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平邑县位于北纬35°07’35"〜35°43’23”,东经117°25’2"〜117°56’51”,地处世界地质公园沂蒙山腹地,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形起伏多变,山地丘陵占县域总面积的85%以上,呈现“三脊两谷”W型带状分布。具典型的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万物得其本者生。特殊的自然环境,孕育有丰富的中药资源,自古有“天然药库”之称,是山东省中药材重要产区。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平邑县拥有中药资源216科736种,占全省中药资源总数(1470种)的50%以上,所产金银花、山楂、丹参、徐长卿、全蝎、银杏、蟾酥等均属著名的道地药材,因历史悠久、质量上乘而享誉海内外。

金银花本草名“忍冬”,最早记载于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由于金银花适应性很强,“凌冬不凋”,其自然分布范围很广,“处处有之”。蒙山一带自古就蕴藏有丰富的野生金银花资源,是金银花的自然分布中心。由于金银花野生资源比较丰富,所以早期所用金银花均是采集的野生品,并且药用器官主要是茎叶。有关金银花人工栽培的最早记载见于刊行于公元1075年、北宋苏轼、沈括所著的《苏沈内翰良方》,其卷第九称:“可移根庭栏间,以备急”。金银花真正大面积种植的记载见于地方县志,如据清朝光绪二十二年编撰的《费县志》记载“花有黄白故名金银花,从前间有之,不过采以代茶,至嘉庆初,商旅贩往他处,辄获厚利,不数年,山角水湄栽植几遍”。由此可知,开展金银花少量种植至今至少已有940余年,而大面积广泛种植的记载至少始于1796年,至今已有220余年的历史,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平邑县的郑城和流峪及其周边。由于种植历史悠久,经过自然变异及人为定向选育,平邑县金银花的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有毛花系、鸡爪花系、麻叶系、线花系和秧花系等五大品系、10余个农家品种,是中国金银花种质资源分布中心。1996年,平邑县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2000年,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金银花之乡”称号;2019年,获批国家区域性良种中

药材繁育基地。

平邑金银花上山不下滩,不与粮争地,不与菜争田,95%生长在山地丘陵,具有“三喜、三耐、三忌”习性,种植金银花可以发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绿化荒山等作用,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1992年,平邑县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称号。2003年,“平邑县金银花护填模式”收录到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模式》,并向全国推广。2014年2月,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称号。2016年9月,被国务院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2018年4月,平邑金银花生态原产地保护通过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家组初评审。

平邑县金银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种植在山区丘陵的田边堤堰,土地瘠薄,干旱少雨,生长环境恶劣,虽然产量低,但木犀草昔等活性成分含量高,临床疗效好;②“四月八,采银花”,初夏采摘头茬花,此时气候适宜,所产金银花质量高,平邑头茬花产量占年总产量的70%,使得金银花药材整体质量优良;③以采含苞待放的二白针和大白针为主,采用传统晾晒方式干燥,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气味清香,挥发油含量高,历史上被誉为“济银花”或“东银花”。1995年,平邑金银花被评为“中国中草药金银花优质产品”。2007年,被认证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簇花繁荣了一方经济,一簇花富裕了一方百姓。金银花分布于全县14个镇(街道)555个行政村,惠及31万花农,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特色产业。2018年,平邑县被授予首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至2019年,金银花产业规模达历史最高,栽植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总产量超过1800万千克,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总产值超过45亿元,国内70%以上的大型医药、食品企业均以平邑金银花作为产品原料,平邑县沂蒙道地药材市场金银花交易量占全国金银花交易量的80%以上。

平邑金银花产业历经200余年,走过了初步蕴育、较快发展、先快后稳、快速增长、整治提升、高质量发展6个阶段。万事得其道者成。立足产业资源优势,传承精华,探索产业运行机制,守正创新,正在成为金银花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1949年前为初步蕴育阶段。平邑所辖区域不仅中药资源丰富,而且古时靠近鲁都,是宗圣曾子的故里,文化开发早,制药源出久远,许多外地药商到此经营,当地人也纷纷开设堂铺,中医药堂铺曾达150余处,经营中药500种以上,中医药从积淀蕴育逐渐成为区域特色。但在1945年前,当地无官方医药机构,一些散在的药店,均为私人开办,多以代代相传、师徒相托的形式延续营业。当地农民自发栽植金银花,生产发展缓慢,至新中国成立前,金银花总产量不足10万千克。

1949—1978年为较快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金银花中药材购销逐渐由官方主导,先后成立县政府中药部、供销合作社、药材公司,采取了一系列促进中医中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金银花生产规模实现了较快增长,产量由1949年的10万千克,增加到1978年的55.5万千克。

1979—1997年为先快后稳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科技、投入、人才等多

要素发力,促进金银花产业较快发展,总产量由1979年的81.2万千克提高至1988年的150万千克,占全国金银花总产量的40%以上,为1949年的15倍。全县医药卫生部门经营和应用的中药有568种,中成药有424种。1989年始,金银花出现滞销现象。之后,政府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1991年,金银花茶、银花健尔乐、银花浓缩饮料、银花珍等新产品研发上市,填补了国内空白,促进了金银花产业稳定发展。至1997年,金银花总产量325万千克。

1998—2012年为快速增长阶段。1998年后,贯彻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成立县金银花果茶管理办公室,推行标准化种植和无公害化烘干补贴政策,中小微企业及合作社快速兴起,加之“非典”“甲流”等重大疫情发生,使金银花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发展速度达历史最高。至2012年,金银花栽培面积65万亩,总产量突破1750万千克,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同时,因市场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二产、三产发展相对滞后,金银花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加之采摘成本攀升,导致花农放松田间管理,“以橹代采”和刨花现象时有发生。

2013—2018年为整治提升阶段。2013年后,先后成立县金银花产业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县金银花产业综合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县金银花产业提升指挥部等领导机构,组织发起成立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和中国中药协会金银花专业委员会,创新实践平邑金银花产业“W型”发展模式,实施“绿色生产、三产融合、标准引领、品牌带动”战略,实行“政府+协会”双轨协同机制,领导机构及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规划引导、扶持指导和监督管理职能;协会通过市场手段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办一个或多个主体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合算的事情。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先后成立5个分支机构:专家委员会牵头搭建产学研平台;电商与贸易委员会侧重大宗交易和平邑金银花旗舰店开发运营;农民合作社委员会以平邑金银花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抓手,创新实践“五位一体”集约化服务体系建设;双花艺术委员会聚集金银花文化挖掘宣传;种苗专业委员会突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国家区域性良种中药材繁育基地建设。中国中药协会金银花专业委员会则在产业规划、政策指导、科学研究、标准制定、出口贸易以及举办全国性、国际性金银花节会活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多措并举,有效克服了生产经营主体小、产业链条短、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促进了金银花产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并起到了引领全省、全国金银花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

2019年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第十届中国(平邑)金银花产业发展峰会上,县金银花果茶发展促进中心作平邑县金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实施“生态优先、创新驱动、标准引领、品牌赋能”发展战略,突出“绿色化、集约化、内涵式、外向型”发展方式,加快“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重点实施“一廊、一志、一馆、两镇、三园、四体、五融合”工程,即:提升平邑金银花绿色生产百里长廊建设,编撰《平邑金银花志》,新建金银花博物馆,培育郑城、流峪2个镇为金银花特色小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和新六产示范镇,创建更高层次的金银花现代农业产业园、金银花科技园和金银花产地市场双创园,构建药食两用金银花质量安全命运共同体、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要素聚集体、农业

产业化联合体、齐鲁美丽田园综合体,促进三产融合、产村融合、产镇融合、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巩固提升一产,培育壮大二产,强力开拓三产。标志着金银花产业从数量增长型转轨到质量效益型。2019年,平邑县被评为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县。

发展优质纯正道地药材,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平邑金银花靠品质赢天下,坚持从标准引领做起,从基地源头抓起,创新实践金银花生态基地“金字塔”模式和标准化基地“六统一”模式,逐步建立金银花标准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开展全程质量控制、质量认证和质量监管工作,不断提高药食两用金银花质量安全水平。1993年,县人大常委会把金银花命名为“平邑县花”。2010年,县政府荣获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金银花)标准化生产试点单位。2014年,平邑县获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4年、2015年,平邑县被评为中国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2018年,平邑金银花绿色生产百里长廊建设项目纳入全县重点工程。2019年,平邑县参与制定的《中医药金银花》国际标准发布,填补了金银花国际标准空白;山东省金银花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被列为“省级创新基地”名单;县政府与北京同仁堂签订有机中药产业战略合作协议;1家企业金银花基地被认定为山东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2家企业金银花产品被认证为有机产品。至2019年,制定实施金银花标准20余项,通过GAP、GMP、GSP质量认证企业36家,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20世纪70年代后,金银花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2002年,金银花被国家列入87种药食同源中药材名单。2007年,平邑县荣获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县称号。平邑金银花2007年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09年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注册。2010年,平邑县被命名为“山东省长寿之乡”。2013年后,通过实施“母子品牌”战略,带动了金银花产业从传统种植业向品牌特色产业的转化升级。2014年始,立足全品规、全产业链大数据优势,开发运行的平邑金银花价格指数,成为中国金银花的价格风向标。2018年,平邑金银花荣获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8—2019年,平邑金银花连续两年居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百强,位列“区域农业产业品牌——中药材”第六位。2019年,平邑金银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10余款金银花新产品研发上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作为沂蒙特色农产品区域产业品牌,平邑金银花被收入乡村产业振兴提质增效丛书《沂蒙农业品牌建设新成就》,“临沂市平邑县金银花优质产品基地”被评为2019年度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品牌价值十强,品牌强度867,品牌价值258.1亿元。

在金银花产业发展的同时,金银花文化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2014年创作的《花乡美》,唱出了金银花的美丽、淳朴,抒发了花乡人民的热情。2015年创作的《金银花香飘漫天》,描绘了花乡的无限风光,抒发了花乡人民的真挚情感。上述两首歌曲均具有浓郁的沂蒙民歌风格,于2016年被收入《中国当代作曲家作品经典》。至2019年,共举办十届中国(平邑)金银花节(产业发展峰会),弘扬了中医药文化,提高了平邑金银花知名度,擦亮了 “曾子故里, 生态平邑,中国金银花之乡”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