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东昌府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一年。一年来,东昌府区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强农固本、工业立区、三产兴区、科教强区”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全区呈现岀政治安定团结、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全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多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区生产总值完成7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別增长5%、22.9%和19.4%,三次产业比例为19.6:41.6:38.8,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提高了3.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亿元,增长27.7%o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均提高两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5亿元,增长2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7亿元,分别增长10.49%和3.12%。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2006年,粮食总产达66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蔬菜播种而积达70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可控制面积30万审,新增国家级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10个。畜牧业产值完成12.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40.4%。渔业产值3.34亿元,增长8%o新造林1.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新增国泰食品、贝师特食品等市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9家。同时,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全区在外务工人员达19.9万人,年创收10亿元。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工业投入预计完成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鑫鹏源钢管、联合食品等一大批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全区规模企业由上年的174家增加到234家,列全市第二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56亿元、利税6.29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7.88%和72.71%。全区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15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12家,重点骨干企业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全区工业初步形成了钢管、机械电子、轴承及保持器、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6%。民营经济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位次,实现工商税收4.2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平均每个乡镇增加344.4万元。

服务业繁荣发展。投资3亿元,对汽车产业园、农机产品大市场、站北农贸市场等11处市场实施了扩建改造,新增营业面积44万平方米,市场档次和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全区专业市场成交额完成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达19处,其中香江市场成交额突破80亿元,实现税收5000万元。市场加工业稳定发展。顺利启动了香江工业园,新建厂房4万平方米,出租率达85%。国有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6.9亿元,增长27.8%,“江北水城”对外吸引力不断增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要求,以解决“路水电医学”等问题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投资1855万元,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90公里,村村通油路率达到99.8%;开通农村客运线路53条,通客车率达98.5%0多方筹资8600多万元,集中力量组织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90%以上的村庄通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投资近300万元,对3处扬水站11台机组进行了改造,全区机泵改造任务顺利完成。村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全区农村14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230个村庄完成了建设规划编制。投资7870万元,完成小城镇拆迁面积7万平方米,建设面积9.1万平方米。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投资957万元,新建改建校舍1.44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了第四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投资600万元,对梁水镇、斗虎屯等10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扩建改造。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铺开,农民参合率达85.07%,报销1291.6万元,受益群众17.4万人次。投资530万元,新建改建梁水镇、郑家两处中心敬老院,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660人。认真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共发放粮食直补和良种、农机、农资补贴资金2952万元,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全区共引进投产、在建项目295个,总投资87.3亿元,到位资金31.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分别为19亿元、22.4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比重分别达60.1%、70.9%。鑫鹏源钢管、宝利通钢管、国泰食品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嘉隆钢管、德力西电器、崂爽啤酒等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嘉明经济开发区和风凰工业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招商载体作用明显增强。两园区新增企业42家,总数达2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1亿元、利税2.9亿元,分别增长27%和26%。同时,外经外贸工作实现新突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实际到位外资181万美元,出口创汇实现2396万美元,分别增长108%和68.6%。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科技特派员工程,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50余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达15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9%。“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区高考本科录取2562人,连续十年位居全市第一。城区中小学校改工程实施,投资300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1.45万平方米。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传染病救治体系建设,禽流感、狂犬病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扎实有效。积极组织参加“江北水城”合唱节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加大土地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顺利通过了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检查验收。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和卫生城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投资2040万元,进一步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集中力量进行小街小巷绿化硬化和旱厕改造,人们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同时,审计、物价、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编纂等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和谐东昌”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精心组织实施“十大民心工程”,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新增城镇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各类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扩面新增2868人,“两个确保一个低保”全面落实。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救助贫困学生近3000人。在高标准完成社区用房建设的基础上,扎实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社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社区服务和共驻共建等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深入开展“八荣八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

建活动,被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区”。“平安东昌”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被评为“2006年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区”。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区”。

【古楼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李莘

主任陈立明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5.6平方公里,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2个社区居民小组。总人口11.2万人,人口出生率8%。,自然增长率3.8%。

区位优势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风景秀丽迷人,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宋代铁塔、光岳楼、山陕会馆、海源阁、清真寺、傅斯年纪念馆、湖滨公园、集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为一体的凤凰苑农业科技园等景点坐落于辖区内;中苑大酒店、昌润大酒店,国奥饭店、东昌宾馆等星级宾馆酒店林立。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20亿元,居民人均收入达6000元,民营经济工商税收完成7511万元,比上年同比增加1804万元,增长32%,契税入库1047万元,占全区契税收入的43%,全年招商引资项目36个,招商引资2.9亿元,销售总收入3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亿元,本级财政收入2402万元,比上年增加540.2万元,增幅29%。古楼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了民营经济,膨胀了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搞好了市场建设,培植壮大财源税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已形成光明锻压有限公司,中矿机械有限公司,拉格吉尔斯轴承有限公司等“十大龙头骨干企业”;建成以香江光彩大市场、铁塔商场、站前商贸城等为中心的大型商贸区。

古楼街道办事处在全区重点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中,获单项工作奖励8次,其中党建、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和财政六项均列全区第1名。

【柳园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路立民主任 王斌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9.65平方公里,耕地5500亩。10个社区,22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总人口13.86万人,人口出生率8.77%。,自然增长率3.83%。。办事处位于聊城市区东南部,机关驻市区柳园南路,西以古运河为界,东面与聊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许营乡毗邻,北起东昌路,南至风凰工业园。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20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3%、5%,地方财政收入1682万元。

农业农业人口15149人,耕地550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蔬菜等,养殖业以奶牛、羊、猪、鸡为主,拥有规模奶牛场2处,养猪场5家,种植业年收入500万元,畜牧业年收入150万元,林业以苹果、桃、杏为主,果园面积820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550元。

民营经济办事处多方筹集资金800余万元兴建起占地1000余亩的柳园工业园作为培育发展民营经济的载体,并设立工业园办公室,为企业提供 “四零距离”服务。已有入园企业50余家,涉及环保、机械加工制造、铸造、食品、印刷、饲料、家具、医疗等行业,柳园工业园已成为办事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税收增长点。2006年,办事处民营经济销售收入31.9亿元,增加值6.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83亿元,民营经济税收6693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1.45亿元,增加值4412万元,限额企业11家。

商贸经济有22处标准市场,主要有龙山副食品批发市场、玉皇皋市场、铁塔北市场、唐庄五金市场、前罗门窗市场、土城沙石市场等。2006年,市场成交额达到28.3亿元,税收达到1310万元,市场入住商户达到3120户,辖区商贸企业商业网点达500余家。另有昆仑、多乐多、威尼斯商城、百大三联、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大型超市连锁店20余家,还有电动车、自行车销售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女人购物街、新时代步行街等特色经济商贸街6条。

招商引资办事处专门成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制定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在兑现市、区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新招入企业在土地租赁、证件办理、孩子上学等方而给予特殊照顾,连续三年引资额超过2亿元,2006年共引进项目30个,合同引资额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亿元,投产项目25个,在建项目5个。

社会事业辖区中学1所,小学6所,教职工467人,其中,中教职工115人,小教职工352人;在校生7209名,其中,中学生906人,小学生6303人。聊城最高学府聊城大学坐落在辖区内。处直卫生院1处,有社区卫生服务室9处,大型医院有聊城市中医院、国际和平医院、鲁西骨科医院等。办事处拥有10个社区,分别是柳园社区、逮庄社区、王天甫社区、利民社区、豆营社区、前街社区、龙山社区、陈庄社区、土城社区、聊大社区。办事处已全部完成了办公用房建设工作,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学习室、服务大厅,健全了医疗、特困救助、双拥等各种组织机构和志愿者服务队伍,成立起锣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群众演出队伍40余支。

【新区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苗洪军

主任白临祥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25.6平方公里,10个社区居委会,辖19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3万人。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达26亿元,招商引资额4.5亿元,财政收入2900万元,工商税收11500万元,同比净增长240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6.2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名列全市前茅。

区位优势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城郊结合部,西邻京九铁路,北靠济邯铁路,东接聊城市经济开发区,济聊馆高速公路穿辖区而过,是聊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招商引资2006年,办事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起了完善的招商引资信息库,制订了严格的招商引资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奖罚措施,充分调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1、拓宽招商渠道,利用优势抓招商。新区办事处辖区内坚持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和专业队伍招商相结合,发挥优势,主攻鑫大变压器、明星公司、昌润热电、香江市场等企业和市场,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招商领域,吸引客商进行相关行业产品研究开发,以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改造嫁接骨干企业和市场。共新引进项目18个,其中工业项目10个,预计总投资7.8亿元,已到位资金4.5亿元, 其中过亿元的项目3个,过5千万元的项目4个,过3千万元的项目3个。办事处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优势,加快改善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在工业园中落户的企业达到12家。2、培植壮大工业企业,实现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办事处坚持贯彻落实“工业强区,三产兴区”的战略目标,以工业为龙头,大力扶持壮大骨干民营企业,加大工业投入总量,调整投资结构,以求实现经济总量的“好中求快,稳中求进”0办事处辖区民营企业达到2528家,其中工业企业180家,其中500万元以上的限额大型骨干企业22家,销售收入达9.5亿元。3、以商贸流通为突破口,增加民营经济总量。办事处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的工作思路,以发展商贸流通业为突破口,全力构建商贸流通中心。一是构筑以新东方广场、人民广场地下商城、五星百货、金鼎商厦、地下商城、水城中街和振兴路为核心的商贸区,二是构筑以光彩大市场和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物流区,三是构筑以江北汽车产业园为核心的东部汽车物流带。2006年,办事处市场及大中型商业网点完成交易额55亿元,同比增长20%;上缴税收1800万元,同比增长25%;市场摊位利用率达到92%,新增固定资产投入5000万元,新建、迁建、扩建市场6处,辖区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商贸流通企业达到8家。三产的快速发展不仅拉动了经济总量的巨大增长,方便了人民生活,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并极大的缓解了辖区居民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社会事业在“4050”再就业、养老保险扩面、城市低保、拥军优属、计划生育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市区和办事处部署的各项任务。

【湖西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冯贺成主任韩冰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万亩。下设湖西、姜堤、陈屯、铁东、铁西5个社区居委会,4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8206人,其中农业人口28109人,人口出生率10.3%,自然增长率6.9%。

区位优势位于市东昌府区城区西南部,因街道机关驻环城湖西岸而得名。进出聊城的主要公路交通干线聊阳路、聊莘路、聊堂路、聊临路、昌润路、西环路、湖南路、南环路、站前街贯穿全街道,京九铁路在辖区穿过,紧邻聊城火车站、聊城汽车西站及济聊馆高速公路聊城西入口处,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紧紧围绕“咬紧招商主线,打造四个亮点(拉长旅游链条、做大市场规模、搞好城建服务、繁荣城郊经济),强化优质服务,做好强处文章”的整体工作思路。呈现出政通人和、社会稳定、政治安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2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23%.25%。街道工商税收与财政税收总额完成1826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同比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元,同比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9410万元,非工业项目完成6600万元。

农业积极发展岳庄、双庙的休闲渔业,前十、后十村的奶牛业的规模膨胀,2006年通过小额贷款、技术、信息、防疫等方面的扶持,使奶牛总量突破了500头,奶牛专业村由原来的2个发展到了4个,7月份在后十村建立聊城大学新农科技社农村信息站。新开发水面40余亩,建起甲鱼养殖示范基地。积极发展十二里营村的特色黄金梨,岳庄、郭屯、东钱的特色花卉,扩大岳庄、郑楼、潘屯的冬雪枣种植规模,特色种植面积达到600亩。在农村经济发展上,形成了蔬菜生产、畜牧养殖、林果生产、水产养殖、花卉种植五大特色经济基地,发展了一些名、优、特、稀产品,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招商引资2006年,共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个,一是投资1.2亿元的山东水韵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以防治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的生物制剂和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纯中药制剂等系列产品,年产值可达3亿元,利税1.4亿元。二是投资5000万元的东方液压有限公司,生产系列液压泵,投产后,年完成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三是投资1000万元的昌兴电子有限公司。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总额达到2.36亿元。

民营经济2006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实现8.56亿元,同比增长53.86%;民营经济税收实现1628万元,同比增长50.7%;限额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完成12621万元,同比增长165.75%,利税完成732万元,同比增长195.88%。市场建设2006年,“农”字号专业批发由场交易总额突破8亿元,实现利税770万元,并把饲料兽药市场、农业科技市场、木材市场、钢材市场、农贸市场、花卉市场等作为吸引外來客商的有效载体。摊位利用率同比提高了10%,各专业市场的摊位利用率达到100%。

旅游业2006年,以姜堤旅游为载体,加大了旅游项目的开发,新增投资500万元进行了改造与扩建,逐步完善购物、休闲、餐饮、文化、观光、娱乐为一体的配套服务功能,打造休闲度假胜地。聊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坐设暨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教育基地于4月份在姜堤乐园正式开放,同期成功举办的首届江北水城樱花节期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收入近百万元。10月份,姜堤乐园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农业旅游AAA景区。

社会事业2006年,辖区投资195万元新建湖西中学教学楼,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可增加容纳800名学生,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辖区2.4万农业人口全部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全面落实,90%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全面兑现粮食“直补”资金、柴油化肥补贴74万元, 使农民在惠农政策中切实得到了实惠。

城镇建设在城建拆迁工作中,围绕站前街的顺利开通做好了所辖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克服了任务重、资金困难的现状,创城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阎寺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刘瑞峰

主任杜一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5.1万亩。46个行政村,设4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3.9万人。人口出生率11.3%。, 然增长率6%。辖区40%的土地12纳入市区规划。

区位优势居于聊城市北郊,驻地距聊城市中心仅6公里,在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聊馆髙速公路交汇的黄金十字架处,聊临路和新建三环道穿越而过。京九铁路四大编组站之——聊城站坐落办事处境内,紧临聊城火车站、聊城发电厂,东临鲁西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市场——香江大市场,为聊城市1995-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开发建设地区。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1%.35%、18%。地方财政收入4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0元。物产资源丰富,是远近闻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被省政府命名为“齐鲁乡镇之星”和“省无公害蔬菜基地”,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经济强乡镇”。

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民营企业1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0家。2006年,全办事处民营经济总收入共完成189955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2084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34542万元,实现工商税收2306万元。2006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5个,到位资金1.5亿元,投资3000万元以匕的项目共着11个,其中已建成2个,在建9个。

农业食用菌大棚达到了3000个、拱棚1万亩,食用菌总投料达4000万斤,拥有西红柿、食用菌等4个无公害品种,无公害蔬菜可控面积达到3000由;千头规模养猪场5处、万只规模养鸡场7处、万只规模鸭场1处;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农田林网分别达到60000亩、2000亩、1400亩和7.2万亩,新优林果面积达到1400多亩;各类水产养殖达到1100亩,其中名优养殖面积达到600亩。

基层组织建设率先开展“联村自治”工作,已组建联村10个,涉及26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6%。推行“两评一考核”、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激发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社会事业通过撤并小学教学点,有效地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2006年投入130万元,新建了一处教学楼。卫生院投资20万多元,翻建危房13间,面积170平方米,并新建了药库、餐厅;新建3处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建设活动,切实增强了农民的遵纪守法意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做好了信访工作。高度重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贯彻落实计生法规条例,全面完成了人口控制目标。通过劳务输出,外出务工人员总数达到6600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拆迁10000平方米,新建15000平方米,并投入230多万元对小城镇道路进行全面硬化、绿化、亮化,新建了排水设施。新修公路23公里,全面完成了村村通油路工程;投入300多万元,实现了自来水村村通。【道口铺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王仰利

主任许士海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耕地4.5万亩。31个行政村,设31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1万人,人口出生率10.4%。自然增长率5.53%。位于东昌府区西郊。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11.11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2.3亿元、7.21亿元、1.6亿元, 可用财力达到10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区位优势地理环境优势特别明显,办事处驻地距聊城城区仅2公里,交通便利,东靠京九铁路,北邻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329省道、聊濮跨省公路以及西三环在办事处交叉而过,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市区9路公交车直通办事处驻地,办事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小城镇建设积极落实城镇经营战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已逐步发展成为一座布局合理,建设规范,功能齐全的新型城镇。对城镇建设、道口交通、绿地景观、防灾设施、供排水系统、文教卫生、电力电网等都做了专项规划,重点加大了对城镇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驻地有1处中学,2处小学,共4座教学楼,配套设施齐全。筹资30万元修缮道口铺医院,改善了医疗环境,农民新农合参保率100%,共为2800户农民报销医疗费62万元。2006年,把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作为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全办事处共铺设输水主管道120公里,入户主管道150公里,安装自来水7460户,入户率100%。

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不懈抓好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抓了蔬菜、畜牧2大产业。2006年,新上冬暖式大棚200个,新发展中小拱棚2000亩。狠抓以养猪、养鸡、养牛为主导产业的养殖业。积极培植发展农产品龙头企业,以新生蔬菜、每日农经为龙头,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形成粮食、饲料、农户养殖、蔬菜加工产业链,实现粮食和畜产品最大限度地加工升值。

招商引资2006年,完成招商引资额1.9亿元,已有40家外地企业入驻,民营企业、个体户达1300家。2006年,民营经济销售收入突破9亿元, 实现利润6000万元,实现民营经济税收223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亿元。

2006年,道口铺办事处被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理论宣教基地”,街道党委被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理论下乡活动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被区委授予“人门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平安东昌建设先进办事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先进办事处”荣誉称号。

【凤凰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赵化玉

主任董胜军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44个行政村,总人口2.9万人,人口出生率8%。, 自然增长率5.2%。。办事处位于聊城市区南郊。

经济概况生产总值1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亿元、9亿元、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

区位优势辖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一是办事处距市区仅2公里,是聊城市东扩南展的城市扩张的重点区域。二是辖区有聊位公路主干线,聊城市新南环、拓宽后的李田路、于沙路所组成的便捷的交通网,上年提前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通讯网络四通八达,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三是水利能源条件优越,引黄二干、三干渠、新运河穿境而过,地下水充足,辖区有水面达2600亩的谭庄水库,为东昌湖补充水源,有大型变电所2处。四是凤凰工业园坐落在办事处北部,成为经济发展的平台。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完成了资本发展的原始积累,辖区内有中通钢构、信迪科技、东岳电机、华盛强、昌泰地毯等知名企业15家。一年来,共引进项目96个,引进市外资金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亿元,全社会形成了“招商、富商、安商”的共识,为区域经济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建成的东曹、李海务、米堂、河洼、老韩、郑官屯、葛海、马黄畜牧养殖小区8个,有万亩速生杨、千亩优质水果、百亩硬池藕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形成了蔬菜、畜牧、林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全办事处有供游客娱乐的垂钓基地3处,周店古运河船闸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谭氏宗祠、权寺遗址、谭庄水库风景区正在开发建设之中。办事处坚持科学发展观,“三个文明”一起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新建农村沼气池108个,争取资金180万元,新建凤凰卫生院门诊楼1座,凤凰一中教学楼1座,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2006年,办事处党委被省委授戸'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街道党校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校”,街道党委、办事处分别被市、区评为“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市农机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区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等。

【北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李淸瑞

主任李洪光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0平方公里,耕地3.98万亩。43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人,人口出生率13%,自然增长率6.3%。

区位优势地处聊城市城区北部,距东昌府区政府驻地15公里。境内河网密集,水利资源丰富; 周公河、徒骇河、西新河、二干渠均流经办事处;交通便利,316省道、济邯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聊夏路、一级路穿境而过;聊城火车站东站、济馆聊高速公路东上道口均在境内;23路、27路、4路公共汽车均过办事处。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0.5亿元275亿元、0.7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46元。

农业辖区内新发展冬暖式大棚350个,中小拱棚2500亩,膨胀了谢楼食用菌,邱张、东鲁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基地,形成了13个畜牧养殖基地,白庄肉食鸭养殖小区1处,新发展水产养殖面积达1872亩,其中名优稀特710亩,中华鳖95亩,硬池藕135亩,湘云鲫40亩,形成谢庙、东顾养殖基地、北城渔村、耿庄休闲渔业8处。发展种植防护林2400多亩,用材林840多审,经济林360萌,绿化村庄4个,林网覆盖面积达2.3万亩。

工业辖区企业65家,固定资产过亿元的有鲁化集团第四化肥厂、中通光岳特种车辆厂。超过1000万元的有东辉饲料厂、华寅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香华集团有限公司、聊城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大市场、钢管城、天立建筑有限安装公司、聊城市光大物质有限公司、聊城市金诺化工有限公司、北城休闲垂钓基地、聊城淡水养殖场等。

招商引资辖区投产、开工和签订合同的项目共计56个,合同引资额达7.8亿元,到位资金5.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6个,非工业项目9个;向两个工业园引进项目3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口13个。

民营经济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销住收入65150万元,增加值14720万元,利税63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户,实现销售收入22130万元,增加值3580万元,利税15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工商税收836万元。

基础设施2006年,辖区建设修建生产桥50多座,涵洞40多座,改善了生产条件。小城镇建设,建成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的商业楼房,拓宽了长1500米、宽36米的主街道;修筑油路60多公里,通路里程130多公里,“村村通”自来水,铺设主干管道50000米,支线管道84000米,通达率达100%。

教育卫生中学1处,中心小学4处,中心幼儿园1处,成人教育中心1处,在校学生2999人,教职工281人。建成微机室5个,拥有微机168台,图书室7个,共藏图书36145册,各类教学仪器13444件。

社会事业辖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安装程控电话6000余部,普及率90%,建有两处移动电话接收站。通有线电视的村庄31个,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72%。远程教育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

民间艺术东昌陶艺。辖区内王庄村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历代传人在承袭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产品质地细如玉、硬如瓷,红如夕阳、绿如翡翠、黑如墨漆,是馈赠亲朋之佳品,雅士收藏之瑰主。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聊城冯庄八角鼓。聊城八角鼓是起源于满族旗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淸兵入关帯入京都,随乾隆南巡流传于聊城。形成了具有聊城特色的说唱艺术,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说。2006年,挖掘整理出《井台会》、《审椅子》、《夺印》、《老少乐》、《要嫁妆》、《王大娘看病》等传统剧目。新编排了《绣水城》、《歌唱新时代》、《十唱党领导》、《聊城辉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节目,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堂邑镇】

党委书记隋军

镇长宋存志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59个行政村,5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3万人,总户数8900户。其中,镇驻地辖6关4街,13个行政村,镇驻地1.2万人。人口出生率11.4%。, 自然增长率5.6%。

区位优势位于聊城四部17公里处,是聊城市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区位优势明显。329省道、济聊馆高速公路、邯济铁路均横跨境内,镇内河流、乡间公路纵横,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西临马颊河,东傍京杭大运河,北有占地4770亩的大水库,东有发电能力240万千瓦的罗屯电厂,是全国新兴能源生产基地。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文庙、古城墙遗址、穆孔辉阁墓、明代“四知堂”遗址,许家祠堂、放马场、孔繁森故居、孔繁森陈列馆等多处古今名胜。2006年,辖区又重修了文庙,使古建筑群重新焕发了青春,和放马场渡假村、天沐温泉一起融入了江北水城旅游圈的大格局中。

经济概况工农业总产值8.2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6%、16.2%、25.3%。地方财政收入5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82元。

农业堂邑镇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大蒜、食用菌等农作物,是山东省优质大蒜和食用菌生产基地。2006年,辖区栽植大蒜1.3万亩,食用菌大棚1400余个。年产大蒜1200万公斤,蒜苔1400万公斤,年产食用菌1100万公斤。名、优、稀、特农作物得到迅速发展,种植工艺葫芦1400亩,芦笋、芦竹、糯甜玉米、硬池藕2600亩。

民营经济堂邑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2006年全镇实现销售收入7.4亿元,完成增加值1.65亿元,实现利税4820万元,税收完成1597万元,固定资产总投资完成2.6亿元,完成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形成蒜片加工企业62家,食用菌加工户54家,户办、联户办企业240户。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农产品远销日本、韩国、西欧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招商引资2006年,完成招商引资额1.2亿元,共引进项目6个,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个。

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重修了镇东大街,沿府前街、镇东大街栽植国槐、大叶女贞等优良苗木1000余棵,铺设花砖1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160余盏。新建文化广场6000平方米,广场内配备了21套健身器材,建设蓝球场和老年门球场各1处并疏通、拓宽、加深、衬砌原护城河800米,拓宽镇东大街南段300米。城区建立定点垃圾投放池10个,成立了10人的城建大队和12人的街道清洁队伍,统一了服装,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和城处执法车;投资200余万元新打500米深井2眼,建设泵房12座,使全镇59个行政村都通上了自来水;投资120万元建起了医院病房楼,改善了患者的就医条件。

社会事业区直中学一处,在校生4800余人;小学12处,其中完全小了两处,幼儿园14处,小心幼儿园—处。堂邑镇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投资90余万元建起了镇小心小学;投资90余万元建起了全区高标准的幼教楼,使学生的1:7条件明显改观。计划生育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2006年,堂邑镇获得全区1等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获得了全区第2名的好成绩;民政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绩,被评为民政先进单位。

【沙镇镇】

党委书记何庆国

镇长郭立清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31.95平方公里。119个行政村,123个自然村,设11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9万,总人口出生率10.4%。,自然增长率5.00%。。

区位优势位于东昌府区西南部,聊莘公路中段,距区政府驻地25公里,是莘县、阳谷、东昌府区三县(区)交界处。京九铁路穿境而过,聊莘公路横跨南北,西新河、小扈河发源于此。辖区内镇驻地基础设施完善,全镇村村通柏油路,90%的村通客车,95%的村通自来水,有线电视、远程教育网络已经形成,通讯电力设施完备,文教卫生、邮政等各项事业和谐发展,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招商引资和沙镇的经济振兴创造了条件。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4.7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0%,40%30%o地方财政收入2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40元。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迅速。主导产业是蔬菜、畜牧、林果,希望产业是发展无公害蔬菜,支柱产业是食用菌生产、大蒜和大棚蔬菜,全镇茬口蔬菜生产面积已突破1.6万亩。畜禽存栏量达到400万头 (只),速生林面积4500余亩,经济林3200余亩,田间林网覆盖率4.5%,黄河水灌溉面积达98%,生态环境优越。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全镇民营经济总收入完成10.2亿元,增加值完成20485万元,民营经济税收完成987万元,固足资产投资37865万元,重点做好了立海冷藏、六和二公司、龙丰饲料、亚星机械、东昌机械、胜军机械、安顺泵业、中信电缆8家限额企业的投资,培植增加了日新铁业、利源食品、东泰肉类、恒运机械等限额工业规模,加大了300余家小型加工户的投资力度,民营经济占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招商引资2006年共引进项目32个,其中市外项目21个,市内项目11个,引进合同资金12亿元,到位资金1.5亿元,重点项目有凤凰热电厂、山东东福沃德日盛服装加工有限公司、山东盐化有限公司、聊城金阳太阳能科技、山东崂爽啤酒、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单采血浆站、聊城新豪商贸有限公司、鲁西精煅铸造等。

基础设施驻地新铺柏汕路面4.2公里,投资16万元铺设下水道,投资4万元对道路街而进行美化、绿化,新安路灯60多盏,筹资100多万元,完备了沿街商住楼的建设,健全了镇驻地完全小学,增建规范了2处幼儿园,镇政府盖起了办公室大楼,改变了办公环境,投资280万元建起了劳力输出大楼,报本、扈庄两处扬水站全部进行了机改电。

社会事业文化有了新的突破,年内山东省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沙镇参展了3个项目,沙镇云灯、沙镇呱嗒、手工纯棉花纹布被市政府批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利用沙镇的历史承载力,申报了山东省历史文化村镇,2006年沙镇籍的2名学生分别考入了国家名牌大学清华和中科大。投资160万元建设了沙镇完小教学楼,结束了沙镇小学不上楼的历史,投资80万元新建了沙镇医院病房楼,新型农民合作供疗参合率达85.6%,老年门球队、青年蓝球队、农民舞狮队成了沙镇体育事业的生力军,广播播电视、通讯电力、金融、税务、邮政、保险、安全、劳务输出等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郑家镇

党委书记李玉堂

镇长李钦广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7.84平方公里,耕地6.1

万亩。52个行政村,设52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4.2万人,人口出生率12.7%。,自然增长率7%。。

区位优势位于东昌府区西南部,距城区26公里,郑家镇交通、通讯便利,电力供应充足。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乘车10分钟上高速,20分钟上火车、进市区。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8%、47%、20%。地方财政收入5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50元。

技术推广普及举办了各种技术讲座12次,共培训技术人员8000多人次,发放“明白纸”30000多份,播放菌菜专题节目16期,为农民赠送《菌菜种植技术>10000多册。加强了科技示范基础建设,辐射带动菌菜产业发展。新增食用菌大棚600个,使菌棚总数超过4000个,年产食用菌2800万公斤,产值3400万元,成为鲁西较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民营经济抓大户,促进企业扩张规模。2006年,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民营企业达26家,比上年增加6家;抓服务,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在硬环境上,狠抓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双电源线路建设,全部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在软环境上,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会议,极力强化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服务意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工业增效、财政增收。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同比增加8.3亿元,增长4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67亿元,同比增加2.3亿元,增长69%;实现工商税收2260万元,同比增加480万元,增长27%。

招商引资印制了万余份《郑家镇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利用市、区组织的招商引资活动,外出广泛宣传郑家。充分利用企业组织,以商招商。建有轴承保持器商会,采取“走岀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与外地商会联系沟通,最大限度地使其帮助引进引荐项目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建立健全项冃跟踪落实机制。对每个项口,都从项目考察、合同签订到开工建设,组织专人跟踪服务,尽快使意向变成合同,使项目落户郑家。2006年,合同引资额5.879亿元,到位资金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8%。

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组织人力、机械清挖沟渠40公里,维修旧井70眼,新打机井200眼,新建桥涵4座,建造大型扬水站2处,为辖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全而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坚持“科教兴镇”战略。2006年共投资20多万元用于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认真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2006年,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达3.4万人,占总人口的89%,受益人数2000多人,报销金额60余万元。2006年,投资130多万元建起一所高标准的温集小学,解决了周边7个村庄孩子们“上学难”。全面落实好“三大基本国策”。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着力抓好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切实加强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接访和定期下访制度,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斗虎屯镇】

党委书记郭振明

镇长武尚田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83.22平方公里,耕地7.8万亩。63个行政村,设63个村民委员会。人口4.12万人,人口出生率10.9%。,自然增长率3.5%。。

区位优势地处东昌府区、临清、冠县3县市区交界处,距聊城市城区25公里。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齐全。京九铁路、泰临公路在境内交叉穿过,并设有铁路货运站、公路客运站。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地热和矿泉水储量丰富。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7.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22%,20%o地方财政收入61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00元。

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了以蔬菜、畜牧、水产、食用菌、林果为主的农村支柱产业。蔬菜面积达1.8万亩,大牲畜存栏量1.4万头,名优猪200头以上饲养小区36处,名优鸡存栏量10000只以上饲养小区9处,大红提葡萄100亩,水产养殖面积达500亩,食用菌投料130万公斤,速生林面积1.7万亩,特色玫瑰种植2000亩。

招商引资辖区实施大开发、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战略,先后引进实新石化、中大钢购、金诺工贸、展化化肥等24家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招商引资2.58亿元。

民营经济实施民营经济强镇战略,民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4974万元,增加值完成14944万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10家。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6亿元,形成了遍及纺织、化工、机械等领域的民营经济群体。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通讯网络发达,生产生活基础建设配套完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已经形成 “三纵四横”的城镇大框架,水、电等硬件配套齐全,文教卫生、金融、市场、娱乐等设施完善。

社会事业成立农民书画协会、农民戏曲协会。完成农村中小学校危房和镇卫生院建设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顺利开展,参合农民32047人,参合率达到95%,农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亿元。

【梁水镇】

党委书记王怀福

镇长庞庆法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42平方公里,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20公里,其中耕地12.6万亩。108个行政村,134个自然村。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万人,人口出生率12%。,自然增长率6%。。梁水镇是东昌府区面积最大的乡镇。

区位优势位于聊城市区西北方向20公里处,南与闫寺街道相靠,北与斗虎屯镇相连,东与茌平县相邻,西与冠县接壤,是连接三县五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枢纽。重点工作目标年度综合考核,名列全区第一位,荣获集体三等功。

经济概况生产总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政收入147万元,比上年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比上年增长450元。

招商引资辖区招商引资1.5亿元,入园项目6个。嘉明经济开发区内4个:三晶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聊城暖频道服饰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元)、兴华印刷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三和管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凤凰工业园内2个:人工影响天气示范基地(投资3000万元)、中大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0积极协调落实上级无偿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营业收入8.64亿元,增加值为1.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93亿元,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9.5%、124.2%和104.6%。限额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8亿元,增加值8419万元, 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46.6%和143%。工商税收701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3%。

农业生产2006年,辖区新发展蔬菜面积5000亩。其中,冬暖式蔬菜大棚420个,食用菌棚750个。新植树木40万株,绿化村庄4处;新发展畜牧养殖基地5处,大型养猪场1处、大型养鸡场1处;开发池塘400亩,改造名优水产300亩;培育优质小麦基地4万亩;并规划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2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位居全区第一位,被评为全区“食用菌生产先进乡镇”、“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

劳务经济为了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创新劳务输岀方式,选派1名副书记和经委主任分别带队到浙江诸暨和胶东地区开展劳务合作,跟踪管理,提高质量,努力开拓农民增收空间。2006年,新增外岀务工人员3900人,在外务工人员达到1.2万人, 直接经济效益1.4亿多元。

小城镇建设2006年,完成拆迁面积3万平方米,新建面积2万平方米。开通铺平5条主干街道,两侧按标准新建二层以上商居楼。成立了城管大队,组建了环卫队伍,长期保洁,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多万元,新修公路20多华里。筹资54万元,铺设自来水主管道5万米,扩展41个村。争取国家盐碱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1300万元,新建田间生产道路5万米,打深井46眼。

社会事业2006年建设完工中心中学,中心中学占地面积102亩、投资800万元、建筑面积10540平方米、能容纳40多个教学班,已经投入使用。中心卫生院主体工程建设完工,卫生院占地15亩,投资240万元,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集医疗、保健、防疫于一体。新建8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站,已经投入运营。参保农民达6.1万人,参保率达91%以上,为农民报销医疗费76万元,受益群众5403人。占地120亩,投资400多万元,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可集中供养400位老人的中心敬老院建设完工,被评为全区“中心敬老院建设先进单位”、“敬老爱老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荣获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全镇治安承包村达到100%,契约式保险联防达到83%,规范化建设达到30%,被评为全市“’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科技、文化、信访、社保、土管、环保、青妇武等工作均取得新的突破。2006年信访案件下降50%,灾情救助7万元,雕刻葫芦、木版年画和运河秧歌分别被列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党建和基层组织建设108个行政村班子健全,制度完善。102个村实现支部书记、村委主任1人兼,并且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交叉率达到86%。64个村实现联村自治。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贴近群众,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机关效能,整合服务资源,在全市率先创建了梁水镇便民服务中心。进驻部门20个,方便快捷地为群众提供科技、中介、行政服务及行政审批、办证等,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深受群众欢迎。2006年,被评为全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创建’五型’机关先进单位”、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张炉集镇】

党委书记王章

镇长张月莲(女)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万亩。47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口出生率9%。,自然增长率4%。,为汉回聚居地。

区位优势位于聊城市城区西1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临京杭大运河,聊郑、张堂、大堠等五条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自来水的“四通”工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突破“三农”问题为着力点,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经济强镇为目标,按照“工业强镇、民营富镇、特色兴镇”的工作思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了经济。

工业辖区是农机配件生产基地,为农用拖拉机、收割机、运输车生产的连杆、曲轴、铜套等配套产品远销省内外。2006年,全镇民营经济销售收入14.1亿元,同比增长48%,固定资产投入2.5亿元,同比增长65%,招商引资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33.3%,完成工业增加值3.8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达到15家,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基础。

农业张炉集镇富有“芸豆之乡”之美誉,被国家农业部、山东省农业厅认定的著名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镇以早春拱棚芸豆为主的蔬菜种植而积2万余亩。

小城镇建设辖区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容美化”的要求,辖区已完成镇驻地详细规划编制,该规划确定,二、三年时间把镇驻地建设成工业、商贸、科技、政治、文化的中心;勾勒出五纵三横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框架,驻地面积由现在的4平方公里将增加到9平方公里;镇驻地人口从现在的0.3万人,到2010年逐步增加到1.5万人。

张炉集镇是山东省命名的齐鲁乡镇之星、全省科普先进乡镇,聊城市畜牧养殖明星乡镇、民营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生产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荣获市、区文明单位、党建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于集镇】

党委书记张昭江

镇长李洪荣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8.9平方公里,耕地5.2万亩。53个行政村,设53个村民委员会。人口4.1万人,人口出生率9.58%。,自然增长率3.83%。

区位优势位于东昌府区东南部,镇境南与阳谷县交界,北与许营乡相连,东与东阿县为邻,西与凤凰办事处接壤。属革命老区和引黄沉沙池区。距城区15公里,交通便利,距京九铁路、济邯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乘车只有十几分钟路程。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0%、33%,25%o地方财政收入395万元,工商税收完成22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农业油菜是于集镇的特色产业,被誉为“中国油菜第一镇”,2006年新增油菜面积3000亩,全镇拱棚蔬菜面积达到3.8万亩,冬暖式大棚300个;全镇大牲畜存栏达1.3万头,家禽8万只,生猪存栏量1.84万头,羊9000只,存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12处,2000只以上的养鸡场17处,10头以上的奶牛场2处,50只以上的养羊场17处。全镇防护林达到2900亩、用材林2600亩、经济林1600亩、农田林网5万亩;养鱼面积达到1278亩,投放鱼种93万尾,芦苇800亩,藕900亩,南美白对虾32亩,蟹40亩,甲鱼8亩,高标准甲鱼温室800平方米,先科巨鲫10亩。

工业2006年新引进投资3亿元的聊城鑫鹏源金属制造有限公司无缝钢管厂、投资8000万元的山东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投资2800万元的润丰玻璃钢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的聊城富强化工肥业有限公司、投资1800万元的中兴锌制品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元的聊城永丰印务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明珠光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项目12个,总投资6亿多元,到位资金1.8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3.5亿元,同比增长59%。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税收2258万元,同比增长56%。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46%。

基础设施建设全镇实现了村村通油路。2006年新修8个村的11条道路长36.3公里,新铺设自来水管道13.8万米,结束了北郭等29个村23000名群众祖祖辈辈吃苦咸水的历史,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供水中心实行承包经营。筹集资金70万元对牛王支渠进行衬砌,对孙堂干渠进行了彻底清挖。

社会事业筹集资金150万元,建设了1座能容纳18个教学班、810余名学生、建筑面积2034平方米的镇中心小学教学楼,解决了周边适龄儿童的 “上学难”问题。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到96%,为6601名群众报销医药费72万元,使群众切身得到了实惠,解决了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在东昌府区率先成立了高标准、高效能的便民服务中心,集行政服务、科技服务、便民农资超市于一体,解决了群众的“办事难”问题。

【侯营镇】

党委书记张振河

镇长时宏伟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64个行政村,64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4.3万人,人口出生率11.6%,自然增长率3.6%。

区位优势位于聊城市城郊西南,距城区8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京九铁路、济馆高速、009省道、聊濮高速、市南环路、聊郑路穿镇而过,处交通黄金十字架,是聊城市四环路内唯一的镇政府驻地。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9.8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1.8%、14%、9.3%。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

农业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休闲农业,着力突破拱棚菜、食用菌、苗木花卉、桑蚕、奶牛、特种狐等特色产业。发展平菇、双抱菇、杏鲍菇、茶树菇等食用菌大棚3300个,年产食用菌4000多吨。发展西葫、以色列西红柿、日本彩椒等名优菜6000余亩。桑园面积增加到800亩。新增玫瑰、油桐树等花卉苗木4000亩,发展螃蟹、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名优水产面积1500亩。新增奶牛1800头,特种狐3万只,全镇大牲畜存栏2.8万头,猪存栏3.4万头,禽类存养量34.3万只,养殖业收入达12000万元,新建养殖基地12处。

工业2006年,辖区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3亿元,新上民营企业12家,其中新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7个。全镇民营经济销售收入6.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亿元,实现工商税收960万元。宋氏管业、双赢管业、鼎信管业、团团乳业、鲁牌酒业等十家新上企业投产见效,其中税收过50万元的6家,百万元以上的1家。全镇工业经济得到健康发展,形成了机件制造、日化、建材、酿造、乳制品5大支柱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辖区共新修油路130公里,百平方公里占有油路200公里,高于全市平均值70公里。修镇驻地大街5条总长18公里,新建临街商业楼2万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新建扩建市场7处。搞好自来水改造,铺设自来水管道7万多米,安装9000多户。投资260万元完成了计生服务楼和镇政府办公楼建设。开展了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以田庄村改造为样板,在全镇铺开村庄改造工程。

社会事业坚持以人为本,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镇中学多功能实验教学楼中心小学教学楼相继投入使用,镇一中、二中实现了合校并点。推行新型农民合作医疗,98%以上农民得到实惠。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了人口素质。推进平安建设工程,投资30余万元建起了镇综治大院,健全治安联防队伍。同时,大力实施契约式治安联防,实现了可防性侵财案件零发案,2006年,侯营镇被评为省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许营乡】

党委书记田庆敏

乡长夏方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5.4平方公里,耕地5.5万亩。44个行政村,44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5.4万人,人口出生率8.2%。,自然增长率0.9%。。

区位优势位于东昌府区东南部,距县城6公里,西近城郊,北靠聊城经济开发区。聊(城)牛(角店)、新东环、新南环、新聊滑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四通八达,22路公交车直达乡政府驻地。通讯便利,电力供应充足,水利资源丰富。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3.4亿元,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27%、44%.29%。地方财政收入1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

农业2006年,大棚瓜菜种植面积达到6400亩,亩产值3200元。棉花种植面积1.7万亩,亩产值1300元。粮食种植面积3万亩,亩产值950元。畜牧业、林业、工副业产值2300万元,农业总产值10100万元。

工业限额工业企业13家,完成营业收入15231万元,增加值3713万元,利润1086万元,利税1635万。完成民营经济总收入63296万元,增加值15917万元,税收836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26万元。完成重点引资项目14个,计划引资总额3.37亿元,到位资金2.8亿元。

社会事业辖区新建许营乡中学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1616平方米,投资70万元。新建乡中心小学三层教学楼1座,容纳18个教学班,建筑面积1577平方米,投资95万元。拥有乡中学1处,建筑总面积10800平方米,生均4.47平方米;乡中心小学1处,学区小学5处,村办小学20处,小学总建筑面积16728平方米,生均4.06平方米;中学、中心小学、学区小学,配套建设了三室,规划了操场,按省二类标准配置了大批仪器、图书、音体美器材,基本满足了中心教育工作的需要。2006年新建乡卫生院大楼一栋,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投资90万元。设有内、外8个科室,30张床位,有主治医师8人,医师21人。有村卫生室52家,村医生57人,卫生员9人。全乡基础免疫率为98%,“四苗”接种覆盖率为9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小城镇建设沿乡政府南北街东侧新建商贸楼1座,楼房使用面积1700平方米,沿乡政府南北街西侧建商贸楼1座,楼房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许营邮政支局、电信局也进行了楼房改造。小城镇拆建面积7000平方米,初步改变了小城镇面貌。对小城镇建设进行了论证和规划,东起武楼新村,西至乡工业园,南起板滑路,北至新聊滑路,规划面积200万平方米,主要框架为“三纵三横”两条街,四条路。计划2010年聚集全乡1万人口到小城镇居住。

【朱老庄乡】

党委书记贾秀云

乡长朱凤瑞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5.7万亩。59个行政村,5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6万人,人口出生率9%。,自然增长率6.5%。。

区位优势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南部,距聊城市区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省级公路聊阳公路纵穿南北,于沙、李田两条县级公路横贯东西。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9.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13%、8%。地方财政收入8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

农业蔬菜规模进一步壮大。蔬菜面积达到2.2万亩,新增冬暖式和食用菌大棚521个,杜庄村新建冬暖式大棚105个,生产的尖椒和黄瓜被认定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畜牧业迅猛发展。依托联合食品、昌大饲料厂和养殖联合体积极发展规模饲养,规模饲养户达到1490户,新建存栏200头以上养猪基地20处,其中千头以上5处;存栏1万只以上的肉食鸡养殖基地16处,肉食鸡年出栏达到320万只。林业生产亮点纷呈。树木绿化率达到平原绿化标准,共新建绿化村庄6个,新建优质林果示范基地6处,新增果园面积420亩,新发展植桑养蚕360亩。2006年3月副省长贾万志,市委主要领导同志来朱老庄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对林业生产给予了高度评价。水产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全乡水产面积达到3740亩,新增1200亩;名优水产面积达到2700亩,水产养殖示范基地10处。劳动力转移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5100人,新增3300人,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达到30%。

民营经济2006年,共引进投产、在建项目28个,招商引资完成1.2亿元,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完成4.12亿元,实现增加值12400万元实现利税2970万元,限额工业销售收入2.13亿元,实现增加值6958万元,民营税收完成1008万元,各项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抓住朱老庄乡被确定为全市自来水示范乡镇的机遇,加大投入,加快工程进度,共铺设管道近26.3万米,安装9000多户,使59个村3.6万人全部吃上了自来水。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建设。全乡共新修油路90公里,改造油路29公里,进一步规范乡村客运车辆管理,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的目标。大力实施沼气建设工程,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小城镇建设日益完善。随着新李田路的建成通车,乡驻地“三纵三横”的格局基本形成,驻地新增工商业户610户。2006年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1800余万元,用于自来水、村村通公路、敬老院改造、卫生院建设、学校建设、土地整理、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加强综治办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大力推广实施治安承包,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认真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开创了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普九成果日益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在2006年全区组织的篮球比赛中,朱老庄乡获得了第1名,并多次组织乡、村老年门球队参加了全区老年门球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名次。老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先后获得全省、全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90%以上。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市委书记李吉增

2006年,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清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实施“十一五”规划赢得良好开端。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2:64:24,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7.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1亿元,分别增长23.7%和20.5%;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8.04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6.6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6.92亿元、5.6亿元和14.5亿元。在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相继荣获“全国’四五’普市长韩更大法先进县(市)”、“山东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县(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6亿元,增长30.2%,其中工业投入完成48.6亿元,增长38.7%0全市新上了657个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其中奥博特公司年产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鸿基集团30万吨连续热镀铝锌硅合金钢板、20万吨彩涂钢板,三和集团二期扩建等10个过亿元的项目,成为临清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八大特色产业进一步壮大,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51家,比上年增加104家;其中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30家,增加4家;过亿元的企业集团6家,增加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6亿元、利税27亿元、利润16.53亿元,增幅均在41%以上。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百强民营企业”发展到110家。全市民营经济税收完成4.04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乡镇办事处民营经济税收完成3.58亿元,增长32.5%,乡均增收540.9万元。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新成绩。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4.6%和4.85%。全市主要污染物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减少7%和8%。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7个,省著名商标3个。

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农业总产值完成22.05亿元,较上年增长3.27%。粮食总产达到38.5万吨,棉花总产达到52.8万担,分别增长4%和11.4%。蔬菜专业村达到60个,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大蒜种植初具规模,面积达到5万亩。新增优质经济林1.8万亩,总面积达到8.5万亩,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2万亩,补植完善绿色通道230公里,全年植树28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3%,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畜牧规模养殖小区40个,全市达到280个。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市已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聊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各类合作经济组织85个。全市注册农产品品牌达到20个,“黄运”牌甲鱼被评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并顺利通过申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新农村建设“1646”工程初见成效。烟店、康庄、潘庄等7个乡镇完成了乡镇总体规划,120个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阳光工程”稳步推进,全年共培训农民2500人,实现劳务输出1.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18万人。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8亿元,增长16.78%。拥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10处,档次明显提高,功能日臻完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业态快速成长。“千千家”、通达公司等现代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烟店轴承市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不仅促进了轴承加工业发展,而且带起了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并形成了信息与产业的良性循环。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基本形成了市农资配送中心、乡镇中心店、农家店三位一体、覆盖全市的连锁配送网络。临清市商会正式挂牌成立,对规范、协调流通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临清在周边地区商贸集散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会通桥、问津桥等6处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文物点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贡砖生产工艺、架鼓被列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旧城改造和综合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完成拆迁12.6万平方米;新建一批商住小区,建设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新建、改造城区和工业园区道路6条,城区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完善了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和城区电网,全市供热、供气、供电能力明显提高。城市绿化工程全面铺开,新增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7%。经营城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城区建设用地大幅升值,土地利用率和政府收益明显提高。生态市建设迈出新步伐。把2006年作为环境治理年,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并顺利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技术验收,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增长55.3%,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8%。建成了迅力集团中分自卸车和奥博特公司高精度内螺纹铜管两个国家级火炬产业基地。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农村教师工资体制转换和统一发放,并全部纳入医疗保险体系;高考录取人数和质量实现了新突破。中小学校舍改造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宣传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开展了消夏文化夜市、“江北水城”合唱节等一系列活动,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市京剧团赴京演岀获得圆满成功,进一步提高了临清“京剧之乡”的知名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三级联创”活动,被授予“山东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市)”。卫生工作稳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日趋完善,全市参保人数达到38.2万人,受益群众28.2万人次。乡镇卫生院建设扎实推进,24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完工。“平安临清”建设实现新突破。“五五”普法活动全面启动,社区治安保险和农村契约式治安保险联防工作进一步推开。信访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市、乡、村三级调解网络进一步健全。健全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队伍,完善了装备设施,全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事故,被命名为“全国’四五’普法先进县 (市)”、“平安山东建设模范县(市)”、“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市)”。

六、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工业企业和商流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实施,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改制后企业运行良好,被评为“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先进县(市)”。新完成10家企业的破产改制,盘活国有集体企业资产3亿元,安置职工就业7000余人"企业上市工作开始起步。银河、迅力等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前期工作正在积极运作。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启动并且运转良好。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83个,合同引资额2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8亿元,同比增长23.8%-外经贸工作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外贸出口突破2亿美元,达到2.01亿美元,同比增长38.65%。其中五家骨干企业出口达1.87亿美元,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3%,骨干企业在外经贸工作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银河纸业集团、三和纺织集团被国家海关总署授予“诚信管理企业”称号。

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37元,较上年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60元,增长14.8%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运行机制日趋完善,“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就业再就业取得明显成效。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和谐社区”活动,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城市低保管理工作实行了分类管理和社区评估制度,全市纳入低保范围的人口达到8575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农村特困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受救助人员达到5290人。成立了慈善总会,新建了八岔路、大辛庄两处乡镇中心敬老院;对复退伤残军人和义务兵家庭优抚金实行了统筹,并全部按标准发放到位。认真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 “两免一补”政策,切实保障了农村贫困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临清市将按照“励精图治打造运河名城,团结实干构建和谐临清”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冀鲁交界地区具有聚集、辐射、示范、引领功能的“三个中心”,即以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资源集约化为重要特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以商贸流通、餐饮、房地产为主导功能的区域性商贸中心,以运河文化、农业观光、温泉度假为显著特点的现代文化旅游中心,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拼搏进取,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再续临清发展新篇章。

【唐园镇)

党委书记秦荣菊

镇长郭兆岳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2.23平方公里,人均耕地1.5亩。32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辖区位于临清市西南郊,北抵卫运河占河北省临西县黎博寨乡隔河相望。

发展概况主导产业为轴承、棉纺织、林果产业,境内有银星滚动体有限公司、津鲁轴承厂、华博轴承有限公司、润鑫、润森棉纺织有限公司等多家龙头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12元。有中学1处,学生800余人,教职工80人;有小学6处,学生2120余人,教职工166人。中心医院1处,医务人员36人;村卫生室37处,村医80人。

【烟店镇】

党委书记刘明峰

镇长壬培峰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34个行政村。人口3.7万人,外来流动人口1.8万人。位于临清市西南部,聊城市首批改革发展试点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全国重点镇”,“中国轴承之乡”,烟店轴承产业被命名为“山东省十大产业集群”。

发展概况2006年完成工商税收2700万元,同比增长42%,完成固定资产投入8亿元,同比增长50%。全国著名的轴承加工基地、轴承交易中心,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轴承加工企业300余家,匸商业户3800余户,从业人员1.7万多人,有加工生产万余种型号轴承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均达国内先进水平。烟店轴承工业园占地3000亩,园区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齐全。2002年被山东省命名为“民营经济示范园区”。烟店轴承专业批发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档次最高、管理最规范的专业批发市场,对轴承产业起了很大的带动作用。烟店镇在搞好轴承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第三产业和教育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 积极进行新农村建设,形成了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潘庄镇】

党委书记王建民

镇长王汝梅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南北狭长,长约11公里,耕地3.9万亩。辖3个管理区,25个自然村,划分为30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088人。有民营企业216家。

区位优势位于临清市区西南25公里处,南于冠县接壤,东、西、北分别与八岔路、烟店、唐元三个乡镇相邻,省道008线贯穿而过,尚潘渠横贯东西, 陈公堤纵跨南北。

民营经济潘庄镇毗邻全国最大的轴承专业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潘庄镇以工业园为总抓手,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涌现岀龙业轴承有限公司、兴潘特钢厂、福人北方木业、恒润轴承有限公司、为民轴承配件厂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全镇工业经济迅速膨胀,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实现了一年一跨越,年年有突破,以轴承为主导产业的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崛起于鲁西北的经济强镇。有轴承企业150多家,轴承加工业户4300余户,从业人员达2.2万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亿元,新上项目49个,其中300万元以上25个,1000万元以上8个,过亿元1家,福人北方木业扩建的年产5万吨的酒精生产线,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开工建设,招商引资1.5亿元,民营税收完成1500万元。

农业主要农产品有小米、玉米、棉花、花生、谷子等。潘庄镇按照临清市“东部蔬菜,西部林果”的战略部署,因地制宜,坚持“瞄准市场,培育特色”的方针,培植优质黄金梨,绿宝石和优质冬枣、樱桃12个领导干部示范大方,建设了绿色通道和长10华里的经济长廊,发挥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城镇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高标准建设”的指导思想,对镇驻地进行开街改造。街道路面水泥硬化,人行道全部铺设花砖,道路两旁园林绿化,路灯、下水道等公共设施齐全。镇集贸市场移至富强路西的振兴路两侧。街道两旁楼房林立,商业繁荣,小城镇格局初步形成。

社会事业有初中1处,在校生993人,教职工75人;小学5处,在校生3473人,教职工150人。卫生院一处,医务人员27人;村卫生室43处,村医45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50元。群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家用小汽车、电脑、空调、手机、彩电、冰箱等高档消费品已经进入普通家庭。

【尚店乡】

党委书记郭春光

乡长孙杰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8.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万亩。34个行政村,总人口2.9万人。位于市区南部10公里处,北接大辛庄办事处,南邻冠县柳林镇,东接刘骇子镇,西接八岔路乡。

发展概况2006年,人均纯收入3447元。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苗木、西瓜。企业主要以畜产品屠宰加工和电机加工、棉纺加工、地毯加工为主。有中学1处,在校生933人,教职工70人;小学5处,在校生1508人,教职工123人。村卫生室34处,村医34人。

【八岔路镇】

党委书记王晓壮

镇长姚献亭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103省道贯穿南北,烟尚公路东西交叉。4个管区,25个行政村,23个自然村。总人口3.2万人。位于临清市境西南,北与青年办事处为邻,东与尚店乡搭界,西与潘庄镇相连,南与冠县接壤。

文教卫生初中1处,在校生820人,教职工67人。小学7处,学生1785人,教职工138人。中心幼儿园1处,入园儿童320人,教职工25人。有中心卫生院1处,医务人员20人,村卫生室25处,村医45人。

【刘垓子镇】

党委书记罗荣福

镇长马朝俊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1.3平方公里,耕地5.3万亩。4个管区,35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人口出生率10.8%。,自然增长率6.3%。。农民人均纯收入3740元。有中学1处,学生1032人,教职工76人;小学7处,学生1576人,教职工103人。中心医院1处,医务人员20人,村卫生室30处,村医36人。

区位优势位于临清市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京九铁路、聊临国家一级公路纵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距聊城30公里、距临清火车站仅15公里。全部实现了三通:即村村通了柏油路、村村安装了自来水、村村通了电话,电力供应正常、充足,完全可以满足企业正常用电。

工业围绕特色优势实行大招商、大开放政策,在土地使用、奖励标准、税费征收、发展环境等方面为投资商提供最优惠、最便利的发展空间。成功引进了江苏日升纺织集团投资的临清日升纺织有限公司和从浙江引进的从棉籽油中提取硬脂酸类产品的永康油脂厂,引资额达到5000万元。永康油脂厂已被聊城市政府列为重点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全镇企业达到23家,涉及棉油加工、纺织、橡胶制造、小麦加工、地毯加工等领域。民营企业主要生产项目:轴承、纺纱、棉花加工、木板加工等。

农业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水果等,以盛产水果闻名。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鲁西农业大镇。棉花、小麦高产质优,尤其以棉花生产闻名全国,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马铃薯、花生、大豆、韭菜、鸡腿菇及各类蔬菜,是临清市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1.5万亩。国家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以九圣庙为中心的韭菜种植基地面积已达2000多亩。

【戴湾乡】

党委书记淳悦忠

乡长刘天军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40个行政村,3.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位于市区东部,西接城郊区,南靠魏湾镇,东邻康庄镇,北至临博路,古运河、京九铁路穿境而过。

发展概况农业以畜牧养殖业为主,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等。民营经济以面粉加工、精密铸造、纺织、彩印塑编为主导产业,其中中兴一龙牌面粉被评为2006年山东名牌产品。有中学1处,在校生464人,教师57人;有小学5处,在校生1156人,教师119人。村卫生室40处,村医40人。

【魏湾镇】

党委书记兴川

镇长李子健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9.44平方公里,3个管区,27个行政村。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37个,中共党员845名。总人口2.68万人,有汉、回、壮、傣、朝鲜等10多个民族。农业人口25755人,占96.2%0非农业人口875人,占3.8%o人口自然增长率4.6%。。魏湾镇地处临清、茌平、东昌府区3市县区交界处,东西长11.445公里,南北宽7.8公里。

经济概况社会总产值达到11.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60元。党委、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立足本镇实际,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使全镇农业生产由过去单一粮棉型,转化为粮菜、果经济型,镇村企业得以长足发展。农业种植结构渐趋合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经济效益逐步提高。2006年底,全镇粮经比例达到4:6,其中大蒜面积达到1333公顷,逐步发展成为全镇的主导产业。甲鱼养殖业已成为全镇的一大特色产业,年底甲鱼养殖户达到331户,甲鱼池477个,水面面积27.9公顷,存养甲鱼100余万只,创产值1000余万元,其中丁马养殖场甲鱼已申请了“黄运”牌甲鱼商标,逐步走上了国际市场。

水利建设水利建设成绩显著。2006年底,可灌溉面积3168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9%,拥有可利用机井740眼,灌溉机械4500台,总动力63800马力;扬水站32处,其中100马力以上6处,固定扬水站29处。

民营经济镇党委、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来抓,根据年初制定的 “抓投入、上项目、培植新增长点”的目标,全镇上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2006年底,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9000万元,销售产值80500万元,实现利税5704万元,固定资产投入累计完成1.1亿元,完成年计划150%,工商税收完成649万元;招商引资6826万元,完成年计划133%。

交通邮电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镇驻地有邮政局(所)1处,工作人员4人,年邮政业务量4万元。对全镇电信网络和设备进行了完善更新,装机总量达到70000,27个行政村全部安装了电话。

财贸金融财政总收入为421.76万元,在增支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保证了干部教师、职工工资的足额发放。第三产业蓬勃兴起,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新格局已形成。

城镇规划及建设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镇村规划及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底已拥有供电站、农行、信用社、供销社、镇医院、建筑公司及各种商贸楼房,市容街貌大为改观,形成照明、供排水设备配套、街道规范,功能齐全的现代小城镇格局。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全镇27个行政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坚持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的原则对老街改造、拓宽、顺直。

社会事业科技、教育、卫生事业迅速发展。2006年,共培养的农业、林果、养殖等各类技术人才500人,以镇农技站为龙头的镇、管区、村三级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已形成,科学种田水平不断提高。张牌庄的大蒜菠菜间作效益成倍增长,冯庄村的“一地四种”模式效益亩收入达到4000余元,此模式作为全市重点推广模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驻地有卫生院1处,配备有心电图机、B超机、透视机等一批较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及设施。2006年底,镇医院有科室10个,设病床55张,有医务人员25人。新型合作医疗在全镇进一步推广。2006年晚婚晚育率和计划生育率均达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人民生活水平在原来基础上不断得到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3460元。全镇农业机械化不断得到改善。80%农户用上了有线电视。冰箱、洗衣机、VCD等高档电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特色产业山东省优良甲鱼苗种繁育基地是经国家计委立项批复的项目,始建于1992年8月,占地27公顷,有水面14公顷,温室1.2万平方米,存塘亲本甲鱼1万只,年繁殖甲鱼30万只,繁殖商品甲鱼10万只,利税500万元,是一处集优良甲鱼孵

化、强化培育及自然养殖完善的大型繁育基地,投资过亿元的甲鱼胶项目紧张建设中。

【康庄镇】

党委书记贾玉华

镇长李树群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99.7平方公里,耕地9.32万亩。5个管区,66个行政村。总人口5.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0万人。位于临清市东部,西部及北部与戴湾乡、老赵庄镇、金郝庄乡为邻,东部与南部分别与高唐县和茌平县接壤。聊(城)夏(津)路、临(清)博(平)路、临(清)高(唐)路穿境而过, 康(庄)魏(湾)路、康(庄)吕(庙)等18条乡间公路纵贯其间。

经济社会概况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蒜等。私营企业主要经营木材加工、农机件加工、皮革加工,康荃化工、棉纺加工等。有初中2处,在校生1650人,教职工150人;高中1处,在校生3500人,教职工260人;完全小学14处,在校生2400人,教职工210人;中心医院2处,医务人员59人。

【金郝庄乡】

党委书记孙玉璞

乡长高保平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8.25万亩,55个行政村,总人口5.37万人。

区位优势由原金郝庄乡和肖寨乡合并而成,地处聊城市的临清、高唐和德州市的夏津三县交界处,聊夏路、临高路两条省级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独特,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农业按照建设“棉纺基地、蔬菜大乡、经济强乡”的目标,以加快发展棉纺织和蔬菜生产两大特色产业为总抓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持续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金郝庄乡物产资源丰富,蔬菜生产形成了“南部芫荽,北部大葱”的发展格局。露地菜总面积达到2.1万亩。同时,保护地栽培成方连片,一处占地60余亩的科技示范园和550个塑料大棚种植了樱桃西红柿、太空青椒和白玉甜瓜等稀有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粮棉生产稳步发展,畜牧养殖形成规模。棉花种植面积4.5万亩,产品远销江苏、浙江、广东、河南、内蒙古等省区。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已初步形成以棉纺织为主导产业,油料加工、机电、化工共同发展的格局,并培育起鲁西最大的棉花市场。全乡棉花加工和棉纺织企业总数已达142家,棉纺织已突破12万纱锭的纺织能力,织布、印染等深加工项目也从无到有,发展到4家。

【老赵庄镇】

党委书记赵维波

镇长刘玉杰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0.6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32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18元。

经济概况民营经济发达,企业327家,工商业户1200户,从业人员8600人,形成以机械、建筑、纺织、轴承、化工为支柱产业,以润源公司、恒圆公司、沃科丰公司、三建公司等集团为代表,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曲轴、活塞环、饲用蛋白等一批名牌和拳产品。种植业已形成以黄瓜、西红柿、韭菜、芸豆、马铃薯、青椒为主的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成为临清东部的“菜园子”。

社会事业中学1处,在校生1000人,初中升高中210人,升学人数列全市农村中学第一名。拥有小学8处,在校生2180人。公办幼儿园3处,学龄前儿童入园率100%,共有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276人,其中县级以上优秀教师42人,地级优秀教师3人。镇驻地设卫生院1处,下设王集、沈庄2个服务站,卫生院建筑面积3419平方米,拥有职工4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4人。全镇有村级卫生室56处,乡村医生96人。

【松林镇】

党委书记杨庆山

镇长左朝兴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1.3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26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松林镇位于临清市东北部,距市区15公里,北与德州市接壤。

发展概况国民生产总值7.5亿元,一二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2:65:23,地方财政收入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工业经济主要指

标增幅均达到25%以上。民营经济主要有农机件加工、棉纺织两大主导产业和木材市场一大市场,全镇民营企业有90余家。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西瓜、辣椒和大葱等蔬菜。养殖业以蛋鸡养殖为主,存栏量达到43万只。有中学1处,在校生1400人,教职工77人;小学7处,在校生2117人,教职工165人。镇卫生院1处,有医务人员39人,村卫生室17处,村医30人。

【新华路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韩青

主任冯志森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辖8个社区(3个城郊社区,5个城市社区),43个居委会。

区位优势位于临清市区东部,西邻先锋办事处,东接老赵庄镇,南连大辛庄办事处,北傍先锋办事处,临清火车站、临清长途汽车站均坐落在辖区内,是临清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发展概况工业有纺织、机械、医药、化工、食品等支柱产业。全处各类工业企业420家,个体工商户1800个,从业人员4.2万人,其中纺织业已达到了50万纱绽的纺织能力。全市十大批发市场其中5家坐落在该处,经营面积达5万平方米,年成交额5亿元,为临清市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农村种植业突出“南菜、北果、中葡萄”的特色种植格局。蔬菜、葡萄两大特色种植产业总面积达1.5万亩,农民人均收入4000元。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工商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六年列聊城市132个乡镇办事处第1名,分别达到12亿元、2.6亿元、1.4亿元。有葡香游乐园1处,中学1处,小学9处,教职工225人,在校生1500人,村级卫生所43处。

【青年路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李衍博

主任马少华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80平方公里。11个社区,35个居委会,3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8.5万人。

区位优势办事处位于市区南部,西依卫运河,北靠小运河。省道008线、临冠路、临莘路穿境而过,市区“五纵五横”公路贯通。市委、市政府坐落于辖区内。

景点文物古迹、游览场所繁多,辖区内有方圆三百里唯一的优质天然地热矿泉资源“九龙温泉”,既可休闲娱乐,又可祛病防疾,是理想的办公居住商贸区。

发展概况耕地5.3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757元,主要农产品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民营企业140余家,个体工商户1300余家,其中临清市百强企业10家,形成了以小王子食品、小林汇通制衣、昌宏纺织、力通电磁、飞翔专用车等为主的“规模加特色”的发展新格局。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5亿元,招商引资投资总额2.5亿元,民营经济税收3450万元。辖区内拥有大学1处,高中2处,中学3处,小学11处。有市医院1处,分院1处。

【先锋路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徐保福

主任李传兴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7个社区,14个城区街道居委会,35个农村居委会。总人口6.1万人。办事处南部有运河经济技术开发区。

区位优势位于市区西北部,西与河北省临西县隔卫运河相望,北与德州市夏津县为邻,东接新华办事处,南接青年办事处,京九铁路从办事处中部进入山东省。西部有舍利塔、清真寺、熬头矶等名胜古迹,还有人文景观宛园;中部有古黄河公园。

经济概况辖区有民营企业126家,全国百强民营企业1家,临清市百强企业12家。主导产业为棉纺织、纸制品、电机。主要农产品有小麦、棉花、水果、棚菜等。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办事处是聊城市经济十强乡镇。

【大辛庄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李之强

主任尹东涛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7.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5个社区、9个居民小组,29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万人。大辛庄办事处位于临清市城区南郊,

区位优势地理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便利,电力充足。境内拥有聊临路、临莘路等省级公路,东环路、南环路和东外环路贯通全境, 距京九铁路临清火车站、汽车站仅2公里。全处90%以上的住户安装了电话,38个居委会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农业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盛产玉米、小麦、西瓜、棉花、蔬菜等,近年来,办事处大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文章,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西菜、北瓜、南养殖”的产业结构布局初步形成。

社会事业中学】所,教职工77人,学生580人,小学4所,其中,完小2处,简小2处,教职工106人,学生1427人。卫生员院—所,床位23张,医务人员23人。

【工业园区】

党委书记袁磊

主任王庆瑞

政区人口位于临清市东部,区位独特,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依聊夏路,北傍青(岛)石(家庄)高速公路,省道008线、聊临路、临高路、临博路从区内穿过,京九铁路临清站位于区内,形成了“随时可上火车、2小时可上天、4小时可入海”的快捷交通网络。

经济概况园区总规划面积18.84平方公里,入区企业达到77家,从业人员10000余人,区内有热电工业园区、纺织工业园区、高新工业园区、综合工业园区、特资仓储区、居住生活区、生态公园、宾馆等。建有年供电8个亿千瓦时、供热70万吨的热电厂1家。区内架设110KW高压线20公里,增设装机容量1万门的电信支局1处,铺设通信电缆25公里,建设移动、联通信号放大塔各1个,铺设排水管道1.2万米。逐步实现了供水、供热、供电、通讯、道路和场地平整等“六通一平”。临清工业园区定位在以高新技术产业及工业加工项目为主的现代化新城区、招商引资的平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集贸易、仓储、金融、商住、旅游等多功能、全方位开发于一体。形成以彩虹集团奥博特铜铝业公司为龙头的电铜结合产业体系,以银河集团、银星纸制品公司为龙头,形成制浆造纸和纸制品加工产业体系,以汇通集团、三和色织集团、华润等企业为龙头,通过退城进区,形成纺织产业体系,以东方内燃机公司为龙头的农机及配件产业体系。【轴承工业开发区】

主任李玉华

经济概况位于临清市西南部,省道008线、潘烟路等城乡主干道路穿境而过。截止2006年底,开发区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区内共有各类轴承加工经营业户1100余家,累计固定资产总投资30多亿元,从业人员近6万人,有8家企业通过了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5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设有省级轴承质量检测中心1处,轴承专业市场1处,轴承工业园区3处,生活服务区1处。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冠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弘扬“团结实干、改革创新、立志图强、争先进位”的冠县精神,按照“13547”的工作思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十一五”规划实现良好开局。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26.2%和19.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7.0:48.4:24.6,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9个百分点;境内财政收入完成2.98亿元,增长42.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9亿元,增长29.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3841元,增长15.2%;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4.13亿元,增长10.55%;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4.9%和4.7%。

——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完成工业投入24.5亿元,增长27.1%。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9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9个,过千万元的16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9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2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亿元、利税10.6亿元、利润5.58亿元、工业增加值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5%、62.3%.66.9%和37.7%,实交税金2亿元,增长53.1%。全县用电量5.5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3.6亿千瓦时,增长25.7%。“2612"工程中18户重点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占规模以上企业的70%以上,关键的少数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冠洲、冠星、二运公司、电业公司四户企业上交税金突破1亿元,发展势头强劲,在做强做大上又迈出坚实一步。冠星集团进入“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冠星”牌棉纱、“冠洲”牌彩涂板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乡镇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增长37.9%和37.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战胜严重干旱,粮食总产49.48万吨。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面完成“34327”工程,林果、畜牧、蔬菜、油料四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林业“456”工程成效显著,春季植树526万株,新增果园1.45万亩、果棚1780个、育苗1.35万亩。新上菜菌大棚3125个、中小拱棚9216亩。新发展畜牧养殖场412个,肉蛋奶产量达到12.6万吨。24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和70个典型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的发展呈现出量的聚集与质的提升同步推进的良好态势。农业产业化水平又有新提高,新增5家市级龙头企业;新增1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237个,会员1.4万户。“冠丰”牌玉米良种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冠县鸭梨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完成了骆驼山输水干渠衬砌工程;引提河水3亿立方米;投资1.1亿元,率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一干渠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已经启动。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兑现各项惠农资金3355万元。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14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田马园、大曲村等17个村庄的建设规划已经完成。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李芦村、吴村、赵屯等一批新典型。

——服务业取得重大突破。着力把旅游业和交通运输业培植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在全省旅游行业评比中,我县当选“2006山东县域旅游品牌十强”,马颊河度假村被评为“2006山东最具竞争力十大景区”,马颊河度假村、冠州梨园风景区被评为3A级风景区。全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通过评审,天沐•江北水城温泉度假村建成使用,鲁西北地委旧址修缮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成功举办了山东•冠县首届梨园文化观光周和第三次全国武训精神研讨会。交通运输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健康成长,二运公司实缴税金突破2100万元。繁荣城乡市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营业面积1.6万平方米的冠翔购物广场建成使用,“万村千乡”工程顺利实施,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业态得到较快发展。粮食流通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平稳顺利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78亿元,增长16.5%。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全社会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强化措施,注重实效。成立了5个驻外办事处,组建了17个招商团,开展了两次“百日集中招商”活动,组织各乡镇和部分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江浙地区挂职,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招商,大大提高了工作实效。全县共引进各类项目196个,实际到位资金20亿元,同比增长67%。外经贸工作实现新突破,完成出口创汇1820万美元,增长333%,其中冠洲集团完成出口1400万美元。

——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完成了县城区红旗路、冠宜春路改造,振兴东路改造接近尾声,高速路口改造工程进入施工阶段,东环路、北环路拓宽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红旗北路开发二、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天然气工程进入入户安装阶段。新增绿化面积40余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振兴东路、教育路、步行街的亮化工程全部完成。创新管理体制,进行了城市环卫市场化改革试点,市容市貌卫生保洁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全年组织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7项,申报国家专利45项,新增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结成利益共同体38个。高考质量稳步上升,本科一次上线2243人;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和“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教师工资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发放“两免一补”救助金228.1万元,救助贫困生12769人次;全面完成农村中心中小学项目学校建设。高效整合县乡医疗资源,成立了冠医集团。进一步规范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改扩建乡镇卫生院7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38处,200多处村级卫生室达到了规范化标准。武训祠等3处古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庄面塑等3项民间工艺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对重点污染源进行了综合整治。人口控制计划圆满完成,人口自然增长率5.16%。,被评为全国人口文化先进县。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全年征缴各类社会保险费5827.3万元,发放各类社会保险金6003.2万元,“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得到较好落实。新建中心敬老院2处,全县供养五保老人2364人。狠抓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8997人,新增劳务输出28895人。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强化 “三基”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积极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实施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信访问题双向承诺制,创新完善了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确保了社会安全稳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思想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断深入。广播电视、民族宗教、气象、残联、老龄、档案、史志、体育、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回顾过去,辉煌成就鼓舞人心;展望未来,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全县上下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发扬“团结实干、改革创新、立志图强、争先进位”的冠县精神,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冠城镇】

党委书记郭保敬

镇长卢振龙”王保壮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97.7平方公里,耕地8.1万亩,全境南北长11.6公里,东西宽11.65公里。7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11.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以汉民为主,少数民族约0.78万人,少数民族多为回族。

区位优势镇人民政府驻县城西环路与冠宜春西路交汇处,地处县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通讯中心。

发展概况经济以农业为主,因近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科教文卫等事业发展迅速,各项经济指标均居全县首位。粮食亩产430公斤,总产5.16万吨,果园1万亩,猪、牛、羊、鸡存栏量分别达3万头、8000头、1万只、45万只,养殖场500个。民营经济门类众多,以机械制造、棉纺针织、精工轴承、机动车辆、涂布印刷、彩涂钢板、地板膜、农用膜、木材深加工、食品、服装加工、建筑建材、橡胶制品等为主。2006年,招商引资4.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3.245亿元,完成销售收入26.18亿元,税收706万元.50万元以上企业280家,500万元以上企业14家。镇直有高中1处,在校生940名,初中2处,在校生3043名,小学13处,在校生3884名,卫生院1处,村卫生室75处,社区门诊3处。

【贾镇镇】

党委书记郭建朝

镇长贺凤林

政区人口51个行政村,3.6万人,耕地5.9万亩。

区位优势贾镇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并由此而得名。地处鲁西,位于冠县城东15公里,聊城市西30公里处。邯济铁路、329高速公路和309省道横穿东西,贾韩梨园观光大道、贾桑公路纵贯南北,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户户通自来水,路渠高度绿化,林网全面达标,交通十分便利,生态条件良好。

经济概况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亿元,工业总产值7.9亿元。实现利税8000多万元,工商税收500多万元,财政收入9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

特色经济产业林木、水果、蔬菜、油料、畜牧等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各类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其中温室大棚1000多个,形成了以杨马庄为中心的西南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品牌黄瓜远销十几个省、市,成功引进了凯特杏、早红二号油桃、中华福桃、丰水梨、黄金梨及早熟苹果等优良品种。林果面积5000余亩,油料、经济作物面积1.2万亩。狐、貉等特种规模迅速扩大,波尔山羊、小尾寒羊、蛋鸡、瘦型猪等存养量位居全县前列。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异军突起。玉丰纺织有限公司引资1000万元,新上1万纱锭;振兴机械厂引资1000万元,新上两条农用三轮车生产流水线;全年累计完成8000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截至2006年底,各类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156家,从业人员5711人。三大工业园区,占地800余亩,区内86家民营企业,引进了车刨、洗磨、铸造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形成了机械加工、农用车制造的重要基地。

城镇建设驻地南北商贸街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商铺整齐,绿树成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建设规划,北移三干渠,高标准规划东西商贸街,营造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十字商贸格局初步形成。

社会事业多方筹资500多万元,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花园式中心小学3处,幼儿园6处,采取“后勤社会化”办学方式,狠抓素质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升学率名列前茅。强化了医疗体系建设,卫生院医疗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满足了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

【桑阿镇】

党委书记张忠强

镇长吕金章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12平方公里,耕地11.8万亩,60个行政村,总人口6.1万人。

区位优势位于冠县城东南18公里处,冠县、莘县、东昌府区三县区交界处,是冠县较大的乡镇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九公路、蒙馆省道分别贯穿镇境东部和西部,北临济聊馆高速公路和329省道。桑阿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物产丰富。金建桑桥镇于此,后因植桑闻名,元改为桑阿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著名的马颊河支队的主要战斗地之一。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完成工业税收3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75元。

农业镇党委、政府按照建设“江北中小拱棚茄子大镇”的发展目标,把种植中小拱棚茄子、黄瓜、辣椒作为全镇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产品运至北京、上海、河南等10多个省市。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外资87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235%。引进冠鹰运输、中海防锈油、新宇制钢,天一纺织印染等10余个项目。在建项目5个, 总投资4500万元,年销售收入7200万元,利税92万元。

工业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固定资产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40%,积极发展乡镇企业的基础优势,形成冠玉门窗、艺丰机械、鹏增轴承保持器等企业5家限额以上企业。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成果丰硕。中小学教育一跃跨入全县先进行列,特别是学前教育发展令人瞩目,得到市、县领导的一致赞誉。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2006年多方筹资购置了美国CT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械,与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技术协作医院,聘请专家座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水平,改善了医疗条件,方便了群众就医。

计划生育工作加大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继续增强法规意识。全年发放各种宣传材料6500份,制作宣传版等固定标语120块。每月一次基层计生干部例会通报情况,学习交流工作经验,掌握全镇工作动态,分析形势,预测困难和问题,研究相应对策。加强服务,转变作风,年内多次安排妇女就业致富培训1500人次,解决850人的就业出路。为育龄妇女健康检查5000人次,提高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东古城镇】

党委书记张学仲

镇长张海青

政区人口10个管理区,84个行政村,耕地9.2万亩,总人口7.2万人,有汉、回2个民族。

区位优势位于冠县县境西部,与河北省馆陶县、大名县隔璋卫河相望,黄河故道贯穿全境,春秋时期曾在此设冠氏邑,为冠县发源地。106国道、008、329省道,济邯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在东古城镇纵横交汇,交通优势得天独厚,是冠县、聊城乃至山东省西大门。东古城镇先后被省、市、县授予“民营经济先进单位”、“招商引资先进单位”、“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城镇建设先进单位”、“完成目标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民营经济明星乡镇”等荣誉称号。

经济概况工农业总产值5.3亿元,财政收入89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40元。

农业辖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培植林果、大蒜两大主要产业,形成了“一条线、两大基地”的发展格局。“两大基地”即:沿璋卫河间一带4.5万亩的“万和”牌无公害大蒜生产基地。年产蒜头6600万公斤,拥有大蒜专业村18个,建有蒜片加工厂3处,正在筹建大蒜冷库两座,成立了“大蒜经纪人协会”,市场行情看好;沿黄河故道一带1.5万亩的名优特稀果品生产基地,果品有红富士苹果、丰水梨、绿宝石梨、新高梨、川中岛桃、中华寿桃共8个系列60多个品种,被省命名为“首家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成立了果品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了“田园”牌商标,并与新加坡水果商余大中签订了销售协议,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一条线”即在沙河林场一带19个村庄,新发展打大樱桃种植面积7000余亩。

工业实行工业带动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各种招商渠道,出台优惠政策,制定责任目标,创新企业机制,实现了全镇民企的新突破。2006年全镇招商引资1.26亿元,工商税收达1100万元。2006年又新上过亿元项目2个,即“冠鹰钢铁有限公司”和“锦江特钢有限公司”,新上过千万项目一个,即:“双盛机械加工厂”,又新签协议1.1亿元大蒜加工项目一个。

小城镇建设努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改造了旧城,建成商住一体楼,统一配备安装了路灯、垃圾箱、排水管道等公共设施,形成了饮食、服务一条街,林果、蔬菜两大市场,改善了外部环境,现代化的小城镇已初具规模,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柳林镇】

党委书记张汝胜

镇长周学甫

政区人口50个村民委员会,48个自然村,总人口5万人,有12000户。

区位优势位于冠县县城东北郊,距县城35公里。京九公路和堠码公路在区内交叉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京杭运河从境内穿过,水利资源较为丰富。

经济概况蔬菜、棉花、林果、畜牧是柳林镇的四大主导产业。以大梨园头、三里屯等村为主的名优稀果品主产,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迅猛。以轴承、绳网、制糖、纺织为主的四大主导企业不断扩大,以润和纺织、三合化工、齐鲁轴承为主的新上12处规模企业已竣工投入运营。

2006年完成招商引资1.1亿元,固定资产投稿亿元,工商税收完成1970万元,财政收入171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61.4元。

社会事业与基础设施建设经省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的中心镇已按规划分步实施。总投资3000万元,500米长、40米宽的南北大街拓宽工程进展顺利,20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楼群已投入运营。以武训纪念馆为依托的旅游开发工程紧张施工中。采用“民建工程”投资500万元兴建集教学、实验、餐饮、住宿为一体可容纳180名学生的新中学已交付使用,被评为市级规范化管理学校。全镇实现村村通柏油路和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0%;95%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清水镇】

党委书记宋占广

镇长呼庆国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1.6平方公里,耕地5.2万亩,沙荒1.8万亩,林地2.1万亩。33个行政村,总户数7841户,总人口3.2万人。

区位优势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8公里,交通条件优越,省道206线穿境而过,清水镇工业园区,杜行工业园区,鲁西车床交易市场分别坐落于省道两侧。镇驻地有纵横两条商贸街,村间道路全部铺油硬化,村村通上了自来水。

经济状况社会总产值1363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7526万元,二、三产业产值61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实现财政收入588.8万元,招商引资额达到7000万元。

农业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区,实施典型村带动战略。重点抓好了林果、畜牧业生产,扩大花生、蔬菜种植面积,实现棉花育种的新突破。2006年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52330亩,其中粮食作物18430亩,经济作物33900亩。全镇优质水果总面积达到1.2万亩,果品总产量达4000万吨。各类畜禽存栏25000头(只),出栏16800头(只),总收入达6830万元。花生良种种植面积达1.85亩,总产800万吨。蔬菜总面积达到2200亩,比上年增长62%。棉花育种比上年增加1200亩,亩收入达2000元。

工业限额企业达到7家,民营企业总数达到190家,全镇轴承加工、锻造机床总数达到3000多部,从业人员1.6万人,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1563户.2006年民营经济投入5.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完成利税1.2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事业有扬水站9处,机井1300眼,其中2006年新建扬水站2处,新打机井40眼。按照《清水镇镇村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大力实施“民心工程”,铺设自来水管道16.3万米,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在上年村村通柏油路的基础上,2006年新修建柏油路50公里,改造20公里,至此全镇3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修建了2400米的商业街,完成了镇驻地4.2万平方米的商业楼群建设;投资500万元先后建起了镇中学教学楼和镇中心卫生院的门诊楼及病房楼。境内有小学6处,中学1处,幼儿园4处,儿童入学率100%;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计划生育率98.5%。文化、体育、双拥、妇幼、土管、民兵等各项工作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北馆陶镇】

党委书记曹家岭

镇长赵徳仲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耕地5万亩。总人口3.2万人,其中镇驻地人口近万人,流动人口0.4万人。驻地北馆陶始建于隋大业二年(606年),1350多年间,曾是历代县城所在地,全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风纯朴诚实,善良好客,具有浓厚的经商传统。

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东靠京九铁路,西临京广干线,南近济聊馆高速公路和济邯铁路,北与烟店轴承市场毗邻,008省道、推马公路、冠北公路在本镇纵横交汇而过。中国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分别建有信号塔,通讯设施完善优良,2000年建成全县第一个电话镇,镇供电所容量已达6300KVA,为全镇经济发展可提供充足的电力资源。

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内街道宽敞平坦,高楼林立,水、电、通讯、照明、食宿、运输等基础设施齐全,沿008省道新开发经济园区占地200余亩,已建成楼房1200余间,各种基础设施完备,并设有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的数条客货运输专线,可满足客商各方面的需求。宽松的环境,真诚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吸引了省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办企业,截止2006年底,已有20余家外来客商在此投资建厂。

经济概况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呈现出“东部林果西良种,南搞蔬菜北轴承,规模养殖遍全镇,中兴民企商贸城”的良好局面。民营经济发展迅猛,以轴承、纸箱、煤矿专用钻杆、建材、运输、餐饮、商贸、面粉、油料、粉皮、豆制品、而食等为主的各类加工企业和民营业户2600余家。企业发展强劲,达到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抓好典型带动,建起了拥有1200只波尔山羊、1000头生猪、300头鲁西黄牛、2万只蛋鸡的养殖小区,各类养殖专业村、专业大户应运而生。同时建成了7000亩速生丰产片林,1000亩枣粮间作示范大方,800亩稀有果品示范园,1000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6000亩油料生产基地,1万亩粮种繁育基地,1200余个春秋式蔬菜大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农业优势,加快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步伐。

【万善乡】

党委书记王洪忠

乡长吴景博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9.10平方公里,耕地5.6万亩。辖32个行政村。总人口2.98万人。

区位优势万善乡位于冠县西北部,地处黄河故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济(南)馆(陶)高速公路横穿该乡南部;南距329省道和济(南)邯(郸)铁路冠县站10公里;东距京九铁路聊城站40公里,西距106国道10公里。冠北公路、岳杨公路交叉贯通全境,乡境内形成了三纵二横公路网,公路总里程达8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各种物资可迅速运往全国各地。2006年,公路养护工作列全县第1名。

经济概况人均纯收入3565.3元,同比增长18%;招商引资7260万元,同比增长68.8%;工商税收240万元,同比增长39.6%;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总投资24164万元,同比增长153%。

招商引资2006年新建招商民营企业10个,总投资169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6个,分别是:山东冠鹏金属薄板有限公司、冠县帆泰克轴承厂、万善乡顺鑫轴承配件厂、冠县恒联玻璃纤维制品厂、冠县托普轴承有限公司、冠县彩图板有限公司。原有企业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是山东东鼎轧钢有限公司,共投资8000万元。东鼎轧钢三期项目工程已论证完毕。

农业为促进农民增收,乡党委政府投资6万元做为启动资金以扶持群众发展种植、养殖项丨丨,为北解决缺少资金的难题,乡党委政府负责为每户群众协调贷款3000~10000元。一年来,共新调整土地2500亩。在崔王段村已建设万善乡科技示范园1处,种植大樱桃800亩;在葫芦营村、东马固、东召村等村新发展养殖户273个;在葫芦营村、西元坊、西马固等村已建成阻瓜、凯特杏、油桃冬暖式大棚300个。全乡共发展中小拱棚西瓜5000亩,种植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3.5万亩,灵芝大棚600多个,育苗1600亩。畜牧业生产在普遍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搞了二个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以大约克猪、鲁西黄牛、波尔山羊为主的良种的普及;二是与凤祥集团合作培植了葫芦营、元坊、田平等肉鸡养殖基地5个,年出栏肉鸡60万只,培养各类养殖专业户700余戸,全乡大牲畜存栏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畜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35%以上。加强了对8处扬水站的管理,金乡井河并举,灌溉农田3.5万亩,确保了农业大丰收。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提前竣工,全乡3万群众吃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告别了吃苦咸水的历史。

教育顺利完成了中小学撤点并校工作。投资120万元,建筑而积1941平方来的中学教学楼如期竣工并于2006年9月1日交付使用,提血2年完成了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不断优化,索质教育全而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万善乡的中考毕业生198人,升入城区重点高中47人,升学率提高了五个百分点;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全县第一。

卫生防疫2006年建成了东贾村、东召村2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就医环境,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针对预防重大疾病,制定了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能够发挥应有的控制和救助作用。

黄河故道“沙漠”变绿洲黄河故道,横贯万善乡西北部,平均宽1.5公里。2006年,万善乡林业生产采取了林业生产大会战,投资60万元,新植片林1200亩,更新补植林网13条,构建绿色通道20公里,植树17万株。并全部进行了改制,发放了林权证书,成活率达95%以上。

2006年,乡党委政府取得“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村村通汕路工程优胜奖”、“全县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平安聊城建设先进乡镇”、“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全县’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先进乡镇”、“落实卫生工作领导责任制先进乡镇”、“招商引资先进单位”、“村村通自来水先进单位”、“2006年春季林业会战二等奖”、“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范寨乡】

党委书记孟建新

乡长宋连勇

政区人口36个行政村,耕地5.6万亩,总人口3.3万人。

区位优势位于冠县东北部,京杭运河、京九公路南北穿过。南距济聊馆高速公路1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京杭运河纵贯全乡,水资源丰富,为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经济概况2006年实现了增长工商税收100万元的目标,增长幅度列全县第1位;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发展迅猛。新上5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5家,各类棉花加工厂50余家,安置农村劳动力3000余人,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

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共新修油路60余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打500米深井两眼,建供水中心两处,铺设主管道7.6万米,分管道31万米,为全乡36个村庄、18个乡直部门、民营企业通上了自来水,是全县第一个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的乡镇;建11万千伏安变电站一处;修建排水涵、闸15座,挖通沟渠3000多米。确保全乡耕地旱能浇、涝能排。

社会事业全乡共有乡中学1处,中心小学4处,极大的方便了学生上学。为了改善全乡群众的就医条件,乡政府多方筹资,建成了卫生院大楼。各村庄认真开展创建平安村庄活动,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文化大院,形成了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

2006年在县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新上项目观摩评比中,获得了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一等奖”,乡、村两级三名计划生育干部先后被省、国家授予先进个人称号。【甘官屯乡】

党委书记朱继武”卢振龙

乡长宋永刚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4.56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35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人,人口出生率12.8%,人口自然增长率6.5%。

区位优势地处冠县北部偏东,地理位置优越,东临040省道,西靠102省道,堠码路和桑甘路呈十字形在乡驻地穿过,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通讯网络发达,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完善。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6.29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亿元、2.4亿元、1.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8元。

农业全乡物产丰富,优质梨4300万斤,苹果850万斤,樱桃、大棚杏等名优特水果20余万斤,是远近闻名的水果大乡。

民营经济立足实际制定完善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全力营造发展载体,以钢球、轴承生产为抓手,大做招商引资文章,使民营企业呈现跨越式发展,成为鲁西有名的“轴承之乡”。随着东杏庄工业园区、许村工业园区、乡驻地工业园区的建立和规模膨胀,为民营经济进一步大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民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先后涌现出了永强钢球、东方锻钢、冠兴机电、海林轴承等一批龙头企业,冠兴机电有限公司的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及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全乡共有个体工商户达4500多户,形成了以钢球磨制、轴承加工制造、冶炼、花生购销加工等民营经济实体,涉及十几个行业。全乡剩余劳动力约1.4万人,累计输出11025人,劳务输出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烟庄乡】

党委书记张峰

乡长张则玉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万亩。34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位于冠县城东5公里,有回、汉2个民族。

区位优势冠县工业园在烟庄乡境内,329省道、济聊馆高速公路、济邯铁路、冠桑路等交通要道贯通全乡,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运输便利快捷。

烟庄乡先后被评为省级综合治理先进乡镇,全市经济工作先进乡镇,全市招商引资明星乡镇,民营经济先进乡镇,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等称号。

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王村、赵辛庄、梁辛庄、刘辛庄、东十里等村为中心的冬暖式蔬菜大棚达到8000个,露地瓜菜2万亩,优质葡萄3500亩,林业育苗4000余亩,以张平村为中心的灵芝和食用菌大棚达到34万平方米,成功的培植了“泉东”牌系列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和“庄户”牌农家土鸡,两大品牌农业。以东开河头、西开河头两村为中心的木材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形成了南菜、北果、东牧、西北菌的产业布局。

民营经济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坚持大上项目、上大项目,鼓励和支持拥有民营企业不断膨胀生产规模,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抵制各类“三乱”行为,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有各类民营企业48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家,个体工商户1800余户,专业市场3处,形成了木材、食用酒精、轧钢、彩印、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民营经济群体。

基础设施建设“村村通公路”工程使全乡公路总长度达到9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自来水,全乡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89%;由于县工业园区坐落于该乡,县乡两级投入了上亿元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全乡的道路、通讯、电力、热力、供水、排水等设施配套齐全,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斜店乡】

党委书记朱玉宇

乡长马建国

政区人口34个行政村,耕地5.4万亩,总人口3.4万人。

经济概况生产总值2.8亿元,比上年增加33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24元,比上年增加453元。实现税收203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入1.5亿元。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6000万元。

农业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膨胀蔬菜规模,铸牢菜乡品牌。按照“突出特色、示范引导、因地制宜、良性发展”的总体思路,乡里先后在用地、资金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新建蔬菜大棚,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全乡以黄瓜为主的蔬菜大棚达到1.5万个,露地菜1.4万亩,年产各类蔬菜2亿多公斤,创产值1.8亿元,仅此一项全乡人均可增收2800余元。二是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品牌带动。依托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高智能育苗温室,引进推广了以色列西红柿、彩椒、长茄等20余个优质品种,育苗21()万株,种苗销往我县周边地区。为提高蔬菜市场竞争力,还与北京恩信公司、北京蔬菜研究所、寿光市、聊城职业技术学校和潍坊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建立了示范园产学研试验基地,积极探索农业标准化生产新途径,推动了蔬菜向标准化方向发展。三是扩大林业生产,再辟增收途径。斜店乡把林业生产作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面,积极实施了田、林、路综合治理,对所有树木实行了林权改制,同时,加大了育苗基地建设,培植了5个育苗专业村,各种绿化苗木树种达30余个,促进了全乡林业健康发展。前社庄、赵屯被评为“省级绿化村庄”,斜店乡被评为“省级绿化先进乡镇”。

招商引资2006年,通过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招商团、挂职招商、两次“百日招商”及境内外举办的各种招商活动、展览会,全方位推介了斜店,广交客商,以诚待商。全年共签订投资意向、合同39个,成功引进山东大程面业有限公司、山东亚士纺织有限公司、昌运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天德龙新型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8个外资项目。

民营经济积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指导,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坚持“一条龙”服务,由分管负责人全程服务,在用地审批、证照办理、项目立项等各项手续实施“绿灯”战略,全年共办理8个新签外资项目审批及几十个相关证照,同时注重已投产企业的跟踪服务,组织企业召开座谈会,加强与企业沟通,达到“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协助解决各种困难,解决了亚士纺织在建设中供电等问题,促使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

社会事业文明创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均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奖励。2006年,在全县率先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多方筹资对乡内交通主干道进行了改造;省级标准的乡中心小学投入使用,卫生院实现全面改造;创新了治安防范新模式,推广契约式治安联防,使斜店乡成为全县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最低乡镇,在“平安聊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

【辛集乡】

党委书记许国英

乡长许以强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7.3万亩。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4.5万。辛集乡地处冠县东部。

经济概况工农业生产总值4.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47元。

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南临329省道及济聊馆高速公路,济邯铁路与040省道在乡内交叉通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三通”工程。交通便利,卫生、教育、水利、通讯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完善,2006年申报了全省环境优美乡镇并获得通过,完成了省级规范化中心中小学建设,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新一轮全乡总体规划,完善了乡驻地小城镇建设,刻画葫芦、高跷、圈椅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农业辖区有葡萄、苹果、鸭梨、大樱桃等优质果品5000余亩,2006年与县国土资源局、县农开办联合完成15000余亩的土地整理项目和农业开发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全乡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程度。畜牧养殖为支柱产业,大规模养殖场及养殖园区50余处,存栏大牲畜2.3万头,禽类22万只,猪、羊8万只。狐、貉特种动物养殖4万余只。

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0余家;50万元以上的企业70余家;入县工业园企业3家,投资达6000万元,涵盖机械制造、工艺品加工、食品加工、建材、冶炼、包装印刷等十余个行业,近百个品种,其中工艺品雕刻葫芦在北京民间工艺品展评中获得多项金奖和银奖,雕刻葫芦和小米天然加工是特色产业,远销省内外。山东众冠钢板有限公司位于冠县鲁西新世纪工业园区内,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800万元。2006年6月正式开工投产。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中东、西欧等地区。冠县辰辉建材有限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份。冠县余鑫轴承厂、冠县天娇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冠县明天轴承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产品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效的推动了全乡的经济发展。

【定远寨乡】

党委书记雷传波

乡长翟敏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5.7万亩。辖38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人口出生率7.2%。,自然增长率3.5%。。定远寨乡因历史上定远将军驻军而得名,位于冠县东部,坐落在马颊河西畔。

区位优势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2公里,距聊城火车站20公里,京九公路、济邯公路在此交汇,济聊馆高速公路、济邯铁路横贯全境。高速公路在此设有出入口,交通十分便利;马颊河纵贯全乡,水资源丰富,为农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8.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亿元、4.9亿元、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01.6元。全乡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全乡发展速生林6000亩,发展小拱棚蔬菜500亩,建设冬枣科技示范园200亩,发展冬枣大棚100亩,发展食用菌大棚300亩,发展春秋式蔬菜大棚200亩,使种植业走上优质高效的道路。推行了园区化规模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特种养殖,发展特种养殖场100多个,发展蓝狐、北极狐5万只,发展各种畜禽150万头(只),把足远寨乡建设成为聊城市畜牧明星乡镇。

民营经济2006年实现招商引资额1.5亿元,发展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5家,发展个体私营业户200余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使民营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有英田机械制造、斯腾珠宝、汇源化工、聊城强大化肥、朝阳面粉、腾达面粉、龙宇食品、东方种业等30余家企业在定远寨乡安家落户,民营企业达70余家,固定资产投资达14亿元,促进了全乡经济的迅猛发展。

旅游业境内马颊河度假村占地3000余亩,景点内树木葱郁,绿水环绕,鱼荷满塘,风格别致,风景怡人,设有卡丁车场、垂钩区、木屋别墅、蒙古包、儿童乐园、民族园等游乐场所。外商投资2.1亿元建设的五星级“天沐温泉度假村”,集温泉沐浴、娱乐、休闲、美食于一体。与西安影视公司和山东马家影视公司签约立项的影视城正在筹资建设中。

小城镇建设聘请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专家,制定了《定远寨乡总体规划》,把全乡38个行政村规划为1个中心镇、4个中心村,18个村民居住点,并把乡政府驻地周边的闫营、范王庄等村庄纳入中心镇建设规划,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采取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筹资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几千万元,建设欧式、现代式二层以上楼房1400余间,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使小城镇初具规模,打造了经济发展有效载体。投资80万元建设了2万平方米的绿地广场、投资180万元实施了街道硬化、绿化、美化工程,栽植绿化苗木28万株,优化了小城镇环境,达到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实施了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按照聊城市新型民居2号方案,建设节能节材型民居200余间,并在全乡10多个村庄进行了规划建设,形成了中心镇一中心村一村民居住点梯次分布的村镇建设格局,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

基础设施建设筹资600余万元,实施了人畜供水工程,结束了全乡群众吃苦咸水的历史。完成了村村通公路工程,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投资1000万元,建设一流的技术协作医院1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筹资300万元,建设高标准中心敬老院1处,解决了230余名孤寡老人养老难的问题。筹资1000多万元建设110千付变电站一处,解决了群众用电难的问题,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教育事业乡党委政府狠抓了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和规范化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全乡教学条件。在全省率先采取以乡政府为主体的“后勤社会化” 和“民建公租”的办学方式,投资500万元,建起占地72亩、能容纳24个教学班的省级规范化标准中学——定远中学,办学经验被省、市大力推广,国家督学、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同志还在《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等报刊发表专文加以介绍,教育网等各大网站纷纷转发。采取社会捐助、乡政府投资和以县政府为主休的“民建公租”的方式,筹资200万元,建起了占地35亩,具有15个教学班规模的乡中心小学——民徳小学,有效改善了全乡小学教学条件。争取市财政资金100万元,建起了占地18亩,可容纳200余名幼儿的乡中心幼儿园,完善了配套设施,为全乡幼儿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在搞好危房改造和中小学校规范化建设的同时,乡党委政府还努力搞好学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15万元为中学筹建了微机室,投资3万元为中学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投资2万元为中小学购置了图书及学习资料,为实现教育事业向现代化素质教育迈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教学成绩连年提高。

【梁堂乡】

党委书记耿增军

乡长陈新华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5.2万亩。34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

区位优势梁堂乡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属于鲁西北平原,交通发达,区位优势独特,近靠冠县城区,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建有35kv变电站,可满足工农业生产用电需求。

经济概况工农业总产值达4.2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9:48:13。

农业人力、土地及林木、水果、油料、畜牧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各类蔬菜种植面积1万多亩,温室大棚1000多个,林果面积3000多亩,油料作物1.6万亩,牛、羊、猪、鸡存养量位居全县前列,被评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镇。本乡生产的西红柿等蔬菜,曾通过了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论证,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鸿雁江”牌商标,产品享誉周边十几个省市,远销俄罗斯等国家、地区。

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几十家,主要产品有冷轧带钢、冷轧螺纹钢筋、稀土永磁制品、金属软管、翻砂铸造件、化肥、面粉、牛羊兰湿皮、塑料颗粒、胶合板等。形成了国强制革、万信面粉、诚信化肥、华星电力、海洋牧业、诚信板材等六大企业集团,特别是塑料再生及塑料制品加工,已成为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全乡的骨干企业冠洲集团是一个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固定资产达2.4亿元,名列全国乡镇企业第59位。梁堂乡的工商税收位居全县前列。政府在县城东环路南首创办了工业园区,园区内水、电、通讯、餐饮、住宿等设施健全配套。

【店子乡】

党委书记沙元峰

乡长张民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3.92万亩。28个行政村。总人口3.01万人,人口出生率13.4%,自然增长率6.3%。

区位优势位于冠县西北部,距县城10公里。济馆高速公路横穿东西,102省道纵贯南北,构成交通黄金十字架,通讯便利,电力充足,水源良好,教育、卫生、广播、电视各类服务设施已成网络,城镇建设飞速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民风淳朴。

经济概况生产总值达到2.1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700万元、5300万元、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6元。

特色经济2006年4月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确定为“灵芝产业化生产基地”,年产灵芝600多万公斤。灵芝、地瓜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依托丰富的资源,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招商引资取得新的突破,年招商引资额达到7460万元,发展50万元以上企业20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47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70%,50%。

社会事业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竣工,入户率到90%以上;村村通公路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参合率达到90%以上;加大教育投入,顺利完成了“一处中学”、“一处小学”的建设任务,投资120多万元在乡中心小学建起了能容纳24个教学班的教学楼、多媒体教室、餐厅等。

【兰沃乡】

党委书记曲泽根

乡长代登宝

区位优势耕地4.42万亩耕地,28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位于冠县县城东北部,102国道、329国道绕乡通过,距济邯铁路仅10公里,西距邯郸70公里,东距聊城40公里,岳阳公路、张甘公路、贾韩公路等多条县乡公路穿越乡境,形成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该乡是黄河故道沙区,3万亩果园,盛产梨、杏、桃、苹果、西瓜等优质瓜果,素有“齐鲁鸭梨第一乡”美誉。全乡林业覆盖率达31.2%,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乡镇,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与国内国际联网,实现了村村通。全乡农电、自来水改造已全部完成,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教育、卫生、各类商业服务设施已成网络,日趋完善。

经济概况工农业总产值达6.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30元,较上年分别提高11.8%和11%。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粮食亩产375公斤,总产1.65万吨;棉花皮棉亩产79公斤,总产1536吨。种植业总产值2435.7万元。全乡林业覆盖率达31.2%,林业年产值146.06万元。兰沃乡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全乡拥有水果大棚4000个,品种有凯特杏、金太阳杏,早红二号油桃、矣国油桃、中油五号油桃等,年产各类名优大棚水果8000多吨;改接梨园1.8万亩,年产优质果品可达4000多万公斤;发展无公害鸭梨2650亩;推广小麦、西瓜、玉米、菠菜一年四种四收的立体种植模式达2万亩,年产西瓜近1亿公斤。按照“高起点、高产值、高效益”的三高标准,积极发展温棚西瓜,进一步推动了全乡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支持帮助下,进行了冠县梨园旅游风景区的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建成了集观光、娱乐、科研、种植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风景区,成为“江北水城”旅游线路景点之一。

民营经济围绕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初步形成轴承加工、地毯加工、商标印刷、橡胶加工、汽车配件、果品贮藏、农副产品加工等七大民营经济区。产品主要有地毯、轴承、橡胶制品、纸箱、网套、汽拖配件、牛羊肉及猪肉、鸡肉等。全乡共有协温库22座,年贮藏能力达1000吨。个体私营经济异军突起,全乡共有个体工商户783户,私营企业61个,轴承、汽车配件、花生加面粉加工、饲料加工等主导行业已初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态势。

社会事业小77处,初中1处,教师233名,学生2360名。卫生院1处,在院医生32名,村卫生室47处。文化站1处.农技站1处。兰沃乡被市科学技术协会授于全市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政法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授予先进党委、被县委县政府授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林业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莘县人民政府

莘县

县长:王勇副县长:袁炳臣张国洲刘书俊

刘学明宋景润商善刚 王玲(女)

政协莘县委员会

中共莘县委员会

主席:张晓民

张玉德

孟素华刘义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县委书记赵庆忠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县委确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6.7亿元,增长17.3%,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24.8%、

19.7%,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26.2:47.5:26.3,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一产业。全县总财力达到6.44亿元,增长

20.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5亿元,增反18.2%,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坚持凝心聚力发展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9家,比上年增加3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完成30.5亿元、10.5亿元和6.4亿元,分别增长34.7%、58.9%和53.4%。民营经济税收完成2.17亿元,增长18%,平均每个乡镇净增200万元。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5.4亿元和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9亿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3878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0元,增长8%。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把新农村建设重点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科技服务等关键环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莘县农业品牌影响力有了新的提高。全部取消了农业税,落实粮食直补、大型农机具似种和农资补贴3651万元。全年粮食总产达13.1亿斤,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受到省政府表彰。瓜菜菌种植面积79万亩,比上年增加5万亩,总产241万吨,实现产值21.1亿元。

全县肉类总产11.8万吨,禽蛋总产4.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4.4亿元。新建完善农出林网25万市,建设绿色通道500公里“全县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达到22个,种植面积40万亩。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68个,在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农产品直供点销点。科技特派员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成效显著“全县18个乡镇和30%的村完成新农村规划编制,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崖设,实现了“村村通汕路”,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三高”标准.认真组织实施精品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城镇居民生活环境有了新的改善,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2%。县城详规覆盖率达到78%。实施了燕塔修复工程,徒骇河公园ー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莘县会堂,改建了迎宾大酒店新修了新华路北段,完善了政府街、新华路、振兴街、北环路配套设施。县污水处理厂土建工程完工。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县村镇建设完成投资1.5亿元,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业实现新的突破,商贸、物流、通信、金融、保险及中介服务等行业日趋活跃,中心市场和美食休闲街运行良好。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化农资店、农家店达到396个。

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税收制度改革,社会综合治税成效显著。实行政银企三方承诺制度,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运行质量提高,金融投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全面完成。招商引资有了新的突破,全县引进投产在建项目218个,实际到位资金26亿元,同比增长31.3%。 立足古云盐业优势,和浙江神力集团签订了盐化工项目合同,一期投资15亿兀。实际利用外资1060万元,出口创汇249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7.6%和7.7%。

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按照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认真清理新开工项目,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亿元,增长26.7%,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20个,华祥氯碱、华祥热电二期、碧云纺织、舜源特钢、义和诚玻纤、海峡微晶玻璃、三威玻璃、冠华蛋白、益发热电改造、飞泰和新亚纺织扩规等11个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7%,二氧化硫排放比上年减少15.6%。土地开发整理和集约用地工作扎实有效。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33.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9.1%,引进各类中高级人才470多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了新的增强,广庆集团塑编袋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幼儿教育发展加快,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5%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12个农村中心中小学改扩建项目全部完工。改建乡镇卫生院7所,新建村级卫生服务站39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成效良好。加强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县医院传染病分院投入使用,县疾控中心达到省级标准。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县交警大队王峰同志当选“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档案、史志、人防、防震、气象等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展。

和谐莘县建设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在全市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市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3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4%以内。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引导服务,全年新增外出务工人员2.7万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和“一个低保”得到较好落实,优抚安置、救灾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区中心敬老院基本完工。被命名为“山东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帮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抓好普法教育,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平安莘县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治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民兵预备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双拥共建活动扎实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荣获“山东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新的进展。枳极实施依法行政“四五”规划,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实行部门公开述职承诺制度,强化行政效能监察,严格考核奖惩,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县长公开电话办理工作效果明显,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加快。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贵任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莘城镇】

镇长李玉华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6.2万亩。84个行政村。总人口9万人,人ロ出生率8.9%。自然增长率1%。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1.01亿元,同比增长35.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別为33102万元,49152万元、27846万元。财政收入完成857万元,人均纯收入412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7.4亿元,同比增长20.9%。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资2.8亿元。实现工商税收3510万元。

区位优势莘城镇坐落在县城中心地带,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位置优越,东靠京九铁路,北临济邯铁路和济聊馆高速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工业新发展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38家,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家,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6家,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亿元。建筑建材、纺织、农副产品加工、铸造、印铁制罐、包装六大主导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利税和赢利能力进一步增强,高利税企业所占比重大幅提高,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工业企业生产运营形势良好。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形成了大棚蔬菜、食用菌、露地菜、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拥有冬暖式大棚12760座,大、中、小拱棚5000亩,露地菜6000亩,优质林果5000亩,食用菌年种植面积60万平方米,粮经比例4:6。年种植获省农业厅无公害品牌认证的以色列西红柿3000亩。积极发展畜牧业,大牲畜存栏1.9万头,新发展养鸡专业户1270户,蛋鸡饲养量达80万只,养殖厂37家,形成了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城区工作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县城建部门,大力实施城区开发改造,先后完成了徒骇河公园、北环路东展、新华路北延、燕塔、东街新村建设、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加大了对城区居民的文明教育,模范遵守莘县市民公约,积极加强诚信教育,树立良好的莘城形象,实现与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和谐发展,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会事业输出劳务2451人,上缴农村养老保险金95万元。规划建设了两处供水中心,新发展通水村庄66个,覆盖4.2万人。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城镇中学加大了建设力度,改善了办学条件。广播电视工作富有成效,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820余户。31个村庄通上了闭路电视。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访、卫生、科技、民政、妇女、儿童、共青团、老龄、武装等工作得到加强,取得了新的成绩。

【莘亭镇】

党委书记楚玉民

镇长薛炳奎

政区人口辖区而积58平方公里,耕地5.7万亩。46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人口出生率13.4%,自然增长率9.3%。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2.38亿元。1.92亿元、0.36亿元。完成工商税收1168万元,同比增长29%。完成招商引资1.85亿元,同比增反1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6元。

区位优势位于县城北侧,距县城2公里,县工业园区坐落其内,蒙馆、临商、聊莘、关金四条省二级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民营经济重点围绕钢材加工、电线电缆、防伪包装、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培植了“立信食品有限公司”、“聊城电力塔杆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净化投资环境,实现民营经济新突破。2006年,全镇新建成投产项目19个,在建项目10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14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10个。全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7亿多元,实现利税116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29%。

农村经济2006年,新发展冬暖式大棚500个,总数达到5600余个;新建大、中拱棚2000亩,总面积达到5000多亩;新增露地菜5000亩,总面积达到2.8万亩,粮经比例达到4:6。形成了镇西北部以曹屯、杜家为中心的冬暖式种植大棚区,镇东北部以冯海村为中心的露地菜种植区和镇东南部以大邹家为中心的弓棚菜种植区。莘亭镇的特色品牌园葱、大蒜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06年,新增蛋鸡存栏150万只,总量达到450万只;肉鸡出栏增加300万只,总量达到800万只。较大型肉鸡宰杀加工企业发展到4家,日加工肉鸡8万只,仅养殖业一项人均收入近1000元。以立信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的肉鸭养殖初具规模,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小城镇建设镇驻地进行了南展北拓,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促进小城镇开发建设,对10个交通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较好的村进行了规划、开发和建设。

社会事业新修公路32公里,4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内街道硬化;70%村庄实现通有线电视信号,80%村庄通上自来水。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获得2006年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第2名好成绩。在教育方面,莘亭镇小学、中学在全县各级学校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初中升高中升学率全县第一。在卫生方面,投资千万元的传染病医院实现正常运营,有力地保障全镇人民的健康水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坚持在各村推行治安防范承包制的基础上,在全镇实施契约式保险联防工程,有力解决群众财产安全保障问题,获得2006度全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全县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河店镇】

党委书记楚新星

镇长徐凤华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35.1平方公里,耕地4.7万亩。35个行政村。总人口3.22万人,人口出生率13%。,自然增长率7.6%。。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1亿元、1.89亿元、0.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560万元,人均纯收入4216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招商引资完成8000万元。

区位优势位于莘县城北10公里,地处莘县、冠县、东昌府区三县区交界处,距聊城市30公里,济聊馆高速公路10公里,省道临商公路纵贯南北,境内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民营经济全面实施“双招双引”战略,重点围绕农产品加工、棉纺织加工和机械配件三大主导产业,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培植力度,形成了棉纺织加工和轴承配件两大加工群体。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50余家,其中过千万的11家,机械配件加工户1100多户,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机械配件加工基地和棉花加工销售集散地。2006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亿元,招商引资8000万元,实现了工商税收6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46%、35%。连续三年位居全县前5名。

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完善无公害香瓜生产操作规程,大力推广无公害香瓜管理技术,积极申报国家级无公害香瓜生产基地,同时,全镇合理安排茬口,增加经济效益。形成了“香瓜一草菇一蔬菜”、“香瓜一名优西红柿”、“香瓜一草菇一双抱菇”三大轮作种植模式,使棚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2006年共发展冬暖式大棚、大弓棚2500亩。全镇冬暖式大棚、大弓棚总量达到15000个,中小弓棚、露地菜达到1万亩,户均拥有1.5个棚。新发展以色列189、1420、秀丽等名优西红柿5000多棚,河店镇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秋季名优西红柿生产基地。

基础设施及城镇建设利用各种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35个行政村中34个村铺上柏油路,总里程达到90多公里,35个村全部通上了有线电视,电话安装率达到了60%,15个村通上了自来水,19个村完成了村级建设规划,初步按规划进行实施。改造3个村的农村线路,新架电路15公里,为全镇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事业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教育等工作常抓不懈、扎实推进,先后被评为计划生育、平安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新建中心小学、明德小学、销金寺小学三座教学楼,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燕店镇】

党委书记李明峰

镇长孙孟花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1平方公里,34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优越,是莘县的西北大门。

农业资源充裕,特产丰富。“王公”香瓜、“正宗”烧鸽、“万通”冬枣皆产此地。“燕店三大宝——香瓜、烧鸽和冬枣”,在全县已传为佳话是当地名牌。拥有香瓜大棚3万余个,冬枣2000余亩,烧鸽加工,冷藏厂5个,各种反季节蔬菜15000余亩,年产瓜、菜、果2亿公斤,主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及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该镇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香瓜之乡”、“中国香瓜第一镇”,多次被聊城市授予“农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是省、市科普基地。镇党委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占地200亩的瓜菜批发大市场。专门成立了市场管理委员会,确保瓜农、外商的公平交易和安全交易。形成了集餐饮、住宿、娱乐、结算、装卸、托运、电汇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市场,年总交易量达1亿公斤,高峰期日交易量达200多万斤,成为鲁西面积最大、辐射面最广、交易量最高的瓜菜批发大市场。

工业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企业落户燕店。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100多家,主营乳鸽加工、冷藏、纺织、榨油、电缆、煤炭运销、大棚薄膜、地膜、细木工板、建筑材料、板纸生产、香瓜网套、生物肥等,总产值达2.3亿元。多次被聊城市授予 “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乡镇”。

社会事业34个村实现了自来水、柏油路、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小学教学楼5所、中学教学楼1所,镇政府办公楼正在施工建设中,建成后将有效地改善政府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俎店乡】

党委书记虞守勤乡长张生居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33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人,人口出生率12.5%。,自然增长率5.7%。

区位优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投资300多万元重新整修的燕五、宁王两条县级道路穿境而过,和丈樱、临商两条省道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地处徒骇、马颊两河腹地,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电力资源充沛。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18416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208万元、7182万元,202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为361万元,人均纯收入3754元。全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0%。招商引资完成3812万元。食用菌种植总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撑起了俎店乡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是山东省食用菌生产先进乡,所产草菇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并促进和带动了淹渍、购销、贩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棚生产以每年700个的速度递增,总数已达4000多个,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产业结构调整先进乡。

民营经济先后向古云工业园区输送了春晨塑编、贵和纺织,向县工业园区输送了鸽工坊食品有限公司等项目,并积极扶持本地企业,使本乡农民王贵峰投资兴办的棉油加工厂滚动发展成为限额重点企业,全乡形成油品加工、而粉加工两大加工群体,全乡工业企业达到31家。

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00多万元进行挖沟疏渠,全乡形成沟沟相通、渠渠相连的水利网格,所有耕地灌溉用了黄河水。新修公路30多公里,28个村实现了公路村村通;进行了村镇规划,实现了三纵三横和四环路规划,硬化了路面,安装了路灯,初步完成了绿化美化亮化等配套建设,乡驻地面貌焕然一新。

【董杜庄镇】

党委书记孟庆才

镇长王军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1.2平方公里,耕地4.7万亩。42个行政村。总人口3万人,人口出生率14.2%,自然增长率8.61%。

区位优势位于冀、鲁、豫3省交界处,东临京九铁路,北靠济一聊一馆高速公路,西临106国道,南靠齐南公路,省道临观公路纵贯全镇,交通便利。境内有马颊河、徒骇河、道口干渠3条河渠,水资源丰富。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68亿元、1.3亿元、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200万元,人均纯收入363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招商引资完成1.37亿元。坚持把民营经济工作作为振兴全镇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已形成了纺织印染、油脂化工、饲料、畜禽食品加工等骨干企业。加大了小城镇建设力度,投资5000万元的第一期小城镇建设工程已经竣工,投资8000万元的第二期工程正在兴建之中。全镇种植大棚西瓜2万亩,总产1亿公斤,种植延秋瓜菜1万亩,总产3000万公斤。全镇养殖蛋鸡100万只、牛8000头、猪2万头,年产鲜鸡蛋900万公斤。在发展边界贸易边界经济上大做文章,启动了瓜菜、农机、小商品3大交易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大王寨乡】

党委书记李法忠

乡长吴朝波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5.5万亩。25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人,人口出生率10.7%,自然增长率5.9%。

区位优势位于莘县西北部,距县城16公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建的“2606”项目林和鲁西北最大的烈士陵园——丈八烈士陵园坐落在境内。省道蒙馆路、丈樱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945万元、1080万元、67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为291万元,人均纯收入3600元。全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27%。招商引资完成1.1亿元。

民营经济重点围绕木材收购加工、板条加工培植起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两大民营经济群体。全乡有各类民营经济企业65家,其中限额企业3家,固定资产过千万的达到9家,光风草业、伊博公司、奥星不锈钢、鲁西能源等企业有较高的知明度。2006年,全乡民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5亿元,比上年增长19%。新建项目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

农业形成了以棚菜生产、果树生产、畜牧养殖、苗木繁育四大主导产业。2006年,粮食总产量428万斤,优质小麦4.1万亩,拥有冬暖式蔬菜大棚8000余个,大中拱棚1200亩,果树9000余亩,繁育苗木2000亩,拥有优质高产奶牛720头,大牲畜3400头,猪11700头,羊20400只,家禽212100只,形成养殖专业村7个。

基础设施建设25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通自来水、通电话。农村道路总里程57公里,铺设自来水管道85公里,电话安装普及率达到92%,乡境内建有6座移动、联通信号塔。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共投入资金900万元,新修了排水系统主干道3000米,开挖引水沟渠12公里,新打机井82眼,改造高低压线路4公里,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民营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社会事业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文教育卫生、信访工作等工作常抓不懈,扎实推进,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聊城建设先进单位。

【魏庄乡】

党委书记康显荣

乡长杨晓民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7平方公里,耕地6.2万亩。33个行政村。总人口4万人,人口出生率12%,自然增长率8.5%。

区位优势距离县城17公里,省级公路蒙馆路和观金路穿境而过,东靠京九铁路,北临济邯铁路和济聊馆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4亿元,比上年增氏4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2.4亿元、0.5亿元、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520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o招商引资完成8500万元。

工业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向县工业园区输送投资3600万元的鑫博园无缝钢管有限公司突破了全乡没有限额企业的历史。全乡拥有民营企业159家,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铸造、平垫加工、饲料加工、塑料颗粒加工等一系列加工企业。

农业实现了产业化、标准化,形成了香瓜、油桃、凯特杏及以黄瓜、茄子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等几大主导产业。拥有冬暖大棚18000座,大、中拱棚7000亩,露地菜6000亩,优质杂果4000亩。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全乡生猪存栏量达3万头。先后投资400余万元,筹建瓜果菌菜交易大市场两处,极大解决了群众的农产品销路问题。

社会事业文化、卫生、科技、劳保等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访等工作常抓不懈、扎实推进。2006年投资80万元为中心小学新建高标准教学楼1幢,投资120万元建设乡中心卫生院门诊楼、病房楼各1幢,进一步改善了全乡的办学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平安建设,连续5年杜绝了到县以上集体上访案件的发生。全乡各村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自来水和有线电视,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王奉镇】

党委书记延铁堂

镇长陈庆峰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6.10万亩。41个行政村。人口4.9万人,人口出生率11.3%,自然增长率6.8%。

区位优势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冀、仰两省,莘县、冠县、大名县三县),距莘县县城25公里。东依京九铁路,西靠106国道,北临济邯铁路和济聊馆高速公路,省道临观路从境内穿过,三条县级公路在镇驻地交汇,镇内建有35千伏变电站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信号接收站,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全,交通通讯十分便利,电力资源充沛。镇工业园区、民营经济园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镇区形成了商贸区、工业区、生活区、休闲区等严格功能区分的城镇基本架。是冀鲁两省交界处的商贸重镇。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3.2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亿元、1.4亿元、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5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89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招商引资完成9800万元。

资源优势素有“江北最大的槐米市场”之美誉,是方圆近千里的槐米集散地,年收购贮存量达1500余吨。围绕槐米这一资源优势,引进资金筹建了槐米加工厂,年设计加工能力2000多吨,生产芦丁300多吨。芦丁是重要的医药原料,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制药厂。王奉盛产花生,以皮薄、粒大饱满、出油率高而闻名。常年种植花生4.5万亩,年产花生果2万多吨,被命名为“山东省无公害花生生产基地”,是两省交界处的花生集散地,拥有花生购销服务公司30多家,花生脱壳加工点50多处,中小型花生浸出油加工厂10多家,每年收购贮藏花生米40万吨,还是联合国2606造林项目区,林木资源丰富,堪称“万亩林海”,不但造就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还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

农业王奉镇种植“皇家秋天”、“大粒红提”等世界一流品种30多个,面积达1.6万亩,被命名为“中国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葡萄苗木1000万株,优质葡萄鲜果2万吨。同吋,还狠抓了瓜、菜、菌、花卉苗木繁育、畜牧养殖等产业,年产新鲜蔬菜3万吨、鲜菇4000吨、繁育各种苗木6000余亩、大牲畜存栏量14000多头,多种产业齐头并进,发展迅速,农民增收明显。

民营经济围绕林果、蔬菜、畜牧等优势产业,加快了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建设,引进了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大小项目一起上,使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镇共新建新华纸业、鑫权木业等民营企业15家,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2000万元,引进阳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项目16个,引进外地资金9800万元。全年实现民营经济税收3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7%。

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建设进一步增强,彭楼引黄入鲁工程全线通水,结束了王奉用不上黄河水的历史。交通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关金公路重修建成通车。借助公路村村通的大好时机,3年来累计新修村村通柏油路180公里,新通油路19个村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马西重镇位置凸显。新建二层以上标准的商业楼房312间,镇驻地中心十字大街两侧二层以上商业楼房二期工程已全部竣工。电力设施逐步完善,农网改造全面完成。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事业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被评为“县级文明乡镇”、“平安聊城建设先进乡镇” 。

【张鲁回族镇】

党委书记陈明月

镇长王永彦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7.4万亩。51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人口出生率13%。,自然增长率7%。回族村7个,回族6500人。

区位优势张鲁回族镇位于莘县西部,是山东省4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是聊城市唯一的回族镇,民族英雄马本斋曾战斗、生活并安葬在这里。省级公路临观路纵贯全境,马颊河、王奉干渠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4亿元、0.9亿元、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0万元,人均纯收入3280元。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亿元,比上年增长30%。招商引资完成5500万元。

民营经济重点是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通过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和龙头带动,以胜达化工、马北油棉加工、字豪纸罐、伟隆纸业为主的一批民营企业蓬勃发展。100万以上规模的企业达到28家,其中5000万元的企业1家,限额企业3家。2006年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实现利税900万元。

农业结构调整在全镇逐步形成了以瓜菜菌生产、林果生产、畜牧养殖、植桑养蚕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2006年,粮食总产达到5.1亿吨,新增冬暖式大棚800个,大拱棚2000亩,露地菜3000亩,养殖棚200个,桑园1000亩,优质果园500亩。冬暖式大棚4500个,大拱棚3000亩,露地菜5000亩,养殖棚500个,桑园3000亩,优质果园1万亩的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新挖引水沟渠3公里,建桥涵4座,打机井30眼。铺设柏油路25公里。中兴街门面楼已完成60%以上,投资110万元的镇政府办公楼竣工已交付使用。投资180万元的本斋小学教学楼和投资100万元的实验综合楼竣工交付使用,对张鲁初中、马村小学、杨村小学等42间危房进行了改造。投资100万元的卫生院门诊楼主体工程已竣工。逐步解决了群众浇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

社会事业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访、科技、民族宗教、安全生产等工作,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取得了较好成绩,被评为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朝城镇】

党委书记古希良

镇长黄广范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9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97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人口岀生率9.7%,自然增长率2%。

区位优势位于莘县中部,处于莘县、阳谷、河南范县、南乐县的中心位置,临商、齐南路两条省道在城区交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朝城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和 “百新工程示范镇”。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5.61亿元,比上年增长66.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3亿元、2.63亿元、1.5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00万元,人均纯收入3868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500%。招商引资完成1.2亿元。

民营经济坚持“工业立镇、民营强镇”的目标不动摇,实施了龙头、梯队、培植三大工程。全镇形成了化工生产、肉食加工、饲料加工、机械制造、板材加工五大主导产业,涌现出了可瑞特渔业、清风集团、祥月肉业有限公司等支柱企业以及海潮裘革、杰昂裘革、鬃刷制品以出口创汇为主的优势企业。全镇民营企业达128家,其中限额企业6家,出口创汇企业3家。

农业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点、因地制宜、示范引导、搞好服务”的总体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6年,冬暖式大棚820个,面积41万平方米,层架式菇房240座,面积18万平方米,冬罩韭菜2000亩,精品果林600亩,优质小麦5.3万亩,牛羊养殖户210个,存栏量6万头。全镇初步形成了“东菌西菜,南种北养”的产业布局,启动了1.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工程。项目区已建成了田成方、树成林、路成网、沟相连的农业示范区。

基础设施建设新修农村公路151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全镇97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有线电视,80个村通上了自来水,完成了对97个行政村和工业园区的电网改造,保证了企业生产用电。建起了一定规模的化工产品、牛羊肉、建材、生资、农机、家电、百货、木材等专业市场,成为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规模较大的商品集散地。

【徐庄乡】

党委书记王成杰

乡长申存福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8平方公电,耕地42万亩。45个行政村。总人口2.6万人,人口出生率10.47%,自然增长率4.41%。

区位优势位于莘县中部,北距县城22.5公里,省级公路齐南路和临商路穿越乡境,乡政府驻地东距京九铁路15公里,交通便利,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2.2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9300万元、9100万元、450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8910万元,比上年增长98%。招商引资完成6530万元。

工业经济2006年,全乡新增加投产及在建企业12家。招商引资企业9家。向县工业园区输送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2个。形成了化工、纺织、饲料加工、肉食鸡冷藏加工等几大产业。

农业2006年,新发展蔬菜大棚500多个,新发展露地菜2000多由,新住、改建养鸡大棚500个,全乡养鸡大棚达到1200多个,肉食鸡年出栏量达5000万只。养鸡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主导产业,并形成了饲料、鸡苗孵化、养殖、冷藏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2006年发展高标准层架式菇棚150个,草菇种植面积达13万平方米,双抱菇种植面积达25万平方米,辐射周边6个乡镇。2006年,徐庄乡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示范乡”称号,是聊城市仅有的2个乡镇之一。

基础设施建设45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乡党委、政府于2006年争取资金80万元,自筹资金30多万元,先后为中学及中心小学各新建了1座教学楼,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积极向上级争取扶持政策,大力开展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妹冢镇】

党委书记刘鹏海

镇长陈东存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5.7平方公里,耕地6.9万亩。65个行政村。总人口5.155万人,人口岀生率11.73%,自然增长率6.5%。

区位优势位于莘县县城曲南22.5公里处,临商、临观两条省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4.93亿元,比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83亿元、2.15亿元、0.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785万元.人均纯收入3975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招商引资完成8540万元。

民营经济有企业136家,限额企业3家。签约在建项目13个。镇党委政府坚持思想上放胆,形式上放开,政策上放宽,极大地拓宽了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重点向民营企业倾斜,发挥经济能人的作用,激活私营资本,让存留在社会上的富余闲散资金充分聚集起来,流动起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突出特色,引导民营经济向优势产业发展,利用农副产品资源,重点培育扶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民营企业。立足貂皮资源优势,引进的贝格春裘皮制衣公司,总投资200万美元。天天香食品厂利用丰富的鸡蛋资源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冠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玉米蕊为原料生产木糖,其下脚料又是生产食用菌的良好原料。新恒星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投资2000万元,投产运营。民营经济发展已逐步形成以农引企,以企促农,工农互补的发展模式。

农业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增强服务等措施,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精品水果、大棚蔬菜、规模养殖为主导产业,中小弓棚、露地菜、食用菌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全镇共有冬暖式大棚5500个,大弓棚6000亩,优质林果4600亩,新发展的精品水果园,采用“双控栽培法”方法,通过铺反光膜、套袋、有机施肥等科学管理,生产的水果外观美、品质好,达到了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露地菜5000亩。新增存栏过千只的养殖户4200户,家禽存栏量超过130万只,生猪存栏量已达到2万头,獭兔、波尔山羊等特种养殖也有了新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铺设灌溉用地下管道22万米,近5万亩的农田用上了地下管道;全部村庄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群众用水困难。小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主要街道全部建成2层商品楼房,高标准硬化了路面,拓宽改造了振兴东路,新拓宽了北环路。通信网络普及全镇,宽带通信光缆已铺设到村,有线电视已入户2840户,网通、铁通、联通、移动等电话用户已达12000户。

社会事业把义务教育作为发展经济的长远大计来抓,切实加强了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强化了内部管理,依法推进了义务教育进程,中、小学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连续多年被市、县评为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不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力度,严格控制出生婴儿性别比,积极应对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确保低生育水平;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传染病救治体系;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张寨乡】

党委书记宋建忠

乡长冯秀元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5.7万亩。64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人口出生率13%,自然增长率6%。

区位优势位于莘县西南25公里处,西与河南省南乐县交界,东与朝城镇相连,南接王庄集乡,北靠妹仲镇。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齐南、临观两条省级公路纵横穿境而过。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4.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2.03亿元、1.84亿元、1.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64万元;人均纯收入3826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40%。招商引资完成8000多万元。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列入全乡重点经济工作目标,坚持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牢固树立了科技意识,市场超前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形成了“绿安”牌无公害韭菜、“蜜天下”牌礼品西瓜、苗木花卉、优质水果四大主导产业,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乡镇” 。

工业制定了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从土地规划、税收征管、环境服务、手续办理和奖励措施等方面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努力为客商创造一个宽松的投资坏境,民营经济突飞猛进,形成了六环饲料有限公司、天天乐食品有限公司、怡香园食品厂、美奥纺织厂、天尊制衣厂、华莘化工厂、康胜电子厂等民营工业,其中限额以上规模企业3家全乡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900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55%,招商引资完成5000万元,占任务的180%, 新增工商户100多家。

社会事业高度重视教肓事业,拥有中小学校10所,在校生5165人,教职ェ255人,加大了危房改造和撤点并校力度,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初中升学率ー直位居全县前列加大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力度:全乡征缴劳保费22万元。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干事创业书画展。建设了老十部活动中心

【十八里铺镇】

党委书记张红升

镇长张瑜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07平方公里,耕地8.6万。87个行政村。总人口5.1万人,人口出生率13%,自然增氏率5.2%。

经济概况生产总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工商税收1534万元,镇财政收入148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258元,区位优势位于莘县城南6公里处,距聊城40公里,北临济邯铁路、济聊馆胡速公路,东接京九干线,临商省一级公路从镇域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是国内外商家投资建厂,发展业务的一方风水宝地。十八里铺镇坚持以富民强镇为目标,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民营经济发展为突破口,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是省级文明乡镇、创安工作先进单位、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连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 “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农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等荣誉称号

民营经济重点培植了纺织印染、塑料制品、电线电缆、炼铁铸造、服装加工等支柱产业,突出抓好莘星公司、新亚公司、莘冠公同和莘光公路4家限额企业的发展。2006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招商引资85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8.6亿元,利税5600万元。

农村经济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 以市场为向导,以科技为动力,“走特色路子,创优质牌子“,全面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标准, 积极发展无公害产品和有机食品,黄瓜、芸豆、青椒、西葫芦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其屮,青椒、西葫芦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2006年,全镇新建大棚1868个,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无公害蔬菜近6亿斤,总收入3.5亿元,人均蔬菜收入3100元,约占农民收入的80%。冬暖式大棚发展到3万个,新建山东省第五代高标准冬暖式大棚16000个,发展露地菜3000商,食用菌40万平方米。加强市场建设,投资30万元,对蔬菜市场进行了改造,改善了市场环境。市场日交易量达80万斤,进一步完善了产、供、销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聘请聊城市建筑设计院对十八里铺镇村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投资600万元,修建农村公路210公电,改建新建桥梁12座,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电话乡镇目标。新挖沟渠16公里,新打井110眼。大工庄村滴灌节水工程试点取得良好效果,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用电更安全、更方便、更节省。1.5万亩盐碱地项目改造启动。投资15万多元对综合治理办公室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了改造,新建了27个平安综治“亮点”村,基本实现村级综治办规范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先进乡镇。2006年,投资80万元对镇计生服务站和26个村级服务室进行了规范化建设。教育事业总投资85万元,对中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改造危房3000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全镇有21个村庄安装了有线电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樱桃园镇】

党委书记魏晨清

镇长任广聚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95平方公里,耕地6.3万亩。58个行政村。总人口5.7万人,人口出生率11.6%,自然增长率5.5%。

区位优势地处鲁西豫北交界地区,镇政府同河南范县县城同址坐落,行政区划特殊,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临观、临商、濮台等高等级公路在此交汇,交通优势较为突出。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7.4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3.1亿元、2.8亿元、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225万元,人均纯收入352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招商引资完成1.1亿元。

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按照工业兴镇、工业强镇的思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并按照每年至少建设一处投资过千万元工业企业的目标,先后兴办了鲁光纺织、清新化工、三维塑胶等十几家工业企业。拥有限额企业2家,向县工业园区输送项目2个。2006年完成工商税收22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47%。向县工业园区输送的清新化工项目是乡镇输送项目中投资报多、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县工业园区所有项目中唯一建设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楼的项目。

新农村建设先后开发建设了樱桃园大街、政府街,共拆迁房屋千余间,新建临街门面房400余间,总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四合村木材市场、樱东建材市场、将军寨农资市场。完成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宽带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两个万亩基地建设围绕精品水果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理、搞好服务、开拓市场、创造品牌,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围绕玉米制种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设施、扩大面积、严格管理、提高品质,努力扩大知名度。同时狠抓劳务输出,年内输出人数达到1.5万人,继续保持全县劳务输出第一的位次,确保农民收入不断增长。

【古城镇】

党委书记胡庆民

镇长宋忠祥

政区人口辖区而积75平方公里,耕地5.7万亩。67个行政村。总人口5.1万人,人口出生率12%。,自然增长率6%。

区位优势位于莘县东南,金堤脚下,地处鲁豫两省四县交汇处,西临莘县超二级公路,交通便利。金线河、金堤河、仲子庙渠贯穿南北,辖区内渠、塘遍布,水源丰富。有35千伏变电站一座,电力充沛。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増加值分别为2亿元、1.6亿元、0.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436万元,人均收入3366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招商引资完成4160万元。

民营经济围绕冷冻、电子、建材等产业,培植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产生了良好的规模效应。民营企业85家,限额企业3家。2006年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4.6亿元,实现利税4160万元,招商引资工作位居全县前列。

农业形成了食用菌、露地菜、淡水养殖三大产业,2006年粮食生产丰产丰收。拥有层架式双孢菇生产用房65座,露地菜6800亩,淡水养殖800亩。畜牧业发展迅速,蛋鸡肉鸡存栏量110万只,发展养猪基地3处。

基础设施建设67个村已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小城镇建设日益增强,近几年,共规划土地30亩,新建商住楼房1.1万平方米,板桥商贸城已初步建成,对工商户的辐射吸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农网改造已经全部完成。2006年铺设自来水主管道3.5万米,安装8236户,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入户率85%。新建中心小学教学楼,并实施了整体搬迁。医院综合门诊楼已开工建设。

社会事业计划生育、平安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进展。2006年,古城镇被莘县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乡镇、公路建设先进乡镇,计划生育获得了二等奖。

【观城镇】

党委书记贾相云

镇长王传杰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3.1平方公里,耕地5.3万亩。56个行政村。

区位优势观城镇位于莘县西南部,地处山东、河南两省莘县、清丰、南乐三县交界处,南与中原油田相邻冻距京九铁路40公里,西距106国道20公里。具有交通便利、资源丰富、通讯快捷等经济发展优势。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4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亿元、2.0亿元、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

工业企业26家,其中限额企业9家,主要产业有饲料、纺织等,工商业户380户,板皮加工园区和铁皮加工园区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06年完成招商引资5760万元,工商税收完成435万元。

农业形成了林果、尖椒、食用菌和畜牧养殖等产业。观城镇是农业部命名的“无公害甜杏生产基地”,以金太阳、凯特甜杏为主的林果3000亩,冬暖式杏棚50余个;全镇尖椒种植面积均在万亩左右;以桥下、岳西专业村为主的双抱菇种植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高菜园、东马沟为主的甜叶菊、山药种植面积都达到1000余亩,取得较好效益;以肉鸡、蛋鸡、猪为主的畜牧养殖在农村遍地开花。农业生产已从单一的粮食种植模式向多元化发展,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坚持规划先行,搞好村庄合并和镇驻地建设。五年来,镇驻地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政府街、教育街、商业街,对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完成了农网改造,电力供应充足。三年来,新修公路150余公里,全镇56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2006年村村通上了自来水。全镇有1/3的村通上了有线电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逐步建成了井渠配套,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标准示范区。

社会事业狠抓治安防范,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连续七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上年被省综治委命名为“平安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全镇有高中和初中各1处,新建了教学楼、职工家属楼,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消除了危房,被市政府评为“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乡镇”。中小学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大力发展校园经济,省市领导多次视察,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全市推广。不断创新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模式,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一等奖” 。

基层组织建设观城镇制定和完善了村务公开、党员教育管理、农村干部管理、财务管理等14个村级组织建设的文件,出台了镇机关干部和部门管理的若干规定,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镇、村两级规章制度,即基层组织建设“五项规范”。2006年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先进乡镇”。

【古云镇】

党委书记石汝强

镇长于豪胜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3.8万

亩。44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人口出生率9%,自然增长率5%。

区位优势位于山东莘县西南端,中原油田采油三厂坐落在境内,东临莘范超二级路,西距106国道仅为20公里,交通便利,石油、天然气、矿盐资源丰富,年产原油70万吨,天然气1.2亿立方,岩盐储量达300亿吨,可开采量达260亿吨。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7.38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25亿元、5.13亿元、1亿元。工商税收583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400万元,人均纯收入3520元。固定资产收入6.1亿元,比上年增长55%。招商引资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0%,连续4年在综合目标考核中列全县第1位,连续3年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市前5名。

工业山东力诺、聊城电业、广庆集团、山东鲁能、中联化工、华祥氯碱等名企的加入,和当地企业一起形成了石油化工、玻璃制品、、塑料编织、热电联产、盐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创造出了隔板纸、玻璃球、癸二酸、编织袋、氯碱等一大批名牌产品。

农村经济瓜、菜、菌、果、牧五大产业全面增长,蔬菜大棚2500个,露地带面积1万余亩,形成养殖专业村20个,成立了蔬菜协会、养殖协会3个。

基础设施建设44个村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总里程达80公里;2006年镇政府投资45万元,建设供水中心一处,铺设开发区供水设施4公里,农村供水管线12公里;镇政府投资20万元建设有线广播网络,设置古云专题频道,村村通有线电视;投资900余万元铺设路沿石14公里、安装高标准路灯20公里、架髙压线路25公里。

社会事业基层党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访等工作常抓不懈,扎实推进,被评为基层党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006年中心小学、中心初中投资30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6000平方米,古云卫生院投资30万元购进诊断设备,提高了医疗水平。

【大张家镇】

党委书记张宪华

镇长张红升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5.1万亩。47个行政村。总人口41176人,人口出生率10.9%,自然增长率6.5%。区位优势位于鲁西南、中原油出采油区,地处两省(山东、河南)三县(范县、清丰县、莘县)之间,紧靠超二级濮台公路、临商路,交通便利,货畅其流, 地理位置优越。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8.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比为20:68:12;地方财政收入为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4353元。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入8亿元,实现了翻番;招商引资完成3.7亿元。

民营经济充分发挥地处油区的区位资源优势,大搞招商引资,全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企业72家,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20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企业2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4家,形成了机械、纺织、塑料、面粉、化工五大主导产业。2006年,新上和扩建工业项目28个,完成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3.8亿元;在全县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中,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入、招商引资、民营经济税收3项主要经济指标综合考核位居全县第2名。

高效农业结合本镇土质沙化的特点,重点发展了精品水果、大棚黄瓜、弓棚茄子、露地瓜菜四大主导产业,粮经比达到4:6。形成了前仓大棚黄瓜、西仓弓棚茄子、李庄露地西瓜、常庄美香桃等20多个高效农业专业村,使不在企业务工的农民依靠发展高效农业走上了致富路。被授予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

基础设施建设聘请聊城建筑设计院以民营经济强镇为定位,高起点规划设计了《大张家镇2005—2020年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新城镇区域面积达3平方公里,划分了工业仓储、居住生活、文化娱乐、行政办公四个功能区域。积极采取措施搞好小城镇建设,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安装了自来水、铺设了排水管道、改造了人行道、绿化了镇驻地大街、制作了50个高档精美灯箱、安装了80盏路灯、设置了城镇公民文明公约,实现了小城镇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整体目标。随着开发的继续,小城镇逐步形成了以镇中心街和振兴路为十字形主框架的五横四纵一环的城镇格局。2006年投入300万元,兴办5件实事。率先在全县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电话、公路、有线电视。

古迹开发围绕古马陵战场遗址,聘请聊城规划设计院规划设计了占地1000由的马陵风景区,投资150万元新建了马陵之战纪念馆,召开了马陵之战军事研讨会,率先在全县迈出了旅游开发的新步伐。

基层党建围绕经济抓党建,率先创建了全市民营企业党建示范点,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计生工作位居全县第1名。平安建设稳步推进,连年被授予市、县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社会事业先后投入300多万元,新建了镇中心初中实验楼和教学楼、中心小学教学楼,改造了3处中心幼儿园,实现了全镇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规范化。

【王庄集乡】

党委书记陈明月

乡长刘银涛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5.6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45个行政村。人口4万人。人口出生率10.8%,自然增长率6%。

区位优势位于莘县西南部,省级临观公路纵穿全境并与朝葛路、舍王路在境内交汇,村村通柏油路,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经济概况生产总值4.4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3亿元、1.88亿元、0.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60万元。

民营经济形成了以毛巾织造、农副产品加工、化工、板皮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2006年,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1.1亿元,完成招商引资4000万元。以三信巾业为龙头,以鑫瑞织染、柔美毛巾为主的毛巾加工群体,年产各种毛巾2000多万条;以澳登农业、翠园食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年产双抱菇发酵料4.8万吨,酱油、食醋5500吨;以鑫汇化工为主的化工企业,年产变性淀粉5200吨;以广成板业、永胜木业为主的板皮加工群体,年可加工板皮22万平方米。

农业经济初步形成了双抱菇、棚菜、山药三大主导产业。2006年底,全乡已发展高标准冬暖式大棚6500余座,多层架专用菇房300余座,种植双抱菇面积达95万平方米、山药1万亩。生产各种蔬菜42万吨、山药4.5万吨。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92元,比上年增长6%。

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宽带。

社会事业平安建设、计划生育、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2006年被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委员会授予“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县级文明乡镇”,并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被授予一等奖,在民营经济、科技、基层党建、农业生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柿子园乡】

党委书记王业军乡长顾磊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7.6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6个管区,54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人口出生率10.4%。,自然增长率5.7%。地处莘县中南部。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7亿元、1.12亿元、1.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5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53.1%。招商引资5000万元。

民营经济着重围绕木业加工、油棉加工、冷冻食品加工等几大支柱产业,重点培植一批龙头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乡民营企业达36家,其中木业加工企业29家,油棉加工企业4家,冷冻食品加工3家。

农业形成了林业、蔬菜、养殖3大主导产业。2006年,全乡累计植树60多万株,发展速生丰产林10000亩,路林120余公里,使林木覆盖率达到36%;露地菜花6000亩,冬罩韭菜3000亩;大牲畜万余头,饲养家禽40多万只,肉鸡、蛋鸡、猪等养殖业已形成规模;形成专业市场2个。

基础设施建设54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总里程达90余公里;完成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农田10000亩;新安装自来水6740户,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乡驻地实现了亮化、绿化、净化,拆除违法建筑30个, 迁移了市场,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社会事业计划生育、综合治理、信访等工作常抓不懈,扎实推进,分别被评为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狠抓了教育事业的投入,新建了小学综合楼、中学教学楼,改善了办学条件。

董兴凯王文岩于智长

阳谷县

阳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关华第一副主任:李春青

主任:王利英*(女)唐宪明杜梦华

书记:刘庆安(专职)

阳谷县人民政府县长:刘贞坚*副县长:崔新厚*苏永侠王同章政协阳谷县委员会主副

席:潘福章

席:崔新厚

王守良

秦广胜

记:徐怀谦(专职)

丁东明何宪卓

赵云才

张学仲

勒凤莲(女)

刘培国*

杨廷军

张长英

王明惠(女)潘景会

李金山

中共阳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白立新

阳谷县人民武装部部长:高德海*

潘红旗政委:刘同玉阳谷县人民法院院长:刘协华

赵同江

阳谷县人民检察院

检察长:董兴凯*王勇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文明新阳谷

县委书记关华

2006年,阳谷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全县生产总值88.31亿元,增长18.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反5.9%、24.4%和17.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245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0.1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7.85亿元,比年初增加5.8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7元,增长14.28%。

一、工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0家,比年初增加21家;实现增加值44亿元,利税14.73亿元,实交税金1.53亿元,分别增长26%、54.61%和25.85%;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6家,比上年增加12家;工业用电量2.96亿度,增长19.71%;新创国家免检产品1个,省名牌7个,省著名商标1个;完成工业投入39.3亿元,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8个。齐鲁电缆公司的二期工程、蔡伦纸业的轻型纸、力缆厂的超高压交联电缆、泰康建材公司的纸面石膏板等项冃相继竣工投产,省重点项目祥光铜业公司年产40万吨阴极铜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铜及铜制品加工、钢铁加工、机械制造、化工、食品五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县工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9.32亿元,比上年增长5.9%。粮食总产54.36万吨;新增蔬菜种植面积2万亩,新建冬暖式大棚5000多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3家,规模养殖场发展到5000多处,出栏猪、牛、羊、家禽分别达到45.6万头、5.5万头、48.6万只.4333万只。积极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全县在外务工人员达19.8万人,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2.52%,提高了2.57个百分点。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落实大型农机具、良种、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2830万元。争取陶城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20项,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资596万元。实施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个,争取无偿资金2700万元,复垦土地15000余亩。编制了2006—2020年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博济桥街道办事处柴庄、大布乡刘胡同等试点村正在按规划建设。新建改建县乡路28.5公里、农村公路126公里,特别是阳金公路的改造建设,为沿途乡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通客车的行政村达到851个,30万农民用上自来水,农村沼气用户达到2400户,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855户,新改建7处农村中心中小学,改建面积12631平方米,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三、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

以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为主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占GDP的比重达到22.74%。旅游业持续升温,全年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500万元。商贸流通业日趋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9亿元,增长15.34%。新成立协会组织6个,新增大型连锁店11家、各类交易市场56处,新建改造生产、生活资料农家店276家,三农服务站发展到230多家。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达到10家,完成投资1.3亿元,新开发房地产面积13万平方米。

四、着力培植“三个亮点”,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合同利用外资506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56万美元。祥光铜业利用北欧投资银行贷款4500万美元已到位,英国帝国投资集团投资4660万美元合资经营祥光铜业阴极铜项目合同已签订。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共引进项目145个,县外资金22亿元,增长20%。出口产品结构明显优化,机电产品所占比重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全年进出口总值1.09亿美元,其中出口6474万美元,增长60.9%o充分发挥省外派劳务基地县优势,累计外派劳务1448人。民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完成增加值60.8亿元,销售收入268亿元,分别增长40.4%、40.1%;实现税收21766万元,平均每个乡镇(办事处)增加370.3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新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5.97%。

五、城建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城乡环境显著改善

编制完成了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水系、供气、供热专项规划和2个城中村规划。县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了一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以谷山路改造、黄山路建设、狮子楼路北延、黄河西路西延、大众东路整修为重点的道路工程已竣工;修建改造了国泰广场、文化广场;凤祥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集中供热工程已开工建设;南环沟、紫石街、国泰花园、怡博园、侨馨花园等开发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力实施了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全县新增绿地面积25万平方米,50多个单位对楼体进行了灯光装饰。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实行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六、“和谐阳谷”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全面启动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建寿张、高庙王中心敬老院2处,全县集中供养率达到50%。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了贫困生救助机制。教育资源整合实现新突破,县财政投入5000多万元收购了实验中学,组建了新的阳谷二中;将二职专与劳动技校进行了合并;投入1000多万元将民办三中初中部收购为国有第二实验中学。县医院、保健站搬迁建设进展顺利,新建了3个乡镇卫生院病房楼、39所农村卫生社区服务站,启动了张秋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5.2%。,性别比下降至101.7。生态县建设全面推进,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以县城迁址千年为契机,建设改造了文化馆、影剧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举办了“庆千年共建美好家园”系列活动,打造了特色文化品牌,激发了全县人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阳谷的热情。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狠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平安阳谷建设取得新成效。

【博济桥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崔福臻

主任杨庆军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2.9平方公里,耕地31012亩。4个社区居委会,31个行政村,60个机关事业单位。总人口47851人。

区位优势位于阳谷县城东南部,地处城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寿郭路、新聊阳路、京九铁路、蒙馆路、阳张路均穿境而过,形成了四纵一横的交通新格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强化措施,优化服务,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突出规模企业培植,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大城建开发力度,努力拓展非农产业,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工业贯彻“工业立办,城建兴办,打造富美博济”的工作思路,放宽政策,以大开放促进大招商,大招商促进大发展,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8亿元。共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63亿元.完成民营经济税收1338万元,完成销售收入19.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1.94亿元。全办事处共有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限额企业6家,形成了以复肥、钎具、食品、农药、挂车、服装为主的六大新兴产业。

农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培植发展了以谭庄为中心的奶牛养殖基地、以前金为中心的苗木繁育基地、以西宋为中心的杂果丫产基地、以龙虎寨为中心的特种养殖呈地、以赵庙为中心的小麦和玉米良种呈地、以东齐坊为中心的春玉米种植基地、以谭庄为中心的粉条和“腐加ェ基地、以东国为中心的扫帚加工基地、以前金为中心的涉外劳务输出基地九大特色基地,达到了“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发展以良种繁育、蔬菜种植、苗木繁育、特色养殖为主的现代农业目标迈进。

基本建设立足“大城建、大开发、大跨越”,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根据县总体规划,已完成盛世家园、曙光小区、教师新村、柴庄旧村改造、南外二环路建设、蒙馆路和阳金路拓宽等城建开发和道路工程,构建了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怡博园、怡心园、锦锈园、国泰花园和南环沟综合整治等工程正在建设之中。张楼、司营、许庄3个村已完成“旧村改造”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展开。规划合理、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新博济已初具雏形,商住中心优势凸现。

【狮子楼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朱宪龙

主任魏绪洪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33.35平方公里,耕地22651亩。6个社区居委会,24个行政村。总人口34748人,其中农业人口20533人。人口出生率9.52%,自然增长率5.39%。

区位优势地处阳谷县城区西部,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水电充裕。东靠德商公路,齐南、蒙馆等干线公路穿境而过,南、北、西三条外二环路相继开通,六纵七横交通网络全面形成,供电、供水、供热、供气设施齐全,实现了电话、公路、有线电视“村村通”。县工业园位于街道辖区内,“六通一平”等硬件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化,秩序井然,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经济概况街道党委、办事处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工业立处、城建美处、三产活处、三农稳处,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加大城建开发力度,努力拓展非农产业,走出了一条适合城乡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006年,生产总值达到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1:57:22,完成工商税收848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165万元,比上年增长77%。

工业各类企业达到78处。共新上1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扩建1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完成招商引资2.2亿元。规模企业达到9处,比街道办事处成立初期增加6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77.5%;完成工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利税6887万元,同比增长73.8%,工业经济各项指标综合考核位居全县第1位。民营经济共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实现民营经济税收3497万元,比上年增加1622万元,增长86.5%。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聊城市2006年度民营经济明星乡镇”。

农业一是大力发展基地农业。扶持和发展了秦庄养猪基地、刘坑奶牛及狐狸特种养殖基地、魏庄花卉基地、陈集育苗基地、刘灿明和俞楼板材加工基地等。二是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生产"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引资2000万元,扩建农业龙头企业2处。三是大力拓展非农产业,努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新增外出务工人员和就地转移农民工4000余人,逐步走开了“通过减少农民,实现富裕农民”的路子。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27元,比上年增长15%。

旅游业名胜古迹享有盛名,有狮子楼、会盟台、吴凯墓、蔡伦坊和文庙等。狮子楼是传说中武松斗杀西门庆的地方,会盟台传说是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各路诸侯议政富国的地点。享誉海内外的旅游景点“狮子楼旅游城”各类景观和设施日臻完善,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城市建设围绕县政府城市重点工程建设,紧密配合,搞好服务。完成了南外二环、西外二环道路建设,做好了育英街北延、南环沟开发治理以及紫石商业步行街和北街综合大市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高了城市承载能力,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环境。形成了各类设施配套,街道整洁规范,邮电、银行、电力、水利、交通、商业、文化、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齐全的网络化体系。

“三产”专业市场3处,阳谷万达综合大市场和万达钢材市场设有各种摊位500余个,年创效益1500余万元;投资1.5亿元建设了集商贸、流通、房地产为一体的阳谷综合大市场,吸引了千余家商户入驻;投资2.5亿元的紫石仿宋商业步行街和投资1亿元的南环沟商业街正在建设之中。辖区内各类个体工商户达到3000余户,集贸市场繁荣,商业网点密布,名优特新商品琳琅满目,大型综合性商店不断涌现,形成了超市、便民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多种零售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侨润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朱丙林

主任皆士勇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5.7平方公里,耕地3.55万亩。32个行政村,112个部门,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1万人。

区位优势地处阳谷县城东北部,是新城区的主要区域,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省级工业园1处。办事处成立以来,发扬“诚信侨润,追求卓越,超越平凡”的精神,围绕全力推进城市化,美化亮化城市,建和谐城市;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业带动战略,抓好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化;深入开展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确保辖区安全稳定;重视财政收入,提升经济实力;扩大农(居)民就业,增加农(居)民收入等六大工作重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度办事处综合成绩处于全县前列,分别荣获“县全面工作综合奖”、“工业经济明星乡镇(办事处)”、“发展民营经济先进乡镇(办事处)”等荣誉称号。

经济概况民营经济共完成销售收入134269万元,实现利税18878万元,利润17398万元,实现税收1480万元。规模企业经济发展运行平稳,销售收入完成31015万元,利税2218万元,超额完成各项任务。规模企业由上年的6家达到9家,比上年增长3家。完成招商引资2.1亿元,固定资产投入4.6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8%和97%,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县医院、公路局、县委党校、气象局、110千伏变电站、县驾驶培训中心等项目建设以及主要交通路口绿化和祥光铜业深加工项目等工程的征地和迁占工作;中心街北段的修建工程已完成;育英街北延段的修建工程即将竣工;已完成县文化广场的征地和拆迁工作、广场绿化的规划设计方案、县经济适用房的选址、规划设计工作、孟吕路的开发与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

社会事业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项工作扎实有效。办事处多次被授予“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奖(全县第二名)”、“平安阳谷建设先进办事处”、“全县村镇建设特别奖”、“庆千年共建美好家园大型歌咏比赛一等奖”、被市评为“2006中国江北水城(聊城)合唱节演唱特等奖”、等多项荣誉称号,街道党委连年被市、县授予“五个好”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安乐镇】

党委书记魏庆银

镇长马颖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6.I万亩。64个自然村,45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

区位优势地处阳谷县东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赵王河纵贯全境。境内五四渠、大杨干渠等生产渠20多条,旱能浇、涝能排,水利基础设施完备,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五四路寿郭路横贯南北,高标准的阳七公路连接东西,全镇村村通公路,总里程200公里,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国家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山东凤祥集团坐落在辖区内。

经济概况抢抓机遇,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竭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生产环境,创建最佳人居环境条件”的工作思路,东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西部依托风祥工业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构想,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2006年,实现招商引资1.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36亿元,税收2860万元,财政收入102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784元。

工业新建阳谷恒晶光电有限公司、美迪尔化工厂、阳谷启迪橡胶粉加工厂、阳谷四通亚鞍厂、阳谷健新蓄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恒达强カ软管有限公司、刘庙电缆厂、阳谷金玉米油脂有限公同、阳谷景阳精铸有限公司等项目9处,扩建项目2处,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农业立足凤祥、健发食品两大龙头企业抓畜牧生产。全镇出栏肉鸡120万只,只均效益保持在2元左右;存栏奶牛1500头;出栏生猪3万头,并新上600头种猪场1处,将带动全镇生猪生产规模化推进。结构调整有了新的突破,东部七里河、三官庙等十几个村新建大棚、中小拱棚200余座,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村镇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着手对镇区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建设,在完成镇驻地拆迁房屋600余间、新建临街楼房2300余平方米的基础上,力争近几年使镇区形成集商贸、居住、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功能完备的新型城镇。在国家大型企业凤祥集团周围重点抓好了寿郭路两侧刘铺与刘庙村商业街的链接,投资800万元,新建360间商住楼,使强企强村带动战略作用进一步凸显。实现了三个“村村通”、夯实了两个“基础”。三个“村村通”:围绕改善交通条件,在抓好公路养护的同吋,重点完成了阳七路改造、拓宽工程。围绕提高饮水质量,在全镇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使全镇45个村,3.7万人全部用上了干净、卫生、优质的自来水。围绕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实施了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两个“基础”:社会事业建设基础,投资200万元,新建了省级规范化中心小学、安乐镇中心校;投资110万元,新建一处卫生院病房楼。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新打打井60眼,修建桥涵8()座,确保了全镇基本农田旱涝保丰收。

一个“工程”建设即:“十、百、千”工程,围绕促进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的转变,连续开展了“十佳”机关干部、刘庆安式“十佳”支部书记、百名“好媳妇、好婆婆”、千户“五好”文明家庭户评选活动,为构建和谐安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阎楼镇】

党委书记袁广斌

镇长王治国

政区人口辖区而积6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万亩。53个行政村。总人口5万人。

区位优势位于阳谷县中部,距县城9公里。山东阳谷工业园区坐落于镇西部,区位优势明显。阎楼镇交通便利,西靠京九铁路,齐南路,阳张路、杨七路分别横穿镇中部、南部和北部,县工业园区内新修两纵两横高标准公路,寿郭路纵贯镇西部。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土地肥沃,境内河渠成网,地下水资源丰富,22万KV变电站,程控电话,有线电视以及金融、文教卫生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经济概况实现招商引资3.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5亿元,工商税收实现1531万元,比上年增加736.2万元,同比增长92.6%,实现了历史

性跨越。民营企业70家,个体工商户1000户。阎楼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紧紧围绕塑化、钢铁、纺织三大产业,培植骨干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创新招商理念,初步形成了大开放、大开发、大产业的发展格局。连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民营经济发展明星乡镇,农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等荣誉称号。

农业农产品资源丰富,蔬菜面积5000亩。农业龙头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发挥振阳丝业有限公司、恒达棉业有限公司,杨氏奶业、彼得洋科贸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6年,全镇蔬菜面积近万亩,奶牛1000头,狐狸近万只,肉鸡年出栏量200余万只。

工业一是为企业建设搞好服务,2006年为华信扩建PVC、PE管材项口和汽车配件项目、兴盛面粉厂扩建项目等协调用地500余亩,并按国家政策办理了相关手续。二是为企业外部环境搞好服务。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切实提高了企业安全感。三是对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对重点项目,实行了镇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领导包企业制度,为企业及时解决一切困难和问题。四是积极为企业引进人才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为仙农塑化、恒泰实业等4家企业引进人才10余人。五是引导企业创品牌。积极引导企业搞好科技创新,努力打造品牌优势。山东日信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华信塑胶、恒泰实业有限公司和远康漆业有限公司已获国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产品达到IS09001标准。六是各职能部门提高了办事效率。税务、电力等各职能部门也把工作重心放在为企业搞好服务上,进一步改善了服务质量,使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了有意见能充分沟通、有问题能及时解决,切实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七是通过优势项目搞招商。从河北引资8000万元新上山东阳谷联合涂镀板材有限公司,于2006年4月份开工建设。

【张秋镇】

党委书记韩金芳

镇长李晓东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万亩。51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人,人口出生率9.3%。。区位优势位于阳谷县城东二十公里,古京杭大运河从镇区穿过,闻名中外的武松打虎处景阳冈坐落在辖区内。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1.9亿元。实现工商税收68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增加值2.15亿元,同比增长41.03%。实现利税9865万元,同比增长56%,地方财政收入为11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95元。岀口各类肉制品创外汇85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了300万美元。

工业一是产业群体发展平台逐步形成,经济拉动作用显著。以维尔康三阳食品有限公司、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新世纪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外贸出口额占到了全国清真肉制品出口额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清真肉制品加工出口基地。以济钢集团阳谷冷轧薄板有限公司、瑞丰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钢铁机械加工企业,成为全镇经济税收的主要来源。兴联塑料厂、天成化学品厂、宏峰橡胶助剂、京九化工、康泰细化工等塑料化工企业成为全镇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向现代化迈进。三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完成招商引资1.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2.8亿元,引进合资合作项目12个。规模企业也有原来的8家增加到了10家。四是全民创业成绩斐然。2006年通过发展“小草经济”,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00余户,比上年增加了一倍以上;民营企业也发展到了50余家,极大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

农业经济通过认真落实了国家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让群众真正体会到了上级政策带来的好处,增强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景阳冈村的韭菜种植、崔庄村的露地菜种植,刘楼管理区、沙沃管理区的蔬菜和双孢菇大棚种植都已形成了规模。通过发展规模饲养,畜牧养殖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社会事业狠抓流动人口的管理、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和优质服务等关键环节,圆满完成了全镇2006年度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任务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初见成效,参合率达到了90%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看病难题,社会反映良好;农村教育水平大幅提升,中学教学总成绩取得了全县第3名;安全生产、文明创建、远程教育等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在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张秋镇借助水浒旅游文化和景阳冈的开发,通过做足“水”和“古”的文章,加大了对运河城区段的开发力度。关帝庙、挂剑祠、黑龙潭、戊己山、任疯子墓、钟鼓楼、清真寺等镇内诸多文化旅游景点及张秋古八大景观逐步开发。

【阿城镇】

党委书记张宪锋

镇长江绍华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15.4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83个行政村。总人口6.8万人,人口出生率10.3%,自然增长率3.05%。

区位优势位于阳谷县城东25公里处,是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齐南路横穿东西,聊位路在镇东部经过,防汛公路、张秋至阿城、阿城至旅游景区景阳岗等干支相连的公路形成网络,交通便利;阿城镇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平坦,黄河、金堤河流经镇东南部,京杭运河纵贯全境。境内沟渠纵横,地下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较好。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8元。

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交通便利。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区形成了商贸区、工业区、生活区等严格功能区分的城镇基本框架。镇内所有村庄已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公路里程达280多公里。

农业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蔬菜生产形成了相当规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4.2万亩,共建有冬暖式大棚12000个,高标准大拱棚3600亩,大型蔬菜批发市场2处,科技服务队伍200多人,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2006年,仅蔬菜一项收入达1.3亿元,人均收入2000余元,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林果生产实现大突破。2006全镇完成植树造林20万株,栽植优质冬枣750余亩,生态环境大幅度改善,被省政府命名为“环境优美乡镇”。农田基本设施进一步完善。

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2006年,完成招商引资2.2亿元,引进投产、在建项目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2亿元。古阿井阿胶厂、阳谷森江裘革制品有限公司、阳谷古阿井酒业酿造有限公司、阳谷阿城胶业有限公司、山东东福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康华冷藏食品有限公司、博特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晶瑞医疗器械厂、英特尔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运转良好,完成工商税收700万元。全镇民营企业发展到48家,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轧钢、阿胶、化工、纺织等儿大主导产业。特别是山东东福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农作物秸杆,使用国际先进的饲料配方系统,生产绿色环保科技含量高的颗粒饲料,填补了省内空白。

【十五里园镇】

党委书记苗祝庆

镇长赵秀军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5.7公里,耕地面积4.5亩。53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

区位优势位于阳谷镇东南部,镇驻地距县城18公里。东接张秋镇,西邻寿张镇,北与阿城、闫楼镇毗连,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打渔陈乡接壤。境内水利设施配套齐全,排灌方便。陶城铺引黄南北干渠横贯全镇,境内支干渠四通八达。

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80余万元,通公路里程达186.7公里,形成了“四纵五横十大出口 ”的公路格局,5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车。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1万,境内有移动通信塔和联通通信塔各一座,拥有3.5kv变电站一处,镇政府开通了国际信息互联网。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工商税收16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14元。

农业2006年,全镇莲藕种植2280亩,樱桃2000亩、无公害西瓜547亩、棉花3500亩、花生3000亩,食用菌和冬暖式大棚1160个,粮经比例达到了5:5。全年肉鸡出栏68万只,牛2800头、猪1.6万头、羊1.2万只,形成了规模连片、特色鲜明的板块农业新格局。

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3亿元。阳谷九鑫机械工具有限公司一期投资已完成5000万元。聊城金地林业科技公司是集科研、示范、加工贮藏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大樱桃2000亩、红梨400亩,是全国最大的矮化大樱桃基地和红梨基地。企业承担了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上年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以上的企业8处,全镇的规模以上企业达6家,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780万元。

社会事业聘用各类技术人才62人,引进技术人才18人,培训科技人才769人。先后投资360万元,用于完善、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年劳务输出1.01万人次。先后向投入基本建设资金600多万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镇中学、中心小学均被评为市规范化学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被选为全国硬笔书法基地,书法家庞中华先生曾多次亲临学校现场指导。全镇有线广播通播率达100%,有线电视通达率达95%,全镇已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自来水。投资60万元建起高标准的医院门诊楼,并购进B超机、心电图机、脑电图机、半自动生化仪、X 光机等大批先进医疗设备,提高了医疗和服务水平。

【定水镇】

党委书记宋茂印

镇长王守峰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8平方公里,辖境东西宽12公里,南北长5.25公里。39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811人,人口密度为478人/平方公里。

区位优势位于阳谷县西北部,镇政府驻地南至阳谷县城20公里。位于东昌府区、莘县、阳谷县交界处。东邻郭屯乡、石佛镇,北接东昌府区沙镇、大张乡,西隔金线河和莘县城关镇、单庙乡相望,南与大布乡为邻。地处鲁西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便利。徒骇河流经镇北部,金线河流经镇西部,水利条件较好。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等。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所产芹菜及旱地白莲藕久负盛名。

经济概况工业经济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收,社会发展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电缆制造、翻砂铸造、食品机械制造、化工为支柱的地方特色工业。确保了办公经费、镇村干部和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招商引资2006年新上项目15个。引进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6000万元的山东阳谷绿灯行电缆有限公司;在建项目有投资6000万元的阳谷农业加工机械有限公司已竣工投产,投资3500万元的阳谷华盛电缆电料材料有限公司,投资3600万元的德明高压软管及景阳岗新型材料生产项目,合同项目有投资7000万元的农业制药项目、肉鸡加工冷藏项目等。新上了一些高档海绵加工、耐火材料、废品利用、大棚支架等中小项目。2006年上半年,定水镇招商引资位列全县第1名、全市第28名。山东阳谷绿灯行电缆10月1日被命名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免检产品。

固定资产投资新上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新建扩建固定资产投入1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累计完成投资8700万元。

农村经济大力发展壮大优势传统产业,逐步培植壮大了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四大主导产业。2006年,全镇种植露地菜21000亩,大中拱棚4800个,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220元。全镇新开发水面种养面积3800由,其中白莲藕面积2200元,新建规模养殖厂18处,其中投资100万元以的4处,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养鸡厂2处。全镇新发展规模养鸡户189户,规模养殖户达到400户。

劳务输出把农村人力资源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建立健全镇、管理区、村三级服务网络。2006年,全镇劳务输出达到6000多人次。

党建工作通过强化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一站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中按照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服务群众的要求,注重发挥党员的作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免费为300余户群众安装了有线电视,镇毎年组织免费为全镇建国前老党员、80岁以上老人及镇村干部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加大了对困难群众的救助。为构建和谐定水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计划生育以保持低生育水平为目标,积极探索建立了管区、村、计生干部“三位一体”的系统管理新机制,确保了计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作。通过加大对计生户的救助扶持力度,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使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以下,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较好地完成目标任务。确保了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四年在全县名列前茅。

平安建设以创建安全文明村镇为目标,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原则,超前做好治安稳定工作。2006年,全镇无民转刑案件发生,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越级上访案件,无积案现象,全镇治安形势良好。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了对农村慕础设施投资,新打机井90眼,建设生产桥20座。全而完成93公里的公路村村通建设任务。能够容纳20个教学班的中心小学教学楼已投入使用,中心小学30间危房全部重建。投资100万元的镇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之中。全镇29个村庄全部开通了有线电视。有8个村通上了自来水。

【石佛镇】

党委书记张子明

镇长董信光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42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

经济概况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新上、扩建5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完成招商引资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9.5亿元,实现增加值2.4亿元, 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3家,出口创汇7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0万美元,实现工筒税收18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0万元,2006年荣获全县综合考评一等奖;2006年7月份镇党委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民营经济抓好大项口建设,实现了民营经济的新突破。为省、市重点项目阳谷祥光铜业40万吨阴极铜项目建设搞好全方位服务。总投资50亿元,占地3000亩,是全县历史上投入最大、占地最多的项目,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这一由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跨越的难得机遇,知难而上,成立专门班子,组织精干力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征地、迁占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抓好了旭日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年宰杀60万头生猪项目。在项目建设中帮助企业协调建设资金1500万元,该项目已进入正常生产阶段。旭日食品有限公司与温州客商共同投资2800万元的新兴食品有限公司运转良好。外地商户投资2000万元的中瑞钎具,项目投产后,年可增加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税600万元。在抓好以上大项目的同时,认真抓好露易莎调味品冇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脱水蔬菜扩建项目;徳森高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的生物柴油项目 ;徳利线缆有限公司投资460万元的电线电缆加工项日;万德豪阀业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的铜棒加工箸大批中小项目,使石佛镇的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迅猛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在稳定杂果规模的基础上,新上杂果500亩,形成了青杨李、廉圧、鲁庄三大杂果基地。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新发展蔬菜大棚300个。扩大林业种植,2006年植树面积达4300亩,成片造林达2460亩。利用旭日食品公司、新兴食晶等企业的龙头头带动作用,加快畜牧业发展,全镇规模养殖户达到400户,新建存栏200头以上的养猪基地50处,存栏5000只肉鸡养殖场80处;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实行村务、政务、财务公开;在完成王楼、陶楼两个试点村规划的基础上,开工建设了农村新型住宅,对王皋如、高庄等十二个村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搞好了规划,逐步进行实施;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宣扬典型,弘扬正气,知荣辱,树新风,创和谐, 教育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倡导邻里团结、和睦相处。

党的先进性教育以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契机,对全镇1026名农村党员及机关136名党员进行了5批次20期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培训,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各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及执政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密切了党干群关系,为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2006年,镇党委被市委评为先进党委。

【李台镇】

党委书记燕兆启*谭福青

镇长江绍华*樊巍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2.1平方公里,南北长6.5公里,东西宽7.5公里,耕地35570亩。35个自然村,54个行政村。8200户,总人口34816人,人口密度为780人/平方公里。

区位优势位于阳谷县南部,镇驻地北距阳谷12公里,东临好张镇,西接金斗营乡,北与高庙王乡相连,南与河南省台前县接壤。李台镇由镇机关所在村而得名。此地本名窝金寨,明初有李姓居民自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因村地为高台地,故名李台。

招商引资2006年以来,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23%.镇党委、政府把“招商上项目,引资建企业”放在了突出位置,走外力拉动的路子。共赴外地招商引资10余次,洽谈项目11个,其中已达成意向的5个,完成招商引资额7600万元,同比增长30%。

农业林业生产实现了新的突破,2006年全镇重点进行了以绿色通道、环镇林、围村林、林网、林带为主要内容的植树造林活动,共完善农田林网2.1万亩,建造环镇林1个,围村林10个,林带30公里,增植树木12万株。同时,产权进一步明确,调动了农民群众植树造林和管林、护林的积极性。结构调整、劳务输出稳妥推进,增加了农民收入。全镇全年共种植蔬菜4000亩;劳务输岀新增了3000人,实现了人均增加收入400元。落实上级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及时消除了各类安全隐患,全年全镇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

社会事业2006年,镇委、镇政府继续实施“教育兴镇”战略,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全镇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发展,教学质量、升学率同步提高。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不断向上争取,保障了对文教卫生事业的投入,通过积极争取市、县扶持资金,加快了中、小学建设的步伐。完善了两座教学楼、学生餐厅,配备了教学设备。为卫住院建设了一座高标准病房楼,又完善了卫生院配套设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卓有成效,2006年李台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镇”。计划生育措施得力,2006年度李台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步奖。

【寿张镇】

党委书记王庆森

镇长国金耀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万亩。69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人,人口岀生率9.2%。位于阳谷县城南12公里,南与河南省台前县相结,解放战争时,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坐落在辖区内沙河崖村。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22.6亿元,实现工商税收68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7.85亿元,同比增长57%,完成增加值4.15亿元,同比增长46.03%,实现利税11865万元,同比增长58%,地方财政收入为15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95元。民营经济主要形成了钢铁加工、机械制造、橡胶品加工、化工、面粉等主导产业,既有现代化大型规模企业,起点高、档次高、技术设备先进,又有劳动密集型作坊式中小企业,群体大、总量多。

工业济钢集团、鑫盛化工、鑫盛彩印、康乐面粉、建新助剂、德海带业、恩腾印染、宏胜橡胶、聚鑫木业、东方钎具、金龙配件、双利达化工、景阳冈钢球、景阳冈冷食、腾达电动等项目纷纷落户寿张,这些企业都成为寿张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对转移当地剩余劳动力和拉动二三产业起了重大的作用。一些老企业在镇委、镇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整改重组也已起死回生。各企业纷纷开展“抓管理、创品牌、扩规模、上水平”活动,企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招商引资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招商引资,时时关注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制定和落实了“亲商、安商、富商”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多次组织专人分赴青岛、杭州、浙江、济南等重点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招商引资渠道不断拓宽,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6年,共引进投产、在建项目32个,招商引资累计完成5亿多元,均超额完成当年任务。

农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稳中有升。蔬菜面积进一步扩大,特色种植已具规模。畜牧业迅猛发展,依托凤祥集团积极发展规模饲养,新建存栏5000只规模肉鸡饲养大棚300处,肉食鸡年出栏达到600万只。树木绿化率达到平原绿化标准,新建绿化村庄11个,新增果园面积200亩。劳动力转移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多人,新增2000多人,农民工资性收入比重达到30%。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部取消了农业税,两项补贴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基础设施建设共新修油路130公里,改造油路50公里。全面落实镇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了专职养护队伍,农村交通条件全面改善。教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镇中学已搬迁到原阳谷二中院内,中心小学教学楼也已建成投入使用,教学硬件和教学软件有了很大的提升;3.5千伏变电站建设的完工为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力。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用于自来水、村村通公路、敬老院改造、卫生院建设、学校建设、土地整理、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日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切实让群众得到了实惠。寿张镇中心敬老院的建设,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一个温馨、舒适、优越的生活环境。

社会事业积极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大投入,全而加强综治办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大力推广实施治安承包,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认真落实人口目标责任制,以优质服务为重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创了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普九成果日益巩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在2006年全县庆千年共建美好家园合唱比赛活动中,选派的文艺节目获得3等奖;组队参加了全县组织的篮球比赛,获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并多次组织镇、村“巾帼英雄建功立业”演讲比赛,并在全县取得了较好的名次。老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访、社会保障、土管环保等项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七级镇】

党委书记王勇

镇长张涛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8平方公电,南北长9.1公里,东西宽10.2公里。74个自然村,50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人,其中非农业户口1578人。

区位优势位于阳谷县东北部,镇驻地西南距阳谷县城26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北纬36。15',处于阳谷、东阿冻昌府三县(区)交界处。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镇属大杨引黄灌区,境内沟渠纵横,引黄灌溉条件较好。土壤类型以潮土、褐土化潮土为主,土壤质地绝大多数为轻壤和中壤土,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产品为小麦、玉米、蔬菜等。2006年,蔬菜产业、林果业、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化。镇东部为引黄入卫工程沉沙池地带,占用耕地10480亩。镇党委、政府加大对沉沙池区土地沙化、盐碱化的治理力度,逐步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

经济概况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9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5亿元,农业总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2元。镇党委政府立足本地实际,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农业抓调整、全民抓招商”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抓好了民营经济、招商引资、农业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经济得到全面迅速发展。

民营经济私营企业发展到46家,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7390万元,完成企业增加值17389万元,实现利润9231万元。规模企业有阳谷信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天马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阳工工具有限公司、景阳岗软管有限公司、前程食品有限公司等。

招商引资2006年度,共完成招商引资额7720万元。先后引来了投资1500万元的奥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福建长富集团阳谷秸秆加工基地。同时,加强与福建客商的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招商引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实施“三通”工程。全镇“村村通”柏油路里程达83公里;“村村通”自来水,全镇已有90%的行政村完成了安装任务;“村村通”有线电视,安装户数达2000多户。二是搞好了陈庄和新丰两个村的新农村试点工作。三是积极开展了“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千万’帮促工程”活动。

小城镇建设七级镇打造现代化魅力强镇的既定目标是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加快驻地建设。2006年,镇党委、政府在镇驻地实施“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多方筹集资金200万元对镇驻地中心街进行改造,镇驻地已初步发展成经济繁荣、道路整洁、邮电、银行、电力、水利、运输、商贸、卫生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小城镇。

【西湖乡】

党委书记张景伟

乡长史晓莉

政区人口耕地6.3万亩,48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

区位优势西湖乡位于县城西部5公里,齐南路、蒙馆路穿境而过,村村通公路、有线电视、自来水、县电缆集团、钎具集团均坐落在本乡境内。

经济概况招商引资4.2万元,民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5亿元,完成民营税收4774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970元。

招商引资一是改进招商方式,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二是明确招商引资的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参与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搞好全程服务,狠抓项目落实。

民营经济大力培植骨干企业,抓大扶强、培植壮大了骨干企业。按照抓大带小、促优扶强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培植壮大了五岳特钢、日辉电缆、精密铜管、电力电缆、塑力电缆、伟佳饲料、华康冷藏、鑫源食品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技术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不断提高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建设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企业家队伍,使他们树立谋大事、创大业的思想观念,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加强环保监管,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了农村教育,巩固提高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了农村卫生事业,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坚持为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免费查体。三是繁荣了农村文化事业,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搞好了村容村貌规划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大布乡】

党委书记白志宏

乡长张勇

政区人口耕地面积4.98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64亩。47个行政村。总人口33433人,人口密度632.8人/平方公里。

区位优势位于阳谷县北部,乡驻地距县城5公里。东与安乐镇毗连,西与西湖乡接界,北与石佛镇、定水镇为邻,南与侨润办事处、狮子楼办事处接壤。境内拥有9000KVA变电所一座,电力充足。该乡境内交通、通讯设施发达,交通便利。全乡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京九铁路、聊阳公路和聊商一级公路纵贯全境。程控电话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5.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8.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较上年增长31%。招商引资9800万元,较上年增长19%。国税完成146.5万元,占年任务的127.4%,地税完成107.5万元,占年任务的100.5%o地方可用财力达到790万元,按可比口径较上年增长22%。拥有恩鑫纸业、恩鑫装潢、华强包装、景阳冈木业、盛昊化工、华升装饰、博然食品等总投资过千万的企业7家,50万元以上企业16家,形成了纸业生产、板材加工、塑料制品、建筑建材、彩印包装、化工生产、淀粉生产、牧业生产等八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

农业全乡拥有蔬菜种植面积14700亩,圆葱面积3500亩,桑园面积3800亩,涌现出董庄、赵庄、丁庄、薛楼等蔬菜专业区;全乡栽植林木3.7万余株,林木覆盖率达35%;猪、牛、羊300头(只)以上的各类规模养殖场130个,水产养殖600亩。全乡从解决群众期望最迫切的问题着手,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乡村公路建设力度。2006年,全乡新打机井30眼,修建机井房30座,新建桥10座,穿涵6个,清挖沟渠共35公里,动土25万方,整修道路12条,新建公路16公里,实现了桥、涵、闸、沟、渠、路的配套。

新农村建设农村新型住宅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倡导农村新型住宅,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为切入点,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把经济条件较好、班子有战斗力的刘胡同村为全乡新型住宅试点村。刘胡同新区有17处住宅主体建设已经完成,全部是美观舒适、节地节材环保的欧式建筑风格。刘胡同村新农村建设得到市县领导的积极评价。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全乡把吕超凡、宁仓村等十个村确定为下一步发展新型农村住宅建设的重点,规划筹措。充分利用县里优惠补贴政策,在吕超凡、刘胡同等12个村庄推广了沼气池建设。

社区医疗服务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得到完善。大布乡按照全市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要求,统一规划布局,无偿提供建设用地9亩,拨付启动资金4万元,共投资95万元,在李堂、位村、李楼、苏海四个村建立了四处社区卫生服务站,超额完成县里下达建站任务。

农民技术培训培训农民660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理念,2006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6600人。

小城镇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对乡驻地进行了长期和近期规划,逐步付诸实施,把乡驻地中心大街拓宽至60米,沿街宅基全部安排到户,一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城镇业已形成。对乡驻地集贸市场进行了整修和改造,使其规模逐步扩大,上市商品品种日益增加。全乡共有商业零售网点236个,从业人员516人,年集市贸易成交额实现235万元。在不断完善城镇建设的基础上,使城镇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为招商引资搭建新的平台。

【郭屯乡】

党委书记肖徳刚

乡长李贵才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万亩。52个行政村,总人口2.9万人,人口出生率9.5%。

区位优势位于阳谷县城东北部,乡政府驻地距阳谷县城25公里,位居聊阳路中心地段,交通发达,是鲁西第一党支部诞生地。全乡民营经济主要形成了机械、化工、电缆、塑料制品、建材、五金工具、酿造、油脂等八大支柱行业,既有现代化大型规模企业,起点高、技术设备先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又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经济蓄势待发。

经济概况实现工商税收353万元,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57元,同比分别增长53%、31%、20%、16%。

民营经济齐鲁电缆有限公司是该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是集电线、电缆高新技术研究、设计、生产、销售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电缆制造专业企业;振兴机械有限公司的三马车后桥获得了专利证书,科氏建材厂的烟囱轻质隔热耐酸砼砌块及生产方法也获得了专利,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发展迅猛,企业利税已成为该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工业西韩、杨庙等村的平垫加工业,正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建立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的现代化企业。苑店村的板材加工企业,是由12家板材加工户组成,2006年底已形成拥有总资产达300余万元的企业,产品销往河北、邢台等地,安置农村劳动力100多人,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完成招商引资1.43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47亿元,引进合作项目5个。规模企业由原来的5家增加到顺通建材有限公司,中天锌业有限公司,恒昌油脂有限公司,黄河橡塑有限公司,振兴机械有限公司,吉星塑料有限公司,润丰塑料有限公司等7家中天锌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池极,工业级氯化锌、碳酸锌、硫酸锌及各种锌制品,进出口贸易额达22万美元。

农业经济该乡已形成了以西红柿杂果、肉鸡、西瓜、地芸豆、脱毒地瓜为主的六大产业基地。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种子协会、板材加工协会、畜牧养殖协会等协会组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供种,极大增强了抗市场风险能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社会事业计划生育工作,圆满完成了全乡2006年度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任务目标,取得了全县第五名的好成绩。全乡52个村都实行了契约式保险治安联防制度,乡设立了法律服务中心,及时调解基层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奖励面包车1部,并取得全县第1名的好成绩。

基础设施2006年安镇、定水镇法庭侨迁郭屯乡,成立郭屯乡中心法庭,新建乡机关办公楼,计划生育服务站楼,派出所办公楼,2006年9月份相继投入使用。利用新开发中心街区位优势,成立兴隆集贸大市场,带动了第一产业的发展。教育、卫生、安全生产、文明创建、远程教育等各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沼气池建设和自来水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立足郭屯“休闲区、菜篮子、生态镇”三个定位,充分发挥鲁西第一党支部品牌效应,积极筹建革命历史展览馆,使之成为红色文化旅游景点。

【高庙王乡】

党委书记徐道平

乡长曹凤昌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1.5平方公里,辖区南北长10.8公里,东西宽9.9公里。72个自然村,58个行政村。总人口3772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71人,人口密度为613人/平方公里。

区位优势地处鲁西平原,位于阳谷县西南部,东与寿张镇接壤,南与李台镇、金斗营乡毗邻,西与莘县古城镇、本县西湖乡交界,北与狮子楼、博济桥办事处相连。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主要农副产品有小麦、玉米、大豆、辣椒、棉花等,境内地势南高北底,东高西底,农业水利较好,大小95条沟渠东西相连,南北融通,达到旱能浇,涝能排,1丄有发展大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实现5.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080元高庙王乡制定并实施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农业抓调整”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走产业化的路子,以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粮食连年获得丰收,2006年总产达39900吨。林业生产发展迅速,林业覆盖率达到27.6%,全乡拥有林木230多万株,经济林2200亩,林业生产在全市和全县均处于先进行列。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小麦机播机收率达92%以上,大型联合收割机、三轮车、拖拉机等农用机械数量明显增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种植业形成了两大主导产业和五个特色种植小区,被称为“朝天椒之乡”。两大主导产业:辣椒和棉花。五个特色种植小区:南部以后薛为中心的万亩辣椒种植区,西部以苦水王为中心的千亩中华寿桃种植区,北部以刘泗河为中心的300亩冬枣种植区,东部以吴堂为中心的洋葱甜叶菊种植小区,中部以秦楼为中心的露地菜种植小区。在养殖上,突出发展肉鸡、瘦肉猪、长毛兔、龙龙鹅等产业。2006年底,全乡大牲畜存栏量6300头,猪存栏量19万头,羊存栏量17万只,家禽饲养量达到160万只,年肉类总产量3320吨,禽类总产量2760吨。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基本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全乡共有排水沟渠95条,桥函闸320座,机井765眼。

工业2006年,工业总产值4.7亿元,其中投资31万元以上的企业29处,从业人员8600人,年实现利润4500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有:玻璃制品、蔬菜残毒检测器、塑胶、油脂、面粉、食品、钎具等。骨干企业有:中国方舟集团、洁星玻璃有限公司、宇星器具公司、青阳食品公司、神龙面粉厂等、

【金斗营乡】

党委书记李贻贵乡长孙徳忠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35.4平方公里,南北长7.6公里,东西宽10.5公里,耕地2.8万亩。13个自然村,27个行政村。总人口27396人,其中农业人口26514人,人口出生率7.4%。,自然增长率4.8%。

区位优势乡驻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8',北纬35°58‘,东北至阳谷县城18公里。地处山东、河南两省阳谷、台前、范县、莘县四县交界处,金堤河自西南向东北斜向穿境而过,河岸线总长10.5公里,宜开发利用的河滩2000余亩。大力实施了“村村通”工程,全乡公路里程已达65公里,交通便利。

农业1、水利设施建设。对辖区内老金沟、刘堤沟、张堤沟渠进行了清挖,基本实现了金堤北耕地旱能浇,涝能排。同时针对堤南耕地年年涝灾严重问题,积极与河南省联系,由其首期投资500万元的莲花池排灌站现已竣工,二期配套工程已规划完毕,该工程的投入使用,可使堤南2.2万亩耕地直接受益,有效解决了十年九涝问题。2、林果生产。对阳金路、金大路、金堤、金堤河南北小堤和所有沟渠林网、林带、片林、围村林进行了全面规划,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共植树12万株。全乡林网化面积6015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2%。在杂果生产上,加强了凯特杏、金太阳杏管理,亩收入4000多元。积极推广亩均纯收入1.2万元的刘堤村“蒜苗——西红柿——黄瓜”三种三收拱棚蔬菜种植模式,新扩大面积3010亩,增加了农民收入。3、劳务输出。乡党委、政府立足劳动力资源优势,大量输出劳务人员,有9405位农民外出务工或从事服务业,比上年增加740人,其中通过阳谷师范外派劳务17人,分别在韩国、新加坡、日本务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0元,比上年增加494元,增幅16%。

民营经济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6000万元,同比增长42%,占年计划的296%。民营经济共实现销售收入53290万元,同比增长32%,占年计划的103%;实现增加值11266万元,同比增长36%,占年计划的106%;其中限额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860万元,同比增长41%,占年计划的109%;实现增加值3215万元,同比增长39%,占年计划的113%。2006年,国税地税收入超额完成任务,其中国税增幅居全县前列。大、中、小企业已达到35个, 主要产品有羽绒制品、针织品、木制品、水泥预制件、新型砖瓦建材、面粉、食用菌等。

社会事业在上年投资150万元新建中心小学的基础上,2006年3月投资95万元新建中学教学楼一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学校布局进一步合理,由原来的2处中学,9处小学调整为1处中学、2处完小、5处办学点,教育资源得到优化组合。全乡拥有教师216人。乡财政在增支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确保了教师工资足额发放,稳定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献身教育做贡献的积极性。投资95万元新建3处高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进了全乡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开展。

城镇建设按照“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突出特色、配套建设、优化环境”的原则和50年不落后的标准对乡驻地进行了“三纵四横”总体规划,路面总长7810米,宽度均为30米。重点开发了乡政府门前南北和东西大街,街两旁统一建造了二层琉璃瓦飞檐标准楼房或欧式建筑楼房,其它路段按计划陆续开工建设。

东阿县

中共东阿县委员会

书记:张传玄

副书记:霍高原田中俊哈宝泉刘德勇常委:张传玄霍高原田中俊

哈宝泉刘德勇王子章

颜善高清浩王海荣(女)

申强张玉星于凤贵

东阿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张传玄

第一副主任:许树元*

副主任:赵善庆*刘沂张方福

李吉福张剑平张俊杰(女)徐传军

东阿县人民政府

县长:霍高原

副县长:田中俊秦玉珍(女)靖培恩”

刘吉星朱凤泽孙荣军

政协东阿县委员会

主席:崔玉琳*靖培恩副主席:胡长坤*壬修成仇志岛

部长:任维民

李卫东陈荣梅(女)黄玉华

政委:于凤贵

司家珍

中共东阿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哈宝泉

东阿县人民武装部

东阿县人民法院院长:李学孟东阿县检察院

检察长湖朝勋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东阿

县委书记张传玄

县长霍高原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加快发展,全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成就,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狠抓第一要务,努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财政实力不断增强。6月,我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全年生产总值完成64.88亿元,增长17.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7%.20.9%和18.5%0三次产业比例为14.9:65.1:20,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全县实现税收4.35亿元,增长29%;总财力突破4亿元,増长2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5亿元,增长26.8%。社会消费品零传总额达到18.4亿元,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049元、3895元,增长17.1%、15.2%。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淸理新开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18亿元,增长0.4%。其中,工业投入23.5亿元,增长10%。

二、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各项惠农政策严格落实,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兑现了粮食直补、农资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资金2145万元。被列为全省“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和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实施了“两区一园”和“新农村示范区”项目建设。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亿元,增长7.3%。粮食总产9.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新发展速生林12万亩,林下种植初见成效;健全动物疫病免疫体系,新增养殖小区30处;新建无公害蔬菜基地7处,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12万亩;桑蚕生产效益明显提高。全县市级涉农龙头企业达到15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达到200多个。9个乡镇总体规划全部完成,实施道路硬化180公里、排水设施42公里、绿化11.6万平方米。建成农村沼气示范户1588户、“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示范园25户,规模和质量在全市领先。郭口灌区西干渠、位山灌区旧城干渠衬砌工程顺利完工,全县灌溉面积达到57万亩。村村通公路新增197公里,农村公路密度居全市之首。

三、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工业运行质量效益持续增强。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新增13家,达到96家;实现销售收入82.97亿元、利税10.46亿元、利润6.83亿元,分别增长45.1%.49.4%、54.3%。百元收入实现利税12.6元、实交税金4.64元,处于全市前列。化工、建材、机械、医药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东昌集团、东阿钢球、鲁西化工、金华钢铁、蓝威化工等10户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明显。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续建、新建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3个,其中市调度的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29亿元,东阿钢球30亿粒扩产、益生堂阿胶口服液、阿华彩印包装、艾威太平洋液压件项目已竣工投产,鲁西化工40万吨尿素、10万千瓦热电机组即将投入运行,酒厂5万吨食用酒精、恒嘉纺织3万纱锭精纺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节能降耗和品牌带动取得新进展。“七色”牌铝塑复合板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全县拥有山东名牌产品5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通过 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5家。

四、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互促并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民营企业新增150家,达到980家;实现销售收入127.2亿元、上缴税金2.08亿元,增长48.6%、57%;乡镇税收平均增加额居全市前列。以钢球制造、阿胶制品、木材加工为主的民营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引进投产、在建项目195个。实际利用外资353万美元,出口创汇1421万美元,增长16.5%、144%。被批准为“山东省外派劳务基地县”,外派劳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县工业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重点循环经济园区。企业改制、农村综合改革、公用事业改革都有新的进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顺利完成。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加快兴起,恒源购物广场、大喜润超市投入运营,利群农资连锁店达到200余家。

五、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加快,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曹植公园及北关新村”被省政府授予“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4条干道的详细规划。抓好曹植公园的完善配套,实施了城区6.3公里路面的翻新改造,完成了泰临路东阿路段的路灯安装以及新建道路的供排水、燃气设施建设。以曙光街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2宗,土地成交价1.1亿元。开工建设了锦绣东阿、水韵名邸等住宅小区,施工面积24.5万平方米。完成了关顾路24公里和单王路西段7公里的改建工作。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力度,争取国家级、省级土地整理项目4个,总投资8673万元。其中沉沙池高地土地复垦项目顺利竣工。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7%,高出全省23个百分点,平原绿化工作在全国领先。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6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4个,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

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城镇新增就业72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0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取得新成效,人力资源市场建成使用。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实现扩面8497人,收缴基金9974万元,“两个确保”得到较好落实。提高了城市低保标准,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采取社会捐助、财政专项救助等方式,初步建立了覆盖特困家庭、贫困学生、大病患者、孤儿、贫困劳模、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救助体系,其中孤儿救助和贫困劳模救助在全省率先启动。未成年孤儿全部由政府专项基金和“道强助学基金”救助,一直到大学毕业。全县“两免一补”政策资助困难家庭学生4100人。破产企业职工安置补助得到有效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稳定增长。

七、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和谐东阿建设取得新成绩。科技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高考本科一次上线1592人,比上年增长15%,万人比居全市第二位。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学校布局调整深入推进,实验高中西校区投入使用。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完成了4处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31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7%,居全市第一,荣获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先进县。全县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被授予2006年度聊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特等奖。编制完成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功举办了首届“鱼山梵呗文化节”和“中国喜鹊之乡”系列文化活动,“鱼山呗”、“阿胶”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办了《东阿时讯》、《东阿文艺》,各种文化协会相继成立,全民参育的文体活动日益活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思想宣传、文明创建、广播电视工作取得新成绩。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坚持重心下移、打防并举,“平安东阿”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保持稳定。如今的东阿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科技工业园】

党委书记刘凡成

主任崔庆申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1.28万亩。辖10个行政村。总人口8667人,人口出生率10.5%,自然增长率4.9%。企业54家。

区位优势位于东阿县城东北部,市级工业园,境内水资源丰富,是一种锶型饮用天然矿泉水。交通便利,105国道和齐南路、泰临路两条省道从园区交叉穿过。

发展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8.0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0.5937亿元、17.21亿元、0.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企业项目涉及钢铁、玻璃制品、纺织、保健品等行业,产品出口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畜牧业主要以牛、羊、鸡、猪为主。园区硬件建设实现了“八通一平”,形成了“二纵七横”的道路网络,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园区的文教卫生、金融、商贸及服务业蓬勃发展,各种公共设施配套完善。

【牛角店镇】

党委书记孙涛

镇长侯长忠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10万亩。83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

区位优势位于东阿县东北部,距县城20余公里。南临黄河,与平阴县、长清区隔河相望,东与齐河县接壤,处于三市四县交界处,交通十分便利,齐南路、聊牛路、在牛路三条省道在此交汇,境内有两处大型浮桥。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土层深厚,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606.4毫米,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190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

经济概况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3%;农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236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468元,比上年增加了380元。

农业按照“巩固蔬菜面积.大力发展林业、养殖业,突出发展两园生产”的工作思路,推动三农工作快速发展。在农产品加工上,形成了以桑蚕、畜牧、牧草、林业四大产业为主导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全镇100个大棚全部按照科学方法进行管理,棚均效益在1万元以上。速生丰产林面积4.8万亩。枣园2000亩,桑园1000亩。高标准养殖小区21个,其中存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小区4个,存栏100头以上的养牛小区2个,存栏5000只以上的养鸡小区5个。全镇小麦良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种植棉花7000亩。完成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全面规划,并在店子、董袁、千上、大李4个管区率先完成自来水主管道的铺设工作。

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招商引资达到2.6亿元,固定资产投入达到3.7亿元。共引进项目17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3个,500万元以上的7个。恒嘉纺织的扩建、凯通铸造的引进、宏源棉业的新上低温高蛋白加工项目、凯丽制衣的扩大规模、金牛肥业的扩产等一批较大项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刘集镇】

党委书记姚炳辉

镇长都玉军

政区人口耕地10.2万亩,85个行政村,总人口7.04万人。

区位优势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是东阿县面积、人口最大的乡镇,山东省中心镇,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齐南路、聊位路、池中路、关顾路横贯全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农业着力培植“林果、蔬菜、畜牧、桑蚕”四大产业,形成一定规模。丰产林达到2.3万亩,优质果1.5万亩,蔬菜7000亩,硬池藕1500亩,桑园3500亩,畜牧小区60个。

民营经济着力培植三个项目区:镇驻地工业区、南王木业加工区和沿聊位路旅游商贸区。工业项目区已累计投资700多万元,实现了“四通”,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格局。入园企业已达38家,固定资产投入达5亿元。南王木业加工项目区主要引导木材加工厂集聚,入园企业12家;旅游商贸项目区主要以净觉寺景点开发为中心,借助位山闸、穿黄涵洞、南水北调得天独厚的优势,沿聊位路两侧发展餐饮、零售、汽配、加油、建材等行业。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实现利税4800万元,工商税收750万元。

城镇建设抢抓“省级中心镇”契机,坚持“三高”原则,搞好齐南路城区段楼房建设和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努力打造一个新型、靓丽、富有朝气的现代化城镇。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开发以净觉寺、位山闸、南水北调穿黄涵洞、黄河人家、万亩梨园为主要景点,以位山、牛屯为主要景区的黄河生态旅游区,融入江北水城旅游圈。【姜楼镇】

党委书记王德勇

镇长付崇国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35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人口出生率10.46%。,自然增长率5.79%。,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位于东阿县城西南12公里,是全市经济发展三十强乡镇之一。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同比增长22%。工商税收4600万元,增长49.8%。财政收入2605万元,同比增长35%。新建扩建项目16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3亿元,增长102%,列全市第19位。工业销售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3.4%。招商引资额1.8亿元,增长12.4%。

重点项目建设金华钢铁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3号炼炉项目,企业年产生铁达45万吨,年产值达10.3亿元,利税1.4亿元。山水薄板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设了2号冷轧薄板生产线,企业生产能力增加了一倍。兴华钢球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建了钢球项目,年产钢球60亿粒, 实现产值6000万元,新吸纳剩余劳动力800余人。不断扩大中小企业规模,积极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中兴轴承投资500万元、良子生物投资400万元、佳美保健食品投资300万元先后建立了标准生产车间,华涛钢球投资580万元、永大钢管投资300万元、振国钢球投资520万元、亿佰信滚动体投资510万元、尚珍钢球投资400万元分别引进了先进生产设备,扩大了生产能力。华涛钢球通过了1S09000国际体系认证,办理了自主出口权,产品已出门到法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全镇丰产林面积达到了3000亩。依托丰富林业资源,做大木材加工业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大林业生产联结大市场的新格局。狠抓了柳林屯村木材加工工业区的建设,该工业区成为全镇木材加工企业发展的领头雁,已规划出木材加工发展区,并有刘士营胶合板厂、卢玉东板皮厂、孙久生家具厂等企业6家落户区内。卢集传会密度板厂投资200万元的扩建项目,年产胶合板达到60万张,实现产值190万元,新吸纳剩余劳动力100人。

新农村建设95%以匕的村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姜楼镇上下以建设强乡镇目标为动力,不断激活发展潜力,大力招商突破发展瓶颈,各项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取得了骄人业绩。荣获全省“绿化十佳”、“全市民营经济十强乡镇”荣誉称号。

【大桥镇】

党委书记刘凡成

镇长题宗国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0.77平方公里,耕地3.67万亩。31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人,315025户。

区位优势全镇公路四通八达,105国道329省道贯穿大桥镇,境内有郭口引黄闸、引水干渠及巴公河、班滑河等渠道。

经济概况大桥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着力培植林果、畜牧、拱棚瓜菜三大主导产业,万亩经济丰产林初具规模,3000亩黄金梨初见效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狠抓项目投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民营企业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骨干力最。5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竣工投产项目12个,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前所未有。投资2.1亿元的东昌焦化有限公司40万吨焦碳项目、15万吨矿渣微粉项目、东昌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助磨剂项目、投资1500万元的鑫华玻璃包装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的富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3000吨平垫加工项目和投资500万元的华美包装以及金城电瓶三轮车等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陆续投产,全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677万元,增长35%。林果、畜牧等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全镇种植业进一步优化,共发展速生丰产林1.5万亩,新增面积1000亩;养殖小区新增5处, 总数达到26处。

社会事业全面完成村村通公路工程;“平安大桥”建设取得新成绩,连续四年评为先进集体,计划生育被国家计生委评为科技先进集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教育“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群众文体活动健康活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工作顺利开展,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改善,荣获全市一等奖。【高集镇】

党委书记李超

镇长陈振成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9.64平方公里,耕地7.2万亩:47个行政村。总人口279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3%。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0.4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5元。

农业粮食生产在遭受干旱天气影响以及干热风的侵袭下,大灾之年喜获半收,实现了吨粮田目标,特别是一次性新发展山农12优质小麦3万亩,小麦品质明显提高。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林业、蔬菜、桑蚕、畜牧都稳步发展。借助土地综合整理项目,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投资1100多万元,对7200亩上地进行了综合整理,完成了项目区内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新打机井57眼,新铺沙石路1.2万米,新建桥涵闸27座,铺设PVC输水管道1.5万米,栽植树木1.3万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民营经济引进华鑫纺织有限公司等项目4个,均落户县工业园。合同协议资金总额2.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866万元。在狠抓招商引资的同时,注重激活民间资本,东阿特钢、华云粮食2个企业都进行了扩大再生产,规模进一步膨胀壮大。特钢厂生产能力超过1.6万吨,比上年提高28%,交税270多万元。特别是华云粮食制品有限公司,一次性投资500多万元新修了面粉制粉楼,新上日产200吨面粉生产线一条,日产40吨面条生产线一条,产品供不应求。随着镇内民营企业增加、从业人员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集贸市场活跃,全镇有各类商户近600家,从业人员达3000人,年未固定资产原值2000万元,实现总产值0.4亿元,创利税700万元。

小城镇建设掀起了新一轮小城镇建设高潮,新铺油路5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并为每个村带动了一条街,是全县以路带动一条街的唯一乡镇。部分村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了路面的硬化美化。

社会事业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保持稳定,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获市、县平安建设先进乡镇荣誉称号。全镇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连续第十五年荣获“全县人口与计划工作一等奖”。初中毕业生被东阿一中、实验高中录取人数再次突破百人大关(连续3年),初中升学率居全县第二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双基”建设成效明显,完全小学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新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5处,积极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保障网络进一步健全。

【姚寨镇】

党委书记王广峰

镇长苏玉凤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78.87平方公里,东西横距6.7公里,南北纵距11.6公里。55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万人,非农业人口0.1万人,分别占97%,和3%。汉族占99.7%,纳西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0.3%。姚寨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农村经济工作先进单位”、“乡镇综合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城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外经贸工作先进单位”、“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3.2亿元;地方总财力8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3元;资源丰富,地处黄河之滨,地下水为优质饮用矿泉水,农业方面有蔬菜、桑蚕、硬池藕、鲁西黄牛、下产林、小麦、玉米等七大产业。加快速生丰产林建设,共新发展速生丰产林2500亩,丰产林面积达到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7%。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4亿元,销售收入达2.4亿元。

社会事业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特别是卫生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得到推行,全镇农民的参合率达到90%以上;农村有线电视事业继续发展,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5%。实施公路“村村通”工程,一年来新增村级柏油路15华里,全镇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40公里。

【顾官屯镇】

党委书记黄性利

镇长邵良臣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72.71平方公里,耕地6.7万亩。52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人。区位优势位于东阿县西部。地理位置优越,泰临路横贯东西,关顾路、顾苏路纵穿南北,交通便利,鲁西化工工业园坐落境内。顾官屯镇政通人和、和谐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步入全市、全县先进行列,2006年工商税收翻了三番,在全市16个弱乡镇考核评比中为前三名,各项经济指标发展速度排名第一,受到市县两级的重奖。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70万元,工商税收5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21元。

民营经济山东人和塑业有限公司、东阿康泉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汉兴化工有限公司、东阿东宇钢球有限公司、东阿恒鑫铜业有限公司、鲁西电子衡器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投入大、效益好的民营企业纷纷崛起。2006年经市验收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44690万元,列全市第11位。全镇已初步形成了装饰建材、化工、钢球、木材加工等多行业多门类的民营经济发展格局。

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其中拱棚油菜、圆茄已发展到1.2万亩;畜牧业发达,建有高标准养殖小区24个。小城镇建设颇具规模,功能设施日趋完善。

先后荣获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全省工商联基层组织五好商会、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全市蔬菜生产明星乡镇、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全市农村教育工作先进镇、全市小城镇建设先进镇、全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全市水利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工商联系统五好商会、全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单位、全市老年维权工作先进单位、全市2006年江北水城合唱节演唱特等奖,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特等奖、全县农业结构调整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陈集乡】

党委书记汝继新

乡长崔文江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6.5平方公里,辖4个管理区,30个行政村,5125户,17919人。全境东西最大横距1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2.5公里。境内有班滑河、郭口西干渠,新西干渠。

区位优势329省道呈东西走向横贯全乡,省道齐南公路呈西南、东北走向穿乡而过,陈高公路、大高公路南北纵贯全乡大半村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经济概况着力发展多种经营,以林果、瓜菜、畜牧、水产为主导产业,推动了全乡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上着力发展民营经济,先后引进了金鑫特钢有限公司、天元纤维有限公山、东盛阿胶有限公司、天德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和古胶阿胶有限公司等7个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全乡形成了服装、阿胶系列产品、铸钢、化纤、木板材加工、建材等产业,全乡国民经济得以快速、持续、健康发展。2006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20元。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完成总产值3亿元,增长11%。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600万元,同比增长16%。招商引资完成7000万元,同比增长7%。园区建设日新月异,按照“引城东进,规模建设”的部署,在县科技工业园以东,乡驻地以南的329省道两侧建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园区,已引进7个项目,其中规模以上项目6个。

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的“三农”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农村住产生活条件,兑现了各项财政补贴资金。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乡村公路建设资金,全乡30个村率先完成了“村村通”公路工程,其中有19个村内主街道铺设了油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乡中学、中心小学、法庭等单位的建设改造成效明显。

社会事业着眼于创建和谐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该乡被授予“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社会劳动保障先进单位”、“平安东阿建设先进单位”、“市级示范化司法所”。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保持了全乡整体局势的持续健康稳定。

【鱼山乡】

党委书记刘光波

乡长贾连勇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4.37平方公里,耕地5.48万亩。54个行政村。总人口2.82万人,人口出生率9.37%。,自然增长率4.29%。。位于东阿县南部,原名单庄乡。

区位优势鱼山是中国佛教音乐梵呗的发源地。为充分挖掘梵呗文化资源,进一步弘扬传统佛教文化,2006年9月8~10日举办了首届“中国•鱼山梵呗文化节”,提高了鱼山的知名度,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鱼山更多的关注,随之,鱼山自然保护区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11月1日举行单庄乡更名为鱼山乡仪式;11月23日”鱼山呗”被批准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6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0.83亿元、0.42亿元、0.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92元。主导产业是林业、瓜菜和鱼山旅游业。

农业发展丰产林5000亩,累计达3万余亩,成为该乡极具潜力的主导产业;发展瓜菜1000亩、大蒜500亩、梨园200亩、藕田150亩。借市水利局帮扶有利时机,投资400万元衬砌大林崔支渠下游3500米,修建桥梁3座,投资300万元衬砌旧城干渠3000米,修建桥梁2座,同时还争取县水务局的支持,对六支渠渠首段、卫东干渠前段进行清挖。

小城镇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单王路、铜角路两侧以40米为建筑线,统一建设2层楼房,新楼房21处,使小城镇建设格局日趋完善。单王路东侧的东位庄村共280人,2006年以来共建楼房30处,大部分农户搬迁出來从事木材经营。投资近200万元新建乡中学实验楼、宿舍楼,现已投入使用;邮政支局投资近50万元的办公大楼已交付使用。

社会事业全乡54个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通车总里程达150公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280人,参合率88.1%,居全县前列,基本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均有新的突破,投资10余万元建成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大院,投资6万元建成政法文化大院,全乡80%以上的户实行契约式保险联防,75%以上村实行了治安承包,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的稳定大局。

【铜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李存河

主任朱传增

政区人口51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3万亩。总人口7.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

区位优势位于东阿县境中部,“阿胶之乡”东阿县政府驻地。105国道、014省道横贯全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办事处抓住这一优势大力发展阿胶系列产品,先后建成奥东药业、东方阿胶等一系列阿胶产品生产企业,其中奥东药业、东方阿胶全部通过GMP认证。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个体工商户1683户,从业人员3516人,注册资金4000万元,私营企业登记注册16户,注册资金3000万元,实现个体私营纳税额220万元。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9.4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1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2元。农民银行储蓄1.2亿元。

农业2006年,农业总产值4.82亿元,粮食总产56246吨。瓜菜面积达1.64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1860个,大拱棚西瓜1890亩。冬暖式大棚平均收入1.2万元,高的达到1.7万元。经山东省农业厅检测并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阿绿”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大牲畜存栏2万余头,养鸡大棚160多个,年肉鸡饲养量200万只。

【新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王玉涛

主任李文忠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0平方公里。3个社区,3个管区,26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其中城市人口1.1万,农村人口1.6万。

区位优势105国道、省329道、齐南路贯穿办事处全境,光缆通讯,数字传输,互联网广泛应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齐全。2006年办事处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聊城建设先进单位”、“农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荣誉称号。

经济概况工商税收656万元,比上年增加299万元,增长85%,增幅列全县第一位。地方财政收入321万元,增加124万,增长63%,列全县第2位。招商引资额完成2020万元,列全县第4位。民营经济固定资产完成1.8亿,增加6000万元,增长50%,列全县第6位、全市第6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3986元,增长10%。

工业借助地靠县城、省329道和新齐南路的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大上工业,引城北进,快速发展,形成了“阿胶、轴承、化工、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办事处拥有生产阿胶系列产品的企业20余家,已成为鲁西北地区最大的阿胶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有东阿阿胶集团与鲁西化工集团两家上市公司。拥有企业30余家,个体工商户1200余家。农业大拱棚、冬暖式大棚2000余个,速生丰产林1.4万亩,已成为鲁西地区最大的木材输岀基地。牲畜年存栏10万头(只),禽类年出栏80万只,奶牛、肉牛、肉(蛋)鸡养殖基地初具规模。

梁保忠*孙乐生刘士贵

茌平县

中共茌平县委员会

书记:侯军*任晓旺

副书记:任晓旺*王伟华(女)高洪岩

冯海亭

常委:侯军任晓旺王伟华(女)

高洪岩冯海亭周文明*

白文儒张俊之徐文华

韩德振张金山” 于永生

路绪剑

茌平县人大常委会

主任:侯军

第一副主任:孙新建(女)

副主任:韩宪宏刘继军何其平

王希忠*

茌平县人民政府

县长:任晓旺

副县长:高洪岩栾振利

徐莹(女)崔

政协茌平县委员会

主席:殷庆太

副主席:冯永常孙协平

孙光木

岩张雪廷

董廷路

杨秀桂(女)李捷恩张丽华(女)

中共茌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王伟华(女)茌平县人民武装部

部长:刘怀军

政委:张金山*于永生

茌平县人民法院院长:任永生茌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邵景良

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为跨入全国百强县而奋斗

县委书记任晓旺

县长王伟华

2006年,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要求,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财政总收入达到17亿元,增长163.6%;地方财政收入5亿元,增长113%,各项财政增幅均居全省首位;获得了“全省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党员教育工作先进县”;在全市考核中,经济工作综合考核、工业经济、城市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节能降耗位居全市第一,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等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坚决贯彻落实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了立项、环评、土地等手续,解决了水污染治理问题,呈现出骨干企业迅速膨胀、中小企业群体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完成工业投入41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5户,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0.2亿元、利润19.3亿元、利税32.5亿元,比上年增幅均在70%以上。十大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其中信发华宇平衡300万吨氧化铝等七个项目已竣工投产。信发、齐鲁味精、金号织业、华鲁制药四家企业已成为全国知名大企业。品牌战略实现突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免检产品6个、省级名牌产品5个。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帮扶和整顿了46个后进村。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菌菜、畜牧、林果、水产、桑蚕五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18.7亿元。枣乡建设初具规模,新植枣树388万株,枣园面积达到7万亩。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全部及时到位。农村“水、电、路、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乡镇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已全面展开,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乡镇与县直拉齐了工资标准,农村基层干部工资实现了全县统筹。

——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木业加工、铝材加工、棉纺、农副产品加工等民营经济群体快速扩张,民营企业参与商贸流通,带动了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民营经济实现税收7.8亿元,增长106%。六大园区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入园企业达到286家。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招商引资取得较大成绩,一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纷纷来茌平投资建设。2006年引进项目69个,实际到位资金23.4亿元。对外贸易不断拓展,特别是骨干企业的外向度有了显著提高,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06万美元,增长10.6%;进出口总值1.7亿美元,增长29.8%。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完成投入4亿元,组织实施了804省道城区至博平段道路拓宽改造、城区绿化、在中河改造等10大城建工程,新增城区道路55公里、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路灯安装40公里,地下水管道铺设26公里,供热和天然气工程开始实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不断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力度,创新完善城市管理体系,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高品位的规划商、

建筑商、绿化商的进驻,对提高城市档次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教育事业成绩突出,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突破,已成为全省、全国的亮点;中小学教育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高中教育步入全市先进行列,中小学危房改造、在平一中分校建设、实验小学分校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城乡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县医院病房楼投入使用,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1处。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工程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治污、环保效果明显,投入2亿元,实施了一系列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关闭了48家不合格企业。“平安茌平”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通有线电视工程基本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正在实施。另外,文化体育、统一战线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认真开展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教育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表现了良好的精神状态。

过去的一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亮点很多,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不足:全县经济总量小,综合竞争能力差,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工业经济群体推进步伐较慢,集群发展的优势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农民致富的路子还比较窄。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城市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回顾过去的一年,硕果累累,倍感振奋;展望新的一年前程似锦,满怀信心。在新的一年里,将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精神,以“团结实干建设铝城枣乡、科学发展跨入全国百强县”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跨入全国百强县而努力奋斗!

【振兴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王传峰

主任范兆强

政区人口辖区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5万亩。7个管区,73个行政村。总人口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

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西临京九铁路,北依济邯铁路,济聊高速公路、804省道、105国道贯穿全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境内水、电、林业资源丰富,交通、通讯等条件十分便利,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获得“全省经济普查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平安建设模范乡镇(办事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乡镇”、“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明星乡镇”、“全市农民增收明星乡镇”等荣誉称号,并被山东省县域经济研究会等十家单位和媒体授予“最具投资价值的地方”。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同比增长20%。工商税收5154万元,同比增长53%,净增15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4元,同比增长19.1%。

工业依托县属企业,构建两大工业园项目区,投入4亿多元完善项目区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园区的“六通一平”,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筑起了招商引资的平台,聚集各类项目近40个,成为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围绕密度板及深加工、铝产品加工、纺织印染、机械化工、建筑建材以及商贸流通六大支柱产业,走集群式膨胀、配套式发展、链条式增值之路,积极引进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项目,通过延伸配套,要素整合,培育具有竞争能力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主业突出、两极延伸、配套平衡、加工增值”的链条式发展格局。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10亿元,累计引进外来项目15个,完成招商引资8000多万元,完成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6.7亿元,限额以上民营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市名列第二。

城郊型农业形成了“畜牧、水产、蔬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了棚菜生产、畜牧养殖、淡水养殖等6个农产品经济带。2006年,粮食总产量4.6万吨,比上年增长8.1%,发展蔬菜生产8.7万吨,比上年增加5.6%,大畜牧存栏量10万头,比上年增长6.1%,水产品产量96吨,比上年增长6.2%。同时围绕农业产业基地,着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先后引进了明辉食品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南关乳鸽加工、玉皇葡萄酒等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奶牛协会、韩王瓜子协会、南八里鲁西黄牛交易市场等农业专业协会和专业市场,推动农业向产业化、

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生态新城,大搞城建开发”的契机,加快旧村改造和建设开发力度,全面提升城镇建设的发展层次和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依托城市开发,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建筑开发总面积达40万平方米,总投入2亿多元,2006年实现建筑营业税14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以东亚家居、中大家具为龙头的家居市场一条街,以信发步行街、华联超市为龙头的大型商贸物流聚散地,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完善优良的载体。坚持“因地置宜、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大新农村建设步伐。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构筑起了四通八达的村级公路网;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在逐步提高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的基础1:,规范和完善村级卫生所,建立了南八里、红庙两处高标准的社区医疗服务站,提高了农民的就医条件;实施文明生态村工程,推行“一池三改”,建成15个文明生态示范村,利用两年的时间在全市率先推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实施文明和谐新农村工程,构建村级文化大院,倡导文明新风尚,开展了“手牵手”贫困生帮扶和结对帮扶活动,使人民群众享受文明发展成果。

【信发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尹海波

主任刘培哲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3.3万亩。42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总人口63406人。

区位优势境内济邯铁路、804省道、1()5国道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有茌中河、茌新河、四新河等河流,水力资源丰富,拥有各类沟渠56条,总长72公里。

经济概况财政收入90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辖区内作为全县的工业基地,发展形成了热电、密度板、电解铝、碳素、纺织、味精六大主导产业。并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了链条经济。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名牌产品22个。

农业2006年,粮食作物面积3955公顷,总产量为24808吨。其中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良种,种植面积占80%以上。枣树种植面积2000亩,总投资200万元。大蒜种植面积4000亩,年收入720万元。养鸡60万只,年收入900万元。养猪4000头,年收入200万元。

工业建立了铝及深加工、密度板、纺织、味精等重点项目工业区,集中同类企业的关连项目,建设生产能力强、加工增值大、产品档次高的特色块状经济集聚区。先后有希望集团、武汉汉江集团、鲁能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投资,包括150万千瓦发电、56万吨电解铝、300万吨的氧化铝粉、22万吨碳素、100万立方米密度板、24万吨味精等项目。2006年,区内企业286家,总投资300多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38万美元,出口9000万美元。区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0亿元、利润17亿元、利税28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县的80%以上,已成为全县的经济中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坚持在县城总体规划下设计规划思路,构建了“八纵五横”的交通框架,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热、通燃气、通光缆、通有线电视、土地平整“七通一平”。主干道有北一环、北二环、枣乡街、中心街等6条,进行了主干道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的“四化”建设,安装路灯500盏,绿化面积上百万平方米。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公路里程达100公里。42个行政村通上自来水,全部饮用东阿岩溶水,改善了生活用水质量。供电电缆及其它用电设施配套完备,有线电视广播、远程教育系统全部实现村村通。立足区内工业企业发展迅速的实际,实施“村企联建,共谋发展”的发展思路,开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途径,齐韩村建设“农村变城市、平房变楼房、村民变居民”新农村,建起了安庙绿化示范村。

社会事业联合校1处,小学4所,教职工132人,学生2000余人。卫生院一处,内有科室20个,职工47人,有医务室33处,乡村医生43人,药店3处,药类齐全。同时,绘画、书法、剪纸、秧歌等民间艺术广为流传,各类科技组织、图书、职工俱乐部等文化机构和设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完善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

【乐平铺镇】

党委书记景志国

镇长丁洁卉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8.89万亩,耕地12.53万亩,88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5,民族主要为汉族,少数民族主要为回族,集中在南街村。

区位优势105国道、牛聊公路、双平公路纵横交错穿越镇境。有历史古遗址5处,2处文化遗址皆为龙山文化遗址。乐平铺北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城村为往平县城遗址。地处鲁西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乐平分干渠、广平分干渠穿越境内。村村通柏油路和自来水。

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连续三年名列全市第一名,是聊城市第一蔬菜明星乡镇。已形成蔬菜、瓜果、速生丰产林三大格局,在全镇实施“东林西菜”战略,粮经比例4:6。拥有乡镇级无公害蔬菜专业批发市场2处,日交易量10万公斤。有畜牧养殖专业村46个,存栏量1.93万头,鸡4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3200亩,建成交易市场2处,鲁西地区较大的鲁西黄牛市场和仔猪市场。

工业2006年,招商引资实现重大突破,项目总投资额达到6亿元,连年被市、县授予“招商引资先进乡镇”、“民营企业明星乡镇”等荣誉称号。拥有企业150家,其中固定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24家,形成了蔬菜加工、纺织、生物肥、汽车散热器、密度板、机械制造、化工、铝加工等企业。2006年,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到6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00万元。全镇拥有企业60多家,安排农民劳动力近3000人,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乐平铺镇是山东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镇,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和总体规划要求,高标准、严要求来规划、建设小城镇,努力打造茌平南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坚持人民城镇人民建、管好城镇为人民的原则,成立了乐平镇街道环卫管理办公室和环卫队,做到一日一扫,全天保洁。街道各店铺门口实行环卫门前三包,对原有绿化带进行了改造,对排水沟进行了彻底清挖、治理。

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棚菜生产。拥有蔬菜瓜果棚5千余座,露地瓜菜1.1万亩,优质果园0.6万亩,速生丰产林0.9万亩,绿色通道植树35公里,逐步形成了“东林西菜”格局。“乐民”牌彩椒、西红柿系列、洋香瓜、无籽西瓜先后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乐民”牌彩椒、西红柿被省农业厅评为“山东省首家无公害彩椒、西红柿”。簸箕赵村的条编工艺、木梳刘村的木梳工艺、大徐的“龙须面”远近闻名。

【冯官屯镇】

党委书记张雪廷镇长李恩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04.2平方公里,耕地8.9万亩。77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

区位优势境内西部纵贯105国道,南部横穿804省道和济聊馆高速公路,济邯铁路、茌禹公路纵通中部。四新河、在中河、管氏河、位山第一干渠流经境内。冯官屯镇是历史名镇,是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名士鲁仲连的故乡,是近代太平天国革命纪念地之一。

经济概况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39.4%。财政收入达4900万元,增长33.5%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3.6亿元,增长44%。工商税收达6425万元,增长48%。农民人均纯收入4560元, 增长15.7%

民营经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政策,细化招商引资计划,提高服务质量。2006年,招商引资1.2亿元,企业固定资产投入3.6亿元,新建民营企业项目7个,扩建项目2个,民营经济工商税收达6425万元。

小城镇及农村建设2006年3月,正式启动镇驻地南北大街2.6万平方米的规范楼房建设工程,在楼房建设风格上,采用全市农村住宅设计优秀方案,在配套设施上,力求一步到位,通讯、供电、供水、排水、硬化、绿化、美化、亮化等设施同时建设。2006年11月底,工程建设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商业楼房总数达60多座,4万平方米、镇驻地有线电视入户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街道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从实际出发,在镇域不同方位选取了基础条件好、村级班子战斗力强、有经济实力的小杨屯村、金杜村、望鲁店村等10个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建设,各村高标准科学规划,壮大优势产业,因村制宜、循序渐进、分布实施。各村都建成了绿化一条街,并积极建设沼气池,村容村貌整治成效显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薛店中心村在市国土局的帮扶下,确立了以发展桑蚕、大蒜生产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100户群众种植桑园,发展大蒜种植500亩。

文化建设及村民自治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着力点,切实抓好群众文化生活,培育新型农民,95%以上的村设有文化室,常年对群众开放,经常举办科技培训、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围绕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少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党的建设认真做好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扩大整改成果的工作,扎实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抓学习、抓作风转变、抓自查、抓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党委政府自身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方位推进党建工作方法,不断对后进村加强学习、教育、整顿,各村组织健全,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事业计划生育常抓不懈。“平安冯屯”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文教卫生工作扎实开展。其他如老龄、民政、民兵、妇联、宗教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色产业连续10多年发展大蒜种植3万亩以上、7年发展西瓜种植1万亩以上通过聚民资、借外力,相继兴建蒜苔保鲜库46座,储藏能力达2万吨.蔬菜脱水厂36家,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并建有设施完备的西瓜交易市场一处,年交易量达2.5万吨。积极探索实施“订单农业”的路子,农民增收显著,人蒜(苔)注册了”太平”牌商标,并取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证书”,2006年5月,在全国第四届大蒜节上,荣获“中国蒜业十强乡镇”。依托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一小杨屯鸭业集团,确立以养鸭业为畜牧业发展重点,发展专业村20个,专业户1000户,形成规模养殖小区15个,年饲养量600万只。三大主导产业基本实现了龙头带从地、基地连农户、“订单”式收购和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博平镇】

党委书记王琦

镇长刘艾新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8.8万亩。75个行政村。总人口5.6万人。

区位优势全市唯一的“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是全市“十五强乡镇”。是往平西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省道804.257316线交汇处,邯 (郸)济(南)铁路境内贯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来,先后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乡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乡镇”、“山东省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先进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安全文明乡镇”、“山东省中心镇建设示范镇”、“省级文明单位”、“聊城市民营企业明星乡镇”等称号,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村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市民营经济明星乡镇”、“市民营经济十强乡镇”、“市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市农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市村村通自来水工作先进单位”和“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等荣誉称号。

经济概况财政收入2600万元,工商税收2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镇党委、政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依托小城镇建设,靠多种经营富民,靠民营经济强镇,经济发展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在农业生产上,以调整为主线,以增收为目的,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棚菜、食用菌、桑蚕、旱藕、林果、黄花菜等六大支柱产业。民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项目150多个,总投资8.3亿元,形成了纺织、密度板、铝材加工,机械等主导产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169家,从业人员8800多人。其中骨干企业清园棉纺有限公司拥有30000纱锭的生产规模,职工800余人,年产值1.5亿元,利税1500万元;博光铸造厂有职工200余人,十几种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小城镇规模逐步膨胀,城镇品位不断提高,城镇建设步入了快速有序的发展轨道。委托山东省城镇建筑设计院对《博平镇1996——2010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了高起点修编,制定了《博平镇2006——2020城镇总休规划》,合理确定了工业区、商贸区、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绿化、住宅等建设用地。总体规划建设用地16.5平方公里,中心地段规划占地10.5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已达到6.5平方公里。全力打造“水韵古风、魅力博平”的新形象。按照“严格论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决定重建博平鼓楼,继而开发仿古一条街、南莲池公园、仰山书院、泰山圣母行宫、袁楼党史纪念馆和徒骇河休闲游览区等,努力打造博平成为集观光、旅游、商住、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型城镇,树立“水韵古风•魅力博平”的新形象。城镇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在卫生管理上突出一个“法”字,在街道绿化上突出一个“美”字。以全面优化城镇秩序为出发点,对城镇规划、设计、施工、综合开发。卫生、社会治安等依法加强规范化管理,重点抓了土地管理、规划管理、建筑市场管理,市容卫生管理和市场秩序管理。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

社会事业开通了有线电视、广播,彩电普及率达到85%。建成各类学校58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55所,在校生达到9800人。拥有镇卫生院1所、精神病医院1所,茌平县第二人民医院设在博平。影剧院、老年活动中心、圆极舞推广中心和剪纸艺术中心等娱乐场所,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菜屯镇】

党委书记秦光春

镇长杨国华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8.21万亩。30个行政村。人口27016人,其中男性13500人,女性13516人,少数民族3人。

区位优势地处在平县西北部。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颇具特色。孙武村的“金猴闹春”、“心心向党”等剪纸在省市获奖,市领导曾将菜屯剪纸作为礼物赠送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鲁西木业加工第一镇。

经济概况以西瓜为主的瓜菜面积达到666.67公顷以上,改建、扩建优质果园面积450公顷。食用菌形成了以南海子村为轴心的村落群体,养殖业迅速发展,马颊河西岸9个行政村连同伦徐、菜屯、任庄、林场共11个村形成了蛋肉鸡专业村。木材加工业为主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人均收入4068兀。林业一直是菜屯镇的传统产业。林网及片林面积达1.4万亩,林木14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42%。以旋皮为主的木业加工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聊城市最大木材加工基地,产品远销江苏、河南、河北、鲁南等地区。“鲁西木业加工第一镇”已现雏形。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菜屯镇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全镇30个行政村通了公交车。有35KV变电站1座,主变2台,配电容量7150KVA;10KV配电线路4条,总长53Km;配电变压器89台,总容量5455KVA;用电户数7863户,用户率达到100%。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成为全县首个村村通自来水的乡镇。安装固定电话3775部,移动电话1860部。电视机普及率98%,有线电视用户415家。有中学1处,小学4处,教职工161人,在校学生1936人,幼儿园4处,入园儿童670人。有卫生院1处,医护人员15人,病床15张。各行政村均建有卫生室,村医生40人。有敬老院1处,供养35位老人,村级五保人员140人。菜屯镇小城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沿镇政府驻地两旁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楼已达38幢,菜屯镇进一步做好沼气产业的发展,南海子村发展沼气用户40家,在全县新农村建设中形成典型。

【杜郎口镇】

党委书记李学忠

镇长庞顺汉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6.1万亩。51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区位优势原名兴利镇。被誉为茌平县的“东大门”。获得了“全省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全市农业生产明星乡镇”、“全市民营经济先进乡镇”“全县公路建设先进乡镇”、“枣园建设先进乡镇”、“全县平安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914元,同比增长11%。

民营经济帮助方兴纸业协调200万元的资金,新开一台1575型纸机,企业生产规模、利税迅速增长。同时,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节能降耗,扩大经济效益。方兴纸业的上缴税金由上年的67万元增至127万元,增长90%。加大协调力度,保证了时发汽车配件厂投资120余万元的隧道式铅焊炉设备四月底到位、5月中旬投产,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后劲。2006年,共引进信事达包装、森帝木业等4个项目,实现招商引资5000万元。

林业2006年,栽植枣苗7.2万株。其中,补植枣苗3.5万株,新建枣园620亩,栽植3.7万株, 成活率在95%以上,荣获全县枣园建设第3名。

养殖业培植出党管养鸭、前孙养鸡、南曹养猪等几个养殖集中、规模较大的村庄,扶持起100个养殖大户。党管村与小杨屯鸭业集团合作,按照订单模式发展大棚养鸭,实行供应鸭苗、饲料、回收成鸭“三统一”模式,实行服务上门。一个普通养鸭户一茬可养1000只填鸭,年均可养七、八茬。一只填鸭年平均利润在1.5元左右,一个普通养鸭户年平均可赚1.2万元左右。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新修柏油路40余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汕路。尤其是在镇财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近600万元,重修了刘杜路、杜郝路、镇中心街,解决了多年来群众最关心的难点问题,使杜郎口镇成为全县交通条件最发达的乡镇之一,为全镇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大公路养护力度,修养并重,积极配合县公路局,在全镇公开择优选聘了50余名公路养护员,并与其签定了奖惩责任书,建立起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2006年,杜郎口镇公路建设取得全县第1名的好成绩。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聘请了市建设局专业技术人员,对曹庄村进行高标准新农村规划设计。同时,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宅基地审批手续,全面开展了农村土地宅基证换证工作。着重加强了土管、城建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又上新台阶。开展了“精神文明一条街”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南李村被省文明委员会评为“全省精神文明村庄” 。

特色产业及新人新事2006年,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与西班牙艾雅贵公司合作,采取订单模式发展现代化高标准层架式双抱菇大棚150个,双抱菇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产量达到1200吨,产值达540余万元。2006年10月中旬,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在杜郎口镇召开。教育事业成绩突出。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突破,已成为全省、全国的亮点;2006年11月,《中国教师报》报社把杜郎口中学确定为全国教师培训基地,成功举办两期培训班,成功迎接了全国中语会等6个全国性教学研究会议的召开,平均每天有300-500人到该校学习参观。同时,镇中学软、硬件设施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上级的扶持下,镇中学全校20个教室全部建成多媒体教室,图书实验楼正式投入使用,两栋学生宿舍楼基本竣工。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被誉为全国农村中学课堂改革的领军人物,成功入围 “2006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3()强,是山东省教育系统唯一入围者。

【韩集乡】党委书记张道恒

乡长邬美忠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18万亩。37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

区位优势东靠105国道,地处茌平县最南端,距县城26公里,南与东阿县相邻,西与东,府区接壤,境内形成了以广韩路(广平一韩集)、牛聊路、教韩路(乐平镇教场铺一韩集)为主干的“三纵两横”交通框架,韩集乡境内有一干渠、茌新河、乐平分干、赵牛河等河流。韩集乡黄花菜面积2400亩,主要分布在西部古漯河流域。2006年,韩集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面工作进步乡镇、平安茌平建设先进乡镇、理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农业工作先进乡镇、安全生产先进乡镇、乡村公路建设先进乡镇。

工业2006年,工业总投入2.8亿元,实现工商税收960万元,形成酿酒、铝加工、纸制品、钢铁铸造四大主导产业,工业反哺农业180余万兀,苇箔、点心加工等副业形成了一定规模。

农业2006年,全乡共扣弓棚5200个,冬暖式大棚2700余座,露地瓜菜10000余亩。乡党委、政府以“打造生态林,绿化古漯河,形成主产业”为工作思路,重点在韩集乡西部植树120万株,打造生态片林6000余亩,改变了古漯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全乡形成了“东菜西林”两大主导产业。全乡黄牛存栏量9400余头,羊存栏2.6万只,猪存栏3.5万头,鸡存栏17万只。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乡驻地两条主干街道配套设施齐全,仿古、欧式楼房整齐化一,街道美化、绿化;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电视普及率达到了98.6%,电话普及率达到了91.4%,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安装率达到87%,全乡共建沼气池1700余座。有老年活动中心31处,体育场所17处。

【胡屯乡】

党委书记孙大兴

乡长贾国锋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32.6平方公里,耕地4.6万亩。46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人。居住人口主要以汉族为主。

区位优势105国道,冯(冯屯)韩(韩屯)公路、环乡路纵横乡境。辖区属黄灌区,茌新河、七里河、位山一干渠、徒海河贯穿全乡,水资源丰富,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蔬菜、棉花、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胡屯乡以蔬菜、水产、畜牧、林果、食用菌为农业支柱产业,可提供丰富的农产品。成立了鲁西北第一家农业科研机构——茌平农业科学研究所,全乡万亩棚菜畅销北方市场,食用菌加工食品飘洋过海,运销西欧等国家。

农业2006年农业总产值2.3亿,粮食总产量为3.32万吨。棉花、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与粮食作物面积比例5:5。优化推广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良种,推广面积达到90%以上。小麦单产达500公斤,玉米单产达600公斤。种植露地瓜菜4000亩,小拱棚12000个,冬暖式大棚3100个,食用菌棚12万平方米,枣树1500亩,全乡林木达到110万株,并发展育苗面积200亩,经济林面积3000亩,片林1000亩。

民营工业有企业62家,固定资产达8.1亿元。形成了以县工业园为载体的板材和铝深加工;以胡屯工业园为载体的棉花加工、纺织、木地板加工;以南于村为载体的食用菌加工生产的格局。2006年全乡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总投入完成2.9亿元,其中招商引资完成1亿元;工商税收完成2484.6万元;全年共新上企业8处,扩建、技改企业14处。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聊城市民营经济发展 “明星乡镇”。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胡屯乡水系完善,各类沟渠有97条;机井453眼;新建及修复各类桥、涵376座;新建拦蓄闸2座,灌溉受益土地2.5万亩, 旱能浇、涝能排。借助“村村通油路”的有利时机,对全乡16个村主要街道进行硬化,总长度达20.4公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拥有邮电支局1处,投递点205个,拥有5000余门程控电话,建有手机信号塔8座,其中移动2个,联通2个,小灵通4个。建有4000kv变电站,供电电缆及其它用电设施配套完备。低压电网、有线电视广播、远程教育系统全部实现村村通。

【韩屯镇】

党委书记商同顺

镇长张雷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5.89万亩。51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总人口3.4万人。区位优势全镇地势平坦,土质西沙东碱,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有圆铃大枣、花生等。交通便利,水利条件优越,聊(城)禹(城)省级公路纵穿镇驻地而过,韩(屯)胡(屯)公路、张(营)菜(屯)公路横穿东西,全长26公里的环镇框架路连接各村。徒骇河、七里河、老徒骇河、位山二干渠、韩屯分干渠流经境内。以农业为主,尤以桑蚕、枣园为主导产业。2006年被授予聊城市“民营经济明星乡镇”、“全县农业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经济概况工农业总产值7.9亿元,财政收入950万元,工商税收650元,招商引资完成2950万元,民营经济投入完成3亿元。

农业2006年新建枣园4000亩,冬枣园200亩,发展黄金梨600亩,桑园1000亩,年产茧30万斤。在大力扶持传统产业基础上,以集约化养殖为切入点,全面发展禽畜养殖业,发展养鸡、牛、猪专业村13个。已初步形成以圆铃大枣、桑蚕、黄金梨、畜牧养殖为主的四大产业基地。新建农田林网2100亩,植树10万株。对辖区内七横两纵九条沟渠进行全面清挖,清挖沟渠30华里,达到了沟通渠,渠通河的效果。

民营经济拥有年产8万立方米的高密板、5万纱锭的纺织生产线、年产20万吨的面粉、年产值过亿元的机械配件4大支柱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26公里的框架路和80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形成了以镇政府为中心的三纵三横的环形框架路及韩胡县域公路。全镇80%的村已经通上自来水。投资180多万元新建镇中心卫生院的门诊楼和病房楼,投资10多万元对镇敬老院重新进行建设。

社会事业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巩固了镇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新型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了85%。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扎实推进,荣获“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全县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

【贾寨乡】

党委书记胡振同

乡长王尚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1万亩。37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总人口

28388人。

区位优势交通便利,省道257线、省道254线从境内通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完善的交通网络已成为发展乡域经济的优质资产。

经济概况乡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招引华昊化工、信利油脂、三信铝业等大型企业到县工业园区落户。其中三信铝业投资达1.5亿元,投资数亿元的赤泥选铁项目已与投资者达成意向。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已有百余家木材加工项目落户园区。引黄工程完善,拥有机井1000余眼,农业用水条件良好,粮食产量列全县前茅。粮丰草厚带动了养殖业、粮食加工业、运销业的发展。贾寨乡高温棚蔬菜生产独具优势,全乡拥有高温棚4000余座,已成为乡主导产业之一,主要产品有黄瓜、西红柿、辣椒、芸豆。全乡有蔬菜批发市场两处,解决了农民卖菜难的问题。2006年,耿店村新建20座每棚投资4万元的高标准机械化卷帘式高温棚,此类大棚具有面积大、墙体厚、采光面广、棚体积温高、防冻、防病功能好等优点。每棚年收入可达3~5万元以上,是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06年以来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建设鲁西枣乡的战略规划,新植枣园500亩,全乡枣园面积达到5900亩。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首先从各个侧面搞好试点:培养了耿店村带动农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典型。培养了纸坊头村、梁庄村村容整洁典型。培养了后付村民主管理先进典型。培养了堤头袁村乡风文明的典型。

社会事业有中学1处,配有教学楼2幢,办公楼1幢,22个教学班,在校生1100人,教职员工71人;小学5处,投资100万元新建教学楼一幢,教职员工127名,在校生1700名;幼儿园5处,在园幼儿460人。有卫生院1处,建有病房楼1幢,门诊楼1幢,在职员工56人,病床40张。配有CT、多普勒治疗仪、B超、彩超、心脑电图、腰椎牵引等设备。社区服务站4个,乡村医生43名。医疗水平列全市乡镇级卫生院前列。投资400万元新建能容纳200余人的中心敬老院1处。

【洪官屯乡】

党委书记李光

乡长刘健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6.2平方公里,南北长5.9公里,东西宽7.8公里,耕地4.2万亩。行政村28个,自然村45个。总人口2.32万人,主要有汉族、回族。党支部34个,党员总数967名。

区位优势地处在平县西部,聊城市北部,距市区2公里,聊夏公路纵贯南北,博(平)梁(水)公路横穿东西,交通十分便利。2006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农出水利建设先进乡镇”;被省科技协会授予“全省科普工作先进乡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 “劳务输出工作先进乡镇” “村村通自来水工作先进乡镇”。

经济概况农业生产总值20多亿元,工商税收589余万元,人均纯收入3792元。2006年,蔬菜种植面积6000多亩,弓棚和食用菌棚达到8000多个,圆铃大枣6000多亩,片林3500多亩,花生5000多亩。酿酒葡萄达3000亩,“鸿福牌”旱藕5000亩,养殖肉蛋鸡38万只。同时借助回民李村肉牛宰杀的传统项目大力发展畜牧业,扶持规模饲养300多户,新建存栏50头以上养牛基地3处。鲁西黄牛屠宰加工产品远销15个城市。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辐射带动种、养、加工业快速发展,直接和间接解决劳动力就业2200人。

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8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企业16家,累计完成4亿多元的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民营经济税收149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67万元,增幅78.7%,列全县第1位。依托茌平工业园区新引进“天聚成化工项目”、“中空玻璃设备项目”、“玻璃纤维项目”、“诗雅工艺品项目”、“面粉加工项目”以及永利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的扩建项目,总投资6000余万元。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村村通柏油路,主干线6条,公路通车里程57公里。有中国邮政支局1处,中国网通分公司1处,中国移动通信分公司1处,户户通电话,电话装机总量3800余部,全乡户户通广播电视的村庄26个;有中学1处,小学5处,在校学生2020人,教职工175人,卫生院1处,病床20张,职工15人。村卫生室26处,乡村医生26人,广播站、文化站各1处,农村文化室28处,农业技术服务站1处,敬老院1处。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了村村通柏油路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村村清理“三大堆”实现街道净化工程;村村政务公开工程;村村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工程;村村党员干部带头兴办加工企业实现农村产业化工程,通过实施“七大工程”,基层班子得到了充实提高,农村风气明显好转,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温陈乡】

党委书记杜贾林

乡长张立冉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92.3平方公里,东西宽8.1公里,南北长17.3公里。82个行政村。总人口3.9万人。

区位优势804省道、济邯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分别从该乡穿过,交通十分便利。温陈乡位于茌博经济长廊的中心位置,东临信发希望集团,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区位优势明显。党委、政府被茌平县委、县政府授予全面工作、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公路建设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先进乡镇。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6.2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工商税收960万元,比上年增加120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500万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增长8%。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1.9亿元,位居全市第3名,民营经济税收累计完成202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8万元,位居全市第21名,民营经济税收和固定资产投入全市综合排序第8名,被聊城市委、市政府授予2006年度民营经济明星乡镇。

工业形成了机械制造、铝深加工、新型建材和不锈钢制品4大主导产业,先后培植起固定资产过亿元的方正铝业有限公司骨干企业1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4个,分别是华远钢构有限公司、通用机械厂、新丰玻璃有限公司和凯丰铝业有限公司。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3家。以木材、棉花、食用菌、机械和油罐等小型加工为主的企业150家,形成了小型加工企业集群,这些小企业年投资1000余万元,不但为1200多名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带动了周围村庄的发展,促进了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农业通过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逐渐形成了以畜牧养殖、食用菌、天樱椒、速生片林为主的4大农产品主导产业。2006年规模养殖户达到1300户,新建存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基地20处,存栏5000只以上的蛋鸡养殖基地15处,肉食鸡年出栏量达到160万只,以金李为中心的食用菌生产、加工逐渐形成规模,食用菌大棚达到1500个。温陈乡是全国优质天樱椒生产基地,也是鲁西最大的天樱椒生产基地,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一级干椒6000吨。速生片林面积1万余亩,效益越来越明显。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按照长远规划、统一标准、突出特色、属地开发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了804省道两侧商贸楼建设,以804省道、县大路、霍杨路、行政路为柜架的“两纵两横”城建格局逐渐形成。投入公路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拆迁房屋1000余间,新修公路13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67个行政村9000余户群众用上了自来水,受惠人口3.3万人,占全乡总人口的82%。2006年,争取资金104万元,用于修建温陈卫生院门诊大楼,建筑该面积1600平方米。多方筹资新建了乌堂、黄庄、李市、南五里和前李5个社区医疗服务站。2006年,全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民达37000人,共计报销药费43万元。

[肖庄乡】

党委书记李宝光

乡长李宝光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5.3平方公里。28个村委会,40个自然村。总人口2.5万人,人口出生率10.6%,自然增长率6.5%。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2.9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亿元、1.6亿元、0.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

区位优势省道804线、聊夏路贯穿全乡,95%以上的村通上了柏油路,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电话装机容量达到了7600部。贯彻“工业立乡,开放强乡,环境活乡”的思路,放宽政策,优化环境,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共引进河北华棉纺织有限公司,河南汇通加油站,河北面粉厂等十几家企业,民营企业69家,固定资产投入3.6亿元,招商引资总额1.5亿元,完成税收960万元。肖庄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

农业盛产韭苔、大枣、花生等,是全国最大的韭苔生产基地,面积达2万亩,该产品2004年被评为“全省无公害绿色产品”,投资300万元在朱启虎村建韭苔批发市场1处、气调库1座、蔬菜脱水厂1家、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化经营方式。每天来自北京、济南、上海、三门峡等外地采购车辆三十几部,日交易二百余吨。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拥有大型收割机196台(套),机耕机播机收率达到了95%。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加强了对路、林、沟渠的综合治理,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

小城镇建设先后投资800多万元修建临街楼40座,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街道卫生、环境优雅,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先后投资一百多万元相继建设了矛盾调处中心、派出所办公楼、综合治理办公楼,为“平安肖庄” 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杨官屯乡】

党委书记李一功

乡长毛永和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35.7平方公里,辖境南北长10.2公里,东两宽3.5公里。29个行政村。总人口16431人。

区位优势位山二干渠由南而北流经全境,水利条件优越。聊(城)杨(官屯)肖(庄)公路纵贯南北,博(平)杨(官屯)梁(水镇)公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杨官屯乡是“茌博贡枣”的主产区之一,所产圆铃大枣个大、皮薄、肉厚、甘甜,食之可防病、治病,滋颜养身,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枣浆、枣泥、醉枣、乌枣、琥珀枣等枣制品远销海外。

水利基础设施新挖、清挖沟渠45条,新建、修复各类桥、涵、闸40余座,新打机井500眼,修复机井212眼,全乡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8%。落实新植圆铃枣园1500由,改造老枣树4600余株,推广无公害绿色产品生产新技术160多项。

民营经济投资过500万元的有屮联化ェ公司,投资过200万元的有利海铸业公司,利用县城工业园的区位优势,招來金土地生态肥、新佳木业、春蕾复合肥公司等6家企业。2006年底,招商引资到位金额13986万元,实现税收260.4万元,民营经济发展迅猛。2006年,全乡存款余额达6000万元,人均纯收入4000元。

新农村建设以“一池三改”为内容的沼气池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在豆腐赵、大冯两个试点村建起沼气池29个,完成了29户的“一池三改”建设目标;绿化示范村建设中,全乡统一规划、统一协调,按照超前思维、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的总体要求,乡驻地拓宽南北街,鼓励民间投入资金600余万元盖经营楼房350多间,建筑面积达9360平方米,杨三街样众义务拆迁,全乡其余26个行政村义务出工垫土3.5万方,东西、南北两条大街拓宽50米,街面楼群科学规范,初具小城镇规模。

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公路12公里,公路里程达到90多公里。完成了大谢、郎庄、小曹3个村8.2公里的路面硬化。铺设自来水管道20万米,29个行政村全部通上了自来水。全乡拥有移动、联通信号塔5处,营业厅3所,固定电话用户1700个,农户上网电脑57台,有线电视用户1200个,达到了有线电视信号村村通。电力建设发展迅速,农村电网改造后,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社会事业2006年,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7%,乡卫生院为全乡群众进行3次免费查体,建立起了农民档案。全乡救助贫困家庭136户,救助资金5460元,助残扶持资金27000元,构筑了社会保障体系。

【广平乡】

党委书记曲军

乡长张殿广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61.48平方公里,耕地5.5万亩。45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总人口2.82万人。

区位优势东临105国道,济(南)聊(城)馆(陶)高速公路、牛(角店)聊(城)公路越境而过,茌(平)广(平)聊(城)公路纵横穿越中部。位山引黄一干渠、广平分干渠、城关分干渠、茌新河流经境内,各种引黄沟渠长100余华里,机井620眼,水利基础设施配套。2006年,被授予全省部门绿化先进单位、全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全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全面工作进步乡镇、农业工作先进乡镇、公路养护先进乡镇、安全生产工作先进乡镇。

经济概况生产总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商税收完成925万元,比上年增长48.95%。财政收入达到265.4万元,比上年增长

20%。农民人均纯收入3873元,比上年增长15.16%。

农业植树面积3万亩,其中用材林2.5万亩,枣树杂果5000亩,林木覆盖率36.5%。养牛存栏5头以上的500户,养猪存栏50头以上的80户,养羊存栏30头以上的100户,养肉食鸡、鸭存栏1000只以上的280户,养蛋鸡存栏万只以上的6处,养笨鸡存栏5000只以上的3处。以科淼甲鱼研究所为龙头,加快了特色养殖业基地建设,甲鱼养殖水面300亩,形成了规模最大、品种最优的黄河鳖养殖基地。农民务工人数达到7000余人。

民营经济广平乡民营经济实现跳跃式发展,引进资金5600万元,投资3000万元的恒阳铝业等3家企业入驻县工业园。全乡民营企业总数达到85家,固定资产投入2.7亿元,列全县第8名。

小城镇及新农村建设“万和街”、“小康路”“三横三纵”的小城镇格局初步形成。乡驻地商贸楼一条街楼房建设达到3万平方米,街道卫生、绿化、美化等设施日益完善。公路通车里程102公里,40个村硬化了村内街道,占全乡行政村总数的89%。有邮政支局、电信支局、移动营业厅、联通营业厅各1处,电话装机总量3785部,手机近4000部。有3.5万千伏变电所1处、供电站1处。中学1处,中心小学6处,幼儿园6处,卫生院1处,下设社区服务站3处,各村建有卫生室,全乡95%以上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播站、文化站、有线电视管理站各1处。沼气工程大见成效,建沼气池116个。

特色产业棉花种植及加工、林业生产、水产养殖是广平乡特色明显的三大主导产业。年种植良种棉花3万亩以上,加工皮棉30万担;林木覆盖率36.8%,形成了广平特有的上树、上果、下粮、下棉、下菜、下草的高产优质、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黄河鳖养殖,有养殖水面300亩,孵化、温室育苗、养商品鳖一条龙生产,形成了特色水产养殖项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高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县委书记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突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突出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突出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突出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着力推进经济强县、书画名城、和谐高唐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2亿元,同比增长17.8%;地方财政收入5.07亿元,增长2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69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4377元,增长14.1%;进入山东省县市竞争力十强。

一、实施“四大工程”,提升产业层次,在推进新

县长张乐天

型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通过实施产业优化升级、企业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示范、人才高地建设“四大工程”,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7.4亿元、利税23.3亿元、利润18亿元,分别增长38.9%、38.9%和41.3%。一是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着力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以时风、泉林、蓝山、热电及智德纺织、超越纺织等骨干企业为核心,重点建设时风双星轮胎工业园第二工厂及轮胎工业布、时风热电产业工业园冷轧钢板、时风大中拖产品技术改造、林浆纸一体化、复合软包装扩建、10万吨大豆蛋白食品、100万头生猪宰杀、国能生物发电、高硬度合金钢等项目,全力打造运输机械、林浆纸、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加工、电力能源及相关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提升了全县工业层次,优化了产业结构。二是实施企业自主创新工程。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集中力量抓好时风集团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轻卡汽车的技术改造和攻关工作,做好泉林集团在造纸、制浆及环保项目上成熟技术的专利申请工作,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2006年新增中国名牌1个、山东名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4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1%。三是实施节能降耗示范工程。以被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县为契机,突出抓好机械加工、化工、建材、电力、纺织等五大重点耗能行业和13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做好时风铸铁屑熔炼改造、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等14个节能、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以能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采取赴会招才、联姻聘才、项目带才、载体纳才、政策育才等方式,培养引进了一批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优秀科技人才、企业技工人才。以县委党校、现代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为载体,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的培训,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在加快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按照“稳定粮食、巩固棉花、提升畜牧、突破蔬菜、发展林木”的思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蓝山集团、荣达公司与正大集团、六合集团的合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生猪、蛋鸡、肉鸭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二是农民增收成效明显。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和就业技能培训。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即通过骨干企业直接就业一批,发展民营经济转移一批,加快城市建设吸纳一批,外出务工经商输出一批,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现金收入。2006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48万人,农民现金收入中非农收入达到53%。三是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以“1288”工程(即在全县选择12个班子强、村风正、经济基础较好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再选择88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突破口,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完成示范村规划编制,已建设高标准住宅楼500余户;实施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车,全面推进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扎实开展“三清(清理粪堆、清理垃圾堆、清理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五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六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 工程,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整合资源优势,打造品牌产业,在做大做强服务业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建设华银南方商贸城、农机商城和银座购物广场。立足交通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步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恒冠物流基地。依托时风、泉林等骨干企业,积极培植第三方物流企业。2006年改造建设“农家店”150家,新增超市60家、连锁店12家。二是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以鱼丘湖为依托,以城市建设为背景,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以“一河连四湖”水系为脉络,以书画艺术为支撑,积极开展“书画名城精彩一日游”,打响了“水上画乡金高唐”的旅游品牌。2006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600多万元。三是加快推进新兴会展业。以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高唐)书画艺术博览会为契机,有力地带动了农机、书画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打响了“书画名城”、“农机基地”的品牌。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亿元,增长16.8%。

四、建设精品工程,彰显城市特色,在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上实现新突破。按照打造中国书画艺术名城的战略定位,突出“绿荫”、“碧水”、“书画”三大特色,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一是突出“绿荫”特色,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构建起以小区、庭院绿化为点,道路、环城市森林隔离带、环城水系绿化为线,广场、湖区绿化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形成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独特景观,打造绿色城市。2006年新增绿化面积71.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5%,绿地率达到36%。二是突出“碧水”特色,构建由环城新河相连接,鱼丘湖、双海湖、南王新湖、大张新湖相贯通的完善的水系和湿地系统,丰富水文化内涵,形成融文化、旅游、休闲、生态于一体的沿河景观带,打造秀美水城。三是突出书画特色,构建以李苦禅艺术馆、孙大石美术馆、高唐书画研究院、书画一条街为依托,以沿街壁画艺术为纽带,以城市雕塑小品、奇石为点缀的书画艺术名城,打造丹青高唐。2006年新建扩建了李苦禅艺术馆、书画研究院、孙大石美术馆二期工程、柴府花园等15处城建重点工程,完成城建总投资6.59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40.2%。

五、加快对外开放,发展民营经济,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实现新突破。依托时风、奥克特、双龙等外向型骨干企业,扶持巨型工程轮胎、纸制品、氯化胆碱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创汇,推动了高唐企业加快走向国际市场。2006年完成出口创汇9806万美元,增长83%;实际利用外资2256万美元,增长12%。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优势产业招商,加强了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日韩和港澳台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引进外来投资项目286个,到位资金17.6亿元,增长14.6%。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以加大投入、培植税源、规范管理为着力点,培植壮大了琉寺建筑模板、赵寨子大理石平板量具、三十里铺棉花加工三大乡镇产业集群,打造中国建筑模板之乡、大理石平板量具之乡、鲁西最大的棉花加工流转集散地。2006年新增民营规模以上企业89家,完成50万元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

六、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在构建和谐高唐上实现新突破。狠抓就业再就业工作,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完善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法律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使鳏寡孤独、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全部得到救助。大力实施三项民心工程,即建立起覆盖全县所有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使全县每个成员都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让全县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7%。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完善信访调解工作机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日排查、零报告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推行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契约式联防,全县社会平安形势得到巩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止了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五城同创”(即争创全国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全国环保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园林城市)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文明高唐、平安高唐、生态高唐建设水平。

七、提高执政能力,狠抓工作落实,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以“三级联创”为总抓手,大力推进农村干部带头致富、联村共建、帮扶整顿等活动,开展了机关党建示范创新年活动,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班子内部运行机制和相关议事、决策制度。积极探索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引领全县干部群众投身经济社会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和完善干部民主推荐、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切实把那些综合素质高、扎实干事、贡献突出、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倡导以工作为立身之本,把抓落实作为各级干部的第一基本功。加强“三个体系”建设,从机制上推动工作落实。完善考核办法,对全县所有县直部门实行个性考核,对每个部门专门制订考核标准,增强考核针对性,以考核促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斗争,全县党风政风的不断改善,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技术开发区】

第一书记吕端义

书记赵树海

第一主任吕端义

主任王廷才

机构设置成立之初,内设综合管理处、招商发展处、企业服务处、规划建设处四个处,下设公安分局、土管分局、市政管理服务中心和滕宇综合开发公司。上年6月,县委出台关于加快开发区发展的决定,明确成立综合管理部、招商一部、招商二部、招商三部、企业服务部、企业规划建设部和创业服务中心七个副科级内设机构。

经济定位开发区作为一个新型经济形态,定位于全县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平台。在开发区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抓好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工作。开发区内的其他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分别由有关部门和相关街道党委、办事处承担。县委、县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直辖领导,成立了工作协调委员会。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直接对县委、县政府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县委、县政府加大对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先期规划区内已基本实现供水、排水、供热、供汽、供电、道路和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6纵8横的道路交通网络贯穿园区区内地势平坦,建设用地条件优越,是理想的投资开发建设之地。为筑巢引凤,开发区投资规划建设了尚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了创新大厦并已投入使用,区内共建设了60米x20米的标准厂房14幢,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完备,为科技企业入园孵化提供了条件,已经有日本洋马公司、麦斯美尔化工公司等企业成功孵化。

软环境建设园区内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营”管理模式,凡未经县政府县长批准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同意,任何部门都不准入园开展各种检查、考评等活动。对入园企业实行“零收费、零投诉、零距离、一站式、一条龙服务”1实施“以诚招商”,对客商承诺安全、效率、效益、服务、生活五个环境,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三个服务体系,即投资审批一条龙服务、开工建设过程中全程跟踪服务和建成投产后经常性服务体系。

招商引资注册企业达到了168家,在建项目45个,总投资39.67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2.76亿元。新立项和正在洽谈的项目25个,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36.5亿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96.7亿元,利税14.58亿元,出口创汇8500万美元

【鱼丘湖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姚美运

主任孙海清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2.03万亩。9个居委会,32个行政村。总人口70649人,其中农业人口15698人,人口出生率15.7%。,自然增长率12.86%。。

经济概况财政收入1248万元,工商税收218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4531.2元。

区位优势位于高唐县城驻地,国道308线、105线穿城而过,省道322线横贯东西。在建的青银高速、山东绕省西外环高速交汇于此,具有东倚京沪(高速公路),西靠京九(铁路)的独特交通优势。鱼丘湖办事处按照“放大优势、彰显特色、超凡脱俗、干事创业”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亮点(畜牧养殖业)、培植增长点(旅游开发)。

招商引资及民营经济新建或扩建50万元以上项目41个,投资总额达1.128亿元。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工作全部进入全市30强的行列。办事处拥有鲁西最大的百货副食批发市场、农机汽车商城和全省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天齐庙商城。2006年办事处累计引进外来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17处,引进外来资金2.2亿元,锦泰棉业、科技变电、天宇地毯等超千万元大项目和健暖乐纺织、宏川饮品等超百万元的中小项目纷纷落户鱼丘湖。

农业全年新植三倍体毛白杨10万株。发展林菜间作3500亩,棉菜间作3000亩,新增中、小拱棚近千亩。新发展存栏1000头以上养猪场17处,存栏量达15万头。位于国道308线南侧的鱼丘湖良种猪繁育育肥基地,年出栏达万头以上,是全市最大的肉猪饲养繁育基地。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引进雪枣管理新技术,使万亩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内的千亩雪枣获得了巨大丰收;占地500余亩的花卉苗木基地。在畜牧养殖上,累计建成投资50万元以上的规模养殖场20处,发展养殖单元289个其中新上规模以上养殖场2处。曹寨蛋鸡场总投资110万元,鸡舍2栋,存栏量达10000只,养殖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是全县乃至全市仅有的几家自动养殖场之一。周官屯赛狗养殖场,总投资达100万元,另外,新上养鱼池19个,养殖面积达197亩。生猪年存栏5万头,出栏15万头。肉(蛋)鸡年存栏15万只,出栏45万只。在种植结构调整上,以千亩雪枣基地为平台,借助科技特派员工程,继续推广、完善枣瓜间作、林菜间作的种植模式,2006年共发展大葱、辣椒、白菜、油菜等大路菜16000亩。新植树木20万株,“绿色通道”工程基本完成。以前郭为中心的彩色苗木基地、以周官屯为中心的优质苹果基地也初具规模。

旅游业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和鱼丘18景、双海湖、植物园工程的陆续竣工,给办事处发展旅游业带来了商机。鱼丘湖办事处将充分挖掘高唐旅游资源,放大区位优势,彰显水文特色,引导企业、个人积极开发旅游市场,投资兴办旅游项目,经营旅游设施,以旅游业、物流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引导农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新修柏油路达40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农村交通条件全面改善。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以全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为契机,打深井和管网铺设工作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取得巨大成就。2006年重点做好了果子市小区的建设工作,一期工程已完成3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教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新建中心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4240平方米)全部完工。敬老院建设全部完成,45名院民顺利入住。新敬老院建筑面积1680平主米,建设标准全市领先。社区建设日益完善。5个居委会用上了办公楼。

【人和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庄焕东

主任赵友葆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3.48万亩。5个居委会,25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人,人口出生率14.38%。,自然增长率4.57%。。

区位优势308国道、105国道、青银高速公路、009省道从境内穿过。人和路横穿东西,盛世路纵横南北,网络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境内浅层淡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有得天独厚的灌溉优势,水利设施齐全,排灌方便,县二干渠穿境而过,1200多眼机井星罗棋布,形成了井灌为主,以井保丰,以河补源的格局。有35千伏变电站1座,电力资源充沛。街道工业园、民营经济园设施配套,功能完善。街道区形成了商贸区、工业区、生活区、休闲区等严格功能区分的城镇基本框架。

经济概况蔬菜生产长足发展,2006年全街道共种植各类蔬菜1.2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260亩、大拱棚95个、中拱棚31个、小拱棚301个,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以上,蔬菜总产量2.8万吨。畜牧生产取得重大突破,养殖业小区化、规模化程度提高,建设起了殷庄肉牛养殖小区、贺庄养猪小区、赵八里养鸡小区、辛家楼养羊小区等养殖小区。新建存栏千头以上肉猪育肥场11处,百头养猪场89处,新建存栏100头以上肉牛育肥场5处。全办事处共存栏鸡11.7万只,牛1.2万头,猪5.3万头。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处,2006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8个,投资8600万元,已验收50万元以上项目25个。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8500万元,实现民营经济税收1714万元,财政收入10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3元。

【汇鑫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张德印

主任徐林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42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

经济概况民营经济税收实现1964.8万元,同比增长88%。财政收入1098万元,同比增长120%。

区位优势资源丰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县政府投入近4亿元用于辖区内的基础设施配套,东有国道105,南有省道322,西有省道316,北有青银高速,国道308横贯全境,形成了高速、快捷的道路交通网。办事处有可利用开发土地3.8万亩,可用劳动力2.8万人;日供水能力4.5万吨,给水线路总长2.5万米;境内有县热电厂、泉林热电厂、时风热电厂电力充沛;供热锅炉容量290吨/小时,铺设供热主管道40公里,并可为用户提供管道天然气。2006年先后获“聊城市生态示范乡(镇)”、“聊城市招商引资明星乡镇”、“聊城市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办事处”、“高唐县主要党务和经济工作综合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工业全国最大的农用车生产企业时风集团的生产基地坐落在该区,境内企业达到18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形成了机械加工、纺织两大产业。办事处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6年共引进项目26个,其中过千万元的8个,润昌纺织、宏泰纺织、锦博士生物工程、汇鑫物流中心、国能热电、山水砼业等一批大项目纷纷落户汇鑫。2006年,完成招商引资1.4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2亿元。

村村通工程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全处42个村级经济组织全部通上了柏油路,通了电话和有线电视,80%的村用上了自来水,50%的村接上了宽带,村级硬件配套设施现代化水平达到城镇化水平。

【清平镇】

党委书记王哲俊

镇长陈玉国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11万亩。58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人口出生率12.5%,自然增长率6%。

区位优势东临省道009线,北接省道322线,境内公路交错,实现了村村通,交通便利;清平镇地处黄河故道,土层深厚,适应林果、花生、瓜菜、棉花等作物生长;马颊河、引黄二干渠流经全境,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有鲁西最大3万亩林场,全镇森林覆盖率超过24%;清平集贸市场辐射周围十余县市区,是鲁西重要农副产品集散地;境内有3.5万千伏变电站1座,电力资源充沛。清平镇是高唐县唯 ——处经省政府批准的中心镇。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5.3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5亿、2.1亿、1.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280元。

农业粮油蔬菜经济区重点以发展花生、西瓜、蔬菜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切入点,打造清平的绿色“品牌”。畜牧养殖经济区以规模养殖为突破口,发展各类养殖大户。拥有1000头以上养猪大户5户,100头肉牛养殖户1户,2万只以上肉鹅养殖厂1处。生态旅游区立足清平环境优美、无污染、森林面积大、名胜古迹多的优势,建设了森林公园,开展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全面进行旅游开发,争取将清平建成高唐、聊城及至全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民营经济围绕清平镇的三大优势,重点引进花生加工、木材加工、蔬菜加工、纺织加工、饲料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大户,民企工业园区已发展各类加工企业19家,加工大户200多家,年创收400余万元。

现代化商贸服务现代化商贸服务区以拥有的花生、西瓜、仔猪、大牲畜四大专业市场和清平大集为龙头,加大资金、人力、物力投入,进一步膨胀规模,提升辐射能力,把清平发展成为辐射高唐、在平、临清三县(市)二十几处乡镇三百多个村庄的经济、文化、商品交易中心。

【梁村镇】

党委书记梁立奎

镇长郭天舒

政区人口7个管理区,76个行政村,耕地8.8万亩。总人口3.85万人。

区位优势梁村镇是全市经济30强乡镇之一,位于高唐、夏津、平原三县交界之处,105国道自北向南穿越全境,青(岛)银(川)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境内沟渠众多,干渠相通,水资源丰富。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5.2亿元,财政收入2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0元,储蓄余额2亿元。

农业盛产粮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在全县前列。全镇种植粮食9.32万亩,总产8.6万吨,种植棉花4.1万亩,总产6.8万担。蔬菜面积发展到3万亩,其中保护地栽培1万亩。全镇黄牛存栏量人均0.8头,猪存栏量4万头,羊存栏量3万只,肉鸡存栏量45万只,蛋鸡存栏量30万只。

招商引资完成招商引资1.4亿元,实现工商税收616万元。全镇有投资过百万元的企业35家,个体工商户1000多家。占地1000亩的工业园区,交通便利,设施配套,功能完备,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发展平台。

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总里程170公里,有较大规模的集贸市场10个,蔬菜等专业市场4处。新建设了1公里长的商业街,楼房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小城镇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断加大对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投资600万元的梁村中学教学楼和办公楼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100万元的镇卫生院门诊病房楼也已投入使用。

【三十里铺镇】

党委书记闫功祥

镇长孔宪友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69785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6亩。总人口32997人,其中农业人口30964人。有汉、苗、彝3个民族,

区位优势国道308公路,省道322公路穿境而过,高三公路、清三公路贯穿全镇;水利资源丰富,河流沟渠众多,马颊河、王浩沟纵贯全境,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无污染,发展前景广阔。镇区内按照“全面规划、分段实施、量力而行、加快发展”的方针,对全镇小城镇建设分长、短期做出了具体规划,成为集商、贸、工、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小城镇。实现村村通柏油路,总长达到100余公里。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5.9亿元。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到二、三产业,劳务输出达到2862人。实现财政收入435万元,可用财力1048万元。农业总产值2.7亿元。人均纯收入4620元。粮食总产23263万公斤,棉花总产量达1900吨。

工业实行大开放、大招商,引进项目21个,到位资金1.32亿元。有工业企业80余家,轴承营销、橡塑制品、纸塑印刷、农机配件、电机制造、化工产品、织布等十几个行业,几十个品种。

农业以蓝山、澳士达、奈伦乳业三大集团为依托,以猪、牛、鸡、羊为主的规模化养殖迅速发展。2006年全镇新建1000头以上养猪场3处,投资50万元新上特种养殖场1处;巩固原有万只养鸡小区6处,新建高标准养鸡大棚60个,肉鸡存栏达到48万只,出栏169万只;新发展养鸡小区3处;新上存栏万只肉鸭养殖场1处;新建500只以上养羊场3处;新发展20亩以上水产养殖场3处,面积达220亩。棉花市场14个,市场面积3.7万平方米,流通量达1.4万吨,带动了全镇及周边地区棉花生产的发展。

【尹集镇】

党委书记陈登银

镇长王会忠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86平方公里。辖74个行政村。总人口3292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47%。

区位优势位于高唐县城东北,距县城10公里,青银高速公路、聊禹公路横穿此境,东距京福高速公路30公里,南临308国道、316省道,西连高唐县城东外环,县乡公路通车里程11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拥有装机万门以上的程控电话交换机1个,移动通信信号发射塔3座,实现了全镇固定通信、移动通信的无缝隙覆盖,是山东省政府批准的中心镇。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4.6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收入256万元,完成任务的136.8%,同比增长21.6%。工商税收完成457万元,完成任务的152%,同比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4710元,同比增长14.3%。固定资产投入2.1亿元,完成任务的105.8%。招商引资验收800万元,待验资金4500万元。

农业抓好以冬暖式大棚为重点的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水平。2006年大棚总量达到10000个,蔬菜总面积达到5.26万亩,形成“南瓜北柿中果品”的种植生产格局,粮经比例达到4:6。蔬菜总产值近1.5亿元,蔬菜人均收入2700余元,大棚蔬菜已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林业和畜牧养殖业。到2006年底,全镇经济林面积达到1万亩,优厚的林业资源,带动了木材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以金如意木业集团为核心的木业加工厂已达20多家。畜牧业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畜牧总收入达15000多万元,畜牧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得到大幅度提高。

工业加大骨干企业技改投入,民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机械制造、木业加工、橡胶制品、饮品和纺织业为核心的民营经济群体,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增加财政收入和带动就业的重要渠道。将工业园区、高速公路出入口经济区及高速公路取土场平面湖建设溶入小城镇规划建设,形成粮油、服装、建材等交易区,改变了小城镇投资环境,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立足于东临古汉墓群,西面唐塔宋槐,南靠鱼邱双海湖的地理优势,着重打造自己的旅游品牌。

【固河镇】

党委书记韩英民

镇长徐启静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8.2万亩。66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人口出生率9.3%,自然增长率3%。

经济概况国民生产总值3.1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亿元、0.6亿元、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0万元,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大力发展蔬菜、畜牧业、商品林三大主导产业,粮经比例渐趋协调,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全镇村村通公路里程达100多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的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力度,严禁“三乱”行为,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在聊禹公路南侧,建占地52亩的私营工业园1处,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是外商前来投资兴业的乐园。

【琉璃寺镇】

党委书记郭景涛

镇长马洪山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94.5平方公里,耕地8.15万亩。辖59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人,人口出生率12.5%,自然增长率6.07%。

区位优势2004年2月被建设部等六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胶济邯铁路和茌禹公路穿境而过,高唐火车站位于东南部。全镇已经实现村村通柏油路长度达320多公里。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5.2亿元,产业比例分别为第一产业28%、第二产业43%、第三产业29%:琉璃寺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1万人,占总人口的30.4%。地方财政收入4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5元,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5.6%、6%和17.5%。

民营经济规模以上企业12个,如山东奥特锦熔铸配有限公司、田园工贸有限公司、鑫东宏联有限公司、鸿运化工有限公司、荣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箭木业有限公司、龙达木业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销售收入12.5亿元,完成增加值2.3亿元,工商税收450万元。

小城镇建设商贸楼、中学教学楼、实验楼、卫生院门诊楼、病房楼等楼房陆续投入使用,“村村通”工程已完成,镇驻地主要街道路面已拓宽改造,农贸市场内道路已全部硬化。新建了汽车站、供水中心,区域性中心镇已具雏形。

[杨屯乡】

党委书记周中寅

乡长刘莹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104平方公里,耕地10.09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2.1亩。76个行政村。总人口45981人,13142户,其中农业人口4418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16%。。有汉、回2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9%。

区位优势308国道、322省道途径乡里,高(唐)杨(屯)路、唐(庄)高(庄)路、琉(璃寺)固(河)路穿境而过。以建设高杨环城经济带为契机,立足乡镇优势,依托308国道、322省道的交通优势,建立面积4平方公里的新兴小城镇,实现“三通一平”,规划了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生态休闲区和中心广场,搭建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发展平台。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261万元,比上年增长9%。实现工商税收42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235元,比上年增加378多元。

农业全乡“村村通”公路覆盖率达85%以上; 发展以冬暖式大棚为主的蔬菜生产,2006年棚均收入10000多元。依托蓝山、澳士达、奈伦三大集团, 建设肉鸡、生猪、肉牛、奶牛四大生产基地。全乡发展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21处,肉鸡年出栏达240万只,肉牛年出栏1.2万头。林棉、林粮、林菜间作1.5万亩。积极引导农村青年外岀创业,提高现金收入。2006年,在外务工人员1万多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0%,总收入8000多万元。新修桥涵17座,铺设节水管道3500米,清挖、疏浚河道7条,动用土方28多万方,总里程达45余华里,形成了“河河相连、沟沟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排灌网络。同时借助上级优惠政策,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集资金,新打深井14眼,42个村安装了自来水,受益群众2.6万多人。

【姜店乡】

党委书记藏立邦

乡长韩子民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69900亩。69个行政村。总人口39900人,经济概况民营经济税收440万元,同比增长6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0万元,同比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60元,同比增长630元。

社会事业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启动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新建了中学实验楼、卫生院门诊楼、派出所办公楼、计生办办公楼和乡敬老院,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先后荣获全省双建、双进先进集体,全市优质服务先进乡镇等称号。先后荣获全省村民自治模范乡镇、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全省计划生育“双进双建”先进集体,荣获全市“五个好”乡镇党委、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全市文明机关、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明星乡镇、全市“村村通”柏油路先进乡镇等省、市荣誉称号。

新农村建设按照“两个帮助”、“五个抓好”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两个帮助”,帮助各村理清发展路子,帮助各村搞好建设规划。“五个抓好”,即抓好农村环境治理、抓好农村财务管理、抓好对农民的培训、抓好科技服务、抓好新建房户的带动作用。样板村梁庄村楼房建设已全面启动。

【赵寨子乡】

党委书记李杰

乡长于永峻

政区人口辖区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416亩。50个行政村,总人口32046人。

区位优势S316线、高临路(高唐一临清)交汇于此。赵张路、大方路、三寨路、小寨路、蒋官屯路纵横交错。二干渠从西部南北穿过。

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5亿元,比上年增加20.5%。农民人均纯收入4362元,比上年增加近400元。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以瓜棉间作、倪堂大葱为主。在全县及周边县市小有名气的寨子乡西瓜以个大、皮薄、甜度高,畅销聊城、茌平、齐河、平原、夏津、临清等县市,年种植面积达2万亩,产量7000万吨。曹庄的“宁夏红”枸杞远销北京、广州、河北等地。

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引进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家,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10家。完成招商引资额1.2亿元,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超亿元。工商税收完成450万元,比上年增长35.9%。 乡财政收入170万元。乡工业园区实现了“三通一平”,完善了配套设施,构建起工业项目聚集的“高地”。已形成以大理石平板加工为主的“石材群体”和围绕时风集团制造的“机加工群体”。努力打造平板量具产业集群,以特色品牌增加市场占有份额,其中丁寨花岗岩量具产品曾被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做卫星发射坐标,为成功发射“长征2号”卫星做出了贡献。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后,获得美国西海岸市场“产品质量认可”金盾奖。平板量具企业已达19家。已实现由单纯平板加工到构件型材加工,再到终端产品生产。伟力面粉有限公司所产“伟力”牌面粉达到国家标准,畅销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在省内外享有盛名。

聊城经济开发区

中共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工委

书记:张同村

副书记:李昌忠王立民赫清稳

张颖孙玉臣

聊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主任:张同村

副主任:张颖孙玉臣张林雷霞中共聊城经济开发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赫清稳

扩大总量做强企业壮大产业实现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

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同村

2006年,开发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三为主、一致力”的发展方针,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产业培植、环境优化等重点工作,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发区经济和各项社

会事业继续健康发展,为和谐聊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亿元,同比增长27.54%,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7亿元、17.86亿元、10.77亿元,三次产业比为4.75:59.17:36.0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进一步减少,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增加,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02万元,同比增长33.6%;境内财政收入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55%;可用财力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33.5%;税收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61%,税收收入接近1个县市区的规模。开发区的经济实力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向型经济特点突出

全年批准进区项目44个,项目总投资5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20.5%,固定资产投入完成16亿元,其中工业投入完成14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3亿元,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保8(亿元)争10(亿元)”的目标。外商投资达到8550万美元,居全市第1位,同比增长了28%。希杰核苷酸、蓝天热电、华润纺织二期、蒂斯曼维生素预混料、时风农业装备等项目成为我市重点招商项目。进出口总额完成1.43亿美元,其中出口实现1.04亿美元,居全市第2位,同比增长69%。开发区已累计引进项目300多个,其中工业项目有270多个,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超过1000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密度是全市最咼的县市区。

三、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家,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1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73%和72.55%,两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市第1位;完成工业增加值9.9亿元、实现利润1.03亿元、利税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15%、95.05%和91.33%,三项指标增幅均居全市第2位;用电量达到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8%。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已有7家,其中,希杰生物科技产值超过了3亿元,华润纺织、时风农业装备超过2亿元。华润纺织、日发纺机、时风农业装备、希杰生物科技、兴隆钢管等骨干企业的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实交税金分别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2%、32.5%和25%。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正在增强。

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优势产业开始形成

2006年,开发区有3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是历年来动工项目最多的一年,并且有7个项目是聊城市重点项目。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5.69亿元,

2006年度计划投资6.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6.63亿元。韩国希杰集团完成5700万美元的赖氨酸项目后,陆续对核苷酸、热电进行投资,累计投资1.6亿美元,成为省政府2006年重点调度的十大外资项目之一,也是山东省西部最大的外资项目。随着希杰集团投资热电厂和科研所等战略性投资的实施,在聊城陆续跟进新项目,建立全球知名生化基地。在希杰公司的带动下,荷工帝斯曼维生素预混料项目、西班牙艾雅贵食用菌加工项目、华润啤酒项目、隆盛食品项目为代表的生化、食品加工业正在形成。昌润纺机(日发纺机)被浙江日发公司控股后,产销两旺,利润大增,为扩大规模,新建3万平方米车间,新上喷气织机和高速剑杆织机项目,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档次,进一步增强产品竞争力。时风农业装备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仅用了5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开发区项目建设速度的新纪录。以日发纺机、时风农业装备和一批中小机械加工企业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业已形成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华润纺织新增投资2.6亿元,形成了12万纱锭的生产能力,正在装备纺三车间,完成后将形成20万高档高支纱锭生产能力。河北大羽投资的服装项目顺利投产,解决了600多人就业。以华润纺织、大羽制衣、特莱登潜水服装等企业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业也日益形成产业特色。开发区大东钢管市场规模日益膨胀,带动起30多家钢管加工企业,以兴隆钢管、中正钢管、九洲钢管、利达钢管等企业为核心的钢管生产加工业也开始形成一大特色产业。另外,以千千佳物流和浙报置业、凤凰新城、聊大花园等居住区项目为主的商贸服务业项目也开始起步发展。

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6.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7.9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8个百分点,列全市第1位。2006年公布的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产品中,开发区新增8个,新增数量列全市第1位。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提高开发区发展质量和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六、事关企业运行和居民生活的十件实事推进顺利

2006年年初,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岀事关企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十件实事”,逐项分解落实,明确了完成时限和责任部门,保证了“十件实事”进展速度和工作质量,多数工作已经完成。改善饮用水工程于2006年9月30日动工建设,一期工程已经供水,供水规模达到2000吨/日,开发区部分居民已经用上了优质饮用水。蓝天热电工程进展顺利,2006年11月25日已开始向区内企业和居民供汽、供热。至此,三大关系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水、电、汽得到了可靠保证,年内将实现双电源(北部22万和南部22万变电站)、双水源(恒润北水厂以提供工业用水为主,南水厂以提供生活用水为主)、双汽源(蓝天热电热源和兰威化工热源)。开发区实验小学扩建完成,硬件建设基本到位,下步重点完善软件建设,创全市一流小学,使进区单位子弟可以逐步享受与市区优秀小学一样的优质教育。新建的标准化敬老院坏境优美,设施完善,可解决开发区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也正在扎实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十分顺利,从组织建设、宣传发动、资金筹集,到网络建设、信息录入、定点医疗机构确定、报销审核、资金筹集等工作有条不紊,8个月时间,筹集资金140多万元,参合农民达到了3.5万人,报销药费3万多人次共93.3万元,新农合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状况,缓解了农民看病难问题。出台了《聊城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城市低保试点的工作意见》,在保障对象、资金筹集、资金管理实施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开发区的城乡低保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将进一步解决特困户的生活保障问题。开发区企业家协会成立,为开发区企业营造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开发区失地农民培训制度、就业制度建立开通了失地农民的就业大门。这“十件实事”的实施,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为和谐开发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七、在征地和村庄拆迁改造过程中确保了农民利益,营造了开发区安定、祥和的发展环境

随着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失地农民越来越多,为确保失地农民的利益,对村民的占地补偿金实行了“一级所有,三级管理”的办法,既防止了村民补偿金的流失,又确保了村民补偿金的保值增值,使村民能够长期受益,解决了广大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为壮大村集体收入,鼓励村集体按照规划建设标准厂房、建设专业市场,利用多种渠道安排了一大批失地农民到企业或市场就业,确保了失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旧村改造过程中,对规划区内的村序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拆迁安置,统一补偿标准,确保村民利益,确保每个被拆迁户住上楼房。已成功地对马庙、武楼、张古禹等3个村庄1300戸进行了拆迁安置,这种拆迁安置是具有开发区特色的拆迁安置。

另外,开发区的曲貌又有了新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起步,各项社会出业继续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开发区建设都取得新的成绩,这为和谐开发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东城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张连

主任沈传贵

政区人口辖区而积22平方公里,耕地1.5万亩。17个行政村。总人口3.3万人。

经济概况工业总产值7.2亿元,工业利税7200万元,工商税收145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9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2个,投资总额3亿元,已到位资金5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036元。东城办事处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基层创安先进集体”、“山东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聊城市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聊城市基' 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经济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农业种植凯特杏1000多亩,大蒜1000多亩, 蔬菜大棚300亩,油桃50亩,其中大蒜多被销售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园区占地面积600余亩,固定资产投资3亿多元,吸引了市内外30多家企业来安家落户,涉及高新技术、机械、纺织、化工等多个门类;投资200多万兀建成的高科技、标准化厂房区已建设各类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配套服务设施2万平方米,4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办事处已建成各类专业市场7个,广福刘村建立汽车贸易市场1处,李太屯、张古禹、大胡3个村分别建立了农贸市场,其中李太屯光华农贸市场占地24亩,总投资600多万元,商贸楼面积4500平方米,吸纳就业人员1000多人。

村庄的拆迁及村民安置从2006年8月初,利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张古禹村村民安置楼的分配工作,利用23天的时间完成了张古禹村村庄的拆迁工作,比预计时间提前了38天,共涉及352户,拆迁房屋面积5.46万多平方米,村庄占地面积245亩,安置楼占地面积48亩,节约土地近200亩。整个拆迁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完成了任务。临近元旦,办事处接到辛屯村的拆迁任务,精心准备,及早部署,从拆迁动员到拆迁结束仅一周的时间,共涉及17戶,期间未出现任何问题。

环境整治扎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了办事处、社区、村三级农调网络,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的纠纷。17个村全部推行了治安保险和治安承包,促进了社会稳定。深入开展环境整治工作。配合开发区有关部门对企业进地过程和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的强买强卖以及阻碍施工的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为项目施工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

社会事业配菏开发区调整了联校中学的领导班子,优化了教育资源,改善了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建立了社区医疗点,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方便了辖区居民。办事处拥军优属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类优抚对象走访慰间,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优抚对象真正体会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发展。紧紧围绕市、开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中规定的各项指标任务,结合办事处工作实际,强化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严格做好季度查体,狠抓各项工作落实。2006年,办事处计划生育率控制在99.7%以上,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6.6%, 完成了开发区下达的人口目标任务。

【蒋官屯街道办事处】

党委书记杨印成

主任张廷辉

政区人口规划面积42.23平方公里,4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2万,流动人口1万。

经济概况拥有各类工商业户2000多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3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15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家,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家。是江北最大的机械加工基地之一,集纺织机械、机械加工、汽车销售、钢管加工、物流、化工于一体,有全国最大的钢管集散地——大东钢管市场。办事处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发展民营经济明星乡镇”荣誉称号。2006年,工业增加值6.8个亿,超额完成任务3000万元;工商税收完成2207万元,比上年增长500万元,增长近30%;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9亿元,超额完成任务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85.7%;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完成26亿元,比上年增长85%,超额完成任务1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853元,比上年增长12%。

农业种植大蒜面积达2000余亩,比上年增加28%;积极发展畜牧生产并做好家禽、牲畜疫病的防控工作,培训了25名村级动物防疫员,足额保证防疫经费,办事处有200只以上的专业养鸡户89户,50头以上的专业养猪户32户,畜牧收入占人均收入的25.3%o培养农业科技带头户百余户,搞科技咨询万余人次。扎实抓好了农民减负的各项工作,全部取消农业税,积极落实粮食直补和小麦良种补贴。据统计,共落实粮食直补款52.04万元,发放生产资料增支补贴52.79万元。加大了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力度,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再就业问题,继续把劳务输岀作为农民增收的亮点工程来抓。

招商引资2006年,共完成招商引资2.4亿元,当年实现投入约1.8亿元,千千佳物流、九州钢管、五环机械、泰桐食品、泰德实业、利达物资等企业已进入运营阶段,中正钢管、金汇通钢管、汇鑫钢管、九龙钢管等项目正在建设,交通投资、华夏洁净煤、由甲等企业二期项目正处于进展之中。已签约项目5个,润泽电器、三合物流、五岳电机、鑫泰机械和大地彩印。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在建工业项目有中正钢管和金汇通钢管。这些进驻企业将形成一条新的产业链,扩大办事处的经济总量,壮大办事处的企业群体,为蒋官屯经济的迅速腾飞提供强劲的动力。

基础设施建设继上年有线电视村村通光缆之后,2006年重点做了有线电视入户宣传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有线电视通达户数总计2900户,占总户数的45%。办事处的所有小学进行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合并了3处小学,设置了5处定点小学,改造了学校校舍。2006年4月,蒋官屯小学办公楼顺利投入使用。建了高标准的办事处中心幼儿园,冯庄幼儿园正在筹建之中。2006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4.9公里,投资740.5万元;新建和改造生产桥12座,投资14余万元。10路、329路、139路、315路、345路公交汽车相继开通,往返于市区和本办事处之间,大大方便了群众岀行,加快了办事处城乡一体化进程。

社会事业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处理信访认真公正、及时有效。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2.3万余人。响应职业教育“扶贫助学”工程,申报7名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中学毕业生,让其半工半读。确定蒋官屯、冯庄、姜韩、后屯、周吴海为示范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备注:本编内容山各县(市区)政府、乡镇政府供稿,各县(市区)史志办人员代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