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基本情况】渭源县是渭河的发源地,位于定西地区南部,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海拔1930米至3941米,县城海拔2080米。共辖4镇16个乡,217个村,1509个社。总人口34.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5万人。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粮田播种面积65万亩。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全县从气候特点上,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域:北部为干旱山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土地面积大,农作物产量低;川沿为河谷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丰富,水肥条件较好,全县9万多亩的水地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区域;南部为高寒阴湿区域,雨量较多,低温寡照,植被良好,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太白山等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

渭源是个农业县,工业基础很薄弱。全县农作物以小麦、洋芋、蚕豆、玉米为主。主要土特产品有洋芋、药材、蚕豆、蕨菜。是全省三个洋芋种薯基地之一,药材主要有党参、归当和红黄芪。

【经济社会情况】近些年来,渭源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以及省、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使渭源的面貌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乡、村都基本通了公路,100%的村通了电,各乡镇和部分村都用上了自动电话;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1998年底,全县如期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到2000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3.9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为3.0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51亿元,工业总产值为5610.45万元。农业增加值为2.15亿元,工业增加值为2032.4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6元,贫困面为3%。大口径财政收入为2623万元。全县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三为主”。

【水利建设】县上把峡口水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骨干工程来抓,在水库追加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对工程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多渠道贷款、借款398万元用于水库工程建设,保证了水库施工的正常进行。截止2000年底,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5%累计完成投资4077.6万元,大坝、输水洞、泄洪洞、,大坝基础灌浆等主体工程已竣工,于2000年9月正式下闸蓄水,已开始发挥效益。

【生态县项目实施】渭源县自1998年8月被列为第一批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后,全县上下狠抓了生态县项目的实施工作。主要实施了生态水利水保工程、生态林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农林能源建设工程、生态草场工程。截止2000年底,已累计完成投资2685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0.2平方公里,造林3933公顷,种草9890公顷,坡改梯2919公顷,新挖水窖1676眼,推广太阳灶2689台。1998、1999两年生态县项目的各项实施内容已基本完成。围绕生态县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全县特别是北部山区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

【集雨节灌工程】截止2000年底,全县累计兴修集雨节灌水窖18631眼,发展补灌面积6万亩。建成“121”雨水集流工程10027眼,建成人畜饮水工程4处,解决了6062户27493人15933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电力建设】全县先后投入资金1647万元,新建和改造高压线路136.45公里,低压线路248公里,更新高耗能变压器148台。总投资6500万元的农网改造工程已批复立项,正在建设之中。

【交通道路建设】完成了秦北路、西五路等的新建和改造工程,基本完成了阳殊路的主要工程和临渭路庆坪段的部分土方路基工程,建成了锹峪河桥、高家门桥、侯家寺桥、磨沟峡桥等16座桥梁,建成过水路面5处,配合地区公路部门完成了定渭路20公里的油路罩面,建成了渭源县公用型汽车客运站,制定了乡村公路建设三年规划,部分乡、村公路的路况有了明显改善,促进了城乡消费及农副产品运销。

【邮政电信事业】建成了电信大楼,完成了邮政、电信、移动公司的分营工作,开通了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截止2000年底,全县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7552门,电话用户达到4380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1.53部,58%的村通了电话,50%的乡镇实现了光缆传输,邮政电信事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繁荣了城乡经济。

【县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县上进一步抓了城区规划的修订完善和落实工作、拓宽首阳路商贸一条街的基础上,又对平桥路、中街路等5条主要街道进行了拆迁改建。积极鼓励各单位和城市居民以及农民到县城集资建房买房,加快了旧城改造步伐。会川的小城镇建设已基本完成了西关街的拆迁改建任务,建成了西关商贸一条街。莲峰和北寨已进行了乡改镇。

【政府网站】县上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措资金25万元,于2000年8月正式建成了全省第一家以独立建站方式上网的政府网站——“渭水源”网站,打开了渭源和国内外了解交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