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一、电报网络

1883年(清光绪九年)台儿庄设电报子店,开通台儿庄至徐州、宿迁人工电报电路。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滕县设电报局,属山东省充州府辖,为官督商办,中国电报招商局创办。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9月,京沪电报线路途经台儿庄,电报线路分为8个支线,台儿庄线路属第五支线。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台儿庄为电报分局,电报线路有台儿庄经9县至宿迁、清江浦岌台儿庄经韩庄至济宁电路。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峄县至枣庄建有架空电报线路。1909年、(清宣统元年),滕县至济南建有架空电报线路。

1913年临城设四等电报局,属交通部山东电政监督处管辖。台儿庄改为三等电报局,属直鲁报务管理局辖。1914年,枣庄、峄县、台儿庄、滕县设二等电报局。

1921年11月,开通枣庄至临城人工报路,同年12月又开通枣庄至峄县人工报路。

1923年,开通台儿庄至那县人工报路。

1929年津浦电报干线工务处设立4个工务分区,济南至徐州线路属第二工务分区,辖山东境内桑园至临城线路,架设有临城至枣庄、枣庄至峄县、峄县至沂州电报线路,同时,青、沪电报干线辖有黄林庄至台儿庄、台儿庄至韩庄、临城至韩庄人工报路。

1933年开通滕县至邹县、滕县至临城、滕县至济宁、滕县至大坟口人工电报电路。

1939年日本侵略军在枣庄设电报局,在滕县、临城设立电报电话局,架设南至蚌埠、徐州,北至新泰到济南的通信线路。

1945年滕县至济南电报电路开通,为“双信片电信回线”,收发电报机为“单信音响机”。同年,枣庄至徐州为音响机人工单工报路。

1946年11月,峄县电信处、枣庄电信局成立,开始与徐州通报。1947年3月,开通临城至铜山幻线人工报路。

1948年,电报通信设施毁于战火,电信员工逃散,峄县、枣庄电报局已不复存在。峄县至临城、枣庄至临城、临城至铜山的电报线路均遭到损坏。

枣庄地区解放后,1950年,临城县设立电信局,并开通临城至徐州、临城至充州的人工报路。同年,滕县至济南、滕县至充州的人工电报电路开通。

1952年10月,鲁南军分区将电话设施移交地方后,利用电话线路开通了峄县至专署驻地滕县的话传电报电路。

1955年3月,滕县、薛城安装人工音响机,开通薛城至滕县人工报路。9月,枣庄人工报路通达滕县。11月,峄县局安装人工音响机开通至滕县报路。峄县、枣庄为同线幻线电报电路。同年10月,为缩短薛城、滕县、滋阳等地直达济宁的电报时限,山东省局在滕县、滋阳、济宁间开通同线幻线电报电路,原滕县至滋阳、济宁的报路改为滕县直达济宁。

1956年薛城至济南为人工电报电路,尚有通达夏镇、韩庄、利国释、柴胡店、张汪话传电路。

1958年11月,峄县局随县委机关迁驻枣庄镇,电信设备随之迁枣。峄县至济宁人工报路改为枣庄至济宁报路。

1959年4月,原薛城至济宁人工电报电路,改为薛城至滕县人工报路。

1960年3月,开通薛城至枣庄人工报路,薛城至滕县报路停通。同时除原有薛城至沙沟、欢城话传电路外,又开通薛城、周营、陶馆、南常话传电路。

1962年12月,枣庄至济南安装电报振荡器,开通双工闭路式人工报路,原枣庄至济宁报路停通。

1966年3月13日根据省局通知,开通枣庄至临沂人工报路。不久该电路停通。

1967年5月,枣庄至济南人工报路改为电传电路。1970年,滕县至济宁人工报路改为电传电路。1976年6月,枣庄至台儿庄开通人工报路。1977年,枣庄至峰城开通人工报路。

1980年4月,开通枣庄至薛城电传电路,原枣庄至薛城人工报路停通。

1982年8月,开通枣庄至峰城电传电路,原枣庄至峰城人工报路停通,9月,枣庄市局设立载报中央室,枣庄至薛城、台儿庄、峰城市郊报路均改为载报电路。原滕县至充州电传报路同时改为枣庄至滕县载报电路。

1984年4月,市局至山亭为话传报路,经由滕县局接转。

1985年10月,市局报房至胜利路电信营业处开放市内电传报路,市局报房至车站、络塔埠、安城、税郭、郭里集、齐村、北庄、西集、东尧山等支局、所,均开放市内话传电路。

市局的电报线路进入以济南为中心的自动转报网,枣庄局共有有线电报电路5路,其中二级省内电路2路,市郊电路3路。二级省内电路为: 枣庄—济南,电传进济南自动转报网,载报电路; 枣庄—滕县,电传进济南自动转报网,载报电路。

市郊电路为: 枣庄—台儿庄,电传、载报电路; 枣庄—薛城,电传、载报电路; 枣庄—峰城,电传、载报电路。

二、有线电报通信设备

清末民初,枣庄地区电报通信十分落后,电报设备使用的是莫尔斯电报机,系人工收发电报孟1945年8月,交通部对全国电报通信设备进行改进,枣庄地区原有单工电路均改为双工电路。

枣庄地区解放初期峄县局使用的是莫尔斯电报机,50年代逐步改为直流振荡器。

1967年5月,市局改为电传收发报机。1970年,滕县局改为电传发报机。

为了增加通信能力,1982年市局报房进行更新改造,扩建了电传维护机构,设立载波电报中央室。1985年市局各种载报机已达10部,其中BZP-O1A,1-4路载报机8部,ZB319-A,8-16路载报机2部。全电子电传机BD477型1部,zz型机械式电传机BD055型26部,双机头自动发报机64-4C型12部,电报转换架BHLYZC1部,电报测量台BLRO1型1部,真迹传真机2部。滕县局有上海BD55型电传打字机3台。

1985年9月28日,枣庄市自动电话大楼投产后,安装1台TQHY-2型国产中文译码机,从此,来报译电由机器代替手工。

三、有线电报业务

清末,枣庄地区试办的电报业务,一般为政务、官商、私务等电报,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军政官商机构,群众很少使用。民国时期,经办的电报种类有政务、公务、寻常、特种、特快、官军(加急、普通)、私务(加急、普通)、新闻(加急、普通)等。但多为军政单位服务,业务量不大。

1952年峄县邮电局开办电报业务,初期没有电报电路设备,利用长途电话与滕县局话传电报。1955年设立报房,使用人工收发电报。同时,陶庄邮电支局等分支机构亦开办电报业务。自1958年以后,枣庄、滕县所属邮电支局、所,逐步开办电报业务。枣庄市邮电局办理国内天气电报、水情电报、公益电报、政务电报、新闻电报、普通电报、汇款电报、公电等8种电报业务,并根据用户不同需要办理特急电报、加急电报、邮送电报(1983年3月,将邮送电报改为专送电报)等特别业务。市邮电局与滕县邮电局还开办国际电报业务。枣庄市邮电局和各分、县局电信营业室均受理一年和三个月的电报挂号业务,并按规定收费。

1965年,全市办理电报业务的局、所有20处。1985年全市办理电报业务的局、所66处,电信代办点25个。枣庄市邮电局电报班担负全市电报通信的来、去、转业务,还负责投送来报任务。县、区局设专送投递人员。1985年,市内有直投电报投递员4人,投递市内直投区域内直投电报84000余份,占全部电报投递量的95%;有专送电报投递员2人,投递直投区域以外的郊区、农村涉及急救、接车、病危等紧急事项的专送电报6000余份;滕县局21个办理电报业务的支局、所均雇有专送电报人员。全市邮电局、所,自1958年后,电报业务量增长。1958年全市出口电报为3.4万份,1978年,出口电报19.0430万份。1985年出口电报已增加到38.3万余份,电报发报逾限率为0.35%,电报服务差错率为0.03%,均好于省定考核指标。

四、有线电报通信管理

电报业务由市局长途电信科领导,市局分为有线报务班和无线报务班。有线报务班,1985年共有报务员24人,包括电路值机、报务处理、电报加工、话传理订等工序。

市局报务班、电报中央室等班组和县、区局电报专业建有交接班、安全保密、质量管理、奖惩等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各工种、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长途电信科对全局及所属分支机构的电报通信工作全面负责。各邮电分支机构,在电报收受、传递、处理和投递等工作中,均接受市邮电局的业务指导,服从指挥调度。

通信质量管理体系分为局、生产科室和班组三级。分管局长负责本局的电信质量管理工作,长途电信科负责报话通信质量的管理工作,班组长负责本组的通信质量工作。

1985年山东省邮电管理局考核枣庄局电报通信质量有两项指标,电报发报逾限率省定指标为0.45%,枣庄局实际完成为0.35%;电报服务差错率省定指标为0.07%,枣庄局实际完成为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