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县委书记:王永生

人大主任:聂治堂

政府县长:席必泽

政协主席:朱自武

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蒋玮

【基本情况】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中部,渭河上游。海拔1612—2798米,总面积26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9万亩。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降水量446毫米,年平均气温7.7℃,全年无霜期154天。由于受东亚大气环流和青藏高原外围特殊地形的影响,降水量年际差异较大,处于农牧气候过渡地带,故宜农宜牧,主要以农业为主。川区、北山为温和干旱区,适宜种植小麦、洋芋、玉米等农作物,为全县主要产粮区,南山为温寒半湿润区,发展畜牧业有一定条件。

全县辖13个镇12个乡,280个行政村,总人口为49.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55万人。居住着汉、回、满、壮、藏、蒙古族等民族。

渭水河畔的陇西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秦代置郡,汉设襄武,两千多年来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的西陲重镇。灿烂的古代文明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辉煌神奇的历史足音,驰名中外的陇西李氏文化是与敦煌文化、伏羲文化、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陇西堂、李家龙宫等李氏文化遗迹成为海内外李氏儿女联谊的纽带,威远楼、仁寿山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

【名优特产】陇西的金钱肉、口条、火腿被誉为“陇原三绝”,腊羊肉、腌驴肉、荞粉、烧鸡粉被列为全省“名特小吃”。党参、柴胡、红芪、黄芪等中药材远销国外,有“中国黄芪之乡”的美称。

【国民经济】县委、县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了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64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3.63亿元,增长14.5%。完成工业增加值2.03亿元,增长11.7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1亿元,增长35.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亿元,增长10%,

坚持以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支柱产业开发、扶贫开发和小康村建设等重点工作,使得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大灾之年取得较好成绩,种植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中药材、洋芋、果菜等支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到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58%以上,粮经比、夏秋比分别调整到69:31和39:61,形成了12个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并通过政府承诺、龙头企业签单、购销协会牵线等多种形式,发展订单农业20万亩,同时,实施品牌战略,“清吉”牌洋芋、“雪川”牌精淀粉、“效灵”牌和“星月”牌中药材、“足赤”牌肉制品和“陇原岁月”牌白酒等11个名优产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和“腊肉之乡”,提高了地方特色产品的知名度。

【人民生活】2002年,由于企业经济效益好转,事业单位奖励工资的兑现和社会保障力度的加大,使得县及以上单位职工人均收入9427元,比上年增长23.44%,是近年来增长较高的年份。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88元,比上年增长3.98%。

【财政金融】2002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9170万元,增长0.76%,其中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农业税均平稳增长,财政支出增长较快,基本保证了各项重点工作的资金需要,一般性预算支出1.86亿元,增长10.47%,其中城市维护费、教育事业费和农林水利和气象等支出分别增长41.2%、29.8%和23.1%。全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4亿元,比年初增加1.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1.26亿元,比年初增加1.62亿元,个人短期消费贷款1777.7万元,比年初增加1038.7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3亿元,比年初增加1.05亿元。

【交通通讯】全县城乡电话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缆化、数字化。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8万门,电话机总数1.72万部;移动电话6200部;农村电话机总容量达1.5万门,通电话的乡、村分别达到100%和39%。县境内国、省干线公路3条,定陇公路正在加紧施工当中。陇海铁路、宝兰复线纵贯东西,境内设有8个火车站,行程75公里。陇西火车站已升为客货运二等区段站,已建成文峰营运配载中心,铁路、公路构成比较完整的交通网络,成为联结兰州、定西、天水、陇南等地市的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