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一、民间文艺

民间艺术

自清末,大宗村就有自编自演的玩花船、踩高跷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每逢春节,村民宗广沛、宗守祥、宗运祥、宗文和等组织艺人们在本村或到周边村庄进行演出,也曾去县衙演出过。旧社会,由于社会制度动荡,经济落后,广大农民衣食尚不得温饱,村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如碰上好年景的春节,由大户出钱,请外地戏班来唱几台戏,已成为村人高档次的文化大餐。

1938年,宗继武为掩护抗日武装,在大宗村组建京戏班(俗称“二黄戏”),但因宗继武牺牲后时局变化而解散。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艺术得以发展,如扭秧歌、舞龙、舞狮子、腰鼓队等,一玩就是十几天,并逐年增添新的色彩。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开展,这些表演艺术被隔绝。直到改革开放大宗村经济才得到极大的发展。于19%年重新组建了民间游艺队,编排了舞龙、舞狮、扭秧歌、玩花船、踩高跷等传统节目,并配以内容新颖的曲目演唱。而后又投资近10万元购置大鼓15面及其他乐器,成立了威风锣鼓队,供村里举行庆典活动、村民婚庆等使用。多年来,大宗村游艺队每年都代表镇、县参加民间艺术表演,曾多次获奖。

业余剧团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村以民兵连、团支部牵头组建业余柳琴剧团,活动所需费用,主要来源于青年团员给采购站往官桥火车站运送苇席所得运费。当时演员30多人,由宗锡彩、宗锡儉、宗广川、宗肇田、宗明爱、宗承云、彭向信为主演。利用冬闲时间集中排演现代戏《杨立贝》《红灯记》等20余出剧目。每年春节后,除在本村本镇演出外,还到周围村庄演出,深受观众欢迎,到1971年剧团解散。

民间曲艺

大宗村比较有名的曲艺人员宗承云,青年时代就热爱文艺。那时,只要本村或周围村庄晚上有来说唱的他都去听,听后就学着哼唱,时间长了也就学到不少曲艺弹唱的技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为了村剧团中能弹能唱的名演员,八十年代被滕州市曲艺队录用,并发给市演艺证书。每逢秋冬季节,他就带着琵琶到各地说唱柳琴戏曲。

评书艺人宗广川擅长说古书、拉大呱。在五六十年代,每逢冬季,晚上在地屋子里,白天找个向阳的墙根一蹲,就有声有色地讲起历史故事来。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每到深秋初冬时节,外地曲艺人员来大宗村演唱,较常见的是唱扬琴(俗称“瞎腔”)、河南坠子、说大鼓等。还有玩皮影、打拳卖艺的,直到七八十年代仍有曲艺人员下乡演唱。

文艺宣传队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宗村学校组建过业余文艺宣传队,每逢重大节日进行演出活动,也配合村中心工作到田间地头宣传演出。

近年来,村及各企业都组建了业余文艺队,每逢大型节日或庆典活动时举行会演。

有线广播

1958年村安装了有线广播喇叭。到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各户就陆续安装小喇叭。1971年村购置扩音器、电唱机等,办起了广播室,通过广播啤J 叭能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公布、宣传村中重大事件,早晚时间播放戏曲,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杨家将》曾一度热播,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黑板报

黑板报是一种简单的宣传形式,在二十世纪六十至A十年代盛行,各生产队在主要街道都有设置,主要登载上自中央的方针政策,下至村政要事、好人好事等,由团支部配合学校定期更换版面内容。

电影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农村最好的文化生活就是能看上电影。自1958年起,张汪公社电影放映队就来大宗村放映。因公社放映机少、村庄多,巡回放映一次就得一个多月的时间。为满足村民看电影的愿望,1976年村购置电影放映机一部,并培训了放映员两名(宗肇林、杜厚义),放映次数增多,深受群众欢迎。

电视

1979年村集体购置彩色电视机一部,每天晚上放在大队部门口播放,吸引了众多村民观看。在国庆35周年时收看北京庆典实况,村民不出村就目睹了金碧辉煌的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观赏了威武雄壮的阅兵仪式等。19%年以来闭路电视全开通,电视节目更加清晰丰富。现在电视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至2014年全村已拥有彩色电视机1200余台。

图书室

1975年村里即建图书室,由团支部负责管理。至今图书室藏书两千余册,为村干部、群众提供了学习的方便。

读报栏

大宗村多年来重视发挥报纸的新闻宣传作用,集体逐年增订报纸,分发给单位、部门、家庭阅览。从2002年起,大宗村办起《大宗报》,定期出版,登载村重大事件,企业发展信息、节曰活动、新闻报道、科普知识、卫生保健、勤劳致富模范人物等。

元宵节灯展

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因此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局。自2000年起,村开始兴办兀宵节灯展,各企业单位、村民家庭参与,每逢元宵节前一天,各家各户就把扎好的灯笼送到指定地点。各式各样的灯笼让人们眼花缭乱,方灯、圆灯、宫灯、走马灯、吉庆灯等应有尽有。村企业单位扎的各类大型彩灯更是气派,有巨龙腾飞、洗煤厂风采、标兵争冠、宏伟建筑等相互映照,光彩夺目,反映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宗村欣欣向荣的崭新风貌。村委会组织评选,予以表彰。

元宵节晚上,灯展的同时燃放烟花,此起彼落的绽放,映红了观众张张笑脸,照亮了大宗村整个上空。灯展吸引了周边几十里地的村民驱车前来观灯赏花。十六日大宗村回娘家的老少姑娘们也热情观赏。灯展连续半月余,直到二月初二才撤灯。

文化广场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步伐,大宗村于2002年建成文化广场。广场位于村中青年公寓南端,占地17280平方米,投资150万元。共建景点八个,即升旗台、骏马腾飞雕塑、五彩喷泉池、休闲亭、健身场、石雕群(石人、莲花台、石羊)、四季常青的草坪、大理石广场。正门两侧是赏心悦目的广告宣传栏。各种名贵花卉,葱绿的椰树、广玉兰、马尾松,还有龙盘绕柱彩灯等。到了晚上,在五光十色的灯光映照下,广场夜景更为壮观。

文化广场也是村民娱乐、休闲、健身的场所。每逢早晨、傍晚,村民到广场散步、健身、娱乐。特别是晚上,广场舞爱好者自动组织在一起,随着悠扬的乐曲,扭动着优美的舞姿。老年舞蹈队每天早晚都在广场排练,节目越来越精彩,多次参加市、镇、村的文艺表演,演出节目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奖励。同时广场又是村民集会、体育比赛的场所。文化广场给村民带来无穷乐趣。

宗泽园

为开发乡村文化旅游,满足村民休闲、娱乐需求,大宗村于2007年6月奠基兴建宗泽园。该园坐落在大宗村村东,占地面积约400亩,设计投资1.58亿元。宗泽是大宗村宗姓始祖,园名取 “宗泽”,意在纪念这位抗金名将。园内共有景点26处,老年健身广场、儿童乐园、水上迷宫等。它将历史底蕴与现代风情融为一体,是鲁南地区村级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休闲、娱乐中心。2009年建成开放。2010年大宗村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公园北大门(也称回銮阁)宏伟、壮丽,总建筑面积1682.56平方米。该门楼为徽派建筑(园内其他建筑基本同于门楼式样),中间门楼为三层,脊顶高22.8米;两配楼为二层,脊顶高12.63米,层面挂青灰色古瓦;中间门楼为重檐歇山城楼样式,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彩绘部分按宋代彩画制作。

前大门取名回銮阁,源于宗泽抗金的历史事件。大宋靖康元年,宗泽统兵驰骋疆场,击退金兵,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前后奏请回銮而发二十四道奏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二十四《乞回銮疏》。宗泽当时是以回銮为武器,批判主和派的妥协投降,力图把宋高宗赵构推上抗金道路,这些奏疏集中反映了宗泽的抗金思想及其战略部署。

走进回銮阁大门就看到12根高大的青石龙柱,寓意当年宗泽代表的十二路人马,同心协力一致抗金。

公园靠西边是一座四合院,也称宗府功德院。总面积为956平方米,仿徽派建筑结构、圆柱全为优质木材,墙身为青砖砌成,屋顶灰色古瓦,设有一库、二廊、三厅、四卫、五室、六院。主客厅彩绘采用金粉油漆彩画。院内设假山、水池,后庭院设有花坛。

园中心为铭心湖。湖总面积46000平方米,湖面架设各式的大小石桥共7座。假山北湖心建有音乐喷泉,可喷出70多米高的水柱并放出五色水花。再往南就是宗泽塔,七层八角形,高49.7米,总建筑面积为874.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仿木质结构作主体,青灰色瓦挂面,采用清式金线大点子全旋子彩画,登塔可望大宗村全景。

塔南面就是景德禅院、鸿庆宫、两愿桥、嘱岳亭等。塔西是管理房和牌坊门,牌坊门用青石材料仿古制作。塔西北角是茶社,二层楼房,建筑面积264平方米,还有露台2间;环塔三面是古长廊,全长66米,宽3.3米,红色廊柱支撑廊房顶,面挂古瓦,圆柱间有连椅。塔东北角是鹰嘴峡,为纪念宗泽在莱州、掖县做知县时剿灭海盗所建。假山瀑布全长30余米,山下有水帘洞、休息室、茶室等。

公园南端就是重檐八角亭,仿古式建筑,亭分内外层,有16根红色圆柱,双层亭顶。该亭建在假山上,西临迷宫,东靠迷河,彩绘鲜艳,名为“北望亭”。从北望亭往北就是渡康舫临安行宫,船舫建在湖面上,造型相似高级游船,是供游湖人员休息、用餐、饮茶之所。

再往北就是“拘金亭”,即拘押金人的地方。据说因此事宗泽与宋高宗赵构之间还产生矛盾。当时宋高宗赵构听信主和派,反对宗泽拘押金使,作为臣子的宗泽,无力与君王抗争,最后只好让步。还有楼外楼,进士桥亭、御带河等。靠公园东北角是儿童乐园 (即水云间水上乐园)。

公园内路路畅通,绕园内一周的主干路全长1260米,宽4~6米,均铺青石板;园林内小路全长666米,用异形石板或卵石铺成。园内除建筑物占地外,地面全部绿化,总面积为43666平方米。

园四周仿古式围墙,砖砌墙身,每三米设一景窗,刷粉白色墙面,墙顶为青灰色古瓦,仿宋代墙帽,围墙全长1366米。

2010年,一年一度的元宵灯展进入园内,使公园锦上添花。

二、文物古迹

大宗村偏东(现铁路货场东侧)有庙宇一座为古汉庙,据说初建时是和尚庙,后改为尼姑庵,又改为道人庙,此后此庙重修时又定名为“玉皇阁”。

该庙占地约有5亩,有庙地40亩。庙门前原有四棵古槐,相传为唐代重修庙时所栽植。早年枯死1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文革”期间)刨掉两棵,尚存一棵。据老年人讲,在百年前,这棵树只有外皮活着,树头方圆有二十米,向南面伸出的树枝10米有余,活着的外皮分裂成三大块,树的正南面有一个能穿越人的大裂缝,西北和东北面是个小缝。槐树胸围5米有余,中间是个大洞,可容下四五个人,过往行人偶尔遇雨可在里面避雨;夏天有的小孩下地割草,路过此处还到洞里玩耍,日久年远树干老化,枝条干枯慢慢地零碎脱落,只剩下东面外皮主干重新生枝延续至今。2000年已作为古树进行保护,用水泥杆支撑仅存的树身。2009年修复古庙时,又在树四周焊有铁栏杆围护。

据记载,原玉皇庙进大门是—层小楼,称文昌阁。楼上是魁星点元。楼下中间是过道。东耳房塑有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像,西耳房塑有管理本地区的土地爷神像,村上死了人,埋葬头天都要到此泼汤祭奠,称为逝者报庙号。往里就是二殿三间,殿内塑有三国时蜀国的君臣像。当门是刘备,东间是关云长(关公),还塑有周仓、关平两员手持兵器的猛将;西间是张翼德(张飞)。东西壁上是栩栩如生的三国故事画:火烧新野、刀劈孔秀、关公挑袍、草船借箭、长坂坡救阿斗等。二殿前立有石碑六块,上刻有庙宇(学堂)修缮时捐款者姓名、时间等。再往里是三间大殿,中间是观世音塑像(简称观音,佛教菩萨之一);与观音背靠背的是眼王奶奶塑像,相传是专治眼病的神。东边是送子娘娘塑像,也称送子观音;西边是捣药奶奶塑像;东西两间还塑有十八罗汉像,壁画有《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像。东山上画有“水犯汤阴图”(岳母抱岳飞坐在缸里);西山上画有“申公豹割头换相” “王小卧鱼”等。大殿东侧房是客厅,室内壁画有青山绿水、莲花等自然风光。最后边是三间两层楼,即玉皇阁。据说原是三层(后来重修时削去一层)。第一层是上古三帝王“尧舜禹”塑像,壁上绘有枯瘦如柴的“飞瘦图”;二楼是玉皇大帝的塑像,二楼外墙上镶嵌一块“玉皇阁、康熙三十三年重修”的石刻匾额一块。楼前偏西边是一排五通碑(因碑损失,石刻内容不详)。

自古以来,每年正月初九是“玉皇庙”的香火会。从初八开始就有人来庙烧香求神,到初九来赶会的香客人山人海,殿前被围得水泄不通。古会上从前多是卖些日用杂品、儿童玩物,有说书、唱大鼓的,民间艺术表演,有菜汤锅、包子铺、辣汤缸、粥缸等。改革开放以后,搁置多年的舞龙、高跷、花船、秧歌、舞狮等民间游艺活动重新组织起来,给庙会增添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欢乐。“文化大革命”中烧香求神活动被政府禁止,人们大都不再迷信,但仍有来庙烧香之事。

为保护文物古迹,2008年5月对该庙进行全面修复和扩建,共投资760万元,加固修复原“玉皇阁”,增建大雄宝殿、东西地藏王殿、东西天王殿,山门和钟鼓楼,并在各殿内安塑神像。2009年修复完工,并更名为“玉皇庙”。

修复后的玉皇庙占地8400平方米 (长105米,宽80米)。

玉皇阁古楼修旧如旧。建筑面积56平方米,楼内供奉黄帝、唐帝尧、虞帝舜、夏王禹四神。

新建大雄宝殿在庙北端居中,仿唐代重檐歇山式建筑,屋顶有正脊一条两个正吻饯脊四条,重檐屋面围脊一圈,合角吻垂兽和屋面共分13种,上下四角共设八个老角梁。彩绘工程部分按唐式风格,殿内塑有神像: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侍者4人,玉帝神像七米多高,玻璃钢塑身,外涂金粉。

东山塑有关圣帝君、武财神、文财神、水官大帝、地官大帝、天官大帝、太白金星诸神像;西山塑有神医李时珍、华佗、张仲景、下台三奇星君、中台三衡星君、上台三阶星君、二郎神君等共十五尊神像。该大殿正房共七间,四周为回廊,圆柱外28个,内4个,墙柱20个,脊顶高17米,建筑面积793平方米(长33.9米,宽23.4米)。天王殿东西各一栋,每栋四间。地藏殿东西各一栋,每栋五间,建筑面积724平方米。该殿建筑模式仿大雄宝殿。东天王殿分:福神殿(木星)、禄神殿(文昌)、寿神殿(南极仙翁)、点神殿(吉祥神);东地藏殿分:月老殿(媒神)、窑神殿(窑神)、王公殿(东王翁公)、文昌殿(文昌帝君)、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西地藏殿分:送子殿(送子娘娘)、元君殿(碧霞元君)、王母殿(西王母)、观音殿(慈航真人)、地母殿(地母娘娘)。

东钟楼、西鼓楼均为两层,建筑模式同大雄宝殿。

钟楼上层悬挂4.5吨重红铜铸钟,钟上刻有“道气长存、风调雨顺”,专供每月的初一、十五节日及早上撞钟(每次撞81下)。

鼓楼二层悬放直径1.7米的大鼓,逢初一、十五节日及晚上击鼓。

庙门高大气派,门正中间悬挂“玉皇庙”匾额,庙内路面硬化,场地绿化,植有柏树、塔松、白果树等。

庙内现有二男一女3名道人,有道长郭(里德)、陈(万真)、宋(里慧)(坤)。

三、民俗游戏活动

农村游戏娱乐项目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因年龄、性别、个人爱好、季节、条件、环境不同而有不同娱乐方式。通过竞技能不同程度锻炼身体,促进智力发展,增强相互合作,培养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儿童游戏,能增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踢脚盘”“拾石子”“老鹰叼小鸡” “老鼠十八洞”“藏槐”“捉迷藏” “摸虾肉”“踢毽子”“撂手巾”“鸡虫虎棒”“弹杏仁” “打瓦”“打大阎” “赶蛋”“憋死猫” “来庙”“六洲” “跳山羊”“驱瓦房”“哭汪大娘”“猜谜语”“拍纸牌”“跳绳”“跳沙包”“跳皮筋” “弹溜蛋”。

成人游戏娱乐活动多为棋牌类,如打扑克牌、打麻将、推牌九、掷骰子、摸老迟、打骨牌、摸对胡等。棋类有象棋、军棋、跳棋、围棋等。

四、民间谚语、歌谣

民间谚语、歌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生活经验和社会习俗的概括。民间谚语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脍炙人口。

种地

1.庄稼活,最好学,人家咋着咱咋着。

2.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3.好饭不嫌晚,好地不嫌远。

4.饿死爹娘,留下种粮。

5.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6.一'早二光,一晚二慌。

7.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8.蚕老一时,麦熟一晌。

9.七成收,八成丢。

10.稀麦稠豆坑死人。

11.干働棉花湿锄麻,不干不湿锄芝麻。

12.人怕老来穷,麦怕胎里旱。

13.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禾架。

14.深耕浅种苗儿旺。

15.庄稼难得露头雨。

16.麦种黄泉,豆种顶皮。

17.想吃秫米饭,扒出根来看。

18.麦到清明茏三节。

19.家土换野土,一亩赶二亩。

20.人靠饭力,地靠肥力。

21.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22.种地不要问,全凭功夫粪。

23.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24.撒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一条线不如一个蛋(集中施肥)。

25.—亩园,赶十亩田。

26.头暑萝卜二暑芥,三暑里头种白菜。

27.立夏小满见三鲜(苔菜、樱桃、四缨萝卜)。

节气、气象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时在于晨。

2.节气不饶人。

3.芒种芒种,样样要种,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4.麦顶芒种秋顶秋,豆子顶到寒露收,过了霜降刨芋头。

5.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6.一九一九不出手,二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尽杨花开,农活一起来;七九六十二,路上彳了人把衣担;八九七十二,耕牛遍地是;九九八十一,家里送饭地里吃;九九再九九,麦子入了口。

7.春打六九头(五九尾)。

8.夏至十八天,冬至当日回。

9.清明断冻,谷雨断霜。

10.过了清明冷十天。

11.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2.立冬拔萝卜,小雪铲白菜(收获时间)。

13.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袄横(横:扔的意思)。

14.冷在三九,热在中暑。

15.三九中心腊,河里冻死连毛鸭。

16.东风不倒,别嫌雨小。

17.行下春风望秋雨。

18.水缸穿裙盐返潮,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会来到。

19.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西风不晴天。

20.蠓虫子打脸,离雨不远。

21.月売带风圈,一连刮二天。

22.八月十五云遮月,到了来年雪打灯(即正月十五要下雪雨)。雪打灯,好年景,一个麦穗打三升。

23.路西虹(jiàng),早烧霞,长虫过路蚂蚁爬,秃子征(kuǎi)头驴打挂,江猪子过河、乌龙打坝、鸡晒胯,鱼跳水面、蛤蟆上岸,蜻蜓成群飞,大雨就要下。

24.亮一亮,下一丈。

25.雨前雾娄没大雨,雨后雾娄不晴天。

26.晚霞行千里,早霞不出门。

27.干冬湿年下,瑞雪兆丰年。

28.云向南、雨涟涟;云向北,一阵黑;云向东,一阵风;云向西,披蓑衣。

29.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0.太阳伸腿,要发大水。

31.秋雨连绵西北风。

32.春雨贵似油。

33.夏至西南风,庄户老头种洼坑。

34.初一、十五下雨,半月不晴天。

35.—个老头八十八,没见东北雨来发。

36.豆子开花,捞鱼摸虾。

37.冷雨温雪。

卫生保健

1.单方治大病。

2.青菜豆腐保平安。

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

5.嘻嘻哈哈活了命,气气恼恼得了病。

6.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7.百病气上得。

8.脏生虱子懒长疮,潮湿生疥不用讲。

9.饭养人,饭害人(意思是不能食过量)。

10.萝卜人了口,医生操了手。

家庭、勤检

1.有局有低是庄稼,有老有少是人家。

2.夫妻无隔夜之仇。

3.娇养无孝子,棒打出孝郎。

4.家有万贯,不如日进分文。

5.好底好帮餅鞋,好爹好娘养嫌。

6.好儿不如好媳妇,好闺女不如好女婿。

7.—个闺女半个儿。

8.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9.养老送终才是儿,白头到老才是妻。

10.儿女自有儿女福,别给儿女置马牛。

11.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12.—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13.没有家祟,引不来外鬼。

14.虎毒不食子。

15.用急花了堂前地。

16.老凭恤心,少凭良心。

17.儿行千里母担忧。

18.父母在,不远行,行必有方。

19.好儿女志在四方。

20.男大当娶,女大当嫁。

21.种庄稼一季子,娶媳妇一辈子。

22.庄户人家三件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23.家有贤妻,少惹是非。

24.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就受穷。

25.三年河东转河西。

26.求人不如求自己。

27.走满天下端着碗,光喜勤快不喜懒。

搿亲处邻

1.邻居好,赛金宝;家不便,邻居串。

2.家有黄金,邻有戥秤。

3.坑人不富,赖人长穷。

4.人活八十八,别笑话人家瘸和瞎。

5.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6.亲戚越走越亲。

7.有三家富亲戚不算穷,有三家穷亲戚不算富。

8.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为人处事1.行好不落空地里。

2.将人心,比自也、,皆问一理。

3.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4.打亏骂不亏。

5.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6.量小非君子,无度(毒)不丈夫。

7.心里没病死不了人。

8.头三脚难踢,万事开头难。

9.情是情,分是分,瓜是瓜,瓠是瓠。

10.争着不足,让着有余。

11.君子不与牛置气。

12.人随王法,草随风。

13.身正不怕影子斜,脚正不怕鞋歪。

14.根多不怕黄风摆,脚大不怕泥里崴。

15.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16.不看僧面看佛面。

17.人好老天保,人孬老天臊。

18.人要脸,树要皮。

19.在家不欺人,出外无人欺。

生活哲理

1.一人难趁百人意。

2.鬼火见不得太阳。

3.强扭的瓜不甜。

4.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5.牛不喝水强按头。

6.火烧眉毛顾眼前。7.打开窗户说亮话。

8.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9.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10.—层棉赶十层单。

11.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12.酱没盐咸,蜜没糖甜。

13.再好的月亮地不如半阴天。

14.胳膊拧不过大腿。

15.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候一到,必定要报。

16.贼咬一口人木三分,好人死在证家手里。

17.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过不去的崖子。

18.没有不透风的墙。

19.白天不做亏心事,夜晚敲门心不惊。

20.手心手面都是肉。

21.手指头伸出来有长短。

22.骤子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

23.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

24.饱汉不知饿汉的饥,骑驴不知步撵的累。

25.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26.小心没有过火的。

27.老将出马,一个赶俩。

28.—个槽上不能拴两头叫驴。

29.纸里包不住火。

30.看儿看爷,看女看娘。

工匠、经商

1.当面银子对面钱。

2.好账算不弯。

3.人不浑账,账不浑人。

4.隔手不除账。

5.不怕不i只货,就怕货比货。

6.货比三家不上当。

7.同行是仇家。

8.鱼有鱼路,虾有虾路,螃蟹没路,横行跋扈。

9.木匠来,不愁柴。

10.长木匠,短铁匠。

11.铁匠一冒烟,赶上木匠砍半天。

12.脱坯挑墙,活见阎王。

13.泥摔三遍,给砖不换。

14.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

15.会家不难,难家不会。

俚语

1.四大热:高粱棵、鏊子窝、铁匠炉、拉大锅。

2.四大急:贼上墙、火上房、雨淋场、小孩爬到井沿上。

3.四大小:大烟种、芝麻粒、大闺女的汗毛、绣花针。

4.四大嫩:花下藕、头刀韭、新娶的媳妇、黄瓜扭。

5.四大硬:铁匠的锤、石匠的錾、铁匠的砧子、沙缸沿。

6.四大红:庙上的门、杀猪的盆、新媳妇的箱子、火烧云。

7.四大黑:烟子灰、老包黑、月黑头、打乌麦。

8.四大白:梨树开花靠粉墙、孝子雪窝赶绵羊。

9.四大欢:风中旗、漏网鱼、蹿圈的猪、开了缰绳的大叫驴。

10.四大喜: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11.四大悲:自幼没娘、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客死他乡。

12.四黑对白:油漆桌子靠粉墙、乌木筷子银质镶,煞白的白纸写黑字、丈二白布进染缸。

13.黑对黑:老鸹落在猪身上、屎壳郎趴在炭堆上。

14.白黑滑尖相对:三尺白绫飘雪窝,拿盘鏊子盖上锅,西瓜掉到油篓里,刺猬顶住栗子壳。

歇后语

比喻

1.驴跟牛抵头一-拿着脸上。

2.癞蛤蟆垫桌腿——硬撑。

3.半夜里套驴——摸不着角。

4.驴头不叫驴头——大长脸。

5.吃槐芽肿脊骨一一难看在后头了。

6.家庙里失火——没谱了。

7.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8.猪八戒败阵——倒打一耙。

9.庙门前的旗杆——独立独站。

10.八仙桌子盖井口-随的方,就的圆。

11.刘备摔孩子——邀买人心。

12.要饭的打死狗——有事不大。

13.坟头上烧纸——活人的眼目。

14.大水冲倒龙王庙-家人不认一家人。

15.老虎的屁股一-摸不得。

16.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17.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8.迎风吃炒面——张不开口。

19.老毛子看戏——傻了眼。

20.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21.夜猫子报喜一-坏名了。

22.糊涂锅里下丸^~^蛋,粥。

23.黄鼠狼子钻阳沟一~各有各的路。

24.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25.戴着风镜座席——吃喝不迷眼。

26.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27.武大郎卖粪——论堆。

28.叫花子上坟——穷烧。

29.狗黑子喝糖稀——粘上扯下。

30.卖糖稀的住楼——熬上去的。

31.打发灶老爷上天——有么说么。

32.头顶长疮,脚底下流脓——坏透了。

33.补锅的戴眼镜-专找硫子。

34.团鱼拴鸡腿上——跑不了你,飞不了我。

35.张飞认针——大眼瞪小眼。

36.玻璃杯里舂蒜-捶子的买卖。

37.搭戏台卖螃蟹——买卖不大,架子不小。

38.—张纸画个鼻子——脸不小。

39.二百五不是二百五——半吊子。

40.马尾拴豆腐——不能提。

41.豆腐掉灰窝里——拍不得,打不得。

42.鸭子吃韭菜——直捋。

43.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哄自。

44.被窝里耍拳——没外手。

45.筷子夹骨头——三个光棍。

46.猪鼻眼里插葱——装象。

47.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48.狗咬刺猬——没处下口。

49.买地放蚂蚱——想飞利。

50.凉水退鸡-毛不拔。

51.姐妹俩出门子(出嫁)——各人准备各人的。

52.蜜蜂钻瓶里——前途光明,出路不大。

53.和尚庙里借梳子一走错门了。

54.擀面杖吹火--窍不通。

谐音

1.茅坑的粪——攒(咱)的。

2.针鼻不叫针鼻——线(现)眼。

3.绊倒拾支烟——吸(稀)好。

4.小狗吃草——学羊(洋)。

5.绱鞋不要锥子——针(真)好。

6.玻璃杯里舂蒜——轻捣(青岛)。

7.两口子吃黄瓜--掰(百)。

8.枣核(hú)子解板-三五银(句)。

9.老嬷嬷喂公鸡——不捡蛋(简单)。

10.葱沟里扔砖头~~^打蒜(算)了。

11.飞机上放炮仗——空响(想)。

12.两头牛抵架——斗(豆)角。

13.姥娘哭儿——没舅(救)了。

14.罗锅子上山——前(钱)紧。

15.腊月的萝卜——冻(动)心了。

16.李双双死男人——没喜旺(希望)了。

17.老鼠啃盘子——口口带瓷(词)。

18.打绳的摆手——到劲(尽)了。

19.飞机上挂表——高钟(中)

20.秃子打伞——无发(法)无天。

21.咸菜缸里腌秤砣---盐(言)难进(尽)。

民间谜语

(一)物谜

1.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扯破。(蒜)

2.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栽在地底下。(红萝卜)

3.大哥一身毛、二哥一身芥、三哥打提溜、四哥泥里拽。(山药、辣疙瘩、辣椒、萝卜)

4.从小青、长大白、拉巴开、让人摘。(棉花)

5.从小一丁丁,长大一扑楞、开黄花、结棱登、小孩踩上娘哇一声。(蒺藜)

6.—对老头般般高,光吃肉不添膘。

(筷子)

7.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城外都是兵,个个都穿黄马褂,不知哪个是朝廷。

(蜜蜂)

(二)字谜

1.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

2.—横回、一竖回,胳肢窝里掏一锤。(下)

3.—个烂盆叉,内里三个虾,蹦出俩,还一个。(心)

4.一横回、一撇洒、日子按着月子打,大字来拉架,照头揍个大疙瘩。(厌、厭)

5.—点一横长,口子在当央,子字来拉架,耳朵拽多长。(郭)

(三)连环谜

1.一点铁,一点铜,一点木头,一点绳。(秤)

2.说是秤,不是秤,一头软来一头硬。(鞭)

3.说是鞭不是鞭,一头窄来一头宽。(锨)

4.说是锨,不是锨,东南山上淌狼烟。(窑)

5.说是窑不是窑,西南湖里冲来个瓢。(船)

绕口令

1.干棒别鞭杆,鞭杆别干棒。

2.瓢半面,包了半瓢扁食。

3.我是人,我不是狗,我不是狗,我是人。

儿童游戏

1.踢毽子:(多是女孩玩)小女孩用木板托数数,大女孩用脚踢数数,看谁一气托(踢)的数多。

2.转拉子:木圆锥陀螺,用鞭抽打,比谁使拉子转的时间长。

3.打拉子:两头尖的短棍。先用手扣住,抛出后,立即用长杆击打,比谁打得远。

4.打老阎:立半砖,规定一定距离,在对面用石块或砖块击倒为胜。

5.跳瓦房:在地上画若干方格,单脚踢进全过程者为胜。

歌令游戏

1.卖锁歌:卖、卖锁来,什么锁,叽里咣郎铃铛锁,怎么开?左手拿着右手开。开不开,上唐街,唐街有您什么亲,有俺干哥二丈人。姓什么,姓潘;攀攀棂子俺看看。骑白马,带小刀,小刀快,切白菜;白菜老,切红袄;红祅红,切紫棱;紫棱紫,切麻籽;麻籽麻,切板闸;板闸板,切黑碗;黑碗黑,切粪堆;粪堆臭,切腊肉;腊肉辣,切面瓜;面瓜面,切鸡蛋;鸡蛋滚,切凉粉;凉粉凉,切冰糖;冰糖冰,打起骡马上正东。嘟嘟啦啦,嘟嘟啦啦……

2.拾石子歌:我的一,小燕飞,飞到江南落江西。我的二,杨二郎,二郎担山撵太阳。我的三,打贪官,三杯酒,敬老天。我的四,客来至,青马褂,排紧扣。我的五,五更鼓,骑着骡马娶媳妇。我的六,小六豆,开红花,结绣球。我的七,七表姨,抱着孩子坐大席。我的八,寒香腊,韩湘子,要回家。我的九,九九来,满堂里梨花开。我的十,拾金子,拾银子,打发十妹出门子。

童谣儿歌

1.小白鸽,挠粉子,俺家娶个花婶子,脚又小,手又巧,两把剪子一起铰;先铰牡丹花,后铰灵芝草;灵芝草,一对鹅,扑棱扑棱过江河。

2.月姥娘,圆又圆,里面坐个花木兰。花木兰,会打铁,一打打个爹;爹爹会扬场,一扬扬个娘;娘娘会割草,一割割个嫂;嫂嫂会簸麦,一簸簸个妮;妮妮会做饭,一做一锅驴屎蛋;驴屎蛋里包蝎子,蜇得小孩摞脚子。

3.今门几,今门一,今门晚黑娶麻妮,麻妮坐个车尾巴,听见狗咬往里爬。点上灯,照照亮,看看麻妮怎么样;也没长,也没缩,还是一脸麻塌乎。

4.月姥娘,打汤汤,割了麦,走姥娘;姥娘不吃这样的饭,刷了锅,炒鸡蛋,鸡蛋香,炒干姜,干姜苦,炒老虎,老虎一瞪眼,七个碟子八个碗。

5.小板凳,歪歪,里面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面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磕头,里面坐个孙猴;孙猴出来作揖,里面坐个公鸡;公鸡出来下蛋,乒乓两半。

6.小马杌,十二层,哥哥穿绿俺穿红,俺从哥哥门口走,哥哥拉俺去喝酒。不吸您的烟,不喝您的酒,打起骡马俺就走;大哥送到大门外,二哥送到河那涯;俺问妹妹何时来,有咱爹娘来两趟,没有爹娘就不来。

7.山喳子(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把媳妇搁在被窝里,把娘搁在草棵里。

8.小巴狗,上南山,割荆条,编簸篮,盛大米,做干饭,老爷吃,奶奶看,急的巴狗看锅沿。巴狗巴狗你别急,剩下锅巴是你的。

民间歌谣

1.亲娘呀,晚娘呀,拉巴闺女做么呀,从小不中用呀,长大得了病呀,病好了,来个花轿抬跑了。

2.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行路的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

五、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故事和传说,大都具有传奇的色彩、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语言,它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口口相传、代代相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往今来,这些故事广为流传。

植物类:

地瓜的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农民不兴种地瓜,只是在山坡野地里有一些野地瓜。薛礼征东时,路过一个叫走马岭的山坡,马饿急了,吃了地瓜秧,又用蹄子扒地瓜吃,人们这才知道野地瓜能吃,于是把野地里的地瓜试着挪到田地里种,并逐渐变成人们的主要食物。

椿树王的传说

传说早在西汉时期,刘秀被王莽赶的三天没吃饭,来到桑树旁,摘桑葚充饥,临走时对桑树说:“我以后得第做皇帝时你会受封的。”后来刘秀做了皇帝,想起救他命的树,已记不清是什么树,错封椿树为“椿树王”。桑树知道了气炸了树皮,椿树自觉受封有愧,从此长得高大、粗壮、笔直。民间为叫小个子男孩长高,大年五更抱着椿树说:“椿树王、椿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你长粗来好解板,我长长来穿衣裳。” 连说三遍,便会长高。

太阳为啥晒不死马蜂菜

马蜂菜学名叫“马齿苋”,不管夏季天有多热,太阳有多么毒,如果拔下几棵马齿苋,晒几天再栽上,照样成活,怎么也晒不死。古时杨二郎的母亲被压在山底下,二郎好不容易救出母亲,母亲一见太阳就被太阳晒死了。二郎决心把太阳赶跑,为母亲报仇。他用苘秸秆子当扁担担着两座山追赶太阳,称“二郎担山赶太阳”。那时天上有十二个太阳,庄稼常被晒死,赶走太阳也是为民除害。经过千辛万苦赶走了十一个太阳,剩下一个怎么也找不到,原来藏到马齿苋底下了,蛐蟮(蚯蚓)深受毒晒之苦,就大喊:“马蜂菜底下有一个,马蜂菜底下还有一个! ”二郎没听见,找不到那个也就算了,太阳侥幸躲过一劫。马蜂菜有救命之恩,太阳不晒它,专晒死蛐蟮,所以蛐蟮一旦暴露在太阳底下,必被晒死。

动物类:

动物迁徙

传说以前让猫、牛、驴从山西迁往山东,谁都不愿意来,结果有一个和尚,找到老黄牛说:“山东比山西好多啦,吃得好,没事做,整天扛着个弯巴棍满地里遛,睡觉铺花褥子盖花被。”老和尚又找到驴说:“你到了山东,腰搭花被,头戴花笼头,让大闺女小媳妇骑在你身上。”最后找到猫说:“山东非常欢迎你,到那里之后,谁家都可以去,谁的被窝都可以钻。”猫很高兴,和尚又说:“临走我一定送你一程。”到了山东,老牛照样出力,睡觉总是长出一口气,后悔上当受骗。驴来到山东果真如此,非常高兴,每次叫喊,又笑又叫。猫来到山东,虽像和尚说的一样,只是临走时和尚没有送他一程,所以总是嘟噜不停:“一送不送,秃驴和尚。”

狗猫求情

传说远古时期,民间常常闹饥荒,有一年老天爷发慈悲,下了一场白面,老百姓吃饭不犯愁了。玉皇大帝派一位神仙变成一位要饭的老太太去民间调查。当来到一家时,一位少妇正用面饼给孩子换尿布。老太太叫声:“大姐,给点吃的吧! ”少妇说:“没有什么吃得了,这最后一张饼已给小孩换腚了。” 老太太回天庭,回报给天神,第二年玉帝派诸神下凡,到地里撸庄稼。人们自知少妇说了过头的话,办了过头的事,都不敢求情,可狗、猫沉不住气了,向撸庄稼的各位神仙求情说:“别再撸了,再撸就没粮食了,不然连我们都得饿死,那么留着像我们尾巴那么长就知足了。” 诸神遂答应了它们的要求,从此谷穗只剩下狗、猫尾巴那么长。至于豆子从根到梢都是角,诸神怕扎手,没有擔。从此民间就有“能穿过天衣,不吃过天饭” 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