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

河口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白1993年开展起来的。治理水土流失最早的是义和镇。此处位于义和镇南部的薄家、五一、宝一、宝二、宝三一一带,面积10平方公里,属极度侵蚀地带。义和镇于1992年开始规划,1993年挖沟筑渠整平土地,1994年春进行林网绿化。但每年治理成果难以巩固,处于秋冬治理,春夏被毁。同年,成方连片地搞林果基地建设。当时,主要是当地群众自发组织起来,进行整平土地,翻淤植树造林等项治沙致富活动,使风沙侵害得到控制。至1997年6月共治理风沙区4.9平方公里,其中整地改土400公顷,建成经济林70公顷,水保林13.3公顷,并达到桥、涵、闸、路的配套。整个工程完成土方126.5万立方米,建筑物46座,总投资72万元。建成了15公里的防护林带,修建三座移动式扬水站。此处紧靠王庄二干,水源比较可靠,经过一年的努力,生态效益显著,蓄水保土,防风固沙能力及地表植物覆盖率有显著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得到美化,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1997年下半年开始,河口区全面对沾利河流域进行规划治理,整个流域主要规划治理义和镇的黄河故道。南起五一村,宝一村,东靠沾利河,西至王庄一分干,北至六义干,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平均5.35公里,总面积91平方公里,实施治理面积34平方公里,分4年治理。从地形地貌上来看是一片高洼不平的风沙区,年降雨量547.8毫米。年蒸发量2122.2毫米,平均无霜期240天。流域内条件极为恶劣,土地利用率仅有15%左右,突出的是水资源缺乏。由于退海之地,土地返碱严重,地下无淡水资源,地上无引水工程。整个项目区涉及义和镇的29个村,13480口人,耕地不足万亩,多为粮食种植,产量低而不稳,小麦亩产56公斤,大豆亩产32公斤,农民人均收入720元,其他收入极低。1998年春,对河滨路以南一分干以东进行了全面开发。首先利用全区重点项目大会战,又加上农业开发,工程主体已基本完成。此时河口区独立的引黄水系配套工程也基本完成,引水能力已达到8000余万立方米,近二年的时间,共开发治理19.6平方公里,种植果园706公顷,水保林252公顷,动用土方172万立方米,投资472万元,特别是果园效益十分可观。形成了河口区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

1999年,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河口区义和风沙区(北大屋)综合治理工程,该项目位于河口区义和镇境内。南起王集水库一支渠,北至六义干,西临一分干渠,东到义英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平方公里。项目区内共种植经济林333.3公顷,成片水保林20公顷,农田林网19.2公顷,土地改良765公顷,开挖填筑沟、渠、路共计150条,共栽植树木3.6万株,完成土方114.42万立方米,配套中小型桥、涵、闸计70座,共完成各类投资405.22万元(其中包括群众自筹及投工折款173.33万元),1999年10月全部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成为河口区第一个全国“十、百、千”示范样板工程。

2000年,河口区争创第二个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该项目是马新河流域的一部分,位于太平村以北,胜利村以南,西起滨太路,东至一分干,隶属太平乡的胜利管区,命名为胜利片。南北长5000米,东西平均长3000米,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该项目从1996年开始治理,到2000年结束。完成治理8.33平方公里,建成水保林20公顷,农田林网53.3公顷,经济林66.7公顷,整地改土680公顷,节水灌溉400公顷,开挖沟、渠、路180条,完成土方185.74万立方米,完成各类投资426.08万元。 (包括投工拆款21-1万元)。2000年10月13日通过国家专家组的验收,专家组验收结语为: “该流域宣传力度大,科技含量高,坚持全面规划,从调整农村生产的结构和发展‘双高一优’农业人手,配置三大措施,形成了田成方、渠成网、沟、渠、路旁树成行,水土保持综合防护经济体制和齐抓共管的建设管理模式。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其治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借鉴推广价值,完全达到了水利部财政部。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达标验收标准。

同年,还完成了油地共建马新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项目区位于太平乡境内,东起一分干,西至滨太路,南至河滨路,南北长5000米,东西宽2500米,总土地面积12.5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主要种植苗木,杨树、果树、枣树、桑树、柳树等,面积307公顷。森林覆盖率3010,占总面积的27%。该项目1997年开始治理,2000年12月底完成。实行集中全区会战,共治理12平方公里,建成水保林13.3公顷,农田林网53.3公顷,经济林33.3公顷,整地改土613.3公顷,节水灌溉467公顷,开挖沟、渠、路212条,共完成土方162万立方米,配套小型建筑物65座,各类投资400.6万元。

另外,根据河口区“1999 - 2010年规划”,六合乡实施了黄河故道治理工程,1999年、2000年治理面积5平方公里,整地改土400公顷,种植经济果园65.6公顷,农田林网20公顷,节水灌溉133.3公顷。共开挖修筑沟、渠、路48条,完成土方67万立方米,投资256.7万元。新户乡老鸦片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建设项目于1999年- 2000年12月实施。治理面积4平方公里,整地改土166.6公顷,经济果园80公顷,水保林33.3公顷,完成土方36万立方米,投资201万元。

至此,河口区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25平方公里,经济林719.7公顷,水保林折实面积125.1公顷,整地改土3879.9公顷,栽植防护林27.8万株。完成土方863.44万立方米,共投资2233.6万元。在此期间,义和镇薄家、宝一、宝二一带至梁家万亩林果基地,于1999年被列入全国“十百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工程,所谓“十百千”示范工程是指国家财政部、水利部根据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及农村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发[1998 ]15号、国发[1998] 36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联合发出通知(水保[ 1998] 85号文),确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10个示范城市、100个示范县、1000条小流域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义和镇风沙治理区属全国1000条小流域之一。被列入示范工程之后,国家每年可投人专项资金40万元人民币扶持建设。

2001年,对马新河小流域的胜利片风沙区继续进行完善。并扩大治理面积6.67平方公里,亦称胜利片二期工程。其中整地改土400公顷,农田林网53.3公顷,成片水保林15公顷,经济林66.7公顷,修路11条,挖排水沟27条,渠道20条,桥、涵、闸9座,节水工程200公顷,动用土方20.7万立方米,石方0.01万立方米,投资96.15万元。同时治理完成的水土保持项目还有六合乡西崔风沙区。项目面积12平方公里,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平方公里。此年实施了7.3平方公里,整地改土200公顷,开挖沟渠74条,农田林网50公顷,成片水保林100公顷,经济林33.3公顷,修路19条,挖排水沟25条,桥、涵、闸6座,渠道30条,节水灌溉200公顷,完成土方9.67万立方米,石方0.02万立方米,工日0.6万个,投资51.47元。植树2.o万株。

2002 - 2003年,河口区继续治理两个风沙区。建设内容多为续建工程,为基础工程措施升级。一是沾利河流域的新户乡老鸦片,位于该流域的黄河故道。东起丰产河以东1.8公里处的生产桥,西至十支渠,北至鸦新路,南至采六路,长3.05公里。项目区内涉及老鸦、九顷、北李、东鲍井、盐山、杏行、西鲍井、双合等村庄,总面积3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27平方公里,治理面积6.67平方公里,计开挖沟渠9条,并推行“U”型渠道硬化节水技术,长度13.01公里,配套建筑物16座,土方26.4万立方米,投资245万元。二是六合乡以东的黄河故道河王渠两侧,面积5.8平方公里,以整平土地建设农田林网、水保林、经济林为主,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并发展节水灌溉200公顷,完成土方32.5万立方米,配套建筑物16座,总投资86.1万元。

2004年,利用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0万元,省投资10万元,群众自筹21万元,实施沾利河流域水土保持绿色治理,主要内容是沟渠治理65公里,植树12.12万株,完成土方14.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