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地质地理聊城市位于山东省西部,地处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西部靠漳卫河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隔水相望,南部和东南部隔金堤河、黄河与河南省及山东省的济宁市、泰安市、济南市为邻,北部和东北部与德州市接壤。全境东西直距114千米,南北直距138千米,总面积8715平方千米。市辖东昌府区、临清市、冠县、莘县、阳谷县、东阿县、在平县、高唐县8个县市区,126个乡(镇、办事处),6596个行政村(居民委员会)。

境内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台(I)的一部分,聊考(聊城一河南省兰考)断裂带又将全境分为2个二级构造单元,其西部为辽冀台向斜(II1),东部为鲁西台背斜(II2).辽冀台向斜中有2个三级构造单元,即临清坳陷区(III1)和内黄隆起区(III2);鲁西台背斜中有1个三级构造单元,即在平断起区(III3)。自西向东又分8个四级构造单元:馆陶凸起区(IV1),冠县一德州凹陷区(IV2),临清凹陷区(IV3),高唐、堂邑凸起区(IV4), 莘县凹陷区(IV5),阳谷凸起区(IV6),东阿凹陷区(IV7),平阴凸起区(IV8)。境内分布有许多断裂,其走向一般呈北东向。较大的断裂为聊考大断裂,其次有冠广(冠县一广饶)断裂、冠县断裂、堂邑断裂、聊城断裂、在平断裂、东阿断裂、馆陶断裂、马陵断裂。另外,还有许多小断裂。

自晚第三纪以来,境内普遍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积(主要为黄河泛滥冲积物和洪积物),除东阿沿黄河一带不足50米高的10余座孤山有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出露外,其余均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盖。第四系厚度一般为30~270米,以临清、莘县、高唐一带厚度较大。第四系包括全新统和更新统。全新统主要为冲积物和洪积物,沉积厚度7~25米,广泛分布于全市;更新统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厚度30~260米。第四系下伏地层主要有: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奥陶系、寒武系,还有古生界变质岩等。

境内地形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降1/6500~1/7500,海拔高度为22.6~49.0米。由于受黄河历次决口的改道和自然侵蚀的影响,形成了微度起伏的岗、坡、洼相间的平原微地貌。其中岗地4023平方千米,占46.8%;坡地3744平方千米, 占43.6%;洼地823平方千米,占9.6%。按土壤发生分类,全市土壤共分为褐土、潮土、盐土和风沙土4个土类,10个亚类,27个土属,104个土种。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潮土类,占全市土壤面积的93.9%。±壤特点是土壤深厚,沙黏相间,质地较均匀,土壤肥力较低,盐碱化土壤面积较大。

全市处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大陆度62.8~64.8,干燥度1.7~1.9。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328.8~2604.1小时,平均日照率为56%~62%;年平均气温12.9D°C~13.7°C,大于10°C积温度平均4404°C~4524°C,基本可满足粮食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年无霜期平均193~201天;年平均降水量526.0~614.4毫米,季节性差异较大,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易形成春旱、夏涝、秋旱的局面。水资源条件较好,主要是过境的黄河水资源。全市引用黄河水数量年平均在8亿~9亿立方米上下。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11.388亿立方米左右,可用量为7.07亿立方米。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野生植物和中药材有20余个品种。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饮用矿泉水、温泉及大理石、石灰石等。煤炭,阳谷一在平煤炭预测区地质储量217亿吨,其中东昌府区煤田煤层厚,含煤层数多,煤质好,埋深在-1000米以浅,开采前景广阔;东阿旦镇煤矿区可采量1.39亿吨, 由于靠近黄河,开采难度较大;冠县一堂邑煤炭预测区地质储量14亿吨,见煤深度在-1600~ -2600米。石油,在莘县古云和大张家2镇,有中原油田生产油井400多眼,年产原油100余万吨;临清凹陷南部生油区,分布于莘县、冠县凹陷,集中在堂邑次凹陷区。石油和天然气有丰富储量,石膏和石灰石有一定储量,有待进一步勘探开采。矿泉水,东阿泉矿泉水分布在东阿阿胶厂内,经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已投入瓶装生产;古阿井矿泉水,位于阳谷县阿城镇,经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温泉,位于东昌府区军王屯村,水温52°C,井深2338米,井水自流,控制流量170立方米/日,主要供浴池营业及罗鲱鱼越冬保种;临清已建成温泉娱乐城,温泉大浴室、桑拿浴池、游泳池已投入使用;聊城百姓购物城内的热水井,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用其洗浴可治疗高血压、慢性关节炎、皮肤病等疾病。境内除东阿县外,其他县市区都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越境内腹地,曾使明清之际的东昌府繁荣昌盛,熠熠生辉。江北最大的人工湖东昌湖犹如锦带,环抱古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光岳楼,为鲁西一大奇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陕会馆,堪为古运河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坐落于东阿鱼山西麓的曹植墓、临清城内运河岸边的钞关、阳谷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宋、金之际的聊城铁塔,为聊城古老的象征。藏书甲天下的海源阁,为清代著名的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初建于北宋末年的阳谷狮子楼,闻名遐迩的武松打虎处景阳冈、造型独特的临清清真寺、雄伟壮观的舍利宝塔、古香古色的鳌头矶、横阁连亘的阳谷海会寺、挺拔俏丽的高唐梁村塔等古建筑,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标志着历史的文明,闪烁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灿烂光辉。这些名胜古迹的存在与进一步开发建设,为发展繁荣聊城的旅游事业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地质构造聊城市域处于华北地台(中朝准地台)中南部,是华北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辽冀台向斜华北平原坳陷区)和第二隆起带(鲁西隆起区)的接触带的南段。地表缺失元古和下古生界早期的地层。境内地质构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构造复杂,并具有明显的发展阶段性和发展阶段的连续性与差异性。即太古代的断块基底形成与形变阶段,古生代时断块震荡运动期,中生代时断块破裂差异运动期和新生代的继承性差异活动期。根据地块内部的演化和差异,可将全市(隶属华北地台)划分为鲁西隆起、华北坳陷区两个II级单元,进一步可分为平阴凸起、阳谷凸起、堂邑高唐凸起、馆陶凸起、范县观城凸起、寿张凹陷、莘县凹陷、冠县一德州凹陷8个四级单元。大约在13亿~25亿年前,前震旦纪是结晶基底的形成阶段,历时长,构造活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深化过程复杂,形式多样。古生代是盖层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中奥陶世以前地层广布全市,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地层,中石炭统以上地层发育及后期剥蚀不平衡。中生代是脆性形变阶段,其特点是块体的破裂、断裂的形成和张性差异运动。新生代继承性、调整性块断差异运动明显,主要活动发生在块断边界活动断

裂带上,始新统以上地层厚度大,发育完整,分布普遍。见聊城市地质略图。

构造巾元分区

聊城市地质略图

鲁西隆起区西邻华北坳陷区的临清坳陷,以聊考断裂带分开,东界为沂沐深断裂带,北起广齐断裂, 南与豫皖断块相连。鲁西隆起区于太古代末期泰山运

动结束地槽发展阶段褶皱成山,基底构造以紧密倒转褶皱为主要表现形式。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鲁西隆起区局部上升、下降,震荡运动频繁,广泛发育有海相、滨海相的沉积,即震旦、寒武、奥陶纪地层。加里东运动使其普遍隆起,形成早古生代奥陶系和晚古生代石炭系之间的假整合接触关系。华力西运动以后,鲁西隆起区基本上结束了区域性沉降的历史,仅在其北西部边缘即在平一淄博坳陷区,有海陆交互相的沉积。至中新生代,形成了若干方向不同、规模不等的断裂及其控制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如在平一淄博坳陷西南部分的北北东向东阿、在平断裂,南北向的曹县、成武断裂,北西向汶上、牛角店等三组断裂,由它们控制形成的平阴凸起、东阿凹陷及阳谷凸起3个IV级构造单元。

临清坳陷属华北坳陷区的一部分,东西分别以聊考、太行山前大断裂为界,被鲁西隆起和太行山隆起区所挟持。坳陷内凸凹相间构造呈北北东向展布。南 .北以马陵、衡水两大断裂为界。基底由太古代地层组成,古生代属华北地台的一部分,从寒武纪开始进入稳定地台发展阶段,寒武~奥陶系为一套厚1000~2000米的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沉积。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坳陷缺失上奥陶至下石炭统地层,从中石炭世开始,坳陷整体下沉,再次接受沉积,发育了1600~2000米厚的石炭、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和陆相红色建造。印支运动之后,华北古生代地台解体,进入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阶段,由于聊考断裂的活动,临清坳陷发育了1000余米的三叠系河湖相沉积。晚侏罗至早白垩世,块断活动强烈,坳陷内几条北东向断裂也继续活动,坳陷进一步分割,沉积了巨厚的侏罗一白垩系。此时坳陷基本构造面貌即凸凹相间的构造格局已经呈现。第三纪时期坳陷和华北地区一样,除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外,同时还受到印度板块北北东向挤压,发生了强烈的拉张裂陷,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断陷盆地 (莘县凹陷、冠县一德州凹陷),各凹陷中从孔店组开始至东营组有2000~3000米的湖相沉积。晚第三纪至第四纪坳陷区由断陷转向整体下沉和坳陷发育阶段, 广泛发育了河流泛滥平原沉积1000~1600米左右。坳陷区主要断裂由北北东向及北西西向两组正断层组成。其中,北北东一组是东西两带的边界断裂,其特点是:发生时间较晚,活动时间长,落差大,延伸长,控制东西两侧的地层和构造作用大。如聊考断裂控制了莘县凹陷的持续下降,堂邑、冠县断裂决定了堂邑凸起的持续上升,冠县和沧东断裂决定了冠县凹陷的持续下降,沧东和馆陶两断裂又控制了馆陶凸起的抬升。北西西一组是南北分区的主断裂,它发生的时间较早,活动时间短,落差较小,延伸不远,常被北北东向主断裂所切,控制南北两侧的地层和构造作用较小。

内黄隆起内黄隆起是由近东西向的马陵(大名一磁县)断裂、新乡一商丘断裂和北北东向的长垣断裂、汤(阴)东断裂所围成的北宽南窄的盾形块体。范县一观城凸起属内黄隆起向东北延续部分,其基底为太古代花岗片麻岩组成。中生代以前,它是属于内黄 —鲁西东西隆起带的一部分。中生代以来,经燕山、喜山运动改造的结果,迫使它从内黄一鲁西东西向构造系统中分割出来,并与北部的临清坳陷相结合,在该隆起带上发育一系列受断层控制的断陷幅度较浅的凹陷,并沉积发育了不全的下第三系河湖相碎屑沉积。其新生界地层一般为2000~3000米。

聊考断裂带位于市域中部,是一条被第四系掩盖的隐伏断裂构造带。呈北北东向延伸,北起在平韩屯,经聊城、范县、菏泽至河南兰考,全长270千米,规模大,活动时间长,是鲁西隆起和临清坳陷的分界断裂。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表现为北北东向的线形梯度带。电测深及地震剖面上都有明显反映。断层两侧电法表层(奥陶系灰岩)埋深相差2000~5000米,东侧一般约1500米,西侧约3000~6000米。根据钻孔资料,聊考断裂东侧聊城军王屯井深785米,穿第四系及上第三系可见奥陶系灰岩。西侧聊城库财刘孔深2506米,未穿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朝参1井(莘县)深3200米,未穿中生界,且穿聊考断裂的上下两盘地层。钻孔及物探资料证明东侧(下盘)上升,西侧(上盘)下降,断裂为倾向北西,倾角60。的正断裂。在垂直磁力异常图上(1/50万)反映明显,断裂以西为北北东向延伸的负磁场区,以东为较平稳的正磁场区。断裂东侧有3条轴向北西向长条磁力高带,是由于岩浆岩侵入到与聊考断裂斜交的张性断裂所引起。这组张性断裂与聊考断裂组成“人”字型构造,指示为断裂东盘相对下盘有过向北东方向的相对扭动,说明聊考断裂的性质应为左行。从断裂控制的地层发育情况看该断裂在三叠纪已存在,至侏罗纪、早第三纪强烈活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有继承性活动。沿该断裂带及两侧自公元953年到2000年,共发生Ms4四风之三级破坏性地震18次, 其中较大的为1502年莘县柿子园6.5级破坏性地震、1937年荷泽7级地震,说明聊考断裂带是一个新构造活动带。

广齐断裂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间的构造断裂带。走向近东西,东端与沂沐断裂带在昌乐附近相交, 西端与聊考断裂带在在平韩屯相会,长约200千米。在1:100万磁力异常平面图上显示为500y~100y的负值带。在1:100万重力异常图上显示为-30毫伽的低值带。物探资料揭示为一组近东西的断裂带,被鲁西隆起区边缘的放射状断裂(东阿、在平、牛角店断裂等)所切割。断裂带的格架和构造形态表明,它是一条引张断裂斜坡带,盖层形变受断裂带控制,因两端分别同沂沐、聊考断裂带相交会,所以整个断裂带活动强度由两端向中间减弱。沿断裂有间歇性中基性岩浆喷发活动和小规模的中基性侵入岩。断裂南侧有一定规模的燕山期中基性侵入岩,如邹平附近的辉长岩体,于斜坡带上有二叠系广布,断裂北侧为新生代坳陷,凹陷内被下第三系超覆,凸起上布有下古生界或泰山群。该断裂带至少在中生代已开始活动。淄博市内的中一下侏罗系坊子组含煤碎屑岩和杂色碎屑岩建造代表了断裂开始发生,早白垩世时,沿断裂带开始了基性或中酸性火山岩喷发,堆积了青山组。下第三系为一套巨厚的黑色、灰绿色泥质岩建造。南北两侧随时代的前进,差异性越来越大。

沧东断裂带位于市域西边缘,由许多短小的雁列式断裂锯齿状衔接起来的一条断裂带。南段在大名附近穿过磁县一大名北西西向断裂后,在河南省南乐附近尖灭。向北经冠县馆陶镇、临清、德州、东光、沧县,在天津东过北塘横向断裂后分成两支,西支与张家口一庙岛断裂带相交于旧宁河,东支走向逐渐转向北东,并与昌黎一宁河断裂相接,全长近400千米。断裂向东南倾,以张性正断为主,倾角30。左右,且有向深部延伸变缓之势。它是华北平原坳陷区南部的临清坳陷内馆陶凸起的和冠县凹陷的分界断裂。断裂西侧馆陶凸起的冠县房儿寨井深1510米,白垩系青山组底部有5米厚的凝灰岩和安山岩组成的火山碎屑岩层,证明有中新生代火成岩和火山活动。东侧冠县甘屯小黄杨庄井深3355.91米,未穿透下第三系沙河街组,说明该断裂西升东降,构造活动自古生代以来控制地层的发育。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宁河7.1级地震分别发生在该断裂的北端,而南段于925年、1884年在河北省大名发生Ms4四风之三级、5级地震。1968年4月2日冠县西4.2级地震,1970年12月12日临清八岔路4.0级地震皆发生在该断裂上,近年来小震记录较少。

东阿断裂北北东走向的正断层。由南向北从梁山县芦里经阳谷县张秋、东阿县城、在平县胡官屯至齐河县贾市交于广齐断裂,全长约90千米。该断裂把鲁西隆起西北边缘的在平一淄博坳陷内次级断块平阴凸起和寿张凹陷分开,控制着两侧中新生代地层的发育。

地处平阴凸起的东阿旦镇711井在深285米穿新生界,见97米石炭系地层后至奥陶系灰岩。断裂西侧的寿张凹陷内,据物探连古1剖面显示,断距在2500米以上,沉积着下第三系、中生界与上古生界地层。据历史资料记载,该断裂曾于1557年、1655年在阳谷县张秋发生4.0级地震,1651年在东阿县刘集发生3.5级地震,近年也有小震活动。

在平断裂一条平行于聊考断裂的次级断裂。位于聊考断裂东侧,北北东走向,断面东倾。从阳谷县寿张经安乐镇、东昌府区的许营至在平县温陈交于广齐断裂,全长约60千米。它控制着寿张凹陷内中新生界地层的沉积。断距一般在200~800米,该断裂曾于513年在许营发生过4.0级地震,近期在寿张、安乐镇及在平县丁块附近常有小震活动。

曹县断裂及巨野断裂位于聊考断裂以东约50千米。曹县断裂在阳谷定水镇西交于聊考断裂,经阳谷大布、四棚、寿张、荷泽曹县延入河南,北段走向近南北,南段折向南西偏转呈西南50。走向,倾向南东,落差大于1500米,长约170千米,控制了上侏罗统及下第三系地层发育,属压扭性断裂,在燕山期第三纪时有活动。巨野断裂在东昌府区朱老庄附近交于聊考断裂,经张秋、寿张集、芦里、营里集、苟村集延入河南,倾向北西,落差大于500米,长约170千米,控制了上侏罗统的沉积,断裂先体为北北东向,南段向南西偏转较大,北段向北东方向偏转,中段近南北,主要活动在燕山期。曹县断裂和巨野断裂大致平行延伸,构成“S” 形。在布格重力异常图上均有明显反映,表现为线形重力梯度带。它们在河南与东西向构造带呈反拉复合关系,曹县断裂在与汶泗凹陷带及成腾凹陷复合部位控制了早第三纪沉积西边界。这两条断裂近代有明显活动,1622年、1675年在郛城附近先后发生过6.0、5.0级地震。1977年7月9日成武县发生4.1级地震。近年来,该断裂微震频繁。

堂邑断裂走向北北东转向东的次级断层,是南唐一堂邑凸起和莘县凹陷的分界断层。断距在在平县菜屯为1100米,到东昌府区八甲刘附近为6100米,向南莘县燕店一带为160米,并与北西向莘县断裂在莘县城西北曹楼相交。在八甲刘北断层分叉,西支经康庄至高唐凸起东南边缘,在高唐城南田楼附近与冠县断裂交于凸起北缘。东支经贾寨,高唐城东交于陵县断裂。堂邑断层在平面上显得复杂,是两条转向相同的断层交加在一起。断层延伸50千米,推断该断层的发生和发展比聊考断裂稍晚,结束时间相

同,根据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沿该断裂发生过一些小震,目前仍有小震活动。

冠县断裂为北北东走向孤形断层。西南起自河北大名,从斜店进入冠县,经烟庄、贾镇、东昌府区的堂邑、八甲刘和临清市金郝庄进入德州市夏津县,全长约80千米。断面北西倾,倾角50。,断距一般为1460-2700米,最大可达4100米,表现为中间小、两头大的特点。它控制了冠县凹陷下第三系地层沉积,从两盘地层对比推断,它发生于古生代末期,燕山期得到发展,近期活动已减弱。该断裂于925年11月18日在贾镇发生4.3级地震,近期小震记录很少,新构造活动不明显。

马陵断裂马陵(大名一磁县)隐伏活动断裂。东起莘县柿子园,呈北西西走向,向西偏北从观城经河北省大名县城南侧,魏县、成安、临漳县城南侧,磁县城至东武仕水库,穿太行山山前断裂,再向西深部延伸至涉县境内与山西晋获断裂相交,其长度约200千米以上。为一倾向北的高角度正断层,属地壳基底断裂。它横亘鲁西隆起区、华北平原坳陷区、太行山隆起区三大构造单元,是临清坳陷与内黄隆起的分界断裂。在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图和电性标志层上均有清楚地显示。据钻孔资料,断裂南侧内黄隆起上的楚一井623米,见太古界地层,而北侧临清坳陷上的朝参1孔3042米未穿中生界。新生代以来,断裂两盘差异活动明显,内黄隆起的前震旦系基底上覆盖300〜500米新生界地层,临清坳陷内新生界厚度达5000米以上。根据历史地震资料记载,1602年曾发生过濮州6.5级地震,1654年朝城曾发生过5.5级地震等7次5级以上地震。目前小震活动频繁,是一条活动较强的地震带。

地层聊城市域全被第四系覆盖,以新生界极其发育为特征。据钻孔资料显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基岩多为太古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中、下统及石炭系、二叠系。中生代地层主要为陆相碎屑沉积,夹有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多发育在断陷、坳陷盆地中。第三系是一套砂岩、泥岩的互层沉积。第四系主要由砂质黏土、黏质砂土及粉砂、细砂层组成。北北东向的聊(城)一 (兰)考断裂纵贯市内中部,近东西向的马陵断裂在市域南部穿过,将全市分为两隆(鲁西隆起、内黄凸起)一坳(华北平原坳陷)地块。三断块的地层发育情况大致相同,但也有差异,故分属于三个地层小区:即东阿、阳谷、在平、髙唐、东昌府区东部属华北地层区鲁西分区的济宁地层小区;临清、髙唐、在平、东昌府区西部,莘县、冠县北部属华北地层区华北平原分区临清一丘县

地层小区;莘县朝城、樱桃园以西、观城以南及冠县南部属华北平原分区开封地层小区。

太古界根据重力、地磁异常特征及与周围山地对比,聊城以东基底构造岩相带是沿北西一北西西向分布,属鲁西泰山群向西北延伸的部分。在其以西,基底构造即岩相带呈北东向展布,向北至燕山地区转为近东西,表明该带系五台群及相当的岩系所构成的基底。聊城军王屯(聊古1)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浅灰绿色绿泥石化花岗片麻岩,蚀变强烈,砂糖状断口,成分以石英斜长石为主。角闪石及云母已蚀变成绿泥石,较疏松。厚12米。与上伏古生界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②黑绿色黑云母角闪石花岗片麻岩,致密坚硬,成分以长石、石英、角闪石为主,次为黑云母及少量石榴子石。角闪石、黑云母片麻理状构造,岩心倾角50。, 厚度大于10.37米。同位素年龄数值分析,认为区域变质作用的终止年龄距今约24.5亿年以前,地层生成更老,属太古代。市域西部,其基底的构造岩相带呈北东向展布,向北至燕山地区转为近东西向,表明该带可能系五台群及相当的岩系所构成的基底。由角闪片岩、片麻岩、石英岩、磁铁石英岩及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和少量大理岩等组成。混合岩化不甚普遍,原岩成分以砂一黏土质和火山岩为主,年龄大于20亿年。市域西南部分的基底构造为秦岭大别山东西向构造带基底构造的延续,区域构造线为北西西或近东西向,褶皱基底无出露,由早元古代的登封群、太华群及中元古代下部的嵩山群组成。前者为一套中深变质的碎屑岩夹基性火山岩和少量碳酸岩,年龄测定为20亿〜24亿年;后者为浅变质的砂一泥质岩石,年龄约为17亿〜20亿年。

下古生界聊城境内下古生界仅包括寒武系和统奥陶系中、下,均以碳酸盐沉积为特征。寒武系岩性为页岩及各种不纯灰岩、鲕状灰岩和竹叶状灰岩,属浅海相沉积。中、下奥陶统岩性:下部为含燧石白云质灰岩,上部为厚层灰岩和豹皮灰岩。早、中奥陶世时海浸规模和海水深度较寒武纪时要大,下沉速度较均一,沉积岩层厚度稳定。震荡运动幅度较寒武纪要小。早古生代即早寒武世一中奥陶世为海浸时期,至中奥陶世末期海水才退去,在这样一个大的海水进退过程中,其间因震荡运动,自然有小规模的海水进退。

寒武系境内的寒武系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在沿黄河的孤山有出露,是一套灰岩、页岩夹泥灰岩建造,厚500〜700米,可分为三统七组。早寒武世来自南面的海水北侵,气候干热,沉积一套紫红色岩层,角

度不整合于太古界泰山群之上。寒武系下统馒头组聊古1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上部为紫红色灰岩夹薄层泥灰岩、暗紫色灰岩。下为紫红色泥页岩,主要组分泥质75%,细粉砂25%,为结晶成菱形的白云光白云岩。厚23米。②灰色灰岩和白云岩及暗紫色页岩、灰岩。白云岩隐晶结构,致密坚硬,遇盐酸灰岩激烈起泡,白云岩不起泡。局部含星点状黄铁矿。厚32米。③灰紫色泥质白云岩和灰色泥质白云岩及灰色灰岩,均为隐晶结构。厚18米。④上部系灰色含白云石页岩和灰色隐晶白云岩互层;中部为暗紫红色页岩和暗紫色页岩互层;下部系灰色隐晶质白云岩。白云质局部含灰质,致密坚硬。厚28米。⑤上为灰色泥灰岩、灰绿色泥灰岩夹暗灰绿色页岩。中、下部系灰色隐晶灰岩, 偶见燧石结核。可见五层浅红色花岗伟晶岩岩脉侵人,坚硬。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次为暗色矿物、角闪石及云母。厚33米。毛庄组聊古1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上部暗紫色砂质页岩和暗灰绿色页岩互层。中下部暗紫色砂质页岩和页岩互层。含云母碎片,局部富集。厚26米。②灰色鲕状灰岩夹暗紫色页岩及砂质页岩,灰岩隐晶一显微晶结构,鲕为灰质,鲕径0.25〜0.5mm。厚18米。徐庄组聊古1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褐灰色泥页岩、暗灰绿色泥页岩及灰褐色泥页岩互层。中部夹三层黑灰色泥质粉砂岩,顶部有灰色隐晶灰岩。底部有灰色灰岩,局部含鲕,鳞皮结构,偶见绿泥石、石榴石。厚30.5米。②灰紫色泥页岩与黑灰色泥质粉砂岩互层。灰紫色泥页岩片状,含云母碎片。厚9米。③上、中部灰紫色泥页岩夹薄层灰色砂质灰岩和灰质砂岩。下部灰色砂质灰岩、紫红色鲕状灰岩及灰紫色页岩、粉砂质页岩。砂质灰岩致密坚硬。可见三叶虫碎片。厚40.5米。

中寒武世是寒武纪海侵顶峰期,由浅海碳酸岩台地和台间沉积的岩石组成。寒武系中统张夏组聊古1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灰色浅灰色泥豹皮灰岩,隐晶一显微晶结构,豹斑泥灰质。厚16米。②灰色浅灰色鲕状灰岩,致密坚硬,微晶至显微晶结构。含有棘皮、三叶虫化石及生物碎片化石,偶见海绿石。厚68米。③ 浅灰色含鲕灰岩,致密坚硬。厚13米。④灰色鲕状灰岩,致密坚硬。微晶至显微晶结构,具重结晶化现象。含三叶虫等生物碎片化石,偶见海绿石。厚89米。

晚寒武世崮山、长山、风山期,怀来运动使地台上升,进入海退期,海水由南向北退却,海面下降,潮汐运动对沉积物的影响更加显著。崮山组为浅海相灰色豹皮灰岩和灰色、紫褐色泥页岩与浅灰色鲕状灰岩互层。长山组由浅海相棕黄色、灰色竹叶灰岩。风山组为浅海相灰色白云岩,含白色石膏脉。寒武系上统崮山组聊古1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浅灰色豹皮灰岩,隐晶结

构。厚17.5米。②灰色、紫褐色泥页岩与浅灰色鲕状灰岩、灰岩互层。鲕状灰岩显微晶结构。厚25米。长山组聊古1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浅灰色含小竹叶灰岩和灰色鲕状白云岩,小竹叶灰色灰质。可见棘皮、腕足类及三叶虫化石。厚6米。②上为灰白色、浅灰色灰岩,下为褐灰色泥质白云岩,致密坚硬,隐晶结构,有断块状和分散状黄铁矿。厚14米。③深灰色白云质泥岩和浅灰色含泥灰岩,含鲕灰岩互层。顶部有两层棕黄色竹叶状灰岩,竹叶为棕黄色泥灰质及白云质,砾状结构。厚30.5米。风山组聊古1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灰白色中至细晶白云岩和浅灰色微至细晶白云岩,局部为灰白色粗晶夹有灰色、绿灰色泥条。该层含有白色石膏脉及无色透明石膏自形晶,占5%-10%, 下部夹有薄层灰色隐晶灰岩。厚69米。②上部浅灰色、灰白色白云岩,微一中晶结构。下部灰色白云岩,微晶结构,偶见白色石膏脉。厚34米。

奥陶系境内地壳随华北地台发展到奥陶纪已处于稳定的阶段,以海相碳酸盐建造为其特征,主要发育碳酸岩。根据岩性岩类组合及地壳运动不同阶段的特点,可分为两个亚建造:即治里、亮甲山组滨海蒸发碳酸岩亚建造及马家沟、八陡组滨海一浅海碳酸岩亚建造。这两个亚建造反映了地壳运动由弱到强,海水由浅至深的变化。因下陷幅度大,同生断裂活动不强烈,未造成断块之间在岩性和沉积厚度上的明显差异。早奥陶世,华北地台南部受怀来运动的影响,造成自南而北的逐渐海退,使地台内海水整体变浅,构成潮坪沉积环境。奥陶系治里、亮甲山组聊古1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厚层块状浅灰色白云岩,致密坚硬,隐晶一微晶结构。厚30米。②灰色白云岩,厚块状,致密坚硬,微晶结构,含有深灰、灰白色燧石结核。厚10米。③浅灰色硬石膏岩和灰色含燧石结核白云岩互层,石膏岩显微晶结构,略具丝绢光泽。厚14.5米。④浅灰色、灰色白云岩,微晶一细晶结构,局部为中晶,含浅灰色燧石结核,由上而下含量逐渐减少,偶见白色石膏脉。上部有一硬石膏层。厚70米。⑤浅灰色、灰白色白云岩,由上往下颜色变白,细一中晶结构,局部为粗晶结构,含白色石膏脉及透明石膏晶体,占5%〜10%,厚22米。

中奥陶世华北地台相对下沉,遭受海侵,境内处于沉积中心。奥陶系马家沟组聊古1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灰色含泥灰岩,豹皮状,致密坚硬,豹斑灰白色泥灰质。中部深灰色隐晶灰岩。厚7米。②上部灰色灰岩和浅黄色结晶灰岩及灰白色白云岩;下部灰白色白云岩,致密坚硬、性脆,隐晶一显微晶结构,灰岩中偶见溶孔。厚14米。③厚层浅灰、深灰色、灰色灰岩夹几

层浅灰、灰白色白云岩,隐晶一显微晶结构,坚硬,偶见溶孔及少量方解石脉。厚54米。④上部浅灰色。含白云质豹皮灰岩,坚硬,隐晶结构,白云石占10%,含海绵骨针及棘皮动物化石。下部浅灰色白云质灰岩, 坚硬,局部方解石脉和黄铁矿。厚19米。⑤厚层块状灰色灰岩,致密坚硬,隐晶结构。厚16米。⑥上为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和白云质豹皮灰岩。下部灰色灰岩, 致密坚硬,质纯。厚16米。⑦厚层块状灰色豹皮灰岩,致密坚硬,隐晶结构,豹斑浅灰色微晶白云质。两层方解石脉晶洞内见黑棕色油迹。厚38米。⑧灰色含白云石豹皮灰岩与黑色泥页岩互层,灰岩坚硬,豹斑白云质及泥灰质。具微细水平层理。厚42米。⑨灰色、深灰色隐晶灰岩,致密坚硬,偶见方解石脉。厚16米。⑩厚层块状豹皮灰岩,中部灰色灰岩;下部夹两层白色石膏层。厚37米。⑪厚层块状灰色灰岩,致密坚硬,隐晶结构。局部为白云质,含少量石膏脉。厚25米。⑫灰色、褐灰色灰岩与浅灰色白云岩互层,致密坚硬,隐晶结构,可见白色石膏脉和方解石脉。厚16.5米。⑬褐灰色、灰褐色灰岩,厚层块状,坚硬,隐晶结构,有三层方解石脉裂缝,晶洞内均见棕黄、浅棕褐色油迹。厚26米。⑭厚层块状灰褐色灰岩及中一薄层浅灰色白云岩,致密坚硬,隐晶结构,偶见方解石脉和石膏脉。厚41.5米。⑮浅灰色白云岩、灰色白云岩及深灰色灰岩,隐晶结构,偶见方解石脉。厚118米。奥陶系八陡组聊古1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厚层灰色隐晶质灰岩,夹薄层棕黄色泥质白云岩和泥灰岩,灰岩致密坚硬,有藻类和贝壳碎片化石。与上伏上第三系馆陶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厚41米。②棕黄色、灰黄色灰岩及灰色灰岩,微晶一细晶次生灰岩,内有多重显微晶方解石包裹体,具齿状镶嵌结构。溶孔裂缝发育多达20%,有少量方解石脉。厚16米。③顶部灰黄色含灰质白云岩,中下部棕黄色次生灰岩,含白云质次生灰岩,微晶一细晶结构,溶孔溶洞十分发育,呈网格状构造,洞孔占40%~50%,为主要地下水层。厚18米。④灰色隐晶灰岩和浅黄色次生灰岩互层,前者致密坚硬,后者中晶结构,网格蜂窝状构造,洞孔达20%。厚17.5米。⑤紫红色、灰黄色角闪石灰岩和灰色、灰黄色泥灰岩,局部洞孔发育,可达5%。厚8.1米。⑥厚层灰色灰岩,微晶一隐晶结构,洞孔占20%~40%。厚19.4米。⑦浅黄色泥灰岩和次生灰岩,夹薄层灰色灰岩及白云岩,洞孔发育,约占20%~50%, 部分溶洞内发育方解石小晶。厚25米。⑧厚层块状灰色灰岩及灰色、浅灰色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致密坚硬,微晶一隐晶结构,溶孔晶洞占5%~10%,可见方解石脉。厚45米。⑨浅灰色、灰色灰岩和白色白云质灰岩,致密坚硬,隐晶一显微晶结构。上部、底部

为两层浅灰、灰白色白云岩。厚28米。⑩灰色白云质豹皮灰岩,隐晶结构,致密坚硬,豹斑灰白色,隐晶一显微晶白云质。厚10米。⑪深灰色灰岩和灰白色白云岩,隐晶一显微晶结构,坚硬。中部浅灰色隐晶白云质灰岩,有少量方解石脉。厚20.5米。

上古生界晩古生代是华北地台相对上升、由海洋转化为陆地的大变革时期,沉积特点是海相地层减少,海陆交互相、陆相沉积相对显著增加。高级陆生植物群及鱼类大量出现,煤及铝土矿分布广泛。市域内上古生界发育有中上石炭统及二叠系,缺失泥盆系及下石炭统。中石炭统本溪组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二叠系与石炭系为整合接触。地层主要为海陆交互相含煤砂页岩建造及陆相砂岩建造。曾遭受后期剥蚀,一般残留厚度约300~400米。是境内的主要含煤岩系。地层处于隐蔽状态,埋藏较深,仅在平阴、阳谷、堂邑、高唐凸起区钻孔中见到。

石炭系中奥陶纪末期受加里东运动影响,境内地壳伴随华北地台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至中石炭世。在长期剥蚀过程中,受地壳变动影响不大,地形较平坦。以后又平缓下降为海,海水侵入,奥陶系风化铁铝残余物经短途搬运沉积为中石炭世本溪组页岩,超覆于中奥陶八陡组或马家沟组之上。此后境内地壳时升时沉,气候温暖湿润,高级陆生植物群及鱼类大量出现,加之海水的进退,形成了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深灰色灰岩及黑色煤层的晚石炭世太原组地层。东阿县旦镇,东昌府区于集、堂邑,临清市康庄的钻孔均见煤层。太原组聊城八甲刘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深灰、灰黑色页岩,含黄铁矿,产植物化石。厚11.5米。② 灰色灰岩,含筳类和海百合茎等化石。厚2.5米。③ 灰色砂质页岩及黑色页岩夹煤层。厚11米。④灰色细粒砂岩,坚硬,具泥质条带和泥砾。厚8.5米。⑤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黏土质胶结。厚10.5米。⑥灰黑色页岩夹煤层。厚6.4米。⑦灰黑色厚层泥岩夹薄层细砂岩。厚1.5米。⑧灰黑色灰岩。厚3.3米。⑨灰色石英砂岩。厚7.5米。⑩灰色页岩,局部含少量砂质。厚14米。⑪灰色中粒石英砂岩。厚6米。⑫深灰色砂页岩。厚9.5米。⑬灰黑色灰岩。厚3.5米。⑭深灰色砂质页岩。厚9米。⑮灰色中粒砂岩。厚5.4米。⑯灰黑色含砂质页岩。厚6米。⑰深灰色灰岩。厚3.3米。⑱灰黑色砂质页岩。厚4米。⑲灰黑色页岩,局部含少量砂质。厚3.5米。⑳灰黑色闪长岩及深灰色灰岩。厚2.9米。㉑灰黑色页岩。厚7米。㉒灰色细砂岩,致密坚硬。厚7.5米。㉓深灰色页岩。厚4.8米。本溪组聊城八甲刘钻孔剖面自上而

下为:①灰色细砂岩,致密坚硬,含黑色泥质条带。厚4米。②灰色、灰白色灰岩(徐家庄灰岩)。厚5米。③暗紫色铁铝质页岩,具鲕状结构。厚5.5米。④灰色、灰白色铁铝质页岩。厚3米。⑤紫色、灰色含砂质、铁铝质页岩。厚4米。

二叠系二叠纪初期,市域地壳经短期海侵后,海水全部退出,造成湖泊沼泽相沉积,形成了山西组底部的燧石层。下统山西组聊城八甲刘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灰黑色、灰色页岩和砂质页岩夹薄层泥质细砂岩。厚1.1米。②灰白色砂岩,致密坚硬,多具方解石脉。厚2米。③灰黑色页岩夹煤层。厚16.4米。④ 深灰色页岩及灰色中细粒砂岩。厚12.4米。⑤灰黑色砂质页岩夹煤层。厚9.9米。⑥灰色细砂岩,致密坚硬。厚9米。⑦灰黑色页岩夹煤层。厚8.9米。⑧ 灰黑色砂岩,含燧石,特别坚硬,具方解石脉。厚1.8米。⑨黑色砂质页岩,含植物化石。厚2.9米。⑩灰色砂岩夹黑色薄层页岩,底部砂岩较纯。厚4.5米。二叠纪中期,气候由暖和变得较炎热、干燥,植物得不到充分生长,泥炭沼的生成受到极大限制,沉积环境由还原变为氧化,沉积由暗变灰,早期局部有可采煤层形成。石盒子组聊城八甲刘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上部灰色、暗紫色页岩夹绿色、白色砂岩;中为灰绿、暗紫色细砂岩夹灰色薄层砂质页岩;下为灰白色砾状砂岩。厚15米。②灰绿、暗紫色页岩。厚39米。③灰白色石英砂岩与灰绿、暗紫色页岩互层。厚27米。④灰白色石英砂岩夹具灰绿斑点的暗紫红色页岩及灰绿色页岩。厚20.5米。⑤上为深灰、灰色页岩夹灰绿色薄层细砂岩。页岩具暗紫红色斑点;中为灰色细砂岩;下为暗紫色含砂质泥岩夹少量灰绿色细砂岩。厚13.2米。⑥灰色页岩,下部有紫色斑点。厚4.5米。⑦灰白色中粒石英砂岩,致密坚硬。厚2.3米。⑧暗紫色砂质页岩夹灰色薄层细砂岩和灰色页岩。厚10米。⑨白色粗粒石英砂岩。厚14米。⑩上为灰色砂质页岩;中为灰色泥质砂岩;下为白色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燧石。厚14.5米。⑪灰色泥质,灰白色粗砂岩。厚8.1米。⑫暗紫灰色含砂质页岩。厚15.8米。⑬暗紫红色、灰绿色细砂岩,灰色中粒石英砂岩,灰色泥质砂岩。厚11米。⑭灰白色含长石石英砂岩,灰色页岩。厚20.4米。⑮暗紫色页岩。厚10.4米。⑯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灰、灰白色砂岩夹灰色页岩。厚20米。二叠纪晩期,市内属氧化较强的陆相沉积。上统石千峰组聊城宋家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上部为深灰色页岩;中为紫红色页岩;下为浅紫红色砂岩。厚17.7米。②暗紫色页岩夹一层浅紫色粉砂层。页岩致密性脆。厚14.5米。③紫红色细粒岩。中部砂粒较细。厚

26.7米。④暗紫红色砂质页岩。厚10.8米。⑤浅紫红、暗紫红色细砂岩。厚17米。⑥暗紫色砂质页岩夹一层浅紫色细砂岩。厚14.5米。

中生界中生代早期的印支运动,揭开了华北地台中生代、新生代构造的序幕。中后期的燕山运动,导致华北地台发生强烈改造,市域内普遍发生褶皱、断裂和岩浆活动,形成市域东部隆起、西部坳陷、西南凸起的二级断块构造及次级四凸三凹相间的断块构造格局,断块间有断裂相隔。东隆西坳的构造格局控制着中生代断坳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化和沉积作用。在这种格局控制下,西部发育一套褶皱型建造,东部则发育一套不完整的环山向斜建造。中生界的三叠系、白垩系、侏要系地层仅在市域西部沉积,其建造发育特征除厚度巨大外,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十分发育,而且火山多次喷发,火山岩和沉积碎屑岩交互沉积。

三叠系三叠纪时沿袭着古生代的地壳运动特点,聊考断裂以东为大面积的隆起,以西属华夏槽地,有三叠系地层发育。该地层为一套由干燥气候向潮湿气候转化的河、湖、沼泽及三角洲相沉积。聊城大屯钻孔剖面显示为一套河湖相的紫红色砂岩、泥岩。岩性多为棕、褐红、灰色的粉砂、细砂岩,含砾砂岩与紫红色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夹少量白云岩、石灰岩和碳质页岩,含有丰富的藻类和胞粉化石,层厚1133.5米。与下伏石千峰组为连续沉积。

侏罗系三叠纪末期,受海西运动影响,构造运动在侏罗纪逐渐强化,白垩纪达到顶峰,侏罗系地层属河流相沉积。中侏罗统冠县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棕红、桔红色硬砂质长石砂岩夹棕色泥岩。斜层理明显,胶结较致密,厚36.8米。②棕红色泥岩与桔红色硬砂质长石细砂岩互层,泥岩疏松,微含砂质;砂岩为碳酸盐、黏土和铁质胶结。底部为棕红色砾状砂岩。厚7.8米。③浅棕红色中细粒长石砂岩,硬砂质长石砂岩夹棕红、草绿等杂色泥岩和砂质泥岩。砂岩含石英砾,以泥质及碳酸盐胶结为主,斜层理明显。厚31.1米。④棕色、棕红色砂质泥岩夹棕红色硬砂质长石细砂岩,泥岩较疏松;砂岩致密坚硬,基底式胶结为主,斜层理发育。厚28.3米。⑤棕红色泥质粉砂岩,上部夹中一细砂岩,泥质、钙质胶结。厚7.1米。⑥棕色、棕红色泥质砂岩夹棕色泥岩和钙、铁质粉砂岩。厚大于36.7米。

白垩系侏罗纪后期燕山运动开始影响境内,聊考、堂邑、冠县、沧(县)东(光)等断裂开始活动,几个隆起开始上升,在莘县、冠县凹陷继续沉积白垩系地层。下白垩统冠县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灰色泥岩。致密坚硬,质纯。厚15.9米。②紫灰色泥岩夹灰绿色薄层中粒硬砂质长石砂岩。厚21.9米。③灰色泥岩夹深灰色厚层砾状砂岩及深灰色砂岩。厚29.3米。④ 灰色厚层砾状砂岩夹浅紫灰色泥岩及深灰色砂岩。厚19.8米。⑤深灰色中、细粒硬砂质长石砂岩夹灰色泥岩,上部夹薄层砾岩,底部为厚5米左右的凝灰岩及安山岩组成的砾岩,砾径可达7.5厘米。厚32.5米。

新生界燕山运动后,境内地壳受聊考大断裂带的控制,鲁西隆起进行继承性差异运动,以隆起为主。隆中有近似等距排列的东西向断裂活动加剧,凹陷逐渐由东向西扩张,形成了一系列近东西向的断陷盆地。如在平淄博凹陷内堆积了近千米的湖泊相含石膏、岩盐、钙泥质黏土岩。临清坳陷的新生界是属于渤海湾盆地的沉积范畴,为近海陆相半开阔河湖相的沉积建造。呈北北东向展布,其内堆积了数千米的泥砂质湖相沉积。晚第三纪、第四纪,境内接受平原河流相沉积。自下而上分为五个组,即下第三系的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

孔店组白垩纪末早第三纪初,华北地台相对宁静,境内地层古新统遭剥蚀,缺失古新统地层。始新世初燕山运动强烈活动,馆陶、堂邑、阳谷、平阴凸起急剧上升,沧东、冠县、堂邑、聊考、在平等断裂落差迅速加大,形成了北东向条带分布的冠县、莘县、东阿等箕形断坳盆地。由于沉积范围变小,周围强烈挤压,形成了马头状的馆陶、堂邑、阳谷中生界潜山带。中生界砂泥岩比较松软,露出地面的山头很快被夷平,并充填于水下的各分隔凹陷中,形成了境内下第三系湖相孔店组沉积。下第三系始新统孔店组在平贾寨钻孔剖面,以灰、灰紫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夹薄层泥岩。下部富含白云岩,厚度为377.5米。

沙河街组下第三系渐新一始新统沙河街组在平贾寨钻孔剖面:沙一段为灰、灰绿色泥质及灰、灰黄色砂质灰岩,鲕状灰岩。本段灰岩发育并含有塔螺化石,厚114米。沙二段以紫红色为主的泥岩夹粉砂岩,泥岩多含石膏,下部以灰绿色为主,碳屑及黄铁矿较富集,可见多层黑色碳质页岩,厚595.5米。沙三段为深灰、灰色为主的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中部为灰色含鲕灰岩,黑色碳质泥岩较集中,厚306米。沙四段以紫红、灰色泥岩为主,与细砂岩互层,厚278米。

东营组下第三系渐新统东营组冠县小黄杨庄钻孔剖面:深棕、红棕色泥岩,深棕色粉砂质泥岩与浅棕、灰白、灰绿色、粉砂岩,浅棕、灰绿色粉细砂岩呈等厚互层,与下伏沙河街组呈整合接触,厚165米。

馆陶组早第三纪末,华北地区发生强烈构造运动,使上第三系馆陶组地层不整合于下第三系东营组之上,此时新华夏系构造定型。晚第三纪时与华北平原连成一体,全市上第三系广泛发育。上第三系中新统馆陶组冠县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浅黄色中细粒砂岩。厚10米。②浅黄色砂质泥岩,固结差,含灰质结核。厚21米。③浅黄色砂岩夹泥质砂岩及砂质泥岩,砂岩胶结疏松,含灰质结核。厚38米。④黄、白色细砂岩及泥质砂岩互层,上部以砂质泥岩为主,固结较差;下部以泥质砂岩为主,含零星泥岩块。厚38米。⑤棕黄色砂岩和泥质砂岩,中部夹砂质泥岩。厚53米。这套浅灰、灰白色块状砂砾岩夹少量浅灰绿色、棕红色泥岩组成的地层,由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华北地区首次于冠县(今河北馆陶县)房儿寨孔发现,该井处于临清坳陷内馆陶凸起之上,故定名“馆陶组”。

明化镇组全境较均匀分布。上第三系上新统明化镇组聊城八甲刘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浅棕黄色黏土岩、灰棕黄色砂岩,黏土岩含灰绿色斑块,砂岩疏松,厚126米。②浅棕黄色黏土岩与土黄色细砂岩互层,厚208米。③浅棕黄色黏土岩夹土黄、棕红色细砂岩,厚214米。④棕红色泥岩、暗紫红色砂质泥岩夹土黄、灰白色细砂岩,厚164米。⑤棕红、暗棕红色泥岩,厚318米。

第四系广泛分布全区。全新统主要为冲积、湖沼相沉积,厚度7〜25米。全新统冠县电厂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土黄色黏质砂土,松散,为耕植层,厚2米。②灰黄色砂质黏土,松散夹黏质砂土,交错层偶夹粉土层,水平层理明显,厚9.37米。③黑色粉土质淤泥,松散,厚2.5米。④土黄、灰色、黑色细砂层,颗粒均匀,含泥质,可见长石石英,厚5.74米。⑤灰黑色细砂质淤泥,松散,有臭味。厚4.55米。更新统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厚度30〜260米。更新统冠县电厂钻孔剖面自上而下为:①土黄、黄褐色砂层,松散夹红黄色黏质砂土,厚28.75米。②黄褐色黏质砂土,厚1.4米。③土黄色细砂层,松散,厚1.4米。④黄褐色、灰绿色砂质黏土,质细含有少量钙质结核,厚23米。⑤ 灰绿、黄棕色含螺中砂,松散,分选性好,厚24.29米。⑥黄褐、灰绿色砂质黏土,松散,厚2.5米。⑦土黄色中砂,松散,厚3.78米。⑧黄褐、灰绿色黏质砂土夹黄褐色砂质黏土,厚12.92米。⑨黄褐色中砂,厚6.92米。⑩黄褐色黏质砂土,较硬,厚9米。⑪棕黄色黏土,致密较硬,厚4.67米。⑫肉红、黄褐色砂质黏土夹棕红色黏土,致密较硬,厚19米。⑬灰绿、土黄色黏质砂土,结构紧密,较硬,厚14.58米。⑭土黄色中砂,颗粒均匀,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厚12.14米。

地形地貌聊城市境内除东阿县沿黄河一带有11处残丘外,其余皆为黄河泛滥冲积平原。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泛滥,上游携带物质沉积不均,境内形成岗、坡、洼相间的平原微地貌类型。其中岗地占46.8%,坡地占43.6%,洼地占9.6%。境内地貌主要分为河滩高地、决口扇形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沙质河槽地等6种类型。此外,东阿县境内尚有10余座石灰岩残丘。全境地势平缓,西南较高,东北略低,地面坡降1/6500~1/7500,海拔高度在22.6~49.0米之间。最高49米(莘县西南部),最低22.6米(高唐东北部)。(见彩色插页第49页)

河滩高地由古黄河泛滥主流两侧冲积而成。主要分布在临清市的唐元、潘庄、尚店、朱庄、路庄、大辛庄、胡里庄、老赵庄、松林,冠县的斜店、冠城、孙瞳、杨召、万善、店子、烟庄、兰沃、清水、甘官屯、柳林、辛集、元造户,阳谷县的城关镇、李台、大布、郭店屯、十五里园、阎楼、范海、四棚、七级、阿城等乡镇,面积27479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1.5%。地形部位相对较高,地面径流排泄通畅,地下潜水埋藏深度一般为6~8米,水质较好,矿化度0.5~1.0克/升,基本无涝碱灾害,但受干旱威胁严重。土壤类型主要为脱潮土和潮土,质地为沙壤土和轻壤土,适宜种植经济作物、耐旱的粮食作物及林果等,当以建设棉、油、林果生产基地为宜。按所处地势部位划分,该地貌类型上部称为河滩龙背高地,下部称为河滩高地。

决口扇形地由黄河决口骨干支流冲积而成。主要分布在高唐县的赵庄、三十里铺、清平、固河,在平县的菜屯、贾寨、洪官屯、杨官屯、肖家庄,冠县的万善、清水、兰沃等乡镇,面积30973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0%。地下潜水埋深4~6米,矿化度0.5~1.5克/升。地面起伏不平,土壤质地均为沙质土,保水、保肥能力差,常受风沙危害,有的地块经风力搬运形成沙丘,土壤肥力低,适宜花生、地瓜种植及林业、牧业生产。

缓平坡地由古黄河泛滥漫流沉积而成,是市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地貌类型。除临清、冠县面积较小外,其他县区均有大面积分布。面积为37.88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4.8%,地下潜水埋深3~6米,矿化度0.5~2.0克/升。地势平缓,排水不畅,常有涝灾和盐渍化威胁。土壤类型主要是潮土亚类和盐化潮土亚类,其次为壤质脱潮土、碱化潮土及潮亚土。质地多为壤质土,适宜多种作物生长,是市内粮棉的主要产区。按所处的地形部位和潜水埋深不同,该地貌类型可划分为高坡地和平坡地两种,面积各占50%左右。

浅平洼地由古黄河泛滥时分离主河道的静水沉积而成。主要分布在东阿县的陈集、杨柳、高集、大李、牛角店、姚寨、大桥、黄屯、单庄、姜楼及东昌府区大张乡的牛角洼村、李海务镇的谭家洼村、阎觉寺镇的白家洼村,阳谷县的西湖大洼、坡里、七级郝林大洼、王营大洼村等,面积70880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8.1%。地势低洼,地下潜水埋深较小,一般在2米左右,矿化度1.0~2.5克/升。排水不畅,雨季容易积水成涝,在洼地边缘的土壤易发生盐渍化。土壤类型以潮土亚类和盐化潮土为主,质地多为黏质土,保肥性好,通气性差,耕性不良,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及发展渔业生产。该地貌类型的最低洼处称为碟形洼地。

背河槽状洼地主要分布在黄河、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及赵王河等骨干河流沿岸,呈带状或小片状分布,地势低洼,面积4529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1%。由于受河水的补给,地下潜水埋深较小,一般1~3米,呈滞流状态,水质较差,矿化度高,一般1.5~3.0克/升。土壤类型以盐化潮土为主,盐渍化严重,有的成为大片盐碱荒地,适宜发展林业种植及渔业生产等多种经营项目。

沙质河槽地由古黄河泛滥主流冲积而成。主要分布在莘县的王奉、王庄集、张寨、古云、大张家、樱桃园、古城,临清的路庄、朱庄、唐元、杨桥、石槽、松林和金郝庄等乡镇及冠县的南满菜村至柳行头村的沙河地带。面积35093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有的槽状明显,如高唐县三十里铺的马颊河东侧,两岸高差2~3米,有的槽状已模糊不清。地下潜水埋深2~5米,矿化度0.5~1.5克/升,水质较好。地面高低不平,雨季易积水,局部低洼处有盐渍化威胁。土壤类型多为风沙土和沙质脱潮土,土壤肥力低,风沙危害严重,适宜发展林果业和牧业。石灰岩残丘东阿县沿黄河北岸有位山、关山、苫山、贾山、鱼山、曲山、香山、艾山、张山、凌山等10余座不足50米高的石灰岩残丘,海拔高度均在百米以下, 面积28560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3%。旧时, 此地虽有开山之举,但其用量小,山体相对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特别是1958年位山水利枢纽工程投建以来,采石量显著增加。其后,随着道路、桥梁及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山体迅速缩小。至2001年, 部分山丘已不存在,剩余者多已大部开采。

地震聊城市境属华北地震区华北平原(沉陷区)强震带的第三(聊考)发震地区的中北段,为一个多地震的地区。从公元513年至1970年,有文字记载的 Ms≥3级以上有感地震77次。其中Ms≥5.0级破坏性地震7次,最大为1502年10月27日莘县柿子园6.5级地震。7次6级以上地震有6次发生在市域南部,仅1099年2月27日临清北5.0级地震发生在沧东断裂附近。1976年7月15日聊城地震台短周期三分向DD—1型微震仪投入观测记录,至2001年记录到境内大小地震83次。另有36次境外大地震波及市域。1662年4月17日山东长清(36.6°;116.8°)5.5级地震,1668年7月25日山东莒县郯城(35.3°;118.6°)8.5级地震,1829年11月19日益都、临胸(36.6°;118.5°)6级地震,1830年6月12日河北磁县(36.4°;114.2°)7.5级地震,1937年山东荷泽(35.4°;115.1°)7.0级地震,1966年3月8~22日河北隆尧(37°21’;114°55’)6.8~7.0级地震,均波及市域,造成境内房屋倒塌,人员伤亡。

地震地质地震发生于地壳深部,震源区的构造环境须通过对活动构造带垂向、横向的变化特征研究来实现。境内属基岩覆盖区,活动构造的存在及其特征的认识须依赖于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的结果。

区域重力场特征:鲁西隆起西部及临清坳陷东部地区处于同一区域重力带内,区域平均布格重力值表现为由西向东逐渐增大,对照人工地震资料,它反映了地壳厚度由西向东变薄。鲁西隆起区以降低为特征,一般在 -25毫伽左右;临清坳陷则更低,一般在-30毫伽以下。鲁西隆起区和临清坳陷之间相隔有北北东向聊考重力等值线密集带,其梯度为2.5毫伽/千米。在相同区域重力背景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地块内部明显重力值次级变化规律——重力正负异常带和重力梯度带, 大致划分凸起和凹陷,并推断断裂的存在。鲁西隆起区西部北北东向重力异常带大致有两条,一是靠近聊考断裂带的荷泽一阳谷相对重力高值带,另一条为寿张相对

重力低值带。在上述相对重力高带上,均缺乏下第三系和中生代地层,基底多为古生代地层,太古界少。盖层为第四系及上第三系,厚度一般为400~1000米,表现为凸起,而相对重力低值带上,沉积了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上第三系下伏地层为下第三系或侏罗系,表现为凹陷。临清坳陷东部靠近聊考断裂带,展布有两个北北东向的相对重力低值带,即莘县相对重力低值和冠县一德州相对重力低值带,都表现为凹陷。

区域磁场特征:根据域内及附近的区域磁场强度, 走向及变化特征,大致可把境内划分为3个磁力异常区和两条区域磁力异常带。①鲁西正磁力异常区,以正磁力异常为背景,其背景值一般为100y~200y异常轴走向近南北,与中新生代断裂切割有关。②济阳坳陷正磁力异常区,以正磁异常为背景,其背景值一般为200y~600y磁异常轴走向以近东西向为主,局部异常峰值高达1000y是深部前震旦纪花岗片麻岩引起的。南侧斜坡带不规则的局部强磁异常带,与鲁西正磁力异常区北侧的局部规则磁异常带相对应。③临清坳陷东部正磁力异常区,以正磁异常为背景,其背景值一般为50y~250y间有局部负磁力异常,磁异常轴走向以北北东向为主,与中新生代的断裂作用有关,与鲁西隆起区正磁力异常区西部近南北向磁力异常带遥相呼应。上述3个磁力异常区之间存在着两条较明显的磁力异常带:①齐广负磁力异常带,位于鲁西正磁力异常区与济阳坳陷正磁力异常区之间,峰值变化大,一般-50y~ -100y该带较开阔,根据负磁力异常走向近东西分析,它是济阳坳陷基底内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广齐断裂带有密切关系。②聊考负磁力异常带,位于鲁西正磁力异常区和临清坳陷正磁力异常区之间,峰值变化较大,一般-50y~ -300y异常轴走向为北北东,这与聊考断裂带密切相关。这两条磁力异常带都处于强烈构造变动带内,推测这里地温梯度大,居里面较浅,负值带或峰值变化甚大的正磁力异常带是强烈断裂活动的产物。

利用重力资料计算的地壳厚度,反映了全市莫霍面的起伏变化状态。莫霍面等值线发生扭曲、畸变之处,往往与活动构造带间的交叉、交会部位一致。境域地壳为一地幔隆起区,莫霍面起伏不大,深度一般为32-34千米,顺聊考断裂为一北北东向地幔隆起带,与市域以南的曹县一沛县东西向隆起带交会于荷泽一带。莫霍面隆起区对应长期沉降的地堑盆地,控制盆地形成的则是活动大断裂,反映了深部物质上隆引起的垂直应力作用。域内结晶基底泰山群和五台群均已强烈褶皱,盖层褶皱构造并不发育,多表现为垂向的宽缓的波状起伏和平面上舒缓的走向弯曲,形态上开阔平缓,波状起伏,空间上正负相间并呈弧形组合展布。境内断裂发育,延伸长,落差大,形态复杂,活动剧烈,控制作用强,对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地震活动特征聊城地震活动强度较低,震源浅, 以ML2~4级地震为主。震源深度一般在8~30千米范围内。地震在空间分布上主要沿聊考断裂带两侧分布,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ML.3.0级以上有感地震较多,有史料记载的就达80余次。聊考带的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大致可分为3个平静期和3个活跃期,即相对平静期和相对活跃期交替出现。公元953年~1493年为第一平静期,540年只发生Ms≥4.75级地震2次。1494年至1520年为第一活跃期,发生Ms≥4.75级地震4次,最大为6.5级。1521年 -1621年为第二平静期,100年间未发生一次Ms≥4.75级地震。1622年~1675年为第二活跃期,发生 Ms≥4.75级地震5次,最大6.0级。从1675年至1922年为第三平静期,发生Ms≥4.75级地震2次。从1923年进入第三个活跃期,至2001年共发生Ms≥4.75级地震5次,最大为7.0级。3个活跃期均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具有活跃期短、平静期长的特点。除境内地震外,周边地区的强震活动对全市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如1668年郷城8.5级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境内近几年来地震活动呈活跃上升态势,主要表现为有感地震频发,能量释放加速。

地震灾害防御境内自1970年设立地震机构以来,聊城市地震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①参与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具有严重次生灾害工程项目的论证,为这些项目的建设提供地震研究资料;②严格地震行政执法,对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督促其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③与宣传、广播电视、教育等部门合作,对全社会,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了人们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④制订了《聊城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也已制订本部门的应急预案,做到震前有准备、震后有方案,明确了各部门抗震救灾中的职责,能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境内地处聊考断裂带的中、北段,构造背景较复杂。为了更好地进行地震机理分析,聊城地震观测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有测震、地磁、水氢(FD-105K,FD-125)、水质分析、色谱、电导、水位、动物等多种测试方法,并配有水化监测车,在聊城、德州、荷泽3个地区选择21个观测点。自1988年起每半年观测一次,可对

地下水气的特殊组分进行分析。另外,对莘县一朝城一阳谷环线和临清一在平两条测线进行地形变流动观测,对临清一威海、聊考带两条测线进行地磁流动观测。同时还加强了宏观观测网的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地震监测,在各县(市、区)布设了群众观测网点,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震知识,组织发动城乡居民对地震临震前以地下水、动物为主的异常变化进行宏观观测。地下水动态观测网主要是通过观测地下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研究其异常动态的时空、强度分布规律。为获取地震预报、地壳内部结构等准确、连续、及时可靠的资料,将观测资料定时输入计算机,并使用测震学日常分析预报软件CAPSeis和地震前兆数据库,对处理系统集成平台CAPOmen进行分析。利用空间扫描、时序处理等方法,对境内及邻近地区的地震形势提出趋势性判定意见,及时捕捉临震异常,以减少地震对社会和人民所造成的损失。

地震安全性评价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对重大工程、特殊工程、生命线工程、有次生灾害工程等的建设或抗震加固,除提供场地烈度外,还要考虑地震动对工程的特殊影响,要对场地地震动特性进行专门研究,给出地震动参数或进行工程场地的地震小区划,为工程抗震设计和已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20世纪50~60年代,境内无重要工程项目,因而没有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7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域的工程建设项目陆续开始进行,市地震局和山东省地震局共同进行市域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见重要工程地震项目表。

续表

气候聊城市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62.8~64.8,年干燥度为1.7~1.9。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冬季太阳辐射减弱,干旱寒冷。总的看,境内农业气候资源较为丰富,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全市年平均气温为13.3°C

左右,1月份最冷,平均为-1.5°C~ -2.7°C;7月份最热,平均为26.5°C~27.0°C。全年≥0°C积温4884°C~5001°C,全年≥10°C积温4404°C~4524°C。全市范围内热量差异较小,热量分布东南部东阿县偏多,东北部高唐县偏少。无霜期平均为193~201天,初霜日平均出现在10月24-28日,最早出现在10月6日,最晚出现在11月21日;终霜日平均出现在4月9~14日,最早出现在3月23日,最晚出现在5月5日。年平均降水量为526.0-614.4毫米,最多年降水量为890.7毫米(在平,197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187.2毫米(临清,1992年),全市降水分布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全年降水近60%多集中在夏季,夏季易出现局部内涝。秋季雨量多于春季,春季干旱发生频繁,有“十年九春旱” 之说。冬季降水最少,只占全年的3%左右。全年降水多集中于农作物生长期内,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全市光资源比较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4.1小时,年平均太阳总幅射量为5028.3~532.4兆焦/平方米。全市气候资源比较丰富,且可由黄河水灌溉弥补,所以多种农作物对气候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境内种植业历史悠久,成为华北主要农作物棉花、小麦、玉米、林果、蔬菜的集中种植区。但是,自然灾害岀现频繁,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冰雹、大风、干热风、低温连阴雨、霜冰等,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见彩色插页第50页)

太阳辐射全市光照资源充足,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5028.3~5321.4兆焦/平方米。在地域分布上,在平最多,莘县最少。极端最多年为5740.1兆焦/平方米,最少年为4350.1兆焦/平方米。年辐射总量80%的保证率为5003.2-5141.4兆焦/平方米。境内光照资源与全国比较,虽不及青藏和内蒙古,但比长江流域、华南、东北等地丰富,在省内属中高值地区,高于鲁中和鲁南。年内太阳辐射以夏季(6~8月)最多,占全年的30.9%~32.5%;春季(3~5月)次之,占全年的30.8%~31.1%;秋季(9~11月)辐射明显减弱,只占全年的20.9%~21.3%;冬季(12~2月)最少,仅为全年的15.3%~15.6%0全年太阳辐射量按时间划分,1~6月为递增,7~12月为递减,全年高峰值出现在5~6月,低值在12月。在太阳总辐射中,可被用于作物吸收的这部分光合有效辐射,约占总辐射量的49%,作物能够吸收利用的光能实际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全市年平均光合有效辐射2466.0~2608.4兆焦/平方米。主要作物全生育期内平均光合有效辐射量为:冬小麦1507.2~1591.1兆焦/平方米,夏玉米841.5~896.0兆焦/平方米,棉花1586.8-1683.1兆焦/平方米。所以,境内光能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在气温≥10°C期间的光合有效辐射更为丰富,各县市区均在1647.7兆焦/平方米以上,占全年的70%。见聊城市各县市区月平均太阳总辐射表。

聊城市各县市区月平均太阳总辐射表

(单位:兆焦/平方米)

续表

续表

日照境内累年平均日照时数2328.8~2604.1小时,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6%~62%,其分布趋势由西南向东北递增,莘县最少,在平最多。全年日照时数,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5~6月份平均日照达487.6~542.4小时,分别占全年的20.9%和20.8%, 冬季最少,仅占全年的20.3%。平均总辐射能量为120.1~127.1千卡/平方厘米,以5月份最大,为14.8~15.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百分率在60%以上,日平均达8.4~9.4小时,有利于小麦的灌浆成熟和棉花的生长。12月和1月最少,月平均日照时数只有160小时左右。见表1、表2。(见彩色插页第50页)

聊城市各县市区月平均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率表

表1(单位:小时)

续表

2002年聊城市主要城市日照时间表

表2(单位:小时)

气温市域属鲁西平原,地势平坦,地貌类型差异微小,年、月平均气温各县市区差别不大。全市年平均气温13.3°C左右,由西北向东南递增,临清最低为12.9°C,东阿最高为13.7°C,增幅为0.8°C。境内年斗均气温的变动范围一般在12°C~14°C之间。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为-1.5°C~ -2.7°C,东阿较临清高1°C;7月最高,为26.5°C~27.0°C,各县市区差异较小;6月中旬至8月中旬,旬平均气温高于25°C;4~10月,月平均气温在14.0°C~27.0°C之间。全市平均气温一般在8°C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9.2°C~ -22.7°C。≥-10°C的极端低温日数,临清、高唐分别为24.1天和19.2天,其余县区仅10.4~16.2天,不影响冬小麦的安全越冬。年平均日较差11°C左右。5月份为全年温度日较差最高之月,多年平均在12.7°C~13.6°C。7月份日较差相对较小,一般在8.9°C~9.5七之间。全市年平均最高气温19.0°C左右,最高日出现在6月份,为32.0°C左右。4~10月是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气温一般在20°C~32°C,基本适宜农作物生长。极端最高气温全市在39.9°C~41.1°C,≥30°C以上的高温日数年平均74.6~79.1天,以冠县莘县、高唐最多,都在78天以上,主要集中出现在6~7月份;≥35°C的高温日数年平均12.4~15.9天;≥40°C的最高气温年平均0.1~0.6天,出现机遇很少.对农业生产影响不大。见表1、表2。(见彩色插页第50页)

聊城市各县市区月平均气温表

表1(单位:°C)

续表

平均在570毫米以上,东阿最多达614.4毫米,莘县最少为526毫米左右。从降水量与气温变化的搭配上看,属雨热同季型。年际间降水量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848.7~890.7毫米,最少年降水量187.2~339.2毫米,年相对变率一般在18.3%~25.8%,最大达70%。各季降水量分布不均,差异较大。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平均达327.3~389.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63%;秋季(9~11月)在94.3~111.0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17.8%~18.1%,春季(3~5月)降水量在77.0~95.9毫米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14.5%~15.6%,;冬季(12~2月)降水量在14.3-18.5毫米之间,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7%~3.0%。从全市主要农作物的生长期内降水情况看,自然降水可以满足夏玉米的需要。但因年际变化较大, 分布不均,有时仍需灌溉。小麦生长期内降水则严重不足,亏缺量高达67.1%~69.9%,一般年份都需要靠灌溉补充。棉花需水和自然降水大致吻合,但亦亏缺5.9%~17.1%,特别是棉花蕾期之前,一般年份都降水不足。见表1、表2。(见彩色插页第50页)

2002年聊城市主要城市平均气温表

聊城市各县市区月平均降水量及变率表

表1(单位:毫米)

降水全市多年年降水量平均为526.0~614.4毫米,东部、东南部多于西部、西北部,东阿、东昌府、在平续表

湿度与蒸发域内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7%。其中,7〜8月份相对湿度最大,为80%〜82%;春季3〜5月份最小,为58%〜60%;其余各月为60%~80%„ 全市各地相对湿度的差异较小,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范围在65%〜69%,是年际变化比较稳定的气象因子。年蒸发量全市平均为1836毫米,最大为1995毫米(临清),最小为1725毫米(阳谷)。每年中,6月份蒸发量最大,平均为299毫米;1月份最小,为47毫米。

风聊城市全年平均风速为3.4米/秒,月平均风速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规律是:春季风速较大,4月份月平均风速为4.5米/秒;夏季风速较小,8月份月平均风速为2.5米/秒,但在局部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时,也能出现短时大风。平均风速的地理变化是北部偏大,南部偏小。全年最多风向为南风、偏南风,出现频率为44%,又以春季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次为北风、偏北风,出现频率为30%,各季出现次数较多;东、西风在全年出现次数较少。

2002年聊城市主要城市降水量表

表2(单位:毫米)

霜冻聊城市境内在春、秋季节里也常出现霜冻, 地面最低温度达到0°C以下,给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危害,通常称为霜冻。首次出现在秋季称为初霜冻。全市初霜冻日期一般在10月24日至10月28日,最早在10月6日,最晩在11月21日。最晚出现在春季的称终霜冻,平均出现日期在4月9日至14日,最早出现在3月23日,最晚出现在5月5日。市内无霜期平均为193〜201天,最长的年份为227天,最短为167天。见聊城市各县市区霜冻初、终日期及无霜期表。

聊城市各县市区霜冻初、终日期及无霜期表

续表

6日停止生长,“雨水”前的2月24日返青,“清明”后的4月8日拔节,“立夏”前的4月30日抽穗,“立夏” 后的5月6日扬花,“小满”后的5月23日乳熟,“芒种”前的6月5日成熟。夏玉米,平均在“芒种”后的6月10日播种,“夏至”后的6月23日呈三叶期,“小暑” 前的7月6日呈七叶期,“大暑”前的7月19日拔节, “大暑”后的7月27日秀穗,“立秋”前后的8月5〜12日开花、吐丝、乳穗,“处暑”后的8月29日乳熟,“白露”后的9月13日成熟。棉花,平均在“谷雨”前的4月18日播种,“立夏”前的5月2日出苗,“小满”后的5月26日呈三叶期,“夏至”前的6月19日现蕾,“小暑” 后的7月13日开花,“白露”前的9月5日裂铃。见表1、表2、表3。

表1聊城市各县市区冬小麦全生育期光、热、水数量

雨淞雾淞聊城市境内雨淞(又称冻雨)、雾淞屡年发生,雨淞危害严重的有1979年、1986年、1987年等年份,最长持续时间4〜5天。1979年2月21〜24日,阳谷、莘县、东昌府区、东阿、在平、冠县等6县区出现雨淞,并伴有8〜10级以上大风,气温急剧下降,电线结淞(冰)厚度3~5厘米,地面结冰2〜3厘米。1987年11月25〜30日,境内先后出现降雨、淞粒和淞转雪天气,气温骤降至-12°C以下,平均积雪深2.5毫米。

农作物物候期聊城市境内农作物主要有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其物候期为:冬小麦。平均在“秋分”后“寒露”前的10月5日播种,“寒露”后的10月12日出苗,“立冬”前的11月4日分蘖,“大雪”前的12月续表

续表

表2聊城市各县市区夏玉米全生育期光、热、水数量

159表3聊城市各县市区棉花全生育期光、热、水数量植物物候期聊城市境内主要木本栽培植物有毛白杨、旱柳、枣树、桃树、苹果树等。其物候期为:毛白杨,平均在“春分”前的3月11〜24日花芽萌发、花开花落,“清明”后的4月7日展叶,“霜降”前后的10月14-27日树叶变色始落,“小雪”前的11月21日树叶落末。旱柳,平均在“惊蛰”后的3月8日萌芽,“春分”后的3月22〜29日展叶、开花,“清明”后的4月8日花末,“谷雨”后的4月25日种子成熟,“霜降”后的10月25日叶色始变,“小雪”后的11月26日树叶落末。枣树,平均在“谷雨”前后的4月1〜26日发芽、展叶,“小满”后“夏至”前的5月30日至6月20日花盛、花谢,“秋分”后“寒露”前的9月28日至10月6日叶变色始落,“霜降”前的10月19日树叶落末。桃树,平均在“春分”后的3月25日花芽萌发,“清明”前的4月3日花始开,“清明”后的4月6日叶始展,呈花盛期,“谷雨”前的4月17日为花末期,“寒露”后的10月16-19日叶色始变、始落,“立冬”前的11月8日树叶落末。苹果树,平均在“春分”后的3月28日叶芽萌发,“清明”前的4月3日展叶,“谷雨”前的4月13日开花,“谷雨”后的4月25日花末,“白露”前的9月3日果实成熟,“寒露”后的10月7日叶色始变,“霜降”后的10月24日树叶始落,“大雪”前的12月3日树叶落末。

动物物候期聊城市境内天然动物主要有豆雁、家燕、布谷鸟、青蛙等。其物候期为:豆雁,平均在“雨水”后的2月28日始见,“大雪”前的12月2日绝见。家燕,平均在“清明”前的4月4日始见,“寒露”后的10月17日绝见。布谷鸟,平均在“小满”后的5月23日始鸣,“大暑”前的7月14日终鸣。青蛙,平均在“谷雨”前的4月11日始鸣,“寒露”后的10月10日终鸣。蟋蟀,平均在“大暑”后的7月26日始鸣,“霜降”后的10月24日终鸣。蚱蝉,平均在“芒种”后的6月14日始鸣,“秋分”后的9月24日终鸣。

河流聊城市境内河流众多,分属于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黄河及其支流金堤河从南部边境流过。属于海河流域的卫河和卫运河从西部边境流过;徒骇河和马颊河排水骨干河道,从西南到东北贯穿全境。纵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古代京杭运河从东南到西北流过全境。全市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200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10条,100平方千米至300平方千米的24条;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下的田间排水沟渠3362条。

黄河聊城段位于黄河下游弯曲性窄河段的上端。现行河道系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兰阳铜地质地理

瓦厢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后形成。黄河在境内流经阳谷县阿城和东阿县关山、单庄、黄屯、大桥、牛角店、大李等6个乡(镇),全河长59.51千米,流域面积29平方千米。黄河聊城段河道窄狭,属弯曲性河段。对岸(右岸)为梁山、平阴、长清县中低山区,隶属泰山山系,地势高亢,无堤防,有黄庄、解山、姜沟、外山、龙桥、田山、望口山、刘山头等山基突出河岸,是右岸制导河势的天然节制点。左岸除鱼山(长410米)、艾山(长930米)两座山头外,其余均为人工修筑的堤防。黄河堤防聊城段长60.36千米,是在原民埝(沿黄滩地上的居民为保护田园房舍修筑的防水埝)基础上培修起来的。险工主要有陶城铺、位山、范坡、鱼山、南桥、旧城、井圈、毕庄、康口、周门前,共长28.1千米,占堤线长的46.6%,有陶城铺、陶城铺东、位山、郭口等引黄闸4座,总设计流量415立方米/秒,设计灌漑面积461千公顷。其中,位山引黄闸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闸,设计流量240立方米/秒,承担着位山灌区农田灌溉和引黄人卫、引黄济津送水任务。陶城铺东引黄闸自1996年建成后,因下游输水渠等工程不配套,尚未启用。黄河聊城段主河槽300~1000米,最窄断面文山卡口,宽仅275米,是黄河下游最窄的卡水口。有大小滩区14处,面积较小,一般不足1平方千米,滩面较窄,平均宽370米,其中关山滩区面积最大,4.34平方千米。黄河聊城段水少沙多。境内艾山站多年平均径流量约438亿立方米,沙量10.76亿吨,平均含沙量244千克/立方米。水沙年际年内丰枯变化很大,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黄河水量的减少,连续几年出现了断流现象,水沙不适应,输沙能力不足,泥沙沿程淤积,河床逐年抬高,2001年河床滩面已高出背河地面3~5米。黄河聊城段汇入的支流,右岸有大清河、浪溪河、玉带河,左岸有金堤河。黄河聊城段地理位置重要,辖段堤防是华北平原的门户,一旦失事,将严重危及京津以南广大地区的安全。1998年以来,黄河聊城段的防洪工程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进行了大规模建设。至2000年6月,高差在0.5米以上的堤段(12+900-62+516)已全部加高完毕;对堤防浸润线出逸点的堤段进行了淤背加固处理,共加固13段,长16.4千米,淤筑高程全部达到2000年设防标准;完成险工坝岸改建141段;完成控导工程整修5处;建设生物防浪林5.05千米。累计完成土方1127.7万立方米,石方19.3万立方米。(见彩色插页第13页)

金堤河聊城段金堤河发源于河南省滑县,全长159千米,流域面积5047平方千米,其中聊城境内河长80.8千米,流域面积9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12亿立方米,金堤河纵穿北金堤滞洪区。北金堤聊城段是北金堤滞洪区的北围堤,始建于东汉末年,因其位于现行河道以北而得名。在聊城市境内,北金堤沿莘县、阳谷绵延83.4千米,有白庄、葛楼、道口、张青营、姬楼、朱楼、古城、斗虎屯、金斗营、莲花池、贾垓、张秋、东堤等13处险工83道帰坝;有高堤口、东池、道口、仲子庙、明堤、赵升白、八里庙、张秋等8座排水闸,总设计流量为104.5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28.6万公顷。自1951年北金堤滞洪区开辟后,政府高度重视北金堤建设,对北金堤先后进行了大规模治理,仅3次大培堤聊城段就完成土方2281.8万立方米,达到了设计标准。整修、改建险工埔坝用石5.5万立方米,使重点工程得到了石化。尽管北金堤尚未真正接受过滞洪运用的检验,但它在战胜历次金堤河内涝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沿堤群众根据北金堤防御黄河特大洪水和抵御金堤河内涝水的双重作用,称北金堤为“防洪御涝的生命堤”。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国家投资所限,北金堤雨毁、水毁严重,已明显不适应黄河防洪和防御金堤河内涝水需要,亟待综合治理。

漳卫河聊城段漳卫河是海河流域南系省际边界的一条重要行洪排涝河道。流经聊城市的冠县和临清市,于冠县的斜店乡班庄村入境,下与夏津县的白庄接壤。堤防总长83.69千米,其中冠县段30.506千米(包括卫河9.17千米)、临清段44.184千米。漳河、卫河在冠县徐万仓汇流后始称漳卫河。卫河设计行洪流量2500立方米/秒,漳河设计行洪流量1500立方米/秒。漳卫河设计行洪流量4000立方米/秒,校核行洪流量5500立方米/秒,排涝流量1150立方米/秒。漳卫河是一条典型的蜿蜒性河道,河道弯曲半径一般在500-1200米之间,主槽宽度一般在120~200米之间,为单式河槽,河床比降约为万分之一。聊城市漳卫河段内现有险工18处,总长11810米,已通过工程措施砌护长度10455米;桥梁17座,其中公路桥6座、铁路桥3座、生产桥8座;穿堤建筑物42处,其中较大型涵闸10处。除引黄穿卫枢纽及引黄济津人卫闸属聊城河务处直接管理外,其余属地方分级管理,病险问题相当突出。新堤及薄弱堤段11处,总长30.31千米, 为漳卫河扩大治理构筑成的新堤段,未经过较大洪水考验;上堤坡道38条,其中防汛可利用坡道31条。境内设有冠县南陶水文站和临清水文站,皆建有水文遥测报汛系统。

徒骇河聊城段徒骇河流域位于黄河下游北面, 东南和南部接黄河、金堤河流域,西靠马颊河流域,北与德州市徒骇河流域相接。流域内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降在1/5000~1/7000之间。起点和出境处地面

高程相差22.65米。徒骇河是市内骨干排水河道,发源于莘县文明寨村,流经河南省的南乐及境内的大部分县(区),于李集进入德州市禹城境。境内徒骇河干流长度169千米,流域面积5176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0.3%。流域内包括阳谷县、东阿县、聊城经济开发区全境和莘县、东昌府区、在平县、高唐县的大部,耕地面积34万公顷,是市内重要的粮棉基地。徒骇河流域内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支流3条,即金线河、赵王河、四新河,100~3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2条(含二级支流4条),即范莘干沟、俎店渠、周公河、西新河、在新河、在中河、七里河、赵牛河和二级支流小运河、中心河、巴公河、管氏河,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灌排体系。其干流有节制闸8座(袁庙闸、滑营闸、杨庄闸、李凤桃闸、王堤口闸、四河头闸、陶桥闸、刘桥闸),橡胶坝1座(昌东橡胶坝),堤防涵闸126座,桥梁60余座。节制闸前设计蓄水量2136万立方米,年调蓄水量1178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6.87万公顷。(见彩色插页第13页)

马颊河聊城段聊城市内的骨干排水河道。其流域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发源于河南省,在境内莘县沙王庄入境。境内长125千米,流域面积2805.8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3%。干流河道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扩大治理,竣工已30余年。期间先后建成节制闸8座、涵洞(管)109座、生产桥52座。8座节制闸名称自上而下分别为马村、甘寨、务庄、张洼、王铺、薛王刘、裴庄、李奇。闸前蓄水量1397万立方米,年调蓄水量598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47万公顷。主要支流有辛庄沟、鸿雁渠、冠堂渠、冠三干渠、青年渠、德王东支、德王河、裕民渠、胡姚河、沙河沟、管道沟、唐公沟等12条支流。

京杭运河聊城段京杭运河是由历史上不同时期开挖的几条人工运河,经过修建扩建串通而成。流经聊城市的京杭运河,当地人称小运河,全长97.5千米。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漕运兴旺,进入繁盛时代,给聊城市的经济、文化带来空前繁荣。历史上,黄河溃决屡犯京杭运河,河道经常淤塞。至清末,临清至黄河段仅有小船往来。1938年11月,日军侵占聊城后,运河长期无人管理,破损严重。1958年修建位山灌区,原小运河系统被打乱,有的河段作为输水渠道,并在小运河以西开挖新京杭运河,以后因引黄灌溉下马,未全面挖通。1970年恢复引黄灌溉后将此段作为三干渠。从此,小运河由各县分段治理,再没有作为通航河道统一治理。张秋至官桥口段(阳谷段)成了灌排两用河道;周店至辛闸段(东昌府区段),其中的周店至四河头

段改为引黄二干渠,四河头至辛闸段为小运河分干;辛闸至马颊河段(在平段),曾作为引黄渠道,马颊河治理时将小运河截断,使其废弃;马颊河至卫运河段(临清段),分段作为引黄渠道。现在,小运河工程轮廓基本保留完整,聊城市城区一段作为古运河景点正在开发建设。(见彩色插页第4页)

东昌湖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鱼邱湖见城建和旅游分编同条。

土壤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全市土壤共分为褐土、潮土、盐土和风沙土4个土类,褐土、潮土、湿潮土、脱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潮盐土、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固定风沙土10个亚类,27个土属,104个土种,全市土壤总面积为70万公顷。按全国土地生产力分级,全市无一级地;二级地1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4.2%,主要分布在在平、莘县、阳谷、高唐等县;三级地3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45.5%,主要分布在冠县、临清、东昌府区、莘县等县市区,是全市面积最大、分布较广的一种土地;四级地13.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2.3%,主要分布在阳谷、高唐、东昌府区等县区;五级地5.85万公顷,占总面积的8%,主要分布在阳谷、高唐、在平等县;六级地只有587公顷,分布在东阿县。各县市区之间各级别面积差异较大。

褐土类褐土母岩为石灰岩,成土母质是坡积、洪积物,土壤呈棕褐色,故称为褐土。褐土零星分布在东阿县的香山和曲山等残丘脚下,面积仅29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004%。土层厚度1~10米,表层质地为沙壤土,土壤瘠薄,因所处地形部位较高,地下水位低,多数无水浇条件,所以粮棉产量低,但适宜发展林果业生产。

潮土类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土类及最主要的土壤类型。面积65.74万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93.89%。该类型土壤在潜水作用下,可向不同方向演变。当地下水位上升时,潜水出流不畅,交替影响浅层土壤,使土壤向盐化方向演变;当地下水位下降时,潜水排泄通畅,使浅层土壤不受潜水影响,向脱潮土方向演变。依据地下水埋深和土壤新生体状况,将潮土类分为潮土、脱潮土、盐化潮土、碱化潮土、湿潮土5个亚类。

潮土亚类面积30.38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43.4%,是全市分布最广的一个土壤亚类。该土类地下水埋深3~5米,按表层土壤质地和沉积条件不同,分为沙质潮土、壤质潮土、黏质潮土和淤滩潮土4个土属。沙质潮土,分布在地形部位较高的河滩高地下端和缓平坡地上部。壤质潮土,分布在缓平坡地中下部。钻质潮土,分布在浅平洼地。淤滩潮土,即由近代黄河水淤积的滩地,面积较小,分布在东阿县黄河河槽内。

脱潮土亚类面积22.56万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2.2%,主要分布在冠县、临清、莘县、阳谷县等县市相对地形部位较高的河滩地及缓平坡地上,地下水埋深5~7米。按表土质地划分,该亚类分为沙质脱潮土和壤质脱潮土2个土属。

盐化湖土亚类面积11.66万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6.6%,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浅平洼地和缓平坡地下端。地下水埋深2~4米。按土壤质地和盐分组成不同,该亚类可分为沙质氯化物盐化潮土、壤质氯化物盐化潮土、黏质氯化物盐化潮土、沙质硫酸盐盐化潮土4个土属。

碱化潮土亚类面积1万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4%,分布在东昌府区、莘县、东阿、阳谷等县区的缓平坡地与浅平洼地相接部位,一般同盐化潮土呈复区并存。碱化潮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农田管理粗放所致。

湿潮土亚类面积1460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2%,分布在在平县、阳谷县、东昌府区的背河槽状洼地和浅平洼地。按土壤质地不同,该亚类土壤分为沙质湿潮土和黏质湿潮土2个土属。

盐土类面积1.51万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2.16%,主要分布在高唐县、东昌府区、在平县和莘县的背河槽状洼地及浅平洼地中的稍高部位,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水质较差,矿化度一般为1.5~3.5克/升, 盐分通过毛管水上升运动,向表层土壤积聚形成盐土,耕层土壤含盐量在0.8%以上。由于盐土含盐量高,改良利用难度大,农作物难以生长,目前多为荒地,为市内后备土地资源。盐土类只有潮盐土1个亚类,按盐分组成不同,分为氯化物潮盐土、硫酸盐一氯化物潮盐土、氯化物一硫酸盐潮土3个土属。

风沙土类面积2.76万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95%。集中分布在莘县、冠县、在平、高唐、临清五县市的黄河故道区域。由于风力搬运和降水冲蚀,形成大小不同的沙丘。土壤质地为松沙土,养分含量极少,漏水、漏肥,只能用于发展林果业生产。按风沙土流动程度分为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固定风沙土3个亚类。

土壤质地即土壤的沙黏性。按土壤普査分类, 全市土壤质地分为松沙土、紧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和重壤土。沙土,面积2.86万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4.1%,主要分布在莘县、冠县、在平、髙唐、临清等县市的黄河故道区域。该土壤结构性差,养分含量低,农作物产量低,适宜发展林果业生产。沙壤土,面积17.35万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24.8%, 主要分布在临清、东昌府区、冠县、高唐等县区的河滩高地上。其耕性较好,但肥力较低,适宜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轻壤土,面积36.57万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2.2%,分布全市各县市区的缓平坡地上,其沙黏适中,水肥气热协调,粮棉产量较高,是全市面积最大、质地较好的土壤。中壤土,面积10.8万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5.5%,主要分布在东昌府区、莘县、在平、东阿、阳谷等县区的缓平坡地下部,土壤质地偏黏,养分含量高,保水保肥性好,粮食产量较高。重壤土,俗称黏土,面积2.4万公顷,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3.4%,主要分布在东阿县及东昌府区的浅平洼地上。土壤潜在肥力较高,保肥能力强,但供肥能力差,耕性差,受涝灾威胁严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

土壤养分按照全国土壤养分含量统一分级标准,全市土壤养分状况是:有机质含量较低,氮素不足,磷素缺乏,钾素较丰富。根据1979~1984年土壤普查化验,全市0~20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0.76%~0.93%,平均0.80%;全氮含量0.052%~0.069%,平均0.059%;全磷含量0.12%~0.15%,平均0.14%;碱解氮含量35~65Ppm,速效钾含量88~163Ppm,平均118ppm。除速效钾属三级外,其余养分含量属于四级和五级。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全市土壤养分含量均有明显提高。

水土流失全市风沙区面积25.2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其中,风沙区水土流失面积20.05万公顷,占风沙区面积的79.5%。主要分布在冠县、莘县、临清、高唐、在平等县市的古黄河故道区域和东阿县、阳谷县、东昌府区引黄灌溉的源头县区。近年来,随着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工作力度的加大,全市已初步治理面积达18万公顷,占风沙区水土流失面积的90%。但全市目前农业灌溉仍以引黄为主,在引黄河水的同时都有大量泥沙随水而入,造成土地沙化。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防止和减少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163植被据1985年土壤普查资料,境内天然植被很少,仅有零星灌木林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74%,分布在古黄河故道沙丘地带。地表植被多为农作物,人工栽培的用材林、农田林网、“四旁”树木和经济林木及次生草木植物群落。1985年林木覆盖率为9.1%。1990年,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3.7%。2001年,境内共完成成片造林9300公顷,育苗面积2800公顷,年末林木覆盖率达到15.7%。(见彩色插页第14页)

土地资源聊城市土地总面积871457.15公顷,人均土地面积0.16公顷,人均耕地数量高于全省和全国。土地质量较好,土层深厚,沙黏适中,垦殖率较高,耕地数量较多。土壤由黄河泛滥冲积而成,具有以下5个特点:一是土层深厚,沙黏相间。由于黄河多次泛滥沉积,使覆盖层厚度达数百米,并形成沙黏相间的土层构造。在1.5米土层内,沙均质占21.2%,壤均质占20.4%,黏均质占3.1%,沙体型占2.7%,壤体型占2.2%,黏体型占9.3%,沙底型占11%,夹黏型占8.3%,其他型占21.8%。二是土壤颗粒比较均匀,无大沙粒。粉沙粒约占80%,毛管孔隙占绝对优势,毛管水上升高度可达到1.8米;渗透性差,水和盐不易自土体排出,土壤易发生盐渍化。三是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土壤酸碱度(pH)7.5~8.5,碳酸钙含量高,有强石灰性反应。所以,施用铵态氮肥易挥发,水溶性磷肥易固定,不适宜喜酸性植物生长。四是成土母质为黄土高原土壤,具有一定肥力,沉积后即可垦为农田。但由于养分自然分解快,人工投入少,使土壤肥力处于较低状态。五是土壤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可溶性盐类,耕层土壤一般含盐量0.1%~0.2%,盐化土壤含盐0.2%~0.5%。土壤类型主要有潮土、盐土、风沙土、褐土4个土类,其面积分别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93.89%、2.16%、3.95%和0.004%。按土壤表层质地分,有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全市耕层土壤养分状况为有机质含量较低,氮素、磷素不足,钾素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缺乏。根据1989年土壤测定,全市土壤有机含量0.262%~1.486%,全氮0.0224%~0.120%,碱解氮24.9~98.4ppm,速效磷2.45~28.0ppm,速效钾62~205ppm。按全国土壤养分含量的六级标准划分,除速效钾属三级外,其他养分含量属于四级和五级。按全国土地生产力分级标准划分,全市没有一级地,二级地占24.2%,三级地占45.5%,四级地占22.3%,五级地占8.0%,各县市区差异较大。

土地利用据1996年土地资源变更调査,聊城市

土地利用率为96.84%,在全省范围内利用率是较高的地市。同时说明境内的土壤后备资源比较贫乏。全市有土地总面积871457.15公顷,已利用土地中,耕地569431.05公顷,园地35430.74公顷,林地23371.85公顷,水域63579.67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9173.83公顷,交通用地30389.74公顷。全市未利用土地面积20080.27公顷。在未利用土地中,盐碱地、荒草地所占比重较大。

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全市农用地面积分布较为广泛。有耕地面积569431.0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34%,在耕地中又分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菜地等。全市人均耕地面积高唐县最多,莘县最少。全市共有园地35430.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6%。在园地中又分为水果园、干果园、桑园、茶园和其他园地,全市园地中水果园占绝对优势。境内无茶园用地。全市林地中又可分为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等。境内林地分布以莘县、冠县最多,其他依次为高唐、在平、东阿、东昌府区、阳谷,最少的为临清市。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水利用地、交通设施、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全市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29173.8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8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辖区面积最大的是东昌府区,其他依次为莘县、阳谷、临清、冠县、在平、高唐、东阿,各县市区分布情况差距不太大。从二级分类来看,城镇用地面积占其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比重,以东昌府区最大,其次为临清市,最小是东阿县。农村居民点面积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比重,冠县最大,临清市最小。独立工矿用地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比重,最大的是东昌府区,最小的是冠县。全市交通用地面积为30389.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8%。交通用地占比重最大的是东昌府区,最小的为东阿县,全市八县市区只有东阿、莘县没有铁路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包括沟渠和水工建筑物用地。全市水利设施用地42222.6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84%,面积最大的是东阿县,最小的为冠县。

未利用土地属土地后备资源。2001年,聊城市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0080.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其中荒草地比重较大。在八县市区中,未利用土地面积最大的是高唐县,最小的是冠县。境内未利用土地中,可开发为耕地的有13333公顷左右,可开发为林地的有8万公顷左右,可开发为养殖水面的有3333公顷左右。近几年来,全市特别是莘县、东阿县在土地开发利用方面迈出一大步,莘县、东阿县的土地开发,省市两级政府领导曾多次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1999、2000年,省政府投资160万元、市政府投资300万元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同时,在平县沽漯河涝洼地500公顷土地开发项目、阳谷沉沙池40公顷、莘县废弃窖场200公顷土地复垦项目已得到国家立项。

土地生产力聊城市境内耕地的生产力水平总的趋势是越来越高,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耕地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据统计资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含小麦、谷子、水稻、地瓜、高粱等10余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6.94万公顷,总产626595吨,每公顷单产735千克。200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17697公顷,总产3390679吨,每公顷单产5325千克。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越来越小,而总(单)产量却越来越高。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逐年增加,总产(单产)也逐年增加。境内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谷子、大米、地瓜、高粱等10余种。小麦品种经多次更新,栽培品种逐渐向中、上等水肥条件的高产品种过渡,产量水平逐年提高。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花生等,产量可观。蔬菜、瓜果作物主要有白菜、甘蓝、萝卜、黄瓜、西瓜、蕃茄、辣椒、菜豆、芸豆、葱、蒜、韭菜、菠菜等20余种。近几年来,大棚种植蔬菜、双孢菇的种植不仅在全市生产量大,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园地面积中,果园比重占的较大,占园地面积的99.59%。1990年,全市园地面积5.93万公顷,水果产量77465吨,每公顷水果只有1954千克,生产率比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水果已成为生活必需。为适应这种变化,全市的果树栽培有了较大发展,品种也随之增多,总产量(单产)有了很大程度提高。2001年,水果产量达到349914吨,优质果品率有了较大提高。境内土壤类型适宜多种林木的栽培和生长。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市活立木总蓄量为252.04万立方米,刺槐2.16万立方米,杨树类87.82万立方米,梧桐8.86万立方米。全市林木蓄积量最大的是莘县,为43.82万立方米,占全市总蓄积量的17.39%;其次是冠县,为42.99万立方米,占全市总蓄积量的17.06%。2001年,境内共有林地面积7666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占的比重较大。见聊城市各县市区土地生产力分级面积表。

聊城市各县市区土地生产力分级面积表

注:东阿县分出六级地587公顷,占全县面积的0.9%。

水资源聊城市境内水资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客水。当地水资源受制于大气降水,客水受制于黄河、漳卫河、金堤河的来水。市内的浅层地下水适宜开发利用的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1.9%。深层地下水都有淡水可开发利用,但是域内参与循环逐年得到更新和恢复的水量却较少。降水多年平均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为3.125亿立方米,降水入渗补给浅层淡水资源量为8.32亿立方米,扣除重复量后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为11.388亿立方米。按2001年底全市人口耕地计算,人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为204立方米,亩均占有当地水资源量为137立方米,由于经济技术等多种原因,目前尚不能全部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咸水、微咸水由于灌溉技术和淡化技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还不能全部开发利用,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可利用量仅为7.07亿立方米。客水资源来量逐年减少,由于引黄河水限流,多年平均进入市内边界水量为306.3亿立方米,这些径流大部分是在汛期,灌溉季节很少。尤其是黄河水,国家为了保证城市生活及重点工程项目用水,对沿黄省份的引水量做了定量限制。金堤河、漳卫河近年来径流量很少,甚至断流,多年平均引、提两河水量仅为1.12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聊城市地表水水资源主要有降水径流过境河道引用水量和入境河道的径流量作为境内的地表水资源量。入境河道(徒骇河、马颊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41亿立方米,过境河道的引用量10.33亿立方米(黄河8.5亿立方米、金堤河1.12亿立方米、漳卫河0.7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引客水资源量为11.74亿立方米。当地多年平均降水径流量为3.125亿立方米,全市地表水可利用总量为12.00亿立方米(包括引用客水资源量)。

地表水水质1986年12月,聊城地区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为评价境内地表水水质,在没有降水和引用客水的情况下,对全市排水骨干河道及主要支流与沟渠的地表水取样58个,作了11个项目的化验,按地表水污染指标单项分级标准综合评价为:pH值在6.98~9.41之间,其中超过8.5的水样有17个,占29.3%, 主要分布在徒骇河的聊城、莘县段,在平县的在新河、在中河及东阿县的赵牛河、官路沟和阿胶厂附近,总硬度全部偏髙。氯化物超过每升300毫克的水样有10个,占17.2%,主要分布在聊城市区的排水沟,临清市小运河人卫河口处及阳谷县的金线河与在平县的在中河。生化需氧量、化学耗氧量及氨氮3项元素的含量普遍偏高,即有机污染较重,大部分属三级以上水。5项毒物(酚、氰、碑、汞、6价铭)除6价辂未检出外,其余4项元素在近一半的水样中不同程度的超标,造成程度不同的污染。

地下水资源聊城市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对象是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有直接联系并参与水循环的浅层地下水。重点是计算全市地下水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浅层淡水资源,深层地下水资源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具有相对稳定的区域性隔水层,外区域的水源很难补给。目前只研究浅层地下水水资源,全市各种入渗补给量多年平均为14.08亿立方米,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9.17亿立方米,蓄水入渗补给量0.19亿立方米,引客水灌溉入渗补给量3.97亿立方米,河道侧渗补给量0.22亿立方米。

地下水水质聊城市境内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其水质也相应有所区分。①浅层地下水水质。浅层地下水从淡水丰富区过渡到贫乏区,其化学类型由以重碳酸盐类为主,逐步过渡到重碳酸一硫酸盐、重碳酸一氯化物为主,呈西南东北方向带状分布。这种水化学的分布状态明显地受潜水一浅层微承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所控制,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与含

盐量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以重碳酸盐为主的地下水含盐量一般小于1克/升,而重碳酸一硫酸盐或重碳酸一氯化物类型的地下水,含盐量一般在1〜1.5克/升,以氯化物为主的地下水含盐量一般不大于2克/升;浅层淡水丰富区,地下水含盐量一般为0.5〜1.5克/升,以重碳盐酸为主,较丰富区的地下水含盐量均小于2克/升,以重碳酸一硫酸盐为主。贫乏区地下水含盐量小于2克/升,以重碳酸盐一氯化物为主。浅层咸水区地下水含盐量一般为3~5克/升,部分地段可达10克/升以上,以氯化物重碳酸盐和氯化物硫酸盐为主。从市内浅层地下水水质情况看,农村的地下水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绝大部分适于饮用,但城区附近的浅层地下水中,5毒元素超标及水质污染较重。②深层地下水水质。深层地下水中的咸水部分,其含盐量一般为3~5克/升,水化学类型以氯化物一硫酸盐和硫酸盐一氯化物为主。深层承压淡水,全淡区内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盐一氯化物和重碳盐钠镁水,含盐量均小于2克/升,个别地段小于0.5克/升,pH值在7.5〜8.0之间,呈弱碱性。其他淡水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以氯化物一硫酸盐为主,pH值与全淡区相当。深层承压淡水的硬度相对于浅层地下水普遍小一些,而含氟量高一些。境内深层承压淡水均未受到污染。

水资源可利用量聊城市境内水资源包括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量及由降水入渗补给的地下水资源量。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125亿立方米, 可以利用水资源量为0.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32亿立方米,其可利用量为7.07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扣除重复量593万立方米)为11.388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总量为7.33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聊城市地处鲁西隆起区的西部边沿及临清凹陷的东部,沉积矿藏有下第三系的石油、天然气和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的生油岩层及石炭二叠系的煤炭及伴生铁矿,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的灰岩和石膏,上第三系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太古界的地下热水。据地质部门勘探证实,境内具有相当丰富的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有8种,初步测算潜在矿产资源价值达3073.5亿元,占全省的6%,仅次于泰安、东营、济宁,居全省第4位。

石油和天然气聊城市境内西半部各县,地质构造属中新生代簸箕深断陷盆地,是良好的生油岩系发育的场所。据勘察,油气储集地段分布在莘县、高唐大部,东昌府区、临清中部,在平西部和冠县东部。据勘测,石油储量5.5亿吨,天然气储量3000亿立方米。临清凹陷南部生油区临清凹陷,西起广宗凸起,南至鲁西隆起,北以聊城一临清一广宗一线与胜利、华北油田分界,南接内黄隆起和东濮凹陷,面积约1.01万平方千米。自西向东依次分为丘县凹陷、馆陶凹陷、堂邑凹陷、莘县凹陷等4个亚一级构造单元。该区生油层系多,分布广,厚度较大。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均有一定的生油层。莘县凹陷、冠县凹陷,下第三系沙一段、沙三段、沙四段+孔店组,均有一定厚度的暗色泥岩,其中以沙三段中、下亚段最集中,是主力生油层系,相比而言,莘县凹陷优于冠县凹陷。沙三段、沙四段+孔店组生油层,深埋一般在2000~3000米,最深5000余米,在钻探过程中,有6口井发现油气显示和气测异常(堂古1、堂古4、聊古1、华4、莘参1、莘2),均分布于莘县凹陷中部及其东西隆起之上。显示层位有奥陶系、石岩系+二叠系上、下第三系。莘2井 (沙三段下亚段)-3303.4 -3387.5米发现3层油气层,荧光粉砂岩1.38米;井深3395.0米测后放槽面见油气显示。胜利油田钻井公司4572钻井队,在堂邑次凹北部梁水镇梁闸村附近,打岀贾2井(沙三段),在 -2674--2689米处取芯,发现油斑灰质鲕粒白云岩2.02米,荧光砂岩283米;-2177.5--2691.8米电测解释,含油水层1层3米,气层1层1.4米,油干层2层9.4米(其中油层4.2米);对-2680.6 -2691.8米井段试油,日产3~4.5立方米。经分析对比认为,原油来自沙三段,说明莘县凹陷曾发生有油气生成运移过程,应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预测该油区石油资源总量为1.7~5.5亿吨,且50%的资源集中在堂邑次凹陷区;天然气总资源量预测为1513~3027亿立方米,其中莘县、冠县凹陷区为502~1004亿立方米。国家对该区的地质找油工作加大了资金投入。

莘县西南部采油区该油区有文明寨油田、古云集油田及卫城油田,均隶属于中原油田。文明寨油(气)田位于大张家镇、古云镇及河南省清丰县瓦屋头乡的东部。主要含油层位为下第三系渐新统沙河街组的沙二段上部及沙三段中下部,沙一段底部、沙二段顶部也有气层显示。据明1井资料,沙二段至沙三段二亚段含油气层47层,总厚度83.4米,油层平均厚度26.2米,埋深1360~2320米,原油田由饱和烃、芳香燈、沥青质及非煌等组成,质量较好。已探明含油气面积6.84平方千米。古云集油田主要分布于古云镇境内。含油气层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的沙三段二亚段以下,埋深2700~3500米,原油质量较好。天然气组分以甲烷(79%)、乙烷(11%)等为主,已探明含油面积达6.15平方千米,含气面积0.78平方千米。卫城油(气)田(北段)分布于古云镇,属于卫城油田山东的一

部分。主要含油气层位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的沙三段下部,局部地区油层向下延续到沙四段和二叠系的油层中,油层之上也有沙三段二亚段的气层。油气层平均厚度18.9米,埋深1540~3100米,原油质量较好。天然气组分以甲烷(79%)、乙烷(11%)等为主。已探明含油面积23.5平方千米,含气面积约12.51平方千米,莘县境内部分约占该油田的50%。莘县西南部采油区有油气水井961眼,年产原油85万吨,伴生天然气1.2亿立方米。(见彩色插页第14页)

饮用天然矿泉水境内矿泉水资源十分丰富,在东阿、阳谷、在平、东昌府区等县区均有发现,尤其东阿沿黄河一带,更是量大质优。经山东省天然矿泉水鉴定委员会鉴定,境内已探明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的矿泉水有7处,其中东阿泉矿泉水在1994年全省矿泉水质量评比中,名列榜首。

东阿泉饮用天然矿泉水赋存于第三系淡水泥灰岩岩溶裂隙中,可采资源量250立方米/日,其动态稳定,地质环境优越。经水质动态监测分析证明,水质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87)命名的要求,其中锶含量为0.529~0.584毫克/升,偏硅酸含量为21.0~22.3毫克/升,其他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锂、锌、溟、碘、硒等)亦有较高含量,是一种矿泉类型为锶型,水质类型为重碳酸、氯化物一钙、镁型饮用天然矿泉水。1992年9月20日,在山东省地质矿产局主持下,由省地矿、轻工、卫生、防疫等部门专家组成评审鉴定委员会,对《山东省东阿县东阿泉饮用天然矿泉水调查报告》进行了评审,一致认为,东阿泉矿泉水的限量指标、污染物指标、微生物指标等,均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要求,提出可以作为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予以开发。山东省地质矿产局以鲁地审字(92)68号文批准实施。1993年5月,“东阿泉”牌矿泉水已正式投入瓶装生产。见下表。

东阿泉饮用天然矿泉水化验指标对比

(单位:毫克/升)续表

续表

古阿泉饮用天然矿泉水产于阳谷县阿城镇古阿井中,其井水清洌甘美,是历代煮制阿胶用水。古阿井系大口浅井,水质易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根据专家建议,于1992年6月在古阿井西10米处,建成深235米深井,6月17日化验结果,含偏硅酸27.7~32.5毫克/升,锶0.35~059毫克/升,还有锌、溟、硒等多种对人体发育有益的微量元素,达到了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87)命名的要求,是一种含锶、偏硅酸的硫酸盐一氯化物一重碳酸一钠型的饮用天然矿泉水。省地矿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可行性论证,认为属于优质天然矿泉水。见下表。

古阿泉饮用天然矿泉水化验指标对比

(单位:毫克/升)

地热温泉境内各县市区均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与外地相比又有其独有的特点。至2001年,境内已有4眼热水井,分别位于高唐县、临清市及聊城市政府所在地。冠县、阳谷县等县也在着手开发地热资源,地热资源开发前景比较广阔。

聊城军王屯地热温泉聊古1井位于东昌府区军王屯村,坐标位置为北纬36°26’,东经116°02’,井深2338米,自上而下钻穿了厚785米的新生界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组成的古潜山盖层、厚882米的下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夹白云岩地层,以及厚640米寒武系滨海一浅海相鲕状灰岩、泥质页岩夹石膏地层,在基底太古界泰山群花岗片麻岩中进尺30.72米终孔。该井自流,水温52°C,最大流量1800立方米/日,一般控制在150~170立方米/日。水中富含钾、钠、钙、镁、铁、硼、锶等阳离子和氯根、硫酸根、重碳酸根、氟、溴等阴离子,pH值74,总硬度138.5德国度,总碱度8.41毫克当量/升,水中溶解氮、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由于含铁量高,流出地面氧化后,呈黄色浑浊状。该地热温泉尚未充分利用,只有市地震局建一水化站,进行地震监测。军王屯村开办一处小型简易温泉池,利用少量热水,大量热水资源被浪费。见下表。

聊城军王屯温泉水质化验指标地质地理

续表

临清地热温泉位于临清市区青年办事处,属临清凹陷区,基岩埋深大约4000米上下,950米以上岩性以砂岩为主,电阻率较高,一般在20毫欧姆左右,含水层较发育,总厚度25米左右,水温42°C~45°C。1993年7月,天津市凿井厂在临清市九龙市场内打出一眼温泉井,井深1354米,提水量120立方米/小时,出水温度45°C。温泉水总硬度0.5毫克当量/升,pH值7.8,总碱度9.8毫克当量/升,固形物11.31毫克/升,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含量为488.14毫克/升,阳离子以钙离子为主,含量为7.01毫克/升。此处已建成温泉娱乐城,温泉大浴室、桑拿浴池、游泳池等已建成使用。见下表。

临清温泉水质化验指标

石膏据地质勘探资料,境内石膏矿埋藏于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地层中,主要有在平一阳谷预测区和堂邑预测区。在平、阳谷石膏预测区分布在阳谷西部、东昌府区东部和在平中部,呈东北一西南条带展布,南北长128千米,东西宽15千米,面积约1900平方千米。东昌府区军王屯钻孔,含石膏8层,单层厚度0.5〜2米,总厚度9米,埋深780〜1588米。堂邑石膏预测区分布在冠县与东昌府区、临清与髙唐四县市区交界区域,呈西南一东北条带展布,南北长70千米, 东西宽5千米,面积约350平方千米。东昌府八甲刘堂古1孔,寒武系灰岩中含石膏7层,单层最厚10米; 奥陶系灰岩中含石膏9层,单层最厚9米,累计厚度55米,埋深2000米左右。

铁矿据地质勘探,境内含煤地层中伴生一定数量的黄铁矿和赤铁矿。黄铁矿见于东阿县旦镇煤矿第11层和第13层煤炭中;东昌府八甲刘钻孔-2030〜 -2225米和-1990〜-2038米煤层中,东昌府军王屯钻孔-1109〜-1128米和-1776〜-1790米地层中。赤铁矿见于东昌府于集东靖钻孔-612.9〜-613.1米地层中,厚约0.2米。

大理石藏于东阿沿黄河一带。一是曲山大理石,在东阿县单庄乡境内,经中国地质大学考察测试,确认储量13.5万立方米,一般厚度0.6〜2米,最大厚度超过4米,光泽度平均90%以上,色彩有肉红色、浅黑色、灰白色、淡紫色。二是黄屯大理石,位于东阿黄屯乡内凤凰山,经中国地质大学勘察、国家建材局测试,为建筑装饰大理石材料,具有很髙的开采价值。该矿山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320米,平均相对髙度20米,可供开采蓄石量225万立方米。

石灰石聊城市境内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埋藏1200米厚的灰岩,露出地面的仅有东阿沿黄河一带的10余座不足50米髙的孤山,总面积4.5平方千米,石灰岩总储量约4300万立方米。煤炭聊城市境内煤炭资源储量较为丰富,分布范围广泛,储量约计265.65亿吨。普查资料证实,煤区内煤层厚度大,煤质优良,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煤层距地面较深,需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开发。

冠县一堂邑煤炭预测区该预测区在地质构造上属鲁西隆起的临清凹陷和堂邑突起,沿马颊河呈西南一东北向条带展布。位于冠县与莘县、东昌府与冠县、临清与高唐交界区域,长92千米,宽5~16千米,面积700平方千米,含煤矿体为石炭二叠系沉积物,含煤7层,其中太原组5层,山西组2层,总厚度为8.7米,预测储量14亿吨,见煤深度-1600~ -2600米。

阳谷一在平煤田及东昌府煤矿区阳谷一在平煤田是新发现的大型煤炭基地,普査结果证明,该煤区-1000米以浅的煤矿层分布范围广,煤层层数多,煤层厚度大,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被评为全国一般矿种重大突破项目之一。该煤区沿黄河北呈西南一东北展布,分布在莘县南端、阳谷大部、东昌府东部、东阿西部及在平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4'~116°30',北纬35°54'~36°40',面积2297.6平方千米,预测储量(E+F级)217亿吨。东昌府煤矿位于该煤田东北部,分布在东昌府区和在平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57”~116°12’25",北纬36°5'38"~36°31'57"。该矿区为典型的华北石炭一二叠系煤田。基底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含煤层位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上覆地层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及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矿区内可采煤层8层,其中山西组2层,太原组6层。稳定可采煤4层(3煤、9-1煤、9-2煤、10-2煤)。大部可采煤层4层 (2煤、5煤、8煤、10-1煤),局部可采煤3层(4煤、6煤、7煤)。在煤样和部分夹砰样品分析中,发现稀有元素钱(Ga)、铀(U)含量较高,尤其是2煤、3煤及8煤夹砰,其含量均能达到工业要求。各煤层煤质特点,山西组煤为优质冶金炼焦(配煤)用煤和动力用煤;太原组煤为优质炼焦配煤,也是良好的动力用煤和生活用煤。按-1000米以浅煤层(2煤、3煤、5煤、8煤、9-1煤、9-2煤、10-1煤、10-2煤)计算储量,C级3.44亿吨,D级9.42亿吨,共计12.86亿吨。

旦镇煤矿区位于东阿县境北部高集乡旦镇一带,东西长8千米,南北宽4千米,面积32平方千米。该矿含煤地层为石炭一二叠系太原组,表土层厚度300米,总见煤厚度约-500米,共含煤14层,平均厚度6.85米,其中7煤0.85米,10煤0.94米,结构简单,较稳定,但煤层薄;11煤2.01米,结构简单,稳定性中等;13煤3.05米,是主釆煤层,结构复杂、稳定,厚度大。煤质为气煤、肥煤、天然焦、无烟煤等,该煤矿探明储量1.39亿吨,煤田伴生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緒、钱、铀及陶土。

动物资源聊城市境内兽类主要有赤狐、狸、灌、黄鼠狼、鼹鼠、草兔、刺猬、蝙蝠等。鸟类主要有鹰、鹤、喜鹊、乌鸦、麻雀、黄雀、布谷鸟、啄木鸟、猫头鹰、豆雁、家燕、鹌鹑、水鸭、白鹭、红兰顶、鸠、黄鹏等。鱼类主要有黄颡、黄鳝、鲶鱼、赤眼鱒、麦穗鱼、银鱼、船丁鱼、泥鳅、鲚鱼、刺鳅等。甲壳类主要有蚌、虾、鳌、蟹、螺、蜗牛等。昆虫类有50余科、170余种,主要有螳螂、蜻蜒、蟋蟀、萤火虫、黄蜂、螳螂、蝼姑、牛虻及蝶类、瓢虫类、草蛉类、蜘蛛类、食虫蜻类、茧蜂类、蚊蝇类、蚁类等。爬行动物主要有蛇、蜥蜴、壁虎等。两栖动物主要有青蛙、蟾蜍等。动物类药材有33科36种。主要有土元、蛇蜕、全蜴、水蛭、蟾蜍、蜂巢、僵蚕、鳖甲、刺猬皮、鸡内金、娱蚣、蝉蜕、驴皮等。

植物资源聊城市境内野生植物类有20余科130余种。主要有杨柳、杜李、酸枣棵、青蒿、碱蓬、茅草、芨芨草、苦菜、曲菜、沙打旺、水稗、莠草等。水生藻类有绿藻、金鱼藻、狐尾藻等。微生物类主要有地衣、苔藓。食用菌类主要有木耳、蘑菇等。植物类药材主要有5大类183种。根茎类有白茅根、芦根、香附、地骨皮、地黄、藉节、半夏、桑根皮、天花粉等。果实类有亭苈子、菟丝子、蛇床子、牵牛子、白蒺痢、大麻仁、杏仁、桑葚子、苍耳子、地肤子、苦楝子、枸杞子、莲子、柏子仁、枯萎、槐角、王不留、银杏、枣仁、桃仁等。花叶类有槐米、野菊花、蒲黄、霜桑叶、侧柏叶、石榴花、艾蒿等。全草类有大蓟、小蓟、紫花地丁、蒲公类、薄荷、马齿苋、青蒿、菌陈、益母草、车前草、瓦松、猫眼草、地绵草、透骨草、旱莲草、罗布麻等。藤枝皮类有臭椿皮、桑白皮、桑枝等。

淡水产养殖资源聊城市毗邻黄河,地表水量大,黄河年流量达400亿立方米以上,为水产养殖用水提供了可靠保证。2001年,全市有可开发的水域资源近6.4万公顷,已利用2万公顷,尚有2万公顷待开发利用,其中可开发利用废弃窑场189处,占地0.31万公顷。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超过0.33万公顷的有东昌府、在平、东阿三县(区)。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河网密布。除马颊河、徒骇河两条主要排水干流外,尚有34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支流;引黄干渠、引金干渠及配套渠道,形成较完善的排灌工程体系。湖泊

有聊城和高唐2处人工湖,其中聊城东昌湖近5平方千米,容积约800万立方米;鱼邱湖北湖约0.6平方千米,容积约117万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67.7〜637.3毫米,多年平均降雨径流量为3.88亿立方米。过境地表水较为丰富,有黄河、金堤河、漳卫运河的径流可资利用。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途经境内施工过程中,形成不规则坑塘1067公顷、取土点相间占地933公顷,为潜在的巨大水产养殖资源。

旱涝聊城市境内自古旱涝灾害并存,对全市农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旱涝是境内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中旱灾危害面积最大,发生最频繁。据《聊城县志》记载,两千年来,出现较大旱灾370余次,涝灾330余次。长期以来,境内处于旱涝交患之中。近30年来,市内干旱呈加重发生的趋势。由于受季风环境影响,季风气候十分明显,各季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冬、春雨雪稀少,夏季雨量充沛,易于形成春旱夏涝;又因高空西风带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活动位置及进退时间的变化,造成年际降水变率大,极端性强,故旱涝得以发生。境内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大旱和偏旱3〜5年一遇,全市性的大旱有1968年、1992年,偏旱有1965年、1972年和1983年;大涝和偏涝4〜5年一遇,全市性的大涝年有1961年和1971年,偏涝年有1964年、1973年和1985年。根据一年中旱涝出现的时段,旱涝类型可分为春旱、初夏旱、盛夏旱、秋旱和春涝、夏涝、秋涝。春旱,3〜5月份降水稀少,致使春播需要造墉和小麦多次灌溉。春旱发生频率最高,一般1.5〜2年一遇。初夏旱,6月份气温髙,蒸发量大,降水往往稀少,易形成初夏旱,直接影响春播作物生长和夏季作物播种。初夏旱大致1.5〜2年一遇,出现年率为50%左右。盛夏旱3〜4年一遇,出现年率为30%左右。秋旱大致5年两遇,出现年率为40%左右。1992年,全市遇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年平均降水仅为325毫米,比常年偏少242毫米。1〜7月上旬,全市平均降水量81毫米,比常年偏少61%。金堤河、漳卫运河、徒骇河干涸断流,黄河几次断流。春旱连夏旱,春季最大受旱面积41.8万公顷,重旱13.33万公顷,旱死麦苗6667公顷。夏旱面积53.33万公顷,重旱32万公顷,5.33万公顷夏作物未能适时播种,3.33万公顷农作物旱死,1700个村100余万人吃水发生困难。春涝(4月)出现机率很少,大致10年一遇。严重春涝发生在1964年,4月份降水多达108.8〜181.2毫米,是常年同期内降水的4〜6倍,连续阴雨11天之多,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夏涝(6〜8月),大致3〜5年一遇,局部涝灾年年发生。全市性的严重夏涝出现在1961年、1971年和1973年。秋涝(9〜11月)大致3年一遇,全市性的严重秋涝分别出现在1961年、1974年和1983年。秋涝常与低温寡照相伴发生,加重灾情。暴雨是造成局部内涝的主要原因,年平均出现日数为1.9〜2.6日,有85%〜96%的年份会出现暴雨,集中出现在7〜8月份,以临清市为最多。

洪水聊城市境内洪水灾害主要是黄河溃决。黄河自清咸丰五年(1855)铜瓦厢改道至1938年间,沿境河水发生决溢计有30余次、口门53处,其中临黄堤40处、北金堤13处,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清光绪十三年(1887)伏汛,寿张东纸坊北金堤决口,洪水决城,官署、庙宇、街衢、民舍倾圮。同年秋,张秋镇东南1.5千米处临黄堤决口,口门宽74.6米;水趋东北夺小运河至天津入海,历时3个月后被堵合。光绪二十四年(1898),东阿王庙子金堤漫决,香山村七八十户人家,仅剩一座房屋没倒,东阿西北一带村庄及在平、东昌府、高唐、临清等县均不同程度受灾。大水过后,不少村庄良田被飞沙覆盖,长期颗粒不收,百姓被迫离乡乞讨。光绪二十八年(1902),寿张大寺张临黄堤决口漫水,淹寿张、阳谷、东阿等县。1933年,东阿邵庄临黄堤两处决口,口门宽60米,当年堵合。

冰雹聊城境内冰雹几乎年年发生。平均每年雹灾面积7333公顷,个别年份达1.33万公顷,年均降雹0.6〜1.8次,大致轻灾5年2〜4遇,重灾5〜10年一遇,出现年率为40%〜82%。一年内春、夏、秋3季均有发生,最早出现在4月上旬,最晚为10月下旬,集中出现在6〜7月份,其中6月份占年降雹灾次数的40%。冰雹多发生在下午、傍晚和上半夜,常伴有8〜10级以上大风,一般十几分钟,最长持续1个多小时。1965年4月29日,临清、东昌府、冠县、东阿等县市区部分乡镇发生冰雹时,其雹粒小如豆,大如枣,最大似鹅卵,一般直径5〜15毫米,最大120毫米,重600克 (于阳谷县古柳树村)。积雹深度,轻灾区半铺地面,重灾区平均积深2〜5毫米,个别地方积深达300毫米(于东阿县刘集一带)。危害境内的冰雹多从西北入境,向东南或东北移动出境,以西部和中部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其主要路径有4条,第一、二两条均来自河北省,一条经临清西部、冠县中部,穿越东昌府区与莘县交界地带及阳谷中部,向东南转移出境;另一条自临清西南部、冠县东北部,穿越东昌府区中部,经阳谷东北部,到东阿西南部出境人荷泽市。第三、四两条均来自夏津县,一条自临清东部穿越在平县和东昌府区东部,到东阿北部人齐河县;另一条经临清东北部、高唐西南部向东北转移出境。另外,还有一条自平原县人高唐西北部。冰雹途经亦常年构成灾害,冰雹发生时,常常伴有大风和暴雨出现。1990年6月23日至7月9日,全市3次遭受风、雹袭击,涉及84个乡镇1650个村庄,受灾面积12.8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6.53万公顷,倒塌房屋5180间,刮倒树木86.14万株,损失水果6.5万千克,刮倒通信供电线杆524根、线路3000千米,1000多座桥、涵、闸等水利工程建筑物也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1.4亿多元。

震灾历史上聊城市境内为遭受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自明成化十五年(1479)至2001年的500多年间,境内见于史书记载及仪器记录的三级以上的有感地震65次,其中破坏性地震7次。1479年10月,观城发生5.0级地震,震中毁官舍民居。1502年10月(明弘治十五年九月),莘县柿子园发生6.5级地震,东昌府辖县皆震,有声如雷,地裂涌水,民舍倾毁千余间,砸死百余人。1654年9月15日,朝城发生5.5级地震,震中裂度7度,池水荡漾,城堞多圮,东昌府属县均震。1668年7月25日,莒县、鄕城间发生8.5级地震,东昌府辖州县震感强烈,东阿、在平等县居民房屋多倒塌;朝城城堞倒塌70余处;冠县堂邑居民毁十之四五;临清盆瓮之水倾出,人不能立,高唐梁村塔倒塌4层。1830年6月12日,河北磁县发生7.5级地震,波及东昌府、临清州属县,地震烈度6度,莘县塔尖摇落,寿张城内庙宇倾倒, 乡村墙屋坍塌,范县城内楼垛多折。1937年8月1日,菏泽发生7.0级地震,波及境内,地震烈度6~7度。东阿城墙塌陷,寿张死伤20余人,聊城土墙破屋多有倾塌。1966年3月8~22日,河北邢台地区隆尧至宁津一带连续发生6.8级、7.2级地震,境内震感强烈,倒塌房屋1.45万间,损坏房屋18.23万间,受伤64人,死亡6人,死伤牲畜57头;临清、冠县卫运河滩出现地表断裂, 并冒出水沙。见下表。

聊城市5.0级以上地震简目表

濮州地震明弘治十五年九月丙戊(1502年10月27日),莘县柿子园(35。59’,115。32')发生6.5级地震, 震时濮州(治今河南省范县濮城镇,辖范县治今莘县古城镇、朝城县、观城县)有声如雷,民舍倾塌者千余,民压死者百余,井水溢,平地有开裂泉涌者,亦有沙土随水涌出;日三十余震,半月间连震3次。濮州境为震中区,烈度8度,主轴呈东北一西南向约40千米,波及堂邑、冠县、高唐及济南、德州、平原县、河北省大名县。塌城垣民舍,人有被压死者为破坏区(烈度7度),面积3300平方千米。有感范围涉及晋冀鲁豫苏皖6省,北起河北省新河、冀县,南至河南省扶沟县,东起章丘,西到山西省临汾,面积约25.7万平方千米,呈不对称扇形,长轴呈北西一东南向,约750千米,短轴呈北东一西南向,约430千米。见濮州地震烈度图。

风灾聊城市境内风灾主要为干热风、龙卷风,对农作物危害较严重。①干热风。几乎年年发生,集中在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轻干热风年平均出现3.9~5.3天,出现年率83%~100%;重干热风年平均出现1.5~2.4天,最长持续时间7天,出现年率57%~89%,以莘县平均出现干热风日数最多。干热风容易导致小麦灌浆期内水分平衡失调,造成植株脱水,使小麦青枯逼熟,对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年份小麦减产5%~10%,严重年份减产15%~20%。②龙卷风。境内有气象记录以来,屡遭龙卷风袭击,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有两次:1971年6月27日17时30分至18时,高唐县南镇公社纸房头村发生龙卷风,雷雨相伴,中心直径约400米,人畜、车辆席卷入空,石磙被刮离地60米,造成46人死亡、169人受伤,毁坏房屋428间,折断树木467株,死伤牲畜58头。1987年8月26日16时至18时,莘县、东昌府区、阳谷县的11个乡镇43个行政村遭龙卷风袭击,死亡3人、伤348人,3100余间房屋倒塌,21.58万株树木折断,390余根电线杆被刮断,中断通信线路7.6万米,农作物受灾面积4360公顷,成灾面积3600公顷,造成经济损失达1000余万元。

虫灾聊城市境内农作物虫害种类繁多,常年受灾面积达144.67万公顷(防治面积占70%~80%),按其演变和发生情况大体分为5种类型:偶发暴发类型,主要有棉小造桥虫、斜纹夜蛾、棉蓟马、棉椿象、一三代黏虫、栗灰螟、大豆红蜘蛛、造桥虫等;常发生类型,主要有棉蚜、棉蛉虫、地老虎、玉米螟、栗灰螟、麦蜘蛛等; 跃增类型,主要有灯蛾、蟒螬、灰飞虱等;消退类型,主要有蝗虫、棉红蜘蛛、棉红蛉虫等;次要稳定类型,主要有玉米螃虫、蓟马、大豆食心虫等。林木虫灾主要有榆兰金花虫、榆毒蛾、杨扇舟蛾、光肩星天牛、杨透翅蛾、大袋蛾等。其中榆兰金花虫连年发生,危害严重。果树虫灾主要有枣步蛐、枣龟蜡介壳、枣壁虱等,危害严重;桃、梨、枣、苹果树小食心虫普遍发生。

低温连阴雨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内,聊城市境内

常常出现低温和连阴雨天气,导致棉花烂种、烂蕾、烂桃,影响玉米受粉、灌浆和成熟,促使某些病虫等繁殖蔓延等。麦收期间的连阴雨则造成小麦霉烂,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境内春播期(4月11~30日)低温连阴雨,多年平均出现0.4~0.6次,出现年率为39%〜54%。最长持续时间,低温为6天,连阴雨为12天。麦收期间(6月11〜30日)“烂塌雨”,轻者平均3年一遇,最长持续时间4〜9天;重者平均5〜10年一遇,最长持续时间6〜8天。夏秋(8月11日至9月30日)低温连阴雨,多年平均0.3〜0.4次,出现年率为32%,大致3〜5年一遇,最长持续11〜13天。其中低温大致5年三遇,出现年率62%~79%,一般持续6〜7天。1976年8月下旬,低温连阴雨持续7〜13天,总降水量43.3〜117.2毫米,造成棉花和秋粮作物严重减产,品级降低。1989年6月5〜15日麦收时节,全市出现多年少有的连阴雨天气,日平均总云量8.9成,降雨总量90毫米,其间11~14日连降暴雨, 平均降雨量达61毫米,已收割的小麦有三分之一受雨淋变色,雨后收割的小麦有三分之一萌芽掉粒,平均每公顷损失225千克。见下表。

聊城市各县市区低温和连阴雨次数及年率表

续表

光岳宾馆夜景李光摄

东昌宾馆夜景

中苑大酒店

昌润大酒店

段培坤摄聊城毛笔

临清哈达

牛筋腰带

茌平剪纸

蝈蝈葫芦

黑陶

阳谷哨

冠县郎庄面塑

段培坤摄//彩车巡游

段培坤摄

澳大利亚铜管 乐团在聊城演出

林虎摄

2002“水城之秋”观光周暨“时风杯”中国警察水上马拉松比赛开幕式 刘庆民摄黄河聊城段

徒骇河•昌东橡胶坝

刘庆民摄凤凰苑农业科技观光园

韩春光摄

莘县西南部采油区

段培坤摄

冠县毛白杨

李孟波摄石斧(大汶口文化)

殷迎摄

灰陶袋足畫(大汶口文化)

殷迎摄

红陶彩绘壶(大汶口文化)

陈清义摄

红陶鬻(大汶口文化)

陈清义摄

铜觚(商)

殷迎摄

红陶鬲(西周)

殷迎摄

绿釉陶鸳鸯(汉)

高唐县史志办供

女骑士俑(唐)

石刻造像(唐)

陈清义摄黑釉金线罐(金)

银塔(宋)

释迦牟尼铜像(宋)

樽式八卦炉(元)

铜鼎(明)

铜铳(明)

岫玉玲珑塔(清)

青花胆瓶(清)

郑板桥《竹石图》(清)

段培坤摄

段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