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岷县政府工作

2002年,岷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农业增加值3.15亿元,增长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3465.5万元,增长13.5%;大口径财政收入4514.3万元,增长0.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0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元,增长4%。三次产业结构逐年调整优化,二、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5.3:2.4:2.3,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种植结构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农村种养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突出药材、洋芋和草畜三大产业,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全县共播种各类农作物62.4万亩,粮经比调整到了5.9:4.1,夏秋为1.5:8.5,粮食作物中,种植洋芋30.1万亩,经济作物中,种植以当归为主的各类中药材24.08万亩,完成种草9.4万亩,通过调整,全县药材和洋芋种植面积占到了总播面积的88.5%,户均达到了2.8亩药、3.4亩薯和1亩草,粮食总产量6.15万吨,粮、经、草三元农村经济结构正在逐步形成。二是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进展顺利。2002年该县正式被省、地确定为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四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县。县上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总体要求,严把种苗、栽植质量关,抢抓春秋两季植树造林大好时机,完成退耕还林10.15万亩,荒山造林7.8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天保”工程启动建设,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治理重点沟道8条、32平方公里,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三是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按照“川区药材、山区薯,东南重点抓草畜”的产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突出比较效益,压夏扩秋种洋芋、压粮扩经种药材、种草养畜增收入,大力推进药材、洋芋、草畜三大基地建设。药材基地建设;在洮河流域和中药材主产区完成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多品种种植21万亩,建成了当归种植示范、当归种子繁殖和当归种苗繁育三大基地,成立了当归GAP种植协会,落实当归GAP示范面积2500亩,实行统一供种苗、统一施农药、统一施化肥,保证了种植规范。洋芋基地建设;在高寒阴湿山区和半山区建成洋芋生产基地18.4万亩,在麻子川乡落实洋芋良种基地1万亩,在禾驮等乡镇建成专用薯基地3060亩、脱毒种薯繁育基地218亩。草畜基地建设:结合退耕还草和畜牧强乡、强村建设,积极探索草畜转化的有效途径,在寺沟等乡镇建成了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和红豆草种植基地,引导群众种草养畜,发展暖棚养畜965户,规模养殖1008户,全县大畜存栏量达到10.27万头(匹),羊存栏13.12万只,出栏6.37万只,猪存栏17.06万口,出栏14.52万口,肉类总产量1.35万吨,畜牧产业正在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实施和改造了一批资源开发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各类农业协会和乡镇政府的协调作用,多渠道签订农业订单18.4万亩,实现了基地生产、企业加工和市场销售的有机结合,延长了产业链条,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四是重点科技示范区(点)建设稳步推进。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区引进新品种10个,开展了当归GAP试验及黄芩、丹参等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中药材组培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岷归”原产地已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洋芋产业全程服务示范园区建设落实面积3000亩,其中机播洋芋1000亩,开展了3个洋芋专用种薯品比试验。建设了农业综合开发区,培育了康达公司、隆元玫瑰园等示范企业,同时,在9个乡镇还落实了以结构调整、当归GAP示范、中药材多品种种植及种苗繁育、种草养畜为主的重点农业科技示范点10个,对加快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五是扶贫开发工作进展良好。全县第一轮整村推进参与式扶贫试点村中,5个小康示范村建设已投入资金785万元。世行贷款项目西江2.3公里洮河护岸、岷山下崖寺、维新元山2处电力提灌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种植业项目完成投资68万元。向新疆和疏勒河灌区输送移民6866人,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9.87万人(次),劳务收入6831万元。在5个村开展了“乐民新村”建设,在十里等16个乡镇实施了分散灾民危房修建,共为716户农户建房2148间。

【企业改革与工贸业】一是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县上修改完善了《全县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已改制但尚未完全到位或有遗留问题的粮食系统、糖酒公司、物资公司、供销社、医药公司等9户国有、集体工商企业,参照省、地有关精神对运行机制和改制遗留问题进行了规范完善,呈现出机制转活、亏损减少、效益增加的良好态势。二是工商企业形势良好。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735.2万元,增长28.6%;增加值4100万元,同比增长13.3%;销售收入1.26亿元,增长5.9%;利润1389.1万元,增长38%;税金799.7万元,增长11.4%。研制开发出微孔草油胶囊等工业新产品6项。全县商流企业完成销售额11981万元,增长44.3%,上缴税金243.1万元,增长61.2%。三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县上制定了《岷县工业开发区管理办法》等有关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县新发展乡镇企业4户,累计达到717户,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44930万元,同比增长19.2%,增加值7868万元,增长15.37%,销售收入33430万元,增长16.77%,实现利润1058万元,增长8.51%,上缴税金1155万元,增长10.53%。新发展私营企业11户,个体工商户455户。工业开发区实施了进区道路及区内主干道硬化,引进项目累计达到34户,其中22户建成投产,10户正在建设,新增投资1000万元,非公有制经济实力正在逐步壮大。四是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粮油综合贸易市场改扩建工程完成了规划和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营业活动房已启动实施,城关粮贸中心完成了一期主体工程,实施了二期配套工程,城郊岷峰农副产品综合贸易市场和食品厂超市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龙望台“中国当归城”综合开发项目正在进行堤防工程建设,西江农贸市场和梅川大型中药材市场正在加紧建设,十里、西寨、清水、禾驮等乡镇农贸市场也正在积极规划。五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立了“招商团”,组织参加了“东西部投资与经贸合作洽谈会”、“天交会”、“兰洽会”等各类招商引资活动,推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48项,展出地方特色产品5大类、30多个品种,签订合作项目和意向性协议8项,协议资金7.3亿元,到位资金1.4亿元。举办了五月十七“花儿会”暨商品交易会,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400多户客商前来交易,繁荣了文化,活跃了商流。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个环境”创建和优化活动,清理废止了一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政策措施,深入全县20多户重点企业,对反映强烈,影响投资环境建设方面的问题限期进行了整改,完善了“一门式”服务中心,制定出台了部门服务承诺,落实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和收费卡制度,有效保护了客商利益。六是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按照“培大龙、育新龙、扶小龙”的思路,结合支柱产业开发,设立了项目库,论证储备项目70多个。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共投入技改资金2184万元,金大地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2万吨精淀粉和县砖瓦厂空心砖生产线技改项目已全面完成并投入生产,鹿峰金矿二期改造已经国家经贸委审批并分步实施,刘家浪电厂3#机组增容改造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新建了瑞丰公司5000吨马铃薯淀粉和龙成塑胶有限公司PVC管材生产线。古城电站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并顺利截流,清水电站已与投资客商签订了建设合同。高科技萃取中药材有效成份产业化项目正在进行设备选型和招商引资,水泥厂15万吨旋窑生产线等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准备工作。

【财政工作】坚持农、工、商并举,建设了药材、洋芋、草畜三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壮大了基础财源;立足优势产业培育和资源开发,建设了古城电站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培植了主体财源;狠抓了以木寨岭隧道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城关粮贸中心为主的城乡市场建设,繁荣了第三产业,增加了补充财源。扣除税费改革减收因素,全县财政大口径收入达到4514.3万元,占调整预算4460万元的101.2%。严格财政支出,保证了工资和专项资金的拨付到位,完成财政支出15759万元,占年预算的96.9%,同比增长22.6%。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了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完成了教师工资上划县财政管理和工资银行代发。开展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全县共核实应税土地面积59.8万亩,其中农业特产税计税面积11.7万亩,核实应税大畜7500头(匹),羊86576只,三项合计应征正税1031.9万元,附加206.3万元,全县农民人均负担30.5元,亩均负担20.7元,与2001年相比减负幅度为45%。

【固定资产投资】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56亿元,同比增长28.9%。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实施了岷州大道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了和平东路拓宽改造。城市“五化”工程实施进程加快。加强了农村小城镇建设,中寨、蒲麻、清水、十里、茶埠、维新等6个乡实现了撤乡建镇。新建了西川水渠渠首进水闸,改扩建总干渠4.2公里,完成了2公里洮河南岸护岸河堤,实施了清水乡供水工程,建设了11处人饮解困工程,修复了西江水渠,加固了迭藏河城区段护岸,完成了堡子乡施旗防洪河堤,建成集雨节灌水窖3093眼。完成了省道306线岷县过境段35公里和城马路改扩建工程,国道212线木寨岭隧道正在加紧建设,梅堡路一期工程正在实施配套工程,开通、整修乡村道路9条、157公里。加快农网改造步伐,改造农电线路185公里,新建农电线路130公里,梅川、南川35KV送变电站已建成投运。建成了岷县农经网站、闾井移动通讯机站和刘家浪电厂、古城电站移动通讯直放站。

【科教和社会事业】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着力解决“一多三少”问题,秦许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已开工建设,扎地初中等3所学校完成了建筑设计,西江初中等3所学校完成了初设,一中综合教学大楼已动工修建。筹集资金144万元,对马坞沙金小学等26所危房严重的学校进行了改造,共排除危房4382平方米,添置课桌凳260单人套,教育教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大力实施教育“十百千”工程,为3520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39.6万元,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7.2%,有880人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蒲麻镇、清水乡通过“两基”验收。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创建了“优质服务县”,全县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增率分别下降到11.54%、6.48%,计划生育率达到94.04%,当年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99%以上,环孕情服务率达到95%以上。卫生工作继续实施了卫Ⅷ项目,21所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通过验收,建成了中医院门诊综合楼,改造了县医院,开展了“120”急救业务。积极争取并实施了世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开展了农村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救助特困病人600多人次。文化工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整顿”,建设了电影公司综合楼、图书馆业务楼等文化基础设施,创作出版了《大庇百姓俱欢颜》等优秀文艺作品,并被评为省级“花儿之乡”。广电工作以“村村通”为重点,建成了十里乡有线广播电视网等,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2.9%和92.3%。

【保障制度建设】建立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政救济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为238名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67万元,为60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82万元,对原制药厂23名下岗职工补办了养老及医疗保险,有243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了再就业,37户企业的3160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了100%,实现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城区职工医疗保险正式启动。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88万元,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发放救济款225万元,购买面粉281.25万斤,妥善安置了“五保户”、特困户和重灾民的生活。

【党建工作】按照省、地要求,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全县领导干部权力观教育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有了新的提高,宗旨观念、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和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在农村开展了村级班子整建和“三级联创”、“双培双建”活动,使村级班子和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全县党员总数稳步增加,党员文化年龄结构得到优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求实创新意识强烈,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

人民武装、统一战线和工、青、妇工作围绕全县中心工作,按照各自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活动,为全县“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