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七、临沂果茶机构

(―)行政机构

临沂历来无独立设置的果茶行政机构。1.公署劝业所

民国9年(1920),临沂、沂水、蒙阴、费县、莒县、郷城、日照县公署始设劝业所,配有劝业员,掌管农、林、果、桑、棉等事业。民国13年(1924)各县公署劝业所改为公署实业局,民国17年(1928)改为县政府建设局(科),民国22年(1933)又改为县政府第四科,为地方事业之指导机关。

2.山东省第三专署建设科

民国25年(1936)2月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沂水成立,专署内设建设科,配设农林技术员,负责农林事务。所辖临沂、莒县、郯城、费县、沂水、日照、蒙阴、峰县政府第四科随之改称建设科。

3.鲁南、滨海、鲁中行署实业处

民国29年(1940)6月鲁南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0年(1941)8月滨海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1年(1942)6月鲁中行政联合办事处先后设立经建科。民国34年(1945)鲁南行政主任公署、滨海行政主任公署、鲁中行政主任公署(原鲁中行政联合办事处)分别设立实业处,所辖各专署均设立实业科,具体分管抗日根据地内的农业、商务、交通等事项。

4.鲁中南行署实业处

民国37年(1948)7月,鲁南、鲁中、滨海三区合并成立鲁中南行政公署(驻临沂城),设立实业处(处长杨云阶),实业处内设农林股、合作股等。鲁中南行政公署所辖沂蒙、台枣、尼山、滨海专署均设实业科。

5.临沂、沂水专署建设科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撤鲁中南行政公署,成立沂蒙和滨海专员公署,下设实业科,主管农林牧渔等工作。1950年5月,建立临沂(原滨海)和沂水(原沂蒙)专署,设立建设科,科内设行政、农业、水利、林业、公路等5名科员。1953年8月沂水专署并入临沂专署仍设建设科(宫祥、丁履阳先后任科长,果树干部刘福鼎),并将棉麻烟、蚕业、农具、园艺、种子、畜牧等业务合并成立专署农业技术指导所。1956年4月,临沂专署建设科分为专署农业科、水利科、公路股,丁履阳、刘杰先后任农业科科长。

6.临沂专署林业局

,一1953年8月沂水专署并入临沂专署后即设立专署林业局,1957年6月专署将果树生产从农业移交给林业,到1958年4月张同田、王士一先后任局长。1958年4月,专署农业科、林业局、水利科合并成立专署农林水督导组,同年11月改称专署农林局,王守学、朱凤九先后任局长,时果树业务由林业股(股长王西津、果树干部刘佃堂)负责。1959年9月专署农林局析为专署农业局、林业局,专署林业局局长姜振邦。1963年果树行政管理、技术推广分别由业务股(股长王西津、果树干部孙广生)、林业站(副站长赵文堂、果树干部李昌怀)负责。1970年1月专署林业局改为地革委林业局。

7.临沂地革委农林局

1971年8月地革委决定将农业局、林业局合并成立地革委农林局,1974年2月又分设。农林局局长李东兴。果树技术推广由所属林业站负责,站长赵文堂,果树干部李昌怀、孙广生。8.临沂地区农牧渔业局

1974年2月由地革委农林局析出成立地革委农业局。1976年10月,地革委农业局改.称地区农业局,1978年7月又改称地区行署农业局。1984年2月由原行署农业局、畜牧局、水产局合并成立地区农牧渔业局。1983年4月,行署决定将园艺场、茶试站由林业局移交农业局,1984年4月农牧渔业局成立地区果茶技术指导站。到1990年3月畜牧、水产分设,地区农牧渔业局又改为地区农业局。其间李东兴、高树松、徐鹏杰先后任局长,分管果茶业务的副局长先后为:公方亮、蔡敬义、高成山、慕德骏

9.临沂市林业局

1974年2月由地革委农林局析出成立地革委林业局,1978年7月改称地区行署林业局,1984年2月又改称地区林业局,1995年5月随地改市地区林业局改称市林业局。其问彭思英、崔富德、朱景顺、陆景山、张敬波先后任局长。1977年8月林业局成立茶叶科和蚕果科,茶叶科任介民任科长(1981年4月调任),茶叶技术干部夏建立、钱万龙,1980年3月王安治任副科长。蚕果科科长先后由于占芳、赵文堂担任,1981年4月蚕业划归地区丝绸公司,蚕果科改为业务科(仍负责果树业务),王西津、李昌怀先后任科长,宋学智任副科长。1984年8月地区林业局撤销茶叶科、业务科,设立地区经济林管理站,主管经济林技术推广业务。

10.临沂市农业局

1990年3月畜牧、水产分设,地区农牧渔业局改为地区农业局,1995年5月随地改市地区农业局改称市农业局。卢洪第、徐宜宇先后任局长,分管果茶业务的副局长先后有万志军、刘树棣、张宪军。2001年7月市农业局与市农委合并成立新的市农业局,局长徐宜宇,分管副局长刘景太,2004年10月杨俊波任局党组书记。1992年9月地区农业局所属地区果茶技术指导站升格为地区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副县级事业单位。

(二)事业单位

1.地区果茶技术指导站

1983年4月,行署决定将园艺场、茶试站由林业局移交农业局管理。1984年4月,地区农牧渔业局设立地区果茶技术指导站,定编6人,同年7月王安治任副站长(1985年8月调任)。1985年2月李昌怀任站长,同年10月李峰任副站长。1985年12月接管从林业局划归农业局的水果茶叶管理业务。1986年7月刘淑兰任副站长。建站时实有3人,以后扩编,到1992年8月增至11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

,职责范围:负责全区果茶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组织果茶技术培训;试验、示范、推广果茶新技术、新成果;指导各县市果茶生产和技术部门开展业务工作;负责全区国营园艺场的生产管理、技术指导;承担上级业务部门和地区下达的果茶方面的研究课题,开展果茶科学实验和技术开发。

2,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1992年9月,地区果茶技术指导站升格为地区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副县级事业单位,隶属地区农业局,内设果茶技术推广科、综合科和生产经营科,编制11人。1993年5月,李昌怀任中心主任(1994年12月离任),同年7月李峰任中心副主任兼生产经营科科长,刘淑兰任综合科科长(1994年7月离任),申为宝任果茶技术推广科副科长。1995年3月李峰改任中心主任(1998年1月调任)。1995年5月地区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改称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997年7月,申为宝改任中心副主任,陈修会任果茶技术推广科副科长。2000年1月陈修会改任果茶技术推广科科长,同年3月刘相东任综合科副科长、赵锦彪任生产经营科副科长。2001年12月申为宝改任中心主任。2003年7月陈修会改任中心副主任,刘相东、赵锦彪分别改任综合科、生产经营科科长,管恩桦任果茶技术推广科副科长。到2004年,中心实有专业技术干部10人,其中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4人。

职责范围:负责全市果茶业宏观管理,制定全市果茶技术推广规划及生产技术意见;组织果茶技术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区域性开发;承担果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开发与繁殖;负责全市国营园艺场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果茶有偿服务和兴办经济实体。

3.市经济林管理站

1984年8月地区林业局设立地区经济林管理站,编制5人,站长宋学智(1990年3月调任),同年11月刘淑兰任副站长(1986年7月调任)。1991年1月闫洪楚任副站长,1997年8月改任站长(2002年6月改任主任科员)。1995年5月地区经济林管理站改称市经济林管理站。2003年6月李观和任站长。市经济林管理站2004年有专业技术干部5人,其中研究员1人、高级工程师1人。

职责范围:制定全市经济林发展计划及生产技术意见;负责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结合经济林生产实际,开展科学技术试验研究,组织经济林技术培训;指导全市经济林生产。

4.地区茶叶试验研究站

地区茶叶试验研究站于1978年10月经省革委批准建立,位于莒县夏庄公社马坡岭,占地21.4h㎡。1979年2月,地区林业局任命刁秀岩为副站长带领5名工人建站,当时省财政厅拨给基建及事业费19万元,地区行署拨给征地及事业费7.4377万元,共建房1040平方米,整翻茶园5.9公顷,架高压线3公里。1979年10月毛斌调入任站长,当时设置了技术组、后勤组及气象哨。1981年4月任介民调入任站长,毛斌任党支部书记,同年6月茶试站内设茶叶栽培室、制茶室、植保室、育种室和化验室等5个专业室。1978年10月~1983年3月茶试站隶属行署林业局。1983年4月,茶试站改属行署农业局,时有职工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人,杨擎天、王嘉祥任副站长。1987年2月杨擎天、余承厚任副站长,1989年余承厚、周龙先后任站长。1990年钱泽民任站长。到1991年全站固定资产总值⑹万元,仪器设备70件(台)。

茶试站属地方科研机构,是山东省当时惟一的茶叶科研单位,编制为行政科级,主要从事南茶北引的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和应用研究,还承担组织地区茶叶学会的学术活动。曾创办《茶叶科技》、《沂蒙茶叶试验研究》等内部刊物,编写《茶树植保》、《茶叶制造和审评》等教材,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译文8篇。完成试验课题15项,其中“南茶北引”获1978年地区科技大会奖,“茶树密矮区田栽培”1987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茶树抗寒单株筛选研究”1992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12月该站随莒县划归日照市管辖。5.县区果茶技术推广机构

2003年,临沂有县区级果茶技术推广机构12处,其中独立设置的正科级事业单位3处,隶属于县农业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2处、股级事业单位5处,隶属于县林业局的股级事业单位2处。县区级果茶技术推广机构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15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33人。

(1)兰山区果树技术推广中心

兰山区果树技术推广中心于1995年6月成立,隶属兰山区农业局,陈香宝、刘岗任中心副主任,2000年4月高思兰任中心主任。2003年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5人。

(2)罗庄区果树站

罗庄区果树站于1996年2月成立,隶属罗庄区农业局,编制2人,蔡春华、王瑞麟先后任站长。

(3)河东区果树技术推广站

河东区果树技术推广站于1995年8月成立,隶属河东区农业局,徐兴东、张元俊先后任站长。2003年有专业技术人员3人。

(4)郑城县果树站

鄕城县果树站1984年8月成立,隶属郯城县林业局,张铭画、姜振祥先后任站长。2003年有专业技术人员4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

(5)苍山县果树技术指导站

1984年4月,苍山县林业局设立果树站,编制4人,站长赵友华。1986年1月苍山水果业务归属农业管理,县农牧渔业局成立果树技术指导站,技术人员6人,站长糕启玉。1987年5月苍山县在果树技术指导站基础上组建县果品办公室,为局级单位,内设果树站、果保站,编制9人,李守坤任主任。1990年5月县果品办公室撤销,果树业务重归农业局,农业局恢复县果树技术指导站,技术干部7人,禚启玉、王彦鸣、高峰先后任站长。2003年全站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

(6)莒南县果茶技术推广中心

1984年4月莒南县林业局设立果树站,编制5人,站长王淑贞。1986年3月莒南县水果茶叶业务改属农业,县农牧局成立果茶站,编制6人,站长王淑贞。1987年6月县果茶站升格为县果茶技术推广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仍隶属县农牧局,内设果树站、果保站、茶叶站,王淑贞、孙钦超先后任中心主任。2003年中心有专业技术人员23人,其中高级农艺师5人。

(7)沂水县果茶服务中心

1984年6月沂水县林业局设立经济林站,编制4人,站长姜圣贤。1986年1月沂水县水果业务改属农业管理,县农牧渔业局成立果树站,编制5人,站长王明坤。1987年7月成立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为农牧渔业局所属副局级单位,内设果树站、果保站、财务科,中心主任王明坤。1993年12月县果树技术推广中心升格为县果品生产办公室,为局级事业单位,主任夏洪明。1999年1月县果品生产办公室改为县果品茶叶蔬菜生产管理局,局长聂增忠。2002年8月,县果品茶叶蔬菜生产管理局析出蔬菜业务后更名为县果茶服务中心,内设人秘科、财务科、果树站、果保站、种苗站和茶叶站,武清宝、张廷军先后任主任。2003年全中心有专业技术人员19人,其中高级农艺师4人。

(8)蒙阴县果业局

1984年7月蒙阴县林业局设立经济林站,编制3人,站长王法伟。1985年12月水果茶叶划归农业管理,县农牧渔业局设立果茶站,编制4人,沈德荣任副站长。1989年6月合并县农牧渔业局的果茶站、园艺场与林业局的经济林站组建县果树生产办公室,为局级事业单位,内设人秘股、业务股、果树生产服务中心、果树站,赵永瑞任主任。1992年3月县果树生产办公室改称县果业局,1993年12月果业局改称果业总公司,1995年8月又称果业局,内设业务科、财务科、办公室、果树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果树研究所,赵永瑞、张成余、杨庆斌先后任局长。2003年全局专业技术人员1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6人。

(9)平邑县果业局

1982年10月平邑县林业局设立经济林股,股长高崇云,技术干部5人。1984年9月经济林股改称林果站,站长冯虎臣。1985年12月果树归属县农业局,农业局设立果树站, 编制4人,娄颂喜(县人大副主任)负责果树站工作。1989年3月县果树站改为县果树办公室,为农业局所属副局级单位,赵吉华、王光全任正、副主任。1992年2月县果树办公室升格为县果树局,高崇云、孙家堂任正、副局长,编制10人,县果品公司划归果树局。1994年1月果树局撤销,又在农业局设立果茶站,孙贵云任站长。1996年1月县果茶站升格为县果业局,为局级事业单位,内设果树研究所(副局级)、办公室、财务科、果树技术推广站、果树保护站,于恩平、康学中先后任局长。全局技术人员9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2002年8月果业局撤销,果树业务及人员重归农业局,农业局保留果树研究所(所长李强)、果树技术推广站(站长毛可春)、果树保护站(站长孙述峰)建制。

(10)费县果业管理局

1984年9月费县林业局设立果树站,编制4人,李文斌任站长。1986年1月水果交农业局管理,县农业局成立果树园艺站,编制5人,李文斌任站长。同期县林业局设立经济林站,编制2人,周达文任站长。1996年4月由原县果树服务中心、县农业局果树园艺站、县林业局经济林站合并成立县果业管理局,为局级事业单位,内设人事秘书科、财务审计科、果树技术推广站,张继海任局长。1998年3月增设县果树研究所。2003年全局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6人。

(11)沂南县果树站

1985年10月,沂南县水果由林业划归农业管理,1986年1月县农牧渔业局设立果茶技术推广站,编制6人,周锡平任副站长,同年5月县林业局设立经济林站负责干果业务。1989年2月撤销县农业局果茶技术推广站、林业局经济林站,成立县经济林开发办公室,为局级单位,编制15人,内设经济林站,胡乃修任主任。1990年5月经济林开发办公室改称果树办公室,所属经济林站改称果树站。1993年12月撤销县果树办公室,果树业务及技术人员划归林业局。1994年1月县林业局成立果树站,郑忠智任站长。2003年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工程(农艺)师4人。

(12)临沐县果茶生产管理办公室

1984年5月临沐县林业局设立果茶站,编制4人,高国梁任站长。1986年2月临沐县水果茶叶由林业交农业管理,县农牧渔业局成立果茶站(本年底撤销),林业局果茶站改为经济林站。1987年4月成立县果茶办公室,为副局级事业单位,编制6人,王大贵任主任。1989年9月县果茶办公室撤销后,县林业局经济林站仍管理果茶业务。1995年7月,成立县果茶生产管理办公室,为局级事业单位,编制9人,内设人秘股、果树技术指导股、果树保护股、茶叶技术指导股,袁清桂任办公室主任。2002年6月果茶生产管理办公室移交县农业局,仍使用果茶生产管理办公室名称,为股级事业单位,李锦同任主任。2003年办公室有专业技术人员8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

6.乡镇果茶技术推广机构

到2003年,全市有8个县区的106个乡镇设立了果树(茶)站,乡镇果树(茶)站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4人、农艺师86人。乡镇果树(茶)站设置数量及专业技术人员数分别为兰山区8个(23人)、苍山县10个(11人)、莒南县18个(29人)、沂水县19个(74人)、蒙阴县11个(30人)、平邑县10个(27人)、费县18个(76人)、临沐县12个(33人)。罗庄区和河东区所属乡镇由农技站、鄕城县和沂南县所属乡镇由林业站负责果树技术推广工作。

(三)学术组织

1.市果树园艺学会

1980年12月,临沂地区果树园艺学会经地区科协批准成立,12月15日举行成立大会,通过了《临沂地区园艺学会章程》。第一届理事会有28人组成,理事长由行署林业局副局长武玉年兼任,副理事长赵文堂、王西津,秘书长李昌怀,副秘书长于锡斌、徐永湘、隋安改,学会设果树栽培、植保二个专业组,第一届会员45人。1982年10月地区果树园艺学会和行署林业局创办《果树科技通讯》,到1984年4月共出版3期,发表果树科技论文和技术报告36篇。1985年8月组成第二届理事会,共29人,地区林业局副局长解玉选任理事长,李昌怀、高大中任副理事长,宋学智任秘书长,第二届会员80人。1995年5月改称市果树园艺学会,同年10月理事会调整,市林业局副局长赵炬任理事长,宋学智任副理事长,闫洪楚任秘书长。

2.市茶叶学会

1978年11月,中国茶叶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成员任介民发起成立临沂地区茶叶学会, 选举武玉年为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冯荣华为副理事长,任介民、夏建立为正、副秘书长, 常务理事19名,第一批会员39名。1985年9月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任介民为名誉理事长,解玉选任理事长,宋学智、王安治、杨擎天、田会年任副理事长,夏建立任秘书长,钱万龙、杨家庭、王嘉祥任副秘书长,理事22人,第二批会员刀名。地区茶叶学会和地区茶试站1978年联合创办的《茶叶科技》,发行量1000份,共出版了14期,1980年停刊。地区茶叶学会曾举办了茶叶生产技术研讨会、茶叶冻害讨论会、栽培技术改革讨论会等学术会议。1995年5月,地区茶叶学会改称市茶叶学会。

3.地区国营园艺场科研协作组

地区国营园艺场科研协作组于1966年3月成立,参加单位当时有专署北关园艺场,临沂县茶山、重沟、洵头园艺场,沂水县东岭园艺场、王庄果园,临沐县时宅子、南古园艺场,沂源县荆山园艺场,莒县浮来山园艺场,沂南县历山园艺场,苍山县文峰山果树园艺场、塔子山果园,郷城县北关园艺场、清泉寺林场,蒙阴县石花园园艺场,临沐县石门农场,平邑县天宝山林场,日照县南岭园艺场。1976年1月科研协作组会议通过了《临沂地区国营园艺场科研协作组章程》,协作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2人,任期2年,正副组长负责主持协作组工作。协作组会轮流在各场召开,每年一般3~4次。到1990年,组长先后有于锡斌、荆惺、仲光读,副组长先后有糕启玉、娄颂喜、卢洪仁、藏青秋、宫本勤、李玉涛。协作组按照“场搞科研要为生产服务”的方针,进行了果树品种、栽培、植保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协作,开展“以场带队”工作。协作组共完成果树科研课题60余项,示范果树新品种40多个,推广果树新技术20余项。

4.地区果树保护技术协作组

1989年1月,经全区果树保护工作会议酝酿,并报地区农牧渔业局批准,地区果茶技术指导站牵头发起成立了临沂地区果树保护技术协作组。参加人员主要是本区12县市果树局(中心、站)果保专职技术干部和国(县)营园艺场以及部、省、地果树病虫测报点主管技术员。首批协作组成员27名,会议推选陈修会任协作组组长,李玉涛、曹淑增、李忠山为副组长。1989年12月协作组会议决定该协作组成员发展到40人,增选屈增明、陈维义为副组长,并成立《果树保护通讯》编委会,陈修会担任主编。到1998年,协作组共主持召开白僵菌防治桃小食心虫、苹果幼树保叶、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等专题科技研讨会、交流会等10余次,组织完成有关果树保护技术试验课题20余项,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农药30余个,鉴定表彰优秀论文20篇,编发《果树病虫情报》90期,编辑《果树保护通讯》8期,发表果树病虫测报与防治技术论文60余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2000余公顷。

5.县级果树(茶叶)园艺学(协)会

1987年以来,临沂先后成立挂靠县果茶业务主管部门的县级果茶园艺学术组织9个,共有会员538名。

(1)郯城县园艺学会

1988年12月4日成立,挂靠郷城县林业局,理事长邢招义,副理事长张铭画,秘书长宫玉臣,副秘书长姜振祥,会员49人。

(2)苍山县果树生产者协会

1990年10月30日成立,挂靠县农业局,理事长董慎屿,副理事长张宝玉、禚启玉、屈

增明、王彦鸣、田冠渠,秘书长屈增明,常务理事17人,会员60人。

(3)莒南县茶叶协会

2001年5月成立,挂靠县农业局,会长郭公利,副会长孙钦超、李传顶,秘书长汲长岁,会员68人。

(4)莒南县果业协会

2002年7月成立,挂靠县农业局,理事长魏茂泉,秘书长王军海,会员93人。

(5)沂水县国艺学会

1989年9月成立,挂靠县农业局,理事长王明坤,副理事长卢恩堂、吴钦林,秘书长吴钦林,会员50人。(6)蒙阴县果树学会

1990年2月15日成立,挂靠县果树办公室,理事长赵永瑞,副理事长王法伟、刘茂国,秘书长孔庆敏,理事13人,会员55人。

(7)平邑县果树技术研究会

1990年12月成立,挂靠平邑县果树办公室,理事长赵吉华,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光全,会员50人。

(8)临沐县果树园艺学会

1987年7月10日成立,挂靠临沐县果茶办公室,理事长王大贵,副理事长李佃启、刘永胜,秘书长戴玉堂,理事5人,会员47人。

(9)原县级临沂市果树园艺学会

1987年8月成立,挂靠原县级临沂市农业局,理事长孙利民,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苑士杰,会员38人。1991年10月组成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兼秘书长苑士杰,会员66人。1995年5月市划区,该学会随之解散。

(四)国营园艺场

1.临沂市园艺场

临沂市园艺场前身为原国民党经营的“北关苗圃”,地处临沂北关,面积13.6h㎡民国36年(1947)7月为滨海专署实业处直属苗圃,1951年3月归临沂专署建设科所辖。1956年2月专署将其下放到临沂县,为临沂县果树园艺场。1958年初改属专署林业局,为专区北关园艺场,同年9月专署将该场并入专区农科所,1959年1月改属专区科学研究所,1962年又归属专署林业局。1983年4月划归行署农业局,是年有职工39人,果园5.6h㎡,果树1500株,果品产量110t。1988年果树面积2.2h㎡,果品产量40t,果业产值1.11万元,工副业产值25.6万元。

1989年该场经国家农业部、省计委批准从波兰引进果品恒温保鲜库1处,贮量3000t,总投资1000万元。1990年6月成立地区综合冷藏厂。1993年3月经省农业厅批准组建山东鲁南绿色食品集团公司,主营保鲜果品和速冻蔬菜。

2.临沂市茶山园艺场

茶山园艺场建于1958年4月,当时名为临沂县农林局茶山园艺场,位于临沂城北25公里处的桃花山、尖子山一带,总面积453h㎡,其中果园200h㎡,山林253h㎡,为当时全省第二大园艺场。60年代,该场以治山治水闻名,中央领导杨得志、谭启龙等曾来场视察,该场的苹果曾出口俄罗斯、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981年农业部投资56万元铺设了输水管道,1982年全国植保总站将该场定为病虫报区域点。1983年全场有各种果树35716株,果品总产1780t,果树以苹果为主,有31895株。1984年农牧渔业部将该场定为全国着色系富士苹果栽培试验及苗木繁育基地。1985年农牧渔业部又投资118万元建设了1000t冷藏库1座。1988年,全场正式职工340人,下设3个果业分场、1个果品加工厂、1个果苗圃,1个山林队以及生产股、供销股、财务股、机务股和保卫股,当年果品总产1000t,果业及工副业产值39.28万元。

1998年以来,茶山园艺场依靠九山八水十二沟的自然风光和莲花池、天齐庙等人文景观,开发建设茶山风景区。2001年10月茶山园艺场由兰山区农业局移交兰山区人民政府管理,并加挂茶山风景区管理处的牌子。2002年11月茶山风景区被审定为国家AA级旅游区。

3.郯城县北关园艺场

郯城县北关园艺场,位于县城北2公里处,1958年10月建场,初期总面积167庙,1959年开始下放大部分土地,1961年面积为31.3h㎡,其中果园面积25h㎡(栽苹果树6266株)。隶属鄕城县林业局,1983年4月划归县农业局,时有职工43人,分4个果树专业班,并设饲养班、机务班各1个。1978年苹果产量最髙为650t,1982年苹果产量340to1985年5月与郯城县归义农场合并经营,为郯城县归义农场北关园艺场,设果树站、蔬菜站,1988年两场分开。1992年5月由鄕城县蒲旺农场兼并,为蒲旺农场二分场,主营银杏苗木盆景。2000年3月划归县农垦集团公司管理。

4.苍山县文峰山园艺场

文峰山园艺场,1958年12月建场。该场原为寺庙遗址,解放前夕由和尚经营管理,面积6.7h㎡。1950年收归国有,建立文峰山林业站,主要管理文峰山寺庙林。1953年栽植苹果树13.3h㎡。1958年省财政厅投资建立国营文峰山果树园艺场,总面积1331961年下放26h㎡,保留106.6h㎡,其中果园26.6h㎡(栽植苹果、葡萄等果树7200株),山林80h㎡。1968年苍山县塔子山果园(面积2h㎡)曾归属该场,后又分离。1980年全场有各种果树5464株,其中苹果4992株,果品产量350t(最高产量年)。1974年归苍山县林业局,1983年底交县农业局(1987年5月至1990年5月由县果品办公室管理)。1988年5月更名为苍山县文峰山园艺场。1993年全场职工26人,果品产量90t,果业产值5万元。有鲁南小泰山之称的文峰山有龙王庙、千佛崖等古迹景观,1999年8月由市林业局批准建设以园艺场为主的文峰山森林公园。2002年7月文峰山园艺场和苍山县民政局联合建设文峰山风景区。

5.沂水县东岭园艺场

东岭园艺场位于沂水县城内东皋岭上,1953年建场,面积4.7h㎡,栽植苹果、梨、山楂等果树500余株。1958年扩建为30h㎡,栽植果树10000余株,其中苹果8000株(红玉、祥玉、早生旭5650株),梨1000余株。1973年产量最髙为600t。1983年前隶属沂水县林业局,后划归县农业局管理,时有职工41人,年产果品300t。1986年5月,省农业厅决定将沂水县东岭园艺场改为县办园艺场,不再纳入省预算内管理。1987年9月,该场改建为 “东皋公园”,隶属沂水县城乡建设委员会。

6.沂水县王庄园艺场

王庄园艺场,1949年建立于沂水县圣母山上,为全省最早的公营果园之一,时隶属沂蒙专署实业科。初期面积0.8h㎡,拥有德国传教土1900年引来的大樱桃15株、苹果250株。1958年该场扩建为14.7h㎡,栽植苹果树3700株、櫻桃54株、刺槐500株。该场1963年与沂水县东岭园艺场合并,名为“沂水县东岭园艺场王庄分场”。1964年独立,更名为王庄果园,同期省林业厅将该场下放给沂水县,1985年又更名为“王庄园艺场”。从建场始,果园就有经济收入,1950年果品产量0.6t,1955年果品产量2.7t,1972年达到自给有余。1985年有职工18人,果品产量150t。1998年10月该场划归沂水县王庄乡(后为夏蔚镇)人民政府管理。

7,蒙阴县园艺场

蒙阴县园艺场地处县城西南2公里处的石花园,由三山两谷组成,1957年初由省农业厅批准投资兴建,当时名为蒙阴县石花园园艺场(1968年曾称为五七园艺场)。1957年11月划归蒙阴县林业局,1984年3月回归县农业局,1989年6月划归县果树生产办公室。该场总面积44h㎡,其中果园面积26.7h㎡。1978年前,该场为经济补差单位,职工拿固定工资。1978年核定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自负盈亏。1980年开始以班组为单位实行四定(定产、定工、定成本、定利润)一奖责任制,时有成龄苹果树9000株,栗树180株,果品产量650t。1985年实行大包干,承包人每年向场交30%的果品作为公共积累,70%的果品作为承包人的工资奖金费用支出,承包期15年。1988年全场职工37人,固定资产75.21万元,产果品300t。1995年8月以园艺场为主体成立县果树研究所(副局级),隶属县果业局管理。

,8.沂南县历山园艺场

历山园艺场位于沂南县历山西南麓,1958年建场,初期职工6人,面积162.9h㎡,其中果园42.7h㎡。1966年历山园艺场并入沂河林场,1974年2月两场分开。该场隶属沂南县林业局,1983年7月移交县农业局管理,是年全场职工50人,总面积133.3h㎡,其中山林(主要是侧柏)106.7h㎡约150万株,果园26.6h㎡栽植果树12000株,以苹果树为主,果品当年产量350t。1995年全场职工27人,苹果结果树6500株,产量130t,产值8.6万元。

9.临沐县时宅子园艺场

时宅子园艺场的前身是滨海专员公署小埠子林业苗圃,始建于1947年7月,最初有土地28.3h㎡,除育苗外,还定植果树及其它树木5100株。1958年,小埠子苗圃被划在江苏省石梁河水库淹没范围之内,场址由小埠子迁往临沐县大兴公社时宅子村西岭,改为国营时宅子园艺场,当时面积170h㎡,栽植果树146.7h㎡,其中苹果120加,21829株;梨26.7h㎡,4544株。1972年,原大兴公社园艺场,面积70h㎡,划给时宅子园艺场,使该场总面积扩大到240h㎡,其中果树216.7h㎡。1980年果品产量最高为2440t。1984年国家农牧渔业部与该场联合投资33万元,扩建小型水库1座,电灌设备1套。1985年,全场职工197人,有31650株果树,其中苹果26638株,梨4000株,果品产量1500t。全场划分为6个果树分场,内设生产技术、财务、后勤、保卫4个科。1996年10月,时宅子园艺场与临沐县兴大集团有限公司实行一体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