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张及明

张及明(1907-1955.10),隆化镇尧都村南沟小庄人。1922年到桥上下交私塾读书。学业完成后,在南沟创办私塾,边教学、边自己学医看病。1934年左右,到甘肃张掖做生意。1937年携妻从张掖回到南沟。1942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离家参军,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43年至1944年抗日政府在中条山上的张马、冷泉一带活动,张及明跟随部队看护伤员。那时没有西医,全靠采集中草药为伤病员疗伤。1944年张及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冬天翼城县第一次解放,1947年2月张及明任县中西医医院的院长。为创办医院,他把家里的木材、案板,放中药的坛坛罐罐都贡献了出来。至1948年1月期间,政府将县中西医医院改为县民兵院,张及明仍担任负责人。后来县医药供应站从县医院分出,张及明担任医药供应站主任。1949年底张及明回家过年,村里的兄弟们当面说他只顾工作,不顾老婆孩子,一女病死, 一女儿拾柴差点摔死,这样张及明才下决心把全家搬到县城。1954年冬张及明患病,县医院派一位工作人员陪同他到北京协和医院去做手术。走到太原病情恶化,张及明感觉生命垂危,坚持不去北京,马上返回翼城。1955年10月28日不幸英年早逝,时年仅48岁。王雨辰

王雨辰(1900〜1964),南唐乡东下坪村人。1949年前为中共地下党员,1947—-1948年任县四高、一高校长,曾发动学生参加革命。1949年10月后任县人民医院院长。1951年11月任县卫生科长,1952年6月调离翼城,历任曲沃县医院院长、运城安邑医院院长、运城市人民医院研究所所长等职。1962年光荣离休,1964年病逝, 享年64岁。王雨辰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对医学、英语、文艺等方面广有涉猎,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革命信念坚

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工作者。

张子铭

张子铭(1911—1970),隆化镇尧都村人。青少年时期受家庭熏陶精通医术,悬壶济世。193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利用其父张百武开医院行医之便,多次为抗日根据地运送药品和枪支。为此日伪把他父亲抓获,以“八路军坐探”之罪名将其用乱石砸死,惨不忍睹。1947年2月至1948年1月,他抱着一腔义愤,把和父亲经营的医院无偿献出来,与本县济生药庄等几处医药点合并建成县中西医医院,并任医疗负责人。后来的县人民医院就是在县中西医医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52年9月张子铭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1952年9月至1959年5月任县卫生科副科长,1959年6月至1961年5月任县卫生局副局长,1961年5月至1962年6月任卫生局局长,1963年4月至1967年2月再次担任卫生局局长。任职期间,十分重视招揽医务人才和提高医疗队伍的业务素质。当时正值建国初期,本县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他千方百计聘用本县有专长的名医如常希义、张子宜、安子肃、王儒民等,把他们安排在各区卫生所任职。对其中有历史前嫌者他也无所顾忌,大胆使用。1959年,张子铭在全县聘请了8名老中医编写了《学医必备》,供全县医务人员学习。1960年后,他频繁到省卫生厅、地区卫生局及卫生学校网络人才,为本县调来了柳崇典等1。余名山西医学院和其他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壮大了本县的医疗队伍。之后,他又以县医院为平台创办卫校,分批培养基层卫生医疗人才,提高了本县基层医务人员水平。

1962年在药材公司任书记时,张子铭辗转省药政局、甘肃省等地,为本县引进了名贵药材当归的种植技术,建立了当归种植基地,开创了本县引进名贵药材种植的先河。在全国学稷山的全民卫生运动期间,他走村串乡树立了梅村、安家垣、广适等模范卫生村。国家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来本县视察工作时, 对本县卫生工作做岀了高度评价。省卫生厅厅长张全带领各县领导参观后,提出了 “学稷山,赶翼城”的口号。尔后他同县委书记代表本县参加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在全县工作会议上大力表扬了张子铭的工作业绩,说:“翼城卫生工作,非张子铭莫属”。他重视基层医疗卫生,更重视中央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指示。1965年,他在全县整顿医疗机构,创建了209个大队保健站,充实保健站卫生人员334人,同时还充实了各公社卫生院医务人员178名,为全省树立了一面旗帜。1970年张子铭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工作岗位上,享年59岁。作为翼城卫生医药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全县人民。

张东绍

张东绍(1912〜1971),临汾市尧都区贺家庄乡苏寨村人,中共党员。1926年至1930年在太原国办卫生团学医,以后在临汾、浮山行医。1936年3月参加由薄一波主办的太原军政训练班,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历任太岳区决死一纵队医务主任、太岳区决死队216旅军医处长、决死队59团卫生处长、太岳区卫生部医务科长、太岳区卫生部保健科长、太岳区行署医院医务主任、院长。1943年12月精兵简政时在太岳区因病休养,1944年3月,因汉奸告密在襄陵邓庄被日寇扣押半年,受尽严刑拷打,右上肢被打骨折,但他始终保守革命秘密,只说一句话“我是中国医生”。1953年1月调任临汾专区职工医院任业务院长,1955年5月调任晋南医药公司副经理,1957年5月调任晋南医药采购站副经理,1959年调任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职工医院院长,1965年调任翼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在太岳第二行署工作时,为了解放区人民的健康,经太岳第二行署财经办事处组织,由税务局、工商联、皮革厂、东石桥卷烟厂投资,他参与创建了翼城县大众医院,并担任院长。大众医院是当时医疗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一所医院,设床位20张,可以做截肢、开腹等难度较大的手术,也是翼城县第一个使用青霉素的医院。于1950年2月张东绍接到老首长薄一波的信后到临汾工作。受组织委派,张东绍带领曾在翼城大众医院工作过的贾正祥、张星耀、梁学英、张思温、贾子章等1。余人,代表人民政府接管了原英国人所办的基督教“善胜医院”,组建了临汾专署公立医院。同年6月13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主席程子华,副主席裴丽生、王世英、郑初民签发委任状,委任张东绍为临汾专署公立医院(现为临汾市人民医院)院长。张东绍克服建院初期的种种困难,开设床位30多张,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推动地方病和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张东绍毕生从事党的医药卫生事业,尤其是经他创建的两所医院,在翼城和临汾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1971年7月张东绍因病去世,终年59岁。

程延龙

程延龙(1905〜1979),字云甫,南梁镇程家村人,中共党员,是翼城县人民医院第一任指导员、第三任院长。1952年9月至1956年11月任县卫生科副科长,1959年任县药材公司经理,1965年离休。

程延龙早年因家境贫寒,到小学三年级就到城内孔乙蓬药房当学徒。因他聪明好学深受掌柜喜爱。孔乙蓬有很多医学藏书,程延龙便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刻苦学习,自学了张仲景的《伤寒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前苏联的《精神病学》等书籍。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学会了诊脉、药性、汤头、制丸药、针灸等,成了翼城远近闻名的中医。他不但善学,而且勤于收集民间偏方。穷人看病买不起药,他就给开个小单方,煎熬喝后,许多病人就康复了。1937年抗战爆发,孔乙蓬返回稷山,程延龙回到了程家村,从此师徒分离。后经人介绍,落户到中卫村,在中卫村牌楼北开了一个小药铺,为村民看病疗疾。194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所开的药店主要是为县民兵大队伤员治伤。1946年敌我双方“拉锯”时,药房移至二曲荆家山。1947年翼城解放, 程延龙将荆家山的药柜、中药、器具用扁担挑到县城车辕胡同路西一个大院 (现药材公司一部)与其他医药点和药庄合并成立翼城县中西医医院,组织任命他为指导员,与院长张及明、医疗负责人张子铭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到卫生科任职期间,他十分注重基层保健站建设,全县先后成立了23个乡农业社保健站,任县药材公司经理后,发展了望月山药材供销站。1965年离休后,在中卫村开办了卫生保健站,继续为村民行医看病。1979年病逝,享年74岁,安葬时县委组织部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

张德义

张德义(1907〜1984),字子宜,中卫乡吴寨村人。1925年毕业于本县国民师范,从教10余年。后因两女生病夭折,逐发奋学医,从此步入杏林,悬壶济世,成为本县一代名医。曾为本县一至七届人大代表、一至五届政协常委、二至六届县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张德义刻苦钻研中医医学,师古不泥、组方严谨,用药轻灵,从不以名贵药藏拙掩劣。尤以中医治疗疑难杂症辨证施治见长。师古代名医叶天士治“女子以肝为先天”,惯用“逍遥散”加减。独创“凤阳汤”治疗妇女不孕症,患者称其为“送子观音”。1956年,山西省卫生厅主编《中医验方汇编》收其验方10余例。1958年因其对祖国中医学贡献显著,受到国家卫生部表彰,获奖章一枚。1962年撰写《四言医学捷要》上、中、下三册,经省卫生厅审查通过,予以发行,中、下两册因“文革”开始,憾未行世。另著有《经典医学知识问答》、《临床拾遗》等著作问世,为本县医学留下丰厚遗产。张德义一生治病济世,泽被乡里,临终前一天还为患者治病,其德行备受县人推崇。

黄炳跃

黄炳跃(1923—1986),隆化镇上石门村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参加工作后,历任上石门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北关乡乡长、城关公社第一任社长、燎原公社(辖隆化、桥上、北撤、浇底)党委书记、隆化公社党委书记、南唐公社党委书记、县人民医院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县外贸局党支部书记、局长等职,1983年离休,1986年病逝,享年63岁。

在县医院任职期间,黄炳跃与常锡福、张绍先、周贵庆、李富贵、周玉森等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把县级卫生医疗、疾病预防、传染病防治和防治设施规模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医院的医疗设备、门诊、住院用房等基础设施也有了明显改善,为县人民医院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冯连伟

冯连伟(1921—1988),1945年参加解放军任卫生员,1955年入第七军医大学学习深造。1958年在9819部队当军医,1961年转业到县医院工作。

战争年代,冯连伟随部队参加淮海战役、吕梁战役、进军大西南等战役,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救治了无数伤员。曾获“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二等功一次。转业到县医院后,潜心攻读医学理论,成为一名有名的内科医生。擅长治疗心脏病、肺部疾病等疑难病症。他

检查脾脏大小采用体外触诊法堪称一绝,用手一摸便知患者脾的大小,享有 “一摸准”盛誉。

梁广德

梁广德(1918〜1989),南唐乡符册村人。1947年10月入伍,编入第二野战军西北军区补训团三营,1948年6月入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57年9月转业到翼城县人民医院任党支部书记。1959年9月调县药材公司任党支部书记兼经理。1961年离休,1989年2月病逝,享年71岁。

梁广德在县医院任职期间,正值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翼绛两县合并。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县医

院迁址——由北关车辕胡同迁移到现粮食局院内。医院医务人员由33人增加到55人,床位由40张增加到60张。建立了行政管理科、卫生防疫科、医疗预防科、妇幼保健科,医疗预防科下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化验室、药房等,使县医院的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安乐柱

安乐柱(1927—1992),中卫乡木坪村人,中共党员。1946年6月至1949年2月任小学教员。1949年3月至1952年9月,任本县三区文教助理员、县建设人事科科员。1952年10月至1956年3月先后任东续乡乡长、党支部书记。1956年4月至1958年11月任县人事科副科长。1958年12月至1959年10月,先后任里砦炼铁厂厂长、县福利厂食堂科科长、县委办公室调研组组长。1959年11月至1960年7月先后任浇底公社党委副书记、南唐公

社党委书记。1960年8月至1961年6月任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1961年6月至1969年9月任南唐公社主任和县工作队队长。1969年10月至1973年12月,先后任县农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县土产品公司主任。1974年1月,任县食品公司主任、党支部书记。1988年1月光荣离休。1992年3月逝世,享年65岁。

安乐柱在担任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期间,建立了工会组织,在全院设立4个股、10个科室,北关设有一个门诊部,使医院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曹彦珠

曹彦珠(1914.12-1993.12),绛县南樊镇西堡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入党,投身革命后参加游击队。绛县解放后,担任了南樊镇第一任镇长,1951年至1956年任绛县百货公司经理,1956年至1959年任绛县卫生局局长,1959年6月至1961年5月翼绛合县后任翼城县卫生局副局长,1961年5月后调回绛县工作。1973年离休,1993年12月病故,享年79岁。

曹彦珠早年参加革命,投身到轰轰烈烈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为建立新中国做岀了积极的贡献,解放后从事卫生工作期间在一穷二白的艰苦环境中,为了人民的健康建立健全了县人民医院和乡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在爱国卫生工作中,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取得了显著成绩,1959年11月国家卫生部第一任部长李德全亲自视察了梅村,并树为全国卫生模范村。曹彦珠为了人民的健康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马庆尧

马庆尧(1935.6—1994.4),南梁镇北梁村人,临汾干部学校毕业,共产党员。1951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大宁县广播站站长,大宁县人民医院院长,翼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中医师,翼城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94年4月病故,享年59年。

任职期间,以除害灭病为中心,以“两管五改”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使爱国卫生工作发生巨大变化。在环境卫生治理上,实行门前“三包”,使县城卫生保持干净整洁。

在搞好县城卫生的同时,努力抓好全县的“两管五改”工作,全县农村改水不断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李元庆

李元庆(1935—1998),南唐乡晓史村人,中共党员,外科副主任医师。1955年参加工作,历任安泽县人民医院医疗股长、古县人民医院革委会副主任、翼城县南梁卫生院医师、翼城县人民医院医政办副主任、院长助理、翼城县中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翼城县人民医院党支部副书记等职。

李元庆20世纪50至70年代在安泽、古县医院就能开展了腹部较大手术,如脾切除、肝门静脉高压分流、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胃大部切除等,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的生命,受到山区人民的一致好评。1978年调到翼城县人民医院外科工作后,开展了许多难度较大的手术,如甲状腺手术等。并先后撰写发表了《颈椎病的综合治疗》、《肝胆外科疾病的探讨》等多篇学术论文。调任中医院任职期间,与其他领导齐心协力,艰苦创业,使中医院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1989年荣获临汾地区卫生改革“先进工作者”称号。调任县人民医院专职党支部副书记后,使县人民医院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连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红旗党支部”等光荣称号。周建民

周建民(1918〜1999.7),中共党员,山西省沁县清塔凸村人。出身贫寒,13岁开始在“慈仁厚”、“晋和祥”私立药铺当学徒,后跟随老中医陈文奎学医。1937年2月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一纵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历任决死第一纵队第一总队军医、太岳军区司令部军医、太岳军区教导团医务所副所长、太岳武工队第一大队军医、太岳第四纵队十二旅休养所军医、华北第四家属学校医务所所长、太岳第三专署广华医院医生、翼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院长、县药材公司经理、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县卫生防疫站党支部书记等职。

周建民于1952年至1959年、1960年至1969年先后两次在县人民医院任职,建院初期,积极协助张及明、程延龙等领导筹建县医院,艰苦创业,勤奋工作。1958年,平陆“61个阶级弟兄”中毒事件发生后,周建民被上级抽调与省、市医疗救护团亲临现场抢救中毒人员,上级给他颁发了“灵丹救新生”的荣誉证书,并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国家卫生部部长李德全来翼城视察工作时,亲自接见了他。“文化大革命”期间,周建民被当作“走资派”审查打倒,1973年平反恢复工作。周建民一生艰苦朴素、勤劳善良、作风正派、光明磊落、忠诚党的卫生事业。1980年光荣离休后,仍发挥余热,资助“希望工程”,帮助贫困群众,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深受群众爱戴,1999年7月28日周建民逝世,享年81岁。

张怀才

张怀才(1917〜1999)西阎镇西阎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阎村民主抗日村长、翼城县财粮科副科长、第四区民主政府副区长、县财粮科科长、隆化乡党委书记、文教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县人大副主任等职。

张怀才自幼聪颖好学,1937年担任西阎村民主抗日村长时年仅20岁,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他在担任县财粮科副科长、第四区民主政府副区长期间,积极筹备粮草、棉布等物资支援前线。在解放临汾战役中,率领民工支前三个月。1952年在“三反”、“五反”、“打老虎”运动中,遭到诬陷受尽皮肉之苦和精神折磨。落实平反后,先后在隆化乡、县委宣传部、文教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尽职尽责,为党工作。1979年5月至1980年7月任县医院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他摸底子、搞调查、找症结,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制定了医院规章制度和书记、院长、医生、护士、药房、后勤等岗位责任制,在全院倡导务实的工作作风,着重培养业务骨干,建设后备技术队伍。由于措施得力,使医院面貌很快出现了新的变化。1980年8月,张怀才调离医院,担任县人大副主任,1984年光荣离休。1999年2月逝世。

贾宝民

贾宝民(1936—2000),南梁镇北坡村人,中共党员。1954年在襄汾县第二中学毕业后返乡务农。1955年在河云村当民办教师。1956年国家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他立志报效祖国,连续给时任国防部长的彭德怀元帅写了1。多封信,要求参军。国防部不但批准了他的要求,还把他作为国家首批服役的榜样,在全国各大报纸上宣传报道,其典型事迹对我国实施义务兵役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56年贾宝民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65团独立通讯连任文书,1959年在汉口通信技术学校学习,1959年因身体原因转业回乡。I960年任翼城中学教务处干事,1963年任中卫公社管委会秘书,1965年任县卫生局干事,1967年任县文委科教委员会办公室宣传干事。1969年9月任县医院(当时名称为县六二六卫生院)革委会主任。1970年5月调5401厂任三线建设民工团工地卫生队队长,三个月后改为工地医院,主要任务是为4千余名民工防病治病。1971年10月更名为5401厂工地医院,在他的努力下将医院由民房迁入36间工地工房,医务人员发展到20名,增添了简易医疗设备和病床20余张。1972年,调离医院,1976年退休。

贾宝民坚持多年留心收集剪贴10余本处方,共计3000多首,准备出一本 《处方大全》。但由于疾病折磨,于2000年不幸病逝,未能如愿,享年64岁。270

翼城卫生志

张明德

张明德(1932〜2000),中共党员,河南省济源市东关村人。7岁时跟随邻居逃荒到翼城甘泉大岭,以给别人放牛为生。后被张及科、杨景芳夫妇收养,定居到桥上镇王良村。这对善良的夫妇不仅在生活上对张明德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且供他上学,成家立业。1954年至1958年5月张明德先后在王良村任会计、主任、党支部书记,1958年6月至1965年4月在甘泉公社任党委秘书,1965年5月至1970年8月,在里碧公社任党委秘书,1970年9月

至1972年10月任县革委政工组干事,1972年11月至1975年10月任县政工组组织办副主任,1975年11月至1980年8月任中卫公社党委副书记,1980年8月至1984年4月任卫生局副局长兼县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1980年7月至1982年3月兼县人民医院院长。1991年1月至1993年3月任县人民医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1998年12月退休。2000年病逝,享年68岁。

张明德工作30余年,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无论分管哪项工作,都能认真负责,干出成绩。每有重大活动,他都非常重视宣传发动群众,从而达到上下共鸣,形成合力。从事医院管理工作10余年,勤政务实,谦虚谨慎,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为人正直,团结同志,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和解决疑难问题,为医院的和谐稳定和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县人民医院自1984年被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医院”称号之后,一直蝉联了8年。他本人亦多次被县委授予“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李嘉宾

李嘉宾(1928.10〜2000.2),1928年10月生,南梁镇武池村人,晋南医专毕业。1947年10月参军服役,1952年到县医院工作,1962年先后担任南梁、武池卫生院院长,1972年入党,1986年离休,2000年2月病故,享年72岁。

李嘉宾在南梁卫生院任职期间,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狠下工夫,先后送出1。余人参加外科、检验、透视、妇科等方面的学习深造,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卫生院硬件建设上,1971年多方筹资新建房屋第十一章人物

271

20余间,购置了大型X光机等设备,其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在全县乡镇卫生院中当时名列前茅。到武池卫生院任职后针对医疗用房严重不足的状况,想方设法为医院盖起了18间房屋,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困扰武池卫生院发展的 “难题”。1986年离休后,努力探索预防治疗脑中风的新路子,经过对200余例病人的治疗观察,研制岀一种预防治疗脑中风的药物配方,1994年9月国家专利局经过审核批准颁发了发明专利证书,被全国“95”火距杯新技术新成果博览组委会评为“金奖”,被翼城县委、县政府评为科技产品“特别奖。”

李夺彩

李夺彩(1924—2002.11),中卫乡上甘泉村人,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地下武装,1945年为武委会委员,1946年在太岳野战军六连二排当战士,1948年在甘泉行政村任战勤主任,1949年在三区团委任委员,1950年在甘泉行政村任村长,1952年在一区区委任宣传委员,1961年至1964年任县医院党支部书记,1980年光荣离休,2002年11月病逝,享年78岁。在战争年代,他同敌人浴血奋战,多次立功。在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建立了制剂

室,将科室进一步细化,分为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药房、化验室、手术室等科室,医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他为人忠厚,乐于奉献,忠诚党的事业,是党的一位优秀干部。

郑延明

郑延明(1924—2003),隆化镇紫琴村人,中共党员。郑延明出身贫寒,15岁就给地主扛活,饱受辛酸。1946年光荣参军,在14军41师警卫五团三营八连当战士。1948年在14军41师121团三营八连任班长。1951年在军文化学校学习。1952年在41师121团八连任政治指导员。1956年在南昌步校学习。1957年在47军139师415团五连任政治指导员。1958年在416团三连任政治指导员。1959年在417团炮兵连任政治指导员。在部队期间,

先后立功4次,1956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奖章一枚。1964年2月转业到翼城县人民医院任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他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加强对272

翼城卫生志

全体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全院发展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础。

马玉龙

马玉龙(1918—2004),绛县邮王村人,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工作,历任绛县抗日县政府医疗科长、绛县民兵医院副院长、绛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翼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南樊地区医院院长、绛县卫生科研所负责人。2004年病故,享年86岁。

马玉龙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抗日时期投身革命,在绛县王风江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当医生。新中国成立后,潜心研究医学,博采众长,精通中医,研读医学经典著作,学识渊博。1962年钻研沙眼治疗成绩显著,全国沙眼治疗现场会在翼城县召开,受到卫生部李德全部长的表彰。他研制的蛤蝌散治疗气管炎获得了运城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一生编有《内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绛县药用动物治疗》等著作。

王鸿儒

王鸿儒(1922—2005),南梁镇上涧村人,高小文化,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工作后,历任北常高小教师、桥上乡文教委乡长、北关联合校长等职。1959年调任县人民医院行政科科长,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之后历任中卫卫生院院长、南梁卫生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县人民医院革委会副主任、隆化卫生院院长。1980年离休。王鸿儒在本县卫生系统勤奋工作了20余年,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曾出席过临汾地区先进工作者

代表大会,2005年病逝,享年83岁。

周玉森

周玉森(1936—2005),中卫乡南庙村人,中共党员,骨科主任医师。1964年山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翼城县人民医院。历任内科副主任、外科副主任、骨科副主任、医务科副科长、骨科主任、工会主席、院党支部委员等职,1998年12月退休,2005年病逝,享年69岁。

周玉森在临床上刻苦学习,不断探索,并多次到北京、上海、河南、天津等地进修,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先后撰写并发表了《股四头肌瘫痪32例临床分析》等40余篇学术论文。自1989年至1997年负责县人民医院骨科期间,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使骨科技术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其中“梅花针固定胫腓骨骨折”等1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本县医疗技术空白。主持工

会工作后,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生活,提高了职工的整体素质,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科技干部”、“模范工作者” 等光荣称号,其事迹曾被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临汾日报》予以报道。

张士达

张士达(1930.5〜2006.5),隆化镇下石门村人,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下石门供销社、县药材公司任会计。1955年到县医院工作,曾赴长治“推拿学习班”学习小儿推拿,1957年到临汾医院儿科进修一年,1969年调任城关卫生院(后改为唐兴卫生院)院长,1980年退休。2006年5月病逝,享年76岁。

张士达早年拜紫琴村韩希愈学医,步入杏林。一生致力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对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极深的造诣,是全县极具声望的儿童病治疗权威。他的名字几乎尽人皆知,“孩子有病找士达”成为县域人们为孩子求治的嘴边话语,因其声望日高,每天慕名而来的求治者络绎不绝,为使每一位求治者得到满意的治疗和答复,他甚至拖着病体,一只手臂输液,一只手治病,其高尚医德广受县人尊敬。1969年担任院长后,为改变医院落后面貌,1971年多方集资,盖起二层小楼22间,设儿科病床60张,1978年又新建瓦房14间,增设了化验、透视等科室,设立了会议室,内科病房、灶房等设施,使医院初具规模,年住院病人达2500余人次。1978年,积多年临床经验,编著《小儿推拿学》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岀版,备受省内业界人士的好评。1980年退休后,仍自办诊所为广大患儿服务,1984年获“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三等功殊荣。田家骏

田家骏(1931.2〜2008.9),运城市盐湖区人。解放军西北人民医学院毕业,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1949年2月参加解放太原战役后,1951年1月随军卫生队入朝作战,1953年11月在解放军567团卫生队任军医,1970年4月到内蒙建设兵团卫生队任副队长,1976年4月调任山西锻造厂职工医院任院长兼党支部书记。2008年9月19日病逝,享年77岁。

田家骏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部队先后工作27年,可谓戎马半生。在战争年代因工作成绩突出,曾受通令嘉奖多次。调职工医院任职17年期间,不管行政事务多忙,从未离开病人,从未脱离临床。医疗工作上是一个多面手,在内科方面,能果断处理各种疑难杂症,外科方面可以熟练进行阑尾、疝气等中小手术。对五官科、口腔科、眼科、妇产科常见病也能进行恰当处理。他到任时,医院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全院只有一个综合病室,设备仅有一台X光机,一台心电图机及简单的化验项目,医务人员严重不足。面对困难,勇挑重担,发扬革命军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多方筹资购置了B超,心电监护仪、电动洗胃机等必要的医疗器械。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 从各大专院校广招人才,把有能力、技术好的选聘到学科带头人的岗位上,并且分批分次派出人员外出进修、培训。使医院的医疗水平逐年提高,许多疑难大病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医院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就诊患者不断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受到全厂职工及周边广大群众的一致赞扬。

张养性

张养性(1932—2009),唐兴镇东寿城村人,副主任医师。1956年参军人长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59年转第四军医大学深造,1961年后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工作。1964年调入干部病房,负责中央首长与外宾保健服务,曾为战功赫赫的将帅们治病疗疾。因业绩突出,1965年被选为三部党委委员、支部书记,1967年任三部副主任。“文革”后,1974年调往山城重庆,任三二四医院门诊部主任,1982年转业到翼城县人民医院,2009年病逝,享年77岁。

张养性原从业西医,在长期的医疗生涯中,他深感中医的博大精深,1978年进入成都中医学院开始学习中医,对中医经典著作,几乎饱览无遗。1982年回到翼城县医院后,以擅长中医闻名城乡。他的论文《冠心病表现》被录入《山西省第一届老年学会论文集》,曾获得临汾地区“老干部医务模范工作者”等光荣称号,为县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王泽林

王泽林(1931—2010.7),唐兴镇南官庄村人,内科副主任医师。1951年翼城师范训练班结业后在本村任教,1952年至1955年在太原卫校上学,1956年至1960年分别在太原重机医院、霍县矿务局医院从医,1963年8月至1987年12月,历任里砦卫生院院长、中卫卫生院院长、县医院办公室主任、医务科负责人等职。2010年7月病逝,享年79岁。

王泽林擅长对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对疑难杂症有较深研究。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期间,大力开展以“两管、五改” 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曾受到省、地、县领导的表彰。特别是在中卫卫生院工作时,他白手起家新建房屋32间,建立了内、外、妇、手术室等科室,使一个破烂不堪的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在县医院任职期间,协助院长对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整治,使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第二节人物简介

王儒明

王儒明,1924年9月生,南梁镇北常村人,副主任中医师。1948年1月任小学教师,1949年1月任4区卫生协会主任,1951年10月到太原中医学校学习,同年11月任南梁卫生所所长,1953年4月调县卫生科任干事。1956年4月任隆化卫生所所长,1958年4月再次到省中医学校经典著作班学习,1960年后先后到甘泉、南梁、北撤、武池卫生院工作,1984年退休,1990年1月改离休。

王儒明建国初期就从事卫生工作,并长期担任基层卫生部门负责人,40余年为改善各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先后建房达150余间,培训中医人才300余名,1980年前后为县志编纂提供卫生工作发展史料达2万余字。曾获省卫生厅颁发的“先进工作者”证书和勋章,并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贾力忠

贾力忠,1926年11月生,中卫乡后洼村人,中共党员,主治中医师。1946年6月参加工作,历任三区卫生所医生、西阎医院医生、县卫生局干事、县防疫站站长、县医院中医师、县医院副院长、县医院第二门诊部主治中医师等,1984年11月离休。

1963年6月担任防疫站站长期间,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除害灭病的爱国卫生运动,带领防疫人员在天马村进行三清除、二改良、二消灭试点,成功后,召开全县现场会,促使全县工作全面开展起来。1965年春季,全县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树立了安家垣、上涧峡、北续、东关、西梁、十河等模范村。在疾病防控工作上,大力培训各公社卫生院防疫医生,建立疫情报告制度,1967年西石桥发现猩红热病例,他立即组织隔离治疗,由于措施得力,防控及时,避免了一场疫情扩散流行。1968年防疫站与县医院合并,在县医院担任副院长期间,协助院长规范医院工作秩序、医疗秩序、制定和出台各项工作整顿方案,选任科室负责人,实行科主任负责制。亲自带人到运城、闻喜、东北等地参观学习,带回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了医院健康发展。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每年都多次带领医疗队下乡巡迴医疗,每次1—2个月,帮助屋山、木坂等村,成为当时全国卫生模范村,其先进事迹在《中国医院》杂志上予以刊登,受到山西省医学会的奖励。

贾力忠擅长中医,临床上攻克了不少疑难杂症。如中药配针灸治中风偏瘫、失语、坐骨神经痛、面肌痉挛、不孕症、习惯性流产等,是全县名老中医之一。县上一位老领导患膈肌痉挛,西医多次治疗无效,经贾力忠为其诊治,服药两服,病情治愈。县食品公司张某之妻,4年习惯性流产,屡治不效。最后一胎3个多月时,腹痛出血,卧床不敢动。贾力忠开中药3剂,服后腹痛出血均止,经过服中药30多剂后,足月生产一女婴,母女均安,足见其疗效之非凡。他曾撰写学术论文多篇,在全县医学会上交流获得过一等奖。1989年荣获山西省卫生厅颁发的“中医工作30年”荣誉证书和金星奖章一枚。晚年把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整理成册,赠给县域30多名青年中医,以供学习借鉴, 为振兴本县中医事业继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王忠略

王忠略,1927年7月生,安徽省凤阳县缸店村人。1940年4月参加新四军定风独立营任勤务员,同年11月调新四军二师抗大校部任勤务员,1945年5月调任解放军某部医疗队任卫生员,1947年6月光荣入党,1950年11月调坦克三师卫生营任助理医生,1953年5月在长春市人民医院学习进修,1954年2月到吉林省卫校学习,1957年毕业,毕业后在部队任军医。1972年1月调任春雷厂职工医院院长,1983年12月离休。

王忠略任职时正值建厂初期,医院刚由民工团工地卫生队更名为5401厂工地医院,院址尚在工地三排简易工房内,拥有房屋36间,编制床位25张,医疗设备十分简陋,医务人员和职工不到20名,担负着4千余名民工和厂内职工的医疗任务,其困难和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面对困难他毫无畏惧,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奋力拼搏,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对正在建设中的民工救死扶伤,深受大家好评。1974年8月医院人员增加到36人,分设了内科、外科,医技科和行政科,住院病床增加到60张,其中传染病床10张,医院兴建1216平方米二层楼一座,正式定名为国营山西春雷机械厂职工医院。由于设备条件不断完善,医护人员逐渐增加,技术力量日益加强,就诊患者与日俱增,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为医院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张永亮

张永亮,1927年12月生,南梁镇西尹村人。华北卫校毕业,1942年5月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93年2月到太岳军区工作,1944年调县抗日政府工作,1946年3月到县公安局工作,同年4月到民兵医院工作,1948年2月被送往华北卫校学习,1950年3月到中央卫生部工作,1953年1月调回曲沃医院,1958年4月调运城医院,1959年7月到曲沃县高显医院工作,1960年1月调入侯马医院,1961年12月调入翼城县城关卫生院,1964年9月至1965年5月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4月任二曲卫生院院长,1978年5月离休。

任职期间,为二曲卫生院修建房屋10余间,建窑洞5孔,申请省卫生厅配备30毫安X光机一台、显微镜一台,两种手术刀包一套,五官检查器一套,初步改善了医院的医疗条件。

张士良

张士良,1928年8月生,南梁镇南常村人。1947年10月参军服役,1948年8月入党,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1955年复员转业后回村行医,1959年先后到南梁、二曲卫生院工作,1969年任二曲卫生院院长,1983年离休。

张士良任职期间,带领全院医务人员艰苦创业,逐步改变了二曲卫生院一穷二白的贫困面貌,卫生院发展为9间土窑洞,医务人员发展到11人,购置了简单的医疗器械,开设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及住院部。到1971年新

建了上下二层16间平房小楼,医务人员发展到17名。1976年扩建了17间平房,购买了万能手术床一台,X光灯、化验设备器械等医疗设备,总资金达到2万余元,使二曲卫生院初具规模,达到基层医疗机构标准。

张俊

张俊,1929年3月生,南梁镇张家坡村人,临汾医专毕业。1945年2月参加抗日四高学习,1946年11月入党。1949年3月在四区卫生所工作,1956年到西阎卫生院工作,1963年4月先后在南唐、甘泉卫生院担任院长,1980年2月离休。

张俊早年在四区抗日政府卫生所工作期间,为抗战伤病员及广大人民群众精心服务,救死扶伤,抢救了数以千计的生命。解放初期响应党的号召,到最艰苦、最偏僻的西阎卫生所工作,在当时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为解救广大群众的病痛,利用自己精湛的外科手术大胆开展了剖腹产、阑尾炎,外科截肢等手术,赢得了山区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1963年担任南唐卫生院院长后,面对无院址、无资金的困难,他多方筹集资金,艰苦奋斗,于1965年建起了20间新瓦房,设立了手术室,开办了治药厂,并坚持自力更生种植药材,使南唐卫生院摆脱了困境,为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2年调任甘泉卫生院院长后,先后建窑洞6孔,新建住院部及有关科室,使一个山区卫生院逐步向正规化、规范化迈进,具备了能够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条件,深受山区人民的好评,为此县卫生局在甘泉卫生院召开了现场会,号召全县卫生院向甘泉学习。张俊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

侯志忠

侯志忠,1929年6月生,西阎镇侯家坡人,中共党员,主治医师。1945年参加革命,历任八路军第四分区济源县独立第一团卫生队看护员、八路军11旅33团卫生队卫生员、33团卫生队副班长、14军124团警卫连卫生员、14军侦察部卫生班长、14军卫生科护士长、14军卫生处防疫科助理员、解放军第三军医学校学员、西藏军区153团卫生队军医、西藏军区补训团军医、解放军基层工程兵61支队604大队卫生队队长,1979年转业到翼城县人民

医院任副院长。1989年离休。

侯志忠岀生在贫寒的家庭,从小没有上过学。后来识字、读书、学医全靠自学。参军前在侯家坡村当过农会小组长、民兵班长。参军后,参加过上党战役、淮海战役、晋南战役、汾孝战役、陇海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华南战役。1950年,曾在中缅边境参加追击逃匪战斗。1959年参加平息西藏叛乱到过尼泊尔边境,1962年参加中印反击战到过印度边境。侯志忠在部队负伤三次,立功四次。在任翼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期间,积极协助院长开展工作, 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等。1985年3月离任后,担任县人民医院医改咨询员等职。杜磊

杜磊,1930年3月生,里砦镇感军村人,主治医师。1947年10月参军服役后,到第一军军医4期学习班学习,结业后转入青海省卫校学习深造,毕业后分配到第一军干部疗养院任助理医生。1949年4月加入党组织,1954年转业,1958年任里砦卫生院副院长,1959年任南梁卫生院院长,1965年1月任里砦卫生院院长。1979年12月离休。离休后被单位返聘,1985年离岗休息。

1954年转业回乡后,正值上级推广高平县米山乡群众自办保健站走集体化道路的典型经验,为学习这种精神,杜磊发动了5名在当地较有威望的名医成立了火距农业社卫生保健站,成为全县集体办医的先行者。1958年全县各公社相继成立卫生院后,保健站迁至里砦成为公社卫生院,在当时一无院址、二无设备,没吃没住的艰难条件下,杜磊发动医务人员筹资4千余元,建起16间房屋,当时在全县首屈一指,多次受到上级表扬。为了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先后派出55人到省医学院、临汾、运城、侯马、稷山等地学习进修。在他的带领下,里砦卫生院广大医务人员热情为患者服务,各项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成为全县乡镇卫生院的一面旗帜。1959年冬杜磊作为县卫生界代表参加了全国农村卫生工作会议,受到了卫生部表彰。1961年冬参加了晋南专区文教战线代表会议。在工作中曾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杨德忠

杨德忠,1930年4月生,王庄乡辛安村人,西北医药学校毕业。1947年10月参军服役,1955年6月入党,参军后在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任护士,1949年到西北人民医药专科学校学习毕业,1950年调西南军区卫生部直属医院担任司药,1951年复员后到县人民医院任司药,1959年到县工业卫生所工作,1966年到辛安卫生院担任主治医生,1970年调商业卫生所负责,1979年担任辛安卫生院院长。1983年4月离休。杨德忠从医30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深受大家尊重和信任,尤其在治疗肝病方面见解独到,疗效明显。1979在辛安卫生院任职期间自力更生新建瓦房10间,购置了X光机等医疗设备,为医院开展正常的医疗业务奠定了基础。在农村卫生防疫工作中狠抓基层卫生所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检查评比制度,卫生院设立专门人员和机构常抓不懈,使辖区内爱国卫生“两管、五改”工作名列前茅,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95%以上,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地方病防治工作受到上级多次表彰,1986年本人在“两先两优”活动中被县委评为“优秀党员”,并多次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安斗生

安斗生,1930年生,隆化镇安家垣村人。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隆化卫生所司药员、会计、所长,1956年4月调县卫生局任干事,1964年任副局长,1970年任里砦公社副主任,1973年2月调卫生局任副局长主持工作。1980年调计生委后,任计生委主任,兼任县计生协会副会长,1991年10月离休。

安斗生参加工作40余年,在卫生系统工作30余年、计生部门工作1。年。在卫生局主持工作期间,首创了人员、房舍、器械、技术四配套的管理经验,受省卫生厅、地区卫生局多次表彰。1980年到县计生委任职后,在全县农村实行计划生育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广大群众执行计生政策的积极性,仅1982年至1983年,全县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就达1万余例。1982年2月,山西省政府在翼城县召开了推行计划生育责任制现场会议。1985年8月,经国家计生委同意,省委、省政府批准,在翼城县农村实行了“晚婚晚育加间隔”生育试点。同年12月,国家计生委将翼城县定为国家计生委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项目“计划生育政策评估”联系点。1987年9月,国家计生委在翼城召开了农村试点研讨会, 原国家计生委主任王伟实地考察后,要求全国各地成套引进,全面推广翼城经验。

安斗生任职期间,计生工作连年取得佳绩,全县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为10.1%。,比全国低4.66%。,比临汾市低7.00%。,按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推算,自70年代抓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全县累计少出生4万余人,从而为全县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翼城县的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多年受到国家、省表彰奖励,连年在市里被评为第一名,他本人也为此荣获各级荣誉,1986年3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称号,1989年3月荣获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先进工作者”称号。

郭雷祥

郭雷祥,1930年11月生,唐兴镇北关村人。1949年4月应征入伍,在解放军西北第6野战医院任护理员,1952年12月调第28陆军医院任护士班长,1953年11月调铁道兵第二医院任医师,参加抗美援朝,同年加入党组织,1963年转业后到县人民医院任医师,1965年5月任城关卫生院院长,1975年6月任辛安卫生院院长,1979年8月调县防疫站工作,1979年12月离休。

郭雷祥解放战争中参军服役,抗美援朝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为解放事业和保家卫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发扬部队的光荣革命传统,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岀了新贡献。到城关卫生院任职期间,为了改变医院面貌,他带领全院工作人员利用早晚时间拆围墙、拉土填坑、拉砖备瓦、购买木料、多方筹资,利用一年多时间建成排房30余间,解决了医院的门诊、药房和住院困难,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比较舒适的工作环境,初步解决了城乡人民看病难的困境。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除不断选送骨干人员到大医院进修学习外,每天还抽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家学习专业知识,进行病例分析,或请专家到医院现场讲课。通过上述办法,医院的业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济收入逐年增加,任职4年期间为医院创收达30万元以上,其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得到了各界好评。本人在部队服役期间曾两次被政治处记功,转业后多次被上级有关部门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赵承章

赵承章,1930年11月生,唐兴镇封壁村人。1946年5月至1956年10月在解放军第十四师炮三二团任军医,1957年3月在翼城县城关公社医院任防疫医生,1972年5月任翼城县城镇爱卫会负责人,1988年5月退休。

城镇管理是个矛盾多、事情杂、难度大的苦差使。县城居住着356个机关单位,有临街门市部101个,管理任务很大。1974年赵承章调到城镇爱卫会后,紧紧依靠城镇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大力宣传城镇管理的重要性,深入机关街巷建立城管组织,划分卫生责任区,制订各项卫生制度,每天上班后总是先到大街上检查清扫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时和清洁工一起清扫,一起装运垃圾,使街道经常保持清洁,爱国卫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83年后,县城爱国卫生连续三年获得“山西省卫生红旗县城”奖。

1985年分管的环境卫生不仅做到了净化和经常化、还美化了两条街,栽植了18000株月季花,321株松树,建花池160个,更新花栏杆1130米。1983年,全省开展卫生红旗竞赛,他整天东奔西走,忙上忙下,积劳成疾,患了肠梗阻,肠管被切除1尺8寸,手术后病还未痊愈,就返回工作岗位。领导多次让他休息,但仍带病工作。1984、1985两年,他还到西安、襄垣、晋城、稷山、河津、洪洞等地岀差达14次之多。他秉公执法,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从不利用工作之便走后门购买紧缺商品,不在各饭店或食品小摊白吃白拿一分钱的东西。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1986年被临汾地委、行署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吴先林

吴先林,1930年生,沁县南泉乡庙庄村人,副主任医师。1948年,吴先林于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二野军政大学卫生处、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现友谊医院)、武汉中南卫生机械学校、北京红十字医院放射科、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工作,1963年5月调到县医院工作。

吴先林是县医院放射科创立者。他技术精湛,工作严谨。工作中细心总结临床经验,开展临床教学,为本县放射技术人才队伍的成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吴先林通晓俄语,不仅熟悉放射技术专业,对其他专业也有较深的造诣。翼城县办卫校时,他主讲药物学课程。1972年县卫生局举办半导体治疗机学习班,他自编教学讲义,给学员授课。1982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三等功,1983年被县委、县政府荣记一等功,1984年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医疗器械装备管理先进个人”光荣称号,1985年被临汾行署医学会聘为放射学会副主任,1999年吴先林被《中国人才库》一书收录。郭长荣

郭长荣,1931年8月生,洪洞县李家庄村人。1949年元月参加部队南下支前,支前结束后他被分配到临汾地委秘书处工作,1954年调任洪洞县团委组织干事,同年3月入党,1955年由团地委调往翼城县三区任团委书记,1956年行政区撤销后调回团县委任宣传部长,1958年调县委宣传部工作。1959年任县剧团党支部书记。1967年任县文化办公室主任,1969年任县安置办主任,1971年任县信访办主任,1975年9月任县卫生局局长。1987年当选为县委委员,1990年晋升为副主任管理医师,1991年1月离岗任调研员,1992年离休。

郭长荣担任县卫生局局长17年期间,狠抓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把单一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改革为县、乡两级管理,村卫生所改为县、乡、村三级管理,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办医的优势,使乡、村两级卫生机构越办越好,《中央广播电台总部内参》刊载了翼城县的改革经验。

“文革”十年动乱,造成卫生机构不健全,上任后,他多方努力,积极争取,于1977年县上投资13万元,征地10亩,建房2220平方米,建立了防疫站装备了设备,充实了领导班子和成员,为预防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打下了基础。同时,还为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专业人员,使全县预防保健工作做到上面有人管,下边有人干,使这道防线有了生机。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县妇幼保健站、宣教站、药检所等卫生机构,使全县疾病预防工作开展的扎扎实实。为此,翼城县被评为全省医疗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为了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积极发展中医事业,1984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投资10余万元,征地6.5亩,建房2400平方米,建立了县中医医院,配备了必要的医疗设备,把全县有名的中医专家调入县中医院,使县中医院达到了全省一流的县级中医院水平。在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300余万元,先后新建了县医院门诊楼和住院大楼4385平方米,增添了大型医疗设备,各项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各乡镇卫生院新建房屋200余间,增添医疗设备40余件,床位80余张,美化了环境,使80%的卫生院达到了花园式标准,为患者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医疗环境。同时,各村都建立健全了卫生所,达到了有医、有药、有所址,大大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健康报》、《山西日报》、《山西卫生报》等报刊先后登载了翼城县整顿建设三级医疗卫生网的经验文章。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上,为县医院聘请了省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吴教授、山大二院妇科专家包教授临床帮教,选送医疗骨干赴省人民医院和北京海军总院学习提高。组织中医院医疗骨干到河南、山东等地参观学习,用中西医结合办法治疗癌症疾病。各乡镇卫生院都根据自己的技术力量和特点,分别选拔人才到运城、解州、稷山等地参观学习。之后,隆化、中卫、南唐、城关、武池等卫生院迅速办起了痔痿、骨科、精神病、皮肤病等小型专科,大大方便了患者就近就医,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省、地卫生部门分别在翼城召开了创办小型专科医院的现场会。

翼城县于1983年被列为全国农村医疗保健重点县后,郭长荣在坚持办好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在全县农村推行了医疗保健制度,较好地解决了村民因病致贫的问题。1990年卫生部在翼城召开了中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翼城县被省列为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后,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按照山西省示范县的标准要求,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于1986年制定了全县《1986——2000年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县政府针对性地做出了一系列相应决策,县、乡、村分别成立了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县财政决定每年以10%的增长幅度拨付卫生经费,同时把初保各项指标列为县、乡、村三级领导任期责任制之内,医疗卫生单位把初级保健14个项目实行承包,每一个家庭都培养了一名保健员。各乡镇政府给卫生院拨款8万多元,县政府给儿童计划免疫、妇女围产期保健拨款5万元,保证了计免冷链运转,有力促进了全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深入开展。1989年,郭长荣出席了卫生部在天津蓟县召开的全国初级卫生保健合作中心试点县工作会议,翼城县成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试点工作先进县,本人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82年2月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常锡福

常锡福,1931年9月生,曲沃县辛村人,中共党员,中专学历,外科副主任医师。1955年毕业于长治卫校,同年参加工作,1967年在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参加工作后,任曲沃一完校教师。1955年以后,历任翼城县人民医院医疗科科长、革委会副主任、副院长等职。1990年退休。

任职期间,刻苦钻研,大胆实践,主持开展普外科、妇产科、五官科手术20余项,如气管切开、气管损伤断裂修复、胃穿孔修复、胃次全切、肛瘘切除、脾切除、卵巢囊肿切除、剖宫产、唇裂修补等,在翼城及周边县具有一定的影响。他分管医院医疗工作后,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深入病房检查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医疗质量。他大胆引进、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使本院的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医疗队伍等水平均优于周边各县,外县求医者甚多。对解除广大患者的痛苦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受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表扬和称赞。

师登富

师登富,1932年6月生,唐兴镇城南村人,大专学历,内科主治医师,中共党员。1947年9月参军服役,任19分区野战3所看护员。1948年任44团2营6连卫生员,参加了解放太原战役。1949年,随部队参加了大西北战役,转战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西藏等地,1950年被部队记大功一次。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在部队期间,多次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195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1963年调回翼城,先后在里碧公社卫生院、城关公社卫生院、武池公社卫生院工作,曾任武池卫生院院长7年。1974年调翼城中学负责全县卫生班。1976年调县医院负责卫生学校工作,为本县培养了500余名“赤脚医生”。1988年任县医院防保科负责人,期间尽职尽责,吃苦耐劳,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1993年1月离休。

李风书

李风书,1933年9月生,吉林省德惠县人。包头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1950年10月参军服役,1951年2月随部队卫生排赴朝作战,1956年6月转业到包头617厂医院工作,1959年10月到包头医学院学习,1964年毕业后仍回617厂工作,1970年3月调山西锻造厂职工医院工作,1993年10月退休。

李风书从医40余年,一直从事内科工作,具有较系统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内科专业知识,临床中能较好地解决

各种疑难问题,对于难治性心衰,各种原因的脑水肿、急性心梗、急性中毒, 不仅能准确做出判断,并能正确指导临床抢救治疗工作。为了提高年青一代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从1981年开始到1986年对分配来院的大学生实行了6年代教,主要强调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心电图、X光片及各种理化检查结果的正确判断,使许多青年医务工作者脱颖而出,逐渐成长为各科室的业务骨干,医院多年来从未发生过误诊、漏诊及医疗纠纷。工作之余,撰写的《正确诊断从哪里来》、《发扬医学道德建设精神文明》等多篇论文在各种医学刊物上登载,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燕培兰

燕培兰,1933年11月生,中卫乡中卫村人,华北卫校毕业。1956年5月参加工作,同年加入党组织,1962年6月到中卫卫生院工作,1980年任卫生院院长,1988年7月退休。

燕培兰从医40余年,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热情为患者服务,事事替病人解忧,深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创新医疗思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建痔屡科,先后投资2.5万元修建住院病房10间,门诊房10间,向省卫生厅争取X光机、心电图机、手术包、结肠镜等医疗器械,因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87年临汾地区在翼城召开了“小型专科”现场会,中卫卫生院创建的特色痔屡科广受好评。本人1983年6月先后被评为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临汾地委、行署“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1992年获县人民政府“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杨作桂

杨作桂,1933年12月生,唐兴镇陵下村人,主管医师。1949年2月在隆化二区卫生所先后任司药、会计,1959年1月至1961年6月在浇底公社卫生院任院长,1961年7月至1962年7月任西阎卫生院院长,1962年8月至1963年4月任甘泉卫生院院长,1963年5月至1967年4月任县卫生局干事,1967年5月至1968年8月任县文卫科教委员会卫生办公室干事,1968年9月至1973年2月任县人民医院会计,1972年6月入党,1973年3月至1980年9月任县卫生局干事,1980年10月至1988年6月任县防疫站站长、党支部书记,1988年7月至1994年5月任县防疫站支部书记、副书记,1994年6月离休。

杨作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近50年,先后在隆化、浇底、西阎、甘泉四个山区卫生院工作了15年,为基层卫生院的创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做岀了积极的贡献。所到之处,团结全体工作人员,从抓业务学习入手,带领大家上山采药,传授中药炮制技术,多次组织病例分析、从实践中提高大家的医疗技术,为卫生院的技术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卫生防疫站任职期间,努力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宣传卫生防疫政策、建立了一整套工作管理制度。对计划免疫工作,组织大家深入到村、到户,普查儿童岀生时间,制作花名表,逐人建立卡片,试用接种证、按时接种,使全县提前5年达到国家规划指标,1985年翼城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先进县”,并配备冷链车一辆、冰柜、冰箱、恒温箱、显微镜等仪器。预防接种由一年一次改为一月一次,保证了全县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两管五改”工作上,带领大家上山下乡,深入一线试制了防蛆式厕所,在全县推广。食品卫生管理上,在饭店、餐厅实行餐具消毒、推广三防箱式案板,防止了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对生活饮用水质进行检测化验,提出了水质改良的实施办法。在治理城乡环境卫生工作大力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具体进行划片定点,实行门前三包,规定了一天一小扫、三天一大扫的扫除制度,使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扎扎实实的深入开展,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在历年考评工作都走在全省县级防疫站的前列。本人从1980年起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1993年10月被省卫生厅授予 “卫生防疫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杨兆泰

杨兆泰,1934年8月生,南梁镇庄里村人,临汾师范毕业,主管医师,中共党员。1955年至1956年在王庄、北冶小学教学,1957年担任北冶中心学区校长,1958年提升为辛安乡联合校长,1959年调县教育局视导室任业余教育视导员,1959年10月被晋南专员公署评为“模范业教视导员。”1973年调县卫生局任干事,1984年10月任翼城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1990年1月任爱卫办党支部书记,1991年1月任爱卫办主任,1995年1月退休。

任职期间,始终以“两管五改”为主要内容,以创建“爱国卫生红旗县城”和“爱国卫生红旗县”为目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环境卫生治理上,大抓部门协作,林业局抓绿化,形成古槐红旗街、法桐解放街、柳荫兴华路;城建局抓硬化、净化,增设垃圾点,增加清扫工;工商局管好各门店,实行门前“三包”;爱卫办抓美化,使县城公共卫生一直保持着一个干净整洁良好环境。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了 “公园式单位”创建活动。先后有县医院、电业局、防疫站、林业局等单位建成了各有特色的公园式单位。连续8年被省爱卫会评为“爱国卫生红旗县城”。在抓好县城卫生的同时,组成工作组深入农村,大力开展单项试点。谭村搞“三无厕所”、曹家坡 “搞沼气”、牢寨搞“畜圈改良”。在试点的带动下,“两管五改”在全县顺利展开,涌现出6个乡镇和120多个卫生文明村。1991年、1992年连续两年被省爱卫会评为“爱国卫生红旗县”。在改水工作上,积极培养了城关公社的西梁、谭村,隆化公社的北张庄、隆化,辛安公社的郑庄、鄢里等改水示范村,在这些典型的带动下,全县农村改水不断掀起热潮。针对改水资金困难的实际,组织各地采取挤、贷、捐、帮、专等多种形式汇集资金,促进全县农村改水工作顺利进展。本着“建管并重,向管理要效益”的指导思想,做到改一处,成功一处,巩固一处,使农村改水工作基本上达到档案规范化、管理程序化、质量标准化。

通过一系列工作,全县农村改水取得了明显效果。农村饮用自来水人数达到81.3%,饮用安全卫生水人数达95%,1990年12月份,省爱卫会授予翼城县“七五农村改水达标先进县”锦旗一面。翼城县被全国爱卫会授予“全国农村改水普及县”铜匾一块。杨兆泰连续7次被评为全省“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四次被临汾地区评为“爱国卫生先进个人”,1991年荣获“全国农村改水先进工作者”称号。

刘子凡

刘子凡,1935年1月生,唐兴镇北李庄村人,中共党员,毕业于运城卫校,曾任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1992年退休。

刘子凡从小热爱中医,在校期间经常利用学校节假日跟其叔父学习中医知识。学习的主要内容为中医内科,妇科杂症,攻读中医经典。1951年参加工作,在曲沃县人民医院药房任中西药调剂员。1954年在太原卫校药剂班进修一年。1957年考入山西运城卫校医士班,毕业后分配到运城地区医院任内科医士。在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期间,拜名老中医薛遵化(主任医师)、周鼎新(中医主任医师)为师学习中医。1965年跟随北京中医研究院朱颜、朱仁康老师学习中医。此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1979年晋升为医师,1987年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1989年被省卫生厅授予“中医工作30年”荣誉证书和奖章一枚。

胡敏荪

胡敏荪,女,1935年8月生,江西省南昌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内科副主任医师。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5年毕业于解放军第七军医大学,在昆明军区总院任军医(中尉军衔)。1970年至1980年6月在翼城县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任县医院革委会副主任、主任、院长、党支部副书记、县直党委委员、县妇联委员等职。1980年7月调云南省昆明市工作。

她在部队从医20多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文革”期间,因丈夫受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残,被安置回老家翼城县,胡敏荪也被错误处理转业,随丈夫来到翼城。她在县医院工作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满腔热忱,带领全院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刻苦钻研业务技术,提高医疗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在当时比较艰苦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得职工和社会各界好评。先后两次评为全县先进工作者,并出席翼城县“复员转业军人代表会议”和“农业学大寨”、党代会、临汾地区首届妇女代表会等会议。

1980年,根据有关政策,丈夫予以平反调回部队,胡敏荪也于1980年7月调回昆明,分配在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任主治医师,次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1984年调昆明市卫生局任副处级督导员、卫生局人事处处长等职。1991年退休后,积极参加市“老年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活动,看病讲学,指导工作,发挥余热,深爱当地群众爱戴和好评。陈相如

陈相如,女,1935年生,交城县南杨乡高东村人,副主任医师。1955年毕业于太原卫生学校,同年分配到安泽县人民医院。1971年至1976年任古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师,1976年调到翼城县南梁卫生院,1978年调任翼城县医院妇产科主任,1991年退休。

陈相如从事对各种妇产科疾病和手术研究40余年,对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医期间对基层医疗单位培训了一定数量的妇幼保健人员,为本县妇幼保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5年当选为翼城县第八届人大委员会常委。

武继芳

武继芳,女,1936年3月生,山西祁县人。山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64年9月分配到翼城县人民医院工作,1970年调入春雷厂职工医院,1986年晋升为妇产科副主任医师,1993年12月退休。

1970年春雷厂落户翼城,在高村沟开展筹建,上千民工散住在村民的土窑洞内,条件十分艰苦,武继芳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一名女大学生,放弃县人民医院的优越医疗环境,毅然参加三线建设,整天为广大民工治病疗伤,无怨无悔,深受大家的尊重和关爱。在医院临床中长期从事妇产科工作,擅长子宫内膜诊刮术、宫颈扩张术、产后输卵管结扎术、中期流产术、子宫切除术。特别在孕妇产时保健上坚持做到:防感染、防出血、防产伤、防窒息、使孕产妇死亡率大大降低。受到全厂职工及周边群众的信任和赞扬。

何培良

何培良,1936年7月出生,河北省藁城县大同乡北席村人,内科主任医师。1962年10月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到翼城县人民医院任内科医生,19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桥上卫生院院长,县人民医院院长、党支部副书记、县卫生局副局长兼医学会会长等职。是翼城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1997年退休。

何培良大学毕业后,服从组织分配,到县医院工作。“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桥上卫生院工作长达15年之久。在这15年里,他献身祖国医学卫生事业忠贞不渝,顶住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战胜了生活上艰难困苦,为了山区人民解除病痛,不分白天黑夜,爬山越岭,走村串户,十余年共抢救急、危、重病人达3200余例,诊疗病人达八万余人次,使数以百例生命垂危的患者起死回生,广大山区人民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派来的这位大学生。担任桥上卫生院院长后,为发展山区医疗卫生事业,自编教材,亲自任教,举办各种培训班总计达45期,培训村基层卫生人员700余人次,同时因陋就简,艰苦创业,把一个床无一张,仅有千元资金的桥上卫生院发展成拥有资金十万余元,床位22张,科室、设备基本齐全,内、夕卜、妇产科技术力量较强,能够开展一般外科手术的小型综合医院。他苦心学习和研究医院科学管理论著,大胆推行医院”思想、技术、经济、后勤”四大管理改革,省、地、县分别在该院召开了现场会议,对其改革经验进行了推广。

1982年3月,调任县医院院长期间,何培良先后推行了基础管理、领导体制、人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实行院、科两级承包责任制,使医院步入了科学的管理轨道。其改革经验于1984年和1985年在国家卫生部召开的卫生改革报告会和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第二届年会上作了交流。自1984年后,省内外有数十家兄弟医院曾慕名来县人民医院参观学习,他曾十余次出席了全国和省、地专业学术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县人民医院工作效益和医疗质量明显提高,较1979年相比,门诊人次增长了40%,住院增长了15%,治愈好转率由66.4%提高到96%,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6.2%以上,业务收入由17.2万余元,到1988年上升到百余万元,增长了近六倍,固定资产翻了两番,开展各种新技术新项目达80余项。

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先后为院内外培养和输送了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次,未经过专门学校培养的24名科技人员,分别上了函授医学院,同时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了1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期间,县医院医疗设备由原来的50余台(件)增加到150余台(件),临床医技科室由原来的13个增设到23个,新开展了胸、脑、骨、泌尿、肝、胆等手术及放射、B超、M超、脑电、心电、胃镜、激光、生化、细菌、免疫、血库等新技术,新项目达百余项。他亲自设计了“小儿液体疗法计算盘”,在全县进行了推广,主笔编写的《常见疾病诊疗手册》由县卫生局铅印成册,发至全县各医院进行学习,先后主笔撰写了20余篇共10余万字的有关管理经验和论文,其中6篇分别刊登在省内外管理杂志上,有的论文曾获得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优秀论文三等奖,在卫生部召开的学术专利会上作了交流,并纳入论文汇编。1986年、1989年他两次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被评为全省“优秀医院院长”,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

郭官廷

郭官廷,1936年8月生,唐兴镇北寿城村人,北京经济管理函授学院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51年6月至1958年10月桥上、十字河、西阎供销社会计,1958年10月至1969年6月县商业局、县供销社干事。1969年6月至1971年8月县劳动办公室负责人,1971年8月至1972年11月县卫生办公室副主任,1972年12月至1978年12月武池公社副主任,1978年12月至1984年4月计生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10月至1987年10月县爱卫办副主任,

1987年10月任县统计局副局长,1997年退休。

任职期间,认真开展以“两管五改”为主要内容,以除害灭病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对环境卫生进行综合治理,消灭“四害”。给卫生系统解决了25人的就业问题,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1962年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商品储存模范工作者”,1972年被专署卫生局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1987年至1990年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统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翟皋

翟皋,1937年9月生,隆化镇寨里村人。1957年10月在桥上卫生院参加工作,1965年10月入党,中医师, 曾任会计和防疫医生,1977年9月任甘泉卫生院院长,1984年6月任隆化卫生院副院长,1993年11月退休。

翟皋在甘泉卫生院任职期间十分注重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开展业务学习,通过分析病历, 提高业务水平。在当时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新建了门诊治疗室、药房和住院部15间房屋,购置了X光机、显微镜、外科手术器械、空气麻醉机等医疗设备初步改变了山区卫生院的落后条件,并开展了一般性外科手术业务,赢得了群众的称赞。1978年甘泉卫生院在全县荣获“计划生育服务第一名”荣誉称号时的喜庆场面,至今还让大家记忆犹新。

赵立忠

赵立忠,1938年5月生,永济市孙常乡南吴村人。山西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1964年9月在县人民医院参加工作任外科医师,1971年4月调入春雷机械厂职工医院,先后任外科医师、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1975年加入党组织,1986年11月任副院长,1994年12月退休。

赵立忠从医30余年,通过进修学习和临床实践,掌握了系统的外科知识和丰富的外科临床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一些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断和处理,经他手救治的伤病人员年平均达1500余人次,没有发生过1例误诊事故,担任副院长期间,协助院长抓好全院的业务工作,在培养医疗骨干、提高医疗技术上狠下工夫,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长足发展。

杨国才

杨国才,1938年6月出生,王庄乡郑庄村人。1960年考入山西医学院,196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到隆化、甘泉卫生院工作,198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任南梁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1987年7月任翼城卫校校长,2003年10月退休后,创办国才心脑血管医院。

杨国才在隆化卫生院时,身背药箱,跋山涉水为广大患者治病。为了抢救一名破伤风病人,他在病榻旁整整守护了36天,把被大医院判了 “死刑”的患者,硬是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粉碎“四人帮”后,他又被调到甘泉卫生院,在那里,他的足迹遍布望月山下每一个山庄窝铺,诊治了大量疑难杂症,使这个长期落后的卫生院,很快改变了面貌。调任南梁卫生院院长3年期间,扎扎实实抓管理,弹精竭虑干工作,把一个不太景气的乡镇卫生院建成一座花园式的医院, 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医疗管理创历史最高水平,各项工作名列前茅,夺取了“文明医院”三连冠的光荣称号。在乡镇卫生院的22年中,经他手诊治的各类患者达18000人次,抢救危重疑难病人3600人次,总有效率达90%以上。他先后21次被地、县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

担任翼城卫校校长期间,面对一无校址、二无人员、三无资金的困境,杨国才走遍各个乡镇和县直单位,筹资金,选人员,终于自力更生,因陋就简,白手起家,办起了翼城卫校中专班。他自编教材,亲自任教,1。年时间办班9期,培养中专水平医士1。0。余人。由于办学业绩突出,卫校得到“世行”200万元建校投资,在县城构建了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卫校教学大楼。本着“办一流学校,出一流人才”的宗旨,他与全校师生奋力拼搏,创造了一套封闭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多次受到省、地领导赞扬,学校先后被县上评为“文明单位”和“青年文明号”。鉴于他工作业绩突岀,特别是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做出的特殊贡献,工作之余,他先后撰写各类医学论文80余篇,编写了《康复三宝丛书》,得到了省部级领导高度关注,并为其作序、题词。从1991年至1997年,他先后被临汾地委、行署评为全区“十大科技标兵”,被省政府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1997年被省委授予“五一”劳动奖章,荣记一等功。1998年,被临汾地委、行署命名为“临汾地区优秀专家拔尖人才”,2000年元月,他以“全国百名名医代表”资格应邀赴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各界代表新年座谈会。

贾太昌

贾太昌,1938年8月生,万荣县贾村乡张李冯村人。山西医学院毕业,内科副主任医师。大学毕业后1965年8月分配到南梁中心卫生院工作,1971年9月调春雷机械厂职工医院,先后任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83年11月任副院长并主持工作,1985年4月加入党组织,1986年11月任院长,1994年退休。

大学毕业30年来,一直从事内科工作,参加过无数次危重病人的急救与抢救,成功率达到80%左右。主持医院工作期间,时刻把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放在首要地位。他本人在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抽出一定时间认真备课,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撰写讲义定时为大家授课。他常带领年轻医生深入病房查房、会诊、集体分析病例,通过各抒己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到各大专院校广招贤才, 并将本院的医疗骨干分批分次输送到各大医院进行对口进修培训,使医院的全员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工作之余,他还撰写了《庆大霉素过敏原因表现与急救》、《内科急腹症的临床鉴别诊断》、《翼城地区消化道癌症多发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等多篇医学论文。

谈蜀嘉

谈蜀嘉,1938年8月出生,曲沃县杨谈乡下院村人, 中专学历,主治医师,中共党员。1955年6月参加工件, 任眼科医生。先后在本县原村保健站、城关卫生院(唐兴卫生院)、隆化卫生院、县医院工作,1992年5月任中医院副院长。1997年底退休。

谈蜀嘉擅长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是县内有名的眼病专家。“看眼病找谈医生”成为县内多数眼病患者的共识,曾先后参与创建县医院眼科,县中医院五官科。1993年首例开展白内障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从医期间为5000余例白内障、青光眼患者实施手术,使他们重见光明,为本县防盲治盲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发表《青少年近视眼的预防和治疗》、《让盲人重见光明》等学术论文。

谈蜀嘉1992年荣获“全省残疾人三项康复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98年被评为“临汾市劳动模范”,获立功奖章一枚。2000年被临汾市卫生

局、临汾市医学会、山西日报临汾分社联合授予“名医1。0杰”荣誉称号。

马香兰

马香兰,女1938年10月生,里砦镇里砦村人。1955年6月入党,1958年2月参加工作,主管药师。参加工作后先后在里砦、隆化卫生院工作,1972年8月至1975年7月在北撤卫生院任院长,1987年6月调药检所工作,1990年12月退休。

任职期间,团结全院20名医务人员,热情为患者服务,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和尊重,在所属各村的大力协助和支持下,自力更生新建瓦房24间。并向上级争取到手术床、产床、手术包等医疗器械,为医院开展正常的医疗业务奠定了基础。在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工作上精心培养了11个试点村,现场会上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个人也同时受到了表彰奖励。

李富贵

李富贵,1938年11月生,襄汾县曹家庄乡站李村人,中共党员,外科副主任医师。1959年太原卫校毕业后,分配到翼城县人民医院工作,为县医院的发展和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做岀了一定贡献。历任县医院医疗科副科长、外科主任、工会主席、副院长。1999年退休后返聘,在外科专家门诊坐诊。

李富贵擅长外科,长期工作在外科临床第一线,被人们称之为外科手术“一把刀”。凭借着过硬的技术,由他

主持首次开展了胸科食管肿瘤、肺叶切除、纵膈肿瘤切除、乳癌根治等重大手术。他所开展的甲状腺次切术、胃大部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先天幽门肥厚环肌切断术、子宫全切术,填补了本县医疗技术空白,为提高全院外科手术水平做岀积极贡献。李富贵在担任副院长期间,狠抓手术科室业务发展,积极推广新技术、新项目,组织疑难病例讨论,解决高难手术等。他服务热情、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为解除广大患者痛苦做出了不懈努力。1995年荣获山西省卫生厅颁发的“赵雪芳式白衣战士”奖章一枚,1999年被临汾行署、临汾地区医学会、山西日报社临汾分社多家联合授予临汾地区“名医100杰”光荣称号。

聂海潮

聂海潮,1939年生,曲沃县西常乡听城村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1966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1980年调到县医院外科工作,1983年任门诊部主任,1991年5月享受副院级待遇,1999年退休。

聂海潮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先后撰写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论文20余篇,其中8篇荣获国家级论文奖,11篇获省级论文奖。曾应邀赴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参加学术论文交流会。其本人传略先后录入《世界名医大全》、《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中华骄子》、《世界华人英才录》、《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等书。曾任“中国文化研究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香港和泰国“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会”理事及高级顾问。

全俊杰

全俊杰,1939年5月生,山西省芮城县人,中共党员,主管检验师。1962年于太原卫校检验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翼城县防疫站任检验员,1967年任县医院化验室负责人,1981年任检验科副主任,1991年5月享受副院级待遇,1994年任检验科主任,1999年退休。

全俊杰长期从事检验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检验科人员、设备由少到多,检验项目由“四大常规”化验,发展到常规检验、生化检验、血气分析、免疫检验、细菌培养、病理检验等,基本满足了临床上的需求,所在科室连续多年评为“先进科室”,个人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王秀贞

王秀贞,女,1939年6月生,太谷县任村乡王思村人,主管护师。1962年太谷卫校毕业后分配到翼城县人民医院。历任翼城县人民医院护土、护土长、护理部副主任、预防保健科主任,翼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9年10月退休。

王秀贞参加工作后,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勤奋努力,服务周到热情,深受广大患者好评。在护理部工作期间,和其他人员共同努力,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

担任人大副主任后她能体察民情,建言献策,圆满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工作。

左章

左章,1939年7月生,王庄乡孝义村人。山西医学院本科毕业,副主任医师,1965年7月参加工作,1968年9月调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地区防疫站工作,1971年6月调回县卫生防疫站,先后任医师、科长、副站长、站长,2000年7月退休。左章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卫生防疫事业30余年,在传染病防治、生物制品的应用和卫生统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工作中运用卫生统计学原理,矫正和改进了本县及临汾市多种卫生图表。在市、县举办的业务培训班上,多次担任主讲,为提高基层防病队伍业务素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担任站长期间,左章带领全站职工努力工作,实现了食品卫生、疾病监测、免疫保偿、防疫、劳卫、地病、防痨七项工作突破,达到全省一类县标准,获得了首位全省“计划免疫达标卫生红旗县城”的荣誉称号,防疫站由“省级卫生文明单位”迈入了 “卫生部文明单位”行列。全省卫生系统在本县召开了“卫生防疫现场会和卫生改革现场会”。他还撰写科技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12篇、省级发表了30余篇。

1988年至1992年连续5年获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县人民政府“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知识分子”、“卫生改革标兵”荣誉称号,1990年获卫生部“计划免疫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陈育蓉

陈育蓉,女,1940年1月生,南梁镇西梁壁村人。山西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1963年9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原平县医院工作。1968年5月调贵州省农机局医院工作,1983年9月调山西锻造厂职工医院工作,1986年12月退休。

大学儿科系毕业后,陈育蓉长期开展儿科临床工作。由于学业优秀,临床经验丰富,工作中对脑水肿、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水电解质紊乱以及一些常见的急性中毒的抢救等疑难危重急症,能独立诊断,顺利提岀治疗方案。为了加强对青年医生的培养,她还主动承担了医院的业务学习授课任务,其间加班加点,不讲报酬,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大量学习笔记和资料奉献给大家。退休返聘后,仍然勤勤恳恳工作在临床一线,其医德医风广受人们好评。张兴河

张兴河,1940年8月生,唐兴镇城内村人。山西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68年分配到甘泉卫生院参加工作,1971年调入春雷厂职工医院,1985年任外科主任,1996年退休。

在20余年的医疗实践中,张兴河积累了一定的外科临床经验。1973年在西安红十字骨科医院进修学习后,以从事骨科为主,日常医疗工作中能独立处理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主刀完成各种骨科和普外手术。1979年取得外科主治医师职称,1990年晋升为外科副主任医师。

吕子仁

吕子仁,1940年8月生,中卫乡南上卫村人。安徽医科大学函授毕业,主管医师,1956年10月在中卫卫生院参加工作,1962年11月加入党组织。1968年4月任北撤卫生院院长,1972年7月任隆化中心卫生院院长,1982年3月任南梁中心卫生院院长,1984年9月任妇幼保健站站长、党支部书记,1992年11月任计生委副主任兼指导站站长,1997年12月任局级调研员,2000年12月退休。

吕子仁在卫生战线上先后工作36年,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在北撤任职期间面对缺医少药的烂摊子,他团结全院职工,开动脑子想办法,在公社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每人收取5毛钱保健费由大队统一上交,凡本公社范围内看病实行免诊断费、注射费、挂号费、床位费的办法,解决了卫生院的启动经费,同时也方便了广大群众看病。卫生院开展了子宫切除、阑尾炎、胃穿孔、剖腹探查等普外手术,业务收入逐步提高。1970年临汾地区和县上在北撤分别召开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现场会,参观了典型村。北撤卫生院被树立为“先进单位”。到隆化任职期间,改建门诊、住院、手术室用房30间,达到房屋、器械、人员医疗工作三配套、五科齐全,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调任南梁卫生院后,创办全省首家农村疗养院,省委副书记李修仁亲临考察,并予以高度评价,同时创办偏瘫专科成为全省先进单位,《山西日报》、《山西卫生报》、《卫生画报》、《临汾日报》等刊物在显著位置报道了南梁卫生院的工作。调任县妇幼保健站期间,努力学习妇幼保健知识,团结全站职工,勤奋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并授予“妇幼红旗县”光荣称号。1986年在创建文明站活动中,在全区首先进入省级文明站行列。连续3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双文明单位”。在卫生改革中,创办了围产期保健保险制,使妇幼保健工作转向系统化管理,1987年全区在翼城召开“围产期保健保险现场会”,同年8月份省卫生厅在临汾召开卫生改革现场会,翼城在大会上作了经验交流,省厅提出“妇幼工作城市学大同,农村学翼城”的口号。1988年吕子仁代表山西出席了全国预防保健制度改革报告会,并作了大会发言,卫生部长陈敏章提出要将翼城经验在全国推广,并将发言材料在《中国妇幼》杂志上以全文刊登。全国近20个省市来翼城妇幼站参观学习。本人予1983年10月获“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同时还多次被省卫生厅、临汾地委、行署、县委、县政府授予“卫生改革先进个人”、“妇幼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侯位虎

侯位虎,1940年8月生,南梁镇二曲村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1966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1968年分配到本县浇底卫生院工作。1972年12月入党,1979年调入县医院工作。1987年6月调任中医院副院长。为翼城县第八、第九、第十届政协委员。2000年10月退休。

侯位虎擅长以中医治疗各种内科杂症,在全县广有名气。曾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退休后,登门求医者仍络绎不绝,他乐善好施,治病济世,备受广大患者尊敬。工作期间,曾发表论文数十篇。

李春山

李春山,1941年4月生,唐兴镇东关村人。兰州军区卫校毕业,主治中医医师。1956年参加工作,1961年应征入伍先后任兰州军区炮兵十五师卫生所护士长、军医、所长。1982年转业后到城关卫生院先后任副院长、院长,2001年8月退休。

李春山入伍期间,参加过1962年粉碎蒋介石反共大陆保卫战,1969年参加过大西北反苏军入侵保卫祖国领土安全战,多次立功,受奖。转业地方后,在城关卫生院工作期间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政治、业务学习、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创立了“文明单位”。1998年8月组织决定他离职病休,可过了两天,根据需要医院又邀请他回院工作,又重新担起了工作重担。他投资8万余元,为医院购置了进口B超,心电图、妇科微波治疗仪、电动牙钻、尿十项分析仪等设备。为了彻底改变城关卫生院的办公条件,又从各方筹资40余万元,为建设门诊大楼做好了资金准备。为了提高全员的业务水平,多次选派技术人员到太原、西安、长治、临汾等地深造学习,在全县首次实现了全院医务人员百分之百达到中专水平,1994年卫生院经省、市评审为一级甲等医院,1999年又一次顺利通过了“一级甲等”医院的复审。在创建“爱婴医院”活动中,经过省、地评审获得全省乡镇级首家“爱婴医院”,并受到了国际卫生组织、儿童基金会颁发的大匾一块。城关卫生院被地区评审为“小型专科医院”光荣称号,被省评审为“初保达标先进单位”,连续12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本人被省卫生厅授予“初保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被临汾行署评为“劳动模范”,曾记三等功一次,连续多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张伯刚

张伯刚,1941年6月生,中卫乡吴寨村人,副主任医师。1963年3月参加工作,1972年7月入党。参加工作后在中卫卫生院工作,1971年到省中医学校学习,1981年7月任中卫卫生院副院长,1984年12月调至县中医院主持工作,1988年1月任院长,1993年任党支部书记,2001年12月调县卫校工作,2004年7月退休。

在中医院主持工作期间,面对刚刚起步的医院工作,在一缺资金,二缺人手的重重困难面前,他没有怨言,没有退缩,为使医院早日开始营业,首先从解决资金入手。多次到省城和地区有关单位四处筹措,靠上面拔点、工程队欠点、医院借一点的办法,一年时间建起了门诊部、住院部,购置了必要的医疗器械,使医院开始营业。之后又在世家庄征地4.3亩,建起了1980平方米的职工家属宿舍,为工作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业务管理上不断开拓创新,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1989年被省卫生厅命名为省级“文明中医院”,连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1994年通过专家评审,中医院成为全省首批“二级乙等中医院”。2000年省、市工作会议召开,中医院被定为每次会议的参观点。当年山西电视台连续以“振兴中医院事业,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为题对中医院进行了报道。本人被评为临汾地区“名医一百杰”之一。他所撰写的《上消化道癌的辨治浅淡》、《急慢性肝炎的辨症论治》被评为优秀论文,收入中华医学会学术论文汇编。1989年被省卫生厅评为 “双百优秀服务明星” ,1995年和1998年两次被省卫生厅授予山西省“优秀中医院院长”称号。

侯维玉

侯维玉,1941年6月生,西阎镇兜垛村人,中共党员。1956年至1968年在翼城县人民医院先后担任勤杂员、挂号员、文印员、收费员、院办干事,1969年至1970年任县人民医院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至1973年任县委办事组行政办公室主办干事,1974年至1980年任南唐公社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1981年至1990年任王庄乡党委委员、政府副乡长,1991年至2000年11月任翼城县卫生防疫站党支部书记。2001年12月退休。

侯维玉出身贫寒,两岁丧父,八岁失母,是烈士遗子。16岁时受政府照顾在县人民医院当勤杂工。之后当挂号员、收费员、文印员,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尤其在60年代开展“学雷锋”活动中成绩突出,被评为县积极分子,在全县巡迴演讲。1969年任县医院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当时正值“文革”期间,他一方面认真贯彻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的指示精神,开展检查考核评比竞赛,促进医院日常工作正常进行。另一方面通过内查外调,澄清了周建民等院领导的所谓“历史问题”,促进了医院安定团结。在县防疫站任党支部书记期间,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政绩档案、科技档案和党员考核细则,党支部连续1。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红旗支部”、“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1994年编写了《党的基本知识问答》一书并印刷出版,1999年6月在全县党建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同时被列为全县创建“三五活动”10个试点单位之一,并被评为“红旗单位”,县委组织部录制了“持之以恒抓党建”专题片在电视台播放,《山西健康报》、《翼城报》进行了专题报道,1995年《廉洁奉公二、三事五》在山西电台播岀,2001年6月《翼城报》三版登载了先进事迹,同年9月在天津蓟县召开的全国县级卫生防疫站北方协作组会议上,支部工作在大会交流,并被编入《资料汇编》。1996年12月,防疫站被省卫生专家组评审为“县级二等卫生防疫站”,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县级二等卫生防疫站”的铜匾。本人先后11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

张绍先

张绍先,1942年5月生,绛县城关镇路村人,中共党员,内科副主任医师。1961年运城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吉县屯里医院,1963年在临汾卫校进修学习,1965年分配到翼城县防疫站工作。1968年调到县人民医院,曾在山西省中西医学习班、北京内科主任学习班进修。历任县医院传染科主任、内科主任、医政办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2002年3月退休后,返聘内科专家门诊坐诊。

张绍先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内科系统疑难病症和急、危、重病的抢救和治疗有独到之处,胆大心细,处置有方,多能取得惊人的疗效。尤其是对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颇有见地,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称赞。在学术方面,撰写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曾参与茶色素、增生平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在担任院长助理、副院长期间,主要分管内科系统和医技科室管理工作,他主持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坚持业务查房和行政查房,提高了医疗质量,在创建“文明医院”和“二乙”、“二甲”达标工作中做岀了重要贡献。由于工作出色,多年来张绍先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个人”,2000年被临汾行署卫生局、临汾地区医学会、山西日报社临汾分社联合授予“名医100杰”光荣称号。

史庆瑞

史庆瑞,1943年4月出生,南唐乡樊店村人,晋东南医专毕业,主治医师。1968年12月在沁水县人民医院参加工作,1980年9月调入南唐卫生院, 先后任医师、副院长、院长、党支部书记,2003年9月退休。

史庆瑞1980年调入南唐卫生院后,负责住院部工作,面对设备差,人员素质差的具体情况带领住院部全体人员挤时间学政治、学业务,制定规章制度,初步解决了人员思想混乱,迟到早退,外出经商等不正之风,并建议院领导派员外出进修,通过努力,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1985年担任院长后,首先从整顿作风建章改制抓起,狠刹各种不正之风,使医院工作在短期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当年门诊就诊人数达5千余人次,经济收入达55000余元,一举扭转了亏损局面,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卫生院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荣获“科研工作二等奖”。本人当选为县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他在工作之余撰写的《中西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100例疗效观察》,1985年8月在华北地区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1994年在全国第二届精神病管理学术会议上,作了题为《精神分裂症病开放式管理探讨》的大会发言。史庆瑞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并荣记大功一次。

高培兴

高培兴,1943年8月生,王庄乡北丁村人。1960年7月在城关卫生院参加工作,1971年7月入党,皮肤科医师,1970年调5401厂职工医院工作,1972年至1976年再次到城关卫生院工作,1976年6月至1986年12月任武池卫生院副院长、党支部书记,1986年12月退休。

高培兴在武池工作10年期间,主要是加强卫生院设施建设。刚上任时,医院仅有7间十分简陋的门诊用房,为了改变面貌,在村西新选院址,建起了10间门诊部、20间职工宿舍、10间住院部、增添了X光机、手术设备、化验设备、先后选送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提高了全院的医疗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院容院貌。为提高乡村医生待遇,发展药材种植,每人一亩药材地,其收入为大家的生活补助,这一做法得到上级的认可和表彰,《山西卫生报》、《山西日报》、《临汾报》予以专版报道。在全公社大抓爱国卫生运动,医院成立工作组,通过划分卫生责任区,制定检查评比制度,并重点培养了东郑、西郑两个典型村,这一工作由于常抓不懈,收到了大家的好评和上级表彰,当时全县树立了4个卫生典型村,武池就占到两个。创立了皮肤专科,办特色医院。采用中西结合、内服外涂的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取得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工作之余,他撰写的《中西结合治疗酒渣鼻》一文引起反响,省科委为其颁发了 “优秀科技工作者”证书。

秦有福

秦有福,1943年8月生,王庄乡郑庄村人,儿科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60年5月,任城关卫生院司药员,1965年3月在解放军251医院工作,1970年5月到城关卫生院工作,1976年任副院长。1980年到1994年12月任院长兼支部书记,2000年12月退休。

秦有福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78年与他人合作编写了《简明小儿推拿》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广受好评,同年8月进行了两版发行,1985年临汾地委、行署为此颁发了“卫生科技三等奖”,1989年获山西省“卫生科技三等奖”。1983年在《中国农村医学杂志》上发表《维生素K缺乏引起颅内出血十例分析》,《山西卫生报》发表《浅谈小儿推拿》,农村医学杂志上发表《维生素A缺乏引起呛咳并发肺炎》等论文。1985年出席地区科技大会,荣获“优秀知识分子”称号。1980年任院长后,面对房屋陈旧、设备简陋、老同志退休、药房资金不足2千元的困境,坚定信心,攻克难关,选派11名医务人员到西安、太原等地学习进修,提高业务水平。动员在职人员参加义务劳动,自力更生,维修、新建走廊、会议室房屋8间。与城关信用社和药材公司协调关系解决药房资金不足问题,重新设立了12个科室,团结全院职工奋力拼搏,使业务收入逐步提高。1984年自筹资金建起了上下20间2层小楼房,1987年又在西关建房40余间,盖起了职工生活区。为医院购置了X光机、显微镜、恒温箱、急救床、婴儿保温箱、自动呼吸机、洗胃机、手术床、无影灯、2种刀包等设备。1987年全区小型专科现场会在翼城召开,城关卫生院被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同时国际友人菲律宾医学考察团一行1。人也来到卫生院参观考察,在县内引起轰动。卫生院1994年12月被评审为“一级甲等医院”。本人1985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周贵庆

周贵庆,1943年11月生,中卫乡周家村人,中共党员,会计师。1957年在翼城县人民医院参加工作。历任司药员、药库保管员、会计、总务科副科长、财务科科长、院长助理兼院办公室主任、副院长兼党支部副书记等职,1991年任代理院长,1993年任院长至2002年2月离岗,2003年退休。

周贵庆在任职期间,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在人事管理、劳动分配和提高医护质量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以等级医院管理为手段,在全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争创等级医院”活动,实施“4.3.2.5.10”系列工程,使医院的硬件设施和技术水平有了跨越式发展。医院先后购买了500毫安X光机、彩色B超仪、生化自动分析仪、全身CT机等一批先进设备。在资金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新建了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保证了住院大楼顺利竣工。医院屡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1993年,医院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学雷锋先进集体”。1994年经省专家评审验收评定为“二级乙等”医院、“爱婴医院”,地区卫生局对翼城县医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年8月在翼城召开了“上等达标暨创建爱婴医院现场会”,从而在全区起到了示范作用。国家卫生部、人事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995年被山西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一等功”,1997年被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医院”,1998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单位”光荣称号,1999年省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分别颁发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达省部级”、“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达国家二级”证书和铜牌。2001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他本人也多次荣获省、地、县三级表彰和奖励。1995年和1999年本人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创业功臣”和“十大标兵”称号。1994年、1998年和2001年分别被临汾地委、行署和地区卫生局荣记“特等功”、授予“特级劳动模范”和“十佳管理者”光荣称号。1997年和1999年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和省卫生厅分别荣记“三等功”、授予“全省优秀院长”光荣称号。他撰写的《医院在经济管理中如何打破大锅饭的问题》荣获“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成果奖”。常登贵

常登贵,1944年3月生,中卫乡吴寨村人,山西医学院毕业,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1970年8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橡胶厂医院工作,1972年3月调山西锻造厂职工医院,先后任内科医生、科主任,1987年任业务副院长,1990年5月至1993年3月任院长,1995年9月退休。

大学毕业后,常登贵长期在基层单位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对儿科危重急诊及疑难病人能熟练处理。调入厂职工医院后担任内科主任,为了提高业务技能,除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外,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制定学习规划开展业务学习,实行集体查房,集体会诊,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担任院长后,针对工厂当时靠煤气生产,时有煤气泄漏的问题,为了提高广大职工及家属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水平,他多方奔走,筹集资金购置了大型医疗设备高压氧舱及医疗救护车,扩大了业务范围,拓宽了服务领域,受到了全厂职工及周边农村广大患者的赞誉。常登贵由一名大学生升任为院长,深感知识的重要,人才的重要,日常工作中把人才培养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坚持常年从各大院校广招人才,并选拔医疗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不断为医院注入新鲜血液,1993年为适应干部年轻化的要求,积极隐退,辞去了院长之职,潜心钻研业务,同时为年轻领导岀谋划策,赢得了全院医务人员的尊重和好评。

王光泽

王光泽,1944年5月生,闻喜县迴坑村人。山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69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绛县基层医院工作,1975年到西阎卫生院工作,1984年调里碧卫生院任院长,1985年6月入党,1987年晋升主治医师并调入翼城县中医院任外科主任,2007年退休。王光泽在医院工作30余年,除任行政职务外,一直在基层临床一线工作。他急患者之所急,工作认真负责, 技术精益求精,曾做妇科、外科手术一万余例,从未发生

任何事故。他曾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为病人作了肝左叶切除等难度较大的手术,获得成功。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外,王光泽阅读大量医学著作,从事专业研究工作,结合临床实践,曾参与编写《翼城县常见病多发病》一书中的外科部分,撰写论文10余篇,被县卫生杂志录用。王光泽曾多次获县、地荣誉奖和物质奖,1983年被临汾地委、行署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85年在里碧卫生院任院长期间,在创建文明医院活动中被记大功一次。

蒋东岳

蒋东岳,1944年9月生,河北省任丘市西关村人。1963年10月在县人民银行参加工作任会计员,1966年任团县委干事,1967年任南唐公社团委书记,1969年任县革委会办事组民政干事,1971年任县生产组综合办公室干事,1972年任县卫生办公室干事会计,1982年加入党组织,1984年任卫生局副局长,1991年1月任卫生局局长。2002年离岗,2004年退休。

任职以来,始终以振兴卫生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己任勤奋工作,1984年、1987年县卫生工作取得可喜成绩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1991年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1990年国家卫生部专家委员会在翼城召开了全国农村医疗制度改革研讨会。1992年3月被卫生部、农业部等五部委命名为“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县”,1994年年终接受上级检查评比七项工作,名列临汾地区卫生工作第一名,任职期间在人才培养上,借世界银行IV项目为契机,在县卫生学校培养了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轮训了所有医疗业务人员,使全县医护人员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建设上,通过努力县医院首批通过省等级验收,对乡镇卫生院努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配套,在当时全国多数解体的形势下,保住了阵地,并取得了巩固和发展。村级卫生所新建70处房子288间,全县97个村卫生所进行了扩建维修,60%以上达到甲级村卫生所标准。1989年被列为全国初级卫生保健试点县,1992年成为全国首批两个达标县之一。在防疫工作上,通过抓好计划免疫,爱国卫生,改水、改厕,地方病防治等措施,使传染病发病率在800/1。万以下,县内未发生过重大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孕产妇死亡率多年在5/万以下,被省命名为爱婴县。本人先后9次被评为省卫生厅“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计划免疫工作先进个人”。7次被地区评为“卫生改革先进个人”、“四化建设一等功”、“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17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党员”、“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优秀党支部书记”等荣誉称号。杨文奎

杨文奎,1945年3月生,里砦镇西续村人。1964年1月参加工作,1988年入党,主治医师,1967年至2005年在里砦卫生院工作,1987年至1992年任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2005年10月退休。

在任院长期间面对当时社会大背景,团结全院职工,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顶住了各种不正之风,坚持正常上班,没有岀现因搞个体,干第二职业影响工作的人和事。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对稳定。平时,工作中制定了严格的交接班和签字制度,疾病的治疗率和病床周转率都有明确的要求,任职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和纠纷,各项工作都达到了上级的要求目标。在人才培养上采取自学、进修、短期培训、离职上学多种方式。五年期间,送卫校上学3人,心电图、X光各进修学习1人,培养儿科医生1名。对于农村卫生防疫工作,坚持做到村村有医、有药,防疫、妇幼常抓常管,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检查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中,里砦小儿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5%以上,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

马临源

马临源,1945年3月生,王庄乡北丁村人。中国智力开发函授学院毕业,中共党员,主管医师。1963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王庄、里砦卫生院工作,1979年3月调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先后任卫生科科长、副站长。1989年4月调任县爱卫会办公室任副主任,1993年5月任卫生局副局长、爱卫办党支部副书记。2002年2月离岗。

任职期间,马临源分管的计划免疫工作受到卫生部表彰。1988年4月出席省卫生防疫研讨会,他撰写的《目标管理是搞好卫生防疫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论文受到省厅专家的好评,先后有20余家防疫站来翼城参观学习。1993年在爱卫办主持工作期间,从爱国卫生月活动抓起,以除害灭病为中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使爱国卫生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1994年至1999年蝉联5年获“爱国卫生县城”,1993年至1997年连续5年在全区排队第一,蝉联6年达地级“一级达标”,被授予“爱国卫生先进县城”称号。在灭鼠工作中,继1992年达标后,1996、1999年经省、地检查验收,连续三年授予“灭鼠先进县”荣誉称号,爱国卫生月活动连续7年全区夺冠,使流动红旗和流动奖杯长期固定在翼城。本人1991年被国家爱卫会评为“全国农村改水先进工作者”,1992年至1998年连续7年被省爱卫会评为“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1997年地委行署授予我县为“爱国卫生先进县”铜匾一块。同时被县委、县政府多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郑洪禧

学论文20余篇。

郑洪禧,1945年生,南梁镇南史村人,副主任医师。1960年参加工作后,曾先后在省人民医院、北京口腔医院、西安、上海、南京等地进修学习。1985年参与本院创建口腔科,曾任口腔科主任。

郑洪禧擅长口腔科疾病诊治,对唇腭裂修补、囊肿摘除、骨折内固定、牙体病、牙周病、黏膜病的治疗及铸造烤瓷、牙体美容等有专门研究。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先后发表《中西医结合治疗牙周炎》等医

张清河

张清河,1945年生,唐兴镇陵下村人。本科学历,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70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1975年调县医院工作,历任内科主任、医务科主任等职, 享受副院级待遇。2005年退休后被返聘回医院工作。

擅长对心脑血管病的研究防治。曾在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先后发表《低血钾软病13例报告》、《梅花点舌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黄芪四君子汤治疗消化性溃疡135例》、《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胃潴留170例》、《清燥汤治疗低血钾软病88例临床观察》、《起搏器综合症死亡报告》、《辩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72例》、《茶色素对高血脂症疗效观察》、《辨证分型老年期痴呆46例疗效观察》、《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等论文。尤其对危重、复杂疾病有较高疗效。他治学严谨、临床辨证、诊断细心、注重药少力专、务求精当,常以轻灵方剂以挽沉疴危疾。1995年获山西省卫生厅授予的“赵雪芳式白衣战士”称号。

马庆珠

马庆珠,1945年10月生,南梁镇程家村人,中医师。1962年10月在二曲卫生院参加工作,1973年2月入党,1984年7月至1993年担任院长,2002年乡镇合并后二曲并入南梁卫生院任医生。2005年退休。

担任院长期间,马庆珠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克服困难,经常跋山涉水为山区人民送医送药。在计划免疫工作上儿童健康建卡率达到85%,接种率达85%。在防妇工作上,育龄妇女建卡率达85%,计划生育完成率达82%,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范志中

范志中,1945年12月生,山西省祁县城赵村人,晋东南医专毕业,副主任医师。1967年毕业后在临县人民医院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调翼城县人民医院工作,1989年在县医院创办了小儿科,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并在中西医结合医疗儿科疾病方面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县人民医院在上世纪90年代前一直未设立儿科,因此,产科新生儿有病时,妈妈住县医院,孩子住城关卫生

院,家属要在两个医院间往返奔波。为切实方便患者,提高儿童患者的诊疗水平,1989年范志中决心在县医院创办了小儿科。当时由于儿科病员少,连工资也不能保障。面对困境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不懈,艰难创业。为了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研究儿童常见病和疑难病,每年要摘录读书卡片100余张,同时不断总结儿科诊治经验,在省级医疗刊物上发表论文6篇。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许多危重患儿经过治疗转危为安。在小儿不易服用中药的情况下,他大胆探索,开展了各类疾病的中草药煎剂保留灌肠疗法,并形成了关于体温、药物温度、灌肠插入深度及注入剂量方面的一些经验,使祖国的传统医学在小儿科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疾病的道路上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他和同事共同努力下,终于使县医院儿科声誉越来越高,儿科的住院人数、医护质量和经济收入一年一个新台阶,到2000年,县医院儿科由原来的两个医生尚要医院补贴工资,发展到有医护人员12名,全年向医院上缴纯利13000余元。随着儿科的不断发展,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工作也愈来愈繁忙,上班在医院要坚守工作岗位,下班后也要不断接待病人。对那些尚在襁袍中的婴儿,许多家长常请他出诊去家中看病,面对家长恳切的目光,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严冷寒冬,他都来者不拒,上门服务。不少家庭在孩子病好之后,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示谢意,但范志中同样以各种方式婉言拒绝,其医德、医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称道。2001年被临汾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李文龙

李文龙,1945年12月生,唐兴镇北关村人。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函授毕业,主管医师,中共党员。1962年10月在县人民医院参加工作,1967年7月山西省晋南农药厂(1972年更名山西省永济农药厂)电仪车间电工工段硅正流变电所电工,曾担任副班长、厂团委组织委员、电仪车间团支部书记和车间工会主任。农药厂职工医院历任药剂、麻醉医士和外科工作。1981年4月调冋翼城县医院历任麻醉医士、管理医师、医政干事等职。1982年11月调县卫生局,历任科员、办公室主任、人事股长。1985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函授学习,1987年7月毕业,1989年12月任卫生局副局长,1994年9月兼任卫生防疫站负责人和县地病办主任,2002年2月离岗,2006年7月退休。

任职期间,李文龙对工作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对分管工作制定了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促进了县局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兼任防疫站和地病办领导后,他以事业为己任,呕心沥血,恪尽职守,全面推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资修缮房屋围墙,整修粉刷院墙,油漆门窗,硬化地面,美化环境,建大门设门房等使全站面貌焕燃一新。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通过深化内部改革,强化组织纪律,出台和完善了各类规章制度,先后组织科长主任外岀太谷、昔阳等防疫站参观学习,邀请省、地防疫专家来站授课,从而推动了全站工作的开展。使全县卫生防疫工作于1996年12月率先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县级二等卫生防疫站”的评审验收,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县级二等卫生防疫站”的铜匾。1999年11月以优异成绩通过省卫生厅“县级二等卫生防疫站”复审,1995年10月跻身于“全国北方县级卫生防疫站协作组”成员单位。并参加了在山东曲阜召开的经验交流会议。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也跨入了全省先进行列,省技术监督局为本单位颁发了计量认证书。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98%以上,“四苗”接种率达95%以上,0—7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新生儿接种率年均达到92%,全县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食品、公共场所从业单位卫生许可证率达99.5%,从业人员体检率达90%以上,监督率达100%,平均监督频率为5次/年以上,全县食品卫生合格率达95%以上。1996年食品卫生监督在全省名列第二,先后被省卫生厅授予“疾病监测先进单位”、“卫生监督文书制作先进单位”、“食品卫生报表先进单位”。先后被临汾地委、行署授予“防疫防病先进单位”、“全区先进卫生防疫站”、“地病普查先进单位”、“地方病防治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双文明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创三优先进单位”、“文明示范窗口先进单位”、“爱国卫生红旗单位”等荣誉称号。全站人员先后在省级以上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8篇,本人发表的《创建等级卫生防疫站做法及探讨》、《实现四个强化、发展防疫事业》等多篇论文受到省内专家好评。先后投资购置了卫生监督车、冷链运输车、心电图机、摄像机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仪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净增22万元。本人从1995年先后5次被省人民政府、省卫生厅、省地方病办公室评为“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卫生防疫防病先进个人”、“计划免疫先进个人”、“消灭脊髓灰质炎扫荡免疫活动先进个人”、“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同时被临汾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个人“一等功”一次,被市总工会、市卫生局、市地病办、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次授予“卫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卫习文

卫习文,1946年3月生,浇底乡石村人。山西太谷卫校毕业,主治医师,1967年10月参加工作,在桥上卫生院任医生,1981年10月调浇底卫生院任医生,1993年10月调任北撤卫生院院长,2005年退休。

卫习文在山区卫生院工作近40年,常年接触基层群众,深知其生活的艰辛。平时看病认真负责,从不开大方、贵方、人情方,绝不让患者白花冤枉钱,经他手抢救的重危病人及计划生育结扎手术者从无发生一例医疗事故,深受山区人民的欢迎。担任北撤院长期间,面对10间房屋9间漏,医院无一分钱流动资金,常期拖欠职工工资,连最普遍的血压机也坏的不能用的困境,团结全院职工艰苦创业,跋山涉水深入农家送医到基层,为打好翻身仗,增收节支、积累资金,他多方筹资、争取上级支持,先后修缮了住院门诊房屋23间,保证了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接着又新建了门面房1。间。争取到上级分配的器械款3万元,自筹800元,购买了x光机、腹部手术包、双目显微镜、恒温箱等医疗器械,为正常的业务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4年卫生院被评为县“双文明单位”。本人1974年曾荣获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吕生贵

吕生贵,1946年4月生,中卫乡浍史村人,山西医学院毕业,主治医师。1970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5月先后在南梁、中卫、王庄卫生院任职,1987年至1993年任中卫卫生院院长,1994年7月调县卫校工作,2006年退休。

吕生贵在基层卫生院工作期间,深感基层卫生院医疗水平低下和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医院发展的两大难题。任职期间,他首先从这两个方面抓起,中卫卫生院先后送岀进修外科、麻醉、透视、内科、小儿科、妇产科、中医科、皮肤科的人员达到10余人,通过进修学习,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开展了胃修补、子宫切除、阑尾炎、疝气等手术,并通过割治、埋磁环、药物治疗慢性气管炎10。余例,好转率达到60%以上。通过不断努力,医院知名度不断提高,前来就诊的患者大大增加。为了改变医疗条件,多次到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并到洛阳学习制造洗衣粉技术开展了制造洗衣粉业务,为医院增加收入,将20余间危房进行了翻修更新,使院容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郭秀兰

郭秀兰,女,1946年6月生,中卫乡周家村人,副主任医师。196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临汾地区医院眼科、省眼科培训班、北京海军总院眼科进修。2003年12月退休, 曾任五官科主任。

郭秀兰擅长眼病诊治并有较高造诣。能正确处理五官科急、危、重症,熟练掌握五官科手术操作。曾开展首例 “泪小管吻合术”、“耳廓再植术”。1995年开展的“鼓膜修补术”获县委、县政府科技成果展览优秀奖,本人获县

“科技先进个人”奖。其医术和医德得到广大眼病患者一致认可。她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鼓膜修补之所见》等十余篇论文。

王申保

王申保,1946年8月生,隆化镇隆化村人,安徽医科大学函授毕业,助理会计师。1962年6月参加工作在隆化卫生院任会计,1966年8月入党,1968年7月任浇底卫生院院长,1982年4月任隆化卫生院院长,1994年9月任防疫站卫生科科长,2006年9月退休。

王申保到浇底任职时,医院仅有7间房子和8孔窑洞,仅能开展一般的医疗,为了改变条件,多方筹集资金,新建房屋40余间,开设了放射、化验、外科、理疗等科室。1976年开展了低频电疗仪治疗妇科疾病新业务,临汾地区卫生局和县卫生局先后在浇底召开现场会,重点推广浇底经验。在隆化任职期间,首先从整顿院容院貌入手,将一个四周被荒地和集体饲养处包围的卫生院逐步改建成一个花墙围绕、鲜花满园、凉亭耸立初具规模的医疗胜地,为广大群众和医务工作者创造了一个优雅、舒适的就医环境。1986年首创实施了妇女围产期保险和儿童计划免疫保险,经卫生部主办的《健康报》报道后,引起医疗保健系统轰动,全国先后有50多个单位前来参观取经,卫生部、省卫生厅、地区卫生局先后在翼城召开“两个保险”座谈会和现场会,推广隆化办保险的经验。1988年根据地理条件和外伤病人多的特点,创办了中医正骨小专科。填补了本县卫生系统一项空白,先后受到省、地、县卫生系统的多次表扬,并召开了现场会予以推广。1994年调防疫站工作后,王申保从规范和完善科室管理制度和规范监督程序入手,卫生监督文书书写和卫生统计报表获省卫生厅和地区卫生局“先进单位”称号,卫生科连续十年被评为“先进科室”。本人2000年4月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99年度卫生监督统计报表先进个人“,从1987年10月起先后8次被行署卫生局、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许清海

许清海,1946年12月生,中卫乡吴寨村人。北京军区军医学校毕业,主管医师。1963年8月参加工作,1968年4月应征入伍,1969年12月入党,1987年1月任县防疫站副站长,2009年12月退休。

许清海在部队服役期间从事军医工作,为提高医疗水平,他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并多次到军区医院进修学习,由于业绩突出,1970年、1978年先后被师记三等功2次、嘉奖3次、通报表扬8次。1970年在外出执行军管任务时,因公致残,被定为7级伤残军人。1982年在部队支持革命老区期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区建设做出显著成绩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转业地方工作后,年年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中指导除氟改水工程28处,用中医药治疗氟骨症中毒患者287例,好转率达82%,为中医药治疗地方病开创了先例。1995年以来, 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其中5篇被评为优秀论文。

张建亭

张建亭,1947年6月生,王庄乡上石村人。翼城卫校毕业,主管医师。1964年10月参加工作,1969年3月入党。1968年2月参军服役,1973年4月复员后到王庄卫生院工作,1980年2月调城关卫生院任防疫医生,1984年3月至1992年1月任武池卫生院院长,2006年退休。

张建亭在武池连任三届院长,任职期间,在技术力量薄弱,房屋陈旧破败,医疗设备仅有一台旧X光机、一个手提消毒锅的落后状况下,从三项工作着手,逐步打开了局面。首先提高全员的医疗水平,将骨干医生送上级医院分批轮训,每期3个月,一般医务人员轮训一年,年轻有为的人才送省中医学院、大同卫校、运城卫校学习深造。与此同时,还聘请北京安贞医院,县医院及其他省内外专家来医院会诊、讲课、分析病例,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多方集资购置了心电图、两种刀包、显微镜、电动吸引器、激光痔屡治病仪等30多件医疗设备,初步解决了医疗工作中的难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1985年新建住院部11间,1987年翻新职工宿舍15间,1988年翻新门诊用房11间。卫生院环境的不断改建,促进了就诊患者的不断增加,医院流动资金从1984年的5千元到1993年增加到8万元,武池卫生院从困境中逐步走入了全县乡镇卫生院先进行列,连续5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冯才阳

冯才阳,1947年7月生,南梁镇凸里村人,山西大学自考毕业。1969年3月在国营铁厂参加工作,1976年7月任国营酒厂会计,1979年12月调县总工会任办公室干事,从事文秘工作,1987年4月调县卫生局任办公室主任。1995年病休,2009年12月退休。

任职期间,冯才阳积极协助局长抓好局机关工作、协调各股室关系,起草和撰写了许多典型发言、上报下达文件,工作总结等材料。尤其是1988年后,在卫生系统实行承包责任制阶段,通过调查研究,编写起草了各部门《承包责任制实施方案》,为卫生系统顺利进行责任制承包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987年为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在全县顺利开展,他到桥上卫生院蹲点调查,为克服群众中“小病忍、大病等、得了重病阎王请”的错误观念,提出了“个人挤一点,集体帮一点,国家岀一点”的“三点”合作医疗方案,当年国家卫生部长陈敏章在临汾地区召开现场会,会上对此方案予以高度评价。他所撰写的《初级卫生保健初论》在卫生部专业杂志《政策研究》上发表引起轰动。本人1990年至1992年连续3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崔林生

崔林生,1947年8月生,南梁镇南梁村人。中国健康报函授大学结业, 主治中医师。1960年10月在南梁卫生院参加工作。1988年至2007年任中医康复医院院长,2007年12月退休。

崔林生出生于六代中医世家,是“崔氏医园”第七代传人,13岁当学徒出诊开始用推拿治疗小儿疾病,在当地人称“小华佗”。行医40余年,创立了一套针药并用治疗脑瘫、类风湿、脾胃病、不孕不育、褥疮、粉刺等多种疾病的方法,先后治疗国内外患者数万人次,并获得显著疗效。在各种医学报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1996年以来多次应邀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坐诊治病,受到各界人士好评。崔林生系中华医学会男科分会委员,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经络诊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地区中医男科学会理事,世界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国际中医男科学会常务理事。2010年9月应中国航天员中心邀请,加入到“航天员中药食疗制剂养生”的科研课题研究之中。本人多年潜心研究,科研成果颇丰,1980年3月获“县科技一等奖”,1995年获“中国针灸优秀论文一等奖”,1996年在美国洛杉矶获“世界针灸金奖”,2000年在泰国获“亚太地区优秀论文奖”,2004年在海南获“优秀学术论文金奖”,2006年在成都全国卫生大会上获“优秀论文一等奖”。

杨海发

杨海发,1947年9月生,曲沃县西杨村人,共产党员,大专学历,主治医师。1962年参加工作,196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9年转业到翼城县人民医院,曾在西安、太原等地进修学习。历任翼城县医院综合组组长(分管放射、药房、化验、制剂室)、民兵连长、团支部书记、放射科主任等职,1991年5月享受副院级待遇。

从事放射专业30余年,对呼吸、消化、骨骼等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着丰富临床诊断经验,能熟练掌握周围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泌尿系统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特殊部位的造影技术,并发表《食管及胃双重造影对比》等论文数篇,担任放射科主任18年,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为翼城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刘淑英

刘淑英,女,1947年生,桥上镇刘王沟村人,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临汾卫校毕业。1963年参加工作,2002年退休。省卫生厅曾授予“创建爱婴医院先进工作者”、“赵雪芳式白衣战士”称号。曾任妇产科主任、医院党支部委员,享受副院级待遇。

刘淑英先后在北京、西安、太原等地进修,具有丰富的妇产科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专业知识扎实,技术操作娴熟,擅长高难度妇产科手术,能开展子宫广泛切除术、曼氏手术、阴道成形术等,尤擅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不孕症、乳腺增生等妇科疑难杂症。曾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余篇。

张天明

张天明,1947年11月生,里砦镇老官庄村人,安徽医科大学函授毕业,外科主治医师。1962年11月在里砦卫生院参加工作,1972年入党,1973年5月任桥上卫生院院长,1979年5月任北撤卫生院院长,1988年1月调县妇幼站工作,1991年1月任王庄卫生院院长,2005年1。月退休。

张天明参加工作40余年,担任基层卫生院领导达15年之久。1973年在桥上任职期间,为了改善医疗条件,筹资5千余元建起房屋26间,施工期间为节省资金,带领全院职工拉土、运砖能省一分算一分,节约资金万余元。为了扩大医疗业务,设置了后勤、防妇等科室,门诊、住院病人逐年增加,业务收入由2万余元,逐渐增加到4万元以 ±o1975年在各村保健站选拔20余名医疗人员办起了乡村医生业务培训班, 通过培训,这些人大多成为基层医疗骨干。为解除山区人民的病痛,他克服了当时设备简陋困难,实施了截肢、疝气、肠切除、宫外孕等小手术60余例。在北撤卫生院任职期间改建医院大门,铺设室内地板22间,更新了办公设施,购置住院病床20余张。业务收入由每年不足1万元,逐渐达到4万元左右。1984年在全省医院管理翼城现场会上,北撤卫生院病历书写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1985年卫生系统进行改革,北撤作为翼城试点在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做了大会发言。1986年投资2万余元新建走廊、门诊部10间,扩大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修围墙100余米、大门一座,彻底改变了卫生院的内外环境。在王庄任职期间,1994年筹资5万余元维修、新建医疗用房23间,改变了王庄卫生院的落后面貌。

秦学德

秦学德,1947年12月生,中卫乡马银村人,北京军区军医学校毕业,主治医师。1962年10月在甘泉卫生院参加工作,1967年12月入伍在415医院工作,1969年1月到1619卫生队工作,1970年5月到军区学校学习,1972年6月在51054部队工作,1979年8月转业到甘泉卫生院任医师,1984年6月任院长。1991年12月调县卫生局工作,1995年调任药品检验所所长,2005年12月退休。

在甘泉任职期间,秦学德带领全院职工,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学习业务知识,开展背药性、记汤头比赛,带领大家上山辨认药材、挖药材,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大家的业务水平。为了改变卫生院的落后面貌,新建房屋7间,购置心电图、X光机、显微镜、手术床、口腔器械等医疗设备,先后培养了3名主治医师,开展了普外腹腔手术,达到了一般病不转院的医疗效果。年平均收入达到了1万元左右。到药检所任职后,他先后配备了多种药品检验设备,平均年查处假劣药品50种以上,被省人民政府授予“药品检验监督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及省级“文明单位”。本人多次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尚廷华

尚廷华,1948年1月生,桥上镇大阳院村人。安徽医科大学函授毕业,主治医师。1962年10月在桥上卫生院参加工作,先后任主治医师、院长。1973年1月入党。1992年调卫生局医政股工作,1995年任卫生法规监督执行队队长。2001年到县健康教育所工作,2008年退休。

在桥上任职期间,他大胆进行医疗改革和全国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改革,1981年开设结核病专科门诊,1982年新建房屋15间,维修45间,购置医疗器械20多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桥上卫生院的落后状况,1986年被地区命名为“文明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合作医疗试点单位”荣誉称号。本人1987年获“省级优秀院长”荣誉称号,1981年至1991年连续10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 “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李华成

李华成,1948年4月生,隆化镇上石门村人,中共党员。1965年4月在隆化卫生院参加工作,1966年参加翼城卫校学习,1968年应征入伍,1974年转业后到第十二冶金公司职工医院工作,1980年调翼城药检所工作,1982年至1994年任所长、支部书记;药检所2006年12月工作并入卫生监督所,2008年退休。

李华成在任职期间带领全所职工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秉业执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几年时间投资26140余元购置了干燥箱、百分之一天平等,检验仪器70余件,检验项目逐步扩大,年平均检品达156件,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年平均收取检验费8500余元,在公共积累中解决了监督检查所需配备的交通工具,共没收伪劣药品292种,其中中草药30万公斤,总价值达41300余元。查处游医药贩115起,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了全县人民安全用药。1998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药品管理先进单位”,本人被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吴培松

吴培松,1948年5月生,王庄乡北冶村人,主治医师。1965年11月参加工作,历任王庄卫生院司药、会计,1973年10月调二曲卫生院任医士、院长,1984年9月任北撤卫生院副院长,1986年3月任王庄卫生院院长。

在二曲卫生院任职期间,吴培松自力更生,修建了门诊房、会议室、灶房等房屋1。余间,购置了外科器材,开展了计划生育手术,办起了住院部,培养了一批医疗骨干,初步解决了山区群众缺医少药看病难的问题。到王庄任职后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就诊率提高了30%,卫生院经济收入实现了翻番,保证了全院职工工资的按时发放,在当时社会大背景下,稳定了人心,保障了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1993年3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李鸿胜

李鸿胜,1948年5月生,隆化镇两坂村人。北京军区军医学校毕业,主治医师。1966年8月参加工作,1968年1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先后任卫生队副队长、队长。1987年1月转业后任县中医院副院长,1991年5月任县健康教育所所长。

任职以来,李鸿胜认真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全县范围内普及健康教育知识率达95%,知晓率75%,行为转变率达60%,先后创建无烟医院10所,无烟学校10所,无烟公共场所1。所。并授予县人民医院、翼城中学、翼鹏商城“无烟单位”称号,省健康教育与控烟协会为其颁发了铜匾。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年平均发放各类宣传品18种,宣传资料150万份,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和项目任务,1995年被省健康教育协会授予“健康教育先进县”荣誉称号。本人从1991年以来先后多次被省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省健康教育协会、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初级卫生保健先进个人”、“健康教育与控烟先进个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

续俊江

续俊江,1948年7月生,唐兴镇冶南村人,临汾师范毕业,中共党员。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1年5月先后任里砦公社团委书记、副主任。1984年1月任城关公社副书记、主任。1986年7月任北撤乡党委书记。1991年1月任卫生局党总支书记、副局长,2002年2月离岗,2008年12月退休。

任职期间,续俊江建立健全了卫生系统党的基层组织机构,建立各种活动阵地,制定了党建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发展党员60余名,开展了 “学习赵雪芳”活动,促进了医德医风的不断好转。他在分管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期间,按照县委、县政府“实行集资办法加强乡村卫生院、所建设”的决定,在全县开展集资办医、强化院所建设,当时全县共集资250余万元,76个村新建了卫生所,97个村进行了扩建和维修,购置医疗设备达4255件,增加药房资金26万元,各乡镇卫生院筹资10万余元,维修医疗危房156间,集资办医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院、所建设,保证了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顺利实施,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卫生部门的好评。

席玲

席玲,女,1948年生,唐兴镇西石桥村人,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副主任医师。

席玲对妇产科疑难杂症诊治及危重病人抢救有较深研究,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宫外孕、妇科肿瘤、不孕症的保守治疗等。从医数十年,总结了丰富的妇科病临床治疗经验,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寿玉林

寿玉林,1948年11月生,浙江绍兴人。1965年6月知识青年支援边疆到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一团参加工作,1965年8月到一管处沙井子医院学习,1967年任农一师一团四连任卫生员,1984年10月调县防疫站工作,2009年12月退休。

寿玉林青年时代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条件,参加了支援祖国大西北建设事业,近20年为了边疆人民的健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克服高山缺氧的种种困难,常年奔波在高山雪原,多次受到领导和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赞誉。到县防疫站工作期间,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技术水平,在承担全国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期间,深入到煤矿采煤一线和煤矿工人家中,与尘肺病患者亲切交谈,细心观察他们的衣、食、住、行,全面了解尘肺病流行的各种情况,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受到卫生部监督司的表彰,同时还被县委、县政府多次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卫文亮

卫文亮,1949年3月生,王庄乡辛安村人,中国农村智力开发函授学院毕业,外科主治医师。1965年10月参加工作,任马尾山村卫生所医生,1970年10月到辛安卫生院工作,1972年7月入党,1984年任辛安卫生院院长,1998年病休,2004年12月退休。

卫文亮任职期间,多方筹集资金建设门诊楼上下22间,窑洞式职工宿舍11间,瓦房10间,为培养技术人才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先后选送6名医疗骨干到北京丰台医院,太原中心医院,运城、临汾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申请上级有关部门为卫生院配发X光机、心电图、常规化验和生物化验等医疗器械和设备,办起了中医治疗氟骨病小专科,1987年在全区小专科翼城现场会上受到了地区卫生局的表彰。

李学通

李学通,1949年5月生,王庄乡王庄村人。安徽医科大学函授毕业,主治医师。1960年参加工作,1976年入党,1974年至1984年在浇底卫生院先后任医师、副院长,1983年至1985年任王庄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退休后被单位返聘继续工作。

李学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基层卫生院工作,常年接触农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疾苦,决心在医疗战线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74年在浇底工作期间,当时农村卫生工作的重点是“两管五改”、“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由于表现突出,经过2年考验,便很快加入了党组织。1980年将中医治疗经验与西医理论结合,研制岀“宫颈糜烂二号”,临床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受到广大患者好评,并在临汾地区小型专科会议上发言交流。1984年到王庄卫生院任职后,当时卫生院职工工资拖欠半年,医疗设备严重短缺,人心涣散。面对困难局面,他果断采取改革措施,裁减非业务人员,实行工资效益挂钩,使卫生院的状况不断发生新变化,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规化管理渠道。退休返聘后,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受到广大群众好评,1994年获得县“余热生辉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

郭延林

郭延林,1949年9月生,中卫乡西浮图村人,内科主治医师。1959年12月至1964年在桥上卫生院当学徒,1965年参军服役,1970年转业后到城关卫生院工作,1977年到浇底卫生院工作,1983年4月至1993年在北撤卫生院先后任医生、院长,1993年任南梁卫生院院长,2005年6月退休。

在北撤工作期间,郭延林带领全院职工自力更生,烧砖13万块,投资20余万元新建房屋10间,改建大门、

厕所、影壁、翻新房屋11间,并全部更新了办公设施,大大改善了医院的办公条件。为提高医疗水平先后将13名业务人员送出去轮流培训,使其分别获得了初级和中级职称。投资3万余元,先后购置了心电图机、手术刀包、微波治疗仪等医疗器械。1990年县卫生局在北撤卫生院召开了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被评为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单位”。1993年2月到南梁任职后,面对年久失修的危房、杂草丛生、人员流散、欠债6万余元和正常业务不能开展的困难局面,他力挽危局,奋力拼搏,首先从各地召回人员,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带领全院人员参加卫生院建设,改变落后面貌。在基础建设上,为从根本上改变医院面貌重新选址征地5亩,先后筹资60余万元,职工集资20余万元,先后建起上下两层50间医疗大楼,并打深井一眼、建围墙、平房等配套设备,投资20余万元购置全套办公用品及心电图机、B超机、麻醉机、普外手术刀包各种医疗器械上百件。在经济收入上,由接任时负债6万余元,到离职时,结存流动资金4万余元。南梁卫生院从此迈进了全县先进行列,连续6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先进单位”,1997年临汾地区在南梁卫生院召开了卫生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现场会。本人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赵克让

赵克让,1949年生,南梁镇马册村人,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在中国科学院青岛疗养所工作。1981年调翼城县人民医院工作。曾任感染疾病科主任、质控办主任。

赵克让擅长慢性肝病、肺病的治疗与研究纤维胃镜诊疗。1989年调整到感染疾病科,对肝硬化、肺结核、流脑、乙脑等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较深研究。他将最新理论、最新技术、新老药结合用于临床,变慢治为快治,变

难治为易治,变不治为能治,疗效显著。他撰写的《阿托品治疗肺络血的临床观察》、《腰穿放脑脊液治疗高颅压》、《翼城县羌虫病流行情况的调查分析》等论文于省级刊物上发表。

段志强

段志强,1949年9月生,中卫乡大坪村人。运城农校毕业,会计师,中共党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在中卫、南梁卫生院任会计,1987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函授学习毕业,1986年8月调县卫生局历任公费医疗会计、主办会计、公费医疗办公室负责人、计财股股长,1991年3月任副总会计师,并当选县第七届总工会经济审查委员会主任,1992年当选翼城消费协会副会长,2002年9月离岗。

任职期间,段志强为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加强公费医疗工作管理,起草了公费医疗方案和管理办法,撰写的论文《浅淡公费医疗改革的可行性和紧迫性》在山西卫生经济学会召开的研讨会上获三等奖。在任副总会计师期间,协助局长加强对单位经费、公费医疗、计划统计和23个基层单位的财务工作管理。针对改革大潮中处于低谷、举步艰难的困境,他巧计划、巧安排、克服重重困难, 保持了卫生工作的持续发展。1990年对全县医院会计制度进行全面改革,1999年实行发票管理制度改革。日常工作中,段志强定期对基层医疗单位会计进行专业培训,财务汇审及例会制度,使全县卫生系统财务工作逐步实现了正规化, 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好评。他撰写的《医院会计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初探》、《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等论文在华北五省卫生经济经验交流会上获奖。1993年至1996年卫生事业经费决算在临汾地区卫生系统连续获第一名。同时卫生局被县人民政府评为“财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本人从1988年5月至1998年多次被上级有关单位及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模范会计”、“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通讯员”等荣誉称号。

何更生

何更生,1949年12月生,河南省武陟县人,安徽医科大学函授毕业,副主任医师。1963年1月参加工作,1965年12月应征入伍,在部队任军医,1968年入党。1975年8月转业后分配到北撤卫生院任院长,1979年1月调卫生局任医政股长,1992年10月至1998年6月任县妇幼站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2001年1月任县医学会副会长。2003年4月任临汾市医学会秘书长,2006年1月到临汾市卫生局医政科工作,2009年3月任省医调委临汾工作站主任,同年12月退休。

在北撤任职期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多方集资修建危房,带领大家上山采药,扩大业务范围。组织乡村妇幼保健员和医生开展业务培训。在卫生院开展普外手术,切除阑尾、疝气、肠梗阻等。在全县首次推出“计划生育证”,用腐殖酸治疗癌症和肿瘤取得一定效果。到县妇幼站任职后,何更生多次到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兴建三层办公大楼,购置办公设施,安装水、电暖配套工程,一举改变了妇幼站的落后面貌,使妇幼站工作在全省、全区榜上有名。平常工作中先后培训乡村妇幼保健员60余名,接生员30余名,为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爱婴医院”创建活动中,首家迈进“爱婴医院”行列,受到省、市领导好评。工作之余,他撰写的《翼城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调查分析》、《冲出低谷抓机遇》等多篇论文,在全国妇幼杂志上发表。本人1996年获“全国妇幼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同时还被县委、县政府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张忠义

张忠义,1951年1月生,王庄乡山底村人。中国智力开发学院医疗系毕业,主治医师。1969年1月在王庄卫生院参加工作任护士,1971年1月调县人民医院司药,1975年参军服役任团卫生员,1979年9月到辛安卫生院任防疫医师。1980年5月调县卫生防疫站工作,1985年10月任大河卫生院院长。1992年任王庄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2006年12月退休。

在大河任职期间,张忠义建房9间,购置办公用具1套,设立了内科、外科、妇科、药房及9张病床,使一个偏远的山区卫生院初步达到了了接诊的能力。当时全院有工作人员9名,担负着全乡300余户1200余人的治疗、防疫任务,为了使居住处在山庄窝铺的革命老区人民能及时得到医疗救助,他经常带领医务人员跋山涉水治病到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1987年县人民政府授予他“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到王庄任职后,投资5万元,对全院长期失修的30余间房屋进行了全部翻修,购置配备了全部办公用品和部分医疗设备,使王庄卫生院初具规模。

贾守祥

贾守祥,1951年生,中卫乡赵庄村人,1968年2月参军服役,1971年加入党组织,1973年在541厂3分支医院工作,1978年6月调县防疫站工作。

贾守祥到卫生防疫部门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为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经常利用工作间隙,刻苦学习防疫知识,力求达到精益求精,在承担全国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期间,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深入煤矿井下,及工厂的翻砂、铸造车间与工人师傅亲切交谈,发现典型病例后,开展追踪调查,取得了显著成绩,卫生部监督司为他颁发了“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取得显著成绩”奖。同时在2004年、2007年先后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贾友良

贾友良,1951年6月生,唐兴镇北关村人。中共党员,会计师。1969年7月至1979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三五三一工厂工作,1979年10月调翼城县人民医院,历任出纳员、总会计、总务科长、后勤党小组长、工会委员。

贾友良调到县医院后,建立了医院的会计档案,制定和完善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医院内部会计核算制度。1994年主持总务科工作后,年年被评为医院的“先进科室”,由总务科牵头完成的医院供水系统的改造,为医院提供了良好的后勤服务,荣获“节水技改奖”。建立后勤查房巡迴制度,完善了后勤班组考核制度,搞好“三下乡”服务。2003年抗击“非典”工作中,贾友良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煎制中药,四处奔波外选“非典”隔离病区,为非典病人服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在医院的基本建设中,积极工作,尽职尽责,使医院的面貌焕然一新,为病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1984年,贾友良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三等功,1986年被县委县政府记功一次,曾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质服务标兵”。

黄维林

黄维林,1951年7月生,浇底乡浇底村人。晋东南医专毕业,内科主治医师。1969年参军服役,在部队任卫生员,1972年8月入党,1976年9月至2006年历任浇底卫生院医师、院长。

任职期间,黄维林团结全院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山区人民服务,经常带领大家跋山涉水,深入到山庄窝铺为群众治病。2003年“非典”期间,日夜坚守在工作第一线,使山区人民平安度过了危险期,赢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1996年本人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曹大慧

曹大慧,1952年6月生,绛县郝庄乡南永庆村人。安徽医科大学函授毕业,主治中医师,中共党员。1968年1月参加工作,1970年调国营五四一总医院工作,1973年9月至1975年8月在省中医学院学习,1975年9月分配到西阎中心卫生院工作,先后任主治医师、门诊部主任、住院部主任、副院长等职,1987年2月任西阎中心卫生院院长。

曹大慧从医以来,潜心钻研业务,刻苦攻关中医,成为闻名西阎地区的三大名医之一,创下了年门诊4000余人的就诊率,首创全区乡镇卫生院第一。他任住院部主任后,在实践中总结岀了“换位治疗法”,三年时间,每年住院病人都在400人以上,创下了山区卫生院住院史上的新纪录。担任了西阎中心卫生院院长后,面对院貌破旧、人才短缺、设备落后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1987年创办了一座中药厂,当年投产获利10万余元,成为临汾市和全省卫生工作的典范。1992年,在医院内全面实行了院长负责制、科室承包制、岗位责任制和任务奖惩制。通过以岗定人、以人定职、以权定责,使责、权、利融为一体。机制的创新,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业务收入高达40.1万元,人均业务收入2.8万元,名列临汾地区24。余所乡镇卫生院榜首。出台了“医德规范20条”,把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和工作岗位责任化、业务工作程序化、技术操作规范化、科学管理制度化,西阎卫生院连续两年受到临汾地区表彰奖励。1994年西阎卫生院被地区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委员会审定为“一级甲等卫生院”,10个卫生所,有8个达到“甲级卫生所”标准。1993、1994年西阎中心卫生院党支部连续两年被县委授予“红旗党支部”称号,并在全县卫生系统创造了6个第一,即:经济收入第一,人均业务收入第一,基础设施投资第一,人才培训次数第一,医院管理质量第一,医院上等达标第一。其中人均业务收入连续两年蝉联全区第一。1987年至1992年,曹大慧连续两届被选为县党代会代表,连续6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8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他被临汾地区卫生局评为“卫生改革先进个人”,1990年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优秀卫生院院长”称号,1991年7月被地区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二等功,1992年被地委、行署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4月,他光荣地出席了临汾地区劳动模范大会,再次被评为临汾地区“特级劳动模范”。同年,他岀席了山西省卫生厅表彰大会,被省卫生厅命名为“赵雪芳式的白衣战士”。

20世纪90年代后期,曹大慧带领西阎中心卫生院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1996、1997年业务收入连续突破50万元,达到了55万元,年门诊突破了3万人次,达到了3.2万人次,年住院突破了1000人次达到了1100人次。曹大慧每年看病高达4000余人次,下乡或抢救危重病人30人次,治愈率达到98%,被山区群众誉为“救命活菩萨”、“山区赵雪芳”。30年间,他在学术研究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潜心研究并撰写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渐增法》学术论文,1998年被刊登在中国医药科技岀版的《中国现代医学与临床》一书上,并获得该书的出版权和署名权。1999年他撰写的《中国针灸治疗骨质增生症》学术论文发表在四川成都医疗研究岀版的《中国医学荟萃》一书上。1998年他再次被临汾地区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二等功,同年5月,第三次被评为临汾地区“劳动模范”。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他再次受到省人事厅、卫生厅的嘉奖。

宋文荣

宋文荣,1952年7月生,中卫乡玉石鄢村人,哈尔滨大学函授毕业,中医师。1970年1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入党,1993年先后在甘泉、南梁、隆化卫生院北捍分院担任负责人。

宋文荣在甘泉卫生院任职期间,先后购置了X光机一台、心电图一台,总投资达3万余元。新建2层上下16间门诊小楼一座,住院用房1。间,总投资达20余万元。医院经验收评审达“一级甲等”标准。在南梁卫生院任职期间,投资17万元,新建门诊部19间。到北撤卫生院任职后,投资5万余元翻修房屋35间,铺设硬化大院1500平方米,先后购置电脑、心电图机等设备业务收入由17万元逐步攀升到81万元,经济效益翻了5倍。从2005年到2010年卫生院多次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完成目标责任制优秀单位”、“新农合先进单位”。本人从2005年4月先后6次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医院管理优秀院长”、“卫生系统优秀院长” 等荣誉称号。2006年参加县党代会。靳怀盛

部副书记。

靳怀盛,1952年8月生,桥上镇尧望村人,中共党员,内科主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函授毕业,1969至1975年在桥上镇卫生院担任司药、会计,曾参加县中医培训班学习。1975至1976年在县医院进修放射技术,1976至1983年在桥上镇卫生院任会计兼放射医师。1983至1984年在晋东南医专学习,1984年任桥上镇卫生院副院长。1984至1990年任县医院院长助理兼后勤服务部主任、党支部委员。1991年任县医院副院长、党支靳怀盛从医30余年来,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勤奋敬业、刻苦钻研业务。长期担任副院长职务,历经四届院领导班子,能以大局为重,与每位领导密切协作,坦诚相处,献计献策,共谋医院改革发展大业。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抓好自己分管工作,为医院的改革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特别是对医院的整体规划、基本建设、基础设施的立项、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等级医院评审,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医院优美的医疗环境,创建医院文化品牌做出了一定贡献。曾多次参加全国医院管理培训研讨会。1992年撰写的《县级医院综合效益评估的实践与探讨》在全国农村医院管理十一次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交流。1993年撰写的《改革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之我见》编入山西省高校出版社出版的《医院改革与管理》一书。2006年4月撰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几点做法》,被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汇编的《中国医院管理难点要点指导》一书收录。1981至1982年,被县政府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85—1994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称号,1995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94年度环境保护“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6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95年度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11月荣获国家档案局授予的科技事业单位“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做出突出贡献荣誉奖”,2003年7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在抗击非典工作中成绩突岀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7月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年3月被临汾市卫生局授予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3月被县政府授予2006年度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称号。许梅

许梅,女,1952年11月生,里皆镇老官庄村人,临

汾卫校毕业,主管医师。1971年参加工作,1974年3月入党。参加工作后,先后在老官庄村卫生所、县医院妇幼产科、县防疫站妇幼科工作,1980年1月调县妇幼站工作,1984年任副站长。

从基层妇幼保健员成长为一名主管医师,本着干一行的工作精神,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为妇幼保健工作奉献了30余年。30年来为了全县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上山下乡,跋山涉水走遍了全县山庄窝铺。她在担任副站长负责业务工作期间,带领医务人员为创建“文明站” “爱婴医院”默默奉献,使单位从1986年连续三年获省“文明妇幼站”称号,1994年,全县三所医院获国家级“爱婴医院”称号,15所乡镇卫生院两个厂矿医院获“爱婴小区”称号,本县在全省首家获得“爱婴县”称号。本人1984年被省卫生厅评为“妇幼工作先进个人”,同时从1977年先后10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记大功一次”、“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王选

王选,1953年4月生,中卫乡南史庄人,临汾卫校毕业,外科主治医师。1976年9月参加工作,1986年7月入党,先后在甘泉、南梁、中卫卫生院工作,1994年3月任中卫卫生院院长,2003年任南梁卫生院院长。

王选担任基层卫生院负责人先后16年,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内部管理经验和方法,及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使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所在卫生院2000年被评为“一级甲等”医院。在人才培养上,注重送出去进修,请进来讲课的方法,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医疗、护理、检验业务人才,大大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知名度。为了使中卫卫生院的特色专科痔痿医疗进一步得到发展,投资3万余元将病房进行了更新改造,为患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2003年到南梁卫生院任职后,通过多年努力,新建了住院办公楼一座,设立了内科、外科、妇科、X光、B超、心电图、手术等科室,购置了救护车、B超机、洗胃机、血球计数器等一批新型医疗器械,为医院的医疗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至2007年先后3次获县委、县政府“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赵秀娥

赵秀娥,女,1953年5月生,唐兴镇上高村人,本科学历,主任医师。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979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曾任本县辛安乡卫生院化验员、县医院妇产科主任、唐兴镇人大代表,2009年1月退休。

赵秀娥擅长对妇产科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治和抢救。对盆腔良、恶性肿瘤,盆底肿物,盆底重建等高难度手术有熟练的治疗技巧,主持开展了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技术。对妇科疑难杂症、不孕症、更年期相关疾病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有《手术治疗阴道直肠间隙、阴道尿道间隙肿瘤5例分析》、《足月妊娠合并巨大卵巢癌一例报道》、《288例口服米非司酮终止晚期妊娠临床观察》等。1997年被评为“县科学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被评为“县计划生育技术标兵”。1997年论文获“全国科学技术生产力转化”证书。

续好文

续好文,1953年8月生,王庄乡续家庄村人,长治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1977年9月在县防疫站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党组织。

参加工作以来,在地方病防治工作中,续好文经常深入病区,调查研究、制定治疗方案,多次为病区群众排忧解难。1996年经省地病办验收,本县地方病防治工作达到基本控制标准。在计划免疫工作上深入基层调查摸底,准确掌握了新生儿人数,并逐门逐户查漏补种,为全县儿童常规免疫“五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1988、1990、1996年经山西省、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验收,分别达到了3个85%目标,受到卫生部表彰。1995年7月武池乡发生36例不明原因持续高热病人,经与军事医学科学院五处专家共同调查研究,最后确诊为恙虫病流行,并撰写了调查报告,发表于《山西预防医学》杂志上。经有关专家评审,确定为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另外,从1994年以来先后在全省及国家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4次,获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32分。1990年、1993年、2005年分别被卫生厅评为“流行病出血热防治工作先进个人”、“全省防痨工作先进个人”、“消灭脊灰工作先进个人”、“计划免疫工作先进个人”,同时被行署卫生局、县委、县政府多次授予“卫生防疫工作先进个人”、“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疾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王自仁

王自仁,1953年9月生,里砦镇东续村人,临汾卫校毕业,主治医师。1969年9月在里砦卫生院参加工作,1974年后分别到临汾卫校、运城地区医院、临汾地区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管理系学习深造,1988年6月任副院长,1992年3月任院长、党支部书记。

担任里碧卫生院院长之初,医院面临着艰难的经营困境,设备靠租赁,工资无保障,人心不固,房屋破旧,药房库存药品极少,病房设施陈旧,固定资产仅有3.9万元,业务收入每年只有4万余元。面对此经营状况,王自仁决定从改善医院基本设施抓起,积极争取世行项目投资机会,上任第二年,争取到医疗设备15万元,医院经营状况也出现了好的起色,当年收入达20余万元,工资有了保障,队伍稳定,医院的经营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他先后投入60万元进行了设备更新,他又积极筹资80余万元,新建了门诊楼和手术室,短短几年,里砦卫生院在他的带领下,一下跃居位翼城县卫生系统的前茅。他为了医院的长期永续发展,在人才培训上下了很大功夫,在全院卫生技术人员中分别采取了学历教育、外出进修和参加各种专题讲座培训班方式学习,先后为医院培养了多学科人才65人次,医院的技术力量有了质的飞跃,他不甘落后,为医院的发展弹精竭虑,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他狠抓人员、设备、房屋“三配套”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发展项目,2009年他为了彻底改变医院面貌,投资18。余万元新建了住院楼和附属工程,引进了500mA大型X光设备,2010年业务收入达106万元,是他担任院长18年来创历史最高的一年。里砦卫生院无论是人才技术、设备投入和院容院貌在翼城县卫生系统中早已占据明星地位,他本人在平时工作中保持本色,视病人为亲人,良好的医德医风有口皆碑,他所撰第十一章人物

337

写的《基层医院消毒监测与分析》、《乡镇防保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等4篇论文在省内卫生界具有一定影响。在外科、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王自仁造诣较高,并精于外科女扎手术,成功率达98%,被录入《中国当代医科精英名典》。从1993年先后14次受到省卫生厅、行署卫生局、县委、县政府的嘉奖和表彰。

杨英

杨英,女,1953年生,桥上镇化坡村人,专科学历, 副主任医师。1974年于长治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县医院工作。

杨英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疾病,以其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和服务热情周到而颇受患者好评。曾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的观察》备受业内人士称赞。

吕全兰

吕全兰,女,1953年生,中卫乡郑家村人,专科学历,副主任医师。1977年参加工作,1979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医疗系,曾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修血液系统疾病专业,北京阜外医院、301医院进修血液、内窥镜专业。曾任县医院胃镜室主任兼体检中心负责人。2009年退休。

吕全兰擅长对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血液消化系统疾病有独特研究。经骨髓穿刺、骨髓分析能准确诊断各种血液病。经胃镜检查,对上消化

道常见病、多发病能准确诊断,对微小恶性病灶、癌前病变、疑难病例能准确诊断并在胃镜下做各种治疗。在胃镜下能做食道支架置留术,食道、胃息肉高频电切除术,胃溃疡、糜烂出血的止血,疣状胃炎的微波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等手术。特别对缺铁性贫血、消化性溃疡在治疗方面疗效卓著。撰写论文30多篇,在《中国胃镜》、《中华误诊杂志》、《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本人曾被《中华临床医药杂志》聘为编委。王春枝

王春枝,女,1954年2月生,里砦镇老官庄村人,长 治医学院毕业,主管医师。1970年3月在隆化卫生院参加 工作,1977年9月调县妇幼保健站工作,1993年5月入党。

王春枝工作期间,先后任妇保科、妇产科、婚检科、 质控办科主任,多次带领全科人员深入基层,对全县已婚 妇女进行普查、普治,其普查率达90%以上,普治率达 100%。在加强“三网建设”上,坚持每年培训基层妇幼 保健员、接生员,使大家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县的妇幼保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4年参加全国21省市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 分析研究调查协作工作中,对全县每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并上报,针对死亡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多次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1988年荣获国家卫生部妇幼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7年撰写的《翼城县22例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在《山西妇幼卫生》杂志上发表,并在第六届学术交 流会上大会发言。从1991年先后6次被县人民政府行署卫生局授予“卫生工 作先进个人”、“巾帼建功标兵”、“妇幼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周向红

周向红,女,1954年生,王庄乡龙女村人,专科学 历,副主任医师。1978年长治医学院毕业,同年分配到翼 城县医院工作。曾任方便门诊负责人。

周向红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源性心脏 病等疾病。用血塞通治疗脑梗塞、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 塞、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心痛定 治疗支气管哮喘等有独到之处。1997年任中国临床医学研

究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张菊香

张菊香,女,1954年生,唐兴镇北关村人,本科学历,主任医师。1975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同年分配到翼城县医院工作。历任急诊科主任、内科主任、心内科主任等职。

张菊香擅长诊治心血管疾病,对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各种心肌病等疑难危重疾病的研究与治疗颇有见地,在《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中华临床内科杂志》等国家级杂志上发表

论文30余篇。1994年到北京301医院参与全国CCS—Z科研项目。2002年至

2003年,开展了同步及非同步电复律治疗持续性室速及室颤等危重病人,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抢救多例重症农药中毒患者获得成功。2004年进行本县首例心包穿刺术。是翼城县第十、十一届政协常委,临汾市第一届人大代

李长锁

李长锁,1954年生,襄汾县大邓乡人,专科学历,副主任医师。1972年参加工作,曾在襄汾县土地殿地段医院,襄汾县第二医院工作。1977年于长治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调翼城县医院工作。1985年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修泌尿外科,多次参加全省举办的急诊医学学习班和中国 “红十字”会组织的急诊培训。曾任急诊科主任、门诊部主任。

李长锁擅长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及急诊科常见病、多

发病诊治。研制发明“Y”型膀胱穿针器,解决了尿潴留患者膀胱造疹一刀之苦。从事急诊科工作十多年,以高超的技术与死神搏斗,抢救了数千名患者的生命,每逢“120”急救电话一响,他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抢救伤员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工作之余潜心整理医疗实践心得,撰写医学论文十多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李文卓

李文卓,1954年7月生,南梁镇小庙村人。1971年7月参加工作,1973年1月参军服役,1976年5月入党,1981年1月到西阎卫生院任防疫医师,1990年3月至2002年3月任大河卫生院院长,2006年12月退休。

李文卓任职期间,多方争取资金,先后投资3万余元将医院的旧房进行了更新改造,硬化地皮,改水改厕,建起了花池,逐步改变了院容院貌。平时工作中,大力宣传医疗保健知识,不断加强防疫工作力度,使每年的。至7岁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孕产妇死亡率降到零。医院固定资产达到了4万余元,其工作政绩多次受到上级好评和表彰。

王峰

王峰,1954年8月生,南梁镇西彭庄村人,安徽医科大学函授毕业,主管医师。1974年10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入党,参加工作先后在北撤、武池、南梁、唐兴卫生院工作,1992年2月任武池卫生院院长,2002年4月任南梁卫生院支部书记,2006年10月退休。

王峰在武池卫生院任职期间,1991年投资2万余元翻新了门诊、住院房屋23间,1996年投资2万余元购买地皮2.5亩,1998年将全院全部进行了维修、翻新、粉刷、油漆、地面硬化,使全院面貌焕然一新,经市、县验收被评为“一级甲等医院”。本人于2002年8月被国务院残疾人联合会等七部委评为“残疾康复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3月被县政府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张胜

张胜,1954年11月生,隆化镇隆化村人。1970年于临汾卫校毕业后,分配到隆化卫生院参加工作。1974年调县人民医院,历任外科医师、药剂科主任等职,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2002年8月任县中医院院长。担任中医院院长之初,医院步履艰难,几乎面临解体。万元以上的医疗器械只有4台(件),急诊室只有几瓶药棉和几把钳子,病房破烂陈旧,病人住院得自带被褥,药房没钱买药,没人供货,唯有的一辆救护车已报废二年,看病私收费时有发生,职工工资已拖欠8.5万元。面对着这样一个烂摊子,张胜决定从改善中医院基本设施抓起。两年内共筹资金360万元,建起了业务用房7()0余平方米,维修房屋2100平方米,安装了茶炉,锅炉和水暖设备,装修了房屋,配备了设施,购进了进口半自动化生化分析仪、尿系列分析仪、万能手术床、大型B超诊断仪等万元以上大中型医疗设备49余台件,还安装了50KW发电机,更新了用电线路,为全院安装了电话、电扇和空调,硬化了地面,建起了凉亭、花池,美化了院内环境。使中医院常用设备比较齐全,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在全市县级中医院中处于一流水平。

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医院出台了各类规章制度178种,先后多次组织科主任、护士长到外地参观学习,选派骨干力量到省、市培训,同时在全院开展了技术比武。先后恢复设立了小针刀、五官、不孕症、中草药治疗慢性肝病、胃病、风湿病、胃痛、肿瘤等中医专科。为了切实提高中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采取了排牌服务,实行药品价格和收费标准公开,同时实行“一日清算制”,增强收费透明度,彻底杜绝了 “收红包”现象。开设了“999”急救电话和免费接送车,对危、急、重病人免费接,出院病人免费送,一年免费接送患者900多车次,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对社会弱势群体就医发了“绿色就诊优惠卡”和“特困户就诊卡”,一年发放一万余张,仅此为广大患者减免费用30余万元。在他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县中医院的市场越拓越宽,业务越来越广,门诊人次由过去的26012人次增加到37599人次,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127万元上升到6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002年10月份,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二级乙等”中医院审核,200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06年,医院内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糖尿病特色专科,并拨付专科项目建设资金30万元。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项目单位,拨付资金33万元。2008年确定为中央财政补助县级中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单位,拨付资金50万元,同时被确定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单位,拨付专项资金21万元。2009年申请使用奥地利政府贷款430万元,2010年投资1700万元顺利开始了8901平方米的医院综合楼建设工程。中医院先后被省卫生厅授予“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并获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先进党组织”、“机关建设先进单位”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拥军优属先进单位”、“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被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集体一等功”。张胜先后获得县“卫生先进工作者”奖,被省人事厅、卫生厅荣记“个人三等功”,2004年5月,被临汾市委、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同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5年被中国医药卫生研究会授予“全国卫生系统100。名杰出院长”、“中华传统医学会专家委员”,2006年被县政府授予“医院管理优秀院长”,同年被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三等功,2007年、2009年被县政府授予“卫生系统优秀院长”荣誉称号。

王建设

王建设,1954年12月生,里碧镇洞儿洼村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外科副主任医师。1969年参加工作,曾在里碧、南唐卫生院工作,1981年调县人民医院。1993年任县医院外科主任,2002年3月任院长、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临汾市外科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临汾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常务理事。是市二届人大代表。

王建设在近4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在医学理论方面有较高造诣,有10余篇论文在各级

报刊发表,而且在外科领域很有建树。主持引进的CT机定位钻孔引流治疗脑出血、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减少了病人痛苦,减轻了患者负担。主持开展的胃癌根治、贲门癌根治、肺叶切除等高难手术在临汾市县级医院普外、胸外处于领先地位。肾上腺切除术、膀胱癌根治术、重度脑外伤开颅均填补了翼城县人民医院泌尿、脑外科空白,是县医院外科学科带头人。担任院长后,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在提高队伍素质方面,根据医院自身人才队伍结构情况和县级

医院综合改革方向,提出了“精医济世人为先”的口号。以提高队伍素质,走科技兴院之路为着眼点,采取“送、请、招”等多种方法提高队伍素质。在科室设置与管理方面提出了“上规模、上水平、上科技”和“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的发展思路,努力扩大科室规模,实行优化组合和科学分科,使科室分工更加专业、科学、合理,有效提高了科室医疗水平和质量。在改革方面,全面推行了以“全员聘用合同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定岗定责定报酬的管理办法,并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全成本核算,使全院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扩建了门诊楼、住院楼,新建了影像楼、感染内科楼、放疗楼、高压氧舱室、职工活动中心、营养食堂、消毒供应室、洗衣房、药库、新合办、住院病区服务室等。投资2000余万元,购置了核磁共振、CT、腹腔镜、宫腔镜、纤维喉镜、CR等一批先进医疗设备。2009年与2001年相比,门诊人次由28397,增加到51120,提高了80%;住院人员由5863,增加到11320,提高了93.1%;人均业务收入由28160元,增加到97629元,提高了246%;人均收入由7983元,增加到26261元,提高了228.9%;固定资产由13764000元,增加到63239000元,提高了359.5%,基本实现了再造一个新医院的宏伟目标。2005年,医院在临汾市率先一次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并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卫生系统“医政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2010年获“全国医疗质量信得过十佳优秀医院”,“市集体劳模”、“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优质医院”。本人2005年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并获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医院管理“优秀院长”、临汾市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2006年,被评选为临汾市“优秀科技人才”、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2005〜2006年度山西省医院管理优秀院长” 称号。

梁贵仁

梁贵仁,1955年2月生,南唐乡云唐村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74年8月参加工作,在南唐公社任统计员,后调县委组织部任干事,1980年到北撤乡工作,先后任组织干事、副主任、纪检书记、组织书记,1990年5月至2002年元月先后任浇底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武池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甘泉乡党委书记,县第九届、十届党代会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人代会代表,第九届县委委员。2002年2月任县卫生局局长。

上任伊始,梁贵仁面对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多数医疗卫生机构房屋破旧,设备短缺,病人稀少,人员工资低下,医疗市场混乱,个体行医、非法行医泛滥等困境,他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二年大变样、三年上台阶”的卫生发展思路。首先从整顿医疗市场秩序入手,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无证行医行为,很快扭转了办医乱、乱办医的现状,从而打开了局面。第二是对各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使一批年富力强的院长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第三是整顿工作秩序,建章立制,狠抓管理,重树形象。到2002年底,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摆脱困境,步入正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提升,整个卫生系统人心思进,人心思上,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2003年,“非典”疫情袭来,他带领广大医护人员共排查来翼返翼人员30万人次,排查发热患者892人,成功治愈非典病人1例。县卫生局被评为“山西省抗击非典先进集体”。

从2004年开始,抓住国家加大卫生事业投入的机遇,先后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进行房屋改造、设备更新、人才培养。完成了县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10个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用房改(扩)建工程、212个村卫生所的改建工程。2010年,又启动了1700万元的中医院综合楼建设工程。为县医院、中医院购置了核磁共振、螺旋CT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各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了救护车、X光机、B超、心电图、生化分析仪、手术床、紫外线灯等先进医疗设备。村卫生所也全部按照每个5000元的标准配备了消毒锅、紫外线灯、血压计等医疗设备。’为了加强人才培养,依托高等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依托职称统考,优化人才结构,依托省级以上医院,建立培训基地,依托县级医院,培训乡村医生,依托人才市场,聘用毕业学生,有效改善了卫生队伍人才结构,提高了各单位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连续多年在全县医疗卫生系统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务工作者服务态度、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医院管理得到明显加强。县医院、县中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水平,1。所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一级甲等”卫生院水平,各村卫生所全部达到省级有关标准,在每年的县政府和全市卫生年度考核中,县卫生局都名列前茅,得到省、市、县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工资待遇,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到2009年底,差补单位经费从2002年112万元达到560万元,在职医护人员工资大幅度提升,离退休人员全部转到县养老保险所,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为了推行惠民措施,县级医疗单位实行全省药品网上集中竞价采购,乡镇卫生院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求,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所全部统一进药渠道,统一处方、统一药价,为老百姓提供价廉安全的放心药物。在各医疗机构设立济困病床、济困门诊,积极推行单病种限价、检验报告一单通等制度,大力开展卫生三下乡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好评。

在公共卫生工作方面,成功应对了“非典”、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LNL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任务,免费接种的疫苗由7种增加到15种,儿童常规免疫“五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艾滋病防治机制不断完善,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群防群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普及。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启动了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连续多年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2008年、2009年完成了1500座卫生厕所改造任务,2010年启动了3200座卫生厕所改造任务,本县连续3年获省级卫生县城。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本人带领卫生局领导班子成员往返太原、临汾20余次,并陪同省政府领导到卫生部做工作,成功争取到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开创了本县农民看病也能报销的历史。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达到了县委政府得民心、农民群众得实惠、医疗机构发展的一举三得的效果,翼城被省七部门联合授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称号。

2007年,组建成立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依治履行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学校食堂卫生等卫生行政执法职能,从而理顺了卫生监督体制,强化了卫生监督工作,有力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就医安全,确保了连续多年无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2009年,在全县大力开展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降消项目,为农村孕产妇按照每人300元标准发放住院分娩补助,为农村孕产妇免费发放叶酸片,使全县妇幼保健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2010年,认真实施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项目,为城乡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提高了农村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实现了预防为主健康理念的根本转变。同年,认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14个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大大降低了医药费用,减轻了农民群众的医药负担,促进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在他的努力下,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医疗单位业务收入逐年攀升,到2009年末,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总额由2001年1923万元达到8389万元,全县医疗单位业务收入有2001年的1200余万元达到7000余万元。县卫生局连续多年在全市卫生综合目标考核中位居前列,先后荣获全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全省“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医政工作先进集体”、全县“综合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妇女工作先进单位”、“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地震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他本人也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全省“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全省“爱国卫生先进个人”、全省“抗击非典二等功臣”、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全县“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杨建强

杨建强,1955年6月生,运城市盐湖区人,山西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1978年9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春雷机械厂职工医院工作,1979年9月至1983年3月在厂人劳技环处工作,1983年3月重返医院工作,1987年2月人党,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任副院长、支部副书记,主持医院全面工作。

杨建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职业卫生管理和一线临床工作。能独立完成职业病的防治和职业卫生档案管

理。及时组织有害作业人员的体检工作。在临床上除治疗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外对心内科和神经内科有独特的治疗研究,经他手对广泛前壁心梗合并下壁侧壁心梗细心治疗后,出现了患者生存10年以上的奇迹。对脑出血、脑梗塞经他治疗生命得以延长,后遗症不断减少的病例大有人在。同时对疑难杂症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被广大患者誉为“信得过医生”。杨建强主持医院工作期间,为进一步实施国家医疗体制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并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与侯马502厂职工医院进行全面合作,组建了医疗集团,创出了一个改革新模式。

杨天鹏

杨天鹏,1955年8月生,里砦镇郑壁村人,临汾卫校毕业,主治医师。1972年4月在里砦卫生院参加工作,1980年5月调隆化卫生院任外科医生,1993年1月任院长,2002年3月调任武池卫生院院长,2010年1月退休。

杨天鹏从医3。余年,担任外科医师,救死扶伤医治了无数伤病患者,尤其在骨科方面更有独到的见解和专长,疗效显著,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在隆化卫生院任职9年期间,先后投资30余万元,新建2层门诊,楼房上下22间,投资15万元,购置X光机、心电图、B超、外科医疗器械等设备,使一个山区卫生院初具规模,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疗条件。在培养技术人才上,每年选送一名骨干医生到侯马、运城、长治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使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发扬光大了院办小专科骨科的医疗特色,使就诊患者逐年增加,到2002年离任时,年收入由接任时的9万余元增加到25万元以上。每年县上对乡镇卫生院考评,隆化的各项工作均排列在前5名,年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到武池卫生院任职期间,投资5万余元购置心电图、B超等设备。投资10万余元,在繁华地段开设门诊部,大大方便了广大群众就医购药。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日夜坚守在第一线,24小时值班,5月30日突然昏迷不醒,倒在了抗击“非典”的工作岗位上,经抢救后,落下了偏瘫的残疾,但仍然带病坚持工作,直到2010年8月才离开了工作岗位。从1993年至2002年,他本人连续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李锐

李锐,1955年10月生,南梁镇武池村人,安徽医科大学函授毕业,主管医师。1974年10月参军服役,1978年1月入党,1984年6月到县卫生局任防妇股股长,1991年3月任县初保办副主任,1994年调县防疫站任党支部副书记,2007年1月任县卫生监督所副所长。

李锐在负责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期间,设计了12种20余项能够全面反映全县初保工作动态的表格,坚持每月抽时间深入农村和相关单位根据表格反映的情况,实地调查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不断总结典型经验,将全县的初保工作开展的扎扎实实。先后撰写了《致全县孕产妇和儿童家长一封信》,《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初级卫生保健》、《为什么不能喝生水》等40余篇宣传文章,在县广播电台广播和报刊刊登,为广大群众掌握初级保健知识和一般卫生常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担任防妇股长和卫生防疫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勇于开拓,多次开展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先后在翼城宾馆及其他12个食品餐饮单位对920余人次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讲课。分别三次对全县中小学校校长、分管后勤工作的副校长及有关人员600余人次进行了“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念和预防”、“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及卫生许可的基本要求”进行培训授课。通过努力,全县的食品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专业知识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1993年2月李锐被省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评为“先进个人”,1999年3月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第二届优秀卫生监督员”,2000年11月被省卫生厅评为“消灭骨髓灰质炎扫荡免疫活动先进个人”,同时还被行署卫生局、县委、县政府评为“卫生监督先进个人”、“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伊文仙

“科技先进工作者”伊文仙,女,1955年生,唐兴镇城内村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1975年山西医学院毕业,分配到翼城县人民医院工作,2004年退休。

伊文仙擅长脑血管病的诊治。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不少诊疗经验,先后撰写并发表了《蛛网膜下腔出血50例临床分析》、《貌似脑梗塞脑岀血54例临床分析》、《高血压性脑岀血患者的预后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28例误诊分析》等10余篇论文。曾荣获上级授予的

荣誉称号。

曹长林

曹长林,1956年3月生,王庄乡古署村人,山西职工医学院毕业,防疫主管医师。1975年5月参加工作,在辛安卫生院担任防疫医生。

曹长林参加卫生工作30余年,长期在辛安卫生院担任卫生防疫工作,白天走村串户为儿童预防接种,晚上建卡建档完善资料,辖区内儿童建卡建证率达100%,依照国家免疫程序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85%要求。1994年代表国家接受联合国检

查、验收,顺利过关,并予以高度评价,为国家争了光。在村级卫生机构建设上达到了一村一所、有医有药、能防能治,使初级卫生保健13项指标全部达标,并代表翼城县接受了省卫生厅验收,省厅在《山西健康生活报》上予以高度评价。辛安辖区地方病在全县属重病区,水中含氟量高,给群众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为了掌握发病情况,他每天吃住在基层,走遍了全乡17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2769户,走访12600余人,为上级除氟改水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孝义、古署村争取到3万元除氟改水资金。由于在地病防治工作中的突出贡献,1997年至2000年被临汾市人民政府授予“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1991年以来先后5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防疫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曹明生

曹明生,1956年4月生,王庄乡古署村人,临汾卫校毕业,主治医师,中共党员。1975年卫校毕业后,分配到春雷厂职工医院参加工作。1992年任内科主治医师,同年12月任副院长,1996年任院长,2002年内退。

参加工作以来,曹明生长期从事内科工作,并于1978年参加了全省第五届内科进修班学习深造,1985年参加兵器工业部在河南举办的内科危重病学习班培训。1987年到临汾地区医院进修内科,日常工作中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处理及时,方案得当,尤其对各种危重病的研制,指探内科急诊抢救,有其独到之处。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和好评。担任院长期间,为提高医院知名度,培养优秀的医务人员,广招技术人才,使医院职工增加到70余名,他多方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到医院讲学、授课、指导工作,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任甲亮

任甲亮,1956年10月生,南梁镇西张村人,临汾卫校毕业,主治医师。1980年9月在南梁卫生院参加工作,1989年10月入党,1988年至1990年1月担任南梁卫生院院长,后调5401厂职工医院工作。

任职期间,针对当时人员思想混乱,企业效益差,纷纷要求经营第二产业的实际情况,任甲亮认真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制定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大家的服务水平和业务素质,先后选送10余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为了方便群众就医,在南梁集市繁华地段开办门诊部,延长上、下班时间,热情接待患者,深受大家好评。在防疫工作上,建立健全了儿童计划免疫卡,建卡率达到80%以上;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手术率达到81%,1989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单位”,本人荣获“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调至五四

O一厂职工医院工作后,热情为广大职工服务,受到广泛好评,多次被评为 “先进医务工作者”。乔永宏

乔永宏,1957年4月生,南唐乡范牛村人,副主任医师。1980年毕业于大同医专,1980年至1989年在翼城县防疫站工作,1990年调县医院工作,1994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骨科。现任医务科副主任兼急诊科主任。

乔永宏擅长创伤骨科、脊柱疾病及各种复杂骨折内固定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

孙月菊

孙月菊,女,1957年5月生,运城市芮城县南庄村人,专科学历,副主任医师。1980年毕业于晋东南医专,同年分配到翼城县妇幼保健站工作,1991年调到县医院工作。

孙月菊擅长脑岀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脑血管疾病及高血脂疾病的诊疗,能有效提高脑血管疾病的生活质量,深受广大患者的依赖。曾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有《高血压脑出血36例分析》、《脑干岀血18例分析》、《胸腔裂孔疝一例分析》等。

杜桂莲

杜桂莲,女,1957年5月生,南唐乡北唐村人,中共党员,主管护师。1977年临汾卫校毕业后分配到县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妇产科护士长、院长助理兼护理部主任、副院长等职。

担任副院长期间,杜桂莲主要分管护理工作和妇女工作。工作中注重护理队伍建设,加强“三基”、“三严” 训练,使全院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91年至1993年全院护理论文和引进的新技术、新项目创建院以来最高记录,为医院的“二乙”评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管理上建立健全了院科两级护理质控组织,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落实各项护理规范和标准,修订护理质量考核细则,要求勤于管理,由于措施得力,使医院护理工作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零事故。她还大胆创新,建立模式病房,推行整体护理,重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率达到98%,本人先后被临汾地区行署授予“优秀护士”、“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被省卫生厅授予“模范护士”光荣称号,撰写的《门诊、急诊的卫生宣教》一文被《中华实用医学理论与实践》编辑部评为优秀论文。2006年7月调到翼城县红十字会工作。

柳文蔚

公费医疗制度改革,柳文蔚,1957年8月生,唐兴镇东关村人,沈阳军区军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78年8月临汾卫校毕业后,在唐兴镇卫生院参加工作任医师,1985年6月调春雷厂职工医院任医师,1992年12月至1996年6月任医院院长。

柳文蔚业务专长为普外科,对胆囊切除、结肠癌、腰椎间盘突出切除、股骨头置换、四肢骨折内固定、子宫全切除、剖腹产等手术成功率达100%。 ,担任院长期间推行在兵工系统率先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分担医药费的举措,从根本上堵塞了漏洞,减少了浪费,职工医疗有了保障,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厂职工的广泛好评。为改善医疗条件,购置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日本全自动尿八项分析仪、脑自流图机、康复治疗仪、血红蛋白仪、气囊助产器、激光血管内照射仪等医疗器械,

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孙振华

孙振华,1957年8月生,万荣县南张乡人,晋东南医专毕业,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81年9月参加工作,在山西锻造厂职工医院任医师,内科主任,1992年任副院长,1993年至2010年1月任院长。

参加工作以来,孙振华不断学习医学新知识,并用于临床实践,不断加强临床和理论知识研究,他撰写的《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狼疮炎》、《流行性出血热尿期治疗体会》、《微血管血测糖仪测微血管血糖与葡萄糖氧化酶法测静脉血糖临床比较》、《低血糖引起闭锁综合症6例报告》、《高压氧治疗CO中毒神经精神续发症疗程探讨》、《肺原性心脏病合并低渗血症治疗回顾》等论文在全国专题会议上发表交流,并在《山西医药杂志》上登载。临床工作中能顺利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多次对肺性脑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气胸、心原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肝衰竭等组织抢救治疗,使十余种严重病症在医院首次抢救成功。担任副院长、院长后,坚持参加临床一线工作,定时组织业务学习,病例会诊,在抗击“非典”工作中,由于事迹突出被中信机电公司授予“先进工作者”,同时还多次被评为厂级“模范党员”、“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方有志

方有志,1957年8月生,中卫乡南庙村人,省委党校大专函授毕业,经济师。1975年在劳动局参加工作,先后任干事、副局长,1983年6月入党。1998年任桥上镇党委书记,2002年2月调任疾控中心主任。

在疾控中心任职以来,他团结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为改变中心落后面貌,投资180万元建成178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投资10万余元对办公场所进行了地皮硬化、环境美化。投资20余万元购置了电脑、X光机、疫苗冷藏室及防疫化验、监测等大型仪器,使机关面貌发生了根本转变,办公实现了自动化。2003年抗击“非典”战斗中,带领全站干部职工日夜奋战在第一线,取得了抗击“非典”的根本性胜利。日常工作上,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建设建卡率达100%,儿童免费接种率达98%,结核病、艾滋病全部进行免费、规范治疗。为了提高全员的业务技能,长期坚持送出去培训、请进来授课的办法,从而使人员业务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选派人员参加了汶川地震及襄汾溃坝灾后防疫工作,使大家在实战中增才干、长见识,受到锻炼。由于平时抓得紧,多年来,县内没有发生一起重大传染病流行事件,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疾控中心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安全、卫生工作、防疫工作“先进单位”。本人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抗击非典二等功”,2009年获市卫生局“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张万隆

张万隆,1958年9月生,南梁镇西堡村人,洪洞农校毕业。1980年8月在县农工部参加工作,1984年2月任隆化镇副镇长,1986年加入党组织,1985年8月调县委组织部工作,1987年11月任科技干部管理局副局长,2002年7月任卫生局副局长。

张万隆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对工作认真负责,岀色完成了分管工作,多次受到大家的好评和认可。到卫生局任职以来,将疾病防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效地控制了手足口病和甲型流感蔓延和传播。在抗击非典工作中,24小时坚守在第一线,不顾个人安危,巡查疫情,向广大群众宣传战胜“非典”的基本知识。在妇幼保健工作上,开展“降消”项目工作,为1766名孕产妇发放住院分娩补助53万元。每逢糖尿病日、狂犬病日、艾滋病等活动都积极组织工作人员举行各种宣传咨询活动,使广大群众抗病、防病的意识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加强。

王小燕

王小燕,女,1958年9月生,陕西省阎良人,大专学历,主管护师。1974年至1985年在中条山林局大河林场当护士、司药员。1985年6月调翼城县医院。先后在内科、骨科从事护理工作。曾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连云港、太原、北京海军总院参加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医院感染管理、护理管理培训班学习,曾任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

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30余年来,王小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对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人的处理及抢救得心应手。从事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后,她完善了消毒供应室各项工作制度、操作流程,量化、细化了考核细则,开展了工艺、化学及生物监测,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1991年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优秀护士”称号,1994年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赵雪芳式白衣天使”光荣称号,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十佳护士”、“优秀护士长”等。

蒋桂生

蒋桂生,1959年8月生,河北省任丘市西关村人,临汾卫校毕业,外科主治医师。1974年12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县中医院任外科主任、医务科长,1989年5月入党,2002年8月任副院长。

任职以来,蒋桂生对分管的党务、业务、计划生育和行风建设工作认真负责,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和监督体系,杜绝了收红包、吃回扣、开搭车药等不良现象。先后发展党员9名、积极分子6名,在全院建立了一支素质高、作风正、业务精的干部队伍,使医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临床业务中,为提高医疗技术,先后选拔20余名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进行深造,引进准介入法治疗脑血管疾病,针刀针拔疗法,中药熏蒸疗法和微创穴位埋线,无痛人流等项目40余个,还开展了肝胆手术、胃大切除、脾切除、颅脑手术、脊柱外科手术、带蒂皮瓣转移术、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子宫全切等大中型手术,有力的促进了医院跨越式发展,2002年顺利通过“二乙”复审,2005年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年收入由2002年的127万余元,增加到2009年600余万元。本人从1995年连续3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柴建成

柴建成,1960年3月生,王庄乡范村人,山西师大中文系毕业,经济师。1980年4月参加工作任北关初中教师,1985年9月加入党组织,1987年9月调任县科干局科员,1990年12月任县科协副主席,1995年1月任县卫生局副局长,1998年6月至2002年8月兼县妇幼站负责人,2008年7月任县爱卫会办公室主任。

柴建成在县科干局工作期间,撰写的《岗位培训、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是干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文在《干部教育》杂志第一期上发表。《学、比、建活动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一文在黄山会议上进行了发言交流并刊登在《山西科技与信息》报上,被誉为软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调任卫生局工作后,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使分管工作连续数年获“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3年,“非典”发生期间,他深入一线,积极应对,带领工作人员开展了强有力的防控工作,编写的《非典防控流程》一书,受到市卫生局的高度评价。担任爱卫办主任后在条件差、人员少、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大力开展“卫生县城创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农村改厕工作。短期内改善了爱卫办的办公条件,连续4年获得“省级卫生县城”、“爱国卫生创建先进县”、“灭鼠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2008年全市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翼城获南片第一名。农村改厕工作争取到中央补贴资金近300万元,双瓮漏斗式厕所改造任务已完成4700余座,达任务60%,受到省、市领导好评。1996年3月省健康教育协会授予本人“健康教育行动先进工作者”,2003年8月被省卫生厅荣记“抗击非典二等功”,先后16次被市卫生局、市爱卫会、翼城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薛文龙

薛文龙,1960年3月生,临猗县卓里乡人,晋东南医专毕业,主治医师,中共党员。1981年9月分配到山西锻造厂职工医院五官科工作,1995年任外科主任,1998年1月任副院长,2010年1月任院长。

薛文龙参加工作后,为提高专业技术,曾在西安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从一名医学生逐步成长为主治医师。1983年首次独立开展扁桃体摘除、鼻中隔矫正、鼻息肉切除、上颌窦根治、会厌囊肿、声带息肉摘除、食道异物取岀等手术,同时开展了液氨冷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项目。他撰写的《急性会厌炎》、《鼻炎灵巧治疗鼻窦炎》分别在医学年会上获二、三等奖。1991年开展了胆囊、胃肠道、甲状腺、乳腺、静脉曲张等手术,成功抢救了多例急危重症患者。担任副院长主持医院业务工作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培养引进人才的政策,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探索。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法律规范,使医疗工作从道德、规范上升到法律规范,加强了大家在日常工作中的安全意识,使医院多年没有发生一例医疗纠纷。担任院长以来,薛文龙积极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坚持为广大职工、离退休人中、有害工种进行了健康普查,每年为全厂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100%,医院先后被确定为临汾市职工医保定点医院、工伤保险定点医院和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院。

靳怀晖

靳怀晖,1960年4月生,桥上镇尧望村人,安徽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函授毕业,会计师。1977年1月在桥上卫生院参加工作,1982年10月任县卫生局会计,1985年5月加入党组织,1989年12月任卫生局副局长,2002年3月任局党总支书记兼副局长,同年5月调任临汾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翼城分局局长。2010年4月任卫生局党总支书记。

任职期间对分管的各项工作,尽职尽责。从1995年开始,他在全县积极推行医院等级管理工作,组建了专门的技术指导班子,并邀请市等级医院评审委员会的专家对各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医疗组长、护士长进行业务培训。经过三年的上下联动,共同努力,1999年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均通过等级医院现场评审验收,达到一级医院标准。县医院、中医院均达到二级医院标准。靳怀晖在担任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后,强化药品市场监管,打破传统经营体制,使药品零售的终端延伸到村,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购买使用药品,全县涉药单位已达到478家,其中经营企业149家,使用单位329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后,为了强化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药房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并完善了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药品购销记录、质量管理记录,不断加强对药品购进、验收、储存、使用各个环节的管理。通过努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药房达标率分别达到80%、70%和50%以上,全县医疗机构药房的软硬件设施均进一步提高,规范整洁的用药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本人2003年、2005年分别被省药监局授予“公正执法、热情服务优秀个人”、“全省药监管理系统优秀个人”,2003年至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连续6次评为“抗击非典先进工作者”、“机关干部下农村优秀工作队员”、“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张子明

张子明,1960年4月生,南梁镇张家坡村人,山西民进业余大学结业,中共党员。1977年2月在甘泉卫生院参加工作,1993年5月任二曲卫生院院长,2002年4月任南梁卫生院副院长。张子明到二曲卫生院任职时,面对房屋破烂不堪、道路凹凸不平、院墙歪斜倒塌的破败状况,他多方奔走,筹集资金,从改变院容院貌入手,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修缮房屋26间,修复房顶300平方米,整修粉刷院墙1000平方米,油漆门窗26间,并修建花池,种花养草, 为住院病房配备门帘、床单、被褥十余套,还配备了常用医疗器械、工作服,使卫生院开展了正常的业务工作,初步改变了医院的医疗条件,赢得了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本人从1984年至1995年先后5次被团地委、地区卫生局、翼城县人民政府授予“十佳青年”、“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倪培山

倪培山,1960年7月生,南唐乡西下坪村人,临汾卫校毕业,主管技师。1979年7月在南唐卫生院参加工作,1997年12月入党,2002年5月任南唐卫生院院长。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面对医院大部分职工下岗干个体濒临倒闭的状况下,1995年倪培山挺身而岀担任了医疗组长,他狠刹不正之风,整顿院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终于使南唐卫生院起死回生,业务收入不断提高,职工工资由原来的每月几十元上升到300元左右。在他不懈

努力下,卫生院工作走在了各乡镇卫生院的前列。2002年,被上级任命为院长后,大胆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医院的工作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管理轨道,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年自筹资金1。余万元,先后购置了生化分析仪、多功能牵引治疗仪、脑电图等先进医疗器械十余台(套),满足了患者常见病的检查需求。2004年投资50余万元新建门诊部,住院部房屋760平方米。2006年投资35万元改建办公用房12间,新增医疗器械数10件。为了培养医疗人才,每年都要选派10余人到县医院、省荣军精神康复医院和太原精神病医院学习进修,并和这些医疗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工作之余,倪培山还多次撰写有关治疗精神病的学术论文并被有关杂志发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南唐卫生院命名为“残疾人救诊中心”、“全国重性精神病排查中心”,本人1995年、2004年被县政府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2008年、2010年分别被市卫生局、县委、县人民政府授予“优秀院长”、“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湾彦荣

湾彦荣,1960年10月生,桥上镇翟家沟村人,山西职工医学院毕业,内科主治医师。1977年1月参加工作,1979年7月入党,1982年部队转业后到辛安卫生院工作,1997年任辛安卫生院院长,2001年8月任县儿童医院院长、唐兴卫生院院长。

湾彦荣在唐兴卫生院任职期间,全面加强内部管理,不断组织全院人员加强业务学习,开展送岀去进修和请进来授课的办法,使全院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医疗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医院知名度随之不断提升,业务收入大幅度增加。2005年多方筹资,利用4年时间盖起了建筑面积4638平方米的四层住院大楼和门诊大楼。使这座始建于1956年的医院旧貌换新颜,从根本上改变了办公设施和办公条件,达到了一级甲等医院标准,并建成了山西省首家乡镇级“爱婴医院”。本人也多次分别被上级授予“赵雪芳式白衣战士”,“全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长”、“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临汾市劳动模范”、“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

周英杰

周英杰,1961年2月生,里碧镇西午寄村人,山西职工医学院毕业,统计师,中共党员,县政协八至十二届委员、县政风行风监督员。1972年6月在本村担任赤脚医生,1976年7月到里砦卫生院工作,1982年10月调卫生局从事医疗卫生信息和卫生统计工作,1988年1月从事初级卫生保健和防保股工作,1992年1月从事世行贷款卫生 IV项目管理工作,1998年7月任县卫生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从事医疗卫生信息工作期间,周英杰参观了世界卫生组织资助的黑龙江省绥化市医疗卫生信息中心后,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深感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感,经常深入一线,核实和收集第一手资料,定期撰写分析报告,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资料。当时本县的信息中心在全国是第二家,由于工作出色,先后接待国内50多个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及菲律宾卫生官员的参观考察,撰写的分析报告参加了国家卫生部在大同召开的经验交流会。负责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后,本县被定为全省PHC首批13个达标县试点,为圆满完成任务要深入一线开展基线调查和撰写规划,期间设计的初保统计表在全省推广,《山西省健康报、曾以《三驾马车的启示》为题进行了述评报道。在参与卫生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比较研究课题活动中撰写的论文,参加了江西庐山全国课题协作单位论文交流会,并被录入《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比较研究》一书中。1992年翼城县争取到世界银行无息贷款项目。项目启动后,周英杰担任卫生项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期间,为准备谈判资料,不辞劳苦,日夜奋战,绘制了全县乡镇卫生院平面图,撰写了调研报告等一大批资料,受到了省卫生厅专家的好评。担任卫校校长后,周英杰为解决全县卫生人力状况,与山西职工医学院合作办学,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先后培养成人中专生1006人、中专函授教育480余人、乡村医生轮训860人(次)、成人大专函授150余人,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评估中名列全省前茅。1990年至2008年,先后被省卫生厅授予“省卫生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省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先进个人”、“省世行贷款卫生IV项目先进个人”。同时还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

李志岗

李志岗,1961年5月生,王庄乡古署村人,安徽医科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函授毕业,会计师。1978年11月在辛安卫生院参加工作,1986年7月入党,2002年调任卫生局计统股,2009年4月任计财股股长。

任职期间,他协助领导加强财务管理,制定财务制度,不断进行财务工作分析,为领导提供准确的财务工作信息,使全局的财务工作按照良性循环的轨道正常运行。尤其是从2004年起为解决基层广大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解决差额人员的工资问题,争取财政投入,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由2002年的112万元,增加到646万元,2006年为差额单位200余名退休人员协调解决了工资待遇,县养老保险办为其发放工资,年需400余万元,解决了大家的生活困难和后顾之忧,受到全系统广大职工的好评。2008年被市财政局授予“先进会计”荣誉称号,2009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李俊

李俊,1961年12月生,隆化镇大河口村人,山西职工医学院毕业,内科医师。1980年1月在北撤卫生院参加工作,2003年1月任辛安卫生院会计,2004年加入党组织,2008年10月任王庄卫生院辛安分院负责人。

李俊参加卫生工作30年来,兢兢业业,忠于职守,为基层医院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担任辛安卫生院负责人至今一年多时间里,带领全体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自筹资金维修了门诊楼,购置了心电图、B超等

医疗设备。选派3名骨干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医疗水平,在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为全体职工足额交纳了养老保险, 得到了全体人员的好评。

李文洪

李文洪,1962年1月生,唐兴镇北关村人,山西职工医学院毕业,主管药剂师。1978年4月参加工作,1998年6月入党,1986年12月调入唐兴卫生院,现任副院长、支部副书记。

李文洪分管院办室、防疫、妇幼、村卫生所、新型合作医疗、公共卫生等工作以来,积极开展防疫防病工作,使辖区内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98%以上,“四苗”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0-7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80%以上,新生儿接种率每年均达90%,全镇无一例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1996年县卫生局在医院召开了防疫工作现场会,给予高度评价。在农村卫生所管理工作上,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全镇村级卫生所达到人员、房屋、设备“三落实”。27个基层卫生所全部达标,受到了上级的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启动以来,通过宣传发动,使38000余人参加了新农合医疗,参合率达98%。全镇65岁以上老人及35岁以上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对每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同时还对文昌、浍滨、丹阳、桐封社区居民3000余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对唐兴镇辖区内居民4万余人建立了公共卫生健康信息档案。完成了全镇27个村5000余人的健康体检,为做好宣传工作,辖区内27个村卫生所均建立了宣传专栏,几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努力抓好在职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镇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20余人参加了省农村卫生人员中专学历教育,并取得了毕业证书,提高了医学理论知识水平,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2007年新建门诊大楼期间,不分昼夜,坚守在施工工地,使工程如期竣工。1990年以来连续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1995年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 “卫生防疫防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李刚

李刚,1962年1月生,南唐乡晓史村人。1979年10月参加工作,1986年9月调妇幼站工作,1990年12月调卫生局办公室工作,1991年12月入党,1999年10月任防妇股股长,2002年4月在局办公室工作。

担任防妇股股长期间,李刚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效果显著,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98%, “四苗”接种率达95%以上,0—7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达80%以上。结核病病人规范服药率达95%以上,1999年11月县防疫站通过省卫生厅组织的“县级二等卫生防疫站”的复审评,1997年被临汾地委、行署授予“先进单位”。地方病防治工作1996年名列全省先进行列。妇幼保健工作围绕“爱婴县”创建,不断加强系统管理,1994年县医院、妇幼站、城关卫生院先后被授予“爱婴医院”称号。1996年翼城县被省命名为“爱婴县”。在全民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利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印刷资料、上街咨询、举办各种培训班等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活动,1993年翼城县被省命名为“健康教育先进县”。本人1993年、1997年分别被县人民政府评为 “卫生工作先进个人”。362

翼城卫生志

王爱琴

王爱琴,女,1962年5月生,里砦镇天马村人,专科学历,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翼城县妇幼保健站工作,1993年8月调县医院工作。曾在山医二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上海瑞金医院进修学习。现任产科主任。

王爱琴擅长妊娠合并症、并发症、难产处理及产科危重病症的抢救,对剖宫产、子宫手术、卵巢肿瘤切除等有独到之处。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要有《新生儿窒息198例临床分析》、《宫颈妊娠1例误诊分析》、《43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等。2001年荣获翼城县第二届“十佳青年”称号。

吕俊民

吕俊民,1962年5月生,中卫乡吴寨村人,本科学历,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分配到翼城县医院工作。先后在山西医科大学二院、第四军医大二院进修。现任骨科主任。

吕俊民擅长AO四肢骨折内固定、脊柱损伤手术、粗隆间骨折DHS手术、颈椎损伤HALO外固定架手术等。发表论文1。余篇。2003-2006年连续4年被评为“明星医生”。

吴兆青

吴兆青,1962年6月生,翼城县隆化镇杨家河村人,中共临汾地委党校成人脱产大学专科毕业,中共党员。1977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翼城县商业局会计、人大机关会计、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办公室主任、机关党支部书记、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2010年12月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从1984年7月到2010年,吴兆青从事人大工作历经七至十四届八个届次27个年头。在长期的人大工作中,他恪尽职守,勤政廉洁,善于学习,不断进步,对工作兢兢业业,对事业持之以恒,对同志诚心实意,从一名普通办事员、科员逐步成长为一名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无论是从事业务性工作,还是从事政治性活动都能尽职尽责。他担任财经工委副主任期间,曾作为评议副县长发言人、“以案说法”评案人,参与了常委会相关重大活动,引起了多方关注。特别是他担任办公室主任及机关支部书记后,更加注重学习,转变理念,勇于改革,创新思维,以办文办会办事为宗旨,充分发挥综合组织协调作用,积极为“三会”提供优质服务,当好领导参谋和助手。吴兆青在人大办公室工作期间,累计负责起草常委会及办公室文件达24。余件,常委会工作报告(稿)20余篇,各种调研、视察、检查等报告近百篇,起草或审定领导各种讲话稿件70余篇,主持编辑岀版了2004至2009年《翼城人大年鉴》,40余期常委会《公报》等。他还积极履行人大常委及代表职责,除按规定出席各种会议,参加视察、调研、检查等活动外,及时提出涉及全县经济、政治、社会特别是民生、公益事业等方面的议案、批评、意见和建议十余次数十条,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他本人还有数十篇文章见诸报端,诸如《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国家干部任免程序之我见》、《显特色、重实效、搞好人大宣传工作》等曾在《中国人大》、《人民代表报》、《临汾日报》、《山西人大》、《临汾人大》分别予以刊载,部分文章被录入《中国人大年鉴》和《优秀工作报告选》。

2010年12月,吴兆青调任县病控中心主任后,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固本强身提升素质为突破,以规范常规工作为重点,以拓展新业务为活力,把保障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机遇,创新思维,迅速打开了疾控工作新局面。

1988年至1991年,吴兆青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1991年被省政府授予“第四次人口普查省级先进个人”称号;1996年至1997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9年被地、县人大评为“县乡人大换届先进个人”;2001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机关先进工作者”、防“非典”工作队优秀队员;2005年被县委评为“模范通讯员”;2006年至2007年连续两年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王中伟

王中伟,1962年7月生,南梁镇小庙村人,副主任医师。1978年参加工作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1987年山西省晋东南地区卫校放射专业毕业,返院从事放射诊断工作,现任翼城县医院放射科主任。

从事医学影像工作20余年,先后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上海复旦大学华东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上海、天津等地进修学习,在医学影像诊断领域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对全身CT和核磁共振(MRI)的诊断有其独到之处。1994年参与翼城县医院CT室的组建工作,并任CT室主任,2007年参与医院核磁共振(MRI)室组建工作,是医院核磁共振室和CT室的创始人之一。在2005年7月原放射科和CT室合并组建放射科时任放射科主任。在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诊断及时准确,多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膝关节坏死的MPI评价》、《舌咽神经痛的MR征象分析》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上发表。主持开展了 “CT机下定位引导颅内血肿引流穿刺手术”和“CT机下定位引导椎间盘臭氧髓核消融手术”等新技术、新项目10余项,是医院影像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对医院医学影像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多次荣获县委、县政府授予的“先进科技工作者”、“先进工作者”和本院“十佳医生”称号。

吉双梅

吉双梅,女,1962年8月生,隆化镇牢寨村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技师。198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山大二院、北京协和医院、安贞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深造,现任翼城县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主任。

从事超声、心电图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国内外超声专业新动态,现主要致力于彩超临床应用与研究,技术水平处于领先水平。自2000年起开展新技术项目10余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所撰写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超声观察”、“糖尿病颈动脉病变超声诊断价值”、“肠梗阻病因超声漏诊误诊原因分析”、“酷似心肌梗塞心电图分析"、“肘关节结核超声所见”、“介入超声在基层医院应用体会”等论文在《中国超声诊断杂志》、《中华医药学杂志》、《实用医技杂志》等刊物发表。心电图诊断准确,无数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患者得到及时救治。2000年在县级医院率先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腹部、妇产科、浅表组织器官疾病的诊断,填补了县医院空白,为临床提供客观准确信息资料,逐渐成为常规检查项目及临床诊断疾病主要诊断依据之一。对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永存动脉干、冠状动脉屡等复杂先心病,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窦瘤破裂、室间隔穿孔、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肺动脉高压、心包填塞等急危重病人可作出快速准确诊断;对脑梗塞动脉硬化、糖尿病血管损害、脉管炎、静脉血栓等提供重要信息,得到及时治疗。2005年至2010年开展了腔内超声(经阴道超声、直肠超声),对早期宫外孕、子宫内膜Ca、早期卵巢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相继开展食管Ca、胃肠超声造影、系统胎儿超声检查、胎儿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高频超声引导下深静脉穿刺等,进一步拓宽超声工作领域,将超声技术从诊断跨越治疗领域。

历年来多次授予“十佳医生”、“百姓放心医生”、“优秀科主任”等荣誉称号。所在功能检查科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

刘维东

刘维东,1962年8月生,隆化镇北卫村人,大同医专毕业,主治医师。1982年在隆化卫生院参加工作,2002年5月任北撤卫生院院长,2003年5月任桥上卫生院院长。

刘维东在北撤任职仅有短短一年时间,他多方集资,翻修了医院的门诊、住院、药房,并投资了3.2万元购买了B超等设备。到桥上卫生院工作后,新建住院楼上下36间,翻修房屋40余间,打深井一眼,并配备了水暖等设施,改变了桥上卫生院多年陈旧落后面貌,为广大群众就诊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2006年至2009年单位分别荣获“完成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新农合先进单位”、“住院部先进科室”、“卫生系统行风工作先进集体”。本人2004年获“十佳医生”,2005年、2008年获“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侯习东

侯习东,1962年9月生,西阎镇大河村人,北京网络大学毕业,外科医师。1981年8月在西阎卫生院参加工作,2002年4月调桥上卫生院任负责人,2004年1月调任隆化卫生院负责人。

在桥上卫生院工作短短两年时间,侯习东先后投资6万元维修翻新了门诊、办公及住院病房40余间,筹资15万元购置了X光机、B超、心电图等医疗器械,使医院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为患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年收入由10余万元,增加到50万元以上。调任隆化卫生院后,他面对技术力量差,外债几十万元的困境,发动全体职工,统一思想,要求大家以主人翁的态度,奋发图强,打好翻身仗。针对医疗水平差的问题将医疗骨干送往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先后投资53万元翻修房屋40间,新建门诊房12间,业务用房12间,2009年投资180万元,新建住院楼1000余方米,安装医疗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系统和附属设施,购置现代化医疗器械百余件。7年时间,隆化卫生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诊人数与日俱增,经济效益成倍翻番,卫生院的各项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2010年他本人被省卫生厅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杨忠华

杨忠华,1962年9月生,隆化镇尧都村人,大专文化程度。1983年7月至1991年3月在县计生委工作,1991年3月任县爱卫会办公室副主任,同年6月调任县体委副主任,1995年11月任县计生委副主任,1998年6月任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2年4月任政府副县长。

杨忠华在县爱卫办任职仅有3个月时间,任职期间积极协助领导大力开展以“创建爱国卫生红旗县城”为目标的中心工作。在环境卫生治理上具体协调部门分工;林业局抓绿化,使县城主要街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绿色走廊;城建局抓硬化、净化,增设了垃圾点,增加了清洁工;工商局抓各门店卫生“三包”,使县城公共卫生时刻保持了一个干净整洁的优美环境,为创建“爱国卫生红旗县城”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贾兰玲

贾兰玲,女,1962年10月生,南梁镇北常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主管护师。1982年临汾卫校毕业,1982年至1984年在临汾市肿瘤医院任护士,1985年调翼城县医院,1998年山西职工医学院高护专科毕业。曾在西安、北京、青岛、太原学习,历任内科、消毒供应室、外科护士长、护理部副主任、护理部主任、院委会成员,2008年7月任副院长。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贾兰玲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刻苦钻研护理理论和技术,用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高尚的医德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后,她致力于全院护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了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体系。1993年至今先后编印了《护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护理质量标准》、《专科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疾病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及告知程序》等,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并不断强化,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在全市率先推行整体护理,使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水平迅速得到提高,为全院顺利通过“二乙”、“二甲”评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为了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她自编教材,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士礼仪及服务行为规范”培训,注重细节服务管理,以健康教育为载体,用规范、礼貌的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舒适的护理服务,使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9.86%。在长期的工作磨砺中,贾兰玲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解决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疑难问题的能力。撰写护理论文22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多次参加全国性护理研讨会。由于成绩突出,她屡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翼城青年精英”、“科技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被县委、县政府记功一次,被团地委、市卫生局多次评为“十行百佳”优秀青年,“优秀护士”等荣誉称号。医院也多次给予奖励,授予“优质服务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称号,护理部曾连续3年获“先进科室”称号。宋长明

宋长明,1962年11月生,曲沃县里村镇南柴村人,河北北方学院本科毕业,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1983年冶金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临钢二峰山医院工作,1989年11月调县医院工作,1993年7月任内科主任医师,1997年7月任内科副主任,2004年1月任神经内科主任。曾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北京301医院进修神经内科。2008年7月任县医院副院长。

宋长明擅长治疗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疾病及头晕、头痛、癫痫、失眠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1993年率先应用电击除颤技术取得成功,1994年开展首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取得成功,2000年首例开展溶栓疗法治疗脑梗塞。他撰写的《小剂量甘露醇、胰岛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24例临床分析》、《急性脑血管病误诊为脑瘤5例分析》等20余篇论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1994年在内科主持工作期间经过严格管理,使科室各项工作走在了全院的前列,促使等级医院评审顺利通过。担任副院长后,他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三级医生查房制》、《医患沟通制度》等,认真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妥善处理各种医疗纠纷。2006年,被省卫生厅命名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08年被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卫生系统十佳医生”。同时还多次被评为“最佳大夫”、“明星医生”等荣誉称号。

郑青莲

郑青莲,女,1962年11月生,唐兴镇谭村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主管护师。1982年临汾卫校毕业,同年分配到县医院工作,2000年毕业于山西职工医学院高护专业。曾在北京海军总院、西安第四军医大、大同市医院进修,多次参加省护理管理、医院评审、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班。历任医院骨科护士长、质控办副主任,1999年1月任护理部副主任兼女工委负责人。2008年7月任副院长。

从事护理工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能敏锐地观察病情细微变化,对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人的处理及抢救得心应手。尤其是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后,补充、修订、完善了各项护理工作制度,量化、细化了质量标准、考核细则。勤于管理、严格考核。开展了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实施了人性化服务等新举措,推进医院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2003年“非典”来临之际,郑青莲带头请战投入临床一线,由于工作积极努力,以身作则,严谨求实,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曾多次获市“优秀护士”、“十佳护士”、“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精神文明先进个人”,1997年被推选为翼城县人大代表,2005年被推选为临汾市第一次妇女代表会代表,2006年被推选为临汾市第二届党代表,2008年7月被任命为副院长。同年5月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优质服务百佳护士”荣誉称号。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护理病历实时监控的探讨》、《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整分析》、《我院实行人性化服务的做法与体会》等论文20余篇。

许可忠

许可忠,1963年2月生,南梁镇南常村人,山西中医学院毕业。1980年9月在中卫卫生院参加工作,2002年7月入党,2003年任院长。

许可忠接任院长职务时,正值抗击“非典”期间,为了打好抗击“非典”胜利仗,带领全院人员大力宣传抗击“非典”的知识,日夜坚守在第一线,建立发热门诊,抱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工作精神,医院工作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为了不断改变医疗条件,2005年通过多方筹资,扩建了门诊、住院、职能科室房屋30间,大大提升了卫生院的设施标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开展后,许可忠认真贯彻上级政策精神,不断宣传“新农合”的方针政策,前来就诊、住院的患者由每年几十人增加到300人以上,面对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新情况,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争取一般病人就地治疗,绝不让患者跑冤枉腿、花冤枉钱。其服务态度和质量受到当地广大群众的好评。卫生院被上级授予“先进单位”和“文明医院”,本人也从2003年连续8年被评为全县“卫生工作先进个人”。梁月萍

梁月萍,女,1963年6月生,王庄乡龙女村人,临汾卫校毕业,主管医师。1982年9月参加工作,任浇底乡计生助理员,1983年12月调卫生局任干事,1989年12月任人事股长,同年加入党组织,2002年6月任办公室主任,2008年7月任副局长。

从事卫生工作以来,梁月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出色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管理人事工作期间,完成了全系统人员的职称评审、人员调配、工资改革、人员编制、岗位设置、离退休人员管理等项工作。到办公室任职后,她按时上传下达,协调各方关系,为领导分忧解难受到了各方好评。担任副局长后,梁月萍分管妇女、红十字会、安全、健康教育、防疫、妇幼工作。妇女工作开展巾帼建功、巾帼文明岗、五好家庭活动,连续十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三八”红旗单位。红十字会工作利用每年5月8日国际红十字会日在全县广泛开展募捐活动,从2006年至今已筹集资金20余万元,救助了白血病患者8人,尿毒症患者1人,再生保障性贫血患者1人,救助贫困户7个,组织无偿献血4万毫升,动员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150人,先后为汶川地震组织捐款4万余元,为玉树地震捐款1.6万元。在安全工作方面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经常深入基层排查危房和各种安全隐患,多次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健康教育工作上,组织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启动仪式》,并在卫生系统率先开展了“无烟单位”活动。防疫妇幼工作中,成功实施了“孕产妇死亡率和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的“降消”项目,使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以上,启动孕产妇补服叶酸项目,有效预防了新生儿破伤风发生。在防控工作上多次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宣传讲座,指定救治定点医院,发放宣传资料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手足口疫情、禽流感、甲型HINI流感等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了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本人2010年被省卫生厅评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被省健康教育协会评为“健康教育与控烟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临汾行署评为“卫生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2010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个人”,1985年至2010年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岗位责任制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三八先进个人”、“优秀妇女干部”、“卫生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公务员”、“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李学仕

李学仕,1963年7月生,隆化镇南吴村人,临汾卫校毕业,主治医师。1983年7月在桥上卫生院参加工作,1987年在山西民进中医函授大学毕业,1993年入党,1997年任桥上卫生院院长,2003年至2004年王庄卫生院院长。

李学仕先后担任基层卫生院院长7年,在职期间带领全院医务人员,热情为患者服务,严把医疗安全关,没有发生一件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2005年团结全院职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桥上卫生院达到了一级甲等标准,本人当选为翼城县第十次党代会代表。1996年5月和1997年5月连续被评为全县“十佳青年大夫”称号。

续江

续江,1964年生,中卫乡北庙村人,大专学历,主治医师。1983年毕业于大同医学专科学校,2007年山西职工医学院函授毕业。曾在北京三。一医院进修学习,是翼城县第十二届政协常委。现任县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续江主要擅长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诊治,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血脂异常、高血压、肺栓塞、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尿毒症、紫瘢性肾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有较深研究。对气管炎、肺炎、胃炎、胃溃疡、脑梗塞、脑出血、糖尿病亦有较深造诣。率先参与在本县开展首例心包穿刺技术,并为一心跳仅20次/分的患者安置了心脏临时起搏器。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2例》在《中国实用临床》杂志上发表。他还多次被评为“百姓放心医生”、“十佳医生”。

杨玉林

杨玉林,1964年生,里碧镇上韩村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分配到县人民医院工作。现任骨科一区负责人。

杨玉林擅长骨科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对四肢骨折的内固定,脊柱损伤各类手术,颈腰间盘突出摘除术,臭氧介入治疗术,髋、膝关节置换术,四肢畸形矫正手术、粗隆间骨折DHS手术、颈椎损伤Halo架固定及颈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有较深造诣。临床治疗中,把“人性化”治疗服务贯穿其中,深受患者欢迎。发表论文1。余篇,主要有《髁钢板治疗股骨髁部骨折》、《DHS治疗粗隆间骨折》等。

杨文奎

杨文奎,1964年2月生,南梁镇南史村人,山西省机械工业学校毕业。1983年在二曲乡任计划生育助理员,1988年7月入党。1989年2月任西阎镇副镇长、党委副书记,2001年7月任卫生局副局长,2008年7月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主任。

杨文奎参加工作后,多年从事乡镇基层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2001年到卫生局任职后,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工作上,实现了组织机构健全,内部管理规范,服务效果明显。在从医人员资格认定方面大抓人员进修培训,使300余人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595人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在社会力量办医工作中,严把准入关和日常监管,发展开办了30余所个体诊所,两家民营医院,为县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3年“非典”时期,他不分昼夜战斗在第一线,为战胜“非典”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平时工作中,排查调解医疗纠纷20余起,维护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负责新农合工作后,通过大力宣传发动,到2010年全县参合人数达245866人,参合率达96.75%,全县筹集资金3687.09万元,收益人口达15万人以上,为农民减轻就医费用3000余万元。本人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张明贤

张明贤,女,1964年3月生,南梁镇东尹村人,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副主任医师。1988年分配到县医院工作,曾在太原、北京进修内分泌科、心血管科,2000年1月任医保科主任,2006年1月任医务科主任,为翼城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2008年7月任副院长。

张明贤擅长内分泌疾病的治疗与研究,对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甲亢、甲状腺炎、地方性甲状腺肿、尿崩症、肢端肥大症、巨人症、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更年期综合症等疑难杂症的研究及治疗有很深造诣,在治疗技术上独树一帜。在县域内极具声望,深受群众受戴。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她不断探讨,撰写医学论文数十篇,其中《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II型糖尿病临床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呱治疗肥胖性II型糖尿病临床观察》、《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临床观察》等曾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2008年《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若干建议》提案获“优秀建议奖”,2009年被评为 “优秀人大代表”。

杜刚林

杜刚林,1964年4月生,中卫乡吴寨村人,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分配到县人民医院工作。1991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现任普外科主任。

杜刚林擅长普外、泌尿、胸外、脑外科常见手术。对外科重症疾病诊治有较高造诣,曾发表医学论文10余篇,主持开展肝叶规则性切除,胃癌、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肾癌、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的根治性手术,乳腺癌根治手术,癌症术后标准性化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前列腺经尿道电切术,周围血管手术等,技术娴熟,颇受患者好评。陕广琴

陕广琴,女,1964年5月生,里砦镇北史村人,长治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1987年分配到县人民医院工作,先后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肿瘤医院、上海、北京等地进修学习,现任妇科主任。

陕广琴从事妇产科工作20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1994年率先在本院开展计划分娩、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宫颈封闭缩短产程,解决头位难产问题,2004年开展新式输卵管造影及通液术。尤其对不孕症、更年期相关疾病、异常子宫出血、生殖期炎症、肿瘤化疗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并能熟练掌握阴道镜、宫腔镜及股腔镜的操作,妇科各种手术,特别是对子宫全切术、广泛子宫全切术、阴式子宫全切术等达到国家级水平,受到广大患者赞誉。发表论文数篇,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科技标兵”荣誉称号。

郭辑

郭辑,1964年10月生,王庄乡王虎村人,大同医专毕业,主治中医师。1985年8月到县中医院参加工作,1994年7月入党,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任隆化中心卫生院院长。

郭辑在中医院从事内科工作,对中风偏瘫、急慢性肝炎、结核性胸膜炎、哮喘、急慢性胃病等见解独到,疗效显著。担任内科主任后,他带领全科人员钻研业务,努力工作,设置中医病历书写格式,为中医院等级医院评定、审查、升级做了大量的工作。调隆化卫生院任职期间,郭辑首先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用土3千余方填平了院内大坑,翻新了年久失修的门诊部,清理垃圾上百方,彻底改变了杂草丛生、垃圾成山的落后面貌。紧接着又完成了门诊大楼的建设,购置了推车式超声诊断仪、数字单道心电图机、X光机等医疗器械。药房流动资金由4千元增加到4万元,为了保证药品质量,清理报废了8千余元过期药品。为了提高业务素质,选派人员到外地进修学习,医院设立了内儿、急外、妇产、防疫、放射、功能、检验、药房等科室,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医院的管理工作纳入了正规渠道,杜绝了一些私卖药、乱收费现象,就诊人员不断增加,经济收入明显好转,医院逐步转入了全县先进行列。本人1994年3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苏书龙

苏书龙,1964年11月生,隆化镇南撤村人,省职工医学院函授毕业,主治医师。1984年9月在县妇幼站参加工作,1991年4月至1993年11月任甘泉卫生院院长,1995年10月调回妇幼站工作。

在甘泉任职期间,管理上推行综合目标责任制,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任务、定保健”五定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全员工作积极性,门诊就医和住院病人明显增加,业务年收入由2万余元达到4万元以上。医疗业务上开展了“颈总动脉药物注射治疗脑血栓”、“穴位结扎治疗气管炎、哮喘”、“消痔灵治疗痔疮”等项目,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在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上,狠抓基层卫生所建设,使全乡所属卫生所甲级合格率达70%以上,儿童计划免疫全部达标,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700/10万以内。在妇幼站工作期间,苏书龙努力开拓妇幼保健工作新局面,先后出台了《翼城县围产期保健保险实施方案》、《翼城县儿童保健保险实施方案》,并在《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上发表了《两种保险制促进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上发表了《绘人测验28分评分法在小儿智能测验中的应用》等文章。他撰写的《探索儿保新路子、强化系统管理》论文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县级单位参加了全国儿童保健工作会议并做了大会交流。在医疗技术上首创“颈动脉灌注治疗内科病的新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撰写的《颈动脉注射莨菪类药物治疗癫痫病83例》、《颈动脉灌注合用瘫康丸治疗脑梗塞94例》录入《山西医药杂志》和《中华临床新进展》一书,并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应邀在北京参加了学术交流大会,论文在大会做了交流。2005年4月在妇幼院负责业务工作后,创办手术室,增添了心电监护仪、电子阴道镜等大型设备,填补了治疗技术空白。尤其是2009年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落户翼城后,设立宣传栏,印刷宣教手册,粉刷标语出动宣传车,编印业务知识培训教材等资料,深入10个乡镇212个行政村举办培训班,广泛进行社会宣传,大大提高了全县妇幼保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广大群众抗病防治的思想意识。在措施上对全县保健机构增加了医疗设备,购置孕产妇急救专车、改建分娩室,建立孕产妇急救中心,开通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圆满完成了“降消”项目。2009年12月省《健康生活报》以《构筑母婴安全屏障》为题报道了翼城项目工作开展的典型事迹。本人1991年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省卫生厅、省健康教育协会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静

张静,女,1965年5月生,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长治医学院,同年分配到翼城县人民医院工作,曾任翼城县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现任质控办副主任。

张静是县医院儿科创建人之一,为医院儿科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擅长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丹参注射联合维生素E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0例》,发表在《中国社区医师》,《Apgar评分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关系的探讨》发表于《全科医学杂志》。2004年开始把哮喘治疗新技术引进医院,即在确定过敏源的基础上应用德国进口的百瑞压缩雾化吸入器和引进的先进吸入型药物治疗哮喘,开创了县级医院哮喘治疗新途径,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撰写了《基层医院开展哮喘吸入性治疗的体会》发表于《临床儿科杂志》。1995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并多次评为本院“先进工作者”。

张文亮

张文亮,1965年7月生,唐兴镇陵下村人,运城商业学校毕业。1986年9月参加工作,1989年11月入党。历任里碧镇民政助理员,纪委书记,2001年7月任卫生局纪检组长,2008年7月任卫生局副局长兼卫生监督所所长。

任职以来,张文亮忠于职守,努力工作,岀色完成了分管工作。2002年组建卫生执法大队,利用3个月时间,规范医疗机构27家,中止了两处“科室出租”行为,取缔无证行医22家,没收药品器械70余箱,彻底遏制了县内医疗秩序混乱局面。在组建卫生监督所工作中,他协调完成了卫生监督所工作职责划分、人员编制、科室设置等前期准备工作,使监督所于2006年12月顺利揭牌成立。在分管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累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先后新建了唐兴、里碧、隆化、桥上、王庄、中卫、南唐、南梁、西阎、浇底10多个乡镇卫生院门诊用房及住院用房,总建筑面积达到3400余平方米,使全县乡镇卫生院面貌焕燃一新。2008年9月,带领医护人员参加了襄汾县“9・8”溃坝事故的救助工作,安全将5名伤员转运到县人民医院,受到领导好评。2010年3月、7月分别带领医护人员赴河津市参加了王家岭煤矿“3・28”透水事故救援及本县刘沟煤矿爆炸案的救助工作,先后救治转运伤员106人,受到了有关部门的好评。分管医政工作期间,张文亮多次组织乡村医生进行技术培训,先后对全县47个空白村卫生室拨资235万元,进行了统一图纸、统一招标、统一工队、统一施工。2010年3月对全县乡镇卫生院筹备,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实行了药品“零差率”销售。本人2008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餐饮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省卫生厅授予“2009年度医政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呼玉明

呼玉明,1965年8月生,里砦镇感军村人,安徽医科大学进修毕业,主管医师。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97年10月入党,历任防疫站防疫科副科长,门诊科科长, 疾控科科长,结防所所长,主任助理,2008年任疾控中心副主任。

工作期间,呼玉明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使全县儿童“七苗”接种率达95%以上,建卡率达100%,建证率达100%,人卡证符合率达100%,糖丸强化免疫接种率达100%,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8%以上,15岁以下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接种率达99%;在结核病防治上,病人的发现率达72%以上,治愈率达100%,完成了卫生部规定的“五率”指标。在地方病防治上,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合格碘盐使用率均达100%。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他每天24小时奋战在第一线,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对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对环境进行消杀处理。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表彰。2005年被省卫生厅评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至2009年先后5次被市疾控中心、市卫生局授予“疾控工作先进个人”、“卫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还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2篇。

聂兴刚

聂兴刚,1965年9月生,南梁镇故城村人,中共党员,主治医师。1988年毕业于长治医学院,同年分配到县妇幼保健站,1993年调入县人民医院,1996年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进修学习,现任县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主任。

在县妇幼保健站工作期间,他对妇女和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总结,合理治疗,并开展了颈总动脉注射药物治疗癫痫取得了良好效果。1993年12月调入人民医院传染科,为使传染病规范治疗,聂兴刚认真学习,虚心请教,参阅医学杂志及有关文献,为治疗各类传染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挽救了无数传染病患者的生命。1998年担任传染科主任后,更是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业务理论知识,提高诊治水平。他不怕苦和累,带领科室医护人员,默默奉献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2003年4月抗击“非典”时期,他带领传染科全体工作人员,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战斗在一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市政府授予“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因工作勤奋努力,被医院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百姓放心医生”、“优秀工作者”。他还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1。余篇。

鹿俊杰

鹿俊杰,1966年生,唐兴镇东寿城村人,本科学历,外科副主任医师。1989年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县医院工作,1993年曾赴西安第四军医大普外科进修,现任神经外科副主任。

鹿俊杰擅长对普外科、胸外科、脑外科及烧伤等领域的常见病治疗与研究,对肺癌、食道癌、贲门癌、胃癌的手术、化疗、放疗颇有见地。主攻消化道和呼吸道肿瘤的诊治,摸索了一整套科学的治疗方案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在国家级和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二十多篇,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翟延青

翟延青,1966年1月生,王庄乡弃里村人,专科学历,主治医师,中共党员。1989年7月毕业于长治医学院,同年分配到霍州矿务局二院从事外科工作,1995年3月调翼城县医院工作。2004年任神经外科主任,2008年7月任工会主席。

翟延青擅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治疗与研究,尤其对重型颅脑外伤的抢救、手术及康复治疗有较深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脑出血微创引流手术、动静脉畸形手术、小脑手术临床经验,处于全省同级医院领先水平,部分项目达到三甲医院水平。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术式、急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大脑浅表肿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等方面已经形成一整套的治疗体系,并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发表数十篇相关论文。担任工会主席后,连续两年被县总工会授予“红旗单位”,被省科教文卫组织授予“模范职工之家”。本人2008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青年”,被市总工会荣记一等功。2009年翟延青被市总工会授予“优秀工会干部”荣誉称号。

牛关艺

牛关艺,1966年5月生,隆化镇尧都村人,省委党校大专函授毕业,主管药剂师。1985年11月应征入伍,1987年9月到卫生局医政股工作,1992年10月任县卫生法规监督执行队副队长,1995年1月任医政股股长,2000年10月任药检所所长,2002年9月到卫生局医政股工作,2006年12月任卫生监督所副书记。

牛关艺在医政股从事医药器械管理工作期间,工作认真负责,为30。元以上医疗器械建立档案,并佩有使用卡,建立了器械登记台账,建立了管理使用和奖惩制度,有效提高了医疗器械的完好率和使用率。被省卫生厅评为医疗器械管理一等奖,临汾地区卫生局在翼城召开了全区医疗器械管理现场会。在医政股和药检所任职期间,他积极抓好个体诊所管理和药品市场整顿,严厉打击和查处私开诊所的单位和个人,在全县开展“全县无假药”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医药市场的安全稳定,县药检所被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1987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医疗器械一等奖”,1990年至1991年,本人连续两年被县政府评为“先进个人”,1998年被临汾地区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药品市场打假一等功”。

李泰山

李泰山,1966年6月生,王庄乡郑庄村人,副主任医师。1990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分配到县医院工作,曾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修普外科,在空军总院进修泌尿外科和腹腔镜,现任县医院普外科副主任。

李泰山主要致力于普通外科和泌尿外科的临床治疗工作,潜心研究甲状腺和胃肠病的诊治,使甲状腺肿瘤及甲亢的诊治以及胃肠病的诊治水平不断向前推进。2005年,他到大同新和医院学习腹腔镜手术,返院后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余例,帮助开展用腹腔镜切除卵巢囊肿手术,并撰写发表了《腹腔镜下mirrizi综合症10例体会》论文。因技术精湛,本人连续多年被医院评为“百姓放心医生”,2003年获县人民政府“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赵占红

赵占红,1966年6月生,中卫乡赵家村人,忻州卫校毕业,主治中医师。1989年7月在王庄卫生院参加工作,1990年10月调县中医院,1996年5月入党,1998年任内科主任,2002年8月任副院长。

参加工作以来,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团结全院医务人员努力工作,1998年使医院顺利通过省卫生厅“二级乙等医院”验收,2002年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验收,使医院的整体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先后购置了双排螺旋CT、日本进口B超、麻醉机、全生动生化仪、心电监护仪、电脑煎药机、X光机等大型医疗器械。工作之余撰写了多篇论文,在各种学术杂志上刊登并获奖,其中2003年3月撰写的《经方在治疗哮喘中的应用》、《中医治疗消化道肿瘤》获中华医学会优秀论文奖,2004年10月、2006年9月、2008年10月、2009年11月撰写的4篇论文先后获中华医学会、中华医药导报、中国农村医学会优秀论文奖。本人2003年10月被中华医学会聘为专业委员,2009年被山西省药学会、佛山医学专业委员会聘为专业委员。2000年9月被临汾市委、市政府授予“卫生系统明星医生”称号,同时,还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十佳青年大夫”、“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范钦国

范钦国,1966年8月生,隆化镇北撤村人,温州医学院毕业,主治医师。1990年9月参加工作,在县人民医院儿科任主治医,2002年8月调任县妇幼站站长。2005年4月改任县妇幼院院长,2007年5月任县政协副主席兼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到妇幼院任职以来,范钦国以“一法两纲”为工作核心,坚持以保健为中心的办院特色,广泛宣传妇幼保健知识,充分发挥专科特色,以降低出生缺陷、新生儿死亡、孕产妇死亡率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突破口,使两纲两规工作指标顺利进展,保健质量明显提高。为了解决长期困扰妇幼院发展的瓶颈,改变住院病房短缺与设施落后问题,经多方努力,2003年申请省级资金15万元、市级资金6万余元,先后购置了B超、乳腺诊断仪、妇科治疗仪、救护车、电子阴道镜、心电图、心电监护仪、手术器械、胎心监护仪等设备,从而大大缓解了医疗器械短缺与落后的被动局面。2006年争取省级建设资金4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20万元,新建一栋建筑面积630平方米的住院楼,从根本上改变了妇幼院的落后面貌。为了提高医疗水平和保健知识,先后举办了培训班2次,选送各类人员进修、培训28批次,培训人数585人次。为了杜绝黑诊所技术落后容易造成孕妇分娩难产、大出血等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后果发生,在不断加大监察力度的同时,以最低的收费标准,为孕妇、暂住翼城的孕妇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有力保障了广大妇女、儿童的生命安全。

孙文斌

孙文斌,1967年2月生,里砦镇感军村人,山西职工医学院毕业,内科医师。1986年11月在里砦中心卫生院参加工作,2009年入党,1992年5月调唐兴卫生院工作,2005年任王庄卫生院医疗组长,2007年1月任浇底卫生院负责人。在里砦卫生院工作期间,面对许多人员离职下海干个体及医院收入不景气的困境,孙文斌坚守工作岗位,努力工作,并获得全县乡镇卫生院住院病历书写第二名。到浇底任职后,他身先土卒,以院为家,常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团结全院医务人员,从提高医疗技术入手,在全院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选派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2009年为改变院容院貌,硬化地面200余平方米,翻修房屋12间,短短3年时间,医院的经济收入由原来的年13万元,增加到20余万元,职工工资由每人每月500余元到现在的千余元左右。浇底乡党委、政府年年授予卫生院“服务经济建设先进单位”。本人2008年至2010年被县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卫生系统十佳医生”、“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优秀院长”、“十佳青年医卫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周建强

周建强,1967年3月生,里砦镇西午寄村人,吕梁卫校毕业后,参加省中医学院深造并取得毕业文凭。1984年6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入党,2005年5月任王庄卫生院负责人兼党支部书记。

任职以来,针对医院环境脏、乱差,农民就医难,职工工资难发放、医疗设备严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他大胆改革分配制度,实行综合目标与工资挂钩的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全员工作积极性,经济收入成倍增加,院容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06年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投入使用,2007年新建住院用房100平方米,增添病床15张,硬化地面1500平方米,购置了B超、心电图、X光机、尿分析仪、手术器械等医疗设备,其中万元以上的设备达10余件,门诊就诊人数达到7千余人次,住院病人达到450余人次,人均工资成倍翻番。2008年安装排水设施百余米,从根本上解决了医院脏、乱、差的问题。一座花园式医院初具规模。在提高医疗水平上,周建强狠抓全面业务培训,先后培养了专业技术人才10余人,为提升卫生院的救治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2007年、2008年卫生院被县政府授予“完成目标责任制先进单位”、“服务三农先进单位”称号,本人荣获“十佳青年”、“卫生系统优秀院长”、临汾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菅俊军

菅俊军,1967年4月生,唐兴镇城内村人,本科学历,农业推广硕士学位,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1991年9月至2004年3月,历任南梁镇人大秘书、行政秘书、副镇长、城关镇党委副书记、西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04年3月至2010年9月先后任浇底乡党委书记、王庄乡党委书记;2010年12月任县卫生局局长。

菅俊军长期在乡镇工作,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自1991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乡镇从事和分管土地、畜牧、经济、小康建设、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在工作中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负责。特别是担任乡镇主要领导后,更表现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较高的领导才能。在任西阎镇镇长期间,提岀了“135”经济发展目标,并狠抓落实,通过三年的努力,使西阎镇的工农业总产值实现了1亿元,增长了5.25千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656元,增长了290元;广播电视、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有了明显改观,本届政府被老百姓誉为“务实真干”的政府。任浇底乡党委书记后,针对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偏远山区乡镇,提岀“13456”发展目标,强攻“种植、养殖、林果业”三大支撑点,特别是红枣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解决了冬枣不挂果的难题,全乡酸枣接大枣达到700余万株;狠抓“村村通”建设,全乡完成75公里,接通了40个自然村,平均百人一公里,使浇底乡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他在担任王庄乡党委书记期间,把经济发展作为兴乡富民的第一要务,提出了大力实现“农业立乡、工业强乡、产业富乡、商贸活乡、科技兴乡”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经济最强、环境最优、生态文明、和谐平安”新王庄的总体目标。使王庄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民主法制稳步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乡未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有效地维护了王庄稳定的社会环境。

担任卫生局局长以来,他认真学习卫生工作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项业务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熟悉卫生工作,努力提高卫生工作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好班长作用,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努力营造抓改革、谋发展、团结一致、和谐共事的工作局面。积极争取上级卫生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努力营造有利于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工作环境。他深入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倾听意见,并组织开展了千人问卷大调研活动,找准了卫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抓好卫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卫生工作方针政策,确定了2011年全县卫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县委、县政府“三件大事、五项工作”发展战略,以保障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全县卫生事业新局面,实现“1346”工作目标。“1”就是推进县域医药卫生一体化综合改革;“3”就是突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农合三个重点;“4”就是抓好医疗卫生体系、医院内涵、人才队伍和医德医风四项建设;“6”就是强化疾病防控、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和安全稳定六项工作。使全县群众健康素质和人均期望寿命达到或超过全国人均水平。本人2010年被省卫生厅、省纠风办授予“医德医风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民兵预备役军官”,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文明和谐创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石明海

石明海,1967年6月生,中卫乡郑家村人,山西中医学院毕业,主治中医师。1988年8月在县中医院参加工作,2003年1月先后任办公室主任、医务科主任等。

任期以来,石明海协助院长在医院管理等分管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协调作用。在规章制度管理上,先后完善修订了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和考核方案达237条。规范了 “中医病历”书写程序和要求,修订了医疗操作流程及手术准入制。结合医院现状,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并

根据规划积极争取项目,2009年争取到国家扩大内需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项目,中医院综合楼建设资金1700万元,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自2005年以来,引进奥地利政府贷款430万元,为医院购置了现代化医疗设备,在医疗队伍建设上,先后引进大中专学生24名,选送医疗骨干到知名医院进修深造,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内分泌科、中医肾科、妇科等科室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为了突出中医特点,服务广大患者,对中风专科、糖尿病专科、肛肠科、针灸康复科、白内障手术等方面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使医疗技术大大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人2003年9月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力、、省卫生厅授予“双学双比活动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1月两次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郝素红

郝素红,女,1967年7月生,唐兴镇陵下村人,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石家庄医学专科学校,同年分配到华山有色冶金机械厂职工医院工作,1993年调入翼城县人民医院,1999年至2000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耳鼻喉科,现任五官科主任。

郝素红擅长对耳鼻咽喉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对各种急慢性中耳炎、咽炎、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有较高的诊断水平及独特的治疗方法。2006年她主持开展鼻内窥镜下微创手术,使本院鼻窦疾病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采用耳鼻咽喉电脑微波治疗仪治疗各种耳鼻咽喉疾病疗效亦十分显著。在临床中面对各种复杂病情,她细心诊断,耐心治疗,以真诚的服务对待病人,深受患者欢迎,数次被评为“百姓信得过医生”、“十佳医生”、“优秀科主任”、“行风建设先进个人”。工作中还撰写医学论文十余篇,分别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 引起了国内资深专家的高度重视。

刘清

刘清,1967年12月生,桥上镇刘王沟村人,中央党校函授本科毕业。1985年6月在霍县矿务局参加工作,1987年3月调曲沃县科协工作,1988年4月入党,5月调翼城县委组织部工作,2002年8月任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任职以来,刘清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纠正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活动,严把疫苗进口关,坚决杜绝商业贿赂。由于平时警钟长鸣,多年来,单位无一人违法违纪,无出现一例疫苗接种事故。在公共卫生应急方面,组建了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应急队伍,平时在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不间断的进行应急训练。在四川汶川、襄汾等地发生重大灾情期间,选派人员参加灾后防疫工作,使大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积累实战经验。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好评。2003年中心支部工作被临汾市授予“先进党支部”称号,2004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本人2003年被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三等功”,2006、2007连续两年被市卫生局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朱联合

朱联合,1967年12月生,王庄乡朱村人,长治医学院毕业。1990年9月参加工作,1997年1月入党,参加工作后历任县卫生局干事、办公室主任、医政股股长。2003年1月调食品药品监督局工作。

在任局办公室主任期间,朱联合协助领导从抓制度建设入手,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学习、列会、档案文件管理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总结、人大汇报等材料的撰写上报工作,办公室工作年年受到局领导的好评。任医政股长期间,他在全县开展乡镇卫生院等级医院管理工作中使15个乡镇卫生院通过了市等级医院管理委员会的专家评审,分别达到了一级甲等或一级乙等医院标准。1998年对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219个村卫生所负责人进行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培训,强化了医疗机构软、硬件建设,规范了医疗卫生服务从业行为,核发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使全县的医疗卫生单位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全县人民就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2003年、2004年、2009年被市药监局授予“争先创优优秀个人”、“全市药监管理系统优秀个人”,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安全生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邹广文

邹广文,1968年9月生,南梁镇南史村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会计师。1989年山西财经学院毕业,同年分配到翼城县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从事收费员、材料会计、主办会计、财务科科长、院委会成员,2008年7月任副院长。

在长期从事财务工作中,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汲取现代管理知识。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邹广文大胆创新,使财务科工作出现了三个转变,即收费和药品管理工作实现了微机化管理;财务处理由手工作业转变成计算机处理;经济考核由科室成本核算转变成医院全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转变。医院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开始步入现代化管理的轨道。他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和翼城县“卫生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临汾市总工会授予“三年会计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被县共青团授予“县十大优秀青年”称号,2006年被省财政厅授予“省优秀会计工作者”光荣称号。

冯雨

冯雨,1969年1月生,桥上镇东白驹村人,山西职工医学院毕业,医师职称,中共党员。1990年5月在县防疫站参加工作,1996年1月任食品监督二科科长,2006年12月任卫生监督所综合监督二科科长。

冯雨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卫生监督岗位上,每年都圆满完成本辖区内工作任务,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时期,他认真把好辖区内餐饮业单位的开业审查关,有效杜绝了“非典”在餐饮服务行业的传播途径。平时工作中对一些钉子户、难缠户不畏强暴,强于碰硬。多年来,他所管辖的工作范围内,监管覆盖率达100%,从业人员体检率达85%以上,食品卫生合格率达80%以上,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2002年12月冯雨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监督先进个人”。

辛晋宁

辛晋宁,1969年5月生,王庄乡北丁村人,省委党校大专毕业,医师职称,中共党员。1988年12月在城镇爱卫会参加工作,1990年2月调卫生局,先后在防保股、办公室、医政股任干事,2002年8月调县妇幼站工作,2005年1月调县疾病防控中心工作(期间被派驻到县行政审批中心卫生窗口工作),2006年12月调任卫生监督所办公室主任。在卫生局工作期间,辛晋宁负责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考试、注册、校验工作,工作中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例》规定,圆满完成了上级安排的每一项工作任务,从无出现过任何差错。在组织社会各方无偿献血活动中,为了提高广大群众无偿献血意识,他大力宣传献血活动的意义,使献血工作深入人心,每次献血活动都收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个体诊所和医药市场管理工作中,配合协调相关部门对未取得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整顿,促进了全县医药市场的安全稳定。被领导派驻到行政审批中心工作以后,积极掌握和熟悉业务知识,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为方便群众办理业务手续,简化程序,变管理为服务,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年平均受理《卫生许可证》1500余户,坚持当日办结,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2005年7月,被临汾市人民政府授予“政务大厅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7年3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监督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

贾红兵

贾红兵,1969年5月生,中卫乡后洼村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政工师。1984年在翼城县人民医院任电工,1987年参军,曾任连部文书、教练班长等职,1991年退伍返院,任办公室干事。1996年山西省委党校毕业,2000年中央党校函授毕业,先后任政工科科长、党办主任、党支部委员,2008年7月任纪检组长、支部纪检书记。

1993年,为适应等级医院管理的要求,医院成立了政工科,主要负责人事、宣教、精神文明建设、党支部日常事务,圆满完成了各级各类技术人员的晋职晋级、并建立专业技术人员档案和工资台账,完成了“二乙”、“二甲”、“爱婴医院”的创建工作,以及各级“精神文明单位”的创建。在党建工作中,贾红兵负责支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各种会议、建立党员台账,发展新党员。2003年进入支部委员会,同年进入院委会。同时他还担任工会委员职务,负责工会的日常工作,组织工会的各种会议,很好地发挥了工会的职能。担任纪检组长后,从抓政风行风建设入手,认真监督一日清单执行情况,坚持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查处信访问题,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交代。本人多次荣获翼城县“模范党务工作者”、“卫生先进工作者”、“宣传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五四先进个人”、“优秀宣传员”等光荣称号。姚存荣

姚存荣,女,1970年1月生,中卫乡东浮图村人,山西省中医学院毕业,副主任医师。1993年8月在县中医院参加工作,2006年6月入党,现任院长助理兼医务科主任。

参加工作以来,她工作上兢兢业业,技术上精益求精,视患者为亲人,深得广大群众的好评。2005年负责内科工作后,姚存荣带领全科人员狠抓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内科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科室”。2010年担任院长助理后,她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全院职工,加强业务学习,在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上狠下工夫,为创建文明单位争做贡献。本人多次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薛秋水

薛秋水,女,1970年12月生,南梁镇南史村人,副主任医师。1993年7月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儿科系。同年在县人民医院参加工作,期间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进修深造一年,曾任儿科副主任,现任儿科主任。

10余年来,她兢兢业业,努力工作,连续四年荣获医院“先进工作者”,“十佳医生”等光荣称号,她与同事一道,共同努力,年收治患儿100。多人次,平均床位使用率达99%,使儿科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引进开展了多项新技术运用于临床,如: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难治性肾病、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等疑难杂症,收到明显疗效。她还总结临床经验,撰写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博利康尼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60例》、《纳络酮、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比较》、《普米克令舒加沙丁胺醇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分别发表于《中国医药导报》、《中国实用临床》、《中国医药论坛》等省级以上杂志。李梅林

李梅林,女,1971年1月生,隆化镇两坂村人,省委党校大专函授毕业。1991年11月在县爱卫办参加工作,2007年10月到卫生局工作,2009年7月任地病股股长。

地方病防治是卫生系统一项重要工作,任职以来她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到县城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副食店及各乡镇人口集中的市场,宣传预防碘缺乏的防治知识,深入到厂矿学校发放宣传品,消除宣传盲区。在每年的5月15日“防治碘缺乏病日”,印刷宣传知识手册、悬挂大幅标

语,接待咨询群众近千余人次,使广大群众受到良好的碘缺乏病知识教育,提高了防病意识。全县设立碘盐销售点15个,便民连锁点209个,碘盐覆盖率、食用率、合格率均达100%,达到了国家监测目标。本人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荣获临汾市人民政府“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牛永明

牛永明,1971年6月生,唐兴镇陵下村人,山西医科大学毕业,防疫医师。1997年9月在县防疫站参加工作,2009年1月任性艾科科长。

参加工作以来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他在从事学校、劳动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中,不怕脏、不怕苦经常深入各行业、各厂矿、煤矿井下、学校食堂,按照规定标准监测,确保了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的安全。2003年在抗击“非典”时期,冒着生命危险在一线参加流调和消杀活动,受

到领导的赞扬和好评。2006年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以来,他逐步完善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档案,对疫情管理、流调预防、自愿咨询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高危行为干预等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2007年3月被省疾控中心授予 “艾滋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赵大喜

赵大喜,1971年8月生,中卫乡赵家村人,山西中医学院函授毕业。1991年7月在甘泉卫生院参加工作,2002年1月入党,同年5月任中卫乡卫生院甘泉分院负责人。

赵大喜任职以来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放在工作首位。他从有效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活动入手,促进了单位工作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了方便山区群众就医,医院开展24小时值班制度,并取消

了门诊挂号手续,对危重病人实行先抢救后收费的优惠办法,对家庭条件贫困的就医患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减免一定比例医疗费用的办法,通过上述办法的实施,深得广大群众的好评和拥护,前来就诊的病人逐日增加,卫生院的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7.3万元,达到2009年30余万元,甘泉卫生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迈进了全县乡镇卫生院的先进行列。

张灵芝

张灵芝,女,1971年11月生,唐兴镇城内村人,山西省委党校大专函授毕业。1988年6月在县爱卫办参加工作,2007年10月到卫生局工作,2009年4月任卫生局防妇股股长。

任职以来,张灵芝对工作认真负责,2009年3月,县内暴发手足口传染病期间,多次组织防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防病抗病知识,遏制了传染病的蔓延和传播,当年全县无一死亡病例。同年下半年甲型流感再一次在全国蔓延,为了做好防控工作,印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组织电视专门讲座5次,提高了广大群众防病意识,对岀现的4例甲流患者由于治疗措施及时得力,均痊愈岀院。在妇幼工作中启动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为主要内容的“降消”活动,印刷宣传资料15000余份,利用广播电视滚动宣传500余次,粉刷大幅标语60余条,岀动宣传车辆走村串巷广泛宣传,登记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以上,产前检查率达8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62.2%,住院分娩3271人,住院分娩率达99.6%。全县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建卡率达100%,全县“五苗”接种率达98.5%。在健康教育工作上,狠抓日常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平时利用各种机会在广场举行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和《健康手册》,并利用新闻媒体常年开办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有力促进了广大群众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和防病防疫重要性的认识。2005年至2009年先后5次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侯海珍人”。

侯海珍,女,1972年2月生,西阎镇十河村人,山西职工医学院毕业。1992年在山西锻造厂参加工作,2003年9月调入县疾控中心工作。

在疾控中心工作以来,侯海珍负责死因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了死亡卡和死因档案,圆满完成了各项监测任务,在省内同行中名列前茅,多次受到省、市领导好评。2007年被省疾控中心评为“全省死因监测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被市疾控中心评为“全市慢性病防控工作先进个

李双婵

李双婵,女,1972年5月生,唐兴镇陵下村人,临汾卫校毕业,药剂师。1991年5月在唐兴卫生院参加工作,1998年任防疫科医生。

从事疾病防控工作以来,李双婵常年下乡走村串户,认真完成防疫资料的收集、归档,对广大儿童进行普查建卡、建证、免疫接种,使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为使乡村卫生所工作人员能真正发挥作用,常年采取各种形式对其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在大家的努力下,年出生人口建

卡、建证率达到100%,在抗击“非典”和“甲流”期间,她不分昼夜战斗在一线,建立发热门诊,坚持24小时值班,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观察,挨村挨户宣传预防知识,对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进行消毒、预防,有效控制了病源的传播渠道。2007年被省卫生厅授予“免疫规划先进工作者”,2008年授予“卫生防疫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0年3月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卫生系统疾控工作先进个人”、“卫生系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杨晓俊

杨晓俊,1972年12月生,桥上镇庄里村人,山西职工医学院毕业,主治医师。1992年8月参加工作,在春雷厂职工医院任外科医生,1998年12月入党,2005年12月任副院长、兼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2006年12月任院长、支部书记。

自分配到职工医院参加工作以来,杨晓俊一直从事外科工作,通过进修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外科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处理熟练,方法得当,对一些疑难、危重病人也能做到及时正确处理。2005年12月主持医院工作后,面临医院濒临解体,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发展,医院如何走岀低谷。他不畏困难,审时度势,团结全院职工打破常规,组建了春雷铜材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采取了精简机构,对在职人员定岗定责,实行了按劳分配的一系列措施。工作中严把医疗质量关,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社会知名度,逐步和地方接轨,开通了临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业务,从而使医院逐步走出低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张小燕

张小燕,女,1973年11月生,绛县路村人,省委党校大专函授毕业。1990年12月参加工作,2009年1月入党。1990年12月在乡镇局参加工作,1996年8月调县爱卫办工作,2002年7月到卫生局工作,2009年9月任卫生局人事股长。

负责人事工作以来,张小燕努力学习人事管理工作知识,熟悉人事工作业务。掌握单位人事动态,协助领导搞好人事调配。2009年审核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158名,其中中级58人,初级100人,全部参加了考核考试。同年办理21名到龄人员退休手续,并准确无误的完成了全系统人事年报工作。2010年组织系统妇女参加了县妇联组织的大型庆祝活动,获得了“优秀奖”。工作中曾于2007年至2009年连续3年荣获县人民政府“卫生工作先进工作者”奖励。吴强

吴强,1974年7月生,王庄乡北冶村人,山西省委党校大专函授毕业,共产党员,1991年12月在县爱卫办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以来,吴强一直从事爱国卫生工作,为了预防疾病传播,大力开展除“四害”活动,特别是灭鼠工作,在食品生产经营宾馆、饭店、集贸市场、医院等场所集中进行消杀活动,取得明显效果,2006年、2007年两次被省爱卫会授予“灭鼠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县政府授予“卫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7年至2009年我县连续三年荣获省级 “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付艳云

付艳云,女,1975年10月生,山西孝义市人,山西医科大学毕业,主管医师。2001年7月在县疾控中心参加工作,2005年1月任防控科科长,2006年7月入党,2008年7月任疾控中心副主任。

参加工作以来,付艳云参与了计划免疫、门诊接种、传染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等多项工作。工作中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受到大家好评。尤其是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她不怕危险,冲锋在前,从流行病学调查到疫源地处理,样样工作都出色完成了任务。在日常信息管理工作中从无发生迟报、错报现象,各项数据真实可靠,多次受省、市表彰。在负责传染病防控期间,对于每次疫情都第一时间深入病区,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消杀,有效遏制了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在承担国家级细菌性痢疾监测及省级死因监测工作中,排除多方困难,取得了各项数据,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2009年,付艳云被市卫生局、县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霍连梅

霍连梅,女,1975年12月生,唐兴镇南寿城村人,省委党校函授经济管理本科毕业,中共党员,1991年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毕业后,同年11月在县爱卫办参加工作,2002年7月任卫生局医政股科员,2009年9月任医政股股长。

任职以来,她狠抓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实现了组织机构健全、内部管理规范、服务效果明显。村卫生室达到280所,483人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523名乡村医生、320名护士再次进行了执业注册登记。在社会力量办医工作上,加强监管,严把准入关,对符合条件的35所个体诊所、4个民营医院办理了证书。在平时工作中,霍连梅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工作素质,对待医疗纠纷,善于化解矛盾,她所处理的10余起医疗纠纷无一引起争议,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2002年至2008年被省卫生厅连续授予“省医政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2009年被市卫生局连续授予“卫生应急工作先进个人”和“卫生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续泽

续泽,1978年9月生,隆化镇下梁庄村人,大同医专毕业。2002年参加工作,2004年调卫生局任办公室科员,负责文秘工作,2006年11月入党,2009年2月任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负责文秘工作期间,他通过多学、多看、多思考、多积累,写作水平迅速提升,很快胜任了工作,圆满完成了各种计划、总结、汇报、经验材料撰写工作。先后在临汾日报、山西农业、健康生活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2009年,担任办公室主任后,续泽负责办公室、综治安全、卫生应急、机关党建、共青团等工作。面对新的岗位,他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努力做到超前思考,围绕大局,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动权,逐步实现了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在认真做好上传下达、综合协调、收发文件、资料整理等日常工作的同时,认真落实“首问首办制度”,热情主动做好各项工作,积极主动组织全局人员每周一、三、五进行集体学习,并先后健全完善了卫生局文明办事制、服务承诺制、岗位责任制等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机关管理,使局机关处于高效有序的运作状态,卫生局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和谐单位”称号。在综治安全工作方面,健定完善了卫生系统综治安全网络,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确保了全系统的安全稳定,卫生局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在卫生应急方面,起草制定了《翼城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翼城县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援预案》,先后完成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任务。本人多次被授予“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安全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团干”、“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

亢志强

亢志强,1979年3月生,南唐乡云唐村人,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毕业,中共党员。1996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卫生局科员、防疫股股长等职,2008年7月任县爱卫会办公室副主任。

任职以来,积极组织教育、城建、环保、卫生、交通、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动抓好整治,尤其在县城绿化、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卫生整治及学校、旅游景点、市政建设卫生整治方面狠下工夫,通过努力形成了上下左右、方方面面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2007年、2008年、2009年翼城连续3年获得了省级“卫生县城”荣誉称号。为了预防疾病传播,大力开展了除“四害”工作,年平均投入近5000余元购买消杀药品,在食品生产经营宾馆、饭店、集贸市场、医院等场所集中进行消杀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年年顺利通过省、市验收测评。在农村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工作中,全县21个行政村已新建双瓮漏斗式无害化卫生厕所1500余座,2007年、2008年的改厕任务圆满完成,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本人从2008年5月分别获省卫生厅“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先进个人”,省爱卫会“灭鼠先进工作者”,市卫生局“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先进个人”,县委、县人民政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张长刚

张长刚,1979年10月生,王庄乡郑庄村人,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毕业。2000年7月在县爱卫会参加工作,2002年7月到县卫生局工作。2003年7月入党,2005年3月任卫生监督股股长,2009年12月兼任南梁中心卫生院武池分院院长。

任职期间,张长刚认真负责,兢兢业业,针对医疗市场非法行医、无证行医、出租科室、非法医疗广告等行为不断开展专项整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了清理整顿。共出动检查车辆100余次,投入卫生监督人员500余人次,取缔非法行医31家,坐堂医生5个,取消非法广告46条,没收

药品、医疗器械40余箱,罚款5万余元,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平时工作中认真贯彻卫生部制定的8项行业纪律及省卫生厅制定的“十不准”制度,对所属部门多次组织行风评议和行风听证对话会,不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认真组织医务人员以“无红包、无乱收费”为主要内容的“五无”示范医院创建活动,并加强医疗机构对收费、药品价格的公示制度管理,实行“病人选医生,一日清单”制度,让广大群众明明白白看病,放放心心购药。2005年县医院、中医院全部实行了网上竞价采购药品,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9年以来对2600余名农村孕产妇进行了补助,补助金额达到了78万余元,实现了农村孕产妇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达到免费目标。多年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张长刚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2006年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先进个人”,2004年、2007年度分别被县人民政府评为“卫生工作先进个人” ,2008年被市卫生局评为“全市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

孙赵慧

孙赵慧,1980年11月生,唐兴镇北关村人,山西医科大学毕业。2001年9月在县疾控中心参加工作,2009年任传染病防控科副科长,2010年任科长。

参加防疫工作以来,参与完成了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的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及专项检查整治活动10余次,圆满完成了各项抽检,现场检测和采样任务。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孙赵慧负责县长途公共汽车站医疗点的监测工作。每天接触大量的流动

客人,为了全县人民的健康,冒着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坚守岗位,严把人口关,对上下车旅客不厌其烦,一一检测,受到领导多次好评。2006年负责传染病防控后,在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专项工作中,每年按时完成了300份样品的采集与阳性样品的送检任务。日常工作中坚持每日4次传染病报告卡网络浏览审核登记,不明原因肺况、手足口、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监测与流调,每年19份疫情分析的撰写,每季一次传染病联防联控督导,每年2次传染病漏报调查与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因工作成绩显著,2006年被评为“全省死因监测先进个人”,2009年分别被评为“市传染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县卫生系统疾控工作先进个人”。

第三节人物名表

表11—1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表11-2 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