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前言

聊城有史以来的第一部《聊城百科全书》,在经过3年的艰辛工作之后面世了。这是聊城文化事业中的一件大事,是聊城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我们为此而感到欣慰和高兴。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江北水城。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聊城人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历史业绩,建设了和正在建设着令人瞩目的现代文明,也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辉煌。对此,古往今来,屡有著述以各种形式予以记载,然以百科全书的体例全面进行介绍,尚属首次。这部书始纂于2000年8月,完稿于2003年10月。全书共190多万字,包括9个分编,收入条目4100多个,选配彩色图片、黑白图片和地图共900多幅。全书汇集了聊城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知识,反映了聊城上自远古、下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变迁,记载了聊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和所取得的成就,展示了聊城人民素有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励精图治、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中所表现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聊城百科全书》的出版,不仅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有关聊城的百科知识,提供了对人民群众进行光荣传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而且对于介绍聊城、弘扬聊城文化,促进聊城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使聊城走向全国和世界,让全国和世界了解聊城,也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聊城百科全书》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贯彻了中国地区百科全书的编纂思想和要求。这部书在内容选择上,广收博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薄古厚今,注重了资料的全面性、时代性、准确性、地方特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文字叙述上,秉笔直书,谨防臆断,详近略远,详内略外,只叙不评,不加褒贬,体现了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在表现形式上,以条目为细胞,以概述文章为统揽,并辅之以“大事年表”、“参考书目”、“笔画索引”等,将全书构建成了具有三维坐标的整体系统。这些不同于一般工具书和地方志书的特色,使《聊城百科全书》成为反陕聊城实际情况的权威性工具书。

《聊城百科全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社会科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工作者相结合、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相结合、地方与军队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成果。整个编纂工作在中共聊城市委、聊城市人民政府的关怀和《聊城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国家和奢驻聊有关单位、市直各有关部门、各大专院校以及全市上下各有关企事业单位给予积极配合,有1000余名人员参加了条目撰写,不少退休和离岗的老同志担任着编辑部的领导工作或承担了繁重的撰写任务。特别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同志,自始至终给以极大的关注,并多次亲临聊城指导和帮助工作。在此,我们对所有为《聊城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贡献了力量、倾注了心血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编写《聊城百科全书》是一项面广量大、要求极高的浩繁工程,尽管编者力图以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主人翁的责任感和创精品的意识对书稿进行了精心设计、精心组织、反复讨论、多次修改,但由于缺乏经验,加之时间较紧,书中难免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指正。同时,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随着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聊城人民必定会以新的实践和业绩续写《聊城百科全书》的新篇章。我们寄厚望于明天,寄厚望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