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第一节 税务人员

建国初期,县政府设财政科,内设税务股,统管全县税务。当时配备税务干部48人,其中基层税收干部40人。到1950年2月,县税务局筹建时,基层税干增至43人,县局9人。

1953年,核定全县税务干部编制75人,实际只有73人(县局实有21人)。另外,雇佣常年交易员31人、牲畜交易员96人,以弥补税干不足。到年底,全局实有68人,比编制数少7人。1954年10月,临沂专员公署核定本县税务局编制73人,其中县局16人,税所57人,年底实有73人,与编制持平。1956年上半年,实有税干63人,其中局长1人,股所长11人。年底有税干62人,其中县局18人;局长2人.股长2人、计划统调人员5人,一般干部4人,其他人员5从:税所44人:所长6人、一般干部38人。1957年4月,中共临沂地委决定取消县级税务局的编制,将税务局并入财政局。1958年2月,本县财税机构合并前,共有税干56人(县局14人、税所42人),合并后,税务干部保留54人(县局11人、税所43人〉。

1959年1月,本市实行新的农村人民公社财政管理体制,财政包干实施办法开始实行,各公社成立了财政科,原税务干部多数改做其他工作,有的担任科长或副科长,有的担任经费会计兼税收,有的以税务工作为主兼其他工作,还有的转到工业单位。到1959年5月,基层税务机构只剩下城关税务所,计有所长、会计、专管员等4人,其他税务所随着财政体制的改变被撤销。

1959年5月,市委、市人委遵照上级指示,决定恢复基层税务所,要求原税干归队。月底,各所税干总数达到43人,其中:所长13人、会计10人、专管员9人、填票员11人。在以上人员中,尚有兼做财粮、工业等其他工作的所长4人、一般干部6人;市局配有税干5人。6月,市财政局内设税政股,配备干部6人,各所也于6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至8月15日,市局税政股实有干部3人,全市实有税务干部总人数达到编制数的60%。8月底,市财政局做税收工作的干部7人(尚缺4人),税务所实有43人(尚缺5人),其中有9人兼做其他工作。

1960年3月,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局核定本市税务所编制名额为65名,实有41人,其中:离职学习的3人,半工作半休养的1人,调动工作未办调离手续的3人,兼职的2人,长期搞中心工作的7人,在农村“三反”运动中停止工作的1人,未到职的1人,做税务工作的仅有23人。年底,基层税干实有42人(内有雇佣人员2名),市财政局实有干部21人,全市财税干部共有63名。

1961年3月,本市新建十三个税务所,达到一社一所,税干增至73人,其中:市局4人(调做其他工作的1人)、税务所69人(调作其他工作的2人〉。聘用9名助征人员。在以上人员中,3月份新进的24人(市局1人、税所2.3人)。1961年6月,税干增至75人,其中市局税政股4人,各税务所71人。基层税干分布情况见下表:

1961年上半年各税务所干部配备情况一览表

(续表)

1961年8月,本市核定市财政局税政股编制7人(股长1人、会计2人、办事员4人)。10月,将河阳、砖埠、青驼、葛沟四所移交沂南县接管后,本市基层税干实有56人, 另有临时聘用人员15人,共71人;市局税政股(含计会统)税务干部4人(其中一名病休),不足编制数。

1962年1月,市税务局单设,根据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指示,市局在机关整编中向市委、市人委提岀了业务部门匡算编制意见,市委分配给人员编制名额103人,其中市局18人,基层税务所85人(按20个税务所安排)。实际配备:县局配干部15名,18个税务所配干部64名(包括雇佣人员17名)。2月,税干总数增至93人,其中:局长1人、正副股长3人、正副所长21人、一般干部52人、长期雇佣人员16人。6月底,人员基本情况见下表:1962年6月份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1962年8月,编制调整为:市局12人、税所72人。实.有:市局13人,税所80人。另有长期助征员13人、临时助征员30人。年底,实有税干93人。

1965年,实有税干90人,其中:基层税干76人,县局14人,另有以工代干人员11人,编外人员4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本县税务系统从事税收工作的干部逐年减少。1971年11月,从社会招收25名税务人员,充实基层征收力量。1973年9月,县财政局共有干部14人,其中做税收工作的4人(实际工作的2人);基层税务所21处,税干97人(实际工作的88人)。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税务机构逐步加强,税务人员有所增加。1980, 年底,县财政局共有干部29人,勰税干101人,另有从事税收工作的“亦工亦农”人员34人。

1982年10月,县局从社会待业靑年电招考录用a?人、从工人中招考录用1人、从“亦工亦农”人员中招考录用29人为国家干部,充实基层征收力量。

1982年11月,县税务局从财政局中分出单设,县局配12人(县编委暂定编制:局长2人,股长、办事员18人,共20人)。此后,税务干部职工增加较快,到1992年底,共配有干部职工357人。税务干部配备情况见下表:

1982—1992年税务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

附:1950—1988年人员编制变动情况一览表

二、干部教育、培训

建国后,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适应税收工作的需要,本局采取多种方法对干部进行培训。

(一)开展提高学历水平的教育

1982年10月,县财政、税务机构分设时,税务人员174人,其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10人,占总人数的5.75%。1983年后,本局通过电大、函大、业大、职大、普通高等院校举办的干部专修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税务系统内的大、中专学校等多种渠道,对本市税务系统的干部职工进行提高学历水平的教育。1992年,共有94名干部职工取得本科、专科或中专学历。

1983年——1992年临沂市税务系统取得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名单

(续表)

(续表)

(续表)(续表)

(续表)

(续表)

(二)进行专业证书教育

对在税务系统工作时间较长而不具备学历的干部职工,分别进行大、中专专业证书教育,使其达到大、中专水平,获得税务专业大、中专专业证书,更好地发挥作用.1992年年底,先后有90人次通过培训取得了大、中专专业证书.名单见下表:1988—1992年临沂市税务系统取得专业证书人员名单

(续表)

(续表)

(续表)

(三)干部培训

把岗位培训、岗前培训、短期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等干部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干部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通过岗位培训,达到“懂有关税收法规、企业财务制度、生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和“会审核有关报表、查帐、计算税额、书写文字材料”的“四懂四会”要求;对新补充到税务系统中来的干部、社会招收新人员和其他人员等,坚持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及时进行岗前培训,为尽快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创造条件;对缺门的业务知识,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进行各种专题的短期业务培训;对已经获得了大、中专以上学历或已取得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进行更新知识的继续教育,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业务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到1992年底,先后有160人次经过了岗位职务培训,280人次经过岗前培训.,350人次参加了短期业务培训,39人次进行了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