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地理位置】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北纬34°50至35°17' 和东经116°49至117°24之间。东邻枣庄市山亭区,南邻枣庄市薛城区,西濒微山湖、接济宁市微山县,北邻济宁市邹城市。市境东西45公里,南北46公里,面积1495.14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秦朝废分封置郡县,于今滕境置滕县、薛县。汉高祖时析小邾置蕃县,隶属豫州刺史部鲁国;汉武帝时改滕县为公邱县;东汉时,公邱县属豫州刺史部沛国;汉献帝建安三年 (198年),分东海郡,于昌虑县置昌虑郡,不久又改为昌虑县,其他县照旧。三国时,滕境各县属魏,魏袭秦制。西晋袭汉制,蕃县、薛县、公邱县均属豫州部鲁郡。晋惠帝元康年间,蕃县、

薛县改属徐州部彭城国,昌虑县由属东海郡改属徐州部兰陵郡。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年),撤销薛县、戚县,其地划入蕃县,属兖州部。北魏太安三年(457年)撤公邱县,置阳平县属兖州部鲁郡。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徐州部置蕃郡,领蕃城 (即蕃县)、永兴(今薛城区临城镇)、永福(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崮岘)3县,郡治蕃城。

隋开皇六年(586年),蕃县改为滕县;开皇十六年(596年),滕县升为滕郡,郡治滕县;后不久滕郡改为滕县,县治在蕃县故城,属徐州部彭城郡。隋时县境,东南至抱读崮,南到今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西过微山湖,北与今济宁市邹城市接壤,东北至今山亭区城前,大致包括今滕州市、济宁市微山县、山亭区、薛城区以及峄城区、台儿庄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济宁市邹城市的部分地区。唐朝滕县

属河南道徐州,元和年间,县城东移二里筑新城(今滕州城的旧城区)。北宋兼置滕阳郡。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置滕阳州;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改为滕州,辖滕、沛、邹县和陶阳镇,属山东西路。明洪武二年 (1369年)废除滕州,滕县隶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宁府;洪武十八年 (1385年),滕县改属兖州府。清沿明制。

民国地方政区分省、道、县三级。1913年,滕县属岱南道。1915年,滕县改属山东省济宁道。1936年,滕县属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济宁),为一等县。抗曰战争期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1947年春,滕县属徐兖绥靖区;8月,山东行政区划调整, 滕县属鲁西南第一行政督察区。1948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滕县,国民党县政府瓦解。

1938年3月日军侵占滕县。8月,伪滕县公署成立,日军派顾问控制。1939年4月,山东划分四道,滕县属鲁西道。1940年7月,四道改为十道,县分一、二、三等,滕县属兖济道,为一等县。1944年,滕县改属兖州道。1945年8月,日本投降,伪滕县公署瓦解。

曰军侵占滕县后,滕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县境内和邻县间,先后建立几个县级政权(有的名为办事处),政区的隶属、名称、区域变动较为频繁。1939年2月,中国共产党滕县委员会在大赵庄成立;8月,以津浦铁路线为界分为滕东、滕西县委。1940年7月,滕西县委撤销。1941年7月,滕东县委改为滕峄边工委。抗战前期,县境各抗曰民主政权隶属中共山东分局第一区党委鲁南区。1941年,滕境属鲁南行政区。1943年9月,滕境属鲁南行政区第二专属区。1944年4月,中共滕县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东庄里成立;7月,设临城县;8月,设凫山县。1945年8月,滕县、凫山县、临城县隶属鲁南行署第二专员公署。1946年1月,滕县改为麓水县;4月,双山县改为麓水县,恢复滕县;撤销凫山县,原滕县沿湖地区归属滕县,官桥以南归属临城县。此时,滕县属鲁南区行政公署第一专署。

1948年9月,滕县属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临城县属第五专署。1949年7月,滕县、凫山县、白彦县属尼山专署,临城县属台枣

专署。

1950年,尼山专区和台枣专区合并改为滕县专区(驻滕县),辖滕县、临城县、凫山县、平邑县、白彦县、邹县、曲阜县、滋阳县、济宁县、济宁市、丰县、沛县、华山县、铜北县、峄县等。1953年9月,滕县专区和湖西专区合并为济宁专区(驻济宁),辖滕县、薛城、凫山等县;同时, 撤白彦县,将其所辖原属滕县的徐庄等5个区划归滕县;建立微山县,将滕县所辖湖域划入微山县。1956年3月,撤薛城县、凫山县,将其所辖部分地区划入滕县;12月,山东省调整县的等级,滕县由甲等县升为特等县。1960年3月,滕县临城公社164个自然村划归枣庄市。1979年1月1日,滕县改属枣庄市。1983年11月,枣庄市齐村区改为山亭区,滕县东部的店子、冯卯、辛庄、徐庄、辛召、山亭、桑村、城头8个公社划归山亭区。1988年3月,国务院批准滕县改为滕州市。至2019年3月,滕州市县级市建制31周年。

【行政区划】滕州市行政区划,明代之前不详。明初,县下设乡,乡下置社,全县划分为6乡59社。英宗正统年间(1436—1449年),增加到9乡87社;9乡是滕城、使相、安乐、礼教、柏山、迎仙、义河、明理、安仁。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改用保甲法,用八卦名统领72保:乾统5保,坎统5保,艮统7保,震统5保,巽统9保,离统22保,坤统7保,兑统12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将八卦名称改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宣统年间,全县设武城、虺坛、梁城、邾城、长城、昌虑、管鲍、坞泉、休城、杨城、汉宫、公邱、薛城、临城、微湖等15个乡,但未及实施清朝灭亡。

民国初年,沿袭清制。1918年改社为区,全县为72个区1652个村。1931年,全县并为9个区。1934年,滕县为一等县,仍为9个区,下辖219个乡46个镇。1936年,改划为11个区75个乡2个镇。

1938年3月,日军侵占滕县。8月建伪县公署,下设区、乡。1941年,划分为9个区、81个乡镇、1758个村庄。1944年,改为10个区、81个乡镇。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滕县先后或同时在局部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时间有长有短,辖区时大时小。1944年4月,滕县抗日民主政府辖滕东7个区。解放战争期间,区、乡的体制、区划不稳定。

曰军侵占滕县后,国民党滕县政府转移到滕西沿湖一带,辖区有名无实。抗战胜利后,根据新县制划为5个区1个特别区。1946年,改为9个区76个乡5个镇。1947年3月,保留1个区 (九区)、74个乡、6个镇;6月,改为2个区43个乡镇;9月,设3个区、3个督察区、1个示范镇。1948年,改为37个乡镇668保、9295甲,乡镇以地名命名,保甲以数为序。是年7月,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县城,国民党县政府瓦解。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县辖11个区、135个乡镇、604个村。1950年, 各区名称以地名命名,共11个区。1953年9月,撤销白彦县,有5个区归属滕县,调整后的区划以数字排序。1955年9月,全县16个区改按地名称呼,即城关、羊庄、桑村、城头、官桥、东郭、界河、大彦、鲁寨、沙河、王开、山亭、冯卯、辛庄、辛召、徐庄

等区。1956年3月,凫山、薛城同时撤销,两县部分地区划归滕县;同时,微山县两个乡划归滕县。全县区划因此做出较大调整:撤销城头区、辛召区、大彦区,将城头区分别并入东郭区、桑村区,把辛召区分别并入辛庄区、山亭区,把大彦区的一部分并入鲁寨区,大彦区的另一部分和原薛城二区合并为鲍沟区。撤并调整后,全县有20个区、288个乡、1962个村,面积2218平方公里。是年9月扩大乡,12月建镇,调整后,全县区划分为19个区、2个直辖镇、72个乡。1957年4月,全县区划调整为15个区、2个直辖镇、103个乡。1958年秋,撤乡镇建18个人民公社,同时撤销4个办事处。是年冬,欢城、殷庄两个公社69个自然村划归微山县,邹县39个自然村分别划入滕县的界河、东郭两公社。1959年秋,全县调整为22个公社。1960年3月,临城公社164个自然村划归枣庄市。1962年,全县调整为29个公社、1275个大队。1965年,城关公社分为城关镇和城郊公社,全县计30个公社(镇)。1966年5月,30个公社(镇)调整为19个区(镇),下辖168个公社。1968年12月20日,撤销区(镇)、小公社,恢复1965年

的30个公社(镇)。1982年5月,夏庄、辛庄、金庄人民公社分别更名为党山、水泉、洪绪人民公社。1983年11月21日,滕县东部的店子、冯卯、水泉、辛召、城头、桑村、山亭、徐庄公社划归枣庄市山亭区。1984年3月31日,全县22个公社改为8个镇14个乡,即:城关、界河、东郭、大坞、级索、西岗、木石、官桥镇,龙阳、党山、岗头、望冢、峄庄、姜屯、城郊、东沙河、洪绪、鲍沟、南沙河、羊庄、张汪、柴胡店乡。11月28日,岗头、姜屯、南沙河、鲍沟、张汪、羊庄、柴胡店7个乡改为镇。1985年2月,全县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87年,全县辖15个镇7个乡,1207个村民委员会。全县有1229个自然村、299719户、1226765人。

1988年,滕县改为滕州市,行政区划未有变动。1991年11月,东沙河、洪绪、望冢、龙阳4个乡改为镇。2000年3月,峄庄乡改为镇,全市辖2个乡、20个镇、140个管理区(办事处)、1245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是年6月,撤销城关镇,成立荆河、龙山街道办事处。2001年2月,将党山乡与东郭镇合并为东郭镇,峄庄镇与大坞镇合并为大坞镇,望庄镇与岗头镇合并为滨湖镇。是年6月,龙山、荆河两个街道和城郊乡合并,将南沙河、姜屯、东沙河、洪绪镇的部分村庄纳入城区,按照东、西、北、南四个方位,设立龙泉、荆河、北辛、善南4个街道。至2019年底,全市辖镇(街道)21个。

【人口民族】截至年底,全市户籍总户数51.85万户,总人口175.63万人。其中,男性92.79万人,女性82.84万人。人口出生率10.65%。,死亡率6.15%,自然增长率4.49%。全市常住人口162.5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9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市少数民族30个:回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拉祜族、纳西族、土族、达斡尔族、普米族、怒族、京族、门巴族、基诺族。其中回族人口居少数民族人口首位。

【自然环境】北、东、南三面环山,西临南四湖,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全市可分为三个地貌区:低山丘陵区、平原区、滨湖区(即湖退区)。

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大小山头453个,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5个。最高峰是莲青山摩天岭,海拔597米。其他著名的山峰有龙山,主峰海拔415米;曾被称为古滕八景之一的“谷翠双峰”,西峰海拔408米、东峰海拔400米。全市300〜400米的山峰49个、200〜300米的山峰174个、200米以内的山峰216个,较著名的山有小白山、染山、马安山、龙山、谷山、莲青山、吉山、孤山、南龙山、落凤山等。

河流属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水系。大都发源于滕州市东、北部的山丘地带,由东北流向西南,注入微山湖。大小河道近100条,其中流域面积在20平方公里左右的有22条,市内较大的山洪河道5条,主要有界河、北沙河、城河、郭河、薛河,从北到南分布均匀,担负着排涝任务。界河,又名白水河,境内长25.4公里;北沙河,曾名龙河,境内长37.5公里;城河,俗称荆河,境内长42.7公里;薛河,古称薛水,又名十字河,境内长30公里。

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天气多变,干旱少雨。夏季盛行偏南风,炎热多雨,秋季天气晴爽,冷暖适中,冬季多偏北风,寒冷干燥。2019年,全市平均气温为15.4°C,比常年 (1981—2010年)偏局0.9C。极端最高气温为37.4°C,极端最低气温为-9.1°C。年降水量为637.3毫米,较常年(1981—2010年)偏少57.7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022.0小时,比常年(1981—2010年)偏少248.6小时。

土壤分为4个土类、11个亚类、19个土属、90个土种。褐土主要分布低山丘陵区,面积60679.67公顷,占总面积的40.83%。潮土分布诸河流中下游,面积61173.15公顷,占41.17%。棕壤分布山丘中下部,面积15200.46公顷,占10.23%。砂姜、黑土分布洼地、低平原、湖洼地带,面积11541.68公顷,占7.7%。

【自然资源】境内探明矿产资源21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超50亿吨、煤炭保有储量9.5亿吨、水泥用灰岩1.87亿吨。境内大、中、小型水库28座,有荆泉等泉群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