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利津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根据利政发[1999]10号文)于1999年2月9日建立。同年5月22日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撤销利津县外贸总公司。其下属三利食品公司、外贸粮油食品公司归口外经贸委。同年8月7日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三利食品公司改归县经贸委管理。

利津县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为正科级行政机构,是利津县政府综合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职能部门,下设办公室和行政科。核定行政编制5人,现有干部职工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人,工勤人员1人(借调)。

〔事业概况〕1999年利津县外经外贸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一是创汇总额稳步增长。全年累计完成自营出口创汇442万美元,占市分配任务的164.5%,占县计划任务的101%。同比增长21%。二是出口企业逐步增加,产品增多。全县已形成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利津县外贸粮油食品公司、利津县纺织总厂三家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出口产品基地5万多亩,逐步形成了以食品、粮油、蔬菜、纺织品、工艺品为主的多元化岀口创汇体系。三是贸易方式不断优化。县纺织总厂加工贸易额达122万美元,外贸粮油食品公司代理出口创汇80万美元,优化和丰富了外贸方式,促进了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四是对外交往日趋活跃。全县有20多家企业参加了青交会、广交会和深圳高交会等国际性经贸活动。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和科学文化交流关系,达成利用外资意向10多项,先后有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等多家客商来利津县考察投资环境。

〔加强机关自身建设〕1999年县外经委把提高机关工作水平作为推动外经贸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促进全县开放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抓学习,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外经贸委以建设“改革创新、廉洁勤政、团结实干、高效服务”的机关为目标,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努力提高人员的政治素质,端正思想作风,全面推动机关建设。坚持周六学习制度,编发了《外经贸法律法规摘编》,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学习,同时积极学习外经贸业务知识和国家新近出台的外经贸政策及规定,提高领导、服务外向型经济的水平。

(二)强化管理和服务,全力构筑“大外贸”发展格局。一是落实了目标责任制,结合利津县实际情况,把东营市政府下达的出口创汇和利用外资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到各部门、乡镇,层层落实目标责任,重点加强了对三资企业、外贸企业及进出口生产企业的管理工作,加大了调度和督查力度,确保全年各项任务指标落到实处。二是把扩大出口企业队伍作为扩大对外贸易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帮助企业申请进出口权,推动全县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三是结合分析国际市场前景,对全县企业和产品进行了调整摸底,列出了出口企业和产品加以重点引导和扶持。重点加强了对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力度,使全县农业产业化和国际市场实现接轨。四是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有效性上下功夫,实施了服务承诺制、行政公示制和限时办理制,积极走出去为企业跑手续、跑审批、跑摊位、跑配额,进一步提高了机关服务水平。五是加强了对创汇企业的业务指导,先后四次邀请了省、市外经贸委有关领导及专家来利津县进行了现场指导,帮助制定计划,大力调整产品和市场结构,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三)实施外资拉动战略,提高全县经济的外向度。一是在全县各部门、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建立充实了招商项目库,共收入引资项目36个,为利津县招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项目载体。二是组织有关企业和部门参加了青交会、广交会等国际性商务活动,使企业在实践中转变了观念,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三是会同县招商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利发[1999]29号文件,实施了外来投资项目审批代理、限时办理等制度,进一步改善了利津县投资环境,增强了对外商的吸引力。

〔大事记〕1999年9月19日利津县历史上首次召开了大规模、高规格的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六大班子成员、县直各部门、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分析了利津县对外开放工作面临的形势,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并对全县对外开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