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特载篇

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张继武(2001年1月8日)同志们:这次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开了一天半,现在就要结束了。会上,我们传达贯彻了全省经济工作及计划、财政、经贸等会议精神;立军同志在会议开始的讲话,全面总结了2000年全区的经济工作,安排部署了2001年的工作任务。他讲得很好,很全面,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县、各部门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中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刚才,会议兑现了2000年经济责任书;各县的负责同志都围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全力抓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作了有思路、有目标、有措施、有特色的表态发言。总之,通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会议自始至终突出了加快发展这个主题,突出了调整结构这个主线,突出了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这个动力,突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根本出发点,开得很好,很成功,达到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坚定信心、狠抓落实的目的。

按照中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和这次会议讨论的情况,下面,我着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总结经验,继续奋斗,全力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去年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完成“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我区经济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在1999年实现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目标的基础上,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总体要求,紧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机遇,努力克服干旱严重、市场竞争加剧、资金短缺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在农业特别是粮食减产的情况下,整体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比较好地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在一些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出现了新的气象。例如,我们在退耕还林还草的试点工作中不仅全面完成了省上下达的试点任务,并在实践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符合本地条件的新办法、新措施,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这方面工作,创造了经验,拓宽了路子。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伐。以水利、梯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建设,以公路改造为重点的交通基础建设,以项目为重点的工业基础建设,以道路拓宽为重点的城镇建设以及农村电网改造、通信扩网扩容等等,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使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进一步改善。在经济结构特别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夏秋作物、粮经作物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洋芋、药材、畜牧、果菜四大支柱产业开发进一步向集约化、规模化、优势化方向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并已成为我们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标志。科教兴定战略的实施有了实质性进展。在狠抓各类适用技术推广、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努力提高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的同时,地、县都着力抓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地直和定西县、临洮县的农业科技园区、花卉园区已初具规模,不仅成为全区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而且给我们展示了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高传统农业的广阔前景。特别是对外开放工作有了很大进步。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宣传定西的优势,积极拓展与国内外客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进行经济协作的空间,不仅签订了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而且还与广东湛江、上海闵行建立了友好地市、友好地区关系,与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科院兰州分院建立了校地、院地合作关系。我们请北京电影学院的师生来我区慰问演出后,在中央各新闻媒体和北京市高校中产生了很大反响,他们表示,今后愿与我们加强更广泛地合作与交流,并建议把我区作为首都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这些项目的签约,这些关系的建立,可以说是去年我区对外开放工作方面值得充分肯定的重大收获,随着项目的逐步实施和友好协作关系的深入发展,我想在近期内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走出去了解外界,我们请进来让外界了解定西,确实是很值得做的事。可以说,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既为“九五”计划的执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五”计划的实施特别是面向新世纪的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

讲到这里,我想,对我们在整个“九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创造的经验作一回顾。因为“九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也是我们值得认真总结的时期。这一时期,全区各级党政组织面对连续四年遭受特大干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始终以加快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对区情和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培育新型产业,积极参与经济协作,千方百计推进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回顾和总结“九五”的工作经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加快发展,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好的思路可以出生产力。这几年来,我们为了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各项工作不断适应区情与时代、形势与任务的要求,通过加强理论武装、组织外出考察、进行“三讲”教育、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等多种形式,狠抓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工作,在全区各行各业大力倡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思想,大力营造抢抓机遇、争先发展的氛围。现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机遇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大大增强,善于在困难中开拓前进,敢于在困境中开创新局面。特别是“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九五”期间,我们的各项工作之所以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能够顺利推进,取得新的成绩,在很大方面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一个适应形势与任务发展变化的思想观念。同时,我们把抓解放思想与理清发展思路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如何加快发展这一中心问题,不断总结,深入探索,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比较好的发展思路,比如,在指导总体工作上,提出了“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思路;在扶贫攻坚上,提出了“六个一”的工作思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上,提出了“建设四大工程、开发四大支柱产业、建立高科技高效益示范园区”的思路;在企业改革上提出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合作制为首选模式”的思路;在加快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上,提出了“四放开、五扶持”的思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上提出了“狠抓基础,改善环境,优化结构,依靠科教”的思路等等,都比较切合我区实际,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赞同,较好地指导和促进了全区的建设和发展。

——要加快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努力改善发展条件,积蓄发展后劲。大家都知道,我们定西贫困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严酷,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这是我们的基本区情。“九五”以来,我们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借助国家扶持,坚持自力更生,大力发扬“三苦”精神,对生产条件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和改善。梯田建设由人工分散兴修到人工连片兴修、人机结合规模兴修,每年兴修面积由15万亩增加到20万亩、30万亩,全区70%以上的坡耕地已变为梯田,山区人均达到2亩以上,全区己有15个乡实现了梯田化;小流域治理由单纯的水保治理向综合开发治理转变,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全区已有50%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地治理。水利建设由传统的河谷川区扩展到广大干旱山区,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121”工程和集雨节灌工程,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干旱山区的人畜饮水问题,而且探索出了一条适度补灌、发展旱作农业的新路子。农村的交通、通讯、广播电视和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我们对南三县贫困户世居的茅草房进行了大范围、高标准的改造,彻底结束了这些地方群众长期居住茅草房的历史。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以构筑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为重点,用改革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下决心改造旧县城,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农村小城镇和小康示范村,有力地带动了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通过积极争取,密切配合,一大批交通、通信、电力以及科教文卫等方面的重点项目先后开工兴建,有的已投入使用,使我区的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这些都为我们今后的发展积蓄了后劲。

——要加快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把结构调整贯穿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近年来,我们面对短缺经济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的新形势,立足富民强区,着眼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工农业的有机结合,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扬长避短,走出了一条以洋芋、药材、畜牧、果菜四大支柱产业开发为主线,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现在,全区四大支柱产业特别是洋芋、药材两大产业的产业优势、产业关联度、产业集中度日益增强,成为全区调整结构、发展经济的主导力量,一些经济学家称我们定西的经济是“洋芋经济”、“药材经济”,还称我们的洋芋工程是“金蛋工程”。到去年底,全区洋芋、药材、果菜的种植面积占到了整个农作物播种面积的近一半,从而带动了农业种植结构、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大大地提高了农业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一些以四大支柱产业为依托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应运而生,批发交易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水平不断提高。全区洋芋、药材的加工企业和加工专业村发展到190多处,规模加工户达到5200多户,其中骨干或龙头加工企业达70多家。全区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得收入910元。这不仅有力地带动了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的工业化,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全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要加快发展,必须把上级精神同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企业改革为例,“九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如何搞活搞好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党的十五大之后,我们把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突出“三改一加强”,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以明晰产权为突破口,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售股改制工作,改制面达93.7%,先后盘活资产2.1亿元,重组启动企业35户。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后,我们努力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又提出并实施了“先民营化、后集团化”的企业改革和发展两步走战略,推动了企业的产权市场化、投资多元化、经营自主化。目前,全区国有、集体企业通过破产重组、拍卖、兼并和负债收购等多种形式,转为非公有制的有117户,占企业总数的35%;183户股份制企业中,经营者特大股和控股经营的达到38户,占21%。由于这些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改过去亏损的局面,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我们借鉴外地经验,大胆采取了“四放开、五扶持”的措施,制定落实各种优惠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到去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到近5.8万户,比“八五”末增加2.5万多户;注册资本4.1亿元,比“八五”末增加3亿多元。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要加快发展,必须认真解决好经济的依靠问题和科教的面向问题,把技术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在组织实施“科教兴定”战略和“人才工程”中,我们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树立学科带头人,确定优秀拔尖人才,重奖有功科技人员,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农业方面,农业科技的推广由地膜栽培迅速扩展到良种引进繁育、种子包衣、注水沟播、节水灌溉、膜侧种植、反季节高效生产等多种领域,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份额明显增加。特别是地县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为各类农业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组装配套,进行高层次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途径,将对全区市场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工业方面,科技进步由单纯的技改扩产发展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并重,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意识的增强。“九五”期间,全区完成技改投资2.9亿元,建成技改项目69个,开发新产品320多项,有的已跻身陇货精品。全区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已有定西、临洮、陇西、渭源四个县实现了“两基”目标;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为高等院校输送新生总数大幅度增加;职业技术教育稳步发展,办学形式更趋向多样化和社会化,办学效益也明显提高,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智力支持。

——要加快发展,必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广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启动内力。为了进一步打破经济的封闭状态,解决好建设资金相对不足等问题,1999年4月全区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以来,我们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按照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思路,积极组织党政和工商企业代表团,主动走出去,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建立友好地市,不断拓宽与发达地区合作与交流的领域;积极参加各类全国性重大投资贸易洽谈会,宣传我们的资源优势,推介合作项目,广泛寻求发展商机。现在,全区对外开放初步形成了多方位、多层次的格局,招商引资的范围由资源开发拓展到整个一、二、三产业,发展势头看好。据统计,1999年至2000年的两年中,全区先后签约投资贸易合作项目190项,合同、协议资金总额达28亿多元,其中引进资金20多亿元,已到位资金3亿多元,有130个项目已运转启动。这些项目实施后,将对全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要加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和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党的建设上,我们抓住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认真组织开展“三讲”教育和警示教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思想政治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证;在维护社会稳定上,我们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适时开展严打、禁毒、铲黑、追逃等专项斗争,维护了社会政治的高度稳定;在精神文明建设上,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创建活动,整体提高了城乡文明程度,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以上我从七个方面讲了这些年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体会或者说经验,不一定全面,但我觉得,它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各项工作。当然工作的教训我们应汲取,但好的经验我们应坚持。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前进,我们争取一个比较快的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按照辩证法的原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还要看到我们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我们最突出的问题是:经济总量还比较小,经济运行的质量还不够好,经济发展的速度还不够快,经济增长的体制性障碍因素依然存在。我们虽然从整体上基本解决了温饱,但仍属于低水平的温饱,要实现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目标迈进,任务还相当艰巨。我们的财政还比较困难,要解决干部职工的吃饭问题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问题,还力不从心。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还有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对我们的压力还很大。对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紧迫要求,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开拓进取,使今年的各项工作乃至“十五”的发展有一个崭新的局面。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努力加快全区经济济社会发展今年是新世纪的开头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年。能不能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整个“十五”时期的发展关系十分重大。而要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首先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一个清醒地认识,这样才能够始终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和发展的主动权。对当前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即新的阶段,新的环境,新的压力。新的阶段,就是我区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时期的发展,我们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标志是:在人民生活方面,随着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目标的实现,我们已开始向脱贫致富奔小康迈进,我们的工作重点必须由解决群众的吃饭、喝水、穿衣、住房问题为主向解决城乡群众花钱问题,提高生活质量为主转变;在经济结构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城乡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格局已初步打破,我们的工作重心必须由抓农村经济为主向实施以工带农、以城带乡战略为主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体制初步建立,经济的开放程度有了明显进步,我们的工作方法必须由以定指标、下任务的计划管理为主向以制定政策、示范引导、加强法制、改善环境为主的宏观管理转变。可以说,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已到了新的转型关头。新的环境,就是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来看,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界科技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自由贸易的日益扩大,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大规模流动,必然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面对这样一个新的环境,我们只有积极应对,通过扬长避短,全方位地扩大对外开放,迎接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使我区经济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的大循环,实现持续快速发展。新的压力,就是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加快,竞争在不断加剧。尽管我区也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很大,有些方面还在进一步拉大。这种状况使我们在发展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遇到了竞争的巨大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具有比较优势的洋芋、中药材以及花卉等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着力塑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力争在国内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竞争中占居一席之地。上述三个方面的形势分析,使我们深深感到,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在面向新世纪的发展中,竞争逼人,形势催人。我们一定要以定西的发展为己任,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追赶时代发展步伐。

关于今年全区的经济工作,立军同志已讲了具体意见,提出了明确要求,同志们也进行了深入认真的讨论,在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思想认识上都取得了一致,这里我再简要地强调一下。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从我区的实际出发,地委、行署确定今年全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三增一降一稳定”为目标,围绕把我区建成西部开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区,着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经济的发展速度我们确定为10%,略高于全国和全省的速度。这一总体要求以及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经过地委、行署反复讨论确定的,各县要认真落实下去。

按照我们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今年全区经济工作在重点上要突出“三个调整,三个推进,两个加强”。

“三个调整”:一是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我区是一个农业地区,农业在任何时候都是基础性的产业和战略性的产业,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抓农业的力度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我们讲工作重点的转移,强调重视抓城市经济,而绝不意味着忽视农业和农村经济。但现在我们抓农业,绝不能象过去那样,两眼只盯着粮食生产,而要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继续顺应自然和经济规律,围绕支柱产业的深度开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业结构,什么品种科技含量高就种什么,什么品种有市场就种什么,什么品种效益好就种什么,确保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这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压夏扩秋,压粮扩经,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在调整种植结构的过程中,要按照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的要求,因地制宜,选用良种,采用良法,实行连片种植,真正形成规模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发挥好比较效益。二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全面发展。目前,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发展开放型经济,给我们大力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带来了良好机遇。在这一过程中,谁的工作动作大、力度强,谁就会占据主动,走在前面。从我区的实际看,调整产业结构,要把重点放在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和第三产业上。我区之所以落后,财政之所以拮据,群众生活水平之所以不高,也正是由于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就是现有的一些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市场占有率低,效益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取胜。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出发,积极依托资源优势,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努力抓出新的成效。今后,不仅要在城镇工作中重视二、三产业的发展,在农村工作中,也要重视二、三产业的发展。如果在近年内,或者说在“十五”期间,我们的二、三产业有一个较大发展,那我们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就会有一个大的变化,我们的经济总量也会大大增加。三是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多年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是最具有活力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今天,其产值、营业额以及对财政的贡献率、吸纳社会就业的能力,在整个经济的发展中已占到相当份额。相反,从国有、集体企业这一块来看,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经济效益十分低下,已不能很好地发挥支柱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使非公有制经济真正成为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为此,在今年的经济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强化宣传引导,大力扶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方面,我在去年召开的地委委员扩大会议上已经讲过,不仅要发展个体工商户,更要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以形成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群体。要按照国有、集体企业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的要求,从产权制度和劳动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采取“三置换、一保障”的办法,即实行一次置换产权,一次置换身份,一次置换土地使用权,把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成民营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实现经营机制的一次性转换。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搞好再就业工作,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个推进”:一是围绕加快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着力推进西部大开发。这方面的工作,去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起步或者说一个好的开端,今年要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把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要继续组织实施好退耕还林草、小流域治理、封山育林和绿色通道“四大工程”。要及早安排部署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认真总结去年的经验教训,规划布局首先要考虑成活率,优先在能够确保成活、示范带动作用好的地方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适地适树适草,苗木、草籽的质量必须保证;要严格兑现政策,补助粮款要及时足额落实,绝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截留或挪用;要加强对去年试点区的保护和管理,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在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上,今年要继续推进“八大建设”,重点抓好水利、交通、市场、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在切实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的同时,要再组织申报一批新的项目,力争早日立项,开工建设。同时,要积极配合国家和省上做好■柳、兰临高速公路和310国道、宝兰二线铁路、输油管线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二是围绕招商引资,全面推进对外开放。今年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切实抓好去年已签项目的追踪落实工作,地、县都要紧抓不放,积极进行更深入的洽谈活动,力争把能够落实的项目在今年内全部落实下来,并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营造浓厚的开发氛围。另一方面,要抢抓一切机遇和机会,继续扩大合作领域,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在这方面,今年我们要十分重视做好已与我们建立友好关系的广东湛江市、上海闵行区的工作,使两地市、两地区的友好关系在经济协作、经贸往来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建立友好地市的目的,不仅在于建立一种友好关系,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谋求双方的合作与发展。真正的意义在这里。三是围绕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特征,这也是发达国家特别是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优势所在,也正是我们的根本差距。我们要尽快实现稳定解决温饱并向小康迈进的目标,要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重视和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虽然我们还与这四化有很大的距离,但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因为这是振兴定西经济的必由之路,舍此别无他途。在产业化上,要继续围绕洋芋、药材、畜牧、果菜以及花卉等支柱产业的开发,突出抓好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为农业的现代化打下稳固的基础;在工业化上,要紧紧围绕矿产水电资源的开发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工业,不断大工业经济的阵容,努力发挥工业对经济的主导带动作用;在城镇化上,要围绕构筑区域经济增长中心,进一步加强各县县城的改造扩容,加快农村重点小城镇建设,促进生产要素的适度聚集和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发挥好扩散和带动作用;在信息化上,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切实发挥其后发优势,推动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两个加强”:一是要继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协作,借助外力,努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这两年的工作,我们地区与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中科院兰州分院建立的校地、院地合作关系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兰州大学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积极出谋献策,去年下半年又在我区专门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为我区培养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与兰州分院的合作也见到了初步的成效,已签订合作项目12项,分院还计划给我们各县下派一批挂职科技副县长,充分发挥他们在人才和研究项目上的优势,帮助各县做一些工作。这对我们地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地、县今年都要把加强与上述三所院校的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密切往来,交流沟通,力争在项目支持、人才培养、信息提供等方面取得实效。最近,北京电影学院建议北京市委、市教委把定西作为首都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如果有这个可能,我看我们要双手欢迎,因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智力投入机遇,是送给我们的第一生产力,我们将会大受其益。二是要继续加强发展环境的建设,营造浓厚的开发氛围。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经济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好的环境就是一种生产力。近年来,我们在创造发展,环境方面,花了很大的气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定西县采取“一门式”服务的办法,为区内外的客商提供了比较好的服务,应当肯定和提倡。但在某些方面,我们的环境还不够宽松,发展氛围营造得还不够好。比如,去年以来,我区连续发生了几件怠慢、刁难、克扣外商、干扰项目建设的事件,在社会上乃至北京和省上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这些事件,有的还没有完全查处,有的还留有严重的“后遗症”。这些事件的发生,说透了就是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在作怪。现在社会上还流传这样一句话,说我们的一些行业或部门的工作人员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象这样损害发展环境的事,应该坚决查处,否则,长此下去,不得了。我看有些问题虽然发生在个别部门或个别工作人员身上,但主要的根源还在领导身上,如果这里的领导干部认识明确,服务、扶持经济发展的态度端正,所创造的环境宽松,这些事情可能不会发生。所以,今后查处这类案件,首先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创造良好环境,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首先必须说到做到,身体力行,并要切实抓好业已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办法的落实到位。特别是要采取“一门式”服务的办法和“先上车、后买票”的办法,努力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使“人人是形象、处处是环境”的意识在全社会更加牢固地树立起来,全方位地向外界展示定西真心开放、诚心招商的良好形象。

在抓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对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确保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确保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三、加强领导,转变作风,保证今年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今年,我区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第一,要进一步创新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这一点对我们各级领导同志来说显得十分重要。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规律认识还不够,传统体制和工作方式影响还比较深”。就我区而言,我们各级干部的思维走势、工作方式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按照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的要求,对领导新时期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努力提高领导水平。要加强学习。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和法律知识,学习一切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努力用现代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勇于创新。创新的过程也是敢于挑战、敢于否定和敢于跨越的过程。只有敢于创新的人,才能冲破旧框框、旧条条的束缚,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大胆地去闯,大胆地去干,也才能实现自身最大的社会价值。我们的各级领导同志要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认真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以创新的精神和改革的精神,大胆探索领导经济工作的新方法,探索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新途径,增强按规律办事和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加强协调。各级领导同志要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善于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善于把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协调起来,善于把各方力量协调起来,形成合力,一个时期突出一两个重点,狠抓落实,使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第二,要进一步改进作风,把狠抓落实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届五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着重强调了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问题。中央和全省的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要求各级都要牢固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现在,我们还有些干部很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老是浮在面上,热衷于搞应酬活动,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夸夸其谈,但所做的工作却经不起检验;有些干部说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但到事情靠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他还不如别人;有些干部好高骛远,这也不愿干,那也不愿干,没有一点进取心和事业性等等。对这些不良的作风,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反对,进行严肃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照党纪、政纪严肃查处,必要时可以采取组织措施。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地给群众办事,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坚决反对和克服照抄照搬、敷衍塞责、弄虚作假、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力戒漂浮,力戒空谈,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好作风,努力使作风有一个大的转变,工作有一个新的气象。

第三,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要全力做好工作,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有力保证。当前,经济和社会正处在深刻而巨大的变革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出现,例如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的问题,大中专学生的分配问题,农民负担问题,分配不公问题,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方面的问题,社会治安问题,邪教抬头的问题等等,由此引发的不稳定因素也比较多。对此,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三个代表”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在农村,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真正做群众信赖和拥护的好干部。要认真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排查各种矛盾和隐患,善于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各种手段,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继续从严打击和处理“法轮功”邪教组织,加强教育转化工作;继续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毒品犯罪以及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要继续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把全区人民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引导到集中精力抓改革、求发展上来。要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创建活动,大力倡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准则,努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规范。要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春节即将来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好向困难企业、贫困职工和农村贫困户送温暖活动,解决好离退休人员和老干部“两费”发放问题,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组织安排好城乡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让全区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同志们,经过全区人民的艰苦奋斗,我们以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精神状态迎来了新的世纪。我们一定要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以及省上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为定西在新世纪的腾飞,迈出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刘立军(2001年1月7日)同志们:这次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是地委、行署在刚刚跨入新世纪之后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0年全区经济工作,围绕全区“十五”计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总体思路,全面安排部署2001年全区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刚才,念宗专员传达了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把握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地委、行署讨论的原则精神,我先讲一些意见。

一、对2000年全区经济工作的基本估价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级党委和政府紧紧围绕实现“三增一降一稳定”的总体发展目标,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克服特大干旱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困难和影响,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保证了全区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预期的发展目标。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3.15亿元,比上年增长8.6%;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农业增加值达到18.85亿元,比上年增长3.5%;财政收入达到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8元,比上年增加88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12%,全面完成了省上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

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感到,比较突出的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农村经济突出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保持了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抗旱减灾积极主动,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面对去年持续发展的严重旱情,地委、行署审时度势,主动出击,动员和组织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按照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的指导原则,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从而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使全区农业生产没有出现大的滑坡。全区粮食总产达到14.07亿斤,比上年减产18%,但比灾情相似的1995年增产4.73亿斤。全区洋芋、中药材、蔬菜、花卉等区域性主导产业的种植面积已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3%。全区夏秋作物比为43∶57,粮经比达到75∶25。去年12月3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以头条新闻对我区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报道,并作了编辑点评,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在我们这样一个以贫困落后著称的地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示范园区蓬勃兴起,科技推广迈上新台阶。地、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占地300亩的地直机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10座三代日光温室已全部建成投产。定西县西川旱作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地区旱农中心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和临洮县千亩花卉园区都己初具规模。同时,一大批性能显著增产增收的地膜覆盖种植、注水沟播、膜侧沟播、日光节能温室、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在去年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使全区农业科技推广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是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产业开发得到新提升。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是这几年我们下功夫抓的一项重点工作。去年,全区洋芋种植面积达到230多万亩;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0多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蔬菜、畜牧、花卉、食用菌等产业都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全区农民人均从四大产业中获得收入910多元,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建设,强化产销关系,促进专业市场和订单农业的发展,活跃农村市场,提高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降低了市场风险,使资源优势进一步得到有效转化。全区乡镇企业围绕支柱产业开发,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了改革和改制的力度,内部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共完成企业增加值8.25亿元,同比增长22.58%,实交税金9337万元,同比增长12.94%。

四是基础建设力度加大,生产条件得到新改善。去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区共安排小型水利、人饮工程、乡村道路建设等项目172项,其中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20项,己经完成了104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6万亩。完成集雨补灌水窖4.6万眼,发展补灌面积13.3万亩;新修梯田33万亩,实现梯田化乡9个、梯田化村9个。全区新治理流域面积350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全区46个小康示范村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特别是地区确定的10个小康示范村建设在地、县的共同努力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陇西县的东巷村已成为我区第一个率先达标的小康村,这对于我们刚刚基本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地区来说,确实是一个突破。

(二)西部大开发启动良好,重点工作进展顺利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了“西部大开发,定西怎么办?”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制定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定西大发展的意见》和《定西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政策规定》,6月份,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我省和我区以后,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关于西部大开发重要讲话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战略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把西部开发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遵循三个规律,实施六大战略的西部开发整体构想。从全年的工作情况来看,一些重点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启动工作良好,为今后更好地推进大开发工作打下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首先,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经省、地、县三级抽查和复查验收,全区实际完成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3.5万亩,全面完成了国家和省上下达的计划任务。其中还林6.17万亩,还草7.33万亩,荒山造林5.03万亩。据统计,去年全区参加整地和植树造林的人数达30余万人(次),其规模和声势是近20年来所没有过的。

其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和省上在我区境内布建的一些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都比较顺利,310国道、■柳高速公路、宝兰铁路复线建设等基本达到了省上建设进度的要求。地县确立的一些项目投资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8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

这些投资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全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

第三,对外开放迈出了新的步伐。我们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出击,积极组织人员外出参加全国性的各种投资贸易洽谈会,着力扩大对外宣传,吸引境外考察团来我区洽谈投资。9月中旬,我们在杭州成功地举办了“定西·中国药乡新闻发布会”,扩大了我区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的知名度。11月下旬,我们又与广东的湛江市、上海的闵行区缔结为友好合作地市。同时,还与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分院建立了良好的校地、院地合作关系。一年来,全区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99个,总金额19.6亿元,引进资金16.7亿元,到位资金近2亿元。可以说,去年是我区历史上对外交往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另外,我们的发展环境也在逐步改善,广大干部群众的开放观念正在进一步转变,开放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第四,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论证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工作重点,结合我区实际,我们论证筛选了58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06亿元,其中交通15项,投资178亿元;水利15项,投资5亿元;能源11项,投资14亿元;城市基础设施11项,投资6亿元;旅游等6项,投资2.8亿元。兰临高速公路的可研报告已通过了国家交通部专家的评审,临洮20万吨洋芋淀粉加工项目己被国家计委批复立项。

(三)经济建设的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城市经济有了较快发展随着全区群众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去年初,我们就提出要尽快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一年来,我们通过召开全区财源建设会、城镇建设会、经济形势观摩会、城市经济研讨会等一系列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会议,促进了全区对城市经济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加大了对工业建设、财源建设、城镇建设工作措施的落实力度,工作重心正在逐步转移,推动了城市经济的较快发展。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有所回升。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02亿元,同比增长7.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600万元,同比增利438万元,增长2.7倍,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当年完成地县属企业改制52户,其中原国有企业33户,城镇集体企业19户。到去年底,全区中小企业累计完成改制284户,占企业总数303户的93.7%,企业技术改造进一步加快,全区工业企业当年完成技改投资12506万元,同比增长30%,是年计划3000万元的4.2倍。一些重点技改项目都达到了计划进度的要求。

城镇建设全面加强,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定西县的城市建设一年一个样,年年都有新发展,全县城市建设的主干工程基本完成,城区八大市场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陇西、通渭、渭源等县也不甘落后,加快了旧城改造步伐。总的来看,城市设施大为改善,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呈现出经营门市星落棋布,市场流通竟显繁荣的景象。全区1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已全面铺开,在城镇改造、市场建设、居民住宅、水电和道路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有的已形成了小城镇的基本轮廓。

财源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去年,地、县相继启动了一些财源建设项目,全区用于项目建设的借款投入达1703万元。由于强化了财源建设和税收征管的工作措施,因而较好地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全区共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1%;完成地、县一般预算收入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部门严格理财,压缩一般性支出,使干部职工的工资得到了较好的发放,一些重点建设项目也得到了应有的资金支持,全区财政支出达到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59%。金融运行比较稳健,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2.93亿元,比去年年初增长12.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2.9亿元,增长9.7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40.4亿元,加上本年度剥离贷款的2.9亿元,实际贷款比去年年初增加4.8亿元,增长12.46%。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全区年内新发展私营企业95户,私营企业累计达到613户,个体私营企业共实现产值5.88亿元,同比增长128%;上缴税金6391万元,同比增长13.8%。商贸流通以沟通生产与市场、连接产业链条为基点,努力调整经营方向,深化各项配套改革,显现出日趋活跃的态势。全区流通行业385户独立核算企业销售收入完成12.3亿元,同比增长16.5%;盈亏相抵后净亏损1689万元,同比减亏1172万元,下降了41%,商流企业共上缴税金1540万元,同比增长3.4%。

(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科技工作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有效转化。教育工作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重点,认真实施“义教二期”和“贫三”项目建设,使教育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教育处与中国惠普公司签订了全区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协议,全面启动了“校校通”工程,为全区信息化建设带了个好头,社会保障工作以“两个确保”为重点,各方面积极配合,使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得到较好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得到了省上的充分肯定。民政工作突出农村灾区群众生活安排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妥善安排了“三缺户”和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计生工作全面完成了人口计划,全区有望全面实现“三为主”的目标。卫生工作以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为重点,努力深化各项改革,强化行业管理,使医疗管理和医疗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体育工作一手抓竞技水平的提高,一手抓全民健身运动,在全省十运会上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文化工作为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广播电视围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宣传舆论与基本建设两手抓,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全区共建成乡级广播电视站33个,村级广播电视室504个,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由原来的72.2%和62.6%提高到目前的95%和9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坚持严打与整治并重的方针,实行目标管理和群防群治,确保了一方平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大家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工商、税务、邮电、电力、金融、气象等省驻定单位,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成绩。在此,我代表中共定西地委、定西地区行署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去年各项经济任务的完成,我区“九五”计划提出的主要奋斗目标都顺利实现。总结“九五”的实践经验,我们感到,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体会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第一,要有一个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思路是最宝贵的财富,思路就是出路。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认真研究和探索搞活我区经济的问题,通过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依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支柱产业开发、小康建设等四个层面的重点工作,逐步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分三个区域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经济的路子,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克服了干旱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困难。这两年,我们又根据全区已整体基本解决温饱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围绕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抓好工业、城镇、财源三大建设,在企业改革、融资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商贸流通、财政收支、发展环境等六个方面实现突破的工作思路,并结合制定“十五”计划,提出了“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实现‘三增一降一稳定’为目标,以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为重点,遵循三个规律,实施六大战略,把我区建设成为西部开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这样一个总体发展思路。全区上下、各行各业都紧紧围绕这个大思路,完善配套各自的小思路,使大思路与小思路相匹配,从而使广大干部群众统一了认识和意志,形成了合力,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有一支真抓实干的干部人才队伍。干部和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再好的发展思路、再好的蓝图规划,没有一支真抓实干的干部人才队伍去组织实施,也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这几年,我区经济之所以发展比较快,关键是各级领导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按照地委、行署制定的工作思路去抓落实。只有为民着想,才能真抓实干,也才能抓出成效。有了一支真抓实干、团结奋斗的干部人才队伍,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第三,要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对于我们这些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来讲,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我们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就是在不断地改善环境中推进的。同前些年相比,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发展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和经济发展相对快的地区相比较,我们的环境还很不宽松。优化发展环境从何做起?就是要从我们在座的各位做起。我们自己都感到发展环境不宽松,那外商敢到这里来搞投资吗?如果我们的发展环境能有一个大的改善,我们对外合作与交流的领域和空间就会更加宽广,改革的进程就会明显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更加顺利和健康。

在总结工作成绩和经验体会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经济发展和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些在新旧体制碰撞下产生和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严重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脆弱,粮食生产不稳定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巩固扶贫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二是城市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薄弱、机制不活、效益不高、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乏力、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高等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四是财政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加强财源建设、解决财政问题还需要全区上下付出艰辛的努力。五是高素质人才缺乏,劳动者素质不高。特别是企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严重不足,无人办企业的状况急需改变。六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因素仍很突出,投资环境仍不宽松,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切实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1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今年是新世纪的开端,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地委、行署制定的“十五”计划,己明确提出要把我区建设成为西部开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区,走出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据此,2001年全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三增一降一稳定”为目标,围绕把我区建设成为西部开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区,着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达到47.5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长8.5%,达到4.36亿元;农业增加值增长5%,达到1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6%,达到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达到1418元;财政收入增长10%,达到4.05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

要实现把我区建设成为西部开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区,就必须做到五个结合:一要坚持扶贫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提高我区扶贫开发水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生存条件,同时使建设片带的群众从务工和相关产业开发中获取收益。二要坚持扶贫开发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这是新阶段农村工作的主线,也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保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关键,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走出传统农业,向致富奔小康迈进。三要坚持扶贫开发与推进工业化进程相结合。加快工业化进程,走以工带农的路子,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客观要求,也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选择,没有农村的工业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托现代工业。四要坚持扶贫开发与加快城镇建设相结合。城镇化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水平体现市场化水平。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和集中,这是一切传统农业经济地区向工业文明转移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五要坚持扶贫开发与发展科技教育相结合。科技教育的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是一个关系到经济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我们搞开发,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离开这一点,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失去强大的动力和智力支持。

要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重点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第一,坚持不懈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巩固扶贫成果 对我区来讲,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既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必须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各县要认真总结去年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把好苗木、籽种质量关,努力提高还林还草成活率,高质量地完成全区下达的10.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任务。要靠实责任,切实加强试点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快梯田建设进度,以整乡、整村实现梯田化为目标,合理规划和下达当年的建设任务,全区新修梯田面积要达到30万亩以上。同时,要按照开源与节流并重,用水管水紧密结合的原则,坚持“三水”齐抓,进一步抓好水利建设,继续加快集雨节灌窖池建设,年内力争建成集雨窖池10万眼,发展补灌面积28万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55万亩。要以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和推行各种节水措施为突破口,调动全社会兴办水利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要继续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加强乡村道路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继续坚持多年来探索的扶贫开发路子,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巩固扶贫成果,提高开发水平。

第二,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 ,是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一要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具体讲,我们在洋芋产业上要实施好“三百”计划,即100万亩的脱毒专用种薯基地,100万亩的加工型专用薯基地,100万亩的传统型商品薯基地,努力实现洋芋种植品种的专用化、优质化。在中药材产业上要以岷县、漳县、渭源、陇西为基地,实施好“双百”计划,即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种植品种达到100个以上,努力实现中药材种植品种的优质化、多元化。在畜牧产业上要着眼于发展草食畜牧业,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建立全区优质牧草基地,大面积种植优质紫花苜蓿、红豆草100万亩,通过加快草产业发展步伐,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蔬菜产业上要以设施栽培为重点,依托漳河、渭河、洮河三大灌区,建立50万亩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利用日光温室等进行名优特蔬菜、花卉等反季节生产,扩大保护地栽培面积,提高品质。定西、通渭两县的冷凉川区,要大力发展食用菌和特种养殖,建立节水型高效区域性特色产品基地。各县都要围绕这个调整方向和目标,安排部署好今年的工作。要切实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临洮县千亩花卉园区、定西县西川旱作高效农业园区、旱农中心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和地直机关农业科技园区,要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发展。其它各县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一定要在上半年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二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做好增加非农收入和转移农业人口这两篇文章。因此,对地、县确定的10个重点小城镇建设,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配套改革的力度,加快建设进度。要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凡是在县级市区以及县以下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都可以转为城镇户口,任何地方都不得有歧视性政策。要进一步强化农副产品加工意识,引导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界大搞农副产品加工,以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确保全区年内完成40万人以上的劳务输出任务。

三要积极开拓市场,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一方面,要按照全区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布局,加快市场建设进度,完善市场交易设施、信息发布等综合功能,为农民接收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和出售大宗农产品提供最便捷的渠道。另一方面,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种农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以及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流通领域,为农民提供诸如信息、技术、运输、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各方面的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从根本上改变农产品一家一户“提篮小卖”的状况。

四要增加农业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形成政府投资引导,多方面参与农业开发的良好机制。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方向,努力增加信贷资金,改进贷款方式,增强为农服务的主动性,为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税费改革,在认真总结临洮县农村税费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全区农村税费改革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使农民从减轻负担中增加收益。

在提升农业产业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快小康示范村建设。要认真总结去年“乐民新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多渠道筹措资金,力争今年再新建“乐民新村”40个。

第三,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我们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推进工业化,要从挖掘存量和扩大增量两方面入手,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要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这几年,我区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不到位,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不强等一些突出问题,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现在看来,深化企业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最近,地区体改委已经拿出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区企业改革的意见》,待地委、行署进一步讨论修改后下发执行。总的要求是:要按照民营化、集团化的改制方向,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去年,我们已多次提出要通过“三置换一保障”大力推进国有集体企业向民营化方向改制的步伐,今年一定要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使95%以上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到位。在推进企业改革和改制的过程中,要通过置换身份,适当补偿,承认工龄,续接劳保,逐步使职工和企业的劳动关系走向市场化。地、县经贸和体改部门今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改革上来,并要提出今年完成改制的企业名单,切实抓出成效。

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对去年没有完成技改的通渭民通公司15万平方米大理石板材、漳县红柱石角岩板材生产线两个项目和今年新列的定西县无纺三期、金羚集团生化制药、临洮铝厂节能降耗改造、临洮新兴淀粉厂玉糊化淀粉、岷县康达公司萃取当归油等中药有效成份项目、漳县水泥厂扩产、漳县化工厂活性碳酸钙、渭源腐植酸钠生产线、陇西亚麻色拉油、陇西二粉厂果汁饮料等20个大型技改项目,当年完成技改投资4.5亿元。所有企业都要把争创优质产品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以优质产品去占领市场,再造加快发展的新优势。在这方面,谁有积极性,谁创品牌,我们就优先扶持谁,力争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要放手、放胆发展民营企业。各级政府要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支持、资质评估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条件和待遇,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和改制中来,与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联合和合作经营,实行优势互补,走好发展混合经济的路子。要通过今年的努力,新发展私营企业100户、个体工商户7000户,使民营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在去年的基础上力争提高5个百分点。

要实行管理创新,全面加强企业管理。今年,我们要在企业中广泛开展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强化以人为本”为主要内容的管理科学化活动。希望地、县有关部门接照这个要求抓好组织和落实。

第四,继续做好西部开发工作,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 扎扎实实推进西部开发工作,进一步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仍然是今年全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除了要抓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外,重点要在优势产业开发投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上下功夫。

要牢固树立项目发展观,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产业投资方向和政策,围绕我区四大支柱产业开发,筛选论证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并努力做好申报立项和争取工作。锲而不舍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我们加快发展关系极大。去年我们争取到的临洮20万吨洋芋粉加工项目,今年一定要跟踪落实好、组织实施好。今年我们要在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加工方面,在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多做文章,如果能在这两个产业上再各能争取到一个大项目,那就是很大的成绩,就能为全区优势产业开发起到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同时,要积极做好争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项目工作。中央决定,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可能会更大一些,因此,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电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项目建设工作今年都要有新的比较大的进展,我们已经筛选论证了一批比较成熟的项目,但有的还需要进一步做好前期工作,有的还需要进一步抓紧落实。特别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配合省上做好引洮生态工程这一事关全局的标志性项目的立项工作。对于已经在建的定西城区供水工程、■柳、兰临高速公路、岷民县至卓尼公路、陇西渭北坪提灌工程、临洮县格致坪电灌工程、渭源县峡口水库等工程项目和即将兴建的定西国家粮食储备库、漳县至文峰公路、定西县城市电网改造、临洮城区供水工程及地区戒毒(劳教)所等项目,要切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加快工程建设进度,保证今年全区固定资产的投资达到18亿,力争达到20亿元以上,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要尽快建立起投资来源多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开发投资新体制。依靠国家投入搞开发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但也不能把视点只放在国家投入上。我们搞开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利用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优惠政策,依靠市场机制来启动企业和民间投资。因此,今后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其余领域都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充分利用商品市场和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吸引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控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行投资。金融部门要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切实拓宽融资渠道,努力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和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第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全区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去年,我们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年要趁热打铁,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在巩固提高现有招商引资成果的基础上,开辟对外招商引资的新领域,发展对外招商引资的新渠道,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成功率,取得对外招商引资的新成果,力争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4亿元,实现比去年翻一番的目标。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责任目标纳入考核。加强招商引资,要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政府、企业、经营者一起上。尤其是政府和企业的工作不能相互脱节,更不能一头热一头冷。地区外经贸处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在努力抓好多边双边援助项目的的基础上,加快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开拓我区外贸直接出口渠道。

扩大对外开放,必须优化发展环境。优化发展环境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城市建设,改造完善城市道路、电网、通讯等城市服务设施,给外来投资者提供一个功能齐全、工作方便、生活舒适的硬件环境,构建良好的创业空间。各县都要加大旧城改造的力度,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特别是定西、陇西两县的县城建设起点要高,步伐要快,争取年内撤县设市,临洮、岷民县也要为下一步撤县设市积极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着力优化和塑造软环境,尤其是对外来投资者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各种证照的办理上,要借鉴上海、海南等地的经验,今年内各县都要象定西县那样实行“一门式服务”、“先上车后买票”,并在法制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营造一个“人人都是环境,事事都是环境,处处都是环境”的对外开放氛围。 第六,积极推进城镇化和信息化建设,带动城市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城镇化是发展城市经济的有效载体。推进城镇化,必须搞好城镇经营与管理,也就是要把城镇作为一个资源聚合体来经营。为此,一方面要合理地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潜力,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盘活资源,以资源为资本,用资本吸纳资金,以解决城镇发展中“无米之炊”的问题。我们要求,今后全区的城镇化水平每年要提高2—3个百分点,甚至更高一些。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走好“政府出题目,社会做文章”的城镇发展路子。各级政府要根据自身财力状况,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以投资、贴息等方式,重点用于城镇的道路、供排水、污水及垃圾处理、文化教育场所、环境整治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规划编制和网络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投资拉动为基础,以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市场化为特征的城镇建设新型投资机制,促进全区城镇建设迈上新台阶。

信息化是发展城市经济的关键环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是“十五”期间我们要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提高认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切实采取措施,加快我区的信息化建设。一是要着眼于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区传统产业,突出加快以计算机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三网建设”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好全区“十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二是要抓紧做好政府上网工作。今年上半年各县和城区有条件的重点乡镇都要完成政府上网工作。金融财税、计划工业、农业水利、教育科技等综合性部门,都要着手建设自己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地区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要与各县和地直各部门加强沟通,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把全区的优势产业及主要产品通过互联网推出去,为推进电子商务奠定基础。要加强政务信息网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公务,为政府部门内部提供一个崭新的信息沟通平台,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三是要努力做好中小学信息教育网络建设。去年,教育处联合地区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与中国惠普公司签订了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协议。今年要保证50所中小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室在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此带动计算机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推广和应用。

第七,切实加强财源建设,保持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财政问题仍然是当前困扰我区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中央决定,今年要适当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并相应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实施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落实1993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时确定的年终发放一次性奖金的制度。这些支出,有些中央财政要给以补助,有些要自行解决。如果我们的财政不能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这些正常性支出就很难落实,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按照去年全区财源建设工作会议确立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切实加强财源建设,下大力气抓好财政工作,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

各级财政要在努力开辟增收渠道的同时,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保证干部职工的工资发放,保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社会稳定的支出。对财源建设规划中确定的项目,今明两年力争全面启动,大的项目分年度实施,切实构筑稳定的财政收入体系。税务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严禁擅自减税、缓税和免税,努力清缴欠税,做到据实征收,应收尽收。特别要认真开展专业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努力做好医药、粮食、煤炭、石油等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要采取有效措施,下决心解决地区本级财政的增收问题。这方面,财政处已经拿出了一些办法和措施,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密切配合,抓好落实。

第八,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推动杜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要围绕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继续加快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的力度。要加快实施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的整体创新战略,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推动工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教育工作要继续巩固和扩大“两基”教育成果,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扩大高中阶段的教育规模,为全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要积极争取教育投入项目,加快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绝不能发生新的拖欠。各级财政要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保证资金不留缺。要努力扩大就业渠道,切实抓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确保当年60%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要消除畏难情绪,切实加强领导,解决好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这项工作健康发展。要加快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要全面推进其它社会事业的发展。计划生育工作要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巩固“三为主”成果,确保完成人口计划。要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高度警惕“法轮功”的违法犯罪活动,强化社会综合治理领导责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人事、民族宗教、地震、气象等都要继续围绕为经济建设搞好服务,突出工作重点,加快发展步伐。

同志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已经跨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十五”计划正式付诸实施,这意味着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奋斗,全区上下一定要更加牢固地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指导思想,发扬成绩,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乘势前进,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的各项经济工作,为把我区建设成为西部开发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试验示范区,为实现新世纪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定西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区人民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三增一降一稳定”的总体发展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努力克服特大干旱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困难和影响,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保证了全区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预期的发展目标。

一、综合 经济增长加快,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6%,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8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3.59亿元,同比增长16.5%。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1999年的47.1∶24.9∶28.0调整为2000年的43.7∶24.831.5,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83元,增长8.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高,整体经济和城市经济总量小,投资环境仍不宽松,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居民生活改善较慢,社会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保持了稳定发展。面对持续发展的严重旱情,全区上下,不等不靠,顺应天时,顺应市场,突出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粮食总产量70.37万吨,虽较历史最高水平的1999年下降18.0%。但比灾情相似的1995年增产23.46万吨,增长50.0%。全年农业增加值为18.85亿元,增长3.5%,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3.70亿元,较上年有所下降,林业增加值0.57亿元,增长70.0%,牧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37.0%。全区夏秋作物比为43∶57,粮经比达到75∶25,洋芋、中药材、蔬菜、花卉等区域性主导产业的种植面积已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林业生产快速发展,退耕还林(草)工作开局顺利。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1.58万亩,其中:防护林12.53万亩;用材林6.17万亩;经济林7.78万亩;薪炭林4.22万亩。封山育林22.70万亩。全年退耕还林(草)面积15.7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9.75万亩,退耕还草6.00万亩。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生猪价格自1999年下半年回升以来保持相对稳定,而饲料价格则较大幅度下降,使农民养猪效益提高,生猪生产稳定增长,生猪年出栏88.21万头,年末存栏86.44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5.7%。同时大牲畜和羊的生产也有所增长,大牲畜年末存栏57.84万头,增长2.0%,羊年末存栏83.01万只,增长10.9%。肉类总产量8.26万吨,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24.0%,比上年上升6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0.3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2%,大中型拖拉机225台小型拖拉机8752台,农用载重汽车838辆,农用机动三轮车36142辆,其中农用机动三轮车比上年净增11281辆。农村用电量13195万千瓦小时,增长9.3%;化肥施用实物量20.49万吨,增长4.0%;农药消耗总量617.47吨,下降2.9%;塑料薄膜使用量6103吨,增长11.3%。全年新修水平梯田33.21万亩,实现梯田化乡9个,梯田化村9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6万亩,新增保灌面积2.27万亩,已配套机电井1227眼,其中新增145眼,新建集雨节灌水窖5.2万眼,新治理流域面积350平方公里。

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劳务收入增长。全区全年共输出劳务44.4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4.4%。

三、工业、建筑业、交通和邮电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年实现地县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38026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轻工业完成16555万元,下降3.0%;重工业完成21471万元,增长19.6%;限额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29000万元,增长9.7%。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3488万元,完成利税收入69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16.0%;产品产销率达88.79%,与上年基本持平。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企业亏损面有所加大,但经济效益有所好转。2000年底,全区亏损企业30户,比上年增加2户,占企业总数的6.8%,亏损面上升0.8个百分点;亏损额1571万元,较上年减亏392.5万元。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年内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2.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26万平米,增长34.5%,其中:住宅58.52万平方米,增加5.11万平方米,增长9.6%;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67.0%比上年增加9.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81值1.,亿元,较上年略有下降;实现利润总额2604万元,增长34.4%;拖欠工程款较上年大幅上升,增加52825万元,增长1.27倍。

全区公路机动车辆拥有量3.90万辆,比上年增长39.3%,其中农用运输车3196辆;公路营运车辆4671辆,其中:客运车辆1048辆、16650个座位;货运车辆3623辆、12036吨位。全区县乡公路通车里程2066公里,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分别达166和1584个,分别占总数的98.8%和77.6%。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748.1万元,增长88.1%,邮区电业务收入11311.4万元,增长64.6%;城乡电话用户年末达到7.75万户,增长49.7%,居用电话机交换容量达11.5万门,无线寻呼电话用户达到20935户,增长45.9%,移动电话用户12109户,增长3.34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影响下,全区基础设施和城镇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33亿元,增长21.6%;更新改造投资17616万元,增长96.3%;房地产开发2057万元,增长72.9%。国道310主干线天■段工程当年完成投资1.85亿元,■柳高速公路当年完成投资4.05亿元。城镇和农村集体投资2.26亿元,增长1.2倍,城镇私营个体投资0.25亿元,下降66.7%。本年度内基本建设投资施工项目19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6个,竣工项目98个,年末新增固定资产2.25亿元。外商投资项目1个,投入资金350万美元,多双边扶贫无偿援助项目8个,已落实到位受援资金162万美元。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年底私营企业627户,比上年净增109户,从业人员11775人,比上年增长7.9%;年底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达52893户、82247人、20594万元。全区年内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6470万元,增长15.2%占全区工商税收的39%。在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其他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消费者信心增强,区内消费市场购销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县的零售额83329万元,增长22.2%,县以下的零售额64046万元,增长5.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98655万元,增长13.7%,餐饮业19496万元,增长16.1%。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但仍在低位运行。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1%;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上涨0.5%。消费品价格从类别看:食品类下降0.4%;衣着类下降4.3%;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3.1%;医疗保健类上涨5.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2.2%;居住上涨1.0%;服务项目上涨23.9%;交通和通讯工具下降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上年相比上涨4.0%。

六、科技、文教、卫生、体育 科教兴定战略成果喜人。全区落实科技三项费360万元,科普经费17万元,建立县级科技发展基金248万元。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9项,新增产值5000万元,新增纯收益1480万元。农业方面:建立洋芋良种繁育基地1.57万亩,年生产微型种薯1500万粒,原种3000吨;其他农作物良种基地1.45万亩,累计示范推广25万亩,增产粮食2300万公斤;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则,定西县西川旱作农业高效示范区、地区旱农中心马铃薯脱毒中心和临洮县千亩花卉园区建设都已初具规模,同时,一大批能显著增产增收的地膜覆盖种植、注水沟播、膜侧沟播、日光节能温室、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全区当年新发展猪、羊、鸡养殖大户5000户,引进、试验、示范中药材面积3.23万亩;培训农村星火骨干2669名,绿证培训930名,职业技术培训3345名。工业方面:全年完成新产品85项,其中:省级新产品20项,地级65项。其中:酪朊酸纳、椰壳活性碳性能质量较高,白板涂布纸填补了西北地区空白;高原活塞环公司生产的本田70、90系列球墨铸铁摩托车活塞环等14项新产品在全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全区有艺术团体7个,博物馆6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9个,公共图书馆7个。专业剧团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全年下乡演出1800余场次。

全区“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广电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止去年6月底,全区共33个乡、504个村完成“村村通”工程,到年底全区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区有1千瓦以上大型调频广播发射机5台,1千瓦以下的217台,广播覆盖率达到83.33%;全区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达到679座,其中1千瓦以上的3座,卫星电视地面站达到694座,电视覆盖率达到83.09%;全区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6万户,有力促进了全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年末全区有大专院校2所,在校学生1895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3907人;各类职业中学(含职专)21所,在校学生4536人;普通中学174所,在校学生137861人,其中高中学生22753人;小学2443所,在校学生380085人;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48440人。年内全区共为省内外普通高校输送新生4319人,比上年净增1205人,录取新生人数占报考总人数的39.6%,创历史最高记录。

年内新增“普九”乡镇5个,累计达141所,占全部乡镇总数的83.9%,“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3%,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下降到1.8%,其中女生辍学率下降到2.1%。地区教育处与中国惠普公司签订了在全区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协议,在全区全面启动了“校校通”工程。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27所,病床4445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37人;农村村级卫生组织发展良好,农村医疗点2266个,乡村医生2111人,卫生员1489人,接生员总数1902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群体体育活动丰富多彩。2000年成功举办地区级比赛4项4次;在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以团体总分632.5分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共获奖牌34.5枚,其中:金牌14.5枚、银牌11枚,1人2队破3项甘肃省最高记录,7人4队破13项地区最高田径记录,6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全区体育人口达95万人,全省先进乡镇50个,晨练点46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87人,其中国家级2人、一级16人,中小学学生达标率88.3%(施标率为94.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源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年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1%,其中地县一般预算收入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年全区财政支出完成8.52亿元,比上年增加1.61亿元,增长23.2%。

金融运行良好,存贷款稳定增长。到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93亿元,比年初增长10.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09亿元,同比增长22.0%;各项贷款余额40.40亿元,加上本年度剥离贷款的2.97亿元,实际贷款比上年增长12.47%。

保险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年全区财产保险保费及储金2695.5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共处理各类财产保险赔案7194起,支付已决赔款1690.7万元;处理人寿保险赔案及给付8597起(人),给付550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0倍和2.3倍。

八、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268元,比上年增加88元,增长7.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80元,比上年增加153元,增长2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0元,比上年增加259元,增长6.4%,人均消费支出3447元,比上年增加536元,增长15.5%。

年末全区城镇从业人员107883人,全年人均劳动报酬6811元,比上年增加952元,增长16.3%。(原载于《定西日报》2001年4月2日)

2000年全区十大新闻

1、2000年6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再次踏上定西这片热土,二上定西县九华沟流域视察,并高兴地说:“你们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2、《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制定。《纲要》明确规定了未来五到十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3、2000年11月24日至12月4日,由地委书记张继武、行署专员刘立军等地区领导率领的我区党政代表团,前往广东湛江、上海闵行两市、区考察并签订友好地市协议,并全面考察了当地环境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情况。考察期间,行署专员刘立军与湛江市市长周镇宏代表双方在《友好地市协议书》上签字,我区与湛江市的友好合作关系正式缔结。由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率团出行考察,在我区尚属首次。

4、2000年8月8日,陇西县巩昌镇东巷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663元,经地、县再次联合考核,以13项指标得99分的综合高分成为我区史无前例的第一个率先进入小康的村社。

5、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我区全面开展退耕还林(草)工作,截止2000年底,全区累计退耕还林(草)13.5万亩。全区参加整地和植树造林的人数达30余万人(次),其规模和声势是近20年来所没有过的。

6、我区首次公开选拔副处级干部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在公平、公开、公正竞争的前提下,经过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查、讨论、公示、任用等程序后,4名副处级干部年底前走上工作岗位。这一活动为我区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开了先河。

7、地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占地300亩的地直机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10座三代日光温室已全部建成投产。定西县西川旱作农业高效示范园区、地区旱农中心马铃薯脱毒繁育中心和临洮县千亩花卉园区都已初具规模。一大批能显著增收的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

8、全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方兴未艾,体育竞技成绩取得突破性提高。在6月18日至23日召开的省“十运会”上,定西地区代表团荣获团体总分第3名,金牌总数第4名的好成绩。在上届省运会的基础上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9、通渭县华岭乡大牛村党支部书记张克勤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兴修梯田,贡献突出,荣获“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光荣称号,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等领导同志的接见。陇西县双泉乡村学教师史振荣在1996年获得甘肃省“园丁奖”、1998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后,2000年又获“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殊荣。

10、陇海铁路宝兰二线在我区境内开始施工。陇海铁路宝兰二线在我区的铁路总长达142.82公里,途经定西、陇西两县的9个乡镇、40个行政村。

(原载于《定西日报》2001年1月15日)

定西地区党政群团机构及领导人名录

(截止2000年12月底)

地委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地委书记:张继武

地委副书记:刘立军 马福民 朱同心 石晶

地委委员:张继武 刘立军 马福民 朱同心 石晶 刘念宗 杜学华 卜青山 王仲勤 何振中 陈琳 宋敬国

地委助理巡视员:王俊邦

地委秘书长:宋敬国

地委秘书处处长:郭维团

地委组织部部长:陈琳

地委政法委员会书记:邵昕

地委宣传部部长:王仲勤

地委讲师团团长:王乐民

地委统战部部长:于永平

地直机关工作委员会书记:吴国政

地委保密局局长:刘建军

地委、行署信访室主任:罗发林

地区档案馆馆长:(暂缺)

地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宝才

地委老干处处长:文淑芳

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杜学华

副书记:陈国瑞岳余之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定西地区工作委员会

主任:王仲保

副主任:闫尚人王永泰 张月娥

办公室主任:张协祥

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定西地区工作委员会

主任:张乃

副主任:张风林 莫守拙 牛邦明 田得如 姬印强

办公室主任:居汀

行署及部门主要负责人

专员:刘立军

常务副专员:刘念宗

副专员:秦素梅 武文斌 牛兴民 陈新民 孙加震

行署助理巡视员:王志诚

行署办公室主任:刘富春

行署计划处处长:杨坤

行署经济贸易处处长:吴丙申

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胡富斌

地区农业委员会主任:何秀朝

行署扶贫办主任:成柏恒

行署教育处处长:王侠

行署科学技术处处长:赵耀先

行署民族宗教事务处处长:臧勇

行署公安处处长:侯新民

地区国家安全处处长:姚登第

地区监察局局长:陈国瑞

地区农机局局长:李鸿吉

行署粮食处处长:满涌泉

行署民政处处长:王禄

行署司法处处长:行治国

行署财政处处长:葛兴才

行署人事处处长:张兆祥

地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师双梅

行署劳动处处长: 李景

行署社会劳动保险处处长: 郑森

行署交通处处长: 王树林

行署公路运输管理处处长: 宋之琏

行署水利水保处处长: 周志祥

行署农业处处长: 杨克忠

行署林业处处长: 董继信

行署文化出版处处长: 陆平

行署广播电视处处长: 赵勤

行署畜牧处处长: 马志忠

行署卫生处处长: 李志玲

行署体育运动处处长: 马新民

行署计划生育处处长: 李金川

行署审计处处长: 程正祥

行署统计处处长: 张继奎

行署环境保护处处长: 孙西林

行署土地管理处处长: 刘凤功

行署乡镇企业处处长: 武辅周

行署法制处处长: 崔文学

行署物价处处长: 刘华

行署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 邱玉川

行署对外经济贸易处处长: 李宝环

地区地震局局长: 安松龄

法检部门负责人

定西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一

定西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思礼

群众及社会团体负责人

省总工会定西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李秀兰

省妇联定西地区办事处主任:牛芳琴

团地委书记: (暂缺)

地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 尤仲荣

定西县

县委

书记: 何振中

副书记: 王冠军 苏奇 燕胜三 杨海荣 张俊德

人大

主任: 李仁兴

副主任: 周学彦 师小平 李存科 景宏

政府

县长:王冠军

副县长:郭宽宇 赵爱 曹成章

杨瑞英 赵学仁

政 协

主 席:王明义

副 主 席:黄继祖 张亚琳 庞汉三

张新民李建国

通渭县

县委

书记:张敏政

副书记:郑红伟 宋世豪 雷长丁

巩继忠 段 芳

人大

主任:王宏德

副主任:李文敏 吴耀先 王兰香

杨子丰

政府

县长:郑红伟

副县长:郑俊清张明庭白璧圭

陈栋

政协

主席:丁顺昌

副主席:刘铎 景 晖牛凤苗

南亲仁 尤海江

陇 西县

县委

书记:万鹏举

副书记:王永生 陈世杰 栾桂兰

张应钦 王 斌

人大

主任:史继宗

副主任:李亚东 张海云 王国珍

王立人田东良

政府

县长:王永生

副县长:聂治堂 牟爱玉 孙生俊 吉焕 朱自武 李刚

政协

主席:焦怀瑄

副主席:张继文 李月英 包勋 马万才 马满成

渭 源 县

县委

书记:丁寿亭

副书记:李仕忠 杨发升 陈兰英 令续鹏

人大

主任:景忠义

副主任:常育才 徐春兰 虎志仑 康国仓

政 府

县长:李仕忠

副县长:孙北龙 张亚农 贾占渊 常正贵 王向机马玉莲

政协

主席:牟俊仁

副主席:罗笃民 秦月娥 张维良 朱邦武 黎明清

临洮县

县委

书记:张智全

副书记:郭永昌白如玉 于彦鹏 梅彦忠

人大:

主任:杜生贵

副主任:张国齐 樊 福 梁永贵

王淑兰

政府

县长:郭永昌

副县长:张凤兰 魏稼秾 陈永寿

张懿笃 党建中 刘志翔

政协

主席:张学东

副主席:王永祥 杨振邦 张 云

师惠英 翟耀宇

漳县

县委

书记:韩中林

副书记:任剑炜 宋鹏峰 马育德 彭双彦 赵希荣 张小媛

人大

主任:朱利民

副主任:侯香兰 李兴华 闫悦虎

政府

县长:任剑炜

副县长:王亚娥 包早福 苟作忠 张绪 徐刚 李莉

政 协

主席:赵玉忠

副主席:张守礼 赵兴明 何光国 李兴业

岷县

县委

书记:赵新文

副书记:李旺泽 席必泽 徐建林 黄爱菊

人大

主任:

副主任:郭永龙 李亚兰 包玉洲

政府

县长:李旺泽

副县长:杨水涛 何文忠 马明源 徐乾儒 姜德明

政协

主席:张致明

副主席:阎振华 李春渊 王耀中 申明芳 白汝琨

行署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

地区旱农中心主任: 伍克俊

地区水保总站站长: 景亚安

地区岷山种畜场场长: 郭天明

地区体校校长: (暂缺)

地区卫生防疫站站长: 苟启文

地区卫校校长: 王维智

地区医院院长: 杨继胜

地区红十字中心血站站长:范玉华

地区教育学院院长: 崔振邦

地区电大校长: (暂缺)

陇西师范校长: 赵兴刚

临洮师范校长: 候孝民

临洮农校校长: 党 琳

临洮中学校长: (暂缺)

定西中学校长: 郑长发

双重管理部门负责人

地区国家税务局局长: 李华平

地区地方税务局局长: 赵永生

地区公路总段段长: 王怀忠

地区电力工业局局长: 李俭

地区邮政局局长: 梁俊林

地区电信局局长: 张克栋

地区气象局局长: 彭玉

人民银行定西地区中心支行行长: 吴金彪

农业发展银行定西地区分行行长: 韩进德

工商银行定西地区分行行长:王维忠

建设银行定西地区分行行长:田邯平

中国银行定西地区分行行长:史宗英

农业银行定西地区分行行长:康孝德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定西分公司经理:胥三福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定西分公司经理:张治中

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张严义

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 王兴祥

地区医药公司经理: 李明德

地区石油公司经理: 韩辉斌

定西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若干政策规定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实施的力度,加快定西地区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规定。

一、税收政策

第一条在国家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对区外客商投资实行税收优惠。

1、对生产性企业,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两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2、对国家鼓励类投资企业,在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的三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凡新办的外来投资企业的车辆,除从事交通运输的以外,缴纳的车船使用牌照税实行先征后返。

4、外来投资者所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利息、红利收入可自由汇出境外,免征所得税。

5、外来投资牲畜屠宰企业免征牲畜屠宰税。

6、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援助的进口物资和设备免征增值税。

7、外地企业(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并定西企业,经主管国税机关审核同意,被兼并企业欠缴的增值税允许抵减其留抵的进项税额和期初存货已征税款余额,被兼并企业的存货、留抵的进项税额和期初存货已征税款余额,可在会计上并帐处理;被兼并企业属区内国有企业,经资产评估资不抵债的,其资不抵债部分,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可用兼并后重组的企业三年内上缴的企业所得税,采用先征后返方式予以弥补。

第二条鼓励企业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以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用于国家鼓励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按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

第三条鼓励各企事业单位、个人技术创新和转让。1、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和教学的进

口仪器和设备免征增值税。

2、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3、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

4、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含1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5、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员)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6、对社会力量,包括企业单位(不含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定,其资助支出可以全额在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7、自1999年7月1日起,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形式给予个人奖励,获奖人取得股份、出资比例时,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8、软件开发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第四条配合退耕还林(草)的实施,农业生产者(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村的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即:乡、村的农技推广站、植保站、水管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种子站、农机站、气象站,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城镇其他各类事业单位开展上述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

第五条鼓励兴办各类新型产业。

1、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

2、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3、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一年。

4、对新办的三产企业经营多业的,按其经营主业(以其实际营业额计算)来确定减免税政策。

5、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免征所得税三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的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二年。

6、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办工厂、农场(指教育部门所办的普教性学校,不包括电大、夜大、业大等各类成人学校,企业所办的职工学校和私人学校)自身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免征所得税。高等学校和中小学举办各类进修班、培训班的所得,免征所得税。

第六条鼓励企业综合利用和节能生产。

1、企业在原设计规定的产品之外,综合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作主要原料生产的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五年。

2、企业利用本企业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五年。

第七条鼓励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允许企业在政策规定范围内选择最短年限提取折旧。

第八条企业遇有风、火、水、震严重自然灾害,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一年。

第九条中央直属科研机构以及省、地(市)所属的科研机构转制后,在200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和科研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十条鼓励住房消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按房改成本价、标准价出售住房的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并居住超过一年的普通住宅,个人自建自用住房,销售时免征营业税;个人购买并居住不足一年的普通住宅,销售时营业税按销售价减去购入原价后的差额计征;个人购买自用普通住宅,暂减半征收契税。

二、智力政策

第一条各事业单位引进急缺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单位有空编、空岗的,即可办理流动手续;若无空编,经主管部门和人才交流中心认定后,可先进人,后增编。凡引进的急缺人才,在评聘专业技术职称时,优先考虑,不受结构比例限制。在实际工作中,成绩优秀者,可低职高聘或者破格晋升,还可推荐评定省内有效的高级职称。

第二条引进的人才在新产品研制和开发、技术创新、项目攻关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由地委、行署授予“全区优秀拔尖人才”、

“全区学科带头人”、“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为定西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并给予5000元——20000元奖励,其技术成果作为分配要素参与分配。同时推荐参加省政府特殊津贴和省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评选,享受有关待遇。

第三条各级政府对引进人才(包括投资者)的计生、子女户籍、子女入学及学籍、养老、医疗保险等方面要主动搞好服务。

第四条引进人才的职称评定和证照年检审查等分别由当地人事、财政部门主动代理服务。

第五条对户籍管理实行新的规定。

1、凡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区外来定人员,不管是否找到工作,都可在区内各县城先入户口;有固定工作后其配偶和子女系农业户口的可以办理“农转非”。

2、对投资者(包括亲属)在原籍保留常住户口,但要求在我区落户的,凭有关单位投资证明办理临时户口暂住证,享受常住人口待遇。对农业户口的投资者(包括亲属)要求落为“非农户”的,优先办理“农转非”。

第六条吸引区外技术型人才来我区创办企业,开发项目。

1、凡来我区务工的技术型劳动力,劳动部门免费办理外来人员就业证,并且免收用人调节费。在职技术人才,享受和区内职工一样的各种社会保险待遇。

2、凡来我区创办企业,安排区内下岗职工再就业,并签订三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从促进再就业资金中拨给用人单位,作为安置补助费。

3、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免费为来我区务工人员代管档案,代扣各种社会保险费。创办培训机构的,劳动行政部门及时核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对培训区内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按每人100元从促进再就业资金中补助。

第七条鼓励区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推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人才使用办法,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可兼职兼薪从事科技开发与推广工作。

第八条鼓励科技人员辞职、停薪留职或带薪留职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对留职人员三年内保留原身份、待遇,在规定的期限内允许回原单位竞争上岗,并与连续工作的人员享有同等待遇;三年后不回原单位的,人事关系可移交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托管,通过人才市场交流配置。

第九条对区内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承担县级以上部门立项的科研课题和任务的,每月可由同级财政拨付或从课题费中提取一定补贴。

第十条鼓励支持离退休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协办各类实体,对重要岗位急需的老专家,根据有关规定和需要,退休后可反聘。离退休人员从事科技、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效益的,同在职人员一样分享成果,取得报酬。

第十一条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才的录(聘)用手续、人事关系接转、档案管理、转正定级、档案工资调整等,人事部门积极主动进行各项人事代理服务。

第十二条鼓励当地和外地的农民、非农业人口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只要在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及经营场所,有稳定生活来源的,凭工商、房产管理部门证明,都可批准在城镇登记落户,并在生活、子女入学等方面享有城镇户口居民同等权利和义务。对进镇落户的农民,还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也允许依法有偿转让。在全区试点小城镇范围内居住的农民,土地已被征用,需要依法安置的,凭土地征用证明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三、信贷政策

第一条外地企业兼并定西企业,被兼并企业所欠国家专业银行贷款和利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经批准,可享受有关挂帐、停息、减息、免息政策;被兼并企业尚未归还的属地方财政“拨贷”资金和其他基建投资的本息余额,经债权人同意,本金可转为投资,利息可酌情减免;连续亏损3年以上的企业被兼并后,兼并企业还款确有困难的,经债权人同意,报经批准后,在计划还款期内所欠借款可实行挂帐停息。

第二条积极支持工业企业创建“名牌精品”围绕企业“扭亏增盈”和“脱贫解困”,积极发放,国有工业企业组织生产所需的启动贷款和“封闭贷款”。第三条各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地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考察论证有发展前景的新项目,地县财政对于税收大户、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第四条地区各商业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新增贷款额每年确保10%以上的增长。对自有固定资产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项目,人民银行应协调商业银行提供一定比例的流动资金贷款。第五条加大再贷款投入力度,扩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每年新增指标不少于2亿元。

四、土地政策

第一条外地国有企业兼并定西国有工业企业,在不改变原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可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保持原行政划拨方式不变。其他企业兼并定西国有工业企业,其土地资产的处置,参照执行定西国有工业企业相关土地优惠政策。

第二条对区外客商投资建设的土地供给实行优惠让利,即根据不同区位、使用性质和级差收益等因素确定优惠让利政策。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长年限:

开发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为70年;

开发农业用地的使用年限为50年;

开发工业用地的使用年限为50年;

开发商业、旅游、娱乐业用地的使用年限为40年。土地受让和承包期满后,需继续使用土地的可以续签合同,原使用者享有优先受让(承包)权。第三条向投资者出让土地使用权,允许地价适当从低,允许分期付款和在一定期限内缓征耕地占用税、土地管理费。

第四条凡在我区境内投资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通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经济适用住房、市政公用设施、社会公益事业、机关办公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国有土地的,按行政划拨方式供地。

第五条凡区外客商在我区投资实施的工业、农业、商业、旅游、娱乐业等建设项目,享受以下土地优惠让利规定:

1、对经批准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工商贸等二、三产业的建设项目,按当地宗地评估价优惠供地。使用新征用土地,一次性交纳出让金(承包费)的,按当地宗地评估价优惠50%,使用原有建设用地的,按当地宗地评估价优惠60%。

2、对经批准投资开发国有荒山、荒地、水面,用于发展农、林、牧、渔业的项目,一次性交纳土地出让金(承包费)的,土地出让金(承包费)按当地宗地评估价优惠70%。

3、对经批准投资开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地用于农、林、牧、渔业的,享受与当地群众同等的优惠条件。用于投资办企业,一次性交纳土地出让金、使用费的,按当地宗地评估价优惠60%。

4、对分年度交纳土地出让金(承包费)、土地使用费的,按年租金优惠20%。

5、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项目用地,前三年实行零出让金,从第四年起,分别按本条一至四款规定办理。

6、对投资300万元以上,预期社会经济效益突出的项目用地,在享受本条二款规定的基础上,其多出300万元投资的金额,每增20万元,地价优惠增加1个百分点,最高可优惠到宗地价的80%。

7、对经批准以土地入股的建设项目,以存量国有土地作价入股,与外方合资合作兴办企业或合营改造企业的,土地出让金按当地宗地评估价优惠20%;以新征用的国有土地作价入股,与外商合资合作兴办企业的项目,土地出让金按当地宗地评估价优惠10%,其股权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持股单位持有,并按股分红。

8、区外企业兼并、承包、租赁我区亏损企业的,被兼并方原来按规定享受的有关土地优惠政策,由兼并方继续享受。

9、利用非宜农荒山、荒滩举办的外来投资企业,免征土地出让金。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各县、地直机关创办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用地实行返租倒包形式,统一征用,即用地单位每年每亩地给农民一定粮食或现金补偿。

第七条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土地储备制度,即根据年度用地计划,按规划预征一部分土地,所预征的土地先给群众付20%—30%的征地费,土地由农民继续耕种,待建设需用时,收回其土地并付清征地补偿费。

第八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集体土地参与开发建设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或联营形式兴办各类企业。

第九条鼓励农民将生产能力低、生产条件差的一般耕地改为草场,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建造临时牲畜牧场和饲养场。开发荒山、荒地、水面用于发展农林牧渔项目,征收最低土地出让金。

第十条建造温室大棚、临时牧场、饲养场等,确需占用耕地,土壤耕作层不被破坏的,其用地不作为建设用地,不办理审批手续,但要在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签订复耕保证书,届时按约定条件和规定恢复耕地。

五、奖励政策

第一条围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面向全国聘请高层次人才,设立“定西地区特聘首席教授”和

“定西地区特聘首席专家”岗位,聘期三年,聘任期内除按规定发给工资、津贴外,用人单位再发给每人每月岗位补贴2000元。

第二条设立“定西地区科技功臣奖”,对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每年评一次,每次不超过2人,每人发奖金10万元。

第三条对引进区外客商投资的中介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1、凡从区外引进的各类资金(包括货币资金、专利技术、科技成果价值),均属引进资金的范围。

2、引进资金按实际到位资金予以分期确认,区外资金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根据资金使用单位、项目批准部门及银行等出具的验资报告为准。

3、独资企业和社会公益项目由政府奖励,合资合作生产经营性企业由区内受益企业或项目业主奖励。

引进有偿付息资金,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15%给予奖励,每年奖励一次。引进无偿资金(不含政策性切块资金),按实际到位的10%奖励。

低息引资,根据资金使用年限,按合同引资利率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差额的50%给予奖励,每年奖励一次。

无息资金,根据资金使用年限,按每年银行贷款利率的50%奖励,每年奖励一次。引进合资、合作资金,按投资者实际到位资金的2%奖励。

投资者以设备投资的,按评估价的5%奖励。

引进独资企业的,以实际投资的5%奖励。

4、引进项目被我区企业采用的,由受益企业按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第一年税后利润的20%给予一次性奖励。

引进专利技术、科技成果或高新技术入股、嫁接改造现有企业,使企业新增利润的,由受益企业按当年新增税后利润的20%给予一次性奖励;使企业减亏的,由受益企业按当年减亏额的2%给予奖励。

引进高新技术、科技成果、专利技术新建企业,待项目建成创造效益后,由政府按技术价值的2%给予奖励。

第四条对本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1、自带项目、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在本区参与生产、经营、管理的单位和人才,由受益企业按经济效益贡献给予奖励。

年新增税后利润50万元以内的,按新增税后留利的40%提取;年新增税后留利50—100万元的,按新增税后利润的30%提取;年新增税后利润100万元以上的,按新增税后留利的25%提取。

年减亏额在100万元以下的,按减亏额的3%给予奖励;年减亏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按减亏额的5%给予奖励。

2、对转让科技成果提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并给本区受益企业创造效益的单位或个人,除按规定付给转让费用,受益企业还可按年新增税后利润25%给予一次性奖励。

3、对承包、租赁国有、集体亏损企业的区内外单位或个人使企业扭亏为盈的,每年从企业新实现的利润中提取25%给予奖励。

六、保障政策

第一条鼓励外来投资者承包、租赁我区国有集体企业,对租赁、承包停产或亏损企业的,承包租赁费从优,实现利润全部归承租方。

第二条外商持有25%以上股份的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享有进出口经营权。

第三条兴办新企业,以高新技术成果投资入股的,高新技术成果作价金额由原来的25%提高到35%。

第四条鼓励区内大中专学校在校高年级学生从事科技创业活动,需要较长时间离开学校的,可保留学籍。

第五条放宽设立企业集团登记的条件,母子公司注册资金总和由国家规定的一亿元放宽到六千万元。

放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的限额,注册资金达到规定限额的80%以上,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可以先登记注册,在年检时要求补足。

第六条对农村边远山区个体私营者,一律采取先试营、不注册、不收费的办法,促其健康快速发展。

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私营业,优先安排摊位,优先办理营业执照,只收取证照工本费,免收一年个体工商管理费。

扶持发展一批民营科技型企业,支持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上市。

第七条纪检、监察部门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对各部门的监督和投诉。对由于某些部门行为不当或不作为,甚至吃、拿、卡、要而造成损失的,要对有关责任人严肃查处。供电、供水等部门要主动为区内外新投资企业节约用电、用水服务,水、电增容费减半征收。各部门切实减少各种检查、稽查活动,确属必要的,也应严格按规范进行。

第八条为保证各方面、各行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切实为各类投资实体服务,各种牵涉企业的政策条文都应在文档管理部门审核后及时印发各类企业。

第九条成立定西地区项目服务联合办公室,由各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具体负责政策条款的落实,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联合办公,督查工作质量,确保投资和项目的进展。对投资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尽可能一次性办完各种手续。资料齐全的,在7天内答复批准或不批准,并在15天内办理完审批手续。本规定适用于区内外的投资者、企业、事业单之日起实施,凡以往与本规定不符的,一律以本规位、经济组织和其他自然人。定为准。本规定由定西地区行政公署负责解释,自发布(二000年七月二十一日地委文件印发)

定西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优惠

1、退耕还林(草)要在保证农户基本口粮田的前提下进行。要坚持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因退耕面积较大,不能保证农户口粮田的,由所在县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土地小调整等多种方式予以妥善解决。

2、国家向退耕户无偿提供粮食,补助标准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00公斤,补助年限先按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8年计算,到期后根据农民实际收入情况,需要补助多少年再继续补助多少年。

3、国家给退耕户适当的现金补助。为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并考虑到农民日常生活需要,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可给予现金补助。补助标准按退耕面积每年每亩20元计算,补助年限与粮食补助年限相同。补助款由国家提供。

4、国家向退耕户提供造林种草的种苗补助。补助标准按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荒地造林种草每亩50元计算。补助款由国家提供。

5、对应税的退耕地,自退耕之年起,对补助粮达到原收益水平的,国家扣除农业税部分后再将补助粮发放给农民;停止粮食补助时,不再对退耕地征收农业税。进行生态林草建设的,按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执行。

6、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实行“谁退耕、谁造林(草)、谁经营、谁受益”的政策。农民承包的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植树种草后,承包期一律延长到50年,允许依法继承、转让,到期后可按有关法律和法规继续承包。

7、退耕还林还草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原来农户持有的土地证换发为林权证,纳入林地管理。坚持权属不变,谁种谁有,谁经营谁受益。在承包期内,允许农户依法继承、转让、租赁、拍卖或抵押。

8、采取多种形式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有条件的地区可本着协商、自愿的原则,由农村造林专业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租赁、承包退耕还林还草,其利益分配等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集中连片造林、种草,鼓励个人兴办家庭林场或草场,实行多种经营。

9、在实行退耕还林(草)过程中,要大面积种植优质牧草,进行草场改良,推广舍饲喂养、青贮氨化、配方饲料、暖棚养畜技术,改变传统的放牧养畜方式,处理好林牧矛盾。对因退耕还林(草)后造成燃料暂时短缺的,通过推广节柴灶、省煤灶、沼气灶、太阳灶及营造薪炭林解决。

10、要注意解决好退耕还林(草)后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国家拨付的农村小额贴息贷款、扶贫项目及劳力输出等要优先考虑和照顾退耕农户,保证他们退耕不减收。

定西地区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政策性支持措施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适应全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大力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特制定以下政策性支持措施:

一、投资融资方面

(1)地、县、乡财政部门要将小康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给予财力支持,保证小康建设的顺利进行。

(2)各级农行、信用社要千方百计增加资金运筹规模,实行信贷资金倾斜,优先安排各类贷款资金,促进小康建设。全区农行系统每年以10%的农业贷款增量重点扶持小康示范乡村建设;对小康村新上的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等投资额较大的项目,要积极争取上级行列项,争取以点贷和联合贷款方式解决。

(3)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的同时,要广辟资金来源,充分运用集体积累,广泛发动群众集资,搞好小康村住宅、能源、水利、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市场建设。

(4)积极吸引外商在小康示范乡、村兴办“三资”企业,外方投资额5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内配资金自筹的,由地区审批,报省备案。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5)小康村总体规划的编制,地县城建部门要优先安排,编制经费在城维费中解决。小康住宅设计由地县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统一设计,并提供比选方案,设计费用要予以优惠。

(6)小康住宅建设的选址要结合城镇改造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优先办理相关手续,并减免费用。

(7)各级财政都要适当支持小康住宅建设;各示范村要从集体积累中拿出资金对小康住宅建设进行补助;有条件的村还可集中资金,统一修建小康住宅小区,分层次制定优惠政策,供所在村农户及愿意投资者选购。县城、建制镇小康住宅要向复式建筑发展,以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8)地县交通部门要积极参与小康乡村道路的规划和测量设计,不得收取设计费用。小康乡、村道路建设项目,要优先列项,保证资金落实,拖拉机养路费也要向小康乡、村交通建设倾斜,使率先奔小康的村在规划的年限内实现公路畅通,街道路面硬化,交通方便。同时按照“谁出钱,谁修路,谁收益”的原则,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鼓励社会各方面自筹资金修路架桥,解决交通困难。

(9)加速小康村通讯建设,两年内小康示范村的农户通话率达到20%以上。农户安装电话电信部门可降低初装费,安装无线接入设备可免费使用无线终端,只签订使用协议。

(10)优先安排小康示范乡、村的供电电网建设与改造,保证农户生产生活用电。

(11)各级水利部门要搞好小康示范乡、村水利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立项,在有水源的地方,积极新上一批小型水利工程,扩大灌溉面积。同时抓好小康乡、村供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改善农村饮水条件。

(12)地县教育部门要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小康示范乡、村发展教育事业,有条件的乡、村争取办起幼儿园。

(13)地县民政部门要集中资金支持小康示范乡、村兴办公益事业,争取所有示范乡和有条件的村建起敬老院三、土地管理方面

(14)地县下达年度建设用地指标时,在国家控制指标内,结合小康建设规划实际,适当向小康示范乡、村增加住宅用地指标,以满足农户住宅建设用地的需求。凡列入小康示范建设的乡、村,其土地年度计划指标不够时,可在本县范围内调剂集中使用。

(15)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联营条件,与国家、集体、私营、个体企业共同投资兴办联营企业。也可以将集体所有的上地作价入股,兴办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联乡镇企业,但集体土地不得转让。

(16)集体“四荒”地可以采取有偿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由企业或个人集中使用,从事农、林、牧、渔业规模生产经营。

(17)上地管理部门在审批小康村宅基地时,可同时审批一定数量的农业用地,作为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和从事养殖的生产经营用地。小康宅基地面积可适当扩大,每户控制在330平方米之内。

(18)合理安排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对小康村的道路、学校、文化娱乐场所等用地,要统筹规划,与宅基地同时审批。

(19)土地管理部门在审批有关小康建设用地时,要简化手续,减免收费。凡在小康住宅建设中拆除原有住宅,宅基地复垦整理为耕地或其他建设用地的,只收取少量土地登记费,免收耕地开垦费和征地管理费。

四、户籍管理方面

(20)小康示范乡、村农户凡在县城、建制镇和乡镇企业小区有稳定职业、稳定住房和稳定经济收入或有稳定经营项目的,可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

五、科技进步方面

(21)加快小康示范乡、村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积极兴办农业科技园区,把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引入农村。对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

(22)农技推广、植保、水管、畜牧兽医、林业、种子、水产等部门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为小康示范乡、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收入,以及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举办的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离退休干部、离退休工程技术人员、大中型企业为农村小康示范乡、村所进行的上述服务,享受同样政策。对小康示范乡、村内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

六、奖励办法

(23)对列入地区小康示范的乡、村,由地区农委组织考核验收,地委、行署进行表彰奖励。按期达到的,乡奖10000元、村奖5000元;提前达到的,乡奖20000元,村奖10000元。奖金由地、县财政各拿一半,乡、村自行安排使用,可用一定比例奖励对实现小康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领导和有关人员

(24)对小康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县乡级干部,经过考核,可优先晋升职务。对有突出贡献的村级干部,乡政府可择优选拔使用。干不好,未能按期实现小康目标的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免职处理。

(25)对引进外资并到位的中方人员实行重奖,由受益单位一次性支付,奖励比例在甘肃省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的规定基础上提高一倍。

(二000年七月二十一日地委文件印发)中共定西地委定西地区行政公署

关于加速科技创新步伐推动全面实施

科教兴定战略的决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定战略的实施力度,切实把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放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作如下决定。

一、技术创新是实施科教兴定战略的中心任务

1、加强技术创新,是推动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历史任务,要实现地委、行署提出的“三增一降一稳定”的总体目标,就必须在我区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我区自然优势,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这既是解决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措施,还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正确抉择。

2、我区强化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改革为动力,强化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的机制创新,不断构建和完善符合本区实际的工业、农业创新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注重对各级各类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拔尖人才的培养,为持续创新提供人才保证。到2005年、2015年力争使农业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50%和60%,工业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35%和45%,实现我区经济在一些领域跨越式发展。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科研推广机构转制,全面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资源配置。全区农业科研、推广事业单位都要深化改革,按照“分类指导、破立结合、一步到位、全面推进”的原则,调整结构、优化人员、转换机制、完善体系,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体系及相应的人事管理、利益分配、市场竞争、奖优罚劣和服务保障等一系列运行机制。通过转换机制、实行聘任、优化组合、工效结合,内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化经营管理,有条件的要从事业法人转变为企业法人,成为科农贸一体化的科技型企业。

地直农业科研单位要以试验创新为重点,突出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开发科技产品,提高创新能力,占领技术市场,建立地区级农业试验创新体系;地直农口推广单位要以地区确定的退耕还林(草)、四大支柱产业开发为重点,提供技术,树立典型,建立农业示范开发体系;县、乡农口推广单位要以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开展技物结合服务和经营活动为重点,定任务、定指标,承包项目,建立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4、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县中小型骨干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全区地毯、水泥、酒精、机械加工、淀粉加工、中药材加工、粮油加工等骨干行业,要在建立企业技术开发机构的基础上,力争3-5年内组建起5-10个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带动本行业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展生产、销售和服务。所有企业每年都要落实占销售收入1%的技术开发经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要达到2%。

围绕支柱产业开发,通过重点培育,力争一两年内每个产业都能够建成2-3户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起龙头作用的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区域性产业化经营格局,提高全区农业产业化开发示范的整体水平。

5、加强产学研结合,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按照“突出重点、试点起步、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思路,在全区已命名的30户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筛选在产学研方面有优势的企业,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积极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联合协作,建立双边或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采用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咨询服务、合作开发、委托开发、组建股份制企业、科研机构整体进入企业等多种形式,建立“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互结运行机制,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和产品开发,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

6、通过人才分流和制度创新,促使科技人员以多种途径进入市场。农业科技单位经费将由“养人”改“办事”,实行经费与任务直接挂钩,科技人员有项目、有经费,才能有报酬。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根据所学知识、专业特长,在科技单位间自由流动、竞争上岗,积极开展科技承包,转化科技成果,兴办科技型企业。转制后的科技单位和分流后的科技人员,享受省、地、县有关体制改革的财务、税务、技术要素分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重视高新技术应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7、加强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大力实施良种产业化工程。根据全区三大类区不同的立地条件,各有侧重的重点抓好优质小麦、脱毒马铃薯、高赖氨酸玉米、优质杂粮、肉牛、瘦肉猪、名优特果品蔬菜、优质牧草、名贵中药材、名贵花卉等10大类动植物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选育阶段主要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依托,通过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采用基因技术、细胞技术、胚胎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和育种手段,建立优良品种选育基地或者繁育中心;推广阶段主要以各级种籽和推广部门为主,建立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和样板田,建立多层次的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体系,加快良种产业化进程。

8、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地方科技精品。围绕轻纺、建材、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选择一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有重大牵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成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发科技精品。从现有企业及优势产业中选择地毯、活塞环、淀粉、酒精、复合肥、中药材等具有优特的产业和产品,瞄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组织精干的科技力量,采用先进的工艺装备,开发生产出3-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含量、高技术创新度、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产值上亿元的科技精品,形成气候,带动全局,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切实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提升。

9、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高新技术示范基地。按照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指导原则,每县重点抓好1个具有适当规模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即定西县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临洮县千亩花卉高新技术示范园区、陇西县仁寿山高科技立体农业示范园区、通渭县碧玉高新农业开发示范园区、渭源县清源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漳县漳河流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岷民县十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重点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突出“先进性、实用性、高效性”

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的制高点。同时,为了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农业的渗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要以地区和国内有名的产业化项目为基础,以地区名优特产品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为目标,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示范和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和示范档次。地区农业、科技部门牵头要抓好一个5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工业基础相对较强,企业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定西、陇西、临洮三县为中心,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应用示范基地。要把示范基地建成技术开发示范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科研生产联合体的作用,初步形成网络,以帮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主要任务,联合进行改造、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及资产运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区工业技术经济水平的提高.

10、建立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网络。采用因特网、区域科技信息网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全区建立优化决策、技术信息、人才供求、农副产品销售等领域的专家决策和技术咨询服务系统,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四、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

11、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国内外科技使用与交流活动。紧紧围绕科教兴定战略的实施,在继续重视引进国外智力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工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国内引智成果向我区的转移和出国培训。围绕粮食持续增产、支柱产业开发,通过引进国内外专家,转移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建立农业高新技术引进示范基地。地毯、水泥、酒精、建材加工、淀粉加工、畜产品加工、粮油加工等行业,要以产品开发为中心,有计划地选派高层次管理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到国外或者发达地区考察、学习、交流、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12、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围绕全区退耕还林(草)、粮食持续增产及马铃薯、畜牧、果菜、中药材、花卉等优势产业对品种及技术的要求,以提高产品品质,优化结构、增加效益为目标,有重点地引进以小麦、玉米、优质杂粮等为主的粮经作物品种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优质食品加工型、早熟菜用型、高淀粉型为主的马铃薯品种及脱毒种薯快繁和精深加工技术;以名优特果品、珍稀蔬菜、高档名贵花卉为主的优质品种及配套栽培和加工保鲜技术;以根茎类和种子果实花类等为主的野生家种名贵中药材品种及优质高产栽培和深加工技术;以猪、鸡、羊、牛等为主的优良品种及畜禽规模化养殖和优质牧草栽培技术。要加强引进品种和技术的试验示范,强化开发应用力度,逐步形成符合全区产业特点、相对成龙配套的技术体系。

13、引进工业高新技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类重点引进马铃薯速冻薯条、精淀粉、预糊化淀粉、变性淀粉、雪花粉,果菜气调保鲜、蛋白饲料、特色熟肉制品、新型中药材制剂、中药材保健品等深加工技术及设备,开发多元化系列产品,降低成本,新材料类重点引进矿浆电解、非金属矿物材料制备、复合金属材料制备、可降解农膜母粒和农用新材料、子午线轮胎生产及通用塑料、橡胶高性能化生产技术及成套设备;机械、机电类重点引进先进模具设计及制造、可控气氛及真空热处理技术及设备,CAD/CAM/CIMS等应用软件;建筑建材类重点引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防水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系列产品;轻纺、化工类重点引进超细短纤及超细高密非织造布生产线、生产功能多元化土工合成材料、全自动蜂窝纸板成套设备、动植物油脂及油脚深加工技术、新型农药生产技术、先进制革工艺和设备等。

五、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建立技术创新的社会服务体系

14、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生力量,要大力扶持,加快发展。国有中小型企业要向科技型企业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鼓励科技人员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积极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十五”期间全区扶持发展50户民营科技企业。制定《定西地区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法》,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15、组建定西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按照组织结构网络化、服务领域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模式企业化、咨询服务产业化的指导目标,依托定西地区科技信息研究所和科技服务中心,组建定西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其宗旨是:面向市场,利用自身条件,联合社会力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科技服务,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

围绕马铃薯、畜牧、果菜、花卉等产业开发,分别以地区旱农中心、畜牧处、园艺站、临洮新兴花卉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成立定西地区马铃薯产业工程技术中心、畜牧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果树蔬菜产业工程技术中心、花卉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四个产业工程技术中心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面向企业和农户,提供产业政策、信息服务、咨询诊断、品牌策划、人才培训、成果推广等综合化、系列化等全程服务、带动产业升级。

16、大力发展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鼓励发展以技术交流、全程服务、技术经济合作等为主的多种形式农村科技服务组织,使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相结合,为农村产业开发开展科技咨询和中介服务。

要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按照“放开、搞活、扶持、引导”的指导方针,根据我区资源和产业特点,建立常设性技术市场,加强重大技术供需信息库及科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以物资采购、产品营销、技术交易、人才培训为起点的电子商务。

六、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持续创新提供人才保证

17、重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按照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地、县人才管理部门每年要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拔尖人才和中青年技术骨干,到国内外重点院校进行研修深造,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18、大力培养一批地方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针对我区选送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头率”低的现状,要把现有种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充分利用兰州大学与我区的“校地”合作关系,以及采取“产学研”结合、“农科教”结合等多种有效形式,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重点,动员全社会一切力量,每年选派一批善于经营管理、勇于开拓创新的各级各类人员到省内外大专院校定向培训学习,使其成为本地区承认学历水平、具有一技之长,留得住、用得起的地方型人才。

19、不断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要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农广校、农函大、绿证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要重视企业岗位技术培训,鼓励职工广泛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重视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才,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要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七、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为推动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20、抓好科技方针政策和科技法规的贯彻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加速科技进步真正做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强化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根据本决定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具体意见,积极务实地为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认真落实好地区已经出台的《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引进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国内外智力引进工作的意见》和即将出台的《进一步推动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加强工业高新技术引进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开发工作的意见》,推动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地区科技进步奖要提高奖励标准,加大奖励力度,奖金额一等5000元、二等3000元、三等1000元,对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重奖。奖金由地区财政列支。

21、加强督促检查,落实目标责任制。要进一步落实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切实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各级政府的整体工作,实行科学技术主要措施目标管理,加强安排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地、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研究和统筹协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2、建立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新机制。要建立以政府调控为杠杆、企业为主体、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为后盾的多渠道、多层次科技投资融资体系,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0年,地区财政要确保列支30万元科技三项费,并以后每年增加10万元;各县财政的科技三项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1%,并逐年有所增加。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贷款投入,逐步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

地、县都要建立技术创新基金,主要用于高新技术引进。可通过拨款资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入和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用创新基金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要大力推进技术股份化,鼓励科技成果作价入股。

定西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奖励在推动全区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充分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增强全区的综合实力,根据《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定地委发[2000]22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西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定西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定西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第三条定西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推荐、评审、授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四条定西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定西地区行政公署授予公民或者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五条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评审的组织管理工作,设立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第六条设立定西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组成若干行业评审组,负责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工作。

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由地区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从专家、学者和有关方面负责人中提出,报行署批准。

第七条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和指导社会上的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社会力量设立的各种科学技术奖,必须经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批准并办理登记手续,在奖励活动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八条定西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下列方面为我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一)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事业中,研制开发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及生物新品种,创新点突出,经实施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二)在技术开发活动中,实现技术创新、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成果,创造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三)在各类工程项目实施中,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有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

(四)在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技术基础工作中,创造出显著社会效益的;

(五)在为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的软科学成果研究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显著效果的;

(六)在开展引进国外智力和进行各种科技合作与交流中,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

(七)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的。

第九条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技术发明项目是指前人尚未发明或者尚未公开,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其技术发明成熟,实施应用一年以上,取得良好效果。

(二)技术开发项目是指完成的具有重大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及其应用,在技术上有自主创新,形成了产业的主导技术和名优产品,或者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装备和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明显。

(三)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是指将先进成熟的科学技术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应用于我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成果转化程度或者实现了产业化,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能力,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四)各类工程项目是指列入县级以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综合性建设工程和科学技术工程等。

(五)社会公益项目是指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等社会公益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推广应用。

(六)软科学研究成果是指在有关的战略、政策、规划、评价、论证、预测及有关管理科学的研究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

(七)科技合作与交流项目是指在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取得重要科学技术成果,对我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八)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是指主要论著已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首次发表,或者作为学术专著出版一年以上,其主要科学结论已为国内外或者省内外同行应用,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和科学价值;对于推动学科进步有重大意义,或者对于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十条候选项目完成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提出或者确定项目的总体方案设计;

(二)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做出重要贡献;

(三)成果转化、推广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

(四)基础研究相关科学论著的主要作者。

第十一条候选项目完成单位应当是在项目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完成单位。

各级政府一般不作为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主要完成单位。

第十二条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其单项授奖人数和授奖单位实行限额,一等奖的人数不超过13人,单位不超过7个;二等奖的人数不超过9人,单位不超过7个;三等奖的人数不超过7人,单位不超过5个。

第十三条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等级根据候选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程度,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推动社会科学进步的作用等三个条件进行综合评定。

(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1、在科学上取得重大进展,学术上为国内先进以上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我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2、在科学上取得较大进展,学术上为国内先进以上水平,并为学术界所公认和引用,对本学科或者相关学科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或者对我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3、在科学上取得一定进展,学术上为国内先进水平,并为学术上所公认或者部分引用,对本学科或者分支学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或者对我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二)技术发明、技术开发、社会公益、软科学类项目:

1、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成果应用程度高、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作用或者对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2、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以上水平,成果应用程度高,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较大作用或者对科技发展有较大意义的,可评为二等奖。

3、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已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较大作用或者对科技发展有一定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三)成果转化与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化类项目:

1、成果具有国内先进以上水平,在机制、方法和措施上有很大创新,转化、推广范围大或者产业化程度高,具有很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显著的,可以评为一等奖。

2、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在机制、方法和措施上有较大创新,转化、推广范围较大或者产业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可以评为二等奖。

3、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在机制、方法和措施上有一定创新,转化、推广范围较大或者产业化程度较高,具有一定的示范、带动和扩散能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经济、社会效益较为显著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四)重大工程类项目按在技术和系统管理方面的创新,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程度,总体技术水平、主要经济指标水平,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的影响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审定级。

第三章 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推荐

第十四条 推荐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候选项目应当是经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登记或者认定的项目或者成果。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实行逐级推荐和限额推荐的原则。各推荐部门应当对申报项目择优评审,按下列渠道推荐。推荐时,应当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

(一)地、县属单位的候选项目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分别由地直主管部门或者县人民政府推荐;

(二)中央、省属驻定单位的候选项目由其业务主管部门或者县人民政府推荐;

(三)三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及社会团体的候选项目由县人民政府推荐;评审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所需证明及评价材料由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确定。

第十五条 凡存在知识产权以及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争议的,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推荐参加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

第十六条 经评审未授奖的候选项目,一般不再重新受理。但在此后的技术开发活动中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并符合本办法有关规定的,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重新推荐。

第四章 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

第十七条 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评审一次。

第十八条 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行业评审组经过评审,向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委员会提出获奖项目及等级的评审建议。奖励委员会根据评审原则,结合行业评审组的建议,确定获奖项目和奖励等级。

第十九条 对初步具备了奖励条件,但尚缺少某些资料或证明文件,难以明确判断的候选项目,可以缓评。每个候选项目只允许缓评一次。

第二十条 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实行回避制度。被推荐候选项目完成人或者涉及项目有关人员不作为奖励委员会委员和行业评审组委员参加当年的评审工作。

第二十一条 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实行异议制度。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的初评结果向社会公布,征求公众意见。

在公布之日起30日内,凡对候选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以及推荐书填写不实等方面提出异议的奖项,可向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意见,由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处理。推荐单位、推荐人及候选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对候选项目评审等级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不予受理。

第五章 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授予

第二十二条 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项目和奖励等级的结果进行审核,报行署批准。

第二十三条 对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获得单位和个人由行署颁发奖状、奖励证书和奖金。

第二十四条 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者的事迹,记入本人档案,作为考核和享受有关待遇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五条 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数额为: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1000元。奖励经费应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所增加。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经费由地区财政专项列支。

第二十六条 资金的分配:

(一)资金分配应按贡献大小,合理分配,不搞平均分配;

(二)获奖项目奖金不得重复发放,如获奖项目已获得过某一级别的奖励,只对项目完成人补发高于原奖金的差额部分;

(三)奖金应如数发给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各级主管部门不得截留。

第六章 罚则

第二十七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及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经查明属实,由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经行署批准撤消其奖励、追回奖金和奖状、证书。其主要完成人在两年内不得申报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二十八条 推荐单位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奖励的,由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

第二十九条 参与评审活动的有关专家和工作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由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经行署批准取消评委资格,对有责任的工作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社会力量未经登记擅自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予以取缔。对经登记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在奖励活动中收取费用的,由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没收所收取的费用并处以所收取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撤消登记。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 行署所属部门一般不设立科学技术奖。各县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一项科学技术奖,具体办法自定,报行署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管理机构在管理推荐项目时,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评审费。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7年4月7日定西地区行政公署发布的《定西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试行条例》(定行署发[1998]17号)和原《(定西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试行条例)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定西县旱作高效农业开发区

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经营者的建设、生产、经营行为,确保开发区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开发区内开发建设、生产经营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开发区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政策引导、专家参与、能人开发等方式,把开发区建成集生产示范、科技开发、辐射推广、信息交流、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开发区。在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合理利用土地、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及发展市场农业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开发区建成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的实验区,高科技、高效益的示范区,传授技术、培养人才的培训区,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游览区。

第二章 开发区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四条 开发区建设必须突出旱作高效农业的特色,用现代的科技指导农业、用现代的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的设施发展农业、用现代化的管理经营农业,建设一流的农业设施、引进一流的农业技术、布置一流的观赏景点、体现一流的管理机制。

第五条 开发区建设必须符合科技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要求,在气候资源、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建设上为全县农业开发起到示范作用。

第六条 开发区要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建设,逐步建立马铃薯繁育、食用菌科研、中药材繁育、节水型养殖、节水型名优果菜、优质牧草、草食畜禽、花卉苗木等八大基地,并按照草木花卉区、名优特蔬菜区、名贵中药材区和珍稀动物养殖区等四大区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第三章 进入开发区经营的必备条件

第七条 凡进入开发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八条 凡进入开发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确能起到示范、引导、带动、辐射作用,并拥有相当比例的自筹资金。所带的项目必须符合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要求。

第九条 凡申请进入开发区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本单位介绍信、乡(镇)人民政府证明或其它有效证件报名注册,向管委会办公室提交申请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申请报告、立项批复及有关资金筹措方面的证明,并要有可靠的技术依托单位或专家。经管委会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入开发区投资经营。

第四章 优惠政策

第十条 开发区土地一律实行反租倒包的流转形式有偿使用,合同期限一定三十年不变,土地承包费为每亩每年225公斤小麦,于当年九月底付清。若一次性付五年者,给予优惠,每亩每年以200公斤小麦收取土地承包费。

第十一条 进入开发区的单位或个人的建设资金原则上自带,以吸纳社会资金为主。但对于起点高、效益好、规模大以及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政府有关部门及金融部门在扶贫资金安排、信贷投入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第十二条 对进入开发区经营的单位或个人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住房、户口及税、费等方面均享受县上既定的招商引资、招贤纳士各项优惠政策。

第十三条 对在开发区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在晋级、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在申报成果奖和个人奖方面与县上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同等对待。

第十四条 对在开发区投资建设和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不管民族、籍贯、身份、职业,在政治上、政策上、协调服务上均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第十五条 对进入开发区的单位或个人,提供水、电、路、话“四通一平”的基础条件,由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协调办理各类手续,减免建设前期的各类手续费用,为经营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创造宽松的生产经营环境。

第五章 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

第十六条 批准进入开发区的经营者必须在管委会的统一领导下按规划建设进行开发。

第十七条 所有生产、实验、办公设施,一定要符合高科技、发展高效农业的标准,按照观光农业的要求,设计既要经济实用,又要新颖、美观、大方,具有艺术价值。建设方案经管委会办公室审查批准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划线施工,严禁兴建永久性住宅。

第十八条 各单位和个人都要在自己承包的开发区域内布置一定数量的草坪、花木及集流场,以达到美化、净化、绿化的目的。

第十九条 对开发区内的花草树木、道路水渠及环境卫生实行划段包干制。各经营者必须自觉遵守集体公约,教育职工爱护开发区内的一切公物。

第二十条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经营者都必须自觉遵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有关方面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各经营者引进的动植物品种,必须接受动物检疫、植保植检单位的监管检查、确保引种质量。

第二十二条 各经营者必须自觉遵守管委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期填报生产进度和生产经营分析报表。按每亩每年50元的标准,及时向管委会办公室交纳管理费用,保证生产、经营、管理有序进行。

第二十三条 进入开发区的单位和个人,其承包土地上的附着物在承包期内可以转包、抵押、租赁,但必须要经过管委会办公室的批准,在管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六章 开发区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二十四条 开发区管委会是开发区建设与管理的职能机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开发区总体规划,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解决开发区建设中的重大事宜。

第二十五条 管委会下设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开发区内的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信息的收集、发布,统计报表的汇总、编制,承包费和管理费的收缴,土地承包合同的执行,以及职工的学习培训等。

3、负责开展区内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档案管理、人才管理工作。

4、负责开发区建设的“四通一平”基础建设,制定施工设计,协调有关部门,搞好水电路话的的管理工作。

5、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政策和对开发区建设的有关要求。

6、协调治安管理以及经营者亟待解决的其它问题。

7、管委会交办的其它事宜。第二十七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管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二000年八月三十一日)

定西县招商引资、招贤纳士的有关规定

一、凡来我县投资办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建设用地县上实行统一征用,在三年内免收土地租金,三年后按 《土地法》 的规定征收租金。并在水、电路、能源、通讯等方面提供方便。

二、项目开发,原则上以高新技术项目为主,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谁建谁管,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

三、对凡为定西经济发展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引进项目的单位或个人,其项目建成投产达标后,由财政按企业当年实现所得税的5—10%一次性付给信息服务费;对所有帮助我县引进资金的中介人,引进无偿资金,按引进资金总额的25%奖励。

引进有偿资金,根据引进资金的数额、利率和使用年限,给予引进资金者5—10%的一次性奖励。对自带资金领办项目的企业投产后,按引进资金总额的25%给予奖励,其奖励资金从企业上缴所得税中分年解决。

四、对凡来定西领办、承包、合作、托管、兼并、租赁、收买国有、集体企业的单位或个人,我县工商、城建、卫生、公安等部门一切行政性收费三年内免收,各种证照(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暂住证)由市场联合办公室统一负责,七日内办理完毕,各种证照一律只收工本费;三年内全额按收支两条线,由财政部门返还所得税,后三年返还50%;亏损企业自扭亏之日起,三年内税后利润全部归领办、承包、租赁方;盈利企业,对超过上年利润基数部分,实行各半分成。

五、对愿在定西城乡市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外地客商,物业管理部门在房屋租赁费、设施费、水电费等方面以最低的价格提供服务;工商管理费的收取及各种证照的办理同上。

六、对现有国有、集体企业,可以向具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法人、自然人、企业内部职工出售,出售可采取一次性出售、分块分期出售、部分股权出售、不动产租赁等多种办法;一次性付款优惠总额的20%,分期付款数额不能低于成交额的60%,其余部分必须有担保或抵押,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利息,两年内付清;被出售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相当的,按零资产出售,由购买方承担全部债务;被出售企业资不抵债的,实行零以上债务剥离出售,剥离出的债务实行挂帐,由购买者在5年内按上缴所得税的5—10%提取个人奖金。

七、对自带项目来我县建设的,在项目投产三年内,所得税由财政部门全部退还;对来我县搞技术开发,产品填补省内、国内空白的,在三年内按上缴所得税的5—10%提取个人奖金。

八、凡来定西创办、领办企业或进行技术咨询的个人,能使企业年创利润在10万元以上,其家属子女系农村户口的,特批 “农转非”,并对家属和子女在招工、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九、凡我县急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本人愿来我县工作,但原单位不放的,本人可以辞去公职由我县重新办理录用手续,恢复原身份和技术职称,在原工资标准的基础上晋升一级工作,工龄连续计算,并凭录用批件办理户口、粮食关系,按优惠政策自购经济适用住房一套;愿到我县国有集体、乡镇企业工作的全家户口可落在县城。

十、鼓励各单位和各行业,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发展我县经济落实一个“跑”字,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创办经济实体,投产见效后三年内所得税全部返还,其中50%用于奖励个人。

十一、鼓励县内外各界人士,为发展定西经济献计出力,特别是鼓励在海外从事各种工作的定西籍人士,为定西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引进项目和资金,政府必须给予优厚的回报;凡引进外资者,均按 《甘肃省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 办理,有关部门给予担保;引进信息、技术者,项目投产见效后三年利润总额的50%归引进者。

十二、凡外商投资,均按 《甘肃省鼓励引导外商投资若干政策规定》 和 《甘肃省鼓励外商投资产业和投资方式导向实施细则》 等政策执行。

通渭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一、服务承诺

1、凡在我县投资办厂(企业)者,由县计划局根据投资者的要求,对投资者项目特事特办,简化手续,实行“一门式”服务。按照快捷高效的原则,搞好协调服务,代办一切手续,其注册登记手续在受理之日起10日内办理完毕。

2、优先解决投资者及其配偶子女在我县的农转非户口,其家属子女在生活、入托、入学等方面一律优先,享受本县公民的一切权力。

3、对合资、合作的外籍客商,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者,其建设项目纳入地方重点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计划,并在信贷方面优先安排。

4、外来客商可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和矿产资源开发证。土地使用权最长为:住宅用地80年、农业用地50年、工业用地50年,期满后可依法申请延长。其使用权在使用期内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投资者成片开发100亩以上,用于发展农林牧渔业的,县政府可协助向国家、省上争取扶持资金。

二、税收规定

1、投资者在县域内投资的一切企业,其企业所得税一律减免3年。

2、在县内荒山、荒坡、荒滩和水面上从事农、林、牧、渔各业的投资企业和个人,一年内免征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

3、投资者投资范围只要符合国家投资产业政策,其投资的固定资产住宅部分,经计划部门和税务部门审批后,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执行零税率。

4、投资企业管理人员收入个人所得税,由地方财政部门全部返回给个人。5、除国家和省政府批准出台的各类收费罚款,基金项目外,其它地方性收费一律免收。6、投资者在办理各种手续时,有关部门只收工本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