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门秀元(1938年)男,汉族,山东莱阳市人,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中国园艺学会理事,山东省园艺学会副会长。1962年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园艺系,分配到郯城县工作,先后任县北关园艺场技术农艺师、高级农艺师,县科协主任等职。1984年调入省林业厅。在郯城期间,潜心研究园艺科技,积极推广果树栽培技术,多次被临沂地区、郯城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979年始,主持了省级科研项目“银杏提早结果早期丰产试验”,对银杏生产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实现了银杏3年结果、5年丰产,为银杏的大力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开创了银杏发展新局面。1983年通过省科委组织的鉴定,1984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调离后,仍关心、支持郯城县的银杏事业发展,自或陪同省领导多次来郯指导银杏生产。先后在《落叶果树》、《山东林业科技》、《园艺学报》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银杏论文20余篇。数次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农业节目中受邀主讲银杏知识,受众达百余万人;并走遍国内许多银杏重点产区,宣传推广银杏栽培技术。1996年编著出版的《银杏问答》和1997年编著出版的《银杏栽培技术》,内容通俗易懂,语言简洁,成为广大银杏栽培爱好者、农村银杏生产专业户的技术培训教材和农林院校师生及有关科技工作者的必备参考书。

马瑞赫(1963年〜)男,汉族,新村乡银杏村人,郯城职业中专讲师,中国银杏研究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始,致力于银杏栽培技术推广及银杏叶加工研究。先后到江西省山江湖治理委员会、陕西省林业厅、辽宁省丹东市林业局、中国兵器工业部等单位传授技术,应邀为云岭林场、井冈山林场、共青城农垦、凤凰山林场、终南山林场、三门峡库区等70多家农区林场作报告,推广银杏种植、嫁接技术;参与了河南省三门峡市国牛集团“利用银杏叶提取黄酮貳”、云南省澜

沧云山集团“银杏栽植及开发利用”、河北省安国市林业局“珍稀药用林业产业化”等项目的实施;帮助山西省翼城世纪春银杏叶茶有限公司(世纪春牌)、河北省安国市良君植物有限公司(良君牌)、陕西省宝鸡市福达实业公司(福达牌)、江西省南昌市白果园科技实业公司(结福牌)、河南省汝州市永健银杏开发有限公司(康源牌)等40多个银杏产区及企业建起了银杏叶茶加工厂,在全国银杏加工研究领域享有盛名。

2001年8月在浙江长兴市召开的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上交流了《银杏叶茶加工新技术》,内容翔实,技术关键点具体细致,实用性强,引起全国银杏研究者及生产企业浓厚兴趣。2002年11月,在四川都江堰市举行的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上交流了《银杏茶叶企业标准及产品质量检测》一文,为统一全国银杏叶茶加工及产品检测标准提供了依据。

邓夫胜(1963年11月〜)男,汉族,郯城县褚墩镇人,临沂农校毕业。1986〜1992年任郯城县农业局技术员,助理农艺师,1992〜1996年任港上乡科技副乡长,1996〜2002年任重坊镇副镇长,2002年始任郯城县科技局主任科员、副局长。是郯城县政协第七、第八届常委,临沂市第十五届、第十七届人大代表。2002年加入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

在港上、重坊工作期间,先后在港上镇后埝村、朗里西村、珩头村,重坊镇徐出口村、高庄村、王庄村、高集村等建立银杏育苗基地33.3公顷、矮化早实丰产园200余公顷、银杏蔬菜间作园800余公顷,培养乡村银杏技术能手200余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县科技局工作期间,组织申报银杏产业科技项目,其中“郯城银杏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郯城银杏)示范基地”、“郯城县银杏产业开发关键技术集成研究”等获得山东省科技厅、财政厅立项;“反相工业色谱技术在银杏叶提取中的应用”被列为临沂市2008年度重大科技项目,“银杏农业科技示范园”被授予临沂市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称号;组织申报银杏专利1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5项;曾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星火计划三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多次获县科技进步奖,荣获市优秀党外知识分子、优秀党外干部、科技兴郯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银杏叶生产基地GAP认证,是县政府“十一五”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县各级领导、专业技术人员、银杏加工企业多年的夙愿。2009年春,按照县政府安排,带领林业、农业、卫生、环保、药监、质监等行业1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成立了“郯城县银杏叶生产基地GAP认证办公室”,开展了银杏叶规范化种植GAP认证准备工作。

王玉芬(1956年)女,汉族,港上镇王桥村人,中共党员,高级农艺师,先后任新村乡林业站技术员,港上镇林业站站长、政府科技副乡长,县银杏研究所所长等职。是县政协第四届、第五届常委,临沂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临沂市妇女联合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被市、县授予“全市新长征突击

手”、“市三八红旗手”、“全市林业系统先进个人”、“地区优秀乡镇林业技术员”、“地区优秀知识分子”、“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优秀科技工作者”、“县模范共产党员”、“县银杏科技状元”等称号。1979〜1983年,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完成了“银杏提早结果早期丰产试验研究”,实现了银杏3年结果,5年丰产,为银杏的大力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开创了全县银杏发展新局面,1984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之后,参与完成了“银杏矮化密植早期丰产扩大试验”、“银杏叶用品种筛选及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银杏雄株良种筛选研究”、“银杏良种推广及丰产技术开发”、“立晨营养液对银杏、杞柳应用效果研究”、“银杏栽培技术规程及其产品分类标准的研究与推广”等科研项目,分别获市、县科技进步奖。在省级及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各地银杏培训班主讲150余场次,参训人员5000多人次。

孔庆奎(1961年)男,汉族,褚墩镇人,中共党员。1986〜1993年任县白果罐头厂技术科科长、生产技术厂长期间,带领技术人员,研究开发了白果罐头、白果养生精、银杏叶茶等银杏系列产品,分别获得山东省商业厅优质产品奖、新产品开发奖,国家商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1993〜2000年任郯城华银制药厂技术厂长期间,研究开发了银杏叶口服液、银杏胶囊等银杏叶保健品。

2000年后调入黄山煤矿。2007年始参与郯城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建,任公司副总经理,进行了现代化银杏叶加工企业的建设,引进了两条天然产物色谱分离纯化生产线,配备了必备的检验设备,建成了符合GMP标准的洁净厂房。年生产高标准银杏叶提取物100吨,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在生产、供应、销售、刘道江(1961年)男,汉族,新村乡丁沟村人,中国银杏研究会会员。1979年参加工作。1982年在县茶厂工作,从事南茶北引的种植与加工试验。1985年县组建“国营郯城县白果罐头厂”,相继财务等科室工作。与厂内科技人员齐心协力从事有关技术及加工工艺的探索,完成了清水白果、银杏羊羹等产品的开发研究,获国家商业部、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秋,申报成立个体企业“山

东郯城华银银杏开发公司”,自任经理,相继开发研制了速溶银杏养生粉,银杏系列餐具(银杏木筷,银杏木砧板)、银杏卧具(银杏被、银杏枕、银杏席)、银杏保鲜仁、养生即食银杏、银杏养生八宝粥、速溶银杏颗粒、银杏保健酒、银杏胶囊、银杏果脯、银杏开心果等门类众多的银杏叶、果、材加工品,其中速溶养生粉、速溶银杏颗粒系国内首创,银杏开

心果为全省首家。产品畅销京、沪、苏、鲁、皖、鄂、湘、粤、港、澳等省(市、区)以及日本、东南亚等国家。2009年始,进行厂房扩建,设备更新,深入研制达到国际标准的银杏食品及符合国家标准的银杏保健品,成为县内首家银杏加工品类多、规模大、效益高的个体企业,多次受到县表彰、奖励。

孙庆国(1962年〜)男,汉族,郯城县重坊镇出口村人,中共党员,1978年至1995年任出口村党支部书记。任职期间,配合县林业局、县科委在村东沂河滩地,采用嫁接技术,建成了银杏良种园;后在县、镇政府大力支持下,投资数百万元,进行了园内旅游设施配套,新建园内观光路、郯子夜读石像、涟漪桥等,将该园建成了全国银杏生产的示范园、老年人的长寿园、青年人的伊甸园、少年儿童的游乐园,2005年被县政府命名为中华银杏品种园,2008年初,被省政府批准为市五大“逍遥游”景点之一。

1995年离职后,在自己0.33公顷多的承包地上,开展了银杏复合经营探索,创出“银菜间作”、“银银间作”等“三种四收”立体种植模式,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岀率,每666.6平方米土地年收入均在万元以上。带动了全村银杏产业的发展。

孙敦琴(1932年〜)男,汉族,江苏丰县人,中共党员。1954年参加工作,曾任郯城镇文教干部。中国花卉学会会员。1983年始致力

于银杏盆景制作的技艺研究探索,首创了盆景园艺的奇葩——微型银杏盆景,即株高25厘米以下的银杏盆景。其主要技艺是采用多年生接穗(枝龄3年生以上接穗)、矮株早接(当年实生苗秋季嫁接)、快速整形(造型与整枝同步进行)等。历经20余年,培育出数千盆银杏微型盆景,突显其小巧玲珑、苍老古朴、姿态繁多的情趣与韵味,深受广大盆景爱好者的青睐。远销京、沪、粤、浙、鲁等地。2004年一悬崖式银杏盆景,以千元高价售于临沂市一客户。多年来,在《中国盆景》、《中国花卉报》等报刊发表了数十篇文章、照片。与侯九寰合写的《微型银杏盆景制作技艺的探讨》收录于1997年9月“全国第六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张永瑞(1940年)男,汉族,江苏沛县人。中共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原全国银杏研究会)第二届至第十六届理事,优秀会员。1962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林学系,10月来郯参加工作,先后任国营马陵山林场技术员,李庄、马站、郯城林业站站长,房庄公社党委副书记兼管委主任,马头镇党委书记,1986〜

1995年4月任县林业局局长。

任县林业局长初期,在反复调查研究的

人物第十章

基础上,结合郯城实际,大胆创新,率先提出 把林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大力发展银杏生产上 来,积极争得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 使之付诸实施。在他的积极宣传、倡导下, 1988年9月,县委、县政府首次下发了《关于大 力发展银杏的决定》,吹响了在全县大力种植 银杏的进军号,以后始终把发展银杏产业作为 经济工作重点,连续多年下发文件,号召全县 人民广植银杏。经过多年的努力,郯城银杏产 业初具规模,果叶苗生产走在全国前列,1996 年郯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原绿化先进县。

开展银杏的科研与推广。先后在省级以上 学术刊物发表银杏论文10余篇,与他人合作编 著的《银杏栽培》一书,1993年由科技文献出 版社出版,并获国家科协优秀图书奖,参与的 《银杏良种筛选》项目获省科委三等奖。多次 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晔等赴江苏、河南等 考察银杏、交流发展经验。积极参与全国银杏 学术研究会的各项活动。2000年秋,参加了中 央电视台、国家科委、农业部等组织的科技下 乡活动,赴河南大别山、湖北农村宣讲银杏栽 培技术。1996年参与中法德合资兴建的郯城绿 源银杏公司的建设,并被聘为顾问。

记”等称号。

1986年始发动全村群众,开展银杏种植, 逐步将全村43.3公顷土地种上了银杏。为了解 决银杏发展中的部分农户资金缺乏问题,村支 部研究决定实行党员干部联户制度,先富带后 富。张全德拿出5万元,帮助贫困户杜修德、张 全强等5户购买种子化肥,促进了全村银杏发 展,3年后使该村成为全县依靠银杏致富的专 业村。1997年村里与临沂、日本等客商合资建 成银杏叶烘干厂和茶厂,年加工银杏鲜叶1500 吨。带领村民多人到东营黄河三角洲、威海、 济南北园、江苏邳州等地承包土地67余公顷种 植银杏;到北京香山、北海公园、颐和园、青 岛崂山等承包银杏树,使许多古老的银杏树焕 发青春,结出累累硕果。该村最高人均年收入 万元以上,实施了改水、改厕工程,完成了道 路硬化,安装了路灯,修通了下水道,开通了 有线电视,家家喜迁小康楼。原山东省人大常 委会副主任苗枫林前来视察时,题字:“银杏 如银,银铺农村小康路;赵楼无楼,今朝楼起 新农村”。1998年3月捐赠万元给县政府,用 于县城的绿化建设。1999年以该村为原型拍摄 了电视连续剧《小康人家》,在中央电视台播 放,使该村名扬天下。

秀共产党员”

张全德(1938年〜)

男,汉族,胜利乡赵楼 村人,中共党员,1969 年至2006年任赵楼村党 支部书记,在其带领 下,赵楼村成为国内闻 名的土里生金的“银杏 专业村”。先后荣获省 “劳动模范”、“优

“银杏状元”“模范村支部书

张振学(1966年10月 ~)男,汉族,郯城县 杨集镇人,中共党员, 高级工程师,山东农业 大学林业专业毕业, 1990年8月分配到县林 业局工作,先后任县林 业局林业站副站长、场 圃站站长、办公室主

263任,2004年2月任县银杏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林业宣传和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宣传我县银杏产业文章50余篇,论文10篇,主持或与他人合作完成银杏良种筛选、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课题,获市、县科技成果奖多项。

李明光(1972年1月〜)男,汉族,山东平度人,农艺师,推广硕士,中共党员,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会员,现供职于郯城县农业局。1995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分配到郯城县农业局工作,1996年4月被聘到中法德合资郯城绿源银杏有限公司工作,2004年始任公司GAP经理,主管银杏叶GAP基地建设、管理、生产、销售出口及科研工作。2010年获得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学位。针对银杏叶GAP基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主持县、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其中《银杏GAP采叶园昆虫群落结构调查及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研究》获郯城县科技进步一等奖,《银杏采叶园昆虫群落结构及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获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参与其他相关农业课题研究。在《现代农业科技》《山东农业科学》、《农业知识》和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10多篇科技论文。2006年被评为“郯城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 。

杨中锋(1974年7月〜)男,汉族,山东省费县人,1995年毕业于烟台大学生物化学系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先后在山东温和集团、山东联伟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美国大湖饮料公司从事白酒生产、技术、勾兑、销售、浓缩果汁饮料、酶制剂生产等工作。曾任费县政协委员。2001年10月,在山东仁和制药有限公司工作,先后任技术部部长、分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总经理。长期从事银杏叶黄酮提取、新药研发、科技项目申报等工作。2003年开发出新健康保健食品银杏片、银杏胶囊,药品银杏叶片。2006年,参与了省科技厅科技重大专项:郯城银杏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全县银杏资源系统开发研究、银杏叶在药品方面应用研究;与山东大学合作进行了银杏叶综合提取项目;与南京药科大合作进行了银杏叶聚异戊烯醇注射剂新药研究项目。开发出西药20种,抗生素6种,中药5种,医药中间体5种,中药提取物5种,食品8种。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县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被授予费县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郯城县“科技兴郯”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苏明洲(1966年3月〜)男,汉族,高峰头镇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中国银杏研究会会员、省林学会会员。1985年7月起在县林业局工作,2004年2月任县银杏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自

参加工作以来,长期从事银杏的科研与推广。在省以上专业刊物及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银杏科研论文30余篇,作为主笔先后有《GAP银杏采叶园栽培技术》等七篇论文,在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上分别荣获二等、三等或优秀论文奖,是全县获得此奖项较高、较多的作者。作为副主编参与编辑出版了《银杏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一一第十四次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在《农村大众》上发表银杏科普文章6篇;主持完成的《银杏基因资源的收集和基因库建立的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与山东农业大学协作完成的《材用银杏优良无性系的选育》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完成的《利用银杏资源库选择叶用品种》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了县政府组织的银杏产业专题调研和银杏产业普查,形成了《郯城县银杏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执笔撰写了《郯城县银杏产业普查报告》。1996年12月被县委、县政府批准为第六批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9月被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科协授予“第二届临沂市青年科技奖”,同年10月被临沂市总工会、市经贸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授予“临沂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2012年,获山东省科技金桥奖,被郯城县人民政府授予郯城县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侯九寰(1939年〜)男,汉族,山东郓城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林学系函授班。高级工程师、中国银杏研究会会员、山东省林学会会员、省农业生态环保学会会员、临沂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协会会员、县经济研究会理事、县银杏研究会秘书长、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9年被授予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优秀会员。在银杏科研方面成绩显著。主要承担的省、市、县级科研项目有“银杏矮化密植早期丰产扩大试验及品系筛选试验”、“银杏快速育苗试验”、“银杏良种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等,分别荣获国家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委、县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和参编的著作有《银杏栽培》(1993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获国家科协优秀图书奖、《银杏生产实用技术》(1998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获省科协农村优秀科普读物奖。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及历届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科技论文、科普文章百余篇,其中获奖优秀论文13篇,是郯城县发表银杏科普、科技文章最多的一名科技人员。退休后仍倾心于银杏科研工作,被聘参与银杏叶GAP生产基地建设与认证准备工作,主要撰写有关银杏科技编目。多次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银杏研究会优秀会员。被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北京、山西、安徽、上海等省(市、区)30多个县(市)聘为技术顾问。被山东省科协聘为技术教师,其事迹载《农村大众》、《山东绿化》、《中国银杏报》、《郯城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汇编》等图书、报刊中。中国诗词学会会员,郯城诗词学会会长夏政平在一首《赞侯九寰老兄》的诗中写道:“钟爱他乡似故乡,献身银杏谱华章。魂牵沂畔绿林美,梦绕陵山白果香。科技攻关心力苦,霜发获奖誉荣光。位卑未敢忘民富,志在郯城奔小康。”

宫玉臣(1961年3月〜)男,汉族,山东省莱西市姜山镇泽口集村人。1982年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农艺师,中国银杏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郯城县林业局副局长,县银杏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在银杏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有:“银杏良种筛选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位);“利用银杏种质资源库选择特优核用良种”,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有机银杏叶茶制作及相关技术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位);“郯城银杏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初探”,获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第三届优秀论文二等奖,被评为市第九届自然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利用银杏资源库选择特优良种研究”,获全国银杏学术研究会第三届优秀论文三等奖。“山东省中医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郯城银杏)示范基地建设思路与策略”,获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大代表。

皇甫桂月(1938年9月〜)男,汉族,江苏省丰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林业专业,郯城县国有苗圃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会员,县银杏协会常务理事,县第十三届人多年积极进行科学试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利用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推动了县银杏产业的发展。1988〜1990年主持了“银杏快速育苗试验”,其成果属省内领先,获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2000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完成了“银杏良种选育及快繁技术研究”、“采叶银杏专用园栽培模式研究”、“高黄酮甙银杏良种选育”的研究,成果均居国内领先水平,分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银杏论文50余篇,其中7篇分获中国银杏研究会二等、三等及优秀论文奖。1993年与他人合作编写了《银杏栽培》,由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获国家科协优秀图书奖,发行海内外。1992年8月,为全县唯一参加全国首届银杏学术研讨会者,2008年被中国林学会银杏分会评为优秀会员。

1989年以来,先后8次作为讲课人之一参加省、市、县举办的银杏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人员4000余人次。被20多个县(市)、乡(镇)、公司聘为技术顾问。

高森(1968年10月〜)男,汉族,杨集镇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新村乡林业站长,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副主任。1990年参加工作,在新村乡从事银杏生产研究和科技推广,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力推广银杏栽培管理新技术、新方法,每年举办银杏科技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2000人次,印发技术明白纸2000余份,推广面积达

2000公顷,银杏良种嫁接400余公顷,年产银杏干果100余万千克。与郯城绿源银杏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银杏GAP基地建设、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改建银杏叶GAP生产基地400余公顷,新建银杏叶GAP基地200公顷。在新村最早发现银杏树上的桑白盾酚、银杏超小卷叶蛾等虫害及青刺蛾蛹寄生菌,得到山东农业大学邵云华教授的确认。创办了县内首家森保服务部,并以服务部为窗口做好银杏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防治。撰写的论文有3篇在国家或省级刊物上发表,4项科研成果分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连年被县林业局、乡党委评为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乡党委评为银杏状元,1999年被评为临沂市第三批优秀乡镇林业技术人员;2001年被评为市第四批优秀乡镇林业技术人员、造林绿化工作被市林业局记三等功;2002年被市林业局评为林业工作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评为市第六批优秀乡镇林业技术人员;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五批优秀乡镇林业技术人员。

黄敬礼男,新村乡黄村人。于1990年在自家院内试做银杏盆景千余盆,历经数年精心培养,档次不断提高,吸引省内、外众多盆景爱好者前来观赏和购买。1998年扩大规模,租赁本村土地0.8公顷,建起“双万帮带致富工程银杏盆景苗木示范区”,采用当地银杏苗木通过嫁接、修剪、绑扎等技艺,进行盆景培育。多次深入全国各地深山老林采撷,购买原始桩木,取其枝、干、根良好之状,精心制作出千奇百怪银杏盆景,诸如海豚拜天、千手观音、大象、金龙盘玉柱、金字塔、楼上楼等,无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价格均在数千元乃至数万元以上。2006年6月省委宣传部部长朱正昌等领导曾来视察,2006年3月省电视台制作有专题节目予以报道。其作品远销至北京、上海、湖北、江苏等省市。曾有韩国客商来此参观学习,爱不释手,以900元购置一盆,临别啧啧称赞。银杏盆景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

黄敬符(19334)男,汉族,新村乡黄村人,自幼务农,祖辈种植银杏。其人谙熟银杏生产技术,潜心研究银杏品种改良和嫁接技术,走遍新村、港上等银杏产区的20余个村,选择岀大马铃等三个优良品种。1986年先在自己承包的六株大银杏树上高接换头,五年后获得丰产,年收入近万元。并将新的品种及嫁接技术传授到周围农庄的百余户果农。先后培育出6万株银杏苗木。到各地拜师求友学习,购置十余部专业书,钻研银杏盆景的制作技艺。甫初培育出300多盆,收入5000多元;三年时间嫁接银杏盆景3万盆,年出售8000盆,收入8万元。叶、苗、果、盆景收入达15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依靠银杏发家致富的专业户,带头户。1997年3月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了“银杏盆景新技术试验培育基地”。黄金玉(1950年7月〜)男,新村银杏产业开发区黄村人,1971年5月入党,1978年7月任黄村党支部书记。1979年春在县林业局帮助下,在村西北“老窖场”建起20亩的银杏园,(与新村一村银杏实验园同一年建),进行矮化嫁接实验,是国内建立比较早的人工园片,1986年在村南建起了100亩的银杏园,是省内第一个年前开沟翌年栽树的园片,当时栽植的是2年苗,采用是大行距小株距行间间作黄草、蔬菜的模式建立的银杏园,同时在村南的颜黄路两侧定植了银杏树,是郯城县境内建的较早一条银杏林网,采用了党员出义务工、挖大穴、回填有机肥的方法栽植,2008年树粗均超过25厘米。

禚宝洋(1950年〜)男,汉族,新村乡新一村人,中共党员,中专文化。第十五至十七届市人大代表,第2~6届县政协委员。自幼生活在银杏之乡,十分热爱银杏事业,在银杏良种选育及嫁接技术的改进、提高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1979年协助进行了省科研项目“银杏提早结果早期丰产试验”工作。早年就十分注重银杏优良品种选育推广,1990年国家林业部在江苏邳州召开的银杏优良品种鉴评会上,专家、学者审定通过

的12个良种中,即有其推荐的五个品种入选。

尤擅长银杏盆景制作,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县盆景展,获取较高的奖项。多年来,远赴北京、河北、陕西、辽宁等十余个省推广银杏栽培技术,培训技术员近千名。由于在银杏生产与科技上做出的贡献,1992年从一名普通农民提拔为新村乡科技副乡长;先后22次被省、市、县授予劳动模范、优秀科技副乡长、农村科技大王、农民致富能手、先进科技工作者、先进统战干部、先进人大代表、银杏科技状元等光荣称号。

樊纪欣(1969年8月〜)男,汉族,港上镇樊埝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工程师,郯城镇林业站站长。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银杏生产科研与推广工作,在银杏种子育苗密度、银杏绿枝嫁接,银杏叶用品种筛选、银杏采叶园定植密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郯城镇发展银杏优质采叶圃66.7公顷,银杏大苗培育基地200公顷,银杏良种基地33.3公顷,在河北省辛集、江苏赣榆、山东潍坊等地推广发展银杏采叶基地200公顷,大苗培育基地133.3公顷,良种基地66.7公顷。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完成的《银杏核用品种选育》项目,2005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参编的《银杏生产实用技术》1998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岀版。参与完成的《银杏营养器官黄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的研究》、《银杏雄株开花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银杏的结实特性》等论文被国家级专业刊物刊载,《银杏截干反应的试验研究》、《银杏

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等论文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刊载。

樊纪美男,汉族,港上镇樊埝村人,著名的木旋玩具艺人。山东电视台、临沂电视台、《齐鲁晚报》、《解放军报》等曾专题报道,2006年被临沂市文化局授予“全市十大民间艺人”称号。自幼跟随父母学做木旋技艺,并很快精通。1985年任港上镇木旋制品研究室主任,后被聘为镇工艺礼品厂厂长。1991年回村,成为木旋专业户。他推陈出新,大胆改革,研发出电动旋车,实现了木旋品由手工作业转向机械生产,使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改变用料,由原来使用杨、柳、槐木改为银杏木;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木旋玩具:花篮、花捻、小狗、小猫、京剧脸谱、木偶人、“西游记”人物等达一、二百种。产品经其旋制、组装、涂色,成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价值不菲的工艺品,除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销售外,还销往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2003年自带300件玩具参加青岛啤酒节,被客户抢购一空。

颜士宏(1964年〜)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农艺师。新村乡农技站站长。倾心于银杏生态学的学习与实践。

成功组建土壤化验分析实验室,对银杏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为树株的生长、丰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只此一项每年为当地农民带来200万元以上的效益。2004年,针对国内外银杏叶生产形势,结合新村乡银杏产业现状,提岀了银杏GAP基地认证具体而详尽的实施方案,为申报省重大科研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现代化(郯城银杏)科技示范基地”项目提出了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积极开展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为“新村银杏”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的申报成功做出了主要贡献。编写《老神树,中国国树的形象代言》。在全国银杏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新村银杏虫情分析》、《SOD富硒银杏产品开发初探》、《新村乡银杏GAP基地管理技术研究》等5篇论文,其中1篇获三等奖,3篇获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