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工业

定西工业经过建国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初具地方特色经济的雏形,为加快定西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特别是“九五”时期,地委、行署紧紧结合定西实际,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狠抓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盘活存量资产,强化企业管理,积极适应市场,扶持发展支柱产业,使全区工业经济的实力明显壮大,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得以改善,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促进了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到2000年底,全区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4.3%;限额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612万元,比上年增长9倍;亏损企业30户,比上年减少3户,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亏损8户,比上年减少3户。2000年全区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企业技术进步明显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00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四大支柱产业着眼于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科技含量和增加财政收入,年内共有55个技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千万元以上的骨干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2.27亿元,年底实际完成技改投资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4.1%,是“九五”时期最好的一年。其中,甘肃无纺织地毯厂7000吨短纤维生产线、通渭地毯厂5万平方米羊毛手工地毯设备填平补齐、通渭味精厂启动生产、陇西丰汇工贸公司500吨中药材加工、渭源渭水机械厂400万片气门座、临洮铝业公司三期改造、临洮水泥厂节能环保改造、漳县真空盐厂卤水净化及矿山建设、岷民县岷民海制药厂GMP改造等38个项目已全部建成,其中37个正式投产;定西金羚公司3000吨熟肉制品、岷民县华兴中药材公司中药材深加工、漳县矿业开发公司红柱石角岩板材、通渭民通公司15万平方米大理石板材等16个项目已部分建成。全年共研制开发新产品85项,其中省级20项,地级65项。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放开搞活了一批中小企业】按照“两步走”即第一步实现民营化、第二步实现集团化的路子,全区原有375户国有、城镇集体企业通过破产重组、售股改制、拍卖、兼并等多种形式,有117户转为民营企业,占企业总数的34.9%,回收资金1.17亿元,盘活资产2.1亿元,社会法人和职工个人入股额由1998年底的6817.1万元增加到8787.3万元,增长28.9%,安置职工9670人。全省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平凉会议后,按照“三置换一安置”的改革思路在定西、临洮两县县属企业进行了改制试点,现已在地县企业中普遍推开;岷民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年内进入上市辅导期,为股票上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对亏损严重、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企业通过出售或租赁等办法,注入资金,盘活资产,年底有16户困难企业资产盘活。列入全区城市经济责任书的9户资产盘活企业,除陇西溶剂厂外,其余8户企业全部整体盘活,共盘活资产3863.1万元,337名下岗职工一次性安置或重新上岗。

【加强和改善管理,彻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在继续抓好成本、资金、质量等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2000年突出抓了企业内部三项制度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经营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管理制度,并确定在高崖金城水泥公司进行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当年扭亏为盈,职工月增资125元,实现了国家增收、企业增利、职工增资的目的。

【强化职工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素质】2000年,地区重视和强化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工作,首次将企业经营者培训工作列入了全区城市经济责任书进行考核,全区中、初级工商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基本健全,全年共培训工商管理人员589人,其中高级31人,中级71人,初级487人。企业内部也开展了岗位技能培训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整体素质。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了对外开放水平】2000年,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按照“政府组织、企业参与、主动出击、整体推进”的原则,先后组团参加西交会、天交会、兰洽会、厦交会、昆明民交会等大型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杭州成功举办了“定西·中国药乡新闻发布会暨项目签字仪式”等活动,共签订各类招商引资项目99个,总金额19.59亿元,协议引进资金16.74亿元,到位资金1.44亿元,签订购销合同73个,总金额5.8亿元。2000年,面对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召开了全区城市经济研讨会,编制了全区工业发展“十五”规划,研讨并提出了加快全区工业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确立了定西工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创造了条件。

行署经济贸易处党委书记、处长:吴丙申,副处长:安珉、王莉、李少春,党委副书记:王云龙,纪检书记:移柏林,现任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局局长:吴丙申,副局长:赵杰、王建平(撰稿:杨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