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中共东营市委工作概况

一、组织概况与党的建设。

2003年底,东营市委辖5个县区党委,3个派出党工委,有基层党委163个,党支部4031个,共有党员76302名,其中女党员占13.1%,少数民族党员占0.066%。全市干部总数43830人,其中在职市级干部49人、县级干部886人、科级干部501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512人。一年来,市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着眼于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进行工作方法和载体创新,全面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深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认真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开展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排查摸底,针对排查整理岀来的突出问题,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积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继续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全市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278个,已建立党组织的271个,占97.5%。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建立入党材料发放登记制度,加大了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力度。在农村无职党员中探索推行“设岗定责”、“党员活动日”制度,在社区党员中探索推行“双重管理”制度。组织开展了向好支书一一王友成同志学习活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防治“非典”等突发事件中发挥了战斗堡垒和骨干带头作用。“七一”前夕,对全市防治“非典”工作2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40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有1个基层党组织和2名党员受到省委表彰。

(二)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市、县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顺利召开,换届选举工作圆满成功。对部分市直部门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一年内调整县级干部296人,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改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在县区换届工作中,对6名县区党政一把手全部实行了市委全委会票决制,对任命的30名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也实行了县区党委全委会票决制。公开考选了25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全部实行聘任制。对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制度和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工作进行了试点,积极探索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实行干部专职考察制度,与考察人员签订《干部考察责任书》,严格落实干部考察责任追究制;采用了先进的考核标准测评系统,增强了考察结果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深入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进一步加强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建立干部廉政档案,前移干部监督关口。组织实施对全市各级干部进行大规模培训,突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干部。积极争取选派市直、县区直部门和乡镇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进一步拓宽了干部实践锻炼的渠道。围绕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相关制度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我市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党管人才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抓好工作作风的转变,认真解决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市委常委有关制度》,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等各个方面对市委常委进行了明确规定。出台《关于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决定》,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牢固的群众观,自觉把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创造出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政绩。健全民主集中制,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坚持领导干部参加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健全和完善议事规则和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抓好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和调研制度的落实,从市直机关选派316名干部到基层进行实践锻炼,促进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狠抓工作落实, 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 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二、重大决策与主要工作。

根据省委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东营实际,提出了“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干事创业、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一个总目标”、“两个率先”、“三个显著提高”的基本要求。一个总目标,即把东营建设成为经济持续繁荣、科技教育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富裕的地区。两个率先,即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三个显著提高,即经济综合实力、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以2002年为基数,到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其中地方增长18%以上,2007年达到1000亿元,实现翻番, 人均达到6500美元;到201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2000亿元以上,人均达到12500美元以上。

2003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掀起了加快发展的新高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重大突破。

(一)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抓经济、促发展。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9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地方324.78亿元,增长22.2%,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8.6亿元,增长40.6%,其中地方218.3亿元,增长75.9%;境内财政总收入实现143.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26.7%;完成进出口总额8.4亿美元,增长61%,其中出口4.4亿美元,增长49.9%;实际利用外资2.63亿美元,增长225%。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经作物面积比调整到40:60,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15家。工业速度、质量、效益全面提高,全市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实现利税、利润分别增长43.9%、49%。招商引资深入推进,全年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531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65.3亿元,增长28.85%。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4.4万户,民营企业发展到7406家,上缴税金增长40.1%。

(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和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 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心城建成区面积达到67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138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3.06亿元,按50年一遇标准,建设了41.4公里的防潮大堤。全市公路密度达到73.8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启用了东营机场,开工建设了东营黄河高速公路大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努力维护群众利益。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99元,增长11.5%,位居全省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3510元,增长10.8%,增幅居全省第一,是建市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了农村“五通三保”: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中小学微机联网校校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和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城镇“两个确保”、“一个低保”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扩大就业,新增就业3.4万人,比上年多增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

(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建立了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查究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建立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扎实有效地实施了“百姓平安工程”,创造了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全市发案率明显下降、破案率明显提高,并实现了“三个没有”:没有发生“法轮功”分子聚集滋事事件,没有发生企业军转干部外出上访事件,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油区稳定工作得到了国家专项治理检查组的高度评价,称东营油区为“全国模范油区”、“全国油区治安工作的一面旗帜”。

(五)深化油地军校结合。按照“团结思想向下渗透,结合工作向实发展,具体工作抓好落实”的指导方针,积极推进思想融合和经济结合,凝聚起了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开创了团结发展的最好时期。油地校共实施结合项目54项,完成投资9.9亿元,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市里积极支持油田改革发展,规划建设油田工业园,支持石油大学实施“211”二期工程,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油田积极帮扶地方贫困乡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创新与经验。

回顾2003年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各项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六点:(一)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集中开展了“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破除了阻碍发展的陈旧观念和思想意识,为全市加快发展打开了思想通道。在此基础上,制定岀台了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的意见,对“激励干事者、保护创新者、鞭策落后者、追究诬陷者、惩治腐败者”作出了具体规定,调动起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了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谋发展,通过抓投入、抓项目、抓园区、抓软环境建设,克服了非典疫情的影响,保持了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夺取了防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在财政资金投向、工作措施、领导精力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用市场资金干发展的大事,用财政资金办百姓的难事。围绕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行重心下移,集中人财物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办好事。2003年仅市本级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就达3.8亿元,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和“十大利民工程”全部按期完成,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有了新的改善。

(四)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兼顾,努力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始终把维护稳定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实行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及时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全面落实社会治安和油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市没有发生“法轮功”滋事事件,没有发生重大恶性事故。整个社会秩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坚持油地军校团结协作,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高举油地军校团结的旗帜,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推进经济结合和社会整合,联合兴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共同参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共同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地方还制定出台了支持油田存续企业改制的优惠政策,建立了油田工业园和大学科技园,油地军校结合不断向深、向广、向实发展,呈现出了 “家和万事兴”的良好局面。

(六)坚持求真务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市各级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鼓实劲、创实绩。对确定的工作任务,实行“四个环节”工作法,明确干什么事、谁去干、什么时候干到么程度、干好干孬有个什么说法。建立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鼓励各级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