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马头中心卫生院

解放前至建国初期马头镇是郯城县政治、经济、文化、医药卫生的中心。早在晩清时期即有本地中医及外来的中西医在马头设立诊所。并先后有山西、河北等地药商来此开设药店,多数集居于马头镇内。18力年至1940年,先后在马头设立中西医药店即有34家。从业人员105人,其中祖传中医24家。大致分为内科、外科、妇科、疹痘科等。有的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医疗水平。较大的药店如霍家俊的“聚元隆中药店”,从业人员15人。路德金的“大生昌中药店”,从业人员22人。较有影响的诊所如邓付同的“时新药房”,刘敬如的“中西药房”,高云兰的“云兰药室”,梁维兰的“爱吾庐”,夏之莳的“春生堂”,付先生和刘善庭的“华久药店”、兰洪涛的“真济堂”、兰松如的“半济堂”,冯维军的“晋济堂”,朱凤祥的“中和堂” 等。他们在在民间防病治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39年在政府领导下,医药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县“抗日医药救国会”(简称医救会),选举高仲书任会长,会员200余人,医救会动员私人医药店捐款,建立了一个地方医院,高仲书任院长,有医务人员8人,主要负责本县行政人员(当时县政府设立马头)及八路军过往伤病员的医疗工作。当时回归热流行,马头驻军1200多人,即有800余人染病,经地方医院大力抢救治疗,控制了该病流行,保护了部队战斗力。并把中药大锅汤及霍乱急救水推广到各地,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后马头沦陷,医救会、地方医院停止活动。

1946年,县长付伯达在马头镇发动进步医药人员组成县“医药联合会”,高仲书任会长,会员200余人。通过动员各私人医药店提供部分药品,成立了医药合作社,高仲书兼任社长。医务人员6人,主要服务于县府机关工作人员。同年11月国民党进攻解放区,医联会暂时停止活动,1948年恢复“医联会”,高仲书任会长,文渊任副会长,有会员200余人。

1950年马头镇成立“卫生工作者协会”,主任颜建农,付主任高仲书、杨洪坡,会员50余人,组织医药人员积极开展疾病防治,卫生防疫等项工作。

1953年3月,由县卫生科责承谢方坤等5人在马头镇成立全县第一个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区卫生所,由谢方坤负责,所址在马头镇清真寺对门,有房屋17间,资金500元,当时设有诊断、药房、治疗等科室。同年下半年马头镇建立妇幼保健站,配有妇幼保健员110人。刘港口(二区)建立联合诊所,医务人员4人,邓付寅负责。1954年马头镇建立联合诊所,所址设在原大生昌药店,高仲书负责,有医务人员7人。至1955年先后在刘港口、马头镇(4处)、刘花园、前小埠建立联合诊所7处;共有医务人员41人。1956年冬经县卫生科批准,马头镇内4处联合诊所和刘花园联合诊所转为公立诊所。

1956年1月,卫生科任命孙树荣任马头卫生所所长,人员增至11人,增设西医内、外科、中医、妇产、治疗等科室。1957年建妇产院一处、有人员4人。

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时,由原马头区卫生所、公立诊所、妇幼保健站等单位合并,组建了马头公社卫生院,下设9个卫生所,共有人员54人,李成海任院长。设有诊断、治疗、药房、妇产、防疫、病房等科室。I960年增设化验室,开展三大常规检验。1961年省寄生虫防治所在马头设立寄生虫病工作点。1962年扩建病房、手术室,化验室19间。同年7月,中央卫生部防疫司司长郭子恒一行3人来马头视察疟防工作。

1964年,扩建办公室6间,病房16间,次年新建门诊19间。同年省“四清”工作团医疗队来马头医院帮助工作,开展了“胃大部切除”、“白内障摘除”、“子宫全切”、“气管切开”等手术,并培训大队卫生员36人。

1972年2月8日根据临革发(72)7号文将马头医院改名为郑城县人民医院马头分院。陈兴隆任院长,医务人员49人,其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2人,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1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1人,行政工勤人员5人,设有诊断、治疗、五官、针灸、妇产、手术室、化验、放射、药房、收款、防疫等科室,添置30毫安x光机一台,开展了胸透拍片等项目。同年扩建职工宿舍24间.1978年扩建病房16间,伙房及会议室8间。1984年建宿舍4间。

1985年刘广东任院长,职工57人,其 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8人,中级卫生技术人员14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0人,行政工勤5人,设有中、西医门诊、中、西药房、治疗、妇产、五官、针灸、化验、放射、心电图、手术室、收款、防疫等科室。设有病床50张。门诊32046人次,收治住院病人813人,治愈率70%。病死率0.6%,病床周转率16。4%,病床使用率24.4%o业务收入146887元,固定资金114699元,流动资金1万元。主要医疗器械有200毫安、30毫安x光机、心电图机、光电比色计、超声波诊断仪、综合手术床、简易产床、4孔无影灯、显微镜等。

为了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先后送县级以上院、校进修学习10人,经过学习与实践。有5人晋升为高级卫生技术人员,7人晋升为中级卫生技术人员,诊断室可熟练地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病。放射科开展了胸透、胃肠锁餐、摄片等项目。化验能做血、尿、粪三大常规、肝功能化验等。针灸开展了红外线、电针、推拿等项目。卫生防疫开展了计划免疫,初生儿至12岁儿童的建卡存档。由于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和及时进行预防注射,烈性传染病已在全镇绝迹,一般传染病亦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明显下降,妇产科除对一些妇科疾病诊治外,还做计划生育四种手术并开展妇女病普查和儿童健康体。1986年医院开展胸穿、腰椎、腹穿诊疗技术,及计划生育男、女结扎手术。1988年4月20日主管单位由郯城县卫生局移交给马头镇人民政府,财政补助同时由县卫生局转到马头镇财政所。1995年9月由郯城县人民医院马头分院更名为郯城县马头中心卫生院。1989年医院增设痔瘘科。同年购买化验室设备幵展肝功能检查,购进脑血流图进行脑血管疾病辅助诊断,省、市调拨的医疗设备有200mX光机一台,无影灯,手术床,日本东芝B超1台。1992年医院重新开展了鞘膜积液、疝气、阑尾炎手术。1993年县医院妇科、特检科医疗队到该院“卫生扶贫”技术指导,妇科开展了卵巢囊肿摘除、剖宫产手术。

1993年聘县医院外科退休专家来院坐诊,进行技术指导,新开展甲状腺瘤摘除术、大阴V剥脱术、膀胱切开取石术、肠破裂、脾破裂厂术,肾、胆囊结石术、胃大部切除术,中小骨科手术等。

1994年聘任县医院妇科退休专家来院坐诊并进行技术指导,新开展了子宫全切术、宫外孕手术及其他妇产科手术。1995年新进一台He-Ne激光治疗仪,开展血管内照射治疗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

由职工集资78万元在马头镇驻地东首开始新建医院门诊综合楼,1999年2月竣工交付使用,占地47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14.25平方米。

1999年始加强急症科室建设,分批派出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心、脑血管和急症治疗技术。回院后开展了气胸闭式引流+胸膜粘连术。心电监护监测心脏疾患者,开展了手术麻醉过程中病人的心、电生理、BP、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的监测。同年创建爱婴医院,并通过验收,同时被郯城县卫生局确定为定点接生单位。

2000年2月,全镇卫生所合并为18个,实行一体化管理,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标准要求,统一任务考核,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供应,统一人员调配聘用,统一待遇报酬,统一养老保险,统一教育培训。经过县卫生局统一考核,择优聘用乡医63人,年收入159万元,门诊量118000人次。2000年底职工总数81人,其中招聘工20人,管理人员4人,临床医生27人,护理人员16人,医技科室16人,其他技术人员18人,大专11人,中专4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39人。同年4月10日,被郯城县人民法院定为法医门诊 单位,2001年被人民保险公司郯城分公司确为定点医疗单位。

2001年,开展医疗质量效益年活动,规范治疗操作规程及医疗护理文书的书写。新购置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球计数仪、血流变分析仪等仪器,开展血常规16项、尿常规8项、乙肝5项、肾功、血生化、血脂、血流变等新检查项目,特检科开展脑电地形图检查诊断技术。

2002年9月,新聘任16人,全镇上岗乡医总数79人,全部获得郯城县卫生局颁发的合格证书,并统一着装,持证上岗,实行规范化操作,收入达到166万元,门诊人次达123000人次。手术室配备电切刀应用于手术中,痔痿科新进电脑肛肠机诊断治疗仪,把痔痿手术从人工操作提升到电脑操作,内科采用溶栓疗法对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疾病进行早期治疗。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马头中心卫生院人员、技术、设备趋于完善,各种设施配套齐全,基本满足了本镇及周边群众的医疗需要。

马头院