线以北以东属山丹县管辖,界线以南以西属民乐县管辖。

(十一)3县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本区范围内3县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共4处,与外省区县交界点有3处,其具体位置是:

1.肃南、高台、临泽3县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为小斗口(X =4337650、Y =17574000)。

2.肃南、临泽、张掖3县(市)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为刀山烽火台(X=4317100、Y=17595100)

3.肃南、民乐、张掖3县市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为酥油口河上分水闸(X=4268850、Y=17620730)。

4.张掖、民乐、山丹3县市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为张掖机场东1589高程点(X=4298300、Y=17646560)。

5.高台、临泽与内蒙阿右旗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为芦泉墩(X=4397400、Y=17595550)。

6.临泽、张掖与内蒙阿右旗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为红札儿(X=4372900、Y=17628850)。

7.张掖、山丹与内蒙阿右旗行政区域界线交会点为草场洼(X=4322400、Y=17659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