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利津县供销合作社内设综合办公室、经营管理科、财审科、政工科、保卫科、双联办公室。全系统共有独立核算企业21个。其中基层供销社(中心社)8个,加工企业5个,县属流通企业8个。县社机关实有干部职工24人。全系统干部职工1543人。

〔事业概况〕到1999年末,全系统拥有固定资产总额6496万元,流动资产总额18282万元。负债总额为22327万元,资产负债率89.15%。所有者权益2717万元。

1999年全系统实现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1.0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1.7%,同比增长130.6万元;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0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54.5%, 同比增加7580.7万元;实现利税349.7万元,其中上交税金324.5万元,实现利润25.2万元。化肥销售总量83103吨,同比增加17314吨;实现农副产品购销总量为50049吨,同比增加1901吨;完成大豆加工总量3万吨,完成出口蔬菜加工总量560吨。

到年底,全系统亏损企业4个,亏损总额9.7万元,同比减少亏损4.5万元。全系统共注入技术改造资金1100万元,完成技改项目6个,新增工业产值5000万元。一年来,全系统生产经营保持安全运行,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拓宽思路,搞活经营,提高效益〕 一、贯彻办社宗旨,巩固主营业务,为农服务进一步增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供销系统克服重重困难,巩固主营产业,稳定了市场,满足了供应,为利津县农业丰产丰收做出了积极贡献。

1.农资供应和服务进一步增强。农资供应是供销社主营业务之一,随着农村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供销社农资经营业务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形势,从加强农村经营网络入手,通过不断开拓完善农资供应渠道,改进营销措施,加强系统内联合,既保证了供应,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是完善了农资经营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了业务指导和监督。年初,县社进一步修订了《关于1999年化肥经营业务考核奖惩的意见》,扩大了奖惩范围,加大了奖惩力度,并要求各企业认真执行经营进度,旬报、月报制度,提高了农资流通系统的组织化程度。在农资经营风险增加,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全系统农资销售总量有了大幅度增加。其中化肥销售达83103吨,完成计划的149.7%;农用地膜销售387吨,完成计划的151%;农药销售366吨,完成计划的112%。二是强化市场管理,保障了农民利益。县社先后联合工商局、公安局、物价局、技术监督局等职能部门,多次对全县农资市场进行集中清理整顿,有效地打击了非法经营业户,维持了农资市场的有序竞争,稳定了农资价格,遏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县社还与技术监督局合作,在系统内开展了保质监销活动,提髙了供销社企业的经营信誉。三是灵活经营,强化服务,巩固了农村市场。各(七)商贸167企业本着“服务生产,方便购买”的原则,积极开展“联户包村”销售,安排专门车辆常年下乡送货,既为农民节约了用工和费用,也为企业增加了销售量。1999年,全系统用于下乡送货的车辆达20余部,送货总量3万余吨。北宋中心社充分利用8处农资供应点,10部车送货,实行“拉网式”销售,全年下乡送货总量达9000吨;傅窝中心社有计划地组织调查各村化肥需求情况,并通过村“两委”向农民开展定向销售,化肥销售总量达到7128吨。

2.把握国家政策,落实各项措施,新棉收购工作成效显著。1999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新棉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进一步加大了棉花经营的市场风险,县棉麻企业把棉花收购当作发挥供销社职能,体现为农服务的窗口,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在棉花供大于求,库存增加,销售困难的情况下,转变思想观念,打破1994年以来的棉花购销格局,实行了“棉花收储企业与非定点加工企业相结合,定点棉站与非定点棉站相结合,棉厂与中心社相结合”的新措施,全社总动员,替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保质保量的把农民交售的棉花全部收购起来,既进一步锻炼了各中心社的收购队伍,为将来棉花购销格局适应市场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趟出了路子;又大大降低了收购费用。全年收购皮棉2750吨,加工调销2750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积极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增强了农村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各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发展村级服务站26处,有的以经营农资商品为主,有的兼营日用品、土杂品。组织管理上,供销社主要是对其在经营、服务、质量、价格、核算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协调,形成了“对内一个网,对上一本帐,经营一盘棋,服务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在组建方式上,主要是采取以供销社原有双代店或零售店为依托组建;供销社干部职工回村领办;供销社与村民联办等形式。多形式、多成分的村级服务站方便了农民购买,扩大了供销社经营。

二、工业投入加大,实力增强,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1999年,全系统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社”的路子,采取“改革先行战略,发展至上意识,工业兴社”思路,坚持增量发展与存量改造并举,围绕“三个调整”,加大对工业的资金、技术投入,在巩固和稳定好各项传统业务的同时,以农副产品加工为突破口,立足资源上项目,围绕市场调品种,逐步发展起以棉花加工为基础,以蔬菜、大豆等农副产品为重点,以塑编、造纸、酿造为补充的多元化工业项目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失去棉花优势后企业如何发展的问题。

1.跳岀就工业抓工业的圈子,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农产品加工上项目,项目建设和经济效益实现了新突破。1999年全系统投入资金1100万元,完成技术改造项目6个。其中第一油棉厂和第三油棉厂围绕油脂化工这一优势产业注入技术改造资金600万元,完成两项重点技改项目,全系统植物油浸出加工能力由日处理原料60吨扩大到250吨,新增工业产值5000万元。两项目分别于7月18日、8月28日峻工投产,到年末共加工大豆3万吨,总计实现利税500万元,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益的预期目标。

2.明集中心社立足当地新发展的崑麻籽种植专业合作社,围绕资源有效利用上项目,投资30万元,新上一个日加工能力10吨的小型榨油项目,加工消化当地蓮麻籽资源,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初步形成了蓖麻籽良种繁育、商品籽种植、加工、运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该项目得到了市、168利津年鉴县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明集中心社以该项目为依托,与乡政府合作,采取多元化参股的形式,成立了“大华油脂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于1999年11月8日投产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陈庄中心社利用全国总社科技推广中心介绍的专利技术,围绕环保项目搞开发,投资30万元,新上一个以废旧塑料为原料生产90#无铅汽油的加工项目,并以此为依托成立了“宝洁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髙的环保型加工项目,有利于消除白色污染,得到了上级支持和重视,于1999年9月底投产运行,产品经滨州地区质检部门检验,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质量要求。

三、市场建设及资产运营有了较大突破。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经营阵地,充分利用企业闲置资产,1999年,县社系统重点加大了市场建设和资产运营力度。

一是为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工业品公司投资50万元,建成营业面积1450平方米的再就业“宫宵商城”。商城设单间营业室24个,大厅营业柜台140个,以小商品批发零售经营为主,共安置下岗职工160名。商城于1999年11月4日开业。

二是积极建设专业市场,扩大经营阵地。各企业采用招标租赁的形式,积极建设专业市场,扩大经营阵地,取得了比较显著成绩。现已建成陈庄开发公司农机市场,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虎滩中心社农机市场,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明集中心社建材综合市场,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利用所处交通便利条件,投资30万元,新建加油站1处,均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

三是充分改造现有经营设施,提高利用效率。供销大厦四楼大厅装修后由仓库改为经营场所,新增营业面积1500平方米。大厦还对原家俱商场进行改造,新增营业场所9处。安置干部职工11人,年承租费收入3.6万元,原家俱商场实行抽本经营,实现承租收入1.6万元。

四是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盘活闲置资产。其中,傅窝中心社利用大桥门市部交通便利的有利条件,与寿光市新生管材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以股份合作制方式经营废旧物资业务,总投资51.8万元,年销售额60万元,利润10万元,项目已于1999年12月8日投产。王庄冷藏厂以10间闲置房屋与济南个体户陈希峰等3人以股份合作制形式联合成立“三友”食品加工厂,生产具有地方风味的食品,年产值可达400万元,项目已于1999年12月20日投产运营。北宋中心社将闲置的仓库对外出租,建成了面粉厂、预制厂、塑料厂、化工厂、食品厂及酒店各1处,年增租金3.8万元,同时也使旧房屋得到及时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