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四节鲁南各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1940年冬至1943年春,日伪军对鲁南抗日根据地实行频繁、残酷的“扫荡”、“蚕食”和分割、封锁;同时鲁南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在日军的军事压力、政治诱降和蒋介石的“曲线救国”的反动政策驱使下,加紧了投降、反共活动。在敌伪顽联合夹击之下,鲁南抗日根据地被敌伪顽分割成数块互不相连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但鲁南抗日军民没有被吓倒,没有屈服,他们在当地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有力支持下,在当地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保卫、巩固了各个抗日游击根据地。

―、尼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尼山位于曲阜、泗水、郞县三县的交界处,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生地。当时的尼山地区系指曲阜、泗水两县的南部,郎、滕两县的东部及费县西部地区。最困难的时期,尼山根据地仅剩邹县东部一小块山区,因此又称邹东抗日根据地。

进入1941年,日军在尼山地区不断增加兵力(至1941年底,日军总兵力达2600余人、安设据点29处),并极力扩充伪军、伪职人员(至1941年底,伪军达9580人,分驻在186处据点,伪政权人员及警察、宪兵、特务等武装力量5320余人),对尼山抗日根据地施行频繁、残酷的“扫荡”、“蚕食”、封锁;同时盘踞在尼山地区的国民党地方顽军(其总兵力达1.1万余人)也加紧了反共活动,不断向尼山抗日根据地进犯。在此情况下,尼山地区的抗日军民面临着愈来愈困难的斗争局面。

为适应坚持尼山地区的抗日斗争,中共鲁南区第一地委(尼山地委)和第一军分区(尼山军分区)根据鲁南区党委、鲁南军区要求各军分区建立一支骨干部队的指示,于1941年2月决定以第一军分区所辖的两个区队为基础,吸收邹县县大队,泰宁县大队等地方武装,组建成尼山支队,由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肖鸣兼任支队司令员,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许言兼任支队政委,邹日清、张鸿仪先后兼任副政委,路牟般兼参谋长,靳怀刚兼任政治部主任。实际上,尼山支队的领导人皆由军分区领导人兼任。尼山支队下辖两个大队,第一大队随军分区活动在尼山地区,第二大队经常活动在泰(安) 宁(阳)地区。

同年5月,鲁南军区对尼山支队进行第一次整编,董明春调任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任尼山支队司令员。第二大队调回鲁中加强泰宁县大队,第一大队建制撤销,第一大队一连改编为鲁南一军分区警卫连,第一大队二连、三连改称尼山支队第一、二连,以邹县地方抗日游击队和抗日自卫团为主组建了尼山支队第三、四、五连。另外,为提高部队基层干部和地方武装干部的政治、军事素质,还组建了军分区教导队。

同年9月,由于日伪军连续对尼山地区“扫荡”,顽军亦经常进犯根据地,斗争形势逐步恶化,加上又遇天灾,部队减员严重。为减轻人民负担,尼山地区党政军机关及所属尼山支队进行精简整编。这时许言、肖鸣、路牟般、靳怀刚等先后调离,由杨涤生接任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政委,董明春代理军分区司令员兼尼山支队司令员,邹日清任军分区副政委兼尼山支队政治部主任。尼山支队由原来的5个连整编为两个连。另外,于8月间建立鲁南专署第一行署,周蓝田任行署主任,从此统一了尼山地区抗日民主政权的领导。

10月,为增强尼山支队的战斗力,将邹西独立营缩编为尼山支队第三连。11月,鲁南实施主力部队地方化,教导二旅五团三营营部和所属第^一、十二两个连调来充实尼山支队。为此,尼山支队进行了第三次整编:尼山支队恢复大队建制,大队长谢长生,教导员张鸿仪,大队下辖5个连队,都配备较强的领导力量。

尼山支队第三次整编之后,力量增强,士气大振,连续向深入邹东抗日根据地的日伪顽军据点发起反击。11月,首先向盘踞曲泗邹交界处鲁源村的顽军巩震寰部发起攻击,毙伤俘其70余人,余者逃窜。接着,他们又在滕县丁庄、谷山、老山一带对顽军申宪武部发起反击,将其击溃。尔后,又向泗南出击,连续拔除毛沃、南孙徐和北孙徐伪军据点。尼山支队连战皆捷,解放了大批被日伪顽军占据的村庄,鼓舞了抗日军民斗志。

但从总的形势看,郞东尼山地区仍是敌强我弱。到1942年底,敌人在这里建立日军据点38处,伪军据点224处,共有日伪军1.8万余人,顽军亦有数千之众,而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及尼山支队不过千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装备上,人民抗日武装都处于劣势。而且日伪顽军相互勾结,多次联合向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仅1941年下半年至1942年上半年,日伪军对尼山根据地较大规模的“扫荡”就有5次,投入兵力共达3.6万人次,伪军和顽军的进犯不计其数。敌人对尼山根据地之中心区一一邹东、泗南形成钳形包围。根据地最困难时期被压缩在邹东山区几个村庄,所以当时有“瓦曲、后峪、颜家庄,枪炮一响十八趟”之说。抗日形势最危急之时,郞东地区的人民抗日武装只能凭据地形复杂的邹东山区十八趟与敌周旋。

为了渡过抗日斗争的艰难阶段,鲁南一地委遵照鲁南区党委的统一部署,于1942年6月,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减租减息和增加工资的群众运动,受到了根据地群众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基本群众的优势很快树立起来,改造了旧村政权,加强了人民抗日武装和民兵建设,增强了根据地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与此同时,尼山支队遵照军区指示,再次进行整编,地委书记杨士法兼支队政委,谢占生任参谋长,张鸿仪任政治处主任。支队下辖3个连,撤销大队建制。尼山支队整编不久,伪军张显荣、李延寿部千余人向尼山支队驻地辛庄、卸甲河发起进攻。尼山支队在支队长董明春等人率领下,进行了英勇还击,经1天激战,将伪军击溃。同年8月,日军80余人和伪军500余人又向尼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心区十八盘山区发起攻击。当时,尼山支队领导机关和部队分驻十八盘的东西两侧,五县游击大队驻山顶的十八盘村。敌人经过一阵对山顶炮轰之后,便从两侧向山上进攻。尼山支队二连和五县游击大队经过同敌激烈的战斗,因敌众我寡,人民抗日武装便边打边撤,在一、三连的接应下撤出阵地。此战,毙敌20余人,人民抗日武装也伤亡10多人。

为支援鲁南一地委和尼山支队,1942年9月初,八路军主力三团奉命进入尼山地区,于9月3日夜至4日晨在尼山支队的配合下,拔除了伪军张显荣部盘踞的南北孙徐村据点。毙伤伪军200余人,生俘伪军头目张显荣以下500余人。接着,又攻克邹东宋家山头伪据点,歼灭伪军一个中队,从此,尼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局势得到缓解,在尼山支队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的同时,军区将泗南地方武装和伪军投诚的一个连合编为泗南独立团,配合尼山支队开展对敌斗争。

1943年2月,在国民党九十二军先头部队进犯尼山地区的同时,泗水、邹县城等处的日伪军2500余人采用拉网战术,对尼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进行“扫荡”。尼山地区党政军机关及主力部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但泗南独立团、鲁南一行署公安局看押班和部分区中队被敌包围。在突围中,泗南独立团伤亡43人。为此,鲁南一军分区决定撤销泗南独立团建制,将该团缩编为军分区第四大队。同时,由于敌人对滋(阳)临(沂)公路以北的曲阜、泗水地区连续大 “扫荡”,致使曲泗北部地区全部伪化。曲泗县委、县政府、县大队撤至泗南、邹东活动。

二、湖东(邹西)抗日游击根据地湖东地区系指南阳湖、独山湖以东,津浦铁路兖州至界河段以西,兖(州)、济(宁)、邹(县)、滕(县)、鱼(台)五县的结合部,因其大部位于邹县西部,故又称邹西地区。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又是鲁南和湖西两大抗日根据地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敌我双方在此展开激烈地角逐争夺。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1940年,部西地区抗日斗争历经三起三落,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1941年1月初,中共湖西地委派刘昭畴、丁平到南阳湖东部地区,组建了中共湖东中心县委,刘昭畴任书记,丁平、生碧泉任副书记。同月中旬,刘昭畴奉命返回湖西,中心县委遂撤销。在此基础上建立湖东县委,划归鲁南一地委领导,丁平和生碧泉分别任正副县委书记。

1941年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为打通鲁南与湖西两地的联系,命令教二旅和教四旅分别在湖东和湖西向土顽冯子固部和周侗发起攻击。15日,教四旅在湖西首先向盘踞在丰县和鱼台之间的十字河地区冯子固部发起进攻,很快将顽军击溃。尔后继续东进,迫近微山湖西岸。同时,教二旅六团由鲁南抵达湖东地区,在滕西韩桥一带与顽军周侗部激战,并于2月1日攻克南阳镇,俘其70余人,缴获步枝70余支,迫使顽军周侗部、申宪武部逃亡湖西地区。

在主力部队的支持下,于2月间建立了以步云亭、郑汇东分别任正副主任的湖东办事处。同时还组建了湖东独立营,张洪宾任营长,县委书记丁平兼任教导员。

1941年6月,主力部队撤走之后,被赶到湖西地区的土顽申宪武和周侗部卷土重来,联合向凫山一带进犯。为避其锋芒,湖东县党政军机关人员立即转移到邹西里房一带。不久,顽军尾随而至。正当危急时刻,湖东独立营营长张洪宾率60余人枪叛变,投靠土顽申宪武县委决定由张文桐代理营长,率部立即转移到邹东抗曰游击根据地。县委书记丁平和县办事处副主任郑汇东因处理善后工作被困在邹西。鲁南一地委书记许言闻讯后,立即派张文桐带一连接应,复被申顽部合围。张文桐率部同顽军激战一天,终于掩护丁平、郑汇东突出重围,胜利抵达邹东根据地。自此,湖东地区再次伪化。鲁南一地委决定撤销湖东县委,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以崔北海为书记的邹西工委和以颜化平为书记的滕西工委,转入隐蔽斗争。1942年2月,兖州日军宪兵队在湖东地区进行大逮捕,原邹西县委书记王海如和数十名共产党员、抗日积极分子被捕,湖东地区的党组织又一次遭到破坏。为保存革命力量,鲁南一地委命令邹西、滕西工委机关转移到邹东抗日根据地。从此,湖东地区党组织基本停止活动。8月,中共湖东工委重新建立,崔北海任书记,他们以社会职业为掩护,秘密从事抗日活动。

三、微山湖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微山湖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原指微山湖、昭阳湖以东,津浦铁路滕县至韩庄段以西,以夏镇为中心的南北狭长地带。因这一地区抗战前分属于山东滕县和江苏沛县,故又称沛滕边区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8年3月,张新华、郑安良和王志成等分别在夏镇、南庄发动组织的抗日武装编入张光中领导的抗日义勇队之后,张新华又奉命回到夏镇,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搞募捐,并动员当地爱国青年参加义勇总队。这时,夏镇已成立维持会,会长刘凤林死心踏地地为日军效劳,欺压鱼肉百姓。张新华向总队汇报后,张光中派义勇总队第二大队突袭夏镇维持会,解除维持会武装,处决了刘凤林。此后夏镇一带的共产党组织又有较快的发展。

9月,中共丰(县)沛(县)鱼(台)中心县委书记郝中士根据中共苏鲁豫特委的指示,派主传珍到沛滕边区开辟工作。不久,建立了中共夏镇区委,主传珍任书记,张新华、郑安良、王志成为委员,并组建了以王吉善为队长的手枪队。同时,夏镇区委按照上级的指示,积极深入地发动和组织群众投入抗日斗争,建立了自卫团、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团体组织。为支援湖区抗日斗争,张光中率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一大队也多次到夏镇一带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支持,解决了越冬被服问题,同时也震慑了敌人。同年底,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抵达湖西地区,一举歼灭了伪军王献臣部800余人,迅速打开了湖西抗战的局面,也鼓舞和支援了湖东区抗日军民。这时,以主传珍为书记的中共沛滕边县委建立,辖沛七区、滕七区、滕八区、水上区四个区委和夏镇特支。在此有利的形势下,沛滕边县委大量发展党员,发展抗日武装和抗日群众团体,并卓有成效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4月,建立了沛滕边联合办事处,苗宗藩任办事处主任,张新华为副主任,冯子固(国民党沛县县长)任名誉主任。至此,沛滕边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为适应迅速发展的抗日斗争的需要,中共沛滕边县委于1939年3月到年底,先后举办了5期党员训练班和3期工农青妇积极分子训练班,共培训430余名抗日骨干。同年秋,建立了沛滕边青年抗日救国团县团部。青救团的主要任务是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武装和对民众进行抗日宣传教育。沛滕边的抗日群众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1940年2月,中共沛滕边县委书记主传珍调走,黄天明继任县委书记。这时,沛滕边地区的伪顽同鲁南人民抗日武装的斗争已日趋激烈,情况非常复杂。为在对敌伪顽斗争中站住脚,沛滕边县委在积极做好敌军工作的同时,放手发动群众,组织人民抗日武装,壮大扩充力量,孤立敌人。他们经过细致认真的工作,在夏镇伪军大队中秘密发展了10多名共产党员,其中包括其正副中队长,敌伪情报能及时传出。同时,县委还建立了以张新华为营长的县警卫营和以王吉善为大队长的民运大队,以王志成为大队长的丰沛鱼三县边联大队。同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七),张新华率警卫营一连在夏镇以北的纸坊村薛河堤旁伏击了日军和伪保安大队,击毙日军传达长李根,打伤日军5名,缴获了战马9匹,步枪30余支、驳壳枪4支,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县委还积极争取和整编了活动在临城南北津浦铁路两侧的自发组织起来的数股铁道游击队,将其收编为县委领导下的抗日队伍,于1940年7月编入八路军苏鲁支队领导下的鲁南铁道大队。他们在大队领导人杜季伟、洪振海、王志胜等人的领导下,在铁道线上同敌伪军展开英勇战斗,并不断取得胜利。县委还协助苏鲁支队派来的刘丙文、傅保田等在夏镇三孔桥创办了被服厂,解决了抱犊崮山区主力部队的穿衣问题。

从1938年底到1940年6月,沛滕边县委共发展党员1000余人,党组织遍及沛滕边方圆100华里的各村庄,建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统战性质的县抗日民主政权一一沛滕边联合办事处和抗日武装,创建了沛滕边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0年6月,八路军苏鲁豫支队奉命南下,黄河支队前去坚持湖西抗日斗争。这时,冯子固在国民党特务头子汤铁飞的要挟下走向反动,制造了屠杀微湖地区抗日干部的“六一三事件”,国共统战工作在沛滕边区被冯顽破坏,共产党派往冯子固部胡团的军政骨干被迫撤出,抗日斗争形势日趋紧张。同年8月,为坚持湖区的斗争,牵制敌顽,以黄河支队二团二营为骨干,与沛滕边警卫营、沛滕边民运大队、丰沛鱼三县边联大队及沛县警卫营、沛铜独立营等武装整编为五县游击大队,许言语任大队长,郑统一任政委。他们以沛滕边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活动基地,坚持湖区的抗日斗争。此时,潘复生奉中共山东分局之命去湖西接任地委书记,途经微山湖时受阻,复经山东分局批准,建立了中共湖区五县工委,潘复生任书记,统一领导湖区对敌斗争。

五县游击大队在沛滕边集中开展活动,这里的斗争也日益紧张起来。除了日伪军据守在铁路沿线和夏镇这个中心地带以外,西边有冯子固,南边有耿聋子,北边和东边是国民党鲁南专员周侗和胡介藩的部队,顽军四面合围,夹击沛滕边。这时隐藏在沛滕边人民抗日武装部队里的原土匪头子陈士俊(原独立大队大队长)暗中投靠了胡介藩,与顽军里应外合,在人民抗日武装撤退后,对湖区抗日工作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为了打破顽军的合围,五县游击大队向湖西岸进行过突击,但因顽军防范严密,两次突袭都未成功。第一次在湖西大堤与顽军作战,大队长许言语在三段牺牲,由郑统一接任大队长。第二次突击作战,五县游击大队主力营长牺牲之后,顽军气焰更加嚣张,逐渐缩小包围圈,形势更加危急。后经过岗子战斗和微山战斗,分别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形势暂时缓和。但不久,沛、滕、铜、丰、鱼五县顽军又大举向抗日根据地围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1500余人被压缩在湖边南庄、刘昌庄、西万一带。当时又值秋雨连绵,湖水泛滥,天气转冷,军民忍饥受寒艰苦奋战,终因众寡悬殊,无法在此较小的地区再坚持下去。五县工委研究决定西撤,一边战斗,一边布置西撤后的秘密工作。在潘复生的主持下,委派王洪垒接替黄天明,任中共沛滕边县委书记,与田光宇、陶力民等组成新的县委,带领少量精干武装转入地下斗争,对邹西、滕西的秘密工作也作了布置。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于11月24曰(旧历十月二十日),中共五县工委带领抗日武装1000余人集中于王楼,夜乘100余只大船,一夜之间行至马闸,顺利突围,转移到湖西单县东南部与苏鲁豫区党委胜利汇合。中共五县工委和五县游击大队虽然被迫撤离了沛滕边回到湖西,但成功地粉碎了顽军的阴谋,牵制调动了敌人,减轻了对湖西中心区的压力,有力地配合了黄河支队反击敌伪顽军的联合进攻。

1940年12月,五县游击大队与黄河支队汇合,原二团第三营的两个连归建,沛滕边警卫营和沛滕边民运大队编入黄河支队二团第三营,王吉善任营长,孙新民任教导员。同时,沛滕警卫营、沛铜独立营和金乡县独立营合编为湖西独立团,李贞乾兼任团长,芦迪任副团长,张新华任参谋长。

1940年12月,由于日、伪、顽的联合夹击,我湖东和湖西交通联系受阻,一时延安至山东、华中的交通线中断。1941年1月,湖西地委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迅速恢复微山湖交通线的急电指示,派张新华回到沛滕边,在地下县委领导下组织发展武装,开展恢复湖区交通线的工作。张新华回到沛滕边县不久,即组织起一支28人枪的微湖大队,张新华任大队长。同时,沛滕边县委经过一段时间工作,整顿恢复了14个党支部。

为重新打开沛滕边抗战的局面,教导二旅五团副团长王根培率该团三营,在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配合下,于1941年4月25日夜一举歼灭驻守杏园顽军周侗部郝二毛子团500余人,接着又乘胜击溃了驻部城和刘昌庄的冯子固部胡子良团,重新开辟了沛滕边区抗日游击根据地,恢复了与湖西的联系。同年6月,沛滕边区斗争形势明显好转,铁道大队、微湖大队、运河支队等趁此机会联合行动,于6月24日,兵分两路一举攻克微山岛,歼灭驻岛伪军200余人,活捉伪团副苏海如。

夜袭杏园战斗的胜利和微山岛的收复,狠狠打击了驻津浦铁路兖(州)徐(州)段日伪军的气焰,同时也激起了日伪军的疯狂报复。1941年6月,滕县日军宪兵队联合滕县、枣庄、临城日军警备队共300余人、伪军1000余人包围了沛滕边区的夏镇、部城、三孔桥等地进行大搜捕,共捕去沛滕边共产党员、干部及群众27人,押到滕县审讯后放回17人,其余10人被押到济南杀害。为打击敌人,鼓舞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同年9月,沛滕边县水上区武装配合鲁南武工队短枪班,智取日伪军两艘汽艇,驶到微山湖南端的龟山湾烧毁。铁道游击大队在津浦线积极主动出击,飞车夺药,巧截布车,既打击了敌人,又有力地支援了鲁南山区反“扫荡”斗争。

1942年4月21日,日伪军3000余人对微山岛进行合围“扫荡”,我驻岛武装运河支队第一大队、铁道大队、微湖大队、峄县大队、沛铜县大队等部与敌激战后,被迫分散突围转移,沛滕边的抗战形势再度恶化。5月,县委书记王洪垒在寨子村开会时被叛徒王二狗带领的伪军包围,在突围中牺牲。

王洪垒牺牲后,湖西地委派张庆林到沛滕边县接任县委书记。张庆林到任后,按照地委的指示调整了部分县委成员,陶力民任组织部长,张新华任军事部长。不久,各区党组织相继恢复。湖区地下交通线也得以恢复。7月底,顺利完成了护送刘少奇渡过微山湖的任务。为加强对微山湖上交通线的控制,湖西地委根据刘少奇的指示派孙新民任微湖大队政委。8月中旬,微湖大队在湖西高楼进行整编,由张新华任大队长,胡桂林为副大队长,孙新民任政委。整编后,仍然开赴沛滕边区开展活动。在沛滕边县委领导和铁道大队等兄弟部队紧密配合下,稳定了沛滕边抗日根据地的形势,从而保证了微山湖区秘密交通线的安全畅通。

1942年9月,沛滕边县委划归鲁南区党委领导,同时建立以鹿广连、张庆林为正副书记的沛滕峄工委,辖沛滕县委、滕沙(沟)工委等。同年12月,鲁南军区为加强对湖东地区人民抗日武装的统一领导,将微湖大队、铁道大队、沛滕县大队和峄县大队(文峰大队)合编为鲁南独立支队,张新华任支队长,孟昭煜任政委。从此,微山湖区抗日游击根据地抗日斗争形势趋于好转。四、费南抗日游击根据地费南系指费县滋(阳)临(沂)公路以南的地区,范围北至平邑,南至梁邱,东抵费县城,西达邹县最东端的城前一带,即包括当时费县的一、五、七区的大部,滕县四区的东部,泗水东南部的数十个村庄。费南全县约500多村庄,25万人口。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北靠蒙山,南接抱犊圍,是鲁中、鲁南两大战略区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境内有天宝山、四开山,群峰起伏,地形复杂,交通闭塞,极有利于开展游击战争。在1940年前,这里完全为敌伪、顽军、封建反动势力所控制。穿过境内的滋(阳)临(沂)、平(邑)、滕(县)、费(县)三条公路及其两侧均为日伪军占领,东部天宝山区为封建割据势力廉德三盘踞,东南部驻守国民党五十七军的一个团,西南部白彦、郑城一带为封建恶霸地主孙鹤龄控制,西部山阴一带为恶霸地主阮玉润控制,北部平邑、锅泉一带驻有惯匪刘桂堂部。

1940年春,一一五师主力在鲁南地方武装的配合下,首先攻克白彦及其周围据点,歼灭地主武装孙鹤龄部;然后连续三次击退日伪军对白彦的进犯;接着又智擒恶霸地主阮玉润,收缴了阮部的枪支,从而费南西半部获得解放。5月24日,一一五师一部又乘胜进军天宝山区,通过教育和争取,廉德三部同意接受改编,至此,费南地区大部为我控制。

6月,根据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的建议,鲁南区党委决定:以滋(阳)临(沂)公路为界,将费县划分为费南、费北两县。原费县县委、县政府留在费北,改称费北工委、费北行署(县级单位),刘次恭任书记,陈克任主任。费南成立费南县工委和费南县抗日民主政府,一一五师民运工作团团长邸励任书记,原费县县长韩文一任县长,马健任副县长。同时,一一五师和鲁南区党委先后抽调350多名干部分批到费南开展工作,创建费南抗日根据地。9月,费南工委、费南县政府越过临滋公路进驻费南费南工委改称费南县委,张林夫任书记,邸励调任临郯费峄县边联县委书记。同时,在车庄召开费南县抗日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县参议会,赵仲三当选参议长,并补选了县抗日民主政府委员六七人。继之,建立健全了县委的各个部门和七个分区委、七个工作队。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大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党员,建立区、乡政权,扩大地方武装,并将蒙山大队改名为费南县大队,由县长韩文一兼大队长,县委书记张林夫兼政委。10月,在一一五师主力平息天宝山区廉德三部叛乱之后,又于11月和12月连续粉碎日伪军和惯匪刘桂堂部对费南地区的“扫荡”,费南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至年底,费南县的党员发展到500多人,区、乡、村抗日民主政权基本建立健全,县、区、乡地方武装发展到800多人,另外还为八路军主力输送了800多人。

1941年初,由于一一五师主力已移至滨海区,费南只留下一一五师教导大队千余人,加之鲁南山区春荒严重,日伪顽匪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又一次联合向费南地区发动进攻。2月上旬,刘桂堂部千余人夜袭费南县委、县政府驻地地平庄,经激战后费南县委、县政府机关人员胜利突围。3月中旬,平邑日军100余人和刘桂堂部300余人,将流峪区机关和区中队100余人包围在龟山子,激战一日,毙敌数十人,于黄昏时突围。4月中旬,顽军李以锦部千余人,将白彦区机关和区中队包围,区长徐景惠在战斗中牺牲,10余人突围,区中队长刘鸿锦率余部投敌。4月下旬,刘桂堂部500余人将常庄区中队和蒙阳乡公所人员包围在野鸡坡,战斗半日,毙伤敌十余人,乡长刘广栋等20余人牺牲,30余人被俘。5月8日,国民党五十一军一一四师六八三团张本枝部和李以锦部,在南马口将费南六区机关和区中队包围,县委宣传部长张志让、区委副书记李炎等40余人壮烈牺牲,30余人被俘。5月27日,刘桂堂部及平邑伪军2000余人,将费南二区机关和区中队包围在老苍崖,激战一日,区委副书记张志秀、区中队指导员唐伟等20余人牺牲,区长诸葛子范等20余人被俘,区委书记李平等40余人突围。

在各区连续遭受日伪顽匪包围袭击的情况下,5月下旬,费南县委决定将各区力量集中到县统一指挥,白天分散活动,夜晚集中宿营,因处境险恶,又接连发生了多起逃亡和叛变投敌事件。6月中旬,根据鲁南区党委的指示,费南县委、县政府率部转移到滕峄边七里河。在七里河,鲁南区党委组织部长魏思文召开了费南和滕峄边县委(滕东县委)联席会议,宣布区党委决定:将费南县委与滕峄边县委合并建立费滕工委,由张林夫任工委书记,李子成、韩文一、马健、王力生等为委员。

7月6日,为恢复被日伪顽匪侵占的费南地区,一一五师教导二族第四、第五团,山东纵队第一旅第一、第三团,在鲁南军区武装配合下,发起讨伐刘桂堂战役。到22日,歼灭刘桂堂部一部,击溃李以锦部的增援。这次战役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伪顽肆意侵占抗日根据地的嚣张气焰,收复了费南抗日根据地。原费南县委、县政府随军返回费南,恢复了费南县委,仍由张林夫任书记。同时撤销费滕工委,恢复滕峄边县委(滕东县委),由崔晓东任书记。

1941年11月初,日军调集5万日军及部分伪军对沂蒙山区根据地进行了近两个月的“铁壁合围大扫荡”。12月上旬,驻守天宝山区宁家圈一带的山东纵队三团突围撤离后,费县抗日根据地又落入日伪顽匪之手^1942年春,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县委书记于康(1941年冬接任)、县长马健带领费南县干部、战士坚持当地抗日斗争。4月,山东纵队一旅三团奉命由泰泗宁地区返回费南,在费南县大队配合下,发起小崮子战斗。攻克母子山(南大顶),打退刘桂堂部的进犯,迫其退缩到镐泉及敌伪据点附近,费南抗日根据地又得以恢复。5月,鲁南区党委决定在费南县进行减租减息试点工作,区党委书记张雨帆亲自协助费南县委开展“双减”工作。6月初,一一五师政治部民运部组织了30多人的民运工作队,在民运部长李青带领下,到达费南县的皇崮、老山区,协助地方党开展“双减”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费滕边实验县(辖费南县的皇崮、老山、山阴区和原属滕峄边县的滕县四区和八区),由李青任县工委书记,刘剑任办事处主任。同年底,鲁南区党委为加强对费县西部地区对敌斗争的领导,决定建立费西工委(亦称天宝山工委)和费西办事处,刘子见和李鸿轩分别任书记和主任。

1943年春,鲁南区党委决定,费南县委改为费南中心县委,李青任中心县委书记,周南任酎书记兼费西工委书记,刘子见调离。与此同时,在抱犊菌山区还成立了临郯费峄四县边联中心县委,五团政委王六生兼书记,吕志先、穆林任副书记。抱犊崮山区和天宝山区的两个中心县委齐心协力,密切合作,形成两个拳头,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同进犯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日伪顽军展开英勇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鲁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的恢复工作进展较快,不仅抱犊崮山区抗日根据地在五团主力的支持下向外有较大扩展,已初具规模,费南抗日根据地在三团主力的支持下也已扩展到费县城周围地区。

五、峄滕铜邳抗日游击根据地黄邱山套抗日游击根据地亦称峄(县)南抗日游击根据地或峄滕铜邳抗日游击根据地。黄邱山套18村地处峄县最南端,其南沿是滕县的一块飞地称南三社,东西两侧便是江苏省邳县和铜山两县,故有峄滕铜邳边联地区之说。峄滕铜邳抗日游击根据地地跨运河南北,四周有津浦铁路、陇海铁路、临(城)枣(庄)铁路支线、枣(庄)赵(墩)铁路支线环绕,北有枣庄煤矿,南有贾汪煤矿,西有利国铁矿和水产资源丰富的微山湖。因其交通便利,矿产和水产资源丰富,加之战略地位重要,敌伪顽我在此争夺十分激烈。

1939年11月至12月,在一一五师主力支持帮助和以纪华为书记的中共峄县县委具体领导下,峄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潘振武)和运河支队(支队长孙伯龙、政委朱道南)、峄县支队(潘振武兼任支队长,纪华兼任政委)相继成立后,以黄邱山套为中心的峄滕铜邳抗日游击根据地已基本形成。

1940年10月和11月,日伪军先后对运河南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运河支队和峄县支队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与峄县县委、县政府机关分批先后转移到抱犊菌山区休整,峄滕铜邳地区大部伪化。

1941年2月,一一五师教二旅五团(由苏鲁支队整编而成)三营在副团长王根培率领下,护送中共峄南县委(由原峄县县委改称)、县抗日民主政府和运河支队、峄山支队(由鲁南军区副司令孙伯龙兼支队长的抗协武装)一起出山,首克周营伪据点,继克六里石伪据点,接着进军黄邱山套,同坚持在运南地区的胡大勋、胡大毅等部会师,很快打开了运南的抗日局面。

1941年4月和6月,运河支队粉碎了日伪军两次总计5000余人对黄邱山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扫荡”,取得了夏季反“扫荡”胜利,并缴获武器一部和敌伪军抢粮运粮牛车数十辆。8月,运河支队又粉碎了日伪军2000余人对运支驻地旺庄地区的合击“扫荡”。敌人扑空回撤途经涧头集时,遭运支伏击,毙伤敌一部,余敌均窜回各自据点。

运河支队和峄南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出山后,县委书记纪华调走,孙振华继任县委书记兼运河支队政委。从此,党政军机关和部队大部分时间在一起活动。1941年11月至翌年1月,因鲁南地区的日伪军全力去参加“扫荡”鲁中和鲁南抗日根据地,所以黄邱山套地区有近3个月的稳定时期。中共峄南县委利用这个机会抓紧加强武装建设,将两个区中队和褚雅青发展的武装组建为峄南县大队,县长朱道南兼任大队长,褚雅青任副大队长。1942年1月,毛楼战斗中,鲁南军区副司令兼峄山支队长孙伯龙牺牲。后来,该部奉命编入运河支队。1942年4月,峄滕铜邳抗日游击根据地因敌人的多次“扫荡”、日伪顽军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进入非常困难时期。为加强这个地区党的领导,鲁南区党委和鲁南军区从鲁南四地委调纪华、王磊和刘亦夫等8人到峄南县委工作,纪华任县委书记兼运河支队政委,孙振华改任副书记。6月,县委决定组建刘向一任书记的临沙工委。同时还组建了赵仁义为队长、刘亦夫任政委的文峰游击大队。在抗日斗争艰苦阶段,峄南县委及其领导的运河支队、峄南县大队、文峰游击大队以及之后相继建立的以邵子真任队长的农民大队、以谢绍唐任队长的龙门大队等部,为坚持峄(县)南运河两岸的抗日斗争,巩固抗日游击根据地,打通华中经鲁南至延安的战略交通线作出了贡献。

1942年下半年,为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鲁南军区对运河支队领导人再次进行调整,原参谋长胡大勋任支队长,邵剑秋和孙斌全任副支队长,调童邱龙任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与此同时,鲁南军区还调去一部分军政干部参加运河支队,并对部队进行精减整编,支队取消营建制,直辖五个大队,即一大队、二大队、龙门大队、农民大队、文峰大队。部队精减后与峄南县委、县政府合署办公,支队供应处和县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科合并为供应科,统一筹集党政军的供给。

9月,为开辟峄县运河以北地区的工作,中共鲁南区党委决定撤销临沙工委,成立滕沙工委和运北工委。滕沙工委由鹿广连任书记,运北工委由刘向一任书记。10月,峄南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运北办事处,孙斌全兼任办事处主任。该办事处同刘向一、刘亦夫、张允峙、朱奇民领导的中共运北工委系峄南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的党政领导机构,担负着运河以北(运河东西贯穿峄县南部)、枣庄以南、津浦路以东、台枣路以西广大地区党政军领导工作。这里多为敌占区,敌伪据点林立,斗争条件十分艰难。运北工委率领文峰大队在鲁南铁道大队的配合下,开展隐蔽斗争,先后建立了肖庄、周营、阴平和棠阴4个区政权和两个区中队武装,在群众中扎下了根》1943年春,运北工委和文峰大队为配合山区反“扫荡”,运用武装“大请客”办法,将该地区伪乡保长全部“请”到山里训话,然后放回。经教育后,少数伪职人员从此洗手不干了,多数仍任原职,但还与抗日武装建立联系,为抗日武装通风报信,成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两面人物,为建立隐蔽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对那些死心塌地的汉奸、伪军,文峰大队进行坚决地镇压和打击。如阎允厚率文峰大队一中队,在牛山后伏击了峄县伪警备大队,将其击溃,毙伤其20余人。因活动在敌心脏地区,也时时会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1943年5月,文峰大队副政委兼曹庄区委书记张允峙率曹庄区委、区政府及文峰大队二中队等42名党政干部、战士,在沙路口活动时,被敌特告密,遭到数百名日伪军的包围,张允峙及曹庄区长孙香亭等28人壮烈牺牲。

六、鲁南抗日模范村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涌现了许多抗日模范村。这些抗日模范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八路军部队的支持下,组织民兵、自卫团、青年抗日先锋队,全村男女老少齐动员,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了鲁南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这些抗日模范村既是抗日的战斗堡垒,又是共产党、八路军的活动基地。他们不但协助八路军主力和地方武装打击敌人,而且参军参战,拥军优属,为支援抗战不惜牺牲一切,展现了军民一心、鱼水相依、合力抗战的动人情景。抗日模范村是民众抗日的楷模,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为保卫抗日根据地和扩大人民抗日武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华家村华家村位于蒙山西7.5公里处,抗日战争时期不足200户人家,人口800余,华姓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抗战8年中,华家村青年抗日先锋队在华传文和华明德带领下,曾多次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和地方武装对敌作战,为捍卫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为壮大抗日武装力量,华家村先后为主力和地方武装输送了52名青年参军参战。

1939年夏天,华家村在中共费县党组织的号召下,成立了村抗日自卫团。同年6月,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七团抵达华家村,华家村抗日自卫团主动为老红军、老八路站岗、放哨和当向导,配合主力抗击日伪军,矣行军民联防,保卫家乡。全村抗日群众由于经常受到八路军的教育和影响,抗日热情更加高涨起来,相继建立了青年抗日先锋队、农救会、妇救会和儿童团等群众团体。

1941年冬天,日伪军向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扫荡”,华家村青年抗日先锋队与县抗日武装密切配合主力作战,在村西岭阻击曰军,将敌击退,粉碎了日军的“扫荡”。华家村青年抗日先锋队和民兵有步枪30余支,在县、区地方武装的统一部署下还经常参加瓦解敌军活动。距华家村18里的桥头庄驻有伪军30余人,为了瓦解敌人,扩大抗日战线,华家村民兵利用夜间到伪据点前指名道姓地向伪军喊话,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方针政策,教育他们不要当汉奸,日军快要完蛋了,要为自己留条后路。结果伪军小队长管振美于1944年3月底携带六◦炮一门投诚,参加了民兵队伍。同年秋,华家村民兵遵照上级的指示,扒铁路3里多,迟滞敌军行动,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4年7月,华家村建立中共基层党组织,民兵联防大队教导员华传文被选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从此,华家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更加积极地投入抗日斗争。他们一面积极配合主力和地方武装对敌伪顽英勇作战,一面生产救灾,开展减租减息和查减运动,并于1944年春建立了农业互助组,优抚抗日烈军属,实行劳武结合,为支持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实施对敌局部反攻和大反攻,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华家村被费县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命名为“抗日模范村”,华传文被授予“抗日模范民兵”称号。

(二)下湖村下湖村原属临沂县,战争年代相继隶属边联、赵锝和苍山县,位于抱犊圍山区南部平原地区,西临峄县,南靠邳县。七七事变后,下湖村在进步青年的带领下便组织过抗日救亡组织“大刀会”。1937年9月,共产党员赵昭在下湖村南10余里兰陵镇北大寺组建了“兰陵国民抗敌义勇军”,在兰陵地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下湖村大刀会积极给予配合。1938年5月,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派丁梦孙在三重村成立临郯青救团。下湖村大刀会便参加了兰陵分团,并派人参加了青救团抗日青年训练班。1939年初,下湖村建立了中共党支部,并相继成立农、青、妇和儿童团各种抗日救亡团体。下湖村与邻村联防,向敌伪顽军进行抗粮、抗捐、抗税、抗夫斗争,多次打退敌伪顽军的进攻,成为抗日的堡垒。附近6个村先后有120户农民不堪敌伪压榨到该村避难。1943年11月,兰陵日伪军400余人包围下湖村,全村民兵固守圩寨,日伪军发动数次进攻,均被民兵击退。

1944年秋,中共兰陵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命名下湖村为“抗日模范村”,授于黄玉凯一家为“抗日模范家庭”光荣称号。鲁南区党委机关报《鲁南时报》对下湖村及黄玉凯的抗日英雄事迹作了专题报道。鲁南军区文工团王汝俊等以这些抗日事迹为素材编写了话剧《抗争》,在鲁南各地公演,鼓舞了鲁南抗日军民的斗志。

(三)萧姬庄萧姬庄位于临沂县南部的武河南岸,东临临郯抗日根据地的马头镇,全村100余户人家,1938年建立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因萧姬庄紧靠敌占区,日伪军经常到该村敲榨抢掠,纳粮要款、拉夫,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对敌伪展开了英勇斗争。

1939年5月,日伪军“扫荡”郯马地区时包围了萧姬庄,党支部带领全村群众利用土枪土炮坚决予以还击,他们利用人地两熟的优势,齐心协力,固守村子一天,打死打伤日伪军90余人。最后,日伪军攻入村内,残杀村民数十人。

1940年10月,日伪军万余人采用长途奔袭战术对郯马抗日根据地实施大“扫荡”,抗日军民受到严重损失。这时,日伪军数百人包围了萧姬庄,妄图对村民进行报复。萧姬庄村民在党支部领导下,英勇抗击敌伪,坚决固守村庄,激战两小时,敌伪军伤亡甚重。最后敌人调来小炮,攻破围墙进入村内,杀伤群众37人,烧房240余间。此后,该村被日伪军占领,党的活动转入地下。

1943年萧姬庄村在党的地下支部的带领下,参加了武河岸边50余村庄联防线,在封锁敌伪据点、抗缴敌伪粮款方面事迹突出,被临沂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命名为“抗日模范村”。

(四)黄山涧黄山涧隶属峄县,地处抱犊菌南麓,枣庄东北15公里处。抗曰战争时期,黄山涧及其以北山区被峄县人民称为革命的后盾老山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一支支人民抗日武装,为保卫这块神圣的土地,用血与火的斗争谱写了一篇篇壮丽的诗篇。黄山涧民兵因抗战事迹突出,曾被延安新华社誉为“民兵抗战的楷模”。

1938年3月,郭致远等人在大北庄拉起了50余人的抗日武装参加了人民抗日义勇队,并多次返回抱犊西部山区开展活动,打击敌伪,黄山涧群众深受其影响。同年10月,纪华带领中共峄县县委到达这里,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1939年初,黄山润村开始建立了党的基层支部和村自卫团武装。从此,黄山涧村广大群众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抗日斗争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1940年2月22日深夜,半湖伪据点日伪军纠集峨山口伪军总计4个连,并配有机枪、手炮等武器,趁夜暗包围了黄山涧、南岭等5个村庄。凌晨4时,敌人向村内发起攻击。黄山涧民兵在魏从堂、孙茂银、王维昌等人的率领下,英勇反击敌人。他们迅速占领有利地形,不让敌人前进一步。这时,早有准备的北庄区中队和苗庄、周村民兵在田原杰队长率领下迅速前来增援,冲上龟山,控制了制高点,击毙了领头的日军队长和机枪射手。日伪军见地势对其极为不利,急忙调头逃窜。黄山涧民兵将敌人一直追到马山后的西山坡,日伪军丢下死尸翻山逃跑了。1942年5月,铁山沟伪据点之敌奉命配合枣庄、峄县城等处日伪军进山“扫荡”,黄山涧民兵积极配合滕峄边县大队在巨山前设伏,当日伪军进入伏击圈后,一举将敌击溃,毙伤日伪军10人,缴获马大盖步枪12支,余敌没敢进山,慌忙逃回铁山沟老巢。

次年5月,黄山涧民兵参与县大队、区中队配合主力一部,端掉了枣庄至费县公路上的铁山沟伪乡公所,活捉伪乡长吕守忠以下数十人,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弹药,使抱犊H山区抗日根据地向南又推进了5公里。同年10月,黄山涧民兵又参与了顾广庭、高培富率领的区中队在半湖西山的伏击战,歼灭日伪军5名,缴获长短枪5支,自行车1辆。

1944年2月,敌人为报复黄山涧民兵,纠集了枣庄、税郭、郭里集等据点日伪军500余人,在伪军司令王继美的带领下,夜袭黄山涧南岭和龟山西村。民兵队长孙茂银和魏从堂等人率队奋勇反击。双山县大队派李连长率队前来增援,终因寡不敌众,李连长等3人牺牲,敌人冲进大小土门,肆意烧杀抢掠,一时火光四起,硝烟滚滚。继尔,敌人又向黄山涧推进。

黄山涧民兵在村子的围墙上对日伪军进行了顽强的反击。对远敌用枪射,近敌用手榴弹,对冲到墙根的敌人用石头砸,敌人损失惨重。后来,敌人调来山炮,连发数炮,轰倒围墙,冲入村里。黄山涧民兵同敌人展开了巷战,他们运用熟悉的地形地物,给敌以大量的杀伤。最后,大部分民兵在县大队、区中队和周围村民兵接应下,冲出重围。但是,民兵队长孙茂银率领少数民兵撤到村中间的一座三层的小楼上,想利用石头垒的坚固的小楼固守。敌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攻进底层楼之后,便弄来大批柴草放火烧了这座楼。孙茂友在楼顶上看到楼底下黑鸦鸦的敌群,于是,带领两个民兵从楼顶纵身跳向了敌群……黄山涧民兵和全村抗日群众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反击日伪军的战斗持续了16个小时,最后在县大队、区中队和周村、南岭、苗庄、哨里等处民兵的增援下,终于将日伪军赶走,毙伤敌数十人,并收复了龟山西村。从此,日伪军再不敢冒然进山作恶。黄山涧村被双山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授予“抗日模范村”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