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中共定西地委定西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加速科技创新步伐推动全面实施科教兴定战略的决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定战略的实施力度,切实把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作如下决定。

一、技术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定战略的中心任务1、加强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历史任务,要实现地委、行署提出的“三增一降一稳定”的总体目标,就必须在我区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我区自然优势,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这既是解决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措施,还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正确抉择。

2、我区强化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改革为动力,强化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的机制创新,不断构建和完善符合本区实际的工业、农业创新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注重对各级各类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拔尖人才的培养,为持续创新提供人才保证。到2005年、2015年力争使农业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50%和60%,工业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35%和45%,实现我区经济在一些领域跨越式发展。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3、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科研推广机构转制,全面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全区农业科研、推广事业单位都要深化改革,按照“分类指导、破立结合、一步到位、全面推进”的原则,调整结构、优化人员、转换机制、完善体系,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系及相应的人事管理、利益分配、市场竞争、奖优罚劣和服务保障等一系列运行机制。通过转换机制、实行聘任、优化组合、工效结合,内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有条件的要从事业法人转变为企业法人,成为科农贸一体化的科技型企业。

地直农业科研单位要以试验创新为重点,突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开发科技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占领技术市场,建立地区级农业试验创新体系;地直农口推广单位要以地区确定的退耕还林(草)、四大支柱产业开发为重点,提供技术,树立典型,建立农业示范开发体系;县、乡农口推广单位要以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开展技物结合服务和经营活动为重点,定任务、定指标,承包项目,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4、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县中小型骨干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全区地毯、水泥、酒精、机械加工、淀粉加工、中药材加工、粮油加工等骨干行业,要在建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基础上,力争3-5年内组建起5-10个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带动本行业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展生产、销售和服务。所有企业每年都要落实占销售收入1%的技术开发经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要达到2%。

围绕支柱产业开发,通过重点培育,力争一两年内每个产业都能够建成2-3户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起龙头作用的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区域性产业化经营格局,提高全区农业产业化开发示范的整体水平。

5、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按照“突出重点、试点起步、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思路,在全区已命名的30户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筛选在产学研方面有优势的企业,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联合协作,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采用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咨询服务、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组建股份制企业、科研机构整体进入企业等多种形式,建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互结运行机制,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和产品开发,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

6、通过人才分流和制度创新,促使科技人员以多种途径进入市场。农业科技单位经费将由“养人”改“办事”,实行经费与任务直接挂钩,科技人员有项目、有经费,才能有报酬。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根据所学知识、专业特长,在科技单位间自由流动、竞争上岗,积极开展科技承包,转化科技成果,兴办科技型企业。转制后的科技单位和分流后的科技人员,享受省、地、县有关体制改革的财务、税务、技术要素分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重视高新技术应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7、加强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大力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根据全区三大类区不同的立地条件,各有侧重的重点抓好优质小麦、脱毒马铃薯、高赖氨酸玉米、优质杂粮、肉牛、瘦肉猪、名优特果品蔬菜、优质牧草、名贵中药材、名贵花卉等10大类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选育阶段主要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依托,通过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采用基因技术、细胞技术、胚胎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和育种手段,建立优良品种选育基地或者繁育中心;推广阶段主要以各级种籽和推广部门为主,建立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和样板田,建立多层次的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体系,加快良种产业化进程。

8、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地方科技精品。围绕轻纺、建材、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选择一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有重大牵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成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发科技精品。从现有企业及优势产业中选择地毯、活塞环、淀粉、酒精、复合肥、中药材等具有优特的产业和产品,瞄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组织精干的科技力量,采用先进的工艺装备,开发生产出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技术创新度、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产值上亿元的科技精品,形成气候,带动全局,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切实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提升。

9、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高新技术示范基地。按照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指导原则,每县重点抓好1个具有适当规模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即定西县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临洮县千亩花卉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陇西县仁寿山高科技立体农业示范园区、通渭县碧玉高新农业开发示范园区、渭源县清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漳县漳河流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岷民县十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突出“先进性、实用性、高效性”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制高点。同时,为了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的渗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以地区和国内有名的产业化项目为基础,以地区名优特产品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为目标,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和示范档次。地区农业、科技部门牵头要抓好一个5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工业基础相对较强,企业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定西、陇西、临洮三县为中心,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示范基地。要把示范基地建成技术开发示范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科研生产联合体的作用,初步形成网络,以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主要任务,联合进行改造、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及资产运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区工业技术经济水平的提高.10、建立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网络。采用因特网、区域科技信息网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全区建立优化决策、技术信息、人才供求、农副产品销售等领域的专家决策和技术咨询服务系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四、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11、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国内外科技使用与交流活动。紧紧围绕科教兴定战略的实施,在继续重视引进国外智力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工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国内引智成果向我区的转移和出国培训。围绕粮食持续增产、支柱产业开发,通过引进国内外专家,转移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建立农业高新技术引进示范基地。地毯、水泥、酒精、建材加工、淀粉加工、畜产品加工、粮油加工等行业,要以产品开发为中心,有计划地选派高层次管理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到国外或者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交流、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12、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围绕全区退耕还林(草)、粮食持续增产及马铃薯、畜牧、果菜、中药材、花卉等优势产业对品种及技术的要求,以提高产品品质,优化结构、增加效益为目标,有重点地引进以小麦、玉米、优质杂粮等为主的粮经作物品种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优质食品加工型、早熟菜用型、高淀粉型为主的马铃薯品种及脱毒种薯快繁和精深加工技术;以名优特果品、珍稀蔬菜、高档名贵花卉为主的优质品种及配套栽培和加工保鲜技术;以根茎类和种子果实花类等为主的野生家种名贵中药材品种及优质高产栽培和深加工技术;以猪、鸡、羊、牛等为主的优良品种及畜禽规模化养殖和优质牧草栽培技术。要加强引进品种和技术的试验示范,强化开发应用力度,逐步形成符合全区产业特点、相对成龙配套的技术体系。

13、引进工业高新技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类重点引进马铃薯速冻薯条、精淀粉、预糊化淀粉、变性淀粉、雪花粉,果菜气调保鲜、蛋白饲料、特色熟肉制品、新型中药材制剂、中药材保健品等深加工技术及设备,开发多元化系列产品,降低成本,新材料类重点引进矿浆电解、非金属矿物材料制备、复合金属材料制备、可降解农膜母粒和农用新材料、子午线轮胎生产及通用塑料、橡胶高性能化生产技术及成套设备;机械、机电类重点引进先进模具设计及制造、可控气氛及真空热处理技术及设备,CAD/CAM/CIMS等应用软件;建筑建材类重点引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防水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系列产品;轻纺、化工类重点引进超细短纤及超细高密非织造布生产线、生产功能多元化土工合成材料、全自动蜂窝纸板成套设备、动植物油脂及油脚深加工技术、新型农药生产技术、先进制革工艺和设备等。

五、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建立技术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14、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生力量,要大力扶持,加快发展。国有中小型企业要向科技型企业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鼓励科技人员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积极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十五”期间全区扶持发展50户民营科技企业。制定《定西地区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法》,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15、组建定西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按照组织结构网络化、服务领域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模式企业化、咨询服务产业化的指导目标,依托定西地区科技信息研究所和科技服务中心,组建定西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其宗旨是:面向市场,利用自身条件,联合社会力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科技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围绕马铃薯、畜牧、果菜、花卉等产业开发,分别以地区旱农中心、畜牧处、园艺站、临洮新兴花卉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定西地区马铃薯产业工程技术中心、畜牧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果树蔬菜产业工程技术中心、花卉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四个产业工程技术中心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企业和农户,提供产业政策、信息服务、咨询诊断、品牌策划、人才培训、成果推广等综合化、系列化等全程服务、带动产业升级。

16、大力发展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鼓励发展以技术交流、全程服务、技术经济合作等为主的多种形式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使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相结合,为农村产业开发开展科技咨询和中介服务。

要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按照“放开、搞活、扶持、引导”的指导方针,根据我区资源和产业特点,建立常设性技术市场,加强重大技术供需信息库及科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以物资采购、产品营销、技术交易、人才培训为起点的电子商务。

六、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持续创新提供人才保证17、重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按照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地、县人才管理部门每年要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拔尖人才和中青年技术骨干,到国内外重点院校进行研修深造,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18、大力培养一批地方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针对我区选送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头率”低的现状,要把现有种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兰州大学与我区的“校地”合作关系,以及采取“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等多种有效形式,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重点,动员全社会一切力量,每年选派一批善于经营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各级各类人员到省内外大专院校定向培训学习,使其成为本地区承认学历水平、具有一技之长,留得住、用得起的地方型人才。

19、不断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要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农广校、农函大、绿证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要重视企业岗位技术培训,鼓励职工广泛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重视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才,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要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七、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为推动技术创新提供保障20、抓好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规的贯彻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加速科技进步真正做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强化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根据本决定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具体意见,积极务实地为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认真落实好地区已经出台的《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国内外智力引进工作的意见》和即将出台的《进一步推动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强工业高新技术引进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推动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地区科技进步奖要提高奖励标准,加大奖励力度,奖金额一等5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1000元,对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重奖。奖金由地区财政列支。

21、加强督促检查,落实目标责任制。要进一步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切实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的整体工作,实行科学技术主要措施目标管理,加强安排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地、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研究和统筹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2、建立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新机制。要建立以政府调控为杠杆、企业为主体、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为后盾的多渠道、多层次科技投资融资体系,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0年,地区财政要确保列支30万元科技三项费,并以后每年增加10万元;各县财政的科技三项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1%,并逐年有所增加。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贷款投入,逐步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

地、县都要建立技术创新基金,主要用于高新技术引进。可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和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用创新基金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要大力推进技术股份化,鼓励科技成果作价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